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打破蛋、奶、肉的美麗神話

約翰·羅彬斯在他所寫的「新世紀飲食」一書及錄像帶裡,一一戳破了肉蛋奶的神話,他顛覆了美國人奉為圭臬的營養觀,果敢地揭發一件真相—現代文明病肆虐,主要原因是營養過剩而非營養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吃太多肉蛋奶了!

約翰·羅彬斯根據搜集來的寶貴實證,苦口婆心勸誡貪愛口腹之慾的人們—務必要改變飲食習慣,少吃肉蛋奶,多吃植物食品,以免年紀輕輕就被疾病染上身。

「新世紀飲食」告訴世人,經常大魚大肉地吃,會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導致腎臟病,甚至招來乳癌、直腸癌、及攝護腺癌。

肉類及雞蛋中富含的飽和性油脂和膽固醇,會使我們的血管壁粘附一層油膩膩的東西,日復一日,當血管壁被堵塞,使血液無法順暢流通時,就引發了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

而一般人總以為糖尿病之所以發生,是胰髒所分泌的胰島素不夠。但約翰·羅彬斯舉出美國所做的數項大型實驗,讓我們重新檢視這個擾人的疾病源頭在哪。很多糖尿病患者所分泌的胰島素比一般人還多,但卻發揮不了作用,需要藉由注射補充,其罪魁禍首是血液裡的脂肪太高了。不少患者只要改變菜單,完全摒棄飽和性油脂,改吃高纖維素食,即可揮別注射胰島素的夢魘。

除此外,讓老年人與婦女聞之色變的骨質疏鬆症,最大的元兇竟然是蛋白質攝取過量。很多研究報告都揭示相同的結論—不論我們攝取多少鈣質,若食物裡所含的蛋白質愈高,流失的鈣也愈多,換句話說,以肉蛋奶為主的高蛋白質飲食,會使骨骼密度緩慢而無情地降低。看到這裡,也許你仍然滿腹狐疑,心想:少吃肉、少吃蛋、少喝牛奶,光靠蔬果穀物,營養夠嗎?可能常會體力不支吧?

根據美國農業部所編的營養手冊,如果我們只吃小麥(蛋白質含量為十七%),或燕麥(十五%)、南瓜(十二%)、獲得的蛋白質已經超過人體的需要量。

此外,菠菜、甘藍菜的含鐵量是沙朗牛排的十四倍;綠葉蔬菜所提供的鈣質比動物食品還要多,黑芝麻的鈣質甚至比牛奶高十數倍。而蔬果中的維他命C、纖維質等,則是肉類及雞蛋牛奶中最欠缺的。

美國食品及營養信息中心(USDA),於一九五六年發表一份飲食指南金字塔,把乳類、肉類列為主食。但到了一九九一年,這個金字塔的內部結構改變了,穀物、蔬菜水果擺在最底層,肉類、乳製品、脂肪等則放在頂端。這份新的飲食金字塔,同樣告訴我們—少吃肉蛋奶。

約翰·羅彬斯推動了革命性的飲食觀,帶來廿一世紀人類生命反思的新話題。他呼籲人們吃得安心、健康,比吃得縱欲、飽足,來得迫切而重要。明智的你,在新世紀的各類浪潮裡,攸關你身心差距的飲食,你會做怎樣的抉擇?作者並非佛教徒,但其以慈悲之心提倡新的飲食觀念,使人類能夠更加的健康免於許多疾病的發生、並對環保盡一份心力使許多動物免於災禍、對於人類及動物的貢獻十分大末學也誠心希望大家對於肉類的攝取能盡可能的別吃因為吃肉不但危害自己,也傷害了可憐的弱小動物事實證明,吃肉除了能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外對人體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專家披露喝牛奶是騙局和極大危害

