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四(上)
宋求那跋多羅奉 詔譯
大明天界善世禪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講寺住持(臣)僧(如玘)奉 詔同注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三藐三佛陀。我及餘菩薩摩訶薩善於如來自性自覺覺他。佛告大慧。諮所欲問。我當為汝隨所問說。大慧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作耶。為不作耶。為事耶。為因耶。為相耶。為所相耶。為說耶。為所說耶。為覺耶。為所覺耶。如是等辭句。為異為不異 涅槃是所證之法。如來是能證之人。大慧既領。涅槃之旨故。又以如來為請。三藐三佛陀此雲正遍知。亦名正覺。正遍知者。謂正知遍知。正知於中遍知於邊。如來自性謂法身也。佛既領請故。大慧具以三號為問。三號即是三德。如來即法身中諦也。應供即解脫俗諦也。正遍知即般若真諦也。通號有十。而特問此三者。乃其要也。作謂修持造作義該因果。事即果也。相謂身相說謂言說覺謂覺知。謂如來於此辭句。為異為不異耶。
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如是等辭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過故。大慧。若如來是事者。或作或無常。無常故。一切事應是如來。我及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無所得故方便則空。同於兔角槃大之子。以無所有故。大慧。若無事無因者。則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則出於四句。四句者是世間言說。若出四句者。則不墮四句。不墮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來句義亦如是。慧者當知 答中先酬所問。非事非因即非因非果也。合雲非作非不作。言俱有過者。不特言事因而已。正言如來若惟是事因。則墮有作之過。若非事因則墮無所有過也。言如來是事等者。謂若如來定須用因果等事。則是無常。若是無常。則一切所作之法應是如來。然我及諸佛。皆不欲同彼事也。若非所作等。即覈上非事因句。謂非所作則無所得。無所得則智慧方便皆為徒設。同於兔角石女兒也。又言無事無因者。謂法身既非有作。則離有無之過。離有無過則出於四句之外。四句者。即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四句也。不墮此四句。是為如來句義。為智者之所取也。
如我所說一切法無我。當知此義。無我性是無我。一切法有自性無他性如牛馬。大慧。譬如非牛馬性非馬牛性。其實非有非無。彼非無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諸法非無。自相。有自相但非無。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當如是知 上明如來句義不墮四句。恐未達者謂如來句義亦非實性。故引例以顯。如我所說等。佛謂我常說一切法無我。無我者。謂無性執之性。非無性分之性。故云有自性無他性。他者對己之謂也。意謂如來句雖離諸句。非無法身常住自性故。又以喻顯。如牛但有牛之性而無馬性。馬但有馬之性而無牛性。故云非有非無。謂彼各有自性而無他性。入楞伽雲。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謂非但有自性。亦有自相。但非無我者。無我即聲聞。謂但非凡小之所能知。而不知者由妄想分別之所蔽也。如是一切法空等。謂一切法無我既然。以例一切法空。如來之性不空。一切法無生。如來法身乃生。一切法無自性。而如來有常住之性。故云當如是知。
如來如是與陰非異非不異。若不異陰者應是無常。若異者方便則空。若二者應有異。如牛角相似故不異長短差別故有異。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異左角左角異右角。如是長短種種色各各異。大慧。如來於陰界入。非異非不異 如來如是下。謂法身與五陰對論。非異非不異。陰即苦道。苦道即法身故非異。迷悟有殊故非不異。若言法身不異五陰。則是無常生滅之法。若謂異者。則如來無全體起用方便益物之相故云則空。所以法身與陰非異非不異也。若不了陰即是法身。則二者有異故。又以牛角為喻。牛角相似則不異。長短差別則有異。一切諸法亦如是者。謂法身與一切法非異非不異。亦如是也。又以牛角左右異為喻者。謂法身本一。而諸法有異。亦猶牛之左右角之不同耳。結文可知。
如是如來解脫非異非不異。如是如來以解脫名說。若如來異解脫者。應色相成。色相成故應無常。若不異者修行者得相應無分別。而修行者見分別。是故非異非不異 此法身如來。對解脫之德而論。言如來以解脫名說者。如來之所究顯。蓋由了結業即解脫故也。此如來與解脫非異非不異。若云異者。解脫應身色相則是無常。若不異者則修行之人。與解脫相應。無因果人法之異。然有能所分別。故結雲非異非不異也。
如是智及爾焰非異非不異。大慧。智及爾焰非異非不異者。非常非無常。非作非所作。非有為非無為。非覺非所覺。非相非所相。非陰非異陰。非說非所說。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故。悉離一切量 此約般若與智障相對而論。智即般若爾焰即智障。例前合雲。若異則離障無智。若不異則障豈是智。但云非異非不異者。文之略耳。此般若與智障非異非不異者。則與法身解脫無二無別。故復總結而例通之。曰非常非無常等。總不出非二邊顯中道非能所顯一相非四句顯忘言故。又云離一切量。量即數也。
離一切量則無言說。無言說則無生。無生則無滅。無滅則寂滅。寂滅則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則無事無因。無事無因則無攀緣。無攀緣則出過一切虛偽。出過一切虛偽則是如來。如來則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離一切根量 夫離諸言量。則是無生寂滅自性涅槃而已。既彰本性乃復宗。結示曰無事無因等。惟一法身逈然獨立。不見諸法為所攀緣。故出一切虛偽。名為如來三藐三佛陀。重言佛陀者。翻知覺之異。雙結二名也。言至於此可謂極矣。而覆疊雲離一切根量者。總酬所問。指歸法身自性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悉離諸根量 無事亦無因
