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今天來聽法的同修們,大家下午吉祥。今天這一講是咱們新年新學期的第一講,那麼在此之前,因為我跟各位結法緣一直是依照淨土這一脈,所以就是著重強調,希望能把這個淨土,往生極樂世界,然後這個見解建立起來,再把我們每天最簡單的這個大道至簡的修行方法,就是持念南無阿彌陀佛,把這個行門讓大家執持起來。可是呢,大家也知道我們這一轉眼一個多月的時光,這個念頭是很難能夠完全專一的。想必這一個月的時光,大家看看,我們已經包含了一天又一天,每天要經的事情,每天要見的人,那麼許多的念頭。
如果我們把每天的念頭覺得好像根本數都數不清,但是我們再反觀一下,就是這一個多月的時光,這麼許多的念頭,它有沒有逃脫,就是我們上次講完經,如果有在場的同修,到咱們今天再從頭在這兒重新聽法,這之間能離得開一個念頭嗎?就聽法完了,今天再從頭過來,這一段的時間能離得開始終的這一個念嗎,都在其中呢。
所以不知我們這個假期大家的念頭用的怎麼樣?有善知識曾經講過,說我們只要把這個每天的時間,投入到世間法裡面的精力呀,抽出來那麼一點,乃至十分之一的精力,不要用全部的,很可能我們現在已經是很有成就的一個大修行人。所以說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重講這個《淨土十疑論》的後半部分。還是希望依然能夠如故地老老實實來聞思,莊嚴我們的這個信願持名。
我想通過日積月累,每天的熏習的話,我想在因果線上也絕不會虧待咱們,肯定是隨著因果而行。但是呢,這一個月我也有一些經歷,也會走一些地方吧,也會跟很多的同修在一起來探討、分享這個修學的心得。我現在發現,就是說我們現在大家坐在這裡,都是自(稱)居士,佛弟子。從這個皈依的那一剎那,到現在一直在深入地學佛。可是放棄學佛來講,對於我們已經應該是絕不可能的事了,基本上每個人這是鐵定了,我是一個佛弟子,一定要依佛這個教法,要依教奉行。但是這個淨土法門它比我們,信淨土比信佛要難得多。特別是初機,或者因緣不夠,那你就硬生生地給他講這個什麼,我們就可以覺得說,堅持學佛,很多的困難我們也克服,進進退退之中我們還依然如故。可是這個堅持修淨土呀,我現在發現太難了,有好多同修在重新接觸的時候,已經被轉了這個知見了。所以我現在就覺得,修學淨土法門一定要善於保養,否則就是說比較驚險。
你第一個,大家現在都在接觸佛法,每天無數的,如果你打開這個現代的媒體傳播,一切這個不管是正規非正規的對佛法的這種宣揚、演說,太多的信息,能夠轉移我們的視線。那麼如果你在這個漩渦裡邊,不善於抉擇法義,不知道這個學佛為何?你修行為甚?那麼這條主線你如果盯不住的話,一下子就被轉了,視線就被轉移開了,這是其一。特別像我們現在雖然佛弟子在這個信息堆裡邊,也難保不會偶爾地去了解一下,恰好可能又再來了一個新奇的,大家群起而追之的,在不斷提倡的一個快捷實用的這樣的一個法,那麼極容易見異思遷,這個是特別容易的。
而且還有一點呢,就是說我們現在修行呀,它就是再怎麼我們天天地給大家說,我們修淨土這個法,一定是全身心地要對阿彌陀佛,特別是四十八大願,生起強有力的信心。可是問題是什麼呢?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雖然說在破我執,但是這我執難破呀。包括我們修學佛法也是說我在修行,我今天念了多少佛,我懺悔怎麼樣,我修的這個境界如何,他就始終抱著這個我。如果說對於我的能力沒有經過徹底地嘗試,極其覺得艱辛,根本不可能到達的時候,你是沒有這個,不能夠對自力徹底地絕望,你根本就沒辦法把眼光投向他力的救度。這兩個是有很大的衝突的,這也是我這個學期發現的。而且呢,越是修行不咋地的人,越對他力沒有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我們稍微用功,每天跟自己的心做鬥爭,要看破,要放下,要逆境而上。那麼你就知道說這種剝離自我的痛呀,在經過這種艱辛的過程中,修行特別的不容易,而且有時候見效甚微,還特別容易又退。在這種情況下,你越修越修你才知道說修行的不容易,你才容易說對自己徹底死心,轉向阿彌陀佛的救度。如果你沒有這個心路歷程,只是就是在初地這樣,原地的這樣打打轉,在河邊溜躂溜躂,散散步,那麼你就不知道鞋濕了的感覺有多冰涼,你就不會去換這雙鞋。所以說從這方面也反證了什麼呢?真的是越有一點修行的人,他才能夠知道說淨土法門的殊勝在哪裡,要不然你的心到不了那兒,你觸摸不到,感覺不出來。這個也很重要,希望如果有用功的同修,大家在這上面著實要相對來回地這樣去自我的去印證一下。
再一個就是說,我們很難管住自己的心,說白了就是福報不夠,雖然我們都知道說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就這麼一個信願行資糧,念阿彌陀佛往生。可是呢,這個理也說在這了,這個到這個經書淨土經典也擺在這兒了。我們每天的自我認知也是就是這樣的,可是怎麼樣呢?你住不進去,你對這個大道至簡就一句阿彌陀佛,念不起來,住不進去,為什麼?確確實實是什麼呢,就是福報不夠。要相信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能夠,就是把這個帶著真信切願,把這個生死了掉呀,能夠相信這個需要很大的福報,所以你最後這個會歸處你找不準的時候,所以佛才設了八萬四千法門,諸多善法,讓你不斷地積累積累,往這兒會,往這兒走。這是很微妙的,為什麼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說等等諸如此類的吧!
