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貪婪為恬淡

貪婪是一種飢渴的心態,它的本質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貪婪的人,永遠不知道滿足是什麼。他不停地向外追求和佔有,把生活當做追逐的手段。貪婪者最明顯的行為特質是囤積,他不停地盤算追求更多的東西好據為已有,所以他的潛意識裡有著嚴重的匱乏感。

在佛教的教理中,餓鬼是指一個人生活在強烈的渴求動機之下,以致他的生活變成一種掙扎和病態。餓鬼一詞的梵語是Preta,它是指一種爬蟲類動物,生性很像中國代傳說中的饕餮。它的食量很大,吃了東西之後,肚子就變得更大而食量隨之大增。於是它吃得愈多,也就愈感到飢餓,永遠吃不飽,佛家用這種動物的名稱來表示貪婪,確實非常生動。

貪婪的人,他們像是緊緊地握著雙手,捨不得放下他追逐得來的東西。正因如此,他們顯得非常吝嗇,生活態度上也就變得拘泥,沒有創意。

貪婪並不一定是貪圖名種財富,有時也表現在對事務過分追求完美上。十全十美的標準,使他們變得批評挑剔,對別人和自己顯得異常苛刻。於是看不慣的事情太多,心理壓力增加,生活得一點快樂也沒有。他們會把生活變為負擔,在輕視別人的草率中,更突顯了自己無法容忍的狹隘氣度。

貪婪也表現在渴求別人的重視與讚美上,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大頭病」。他不停地追逐別人的掌聲、羨慕和肯定。活在別人掌聲中的人,總是害怕別人的批評。他們乞討別人說他好,讚美他能幹。最後,他被迫不斷向外追求,放棄自我肯定,而變得疲憊不堪。

貪婪引發了六根、六塵和六識的執著和煩惱。只有放下貪婪,才可能從許多桎梏中解脫出來。

什麼叫做放下呢?是否百物不思就是放下呢?禪家告訴我們,真正的放下是恬淡,是「於相而離相」。當我們懂得知足時,一切貪婪和苦悶自然消退;當我們知道佈施和跟別人分享時,自己也覺得豐足;當我們不與別人比較的時候,高下競爭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放下貪婪化為恬淡,是解脫煩惱和苦悶的第一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