已離覺所覺 亦離相所相
陰緣等正覺 一異莫能見
若無有見者 云何而分別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陰非在陰 亦非有餘雜
亦非有諸性 如彼妄想見
當知亦非無 此法法亦爾
悉離下四句。總頌佛陀離相。陰緣者。陰即五陰緣即界入等攀緣之緣。正覺即法身。一異莫能見者。謂正覺法身與生死苦道。無一異之相可見。既無能見之人。豈有一異之法而可分別耶。非作等四句。正顯法身中道。餘雜者。諸法過咎也。亦非有下四句離有無二見。言如來法體。由彼凡夫妄想分別而見。雖離諸相而亦非無實相可見。此法法亦爾者。謂此法身不不可言有。不可言無法爾而然也。
以有故有無 以無故有有
若無不應受 若有不應想
或於我非我 言說量留連
沉溺於二邊 自壞壞世間
解脫一切過 正觀察我通
是名為正觀 不毀大導師
以有故無以無故有。此有無相待而立。有無既各無自體。豈應取著。故云不應受不應想也。其或未子二我本空。滯於言說。此乃溺於有無二見。非獨自壞亦且壞他。何由出於生死。若能了達法身解脫自在。離一切過。是為達觀不謗於佛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修多羅攝受不生不滅。又世尊說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云何世尊為無性故說不生不滅。為是如來異名。佛告大慧。我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有無品不現。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則攝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願為說。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說如來非無性。亦非不生不滅。攝一切法。亦不待緣故不生不滅。亦非無義 經中言不生不滅者非一。其所詮之旨不無同異。如雲修多羅攝受不生不滅。攝受者。謂捨攝其理。又云。此是如來異名。大慧以為不生不滅是無性義。云何言是異名。豈如來亦無性耶。佛答以不生不滅是離有無故。曰有無品不現。此以一答酬其二請。大慧又以為不現是不生。若一切法不生。豈是如來異名。若是異名。於名字中豈亦有不生法義。故又致請。答中言非無性者。謂如來非是無法。亦非攝取不生不滅。亦不待生滅之緣而非不生不滅。言亦非無義者。起後正答也。
大慧。我說意生法身如來名號。彼不生者。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七住菩薩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來異名。大慧。譬如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如是等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無自性 言我說意生身等。其文猶略。應雲我說不生不滅即不生義不生而生則一切法身異名皆從此出。故曰意生法身如來名號。言彼不生者。疊上一切法不生義也。然此不生是如來究竟之趣。非外道偏乘之所造詣。故云非其境界。七住即七地。蓋通教菩薩。到八地方證無生故也。以此不生為如來異名。即不生不滅名偏義圓。斯之謂也譬如因陀羅等。此引帝釋異名。以況如來異名非一。蓋帝釋所住地。及虛空乃至手足。隨一一物各有異名。其名雖多人只是一。故無多性隨物顯義。非無自性也。
如是大慧。我於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愚夫悉聞各說我名。而不解我如來異名。大慧。或有眾生知我如來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覺者。有知導師者。有知廣導者。有知一切導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毘紐者。有知自在者。有知勝者。有知迦毘羅者。有知真實邊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無生者。有知無滅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諦者。有知實際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無相者。有知解脫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不增不減。此及餘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我於娑呵世界。等凡例三十三種異名。始言愚者悉聞各說我名。謂名各有義也。而不解我如來異名。則不知其體一本於不生不滅也。乃至雲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阿僧祇此雲無數時。此乃如來果後施化之跡。言百千名號不增不減者。蓋隨舉一名則攝諸法名。在多不增在一不減。此方他界皆知佛名。言如水月不出不入者。月喻應身。水喻眾生之心眾生心淨如來即應。如月在水。然月在空影現於水。月不下降故云不入。亦不離水故云不出也。
彼諸愚夫不能知我。墮二邊故。然悉恭敬供養於我。而不善解知辭句義趣。不分別名不解自通。計著種種言說章句。於不生不滅作無性想。不知如來名號差別如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不解自通會歸終極。於一切法隨說計著 彼諸愚夫等。重釋彼不知不生不滅中道應身之本墮於有無二邊。雖皆能敬事。而不能善解名字句義。故云不分別名不解自通。由執著言教昧於實理。謂不生不滅是無體性。故於如來異名差別而皆不知。如不知因陀羅等皆帝釋之異名也。既不解自通之趣歸於至極故。於一切諸法隨語生見故云隨說計著也。
大慧。彼諸癡人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義說無異。所以者何。謂義無身故言說之外更無餘義。唯止言說。大慧。彼惡燒智。不知言說自性。不知言說生滅義不生滅。大慧。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離性非性故。無受生亦無身。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除不墮文字 此段重示迷名失肯。義如言說等。夫義有能詮文字之義。有所詮道理之義。癡人迷於道理。言文字之義如所言說。謂義之所說無有異也。既又徵釋謂義無身故。身即體也。言能詮文字之義更無有體。蓋不知所詮道理之義出於言說之外。唯止於言說而已。由彼惡見燒滅正智。不解如來言教。言於生滅義無生滅。然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言離性非性者。是離有無之過。既離是過則無受生亦無體相。是為言外之旨也。如來不說墮文字法者。謂文字性離。即是解脫。不可以有無求之是則如來非不說法。若有離文字而解者。即為說之。
