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很多,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活得心滿意足、歡喜快樂。為什麼天天念佛,卻不能知足、歡喜地生活在世間,做一個彌陀的孩子——「歡喜菩薩」呢?
如果一個念佛人,生活沒有「極樂主心骨」,不知道一個念佛人生活的重心放在何處?究竟應該關注些什麼?又該釋懷些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樣的念佛人,雖然也念佛,卻很難得到念佛的回報法喜充滿。
如果您是一個念佛人,每天也念佛,卻不能夠活得知足、歡喜、自在,還是和普通不學佛、不念佛的人一樣,生活處處都很煩惱、很矛盾的話,就要好好檢討自己:我想要的,我所期望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一個念佛人,生活的「主心骨」有以下幾點:
1.盡人事,聽天命
每天都該關注的是自己有沒有盡到為人子女、為人夫婦、為人父母、為人下屬、為人上司所應盡的職責?念佛人的歡喜,應該來自於——「我有沒有盡責」?如果自己已經盡責,那就沒有遺憾,理當歡喜;如果沒有盡責,那就要好好地檢討、反省、懺悔己過。
如果能把心用在「我有沒有盡責」這個問題的檢討、懺悔上,可能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計較自己的「得失」,去計算自以為的「回報率」,去考量值得或不值得了。一個念佛人,但求盡責,不去計較個人的得失及回報率,那他怎麼可能有煩惱呢?
2.求現在事事順意?還是求臨命終自在往生?
阿彌陀佛要幫助一個念佛人自在往生極樂世界,也不可能打破因果規律,把不屬於這個念佛人的福德憑空「度」給他。所以阿彌陀佛的加持,肯定是幫助一個人念佛消除罪障、保留福德。
作為一個念佛人,如果不能深信因果,不願接受自己本應有的惡報,妄想轉惡報皆為善報的話,豈不是與阿彌陀佛的初衷與加持背道而馳了嗎?你願意現在消耗福德、為臨命終保留罪障?還是願意現在消耗罪障、為臨命終保留福德呢?
如果念佛人能體解佛心,一心求往生的話,罪障現前,他怎麼可能還會生煩惱?他怎麼還會一心求逆轉順?他怎麼可能不願消罪障,而願消福德,把罪障積累起來在臨命終起障礙呢?
真念佛人,求的果真是往生,一定不會排斥罪障現前。反過來,排斥罪障,一心求現世安樂的,就是心口不一的念佛人。
3.誰都比我有資格擁有更多
普通人看到別人得一點好處,總是心裡嫉妒,覺得別人不該得,覺得該得的是自己,為自己不平。所以普通人的生活,處處是煩惱、是不平。心不平,怎麼能活得歡喜、自在呢?
念佛人,與此正好相反。因為懂得懺悔己過,所以明白自己罪孽深重,所以誰比我好,那都是應該。所以看到別人好,不會嫉妒,不會心生不平,反而很隨喜,更加懺悔自己的罪業。
因為念佛人心裡沒有不平,不會嫉妒別人的好,不會覺得自己就該事事都強於人,所以活得輕鬆、快活、知足。
4.不算計
念佛人有的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聰明。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表現出來的「小聰明」是處處會算計。算計我得多少,你得多少,他得多少?算計貨品是便宜還是貴,是物有所值,還是物超所值?算計付一樣的錢,我得挑好的!算計我能佔多少便宜,我佔了多少便宜?算房子、票子、車子;算我的父母、我的先生太太、我的兒子女兒應該要怎樣、不要怎樣;算計工資多少、銀行存款的數字多少……所以普通人活得又累又不痛快!
