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過幾年你且看他

剛開始學佛想要改變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聽到有人說,「你學佛不要與社會脫節啊,社會是多種多樣的,好吃的好玩的很多,要去試一試啊。」是啊!社會確實是多種多樣的,現在社會越來越寬容了,各種生活方式都可以存在。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吃喝穿戴闊都有各自的擁護者,都有相應的利益集團在後面推波助瀾,追求刺激,追求新奇成了生活的主流。

我們學佛,想要改變以前的生活,發現那種只為自己享受的生活不對,慢慢體會到了改變以前的生活方式給自己帶來的身心方面的改變與利益。也希望告訴別人,從「糞坑」出去,有一片淨土。但在他們的因緣未成熟的時候,他不會知道「糞坑」原來是很髒很臭的。他會說「我以前沒條件,受苦了,現在就要享受下。」「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怎麼會有營養」。在一些「老人言」控制,支配下繼續造作惡業而不自知。

那為什麼就偏要去設定消費、享受的、及時行樂式的方式是正常的呢?而少逛街,少購物,少看電視,少娛樂,不去娛樂場所,的方式就是脫節呢?他會打著維護主流的旗幟,嚇唬一些信心未堅的剛上路的行人,你走錯了,快回來大路上來吧。

這也就是業力之大的一種反映啊!!!

而當我們仔細思維下,勸我們不要脫節的時候,那個人又是拿什麼來判斷和保證,所謂融入社會的這種生活方式能給我們帶來的是快樂呢?

實際上學佛從來不是說要從社會生活脫離出去,而是要改變對社會人生的看法。佛法講的是脫離輪迴,而不是脫離社會。出離五欲享樂,而不是進行折磨身體的無意義的苦行。

沉溺、隨順於身體感官的享受,信奉這樣的生活方式,他的出發點不就是在輪迴中不能自撥之因嗎?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去說服他們,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但有大家結夥就該壯膽走上「三惡道」嗎?

寒山問拾得,被世人所不理解,欺、罵、侮時如何處置,拾得說,「只過幾年,你且看他」。我只願我的行為能夠是一個示範,讓他們能看到。脫離了「社會」,從長期所謂老人言裡擺脫出來,慢慢減少自己以前習慣的支配,也能夠越來越快樂,越來越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