大慧。若有說言如來說墮文字法者。此則妄說。法離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離文字故。非不饒益義說。言說者眾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 若有不達如來說即無說謂說墮文字法者。則為謗佛謗法。故云此則妄說。既又告大慧雲。我及諸佛菩薩。未常說一字答一字。蓋離文字性故也。非不饒益義說者謂非不隨宜演說饒益眾生。然說即無說若謂有說者。凡愚之妄想分別耳。據理絕言被緣可說說即成教。若有緣不說。則教法不立。教若不立。則大小乘機無修證之分。如是則孰為能度孰為所度。而建立機教哉。
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廣說經法。以眾生希望煩惱不一故。我及諸佛為彼種種異解眾生。而說諸法令離心意意識故。不為得自覺聖智處 法固不可不說。若著言說則又成病。故告雲莫著言說。然隨宜方便而說者。蓋眾生機樂不同煩惱非一。我及諸佛皆如是說。然所彼機固未是欲得自覺聖智處者。凡可以離乎妄想心識者。則為說也。
大慧。於一切法無所有。覺自心現量離二妄想諸菩薩摩訶薩。依於義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壞第一義。亦不能覺他。墮惡見相續。而為眾說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達章句具足性義。彼則能以正無相樂。而自娛樂。平等大乘建立眾生 一切法無所有等。入楞伽雲。令知諸法自心所現無外境界離說所說二種妄想。既又誡學者言。當依於義不依文字。若依文字則害於義。豈能令他獲益。言墮惡見相續等者。則於言說相續計著而為他說。此乃不善了知一切教法地住因果之相及章段句義。若善了知此等諸義。則能樂於無相。令諸眾生安住平等大乘也。
大慧。攝受大乘者。則攝受諸佛菩薩緣覺聲聞。攝受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者。則攝受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者。則攝受正法。攝受正法者。則佛種不斷。佛種不斷者。則能了知得殊勝入處。知得殊勝入處。菩薩摩訶薩。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通達眾生形類希望煩惱諸相。如實說法。如實者不異。如實者不來不去相。一切虛偽息是名如實。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應攝受隨說計著。真實者離文字故 此承上文而言。既攝受大乘之法則一切凡聖。無不攝者。如是則為正法為佛種。為殊勝入自覺聖處。既得入已。則能起用化他建立大乘。十力無畏隨類現形。慰諸渴望消諸煩惱。演說如實之法。此如實法無異別之稱。絕去來之相。一切戲論悉皆息滅。然如實之法。雖是大乘不應隨說計著。以離文字名為真實。
大慧。如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觀指不得實義。如是愚夫隨言說指攝受計著至竟不捨。終不能得離言說指第一實義。大慧。譬如嬰兒應食熟食不應食生。若食生者則令發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滅。不方便修則為不善。是故應當善修方便。莫隨言說如是指端 此以二喻示得失相。一以指指物喻者。喻言說實義。二嬰兒熟食喻者。喻方便修法。然皆有得有失其理曉然。滯於言說則失第一實義。如但觀指而不觀物。不善修方便。則不契不生不滅之理。如嬰兒食生而不食熟如是而不發狂者幾希矣。故又戒雲善修方便莫隨言說也。
是故大慧。於真實義當方便修。真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實義者。從多聞者得。大慧。多聞者。謂善於義非善言說。善義者。不隨一切外道經論。身自不隨亦不令他隨。是則名曰大德多聞。是故欲求義者。當親近多聞所謂善義。與此相違計著言說。應當遠離 真義之義離言說相故。雲微妙寂靜。此理若顯即是涅槃之果。未顯名因。若著言說不會實義。則與妄想和合。以成生死之因。然此真實之義。必由聞慧而得。又言善於義者。非徒多聞而已。要在忘言得意。若隨語生見何異外道。蓋善於義則自他不惑於外說。是為大德多聞。故學大乘者。不可不親近大德。否則不善於義墮於言說故。復戒勸。
爾時大慧菩薩。復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顯示不生不滅無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槃界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因此緣名差別耳。外物因緣亦如是世尊與外道論無有差別。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不可得。外道亦說四大不壞自性不生不滅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諸趣不捨自性。世尊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我言無有奇特惟願世尊。為說差別所以奇特勝諸外道。若無差別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滅故。而世尊說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一世界中應有多佛。無差別故 上言不生不滅。直以正教言之。未辯所以異於外道者。是故大慧。復有異同之問。凡有四難。一以外道說生法之因與佛所說三無為法為難。虛空即虛空無為。非數緣滅即非擇滅。無為涅槃即擇滅無為。二以彼生因與佛所說十二緣生為難。三以微塵等生與佛所說一切性不生滅為難。九物者。一時。二方。三虛空。四微塵。五四大種。六大梵天。七勝妙天。八大自在天。九眾生主。即神我也。四以彼說四大與世尊所說四大為難。此皆以外道之說比同佛說。如文可見。
