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一人和萬人戰

六度當中有精進波羅蜜,先佈施、持戒、忍辱,這三種還屬於積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談精進問題。福德積到一定程度後,要再有出世間的功德,就要談禪定和智慧了。要修禪定和智慧,如果沒有精進,那是不能成功的。所以發菩提心之後,重要的要素就是精進,不放逸。在六度當中講,精進一法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能出生一切的諸法道,乃至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世間要幹件事業,要做個學問,如果沒有精進,也做不成,而且精進能夠調動我們多生多劫的福德的善業的種子。由於精進的善德,使往世的種子能夠啟動起來。那這個發菩提心的人為了救眾生,他必須精進。常精進菩薩,為什麼叫常精進?他就為度一個眾生,生生世世隨逐這個眾生,一念都不放棄。那如果沒有這種精進心,就很難去實施度眾生的這樣的一個事情。

可能一段時間很精進,這還有點輕安法喜。一段時間一放逸——放逸的情況就是好吃懶做,喜歡睡覺,睡在床上多舒服啊,不想起來呀,睡累了左邊睡右邊,再看看外面風景很好,逛蕩逛蕩,東張西望一下,那就散亂。

這種情況,他的煩惱就會現前,業力煩惱的種子就會出來。這一出來,他就必然要犯戒,這一犯戒就更麻煩。所以,一切的惡業都是由於懈怠放逸。表明懈怠放逸就像烏雲,能夠遮蓋明淨的智慧之日,能夠吞滅你現世和往世的功德,能增長種種不善之法。

所以懈怠放逸之人雖然今生好像佔了一點小便宜,人家都出坡了,他在寮房裡面睡覺了,好像佔了點小便宜,但是以後就要受苦了。那懈怠放逸一來,就沒有勇猛之心。這沒有勇猛之心,很麻煩,因為修行是面對自己的煩惱的。這個煩惱,有時候叫百萬魔軍。如果你沒有那種突圍的勇猛,就是一個武士、勇士的勇猛精神,是突圍不出去的,那層層把你包圍。

經典當中常常講,修行就是一人和萬人戰的氣概,一個人要跟一萬人去戰,靠什麼戰?這時候在氣勢上得要有浩然正氣,漠視一切。這時候,就是一把金剛王寶劍,就沖,直到生命終結為止。要有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在這個時候是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他已經做了死的準備了。

一個人把死放棄了,不害怕了,沒有雜念了,這時候他內心的力量才能出來。一個能夠突圍的人,是他內心的那個力量出來,殺開一條血路出去。要麼你怎麼出得去啊?所以要精進不放逸,這種勇猛精神一定要出來,才可能從三界輪迴裡面僥倖地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