我想,諸位來今天,我不知道有沒有就是說,來聽法是不是依附過淨土法門,或者說來還想聞熏一些法義。可是,希望各位蓮友能夠在這個淨土之路上,走的起勁的時候一定要能夠把穩。這是我們剛才講的這幾點,偶爾就是我們來學佛,來這個問法的時候,是我們的這個層面。我告訴諸位,有時候在分享佛法的人中,他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們說一個,弘法他也有幾種。有一些的同修,他就是明著完全不支持淨土,肯定大家也遇到過這樣的知見。他最多說淨土法門是方便說,給一些這個愚夫愚婦,根機差的,乃至就是說,你一說淨土他就沒興趣,說好了好了,念阿彌陀佛,那你去念吧!他不跟你討論,不跟你商榷這個,這就是明擺著不支持。
還有一種呢,他支持淨土是為了免遭自己的見解被反對,所以他可以說是一種對於淨土的這種弘揚,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一種妥協和遷就。我們在講淨土的時候,他說也對也對,可他一不留神他就趕緊轉身,會去更熱衷於再往其他的道上引,這也是有的。再一個比如說,再稍微好一點的,說篤信這個淨土可以成就,但是總要說都一樣,都一樣,其他的都能夠成就,他不會提倡說,在此時代修淨土更容易,那麼如果我們是為了了生死,那你就要看清楚目的是什麼,怎麼走最方便,總歸他就是籠而統之,八面玲瓏,誰說都好,沒有自己的見解特色,等等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弘法者。所以有時候說大法師都對這個淨土的見地啊,有的雖然這個自身的原因所致,不能夠單獨來勸導淨土,導歸淨土,那就是說這樣的效果還不是最佳的。最最最最好的就是能夠專弘專修專勸淨土法門,這是非常純粹的,確實發起利益大眾的心的。那麼就是說越這樣呢,越能夠體悟到這個淨土法門的寶貴之處。
那麼我們今天要接著上學期的講,我們現在在講這個《淨土十疑論》,在上一學期已經把前五疑給大家講了。那諸位要曉得這個,在這個前五疑的時候,我們回顧一下,大概的內容就是第一點,捨棄眾生疑。就是說一個修行人應該發菩提心,在這個生死苦海中度眾生,不能專管著自己去,那麼這是我們的一個誤會,就是說度眾生是有資格的,你現在水平沒到,先去練手。
第二疑是捨此求彼疑。就是一切的法性平等,為什麼要有取捨這個思想呢,是不是跟佛法的根本的平等精神有違呢?那麼智者大師說,也不是的。
第三個,又有人問,說為什麼這麼多的佛就非得念阿彌陀佛呢?我想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者是阿閦毗佛,但是這裡邊講到的說,一佛跟多佛是一樣的,從法身相來,是同一法身,從這個因緣上來,阿彌陀佛偏有因緣,我們要隨順佛語。
那麼第四個是偏求一土疑。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國土,你非得往極樂世界走?這個問題智者大師說了,說因為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凡夫沒有能力,就專用佛的勸導就可以了。
那第五疑叫做帶業往生疑,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如此多的煩惱,貪瞋癡一點都放不下,那麼怎麼可能說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樣的清淨國土,如果依照著因果所感,那是絕不可能的事,阿羅漢都生不到,為什麼凡夫能夠,有業力的凡夫能夠往生呢?那麼這裡講到了說,是有四十八大願作為根本增上。好,就是這樣一個脈絡下來。
今天我們進入《淨土十疑論》的哪一個呢,第六疑,這一疑叫做生彼不退疑。就是說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馬上就要入這個不退位?好,我們大家有發的這個(法本),今天有發的這個,後面,那好,我們看後面的這個法本,跟著來念,來聽一下。你看,第六疑首先它的設問是這樣的:
「問:設令具縛凡夫,得生彼國。邪見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國,即得不退,超過三界?」
這是一個對於這個第六個問題裡面提出來的疑問,那麼大家來看,在我們一路講到《淨土十疑論》的時候,大家發現了沒有,屢次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什麼呢?「不退」。在這個修證路上,不退的重要性太重要了,你想從反面也折射出這個退的致命性,和表達出這個不退的難以到達性,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那麼往生就得不退這樣一種輕而易得,這樣的一種狀況,就是說讓我們在這個世界,等於說使上了卯足了全身心的勁兒去修行都到不了不退,說這樣的一種疑情油然而生,怎麼會有此等的好事呢,得生彼國?我們的狀態是邪見三毒等常起!你看這裡講到的說,一針見血,我們當下現見的這個業力因緣體現的狀態,我們有邪見。
在前面講到這個五種難行的時候,我們現在在這個五濁惡世嘛,那我們已經明瞭了有身見,有邊見,邪見等等。他主要的罪魁禍首我們反觀一下,最大的邪見是什麼?大家知道最大的邪見,最大的邪見就是因為有我。那麼在這樣的一種真如,這樣的一種解脫境界中,一切相都具有欺騙性,人相、我相,人我本來是無差別的,那麼在這樣的真理中,一旦立足於我,馬上就翻入到顛倒的這個根本見中。那大家想我們的根本見解中,無非兩種嘛。什麼叫邪見三毒,邪見,一個定見,決定的定,定見是什麼呢?我們的理性,我們自以為了解的概念,我們每天學習的名詞,我們進行分別,所有的這種理解,相互的這個推敲,這都屬於定見概念。有我,我的認知,我的思想。第二個是愛見,就是情愛的愛,愛見就是感性,依戀的,如果從情感上來講的話,一個凡夫他就是不管跟誰打交道,男的、女的、親戚、路人,只要日久就會生情,絕對會生出來,滋生依賴離不開了。那麼再一個就是情緒的波動,在這個情緒起蕩波動中,順著我呢,還是不順我?順著我了,波動的就是舒服,投入享受;不順著我了,投入的就是嗔恨,不爽。
總歸這些我們常說的,這樣的邪見是不斷地起,不是說一天有幾宗事,或者說今天突然間發了火,是念念剎那不斷地起的,邪見。那麼這兩種的呈現又是由常規的、我們最本能的貪瞋癡的心理來進行組合,速配,隨意支配,成功地就顯現出來了。那麼這樣導致我們就是不得解脫痛苦,這是我們的一種常態。我們的這種邪見三毒,它是不間斷地發揮的。既然是這樣的一種常態生起,那麼我這裡就有疑問說,怎麼可能得生彼國就不退呢?不退太難了呀!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我們在座的也是要在這個方面一定要界別清楚。有時候我們對於淨土的信不起來,一切的情形就是為什麼呢?就是總是以此土的陋劣來匹配彼土的殊勝,就這麼一對比就覺得說,在這兒根本不可能的事,在那兒是現成的,這個代溝永遠都跨不過去,所以很容易地就錯給它進行一個界定劃分。
所以大家要看清楚了,我們這個濁亂堪忍的娑婆世界,它的情形才是邪見三毒常起。但是我們還有一點不要忘了,千萬不要以為所有的世界都是如此的。你說這個問題的前提就不對,得生彼國,已經生到彼國了,對吧。他又退回來,用我們這兒的常情知見說,邪見三毒等常起,這就大錯特錯了。這就是以己度人,以此土度彼國嘛。所以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在認知極樂國土的情形中的時候,你太大的這個代溝,你跨越不過去嘛。為什麼?就是我們不能以此方的這種推見而度量彼國的情形,很多時候我們只能以此方比擬,不能以此方情見,是這麼一個狀態。所以說確確實實在我們這個國土學佛修行,難度極大的就是說到不退之處,這也是所有真實修行者的一個實在話。
但是要知道這個教法呢,從這點來講就是難信之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通過通途學法,在這兒的教理行果,如何如何修行,多長時間成佛。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教理只是針對娑婆國土講的,你不要等於說放之四海可以皆准,但是放之十方法界就不准了。在極樂世界,這樣的教理根本就行不通,它那兒不是這樣的情形。極樂世界的教理就是一生補處,一入法界就沒有輪迴,馬上就得五神通,都是這樣的一種世界呈現。
那你在這個世界的成佛方法修行,根本在那兒就沒有這樣的次第,大家要相信,這是真實不虛的。所以說這一問也可以讓人產生想往,確定非常殊勝,可是又覺得難以有這樣的好事,這也是可以說又歡喜又憂而提出來的這個疑問,云何得生彼國,即得不退,超過三界?大家知道,超過三界就等於永不再這個真實的隨業而入輪迴,就是入了聖位了,一個凡夫即刻就入聖位!所以這一疑情是情有可原的。那好,我們來看一下,智者大師是怎麼對這一問題做一個正面的回應,大家來看。
「答曰: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第一條大家要記住,「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無惡緣境。外無神鬼魔邪,內無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故不退也。在此惡世,日月短促,經阿僧祇劫,復不起煩惱,長時修道。云何不得無生忍也?此理顯然,不須疑也。」
你看,這就是智者大師給列的五個標準,就是從這五個方面可以論證為什麼不退。那麼大家要曉得,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其實後面的四種不退,也是歸根結底還是由彌陀的願力來的。所以我們再再地給大家講的時候,就講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整個淨土法門一個大的啟動機製。這個我們不知道諸位同修,你們學淨土法門一定要對四十八願有很熟的這個概念,要常去讀誦四十八願。你有時候,我自己也有這個體悟的,就是說對《無量壽經》裡面四十八願,你讀一條一條,你再之後去用心印證,阿彌陀佛因地的時候給我們設置了這個功德利益,在哪裡體現?在我們橫超的過程中,有些東西它怎麼樣去這個快速地發揮和打開?