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云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 答中先斥非而後顯是。言外道有性自性等。謂彼所說性有自性。如雲四大常。以堅濕煖動之性皆不壞不亂。以為得不生不變之相。然亦著心妄計。雖曰不生不滅。實有生滅墮於有無。佛謂我不如是。我之所說不生不滅。離於有無生滅及非有非無。如幻夢色現。是非無色。性不可得是非有言。色無自性相攝受者。夢幻色相本非實有。愚人妄想故現。其實不現。妄心攝取實不可取。故知一切諸法亦非有非無但能覺了諸法唯心心外無境。則妄想自滅。安於涅槃之樂。永息生死之事矣。
愚癡凡夫妄想作事非諸聖賢。不實妄想如乾闥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乾闥婆城及幻化人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癡凡夫。起不生不滅惑。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如幻人生。其實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離於生滅。愚癡凡夫墮不如實。起生滅妄想。非諸聖賢 凡世間有為生滅之事。起於妄心。此乃凡夫所迷。故曰非諸聖賢。乾闥婆城喻妄境不實。如文可見。言愚夫起不生不滅惑者。謂彼妄想本是生滅。妄謂不生不滅則惑也。彼亦無有有為無為者。言彼不棄有為。是不知生滅之實既無無為。是不知無生滅之實。如見幻人之生。其實無有生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愚夫之所以起妄想者。由不見如實之理墮於虛妄。聖賢則不爾也。
不如實者不爾。如性自性妄想亦不異。若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不見寂靜。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相見。相見者受生因故不勝。大慧。無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 言不如實者。入楞伽雲。言虛妄者不如法性。不爾者。謂不同聖賢也。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者。由了妄想即是真實非別有也。如彼凡夫性自性妄想與如實理。亦本不異。若謂如實理與妄想有異。則執著諸法自性。不見本來寂靜之體。不見此體。妄想執情終不能離。言無相見勝者。既雲著相不見寂靜。則欲見寂靜。以無相為勝。非是相見。蓋著相見者。是生死之因。故不為勝然則無相是離妄想。契乎不生不滅。是為佛說究竟涅槃。又云。涅槃者如真實義見。則未見涅槃以前妄想心數。皆悉遠離至於佛地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滅除彼生論 建立不生義
我說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無性無所有
乾闥婆幻夢 有性者無因
不生無自性 何因空當說
以離於和合 覺知性不現
是故空不生 我說無自性
謂一一和合 性現而非有
分析無和合 非如外道見
滅除彼生論者。謂破彼外道妄計之論。外道雖有不生不滅之言。乃妄想分別是生死因。故云生論。佛說不生不滅。是中道實理。對彼有生。故云不生義也。一切法下。頌非有非無。如乾城幻夢。雖有而無因也。不生無自性等。是承上再徵。謂不生者是無自性。無性是空。云何為我說也。以離於和合下是釋。謂於根塵離和合相。而覺知之性自然不現。不現是空空則不生。是故佛說無自性也。謂一一下。重釋上義。如文可見。
夢幻及垂發 野馬乾闥婆
世間種種事 無因而相現
折伏有因論 申暢無生義
申暢無生者 法流永不斷
熾然無因論 恐怖諸外道
夢幻等。喻世間之法無因而現其相本虛。並顯不生之義。其所破立則折伏外道有因之論。申暢無生之義。然外道本計無因而生。而言有因者。蓋彼所言不生不滅乃是妄計。實為生死之因故。斥其為有因論也。外論既滅則正法流行。無生之論熾然而說。使彼外道聞而恐怖也。
爾時大慧。以偈問曰。
云何何所因 彼亦何故生
於何處和合 而作無因論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
觀察有為法 非無因有因
彼生滅論者 所見從是滅
此頌問答。覈無因論義。問有四意。謂云何何因何故何處。而作是無因論耶。答亦有四。觀察有為法是答處。有為即世間生滅之法也。非無因有因。是答云何。謂佛法非有非無也。彼生滅論者。是答何所因。即因彼外道生滅論也。所見從是滅。是答何故。謂滅彼邪見也。
爾時大慧。說偈問曰。
云何為無生 為是無性耶
為顧視諸緣 有法名無生
名不應無義 惟為分別說
此問無生義為諸法無自性名無生耶。為顧待諸因緣名無生耶。為別有法名無生耶。即有無生之名。必有無生之義。願佛為說。
爾時世尊。復以偈答。
非無性無生 亦非顧諸緣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無義
一切諸外道 聲聞及緣覺
七住非境界 是名無生相
答中先遮所問。蓋無生者不墮有無故皆非之。名亦非無義。起後正答也。凡有三意。一以所證位顯。蓋此無生忍位。非諸凡小及偏教菩薩所住境界。七住即七地。以菩薩到第八地方破無明。故云七住非境界也。
遠離諸因緣 亦離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離
其身隨轉變 我說是無生
二以離諸緣故則非顧待之緣。既離諸緣亦離一切生死之事。惟有微妙寂靜之心。如是而住。所以能想所想分別俱離。妄心既為妙心。而身亦轉勝是為無生。佛所說也。
無外性無性 亦無心攝受
斷除一切見 我說是無生
如是無自性 空等應分別
非空故說空 無生故說空
三以有無二性不可得故。內外俱忘。無外性者是忘外也。無心攝受者是忘內也。內外既忘。則斷一異等見。如是無生即無自性。無性故空空亦叵得。故曰非空說空。空即無生故。又云無生說空也。
因緣數和合 則有生有滅
離諸因緣數 無別有生滅
捨離因緣數 更無有異性
若言一異者 是外道妄想
有無性不生 非有亦非無
除其數轉變 是悉不可得
此於緣生示無生義。准後文。即十二因緣。數法和合而有生滅。然十二惑業因緣。亦從根塵因緣而起。若離能生因緣。而所生之法何有。故曰無別有生滅也。若離生滅因緣。豈復有一異之見同於外道。若離一異。亦離有無非有非無等四句。惟除其為因緣。之所轉者。凡能了達無生。是有無諸句皆不可得。
