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四大是「地水火風」,在這裡,代表我們的身體。莫把捉,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修行人,搬胳膊弄腿、擠眉弄眼,在身體上下的功夫很多,那麼在一個禪者來看,這120斤沒有什麼值得去搬弄來搬弄去的,你應該很瀟灑、很自如地去面對它。再說一句話,就是擒賊擒王,打蛇打七寸,王是什麼?七寸在哪裡?是我們的心性。
下面他就直接告訴我們,「寂滅性中隨飲啄」,寂滅性是什麼呢?就是佛性,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靜、不增不減。如果你明瞭了佛性,隨飲啄,吃飯、穿衣、舉手投足,揚眉眴目,無不自在。如果你的心功不夠,在心上沒有發明,而把自己的嘴我不能說,耳朵我不要聽,眼睛我不要看,我的腿非要盤起來,我的手不要動,認為那就是修行,實際上在這個禪者來看,本末倒置了。
《證道歌》的末尾,「但求本,莫求末」,也說的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你不要本末倒置了,我們稍微有點悟性,我們都會明白他想告訴我們一句話,就是解放自性。無量的功德、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智慧都你在的自性當中,本自具足,這不是永嘉大師說的,這是佛說的,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說得明明白白,那麼這裡頭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我們相信,身外有佛,不相信自性是佛。第二個,我們不自信。因此在中國,就出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求佛拜佛的人很多,真正想成佛的人很少,首先是眾生,自性不自認,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諸行無常一切空」,諸行無常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空,這是三法印。我們一般來說,會在這裡有些誤解。很多佛教徒見了面以後,說人生是苦,好像說的是很對,其實你們大家要特別注意,為什麼會苦?苦的根本原因,苦是一種感受,苦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呢?世界萬物皆無常,無常就是變化、壞滅,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最堅硬的金剛石它也會壞滅,世間哪兒有不壞滅的東西呢?因此,苦是人的一種感受,苦的根源是無常。
一切空,萬法皆空,有的人說,那佛法不空啊?我剛才在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不需要談經說妙,佛法就是藥,我們從三皈、五戒、四攝、六度、十二因緣、八正道,哪一款佛法不是對症的藥呢?你沒有信仰,生命像一個漂浮在空中的鋼球,沒有目標,所謂信仰就是在這個鋼球上加一個軸,上它朝著一個方向運轉,這就是信仰。為什麼講這個八正道呢?是因為你走邪道才講這個八正道,為什麼大談這個智慧呢?是因為你愚癡。佛菩薩如果集聚一堂坐在一起絕對不會講智慧,因為各個佛菩薩都是無量光明、無量智慧,他到哪裡去講智慧呢?六祖惠能在《壇經》當中說:慧者為愚者說法。當然這不帶有一種貶義,只是一種描述,先覺覺後覺,僅此而已。
「即是如來大圓覺」,一般來說,我們在談佛法的時候,都談得很高很妙,其實,這個永嘉大師在這裡說,如果你能夠感悟到一切都是無常,是苦空的,那麼這本身就是佛要講的這個真理。就是如來的大圓覺。只是從自性上來說,我們講的這個佛性你要大膽地說一句、想一句:「佛性也是無」。如果你把佛性看成了一個種子,看成一個不變的東西,這一定有是問題的,佛性也是無性,是空空寂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