念佛人應當與此截然相反,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是「大智若愚」,不懂算計,不會算計。別人算計「得」多少,念佛人算計「付出」多少;物品是便宜是貴,念佛人心裡沒概念;物品好壞,念佛人沒想過要挑;哪裡有促銷、減價,念佛人不關心,所以一概不知道;房子、票子、車子,有無皆不執著;我的父母、我的先生太太、我的兒子女兒種種「應該」、「不應該」,都在生死大事前化為烏有,念佛人沒空去思慮、去算計、去打算、去安排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工資多也知足,工資少也知足,多少都沒概念;銀行存款多少,從來不記得……
念佛人,因為不懂算計、不會算計,因為一切不記掛,反而自在。
5.只求往生,不求「人往高處」走
普通人都喜歡農村進城市,中國去海外,念佛人因為心滿意足,所以安身立命,哪裡都是極樂。普通人喜歡做領導,不願做下屬,喜歡拿高薪,少了不開心。念佛人無論是領導還是下屬,拿得多還是拿得少,皆無所謂,唯一計較的是——我盡責了嗎?
盡責了,做底層、拿低薪,很好!沒盡責,做高層,拿高薪,更要懺悔己過!
6.了的是自己的生死,旁人一切與我無關
自個生死自個了,念佛人只知道了自己的生死,不知道去管別人閑事。別人是善、是惡、是是、是非、是好、是壞,在念佛人的心裡,都是佛菩薩示現來度化自己的,關鍵是——我能不能從中學到什麼,改正什麼,因此能了我自己的生死?
人人都關心、罣礙自己的家親眷屬,身陷家庭一堆是是非非、親親愛愛中不能自拔。念佛人知道這是最大的障礙,「了生死」就從此處著手。只問我自己對家親眷屬應盡的責任是否盡到?其餘一切與我無關。
該怎麼生死,還怎麼生死,誰能管得了誰?念佛人以自己的「生死大事」為最重,以「盡責」為次重。因為不控制,所以自在;因為不罣礙,所以瀟灑。
7.聽從阿彌陀佛的安排做「老實人」,沒有「選擇」,從不做「選擇題」
念佛人基於順利往生淨土所發的意願,必定與一個貪生怕死、貪婪善報、不願受惡報的生死凡夫所發的意願有大不同。沒有智慧,怎麼知道何為最好的安排?所以念佛人很老實,一切聽從阿彌陀佛的安排,沒有自己的喜好。怎麼樣安排,都好,都是為了讓我盡快往生極樂。這樣,人生路就簡單多了!
普通人總是面對一大堆的「選擇」,很喜歡做「選擇題」,可選擇完了注定的結局是反悔。而念佛人則不然,任由阿彌陀佛安排,因為不善於衡量利弊、得失、多少,所以從來沒覺得自己有面臨選擇,往往在眼前的都只是一條道直通下去。無所謂做什麼選擇,也就無所謂有得失、有利弊,也就從不反悔、後悔,所以活得義無反顧,所以活得踏實!
經常面臨選擇的人,肯定不老實、不安分!真正老實、安分的念佛人,從來沒有遇見過「選擇題」!為什麼普通人活得不知足、煩惱、矛盾、不自在,而念佛人卻能活得知足、歡喜、自在?很簡單:反一反,就對了!
念佛,卻活得不知足、不歡喜、不自在的念佛人,以上七點,自我反省:我的生活,像一個念佛人嗎?常歡喜,常自在嗎?唯有找到自己的不足,積極面對,認真改過,才能得到念佛本該有的種種「好處」,才能真正當下就體驗到極樂世界的快樂無有極。
人家碰面就訴苦、就埋怨、就指責他人,天天分享生活中的不滿足、生活中的煩惱、生活中的不平、生活中的矛盾。而諸上善人聚在一處所做的分享,只有生活中的知足、生活中的歡喜、生活中的自在、生活中的懺悔、生活中的感恩。區別就在此處。
有句話說得好:平日修持好偽裝,生死面前難掩飾。
其實又何必要等到臨命終、生死面前,才知道一個念佛人信願心是否真切。日常生活裡頭,一個念佛人,是活得煩惱,還是活得歡喜?是活得憋屈,還是活得心滿意足?是活得處處束縛、罣礙,還是活得自由自在?這些哪裡是能偽裝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