如果你不熟悉大悲的願力的這個具體內容,那麼你就這麼掃一掃而過,你就不知道他這個四十八願,特別是在末法時期的這種定製功德,這種因緣,它的功德在哪裡?你體悟不到嘛,就跟羊皮上颳風,你是生的呀。你沒有進這個門,你沒有仔細地看這個,就跟一條一條給你提供的非常好的一個展覽一樣,讓你去領略。所以說我們要全情地,大家諸位修淨土,要認認真真地去體悟這個阿彌陀佛的願力中所含的無盡的這種悲和智的功德。我們盡量還要常去,你就不能每天當功課來講呢,你要隔一段時間,你再去看一下四十八願的內容。隨著你修行的提高,你對內容裡面有一些,甚至是一些有正說,有偏說,有顯說,有隱說。你對這個東西你有時候就不經意會發現,哎呀又出來一條,原來還能如此。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這裡說到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攝持,這是祖師們的這種稱性言教,我們要體悟。大悲,大悲我們來體悟,我們常說什麼大悲呢?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不對?那當我們口角就流出來,滑出來一句,動不動都知道菩薩是,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到底這個同體是個什麼意思?大家想同體,我們現在能做得到同體嗎?一個好的修行人,德行高的人,那麼都是說他是什麼呢?多為別人著想,就是很多時候是為別人著想,或者說在出來一件事情時說,哎呀這件事情他給別人想的多。他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怎麼樣?少。這已經就是大家讚歎恭敬得不得了了。可是呢,大家想想這種同體大悲的力度是怎麼樣的一個力度呢?就是說阿彌陀佛在發願的時候,為眾生著想的力度,就等同於我們凡夫總為自己、下意識為自己著想的力度一模一樣,全部把它發揮出來了。
我說的這個大家能理解嗎?能理解嗎?什麼意思呢?就是凡夫總是為自己,對吧?這種力度、為自己的力度它是全盤的,是充滿的,對不對。阿彌陀佛的這個為眾生也是充滿的,同體大悲,就是把眾生當自己,自己眾生他是一體的。所以說彌陀在發願的時候就等於說,我們今天要給自己做個什麼事,想方設法要立自己於有利之地,不敗之地。阿彌陀佛就這四十八願,想方設法讓眾生得度,平等得度,最低門檻得度,這種力度叫做同體。能明白吧?一模一樣,就等於說阿彌陀佛為眾生想,跟我們為自己想,這個勁兒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自私的為自己,阿彌陀佛是完全是為眾生。這才能叫做大悲願力,否則只能,大悲,什麼叫大悲呀?在此之前給大家講過,還有愛見悲,這個法見悲,只有佛菩薩的這種無緣同體悲才叫做悲。
這個才能過關,所以我們現在只是向那兒靠攏,今天能把一件事做得有點兒像這個樣子,還算可以。以前有個居士走到我面前聊起天,他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對我的加持非常大。他說如果我有時候覺得修行是不是可以這樣,師父,他說,如果我要處理一件事的時候,我想想如果我是觀世音菩薩,如果說這件事是觀世音菩薩來處理,他會怎麼做,我就應該向他學習。我覺得他說的這個話真的是,當時對我的加持很大。就說如果是觀世音菩薩,他會怎麼辦?那我們就再不要問說,師父我這件事該怎麼辦?我哪裡對錯知見,你肯定知道怎麼辦。一切但凡有靈知覺的人都知道是非標準,都知道不要為自己最好,都知道真愛無敵,都知道真善這個,叫做什麼呢大愛無疆,那你就馬上就知道該怎麼做了。所以這個呢,第一個我們就要知道大悲願力,這樣的一種願力,這種願力是完全無私地稱性發揮出來的。
第二個,攝持,攝持就是要我們覺得說,攝持就是說,一方面我沒有靠倒,好像它就對我不發生作用,不是這樣的。你看這叫攝,大家怎麼理解攝呢?我們平常講法都說,度眾生要攝受眾生,攝是什麼呀?攝影、攝像、拍攝,它有一個共同的屬性是什麼呢?它一定要對著你,鎖定你,以你為中心,是不是?這才叫做攝呀!那麼我們就要知道說,大悲願力攝持,持就是鎖定,堅持,不捨嘛,始終不會丟開你。我們在此講的說,誓願深重的時候也是說,他的發心是真切的,在此前面不是講到,阿彌陀佛誓願深重,化道相關嘛!那麼此次講的大悲願力攝持什麼呢?就是他的願力的功能特別的深邃廣博,凡夫你根本意識不到。這才叫做攝取不捨。很簡單的我們做一個表達吧,諸位同修你們回去如果,你看在這個四十八願裡面,我們一般都知道說第一條是什麼呢?就是國無三惡道願,對吧!稍微讀一下四十八願都知道。第二條你們知道,為什麼跟進了一條是什麼呢?緊接著,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大家都知道往生到極樂世界,只知道其一,無量光,無量壽。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是怎麼樣呢?他的願力很重,你看在另外一條願力說,除其本願修短自在,就是什麼呢?就是說,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復更,復更是什麼?就是再一次的意思,有的人不是說到了極樂世界呀,有一些那麼往生到極樂世界,他說我要快速的成就,見佛,聞法,這個極樂世界修行,直至成佛,再還生三界。但是有的人他悲心比較重,他的願力一直這個大願執持,所以他是怎麼樣呢?發願而去,即刻轉頭乘願就再來。那麼在這個上面他還,往生雖然已經打保票說圓(證)三不退了,可是他還沒有成佛,大家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說,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夫,他根據自己的力量沒有斷除煩惱,那麼再來到這個六道輪迴中又捨彼生此的時候,記住這個不是說死了,是自動放棄在那兒的現前境界,又回到娑婆世界,那怎麼辦呀?