但有諸俗數 展轉為鉤鎖
離彼因緣鎖 生義不可得
無生性不起 離諸外道過
但說緣鉤鎖 凡愚不能了
若離緣鉤鎖 別有生性者
是則無因論 破壞鉤鎖義
如燈顯眾像 鉤鎖現若然
是則離鉤鎖 別更有諸性
諸俗數。即生死俗假因緣。謂凡夫從本以來。惟逐妄緣流轉生死。如鉤鎖連環之不可斷。若能了達妄緣生即無生故。雲生義不可得也。言生無性不起等。謂了生無生性執不起。則離外道邪見。但我說因緣鉤鎖之義。令了生即無生。凡愚所不能了。若離能生因緣之外。別有所生法者。則我說無因之論。而反自破鉤鎖之義。如燈顯眾像等者。佛謂我說鉤鎖之義。正欲令人了達生則無生。否則離此生法之外別求無生。如眾物由燈而顯。非即物是明。故云鉤鎖現若然。謂鉤鎖之現若是。則因緣之外別有諸法也。
無性無有生 如虛空自性
若離於鉤鎖 慧無所分別
復有餘無生 賢聖所得法
彼生無生者 是則無生忍
了達因緣生法性相叵得。是為無生。則其體性如虛空無礙。若離緣生別求無生。是智慧無觀察之用。故曰慧無所分別也。餘無生者。指上賢聖所得。由了生即無生。是為無生法忍。
若使諸世間 觀察鉤鎖者
一切離鉤鎖 從是得三昧
癡愛諸業等 是則內鉤鎖
鑽燧泥團輪 種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從因緣生
彼非鉤鎖義 是則不成就
若生無自性 彼為誰鉤鎖
展轉相生故 當知因緣義
此言世間眾生若能進修觀察因緣所生之法。當體即空乃得無生三昧離於鉤鎖。然所觀因緣有內有外。內則無明等十二因緣。外則鑽燧泥輪等事。鑽燧得火泥團成瓶種子生芽。此三者名外因緣。此外因緣以喻於內。乃顯離因緣外別無生法。若謂別有法從他緣而生。是非善觀因緣之義。則不能成就無生法忍。若達生即無生。即縛成脫故。雲彼為誰鉤鎖。否則流轉生死。是因緣義。
堅濕煖動法 凡愚生妄想
離數無異法 是則說無性
此四句。是言外道妄計四大之性不壞以為不生不滅。離數等者。謂離因緣而說無生法也。
如醫療眾病 無有若千論
以病差別故 為設種種治
我為彼眾生 破壞諸煩惱
知其根優劣 為彼說度門
非煩惱根異 而有種種法
唯說一乘法 是則為大乘
此喻如來立教之意。若論出世本意。惟說一乘以度群生。如大醫王但以阿伽陀藥遍治眾病故。雲無有若千論。然機器不齊未免曲垂方便。為說三乘漸次調伏。如隨病差別設種種藥。然非根異而法有殊。權機若熟咸歸一實。所謂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無常妄想。世尊亦說一切行無常是生滅法。此義云何為邪為正。為有幾種無常 常與無常之名無異外道。不以義定邪正曷分。上明不生不滅是真常之義。已破外計。未辯無常邪正之殊。所以再請決也。問辭可見。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種無常。非我法也。何等為七。彼有說言。作已而捨。是名無常。有說形處壞。是名無常。有說即色。是無常。有說色轉變中間。是名無常。無間自之散壞。如乳酪等轉變中間不可見。無常毀壞一切性轉。有說性無常。有說性無性無常。有說一切法不生無常入一切法 七種無常皆是外計。先列次釋。列中唯色轉變無常。消涉釋義。色言四大造色。轉變謂生住異滅。無間自之散壞等者。謂相續不斷能令變異自然歸滅也。如乳酪之轉變。雖不可見。然在法中自然變壞一切法也。餘皆下文具釋。釋中或兼破計。或但釋義仍不次第不出色性也。
大慧。性無性無常者。謂四大及所造自相壞。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性無性者。謂四大之性皆無自性。能造及所造相皆歸變壞。故曰無常。四大自性下。是破彼計。意謂大種自性本來不生。不生尚無。何生可滅言無常耶。
彼不生無常者。非常無常。一切法有無不生。分析乃至微塵不可見。是不生義。非生是名不生無常相。若不覺此者。墮一切外道生無常義 先出正義而後斥非。言非常等者。佛謂常與無常一切有無。諸相對法體本不生。乃至分析至於微塵亦無所見。以是義故說名無生。此為如來所說不生無常之相。若不了此義則墮外道所計生無常義。以外道不達無生之旨。雖說無生實為有生。故斥雲生無常也。
大慧。性無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無常性。所以者何。謂無常自性不壞。大慧。此是一切性無性無常事。除無常無有能令一切法性無性者。如杖瓦石破壞諸物 言自心妄想等者。謂彼於非常非無常中。自生分別以為無常。能壞諸法而自性不壞。此即是前性無性無常之事。意謂事可壞而性不可壞。世間諸法有壞者。因無常故。無常遍於諸法之中。如杖瓦石能破壞諸物而自體不壞也。
現見各各不異。是性無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別。此是無常此是事。作所作無異者。一切性常無因性。大慧。一切性無性有因。非凡愚所知 此破外計。佛謂現前所見諸法。與無常無異。安有性與事不同耶。故云非作所作有差別故。知無常即事。事即無常。此能所不異應是常義。無因性者。入楞伽雲。不見有因。言無常無破壞諸法之因。一切性下。佛言諸法滅壞實亦有因。但此意微隱。非凡愚之所能了。
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無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無有別異。而悉見有異。若性無常者。墮作因性相。若墮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墮者。自無常應無常。無常無常故。一切性不無常應是常 非因不相似事生等者。謂無常若非有因。則無差別事生。若其生矣。一切法則與之偕生悉皆無常。豈非差別事。以驗無常之有因必矣。如彼所計。則此法彼法能作所作應無差別。而現見差別之異。云何妄計無因生差別法耶。若性無常等者。凡言性必究竟無作。無作則常。既雲無常。則墮於有作諸法。非究竟義。以是為因。則墮作因性相。失本性義。言自無常應無常者。謂能作之性若是無常。應同所作之法皆是無常。自性既是無常。則所作無常之法反應是常。一切性即一切法也。
