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相信因果,現在受的都是因果報應,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譬如過去生,破壞他人家庭,今生遭人破壞時,就想:「好吧,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業果,正因為自己過去生曾破壞他人,今生才遭此果報,現在歡喜來還,從此彼此互不相欠。」假使你在還的過程中,還不斷地反駁或反擊,雖然老本是還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六親眷屬經常不停地輪轉,這其間的因緣說也說不清楚。要到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一切眾生的心時,才看得清,善因惡因。善惡因果業報就是這樣來的。佛菩薩加持與否,就看自己是否心誠。
至於如何求呢?用一顆誠誠懇懇的心去求,求消業障,業障消失了,福報自然現前。這些道理看似淺顯,真正做起來卻很深刻,例如同一件事,看他人做起來,覺得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等自己真正去做,才知道困難,並不容易。
再以叩頭為例,叩頭很簡單,人人都會;若與佛無緣者,你要他在佛前叩頭,那可是比什麼都難。同樣的,信了佛的,對三寶非常恭敬;不信的,就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觀照我們的煩惱,這一連串心的活動,從受、想、識乃至善惡的心境,你就能明白一半了。
知道自己現在所受的,都是自己過去生所做的;現在想解決問題,從今後別再做就好了。不做就不再受,以前的,我今生受了,還了;還了之後不再做,就不再受。
再舉個例子,譬如我們誦《地藏經》,或觀音的經,或《金剛經》,就不再墮入三途,因為我們的心和念及所有意識的活動,都沒有墮三途的念頭,念頭沒有了,身不行,怎麼會再墮入三途呢?
有人曾問我:「老法師啊,監獄裡頭是什麼味道?」我回答說:「你想嘗一嘗嗎?想嘗的話,你造點罪就去啦!」你一犯罪,就來捉你入牢;你沒造罪,自然沒有進監獄的因。
所以《地藏經》第一品,婆羅門女問無毒鬼王,我怎麼到地獄來的呢?無毒鬼王說到地獄有兩種力量,一是業力,另一種是諸佛的威神力。一切的業都是自己所做,都是自己現前這一念心所起。
修行就是把心看好,看看自己一天之中起了多少好念頭,起了多少利益他人的念頭?又起了多少個壞念頭,起了多少害他人的念頭?我們的身若是清淨,心也清淨,這樣進佛堂拜佛,都是清清淨淨的。
反之,身不清淨,也許多天沒沐浴,或幾天沒換衣服,渾身散發異味,又帶了一顆煩惱的心,這樣進了佛堂,想求佛菩薩加被,替你解決問題,那是不可能的。這種人最好先解決自己的身心問題,再進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