在這種情況下,他就跟你打保票,往生極樂從此決定跟三惡道就絕緣了。哪怕有一些小行菩薩,願力大的一些人,你再回到娑婆世界,這一類的眾生大家要知道,他呢,有的比如說有的人他在確保這個上面他並沒有完全說,到了娑婆世界有大菩薩他自己能夠知道宿命的,他心裡有數。那麼還有一些小行菩薩道行還沒夠的,他生到這兒,一隔陰也會迷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極樂世界來的。但是突然有一天,一聞淨土阿彌陀佛,就是說馬上毛孔豎起來了,這個涕淚悲憐,頓作這個,就是突然間渾身就跟電打了一樣。就是說那個激發了那個願力的那個保票還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是,雖然在這個穢土裡邊他自己也迷迷瞪瞪,但是一直思想言行還會造惡業甚至,可是決不會再墮到三惡道去。也就是就因為這個願力,接引到極樂世界,這麼鍍金,就是吃了這個不死(藥),塗了這個免壞藥、防腐藥以後,就到了娑婆世界,到臨命終的時候,還是安然往回走,決不墮三惡道。
還有這麼一種情形,大家知道嗎?有時候一般我們總是在強調說,一勞永逸到了極樂世界了。可是有一些他還想修短自在,為眾生故,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所以他即刻他就回來,回來一經這個生死,再一投胎,他自己迷掉了,不知道了。所以說這一願就是對這些來打保票的。這才真正顯現他的大悲願力攝持,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再回身過來的時候,你自己不知,他知。他時時刻刻鎖定你,不放棄你,就由著你再怎麼轉,真的是,我記得有一句話叫做,一切都不是事,出不了這個圈兒。你看多妙呀!有時候我們想想,那你如果你願意這樣,你就把自己想想,我肯定說不準也是那兒來的。萬一有可能的話,那你怕什麼!不要怕了,你出不了這個圈兒了。臨終的時候還是安然回入極樂。
你們聽過有一個薄荷的公案嗎?一頭豬,這是五台山的有名的公案嘛,五台山的一個師父,常住師父,碰到這個廟裡面來掛單的一個出家人,和尚。那麼他住了一段時間,他要下山了,這個常住的法師就托這個掛單的出家人帶了一封信,讓他捎給一個叫薄荷的,就是咱們那個夏天不是說能去火那薄荷嘛!因為後來才發現它是頭豬,它只吃薄荷葉子。那麼這個掛單的師父走了以後,就離開五台山才想起說,他也沒有給我個地址,也不知道讓我送給誰,就粗心大意就拿過來了,只交代了說,見了薄荷就把這展開給它看。那麼最後他走著走著,這也是命有因緣,就無意中走到一個屠宰場,聽見有人在喊薄荷,薄荷。這個屠宰場是殺豬的一個屠宰場,這個薄荷就是正在曬太陽那個豬,為什麼老不殺它呢?整個這個屠宰場的豬去殺的時候是又蹦又跳又哭,只要把這個薄荷豬去拉到它前面,叨咕幾句,它就乖了。
乖乖地就到這個殺豬的台上去受死去了,所以這個老闆呢,就這頭豬他就不殺,把它養著。養著以後,它就有著這麼個功用。結果掛單僧人一看,原來這豬叫薄荷,他就把信給展開,上面寫了一個說,該回去了。結果這豬就沖著其他豬叫了幾聲,兩腿一蹬就死了。你看,化現的豬都能做,為什麼?那如果說這是五台山的公案,那麼我們把它進行一個這裡的一個對照的話,這就是說什麼呢,它自己已經得了這個利,你看都墮到,不要說得人了,得人說忘了這個曾經的過往了,又得了人身了,迷了,隔了陰迷了,起煩惱了,他都墮到惡道裡,三惡道畜生道裡邊去了。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在那兒行度眾生,誰知道他咕嘟咕嘟幾句,也許用豬的語言給他念個三皈依,大悲咒也說不定,就乖乖地去受死嘛,就超度了。那他就極樂世界來的,就讓這些豬,攝取它們往這個極樂世界走。
所以你看,這就說明什麼呢?這個往生到極樂世界,不管再在他方世界,願力成就,就如同極樂世界的生命,金剛種子,永遠再不會腐朽壞死,決不會再墮到、真實地墮到三惡道去。所以這薄荷是文殊菩薩化現的。大家可能頭一次聽我講這種法,以前總是說勸往生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在那兒一生補處。我告你這不是我謅的,在《無量壽經》的唐譯本裡邊就講到這個,說這個大菩薩的身份他來了自己知道,可是小行菩薩一隔陰的話,五濁厚重,他不知道自己是再來的,只有在臨終的時候,老了以後往生了,或者是心開了,才前因後果知道了。這就是說到大悲願力攝持,安然回到極樂。這都曉不得的,所以說為什麼不退,首先一個大悲願力攝持不退。我們好好要體悟這個,是大悲願力的內容。
你看再往下看,我們就隨便給他找幾條,這也是我在備課的時候,又把四十八願又仔細前後這麼翻一翻,覺得確實是妙不可言。你看這個第三願裡面發願說,在我國中的天人都要皆是真金色,一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大家都是童男子相,那大家想想我們紫磨真金色,三毒,為什麼說這個三毒不起呢?三毒就貪瞋癡嘛!貪什麼?最貪的無非就是,欲界的就是男女淫慾嘛!你貪我色,我貪你身嘛,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那你想都是同一個紫金色,都是清一色的童男子身,哪裡有淫慾心呀?沒有男女相,那你怎麼起這個貪呢。貪的根本就是這個,就沒有了,沒有滋生這個的溫床,他就現行不起來這個煩惱。第四願裡面說,國中天人,形色相同,無有好丑,就如果說有這個長的好,那個長的丑,那就不成佛,為什麼呢?因為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他長的好了,你怎麼樣呀?
要麼就是羨慕,這也算一種貪呀,對吧。可是羨慕隱藏在後面的是什麼呢?是嫉妒,這就是嗔了,三毒呀,恨呀。為什麼拿硫酸去毀人家的容,得不到了就把你弄死。這都是我們這個世界愚癡嗔嘛,貪起來了,所以你想想,我們現在見了好的嫉妒,見了不好的嫌棄,丑的、缺胳膊少腿的,所以還有一願就是說六根具足願,這就叫大悲願力攝持,不給你有這個溫床,引發滋生你的三毒煩惱。你也沒有由於你的相比分別心而去妄造,虛妄的這個造業的可能性沒有。所以大家想想,這就是大悲願力攝和持呀!我們要現在心開的,我們的任務是什麼?就跟這種願力對接,就認為他確實是如此的,為我的,有針對性的,一人一個樣,一人一個樣,每一願都針對你其中所需要的樣。
這個呢,諸位同修我們要認認真真,我時間關係,也不能說一樣一樣地給大家說,但是從這幾個上面,我們就可以說,對於大悲願力有一個稍微的了解和領悟,為什麼說四十八願加持、攝持,讓我們不退。它是從娑婆就開始啟動,一直到往生到極樂,包括你發願乘願再來。這個機製已經把你攝進去了,所以我們等於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攝持提供給我們兩大功德。第一個功德是什麼?安樂功德,安樂。你看我們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不退惡道,色身無差,莊嚴,那麼還有一願說都是金剛那羅延身,也就是說不會生病,不會腐朽。那麼再一個,具足五神通,四十八願裡面說,生到我國的,如果不能夠這個像知道他方世界的眾生起心呀,動念呀,不能飛到他方世界去供養諸佛等等,這些都有的,就是我們一個修行人要具足神通妙用,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有這個功德,所以這叫做安樂功德。
再一個,四十八大願裡邊還有一個解脫功德,大家要知道什麼叫做解脫功德呢?有兩大內涵,一個,隨意見佛,想見佛就見,所以下面再一條就是說,佛光常照,菩提心不退。再一個,自然聞法,水鳥樹林自然宣法,這就在下面,我們在那四條的這個不退因緣中一一都給大家羅列出來。
那好,時間關係,那麼我們上半場就講到這裡,大家休息十分鐘,然後回過來,我們繼續,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那我們稍做休息,回頭繼續,現在該講這個《淨土十疑論》第六疑。剛才我們把不退的內涵裡邊有幾個主導原因,那麼最主要的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攝持,故而不退。這個是總的而言的。下面智者大師還從四個方面來進行一個分論,分別論述一下為什麼說大悲願力的不退,怎麼個從多少方面來加持說不退呢?