三聚氰胺導致奶粉污染。如果不加的話,這奶是不達標的,人家就不會收購牛奶。乳業公司為防止奶農兌水,在收購時都要進行蛋白含量的檢測。但是,只有添加三聚氰胺才能達標,否則即使沒兌水的純奶也不可能達到收購標準,不過,即使兌了水,只要再添加三聚氰胺也能達標。主要原因是蛋白含量的檢測技術問題,無法區別開是工業蛋白還是牛奶蛋白。

「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鐘愛牛奶的人們對此津津樂道。然而最近,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這是科學家對6萬多名每天飲用2杯以上牛奶的婦女調查後得出的結論。科學家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了13年之久,在這段時間裡,有266名婦女被診斷出患上了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那些每天飲用4次以上奶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杯牛奶的婦女高出一倍。

從80年代起,就有一些醫學專家對牛奶提出質疑。一些世界著名的醫學雜誌也不斷有不利於牛奶的研究問世,那麼這些不同聲音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呢?

過多飲用牛奶可能誘發癌症90年代以來,已經有多項研究宣稱過多飲用牛奶可能誘發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2004年10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牛奶可能是女性乳腺癌的重要誘導因素。

來自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的調查發現,8-14歲少女青春期的成長速度對其成年後乳腺癌的發病率有很大影響,青春發育期體形高而瘦的女孩成年後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那些胖而矮的女孩。

研究顯示,在13-14歲達到發育高峰期的女孩,比在10-11歲就達到發育高峰期的女孩乳腺癌的發病率低16%。

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奶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例如:日本戰後,飲食結構西化,牛奶和奶製品的消費大幅增加,這使得日本女性的平均身高明顯增加,但是同時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也隨之提高了一倍。

研究人員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IGF-I)的水平,而IGF-I與更高的身材緊密關聯。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去年9月,另一項發表在《生物化學雜誌》的研究成果也認為,IGF-I在婦科癌症的生長和擴散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台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牛奶的補鈣功能受到質疑

對於牛奶可以補鈣,從而防治骨折和骨質疏鬆的觀點,一些研究也提出質疑,一項為期12年、涉及78000名婦女的哈佛大學的護士健康研究表明,大量飲用牛奶的婦女比那些少量飲用或者不飲用牛奶的婦女骨折的比例高兩倍。

醫學研究表明,大量鈣流失是導致骨折的主要原因,鹽和動物蛋白質,例如雞肉、魚、蛋等都會引發鈣流失。

牛奶中含有的幾種蛋白質也會引起鈣的流失,從牛奶中吸收到的鈣有三分之一會從尿液中被排出,而從奶酪中吸收的鈣三分之二會流失。

骨質疏鬆症發病率最高的正是那些牛奶和奶製品消費高的國家,例如:美國、瑞典、芬蘭等。北歐的愛斯基摩人平均每天吸收250-400克動物蛋白,從魚骨中吸收的鈣質有2200毫克,卻是世界上骨質疏鬆症發病率最高的民族。

而飲食中乳製品很少的亞洲國家,骨折發生率最低。平均鈣攝入量只有300毫克的新加坡,骨折率只有美國的1/9。因此大量飲用牛奶可能不僅不能增強骨質,還可能適得其反。

兒童牛奶過敏比較常見

各種動物分泌的乳汁都是適應它們自己幼崽生長發育的需要。就奶牛而言,它有四個胃,有大而粗的腸子,巨大的骨架及由大量的內分泌系統所控制的生長速度。適應小牛生長的牛奶不一定完全適合嬰兒發育的要求。牛奶極易引起兒童過敏,這種過敏大都會在三歲左右消失,少數兒童的過敏症狀一直會延續到10歲左右。

最近法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被調查的兒童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兒童有牛奶過敏反應。

牛奶過敏症狀主要包括:流鼻涕、哮喘、發燒、中耳炎、皮疹以及胃部不適等。研究人員發現,當將牛奶從他們的食譜中撤出時,這些症狀就會減輕或者消失。如果食譜中再加進牛奶,這些症狀又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