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

孟子自范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相似也。」

孟子有一次從范地去齊國,在路上看見齊國諸侯的世子,那種軒昂驕貴的氣象,於是就非常感慨地說了 「居移氣,養移體」兩句名言。這是說居住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例如這位世子住慣宮庭的大房子,飲食好,穿著講究,養成生活驕貴的習氣,這對血肉之軀的影響使氣質發生變化,氣象、儀態、精神,自然別有與眾不同之處。所以說 「大哉居乎」 ,物質生活環境影響人的力量,就有這樣的嚴重。

然後,孟子看著跟著他為仁義道德而奔走的學生們,接著又感嘆一聲,「夫」 ,長長吐出了一口氣,然後說:「非盡人之子與?」 。每個人不都是父母所生、所育、所養的孩子嗎?只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就養成言語、態度、思想、作為的差異。

接著孟子的教育來了,這等於當年抗戰時期,許多學校的校長或老師,帶了自己的學生集體逃亡,奔向大後方,一路上雖受磨難,但教育不停,露天上課,席地而坐,大地就是教室,一塊小木板就是課桌,下了課,又翻山越嶺,奔向大後方。

孟子看到弟子們這個景象,就上課了,他說:你們看,一個王子,他居住的宮室,也是房子;交通工具雖華麗,也不外馬車;穿的也不過是衣服,和一般人一樣。但是,齊國的世子走出來,所以會有那種驕貴氣,就因為 「其居使之然也」 。這個 「居」 ,不只是指房屋,實際上是指整個大環境,他對人的影響力量太大了。這個大環境,就是學問、思想;有真學問、真修養,就是 「居天下之廣居」 。宇宙在我,萬化由心,人生頂天立地,還受什麼外在物質居住環境的拘束!也就是說,真正有了學問、修養就不受任何環境、物質的影響,這就是大丈夫。

孟子教育學生們,了解一切物質環境影響人的力量,而大丈夫絕對不受環境、物質的影響。環境可以影響人的心理,轉變人的思想意識,但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學問會養成自己的天地,就是後世講的 「性天自有風月」 。也就是自己精神領域擴大,頂天立地,自有一番偉大的景象,哪裡再看得上物質有形的環境呢?

於是孟子又舉一個例子說,有一次魯國的君主到宋國去,剛好宋國的城門關了,魯國的君主就大聲叫門,用命令式的喝聲叫道:「開門!」 。那個守城門的人聽了就說:這個人並不是我們的君主,可是叫門的神氣,為什麼和我們的君主一模一樣?孟子說,這並沒有其他的理由,「此無他,居相擬也」 ,是環境養成的。這說明環境可以改變人的種種行為,除非真有學問、高深的修養,「心能轉物」 ,有超然物外的器度,自然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