你看第一個:「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那我們在這一道問題上,我們要首先說佛光常照我們怎麼理解?當然我們說佛的光明在這個,特別是這個報身佛的話,一佛裡面千葉寶蓮,百寶光明從中湧出,這是我們常說的佛光。那我們現在有時候,那我們比如說我們在黑暗中,怎麼去體悟這個佛光呢?比如我們在煩惱中,怎麼去感受這佛光的照射呢?這就要我們要講到一個詞叫做,剛才叫攝持,這叫做加持,有時候我們說加持就是說好像就是一種,其實加持呢,說很直白地來講,就是一種強有力的感染力,它是作為主導力量就可以感染,讓你追隨它,在整個的這個壇場裡邊做到一個同步的清淨或者正念。所以說這個佛光常照,最保險的一個常照是什麼呢?你得見佛。因為我們現在佛光常在,我們感應不上,故照不了。那麼如果說你在這個佛光常照的這個上面理解,你看有一願叫是什麼呢?普供諸佛,就是阿彌陀佛(說),假如我國中的菩薩一食之頃就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佛國者,不取正覺。那就說明說,一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間,你即刻就可以見他方十萬億諸佛。
你說在娑婆世界,我見一個人我都見不了另外一個人,你說這樣的一種境界這是何等的?那何況說在這個,而且他方世界是極樂世界的什麼呢?是這個分國土,極樂世界,特別是阿彌陀佛為核心的這個清淨海眾法會,是整個法界的主法會現場。那麼你一旦見阿彌陀佛見到以後,整個阿彌陀佛說法,所有清淨海眾圍繞的這種巨大的加持力,它始終這就叫常照,你在這樣一種強大的氣場中,那麼你的菩提心才能夠常增進。記住,增進還是常增進,中間有間隔它就會退。
這我們用凡夫心感悟一下,馬上就有感覺嘛。今天聽個法,一句相應了,你就覺得增進了,一回去有煩惱,馬上你就退了。何況退的我們還說,現在是為自己修點行,或者佈施,從功利的角度得個回報、福報,或者說修點兒,這個念佛的數量上說今天修點兒往生資糧,這都是為自己,那都退的一退又退。何況菩提心是什麼心呢?菩提心是無我大悲,一切善巧方便,自如揮灑的心。你缺乏了這個無我的這個智慧,這個根本智,還有絕對的這種剛才講到的同體大悲,乃至度眾生的方便善巧,有的人空有一腔熱血,他有時候操作不對,那就智慧不足嘛。
這個為僧我特別的有感觸,有時候你智慧不夠了,那麼你度善巧的時候你就不能面面俱到。佛度眾生的話,他是正著、反著、橫著、豎著都可以做妙用,做度生的宣說法義。那麼這種情況下,這個菩提心是極容易退的。可是你菩提心反過來講,它又是我們成佛的正業正因。在《華嚴經》裡面講到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你想想,忘失了。我們什麼菩提心呀?自利利他,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如果你忘失了這個底盤,而你去修行,那麼將來你修的都是魔業,修出來的都是魔業。何況你退失菩提心了,大家想想,那說明有可能就是三途業。舍利弗就由於人家跟他要眼睛,左右為難他,最後一念退到幾十劫都是小乘,退失了這個菩提心嘛。
所以看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講到說:「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就一點點兒都不能錯。如果諸位發心,我們現在呀,其實我們修行的說實在的,有時候很粗糙,我自己也有時候反思,太粗糙了,什麼呢?就是說我們根本觀不到我們最初起動的那一念,到底是正的還是偏的,到底是邪的還是偽的。因為我們所有的因果都取決於第一念的發心,這個東西稍微有一點點偏差,那麼出來的就全盤皆輸,至少你走偏了。所以第一念發心,諸位同修,很重要,就是我們一切的萬善,你是不是以求往生為基礎,這就是標判你是不是一個純粹的淨土行人,是不是一個真正具足出離心的修行者,和佛法永遠是捆綁在一起的。你一旦錯開,那就錯開了。我們佛道長遠,你還不能生退卻,覺得眾生難度,還不能生疲厭。可是眾生難度了特別生疲厭,你們知道嗎?一會兒就煩他了。所以說,這菩提心常增進不退意味著什麼呀?這些話我們都要好好地去了解。
那麼在這個菩提心不退的前提,我們至少要常得見佛呀,你常能見佛,你才能隨時見佛聞法,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這些功德加持,才能讓你增進菩提,勇猛的菩提心,要不然你心調不起來呀。就跟我們常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就學跳神嘛,你不在那個氣場裡邊,那你就肯定得不到那個勝功德。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佛的功德就是這樣的。第三十三願裡面就是,蒙這個佛光觸身,獲這個利益,身心柔軟,不會退發菩提心。
而且呢,阿彌陀佛的這種光呀,大家不要忘了,我們現在是講說往生後說為什麼不退?說因為有慈光攝照,阿彌陀佛的光是我們從因到果、從始至終始終伴隨著。一旦我們現在生起念佛求生的心,求生的心,蓮花就具足了,信願,念佛的心念起來,一直從求生開始,到往生之後,始終蒙阿彌陀佛的慈光照射著。你這個肉眼凡胎你可不要不相信這個事兒呀。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給大家再再地說,四十里的光明頓然就現,不是我們的功德,就這句佛號功德,這不就是佛光常照嗎?你想為什麼越念越念得你,現在你想想你曾經的修行,想想你不念佛的那會兒,你跟現在比起來,也許現在也有業障,有時候退,能同日而比嗎?為什麼?很多時候哪怕我們曾經的散心、功利心,可是他念佛的功德,他只要你念了,念佛,他就在念,他就在功德。
有時候我們不必要說什麼多少數,誠心、散心、功德、業障,那個業障消了,不要想這些。你就只管念,管它什麼,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這麼念,念念都是光明功德。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學佛,走到這一步,退了還又進了,有時候走出去還又繞回來,全憑阿彌陀佛的光照射著,大家知道嗎?你都不知道。包括我發心在這兒講法,這都是阿彌陀佛就真是天天跟催你一樣,這講法會累的。所以說我們從發心修淨土念佛開始,就已經在彌陀的光明之中了,確實就已經在了。而且這一念佛號,它是具足身的光明,身上我們會放光。而且這個心的光明更重要,從我們這個念佛,由佛號加持的這個身體放光,從心地上而言,就由阿彌陀佛這句光明佛號會引帶出、攜帶出我們本有的自性光明,這才叫真菩提。
我們的光明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一樣的,現在就是阿彌陀佛作為引子,要把我這塊滷水馬上點成豆腐,它的功用是這樣。可是豆腐還是由滷水成的,我們自己也有光明,對吧?所以說這樣的話,菩提嘛,你看有了實智菩提、方便菩提,還有真性菩提。真性菩提是我們每個人本有本具的這個光明佛性,你把這個給念出來以後,那麼自性光明顯現,這就是佛光功德,永不再退菩提心了。所以祖師們講到說,淨土一門而言什麼叫做菩提心呢?求往生心就是菩提心,為什麼?菩提心就是願作佛嘛。那麼作佛幹什麼?作佛純以度生為事業。那麼求往生就是為成佛,求生極樂世界就是菩提心。所以說為什麼給大家講,我們說信願行三資糧這樣攜帶起來,一攬子計劃,其實就具足了一個自利利他的菩提心了。大家好好地要去(悟),從頭到尾我們都是佛光照射的。