若無常入一切性者。應墮三世。彼過去色與壞俱。未來不生色不生故。現在色與壞相俱。色者四大積集差別。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壞。離異不異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壞。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滅。離四大造色。一切外道。於何所思惟性無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壞故 若無常性遍諸法中。乃屬三世變遷。過去色已壞。未來色未生。現在色俱壞。色即四大差別之色。能造四大及所造色。其性不壞離異不異。此一切外道。謂四大體性不壞如此。一切三有下。入楞伽雲。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滅相。豈更別有無常之性。能生於物而不滅耶。此如來結斥外道之過。
離始造無常者非四大。復有異四大。各各異相。自相故非差別可得。彼無差別。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當知是無常 入楞伽雲。始造即捨無常者。非大種互造大種。以各別故非自相造。以無異故非復共造。以乖離故。當知是非始造無常。二方便謂同異更造之方便也。
彼形處壞無常者。謂四大及造色不壞至竟不壞。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塵觀察壞四大及造色形處異見長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壞形處壞現。墮在數論 形處即形狀。乃四大造色不壞者。外道計此能造所造至竟不壞。至竟猶極也。盡也。謂分析造色至於微塵猶不可壞。但觀察滅壞形狀長短等見。不壞能造所造色體。此乃俗數言語。故云墮在數論也。
色即無常者。謂色即是無常。彼則形處無常非四大。若四大無常者。非俗數言說。世俗言說非性者。則墮世論。見一切性但有言說不見自相生 色即無常。謂此即是形處無常。非四大。謂非四大種性。若是大種亦無常者。於俗數言說有違有墮。違則非俗墮則乖真。進退俱失皆非正論。又言世俗言說非性者。是結前過。世論即彼外道盧伽耶見。以彼妄見諸法。但有言說無自性相也。
轉變無常者。謂色異性現。非四大。如金作莊嚴具轉變現。非金性壞。但莊嚴具處所壞。如是餘性轉變等亦如是 色異性現者。色即四大所造之色。謂色體變異故。無常性現。以現處為壞。非四大種壞。如金作具。具有變壞而金性不改。言無常事壞性不壞。亦如是也。
如是等種種外道無常見妄想。火燒四大時自相不燒。各各自相相壞者。四大造色應斷 此總結斥外道七種無常。凡彼諸見皆約四大為言。既非正見故云妄想。入楞伽雲。彼作是說。火不能燒諸大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燒者能造所造則皆斷滅。謂四大種不壞是常見。四大分散是斷見。彼種種妄計。不出此二見也。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無常。所以者何。謂外性不決定。故唯說三有微心。不說種種相有生有滅。四大合會差別。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種事攝所攝。知二種妄想。離外性無性二種見 此如來的示正教。對外揀異。言我說諸法起。於非常非無常。而能常能無常。即全體豈用。外道昧此。墮於有無二見。如上所示。今對邪顯正故。曰非常非無常。所以下徵釋。以外法不決定有故。但說三界諸法唯心所現言微心者。現前剎那妄心。或謂微妙心者非也。既了諸法唯心。則心外無法。不同彼說諸相有生有滅。諸相者何。即四大合會差別之相。及四大能造所造之色。蓋彼謂能造大種不壞。所造諸色有壞。佛說非常非無常則皆不生不滅也妄想二種事攝所攝者。入楞伽雲。能取所取二種體性。一切皆從分別起。故能如實了知能取所取二種體性起於妄想。即知諸法唯心。離於有無二見。
覺自心現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離心性無性妄想。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一切法非常非無常。不覺自心現量。墮二邊惡見相續。一切外道不覺自妄想。此凡夫無有根本。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從說妄想生。非凡愚所覺 此示能覺不覺之相。覺即能覺之智。自心現量下。皆所覺之境。眾生無始昧於唯心非常非無常之體。起於妄想。今覺知妄想。由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無非妄想。既了妄想。則離自心有無分別之見。離此見已。則世出世間出世間上上諸法。非常非無常之體。複本一如矣。其不覺者。墮於有無二邊惡見相續。此外道所以常在妄想不知自心現量。言凡夫無有根本者。謂不知諸法所起根本。但謂世出世間諸法。生於言說妄想。然此三種之法。所有言語分別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知見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遠離於所造 及與形處異
性與色無常 外道愚妄想
諸性無有壞 大大自性住
外道無常想 沒在種種見
彼諸外道等 無若生若滅
大大性自常 何謂無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種心流轉
攝受及所攝 無有我我所
梵天為樹根 枝條普週遍
如是我所說 唯是彼心量
初四句總頌離諸見諸性無有壞等。頌上總破諸見。謂彼雖妄想無常。而四大自性不壞。故曰大大自性住。又曰。彼諸外道等者。重示諸外道。謂彼所計本無生滅之實。四大性常固自若也。何得定謂作無常想乎。復從要而示之。曰一切唯心量等。入楞伽雲。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種從心現。無有我我所。外道計自在天初造眾生為有情本。如樹木而生枝葉週遍一切。佛言我所說外道如是計著。皆是彼妄想心量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滅正受次第相續。若善於滅正受次第相續相者。我及餘菩薩。終不妄捨滅正受樂門。不墮一切聲聞緣覺外道愚癡 滅正受者。正受即三昧。謂滅盡定也。此定三乘同入而位次淺深不同。善知此已。於大滅定不捨。於凡小正受不墮。問辭可見。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告大慧。六地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緣覺入滅正受。第七地菩薩摩訶薩念念正受。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聲聞緣覺。諸聲聞緣覺。