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願——(第44願)修行具足德本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他方世界無量剎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名字已,心懷欣悅,喜形於色,應時勤修菩薩六度萬行,具足一切功德之本。若此願不兌現,不取正覺。

從通途佛法來看,「具足德本」意指修習菩薩六度是趣向無上正等正覺的根本。然從淨土法門來看,信願稱名即是生起一切功德的本元。「一法具足一切法,一法成就一切法」乃圓教理念,執持六字洪名即是具足菩薩六度萬行,誠如蓮池大師開示:「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佈施波羅蜜;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推而極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彌陀疏鈔》)

對蓮池大師的這段開示,或有人以通途教理加以質疑,認為僅修念佛一行就具足六度是不可能的。這種質疑乃不了解淨土法門之圓頓神妙之處。佛說淨土法門乃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信然。須知,信願稱名若不具足六度萬行,何以雲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香光莊嚴呢?

可於念佛實踐中勘驗,當行人一心執持名號時,自然放捨身心世界,對五欲六塵,乃至一些世出世間善行悉皆捐棄。無住佈施,連佈施也佈施掉。唐代龐蘊居士,宗門開悟後,把萬貫家財裝船沉入江底,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不將此財物拿去做善事。龐居士深知好事不如無事,所以連佈施也佈施掉,清淨至極。即家庭為道場,男不娶,女不嫁,兒子耕種幾畝薄田,女兒編織些竹器謀生,安貧樂道,處之泰然。臨終時,悉皆自在坐脫立亡。可見真為生死、一心念佛即佈施波羅蜜。

攝心念佛,不思善,不思惡,身口七支安住佛號,即持戒波羅蜜。一心念佛,得佛光明願力加持,身心柔軟,於他人的責罵侮辱寬然容忍,即為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淨念相繼,無雜無斷,即為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制心一處,心不外緣,即為禪定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孤明歷歷,念清楚、聽清楚,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即為般若波羅蜜。一心念佛具足六度萬行,因為能念之心性具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功德——不出一心,萬行具足,真實不虛。

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信阿彌陀佛的名字,深知萬德洪名不可思議功德,心生大歡喜,得平等慧。了達稱念阿彌陀一佛,即等於稱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往生阿彌陀佛一淨土,即等於生到十方無量淨土;諸法相即,一多互容,稱性緣起,妙德難思。阿彌陀佛以六字聖號,護念加持他方菩薩,不退轉於無上菩提,恩德洪深。他方世界的菩薩深知這一點,乃能歡喜踴躍無間斷地去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