所以這裡講到說,佛光常照,菩提心常增進,所以不退。你的煩惱生不起來,你的退心生不起來,也沒有提供給你退的機緣,不會有惡緣牽引。為什麼呢?你看下面又一條:
「第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你看,這就說明說極樂世界大家要設想,我們現在雖然沒見、沒到,你得設想。極樂世界的風吹草動跟咱這兒不一樣的,你知道嗎?情形還是這麼個情形,可是它的功德是在講法,我們這兒都是要麼無記,要麼你有點兒留戀美景,要麼就是惡劣天氣,總歸它要給你呈現出來凡夫心的分別和領略感受。那麼我們就,大家常說極樂世界,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極樂世界。我們掀開經本,當這個《無量壽經》裡面形容的那麼的美妙,那麼我們現在就以這種凡夫心去共振那個殊勝境。像《無量壽經》裡面講到的說,這個八功德水怎樣怎樣,欲令至頸就至頸,到腰就到腰,到脖子就到脖子,自然洗澡,完了不要了,它自然就還復如初。這個七寶樓閣地上、空中都是,大家講堂聚會一處,都是這種自然的對稱之美。都是走的中道,一刻都不讓你偏頗,生定見。水鳥樹林你看這裡都在風聲樂響,皆說苦空嘛。我記得在《無量壽經》裡面有一段話,當時我頭一次讀《無量壽經》裡面,就讀得我舒服得不得了。
他就講到說,光這個七寶行樹,他怎麼形容的呢?當時講到說:「行行相值,莖莖相望」,就是不亂,行行相值,莖莖相望什麼呀?都是有序的,就跟我們說八正道一樣,都是表法的。「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走的都是中道路線,正面止觀,都是表這法的。「華華相順,實實相當」,修的都是真實因果之法,這都是表法。「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我當時讀到這段的時候,特別是說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呀?這麼個世界。我們這兒是凌亂不堪,一不小心就絆腳。所以大家要想。而且諸聲聞、菩薩、天人在頒宣法的時候,「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這個時候,「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
你看。那我們設想一下,就這樣的一種美妙,我們現在這個今天什麼出故障了,它就會干擾,響的。可是極樂世界的話,不論什麼聲音入耳,馬上都是在讓你念佛念法念僧。所以退不了。你看這裡講到的,皆說苦空,我們特別說一下這個,大家都知道苦空是講的什麼呢?四諦法,對吧。在阿羅漢修的四諦法裡面不是講到說苦集滅道嗎?了知到苦為什麼生起的?因為我們過去造業有集。那麼,滅道就是對於解脫這個寂滅的嚮往,而去修這個修行之道。所以叫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就是以苦為基礎。四念住也說苦空無常無我,不淨。那麼難不成這裡講到我們,你看,水鳥樹林,風聲樂響在講法,難道這極樂世界會講小乘法嗎?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個四諦法我們只是一個引子,它還涵蓋了十二因緣、六度,整個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佛修的,佛菩薩和辟支佛修的法都在其中,只不過作為代表。
但是大家要知道,四諦法就可以作為整個佛法的代表。極樂世界法它是純圓法、大法,沒有權法、小法,不像咱們這兒還有二乘、三乘、人天乘,世出世間。極樂世界就這麼一種大乘畢竟空法。所以說你說這裡的話,苦集滅道,我們光苦怎麼個苦呢?我們現在講的小乘法的話,我們是鎖定說造業就會苦,對吧?真正到大乘畢竟空裡面是什麼叫做苦了?著相就苦。所以說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雖然講法,依報正報依然莊嚴,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它呈現的都是真空妙有的境界,既不讓你對現象生貪著、染著,也不讓你對這個本質空生定見,它始終是盤活的。你想說有,他說全是性空的、幻化的,奇幻,這個燈和影的效果呀,極樂世界,都是光和影的效果,不是說像我們這兒實實在在大家在這裡認為它是實有其物的。
你說它是空的嗎?整個空和有的效果又是緣起的一種美妙狀態,讓你住不到這個執著空的這個斷滅空中去,就這麼一個境界。所以你連一相都著不著,著不著,那你就不苦了。但凡一著相就會苦,所以水鳥樹林、風聲樂響,他雖然在講法,講的就是說你不要信以為真法。你看這個妙不妙?所以你怎麼退呢?
我們現在苦,就著相就是苦呀。如果極樂世界中,什麼叫做集呢?分別就是集,只要你有分別,就會集業嘛。什麼叫做滅呢?只有念佛才叫滅。什麼叫做道呢?現在即刻就在,這才叫道。所以說皆說苦空之法,就是講的這個法。大家要善於理解、會通。再比如說,在這樣的一種依報正報中,他從這個說法的聲音中,讓你不由自主地去念佛念法念僧,不退正念。那我們也要化為幾個層面來了解,極樂世界是怎麼個念佛念法念僧呢?難不成說念佛也是畫上,或者說我們說這裡雕塑的供起來的一尊、這樣的一種各種材料的銅、鐵、木、漆的佛嗎?也是得印成書,還分個質量好壞這樣的法嗎?也是說像這凡夫僧,這宏海也算個僧,念我有什麼用呢?那麼極樂世界大家要知道,它的這種憶念三寶功德,它是完全把佛法僧作為一體,這樣的一種憶念法。就是他的這種正念自然而然不刻意地進行。可是這種憶念三寶大有差別,大家要知道。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三寶,我們曾經叫做化相三寶,對吧?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他是佛寶。那麼他每次的講法、開示,不管在靈鷲山還是祗桓精舍,這叫做法。常隨的千二百五十人弟子這叫做僧。那個時候叫做化相三寶。所以你看在《觀無量壽經》裡邊,韋提希夫人和這個頻婆娑羅王當時在王宮中就憶念世尊,馬上世尊在靈鷲山就知道了,從那兒沒,從這兒出。那麼來了以後,給他講開示,為王說法,授八關齋戒,這叫法。最後還派這個目犍連和富樓那用神通飛到宮裡面,先去給他授八關齋戒,這叫僧。娑婆世界當時的化相三寶是這樣。像我們現在憶念也叫做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住持三寶,得盯著佛像磕頭,對吧?佛滅了,一切的任何材質的這個成了佛了。我們得看著經文讀誦,這才叫法,流通的法本。我們一定要親近師父,請教問題,這才叫僧。念佛念法念僧。