墮有行覺攝所攝相滅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無差別相。非分得種種相性。覺一切法善不善相正受。是故七地無善念正受。大慧。八地菩薩及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妄想相滅 答中位相進否多途。皆約通教三乘共行十地而說。凡有四義。初以六地七地對明淺深。則六地是三乘同入滅盡定。此位最淺故。菩薩所得之定未異二乘也。七地菩薩念念正受等者。念念則出入無間。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則不取攝所攝一切相。故不同二乘墮有行覺。有行覺者。有為行也。必滅諸相然後得定。是故七地為非念正受。謂非彼住念之正受也。又曰。得一切法無差別相者。乃覺一切法性相無有差別。非分得者。非彼二乘於其定中分得諸相性也。善不善者。謂菩薩至七地。尚不住於善。況不善念乎。是為無善念正受。二約七地八地以辯異相。即是意識妄想相有滅未滅高下不同。至八地三乘妄想悉滅。異乎七地也。
初地乃至七地菩薩摩訶薩。觀三界心意意識量。離我我所自妄想修。墮外性種種相。愚夫二種自心攝所攝。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虛偽習氣所熏 次明三乘從初地至七地觀三界諸法唯心意識。然雖同觀而妄想有滅不滅得失之異。離我我所等得也。墮外性種種相等失也。二種自心者。謂外道墮於有無妄計能取所取。一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熏習也。
大慧。八地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涅槃。菩薩者。三昧覺所持。是故三昧門樂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來地不滿足。棄捨一切有為眾生事故。佛種則應斷。諸佛世尊為示如來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聲聞緣覺三昧門得樂所牽故。作涅槃想 三明八地三乘同一涅槃而有住不住之異。菩薩者等。言菩薩以諸佛三昧覺力所加持故。為化眾生。於三昧門不般涅槃。若不加持。則不能功行滿足到於如來之地。是棄捨眾生而不化度。亦斷如來種性。是故諸佛為說不思議功德。勸進令其究竟。二乘自調自度。著三昧樂生涅槃想。所以失也。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識相。善修我我所攝受人法無我生滅自共相。善四無礙決定力三昧門。地次第相續入道品法 分部者。謂分別部類有善不善滅不滅等異。意令七地菩薩善修心意識相了達識性本空以除妄想。善修我我所等者。謂了人法二執攝受二無我性。不墮生滅自相共相。善無礙辯才及決定三昧力。則定慧均等。由是漸入諸地。得菩提分也。
不令菩薩摩訶薩不覺自共相不善七地墮外道邪徑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心現量。所謂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行。愚夫所不覺。愚夫所不覺者。謂我及諸佛。說地次第相續。及說三界種種行 不令菩薩等者。佛正恐菩薩不善了知自相共相。不知諸地次第。墮於外道邪徑故。如是以說地位次第也。又告雲。彼實無有生滅。諸地次第三界往還。一切皆是自心所現。但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諸佛為如是說。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滅三昧門樂所醉。不善自心現量。自共相習氣所障。墮人法無我法攝受見。妄想涅槃想。非寂滅智慧覺 四示二乘至菩薩地為三昧樂之所昏醉。滅即滅盡定。所醉即三昧樂。以其醉故。不能善了唯心所現。自相共相習氣所覆。著二無我攝受見者。謂著法之見。妄想不除生涅槃想。非寂滅正慧也。
大慧。菩薩者。見滅三昧門樂。本願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別十無盡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離攝所攝妄想。覺了自心現量一切諸法。妄想不生不墮心意意識外性自性相計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生得如來自覺地 見滅三昧等者。言通教菩薩。見真空涅槃之理。不同二乘樂著。憶念度生悲願。修行十無盡句。不起涅槃之想。既不住空則離能取所取。了達唯心諸法不生分別。不墮心識外法性相執著。既妄想不生。無復受生之因。成就佛法之因。能至如來之地也。
如人夢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覺。覺已思惟為正為邪非正非邪。餘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種種習氣種種形處。墮有無想心意意識夢現 此喻菩薩自行化他之法。意謂夢時非無覺已非有。而乃非實非虛。正喻八地菩薩。始見實理終於度生。一以如幻三昧建立。故如夢時作用。及得無生法忍顯無功用道。如覺已無得。言未度而覺者。位未極故未到彼岸。為正為邪者。審其虛實也。非正非邪者。極言其理也。言餘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等者。為餘在迷眾生但由無始以來墮於見聞覺知妄想熏習。而有種種形狀著於有無。故有心識夢事之所現耳。
大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第八菩薩地。見妄想生。從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攝所攝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薩。涅槃方便不壞。離心意意識。得無生法忍。大慧。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 此合上喻。謂此菩薩見妄想生。即所夢生死大河之喻。從初地轉進至七地。見諸法如幻等方便。即能度方便義也。度攝所攝妄想行已者。即是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義也。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復度他。亦猶未度者令度義也。言涅槃方便不壞者。謂菩薩雖得涅槃。而不壞方便度生事也。離心意者。言菩薩至八地。得無功用道。如覺已無得之喻。亦是結示忍名。故曰得無生法忍。於第一義下結示。言於第一義無次第中說有次第。無相續中說有相續。無所有妄想中說有妄想。無寂滅法中說寂滅法。良以第一義諦中一法不可得。況次第相續乎。然皆依眾生心量。方便化門於本無中分別說爾。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無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來及現在 三世諸佛說