可是在極樂世界,他的念佛念法念僧念的是什麼呢?是念的真實三寶、一體三寶。我不知道大家聽了這個,什麼叫做一體三寶?就是說念佛的時候,念的是法報化三身,一體同觀,念的是真如法性的佛,這個法性的佛,佛就是法,佛就是僧,一體的。念的是什麼呢?沒有一個佛法、眾生法,我們這兒念了佛法了就以為要離開眾生法了,對吧?還有有漏法、無漏法、世間法、出世間法。在極樂世界,一切當下全是什麼了?一切法皆是佛法,沒有法與不法,念念都是法,都是正法,都是解脫法。大家要悟。這個念僧是什麼呢?每一個往生者都是一個聖賢僧,當下念的就是不起差別智慧,這就是僧,無諍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念的只有清淨法界、真如法身,而且又是一體的正報依報,根本就是佛性就是法性,法性即是僧性,一體三寶。
只要你一念生起來正念,那麼這就更為究竟地念,才叫做憶念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了,才退不了。退不了就是,強大的增上力執持著讓你始終住在這個畢竟空中,那麼你想出來,沒門兒,它就是強制性地讓你不間斷地念佛念法,念這個一體三寶,自性光明。大家不要以為說,這都是跟娑婆世界大有不同的,一樣分別兩樣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佛法僧、法佛僧、僧法佛是無二無別,現前正住在什麼呀?我們才可以講在覺正淨其中,這才是一體三足鼎立的。你想想在這樣的一種自性三寶清淨加持中,還哪兒有一個,連退和不退的分別都沒有,你怎麼退呢?我們現在要退就一定說,我沒有進才叫退嘛,對吧?我不進了才退嘛,我不退了我就進嘛。在那兒,退和不退都不可得呀。大家一定要從這個聖境和凡情不斷地來回倒騰,你才能知道這個美妙之處。是這樣的一種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才稱之為故不退。
所以說這種不退呢,我想也是從我們娑婆世界就開始具備的。大家知道,生到極樂世界,剛才講這個不退,念佛念法念僧,是生到極樂世界才開始顯現。可是在娑婆世界,我們從事相上念佛念法念僧的時候,特別是念佛的時候,已經具足了不退的功德。大家知道我們相對極樂世界,剛才我們描繪的那種勝境,這種如如不動,我們現在是可以說是亦進亦退。剛才講了,一聽到警策,馬上就勇猛了。突然間前面你要有一點兒障難,就轉了念頭,又別求方便去了。為什麼現在你就守不住法門呢?一會兒覺得這個好,一會兒覺得那個好,說白了,我可以判別,就是說你根本不是想解脫學佛,你只是想把佛法引帶在你的世間法的這個缺口上,把它自我以為是地把它彌補起來,然後活得很舒服,你只是想這樣。如果你真正的話,就不會一下子就別求方便。你以為這個念阿彌陀佛往生是好像是身後之事,跟現在的一切現前的利益不搭界,可是你要知道,這個受持佛名的不退從我們念佛就開始了。
在經文裡面說過嘛,念佛的十種利益。首先我們念佛,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護持。就是你看不見他,他會跟著你。為什麼道在龍天敬,德重鬼神欽呢?這道跟德是兩碼事。道就是你有道,你在這個上面通了。有的人他有神通,他沒道德,就入魔了。德就是說你的慈悲、你的仁慈。所以,如果你念阿彌陀佛念得心柔軟、仁慈、智慧,那麼就一切的大力神將、河沙的眷屬就隱形守護著你。
念佛第二條,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一切菩薩常隨守護,就是住在你其頂。你看我昨天去雍和宮去裝了一下藏,有一個八大菩薩殿,從文殊、普賢、地藏菩薩、除蓋障、虛空藏、還有慈氏,就是彌勒菩薩、這個還有什麼菩薩來著,我都點不起來了一下,八大菩薩,我就這一一禮拜,都覺得很殊勝。就是觀想一下說,八大菩薩授手給你加持灌頂,始終他在護持你,讓你增進你的信願資糧。這就是感應,那麼你的信心,你看你念佛,我們現在看不到極樂,可是極樂的菩薩常見我們,二十五菩薩常隨守護,為什麼?你看,當信是諸佛所護念經嘛。
所以第三條就是,常得諸佛晝夜護念,護持著你來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剛才講過了。至於說後面一切的惡鬼、羅剎、毒蛇這些都不能害你,你的冤家對頭也都不能,橫死也沒有。特別是如果說你這個過去造的惡業,那麼可能惱亂了別人所結的這些冤命,或者說這些債業,你念佛的話,這個念佛之光可以不但自己受益,可以給冤家解脫,解冤嘛,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在這個經文裡面講到的念佛的功德。
總歸這十條,像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禮拜,念佛的人。最後就是,臨命終的時候心沒有恐怖,不害怕死,正念現前,安然往生極樂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你看這不是從我們一開始念佛開始,就已經具足了這個不退的路線嘛。所以說我們對於這個水鳥樹林,風聲樂響,到了極樂世界那就更沒有退的,一旦往生到那兒以後,就永作這個增進,不作退法人了。
大家聽到這裡聽出來個啥了。記住,所有的這一切圍繞的就是說,你對極樂世界要放心,明白嗎?我們現在就是不放心嘛,總害怕這兒怎麼怎麼樣,那兒行嗎?你一定要對這個放心,把心放在這兒,放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上。你現在是在揪心嘛,總覺得這萬一怎麼樣,我還得怎麼怎麼樣。
好,再看下面:「第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無惡緣境。外無神鬼邪魔,內無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佛門裡面有一句話叫做什麼呢?種種心生,種種法生;種種法生,種種心生。就是說外界和內心永遠都是家賊感外鬼,外鬼招家賊,兩個結合,才能把你的正念給敗了。所以說這裡的退、生煩惱,就是外境跟內心的結合。從外來講,有惡知識引薦、引誘,你看為什麼這裡講到的沒有神鬼魔邪呢?神是什麼一類?神就是說可以控制你的思想意識,很麻煩的,我們說的這些大仙、神叨的這些。鬼呢,像這個羅剎鬼他可以奪你的命、奪你的精氣,他們都是來壞道業、設障的。魔就是來擾亂你修行的正念,來擾。
那麼這個邪就是我們說的方術、咒術,弄一些邪門歪道的東西,一下子你就生起興趣來了,馬上誒,他還有時候有點兒靈。最最最最這些人倒霉可憐,學佛學到最後淪落到這種地步,那真的就等於說狸貓換太子,到民間要飯去。所以說我們有時候修學,大家要知道為什麼這裡說,純以菩薩為良友呢?我們現在有時候會有惡知識,惡知識是兩種,就是剛才講的神鬼魔邪這一切的,或者來惱亂,勸你不要修行,不要持戒,人生多自在,你是不是著了魔了呀,你這太過了吧,你這弄得咱們以後還能不能打交道了?就退你的心嘛。本來你說我們走得就那麼艱辛,好不容易到那兒以後,還很孤獨,結果他就開始拽你了。娑婆世界修行一進九退,一個人前,九個人拽。這就都是惡知識,這些惡知識還好辨,你知道嗎?最怕的是什麼呀?向善的惡知識。就是顯現的很善良,然後把你給忽悠了,特別的慈善,做起來這種世間的這個功德事業是勇猛精進,可是他一念毒參在其中,你就倒霉了。
所以總而言之,這就我們叫做什麼呀?外有惡境緣,內有三毒,相互起,我們退了。可是極樂世界它沒有這些,沒有這些那我們就要另當別論了。既然能夠圓證三不退,那麼種種法生的時候,我的心,法沒有生,我的心自然不會生,我的心沒有生,就不會招感外面的不好的法生起來。這就看你東風西風誰大。在我們這兒,你比如說我們這兒是熱、煩惱,對吧?極樂世界是冷、清涼。