心量地第七 無所有第八
二地名為住 佛地名最勝
自覺智及淨 此則是我地
自在最勝處 清淨妙莊嚴
照耀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熾焰不壞目 周輪化三有
化現在三有 或有先時化
於彼演說乘 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 初則為八地
第九則為七 七亦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 第四為第五
第三為第六 無所有何次
初八句先總次別。別者為七地猶存心量。八地則無所有故。約此二地對明分齊偏得住名。住者謂依止也。八地雖無所有猶有定住。唯佛地為最勝也。自覺智及淨下。諸偈皆頌如來地。不壞自者。言如來光明雖復熾盛。不同日電等光集壞人目。周輪周流也。謂如來周流三界設化無窮化通三世。先時指過去也。乘即大小乘也。言十地為初地等。乃以不次顯其圓融。究竟而言寂滅真如有何位次。故云無所有何次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常為無常。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謂二俱有過。若常者有作主過。常者一切外道說作者。無所作。是故如來常非常非作常有過故。若如來無常者。有作無常過。陰所相相無性。陰壞則應斷。而如來不斷 前言常無常者多矣。而獨未明如來所證之法。為常為無常。以理言之。前所說者豈外於此。苟不別明惑者昧焉。故復為未了者請。答中先言所證非常非無常。蓋其所證理。絕百非圓離眾過。異彼外計故言雙非。若謂常無常。則二俱有過也。若如來是常者。則同外道計神我為能作之常。主即神我也。而如來言常者無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有作之常而有過也。若如來無常者。是有所作同於五陰。為有相之所相。其相無性故陰壞應斷。而如來之常則不斷也。
大慧。一切所作皆無常。如瓶衣等。一切皆無常過。一切智眾具方便應無義。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應是如來。無差別因性故。是故大慧。如來非常非無常 言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歸無常。則顯如來所修福智皆空無益。若同所作則一切有作皆應是佛。眾具者福德莊嚴之具。無差別因性者。謂佛與諸法所作是同。則非別有因性也。故結之云云。
復次大慧。如來非如虛空常。如虛空常者。自覺聖智眾具無義過。大慧。譬如虛空非常非無常。離常無常一異俱不俱。常無常過故不可說。是故如來非常。復次大慧。若如來無生常者。如兔馬等角。以無生常故。方便無義。以無生常過故。如來非常。復次大慧。更有餘事知如來常。所以者何。諦無間所得智常。故如來常 言如來非如虛空常等者。入楞伽雲。若是常者。應如虛空不待因成。然自覺聖智。乃如來修德究顯。則無是過。又言譬如虛空。乃顯雙非離於諸句。故不可言常也。又復若是常者。則是無生。如免馬等角本來無生。則無方便益物之義。故曰如來非常。又復更有餘事知如來常者。上云非常非無常。乃據性德圓離。然如來稱性圓證。亦得言常。言無間所得智者。謂究竟始覺無礙智也。
大慧。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畢定住。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無間住不住虛空。亦非愚夫之所覺知。大慧。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識彼諸陰界入處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實妄想所生。如來不從不實虛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無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靜。一切法無二生相故 若如來出世等。此言如來所證法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此理週遍無間凡聖。故云無間住。言不住虛空者。顯常住也。但愚夫迷而不知也。言如來所得智等者。謂修德之智。全性得般若之所熏發。不同眾生心識為陰界人等所熏。又言。如來不同三界從妄想生。則唯從真實功德所生。言二法者。謂虛妄生真實生二法也。然虛妄法中。雖說常無常未會實理總屬無常如來究竟實理。理本非常非無常。但言常者。言偏意圓。然如來所證之常即無常。是不達斯旨。言說分別有常無常。故云非不二也。然不二者。即一寂靜之理。究論一切諸法。皆具不二之理。故云無二生相也。
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大慧。乃至言說分別生。則有常無常過。分別覺滅者。則離愚夫常無常見不寂靜。慧者永離常無常非常無常熏 此言如來所證實理。本離有無言想。才涉言說分別。則墮二邊之過。分別覺滅者。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到此乃離諸過。故云永雖常無常。言非常無常熏者。蓋分別雙非亦是惡見。若離分別所熏亦離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眾具無義者 生常無常過
若無分別覺 永雖常無常
從其所立宗 則有眾雜義
等觀自心量 言說不可得
眾具無義等。謂凡在迷修德未顯者。皆墮常無常之過。若無分別則離二邊趣乎寂靜。從其所立宗者。謂外道所計之常。及七種無常。無非邪見。故云則有眾雜義。若以佛智等觀自心現量。契乎實理。則一切分別言說。皆不可得也。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