那麼大家知道冷和熱是怎麼合併的嗎?燒開了一大鍋水,扔進去一小塊冰塊,那麼是怎麼樣?繼續燒,對不對?它就把你給吞沒了。如果凍了一大塊冰,澆了一點點熱水,會怎麼樣?即刻凍,它也把你給同化了。所以在娑婆世界,我們都是冷從熱,好不容易積攢點兒清淨,就被這股熱惱、煩惱給燒得呼嗵呼嗵又給點著了。在極樂世界是熱隨冷,整個都是清淨海眾,菩薩以為良友,你上哪兒去起三毒去呀?你動一個邪惡的念頭你都覺得丟人。為什麼一個很妙的修法就是說,每每你的起心動念,你一定要相信諸佛菩薩悉知悉見,三界之外了了分明,那你就會管住自己了。所以說從這點來講,大家要知道這就是煩惱,我們這裡是煩惱熾熱,極樂世界是清冷覺海。所以在那兒的話,你絕不會退到熱的一邊,因為什麼?就你這麼一點兒熱,一下就被人冷了。所以你就退不到這個熱,煩惱熱上了。所以說煩惱畢竟不起,大家要放這個心,畢竟不起,故不退。這是第四條。
最後一條特別有意思。你看:「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故不退也。」你說怎麼辦嘛。有一條是「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你看,這條意思就是說,我國中的天人的壽命你就不能數得清,活得沒完沒了,哪怕長的就是再能夠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只要你有了有完就不行。那麼我們就要了解說,這條願的意義在哪裡,內涵在那裡。你活那麼長幹什麼?禪宗門下常會講到說,禪宗的開悟是什麼?「只此頓悟因緣」,就是你頓悟、明心見性的這個因緣;便是什麼呢?「出塵階漸」,就是你了生死、成佛的階梯,第一步;「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打保票的前提是什麼呀?要你生生若能不退。
那麼不退主要是從哪兒退呢?大家說主要是從哪兒退?心裡,心裡是內在的,這有時候你還能。還有一個非常被動的、特別容易退的關口是什麼呢?是什麼?是生死之際。大家知道,我們這個修行不是說我們不修,不是說我們不積攢,但是一旦讓生死洗禮對於道行的這個沖洗、磨損,是極其極其耗這個道行的。為什麼說一經生死雨,就像小樹一樣,沒長成啪地就折斷了,死了。所以這裡才講到的,生生若能不退,就是生死,生死之際你要退。民間不是說你要喝那個孟婆湯呀,一喝了你就迷了,就完全不知道前因後果了。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極樂世界這一條願力是什麼呢?就是說到你成佛的那一點,從你往生的那一刻起,到你最後成佛那一點,中間不能有生死,一直活著,就這麼修,就明明朗朗自我就是心裡有數地修,不是說一死了再醒來就找不著北了。他的這一願就這麼個設置功能。
所以它的內涵體現在這裡,大家要知道。為什麼?就是一經生死,就是我們的修行功德耗損了,經不起那個耗損,就是修行看上去弄這麼一點點,結果生死太大了,經不起它折騰,沒了。連它這個關都過不了,這個買路錢都沒有,你還想到頂嗎?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極樂世界它就為了免去這種生死的糾纏打擾,就把生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成佛,中間不出現這個生死的這個隔離和停頓,就把這條大的過患給我們一刀切了。所以說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呢?「壽命永劫」,大家要知道,我們往生到那兒不是為活得長,就是為了說睜著眼成佛,心如明鏡地說我正在成佛,我到哪兒了,是為了這個內涵。所以你想想,你怎麼用我們這個世界的情形判極樂世界的狀況呢?在我們這個世間,那麼我們說成佛,我們天天卯足了勁兒,就是為了臘月三十死的時候能做主。那極樂世界說要你這幹什麼,多餘的,我們這沒有死呀。所以說不管多久,中間不經生死,那怎麼退呢?退緣,最大的退緣就是要經生死。
所以說到這個,再回到我們娑婆世界來,大家想想彌陀願力的慈悲。這十八願說乃至臨終十念。大家想想我們說最倒霉的人並不是說,咱們好歹還算個已經學了幾年了,對吧?還必將學到盡形壽,學到我們臨終的時候。那麼有些人比較福德大,走的時候心也不亂,還能正念住在那兒。或者有的人修,修的這個壽終正寢了,雖然臨終的時候可能不是很能做得了主,還是能夠往生個,品位不高,不能做主上品上生,下品還是都可以的。這些人都是有的能成就,有的不必擔心,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情形是什麼呢?就是說生生世世沒有善根,到這輩子還造了一堆的惡業,到臨終的時候一點扶持依靠都沒有。最可悲的那會兒就是說,不知道該怎麼辦,隨著要牽到六道受報的時候是最可憐最無助的時候。
所以彌陀就專為這個得度設了一個臨終十念法。你看,我們這兒就是為了生死之際,就拚命地在這兒保養,就怕這兒斷了,它就這兒容易斷。極樂世界壽命永劫。我們這個世界的話,大家想想,縱然是惡逆凡夫,如果說臨終能夠念得起來佛,那麼還說明他宿世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緣,才能遇到這個善知識,教他念,他自己也願意念,不是說人人都臨終的時候有這種僥倖。
你想在經文裡邊講到說,十種情況有人臨終念不起佛來。首先,你的善根不夠,你能遇到善知識嗎?你現在不要說法師到這個臨終的時候去給你講開示,那真的得有大因緣,連個居士同修你都感不來助念。所以有時候你看咱們在群裡面,我們現在不是說發(迴向),如果有人往生,大家一定要給記得迴向,你就多打幾個字,動個念而已,成就別人,這是招感你將來的殊勝功德。在群裡的大家要知道,我們實修群裡邊唯有一條例外,就是群上不要亂發,就是說如果有六親眷屬裡面有往生的,大家有這個心的給發心,這個不勉強,也給迴向助念。那麼,所以說你的臨終的時候,你沒有這個福德,那你的善友你感不來,感召不來,大家能明白感召嗎?這感召就是你的福德不夠,他就來不了,想來他也出事。
第二個,業苦纏身你不能念佛了,你這輩子惡業現前了,你看有的人那學了一輩子佛,臨終的時候他要吃肉,你們見過嗎?我見過這種人,臨終的時候,這就足以說明他馬上要下墮了,很可能要墮到餓鬼道,好說飲食嘛。
再一個,現在的偏風失語,就是中風了、腦梗了、心堵塞了,那你這會兒你怎麼念嘛,怎麼稱名嘛。再一個,狂亂失心了,就是突然間業障現前,神經了,那你怎麼辦呀?或者水掉在裡面淹死了,火燒起來燒死了,那你這時候怎麼辦呀?臨終的時候能念得起來嗎?在山郊野外遇到這個猛狼惡獸了,縱然說不像古時候那麼荒郊野外猛獸多,你動物園裡邊不小心掉到老虎籠子裡了,這也是有的呀,我們可以看報道嘛。最害怕的就是臨終有惡友到你跟前來壞你的信心,勸你不要修淨土,不頂事,還是好好這會兒念持個咒,或者求個什麼加持這些,就開始亂說亂道了,又忙著給你這個說蓋陀羅尼被,又給你撒什麼金剛砂,就在事相上這會兒來。看上去好事,以好事好心來亂你呀。
這就是臨終的時候最麻煩。有時候我們吃得太飽了,導致就死掉了,飲食過度,暴食暴飲。或者打仗,到了亂世,乃至高處墮,損傷性命,飛機上掉下來,你說飛機上,你再怎麼正念足的人,你說忽然飛機爆炸了掉下來,你能守得住那正念嗎?好像大家說,這種事兒這都報紙上報道的。大家要知道這種尋常事耳聞眼見,人人皆有呀,這宿業所感的,現業所感化,突然現在其前是不容迴避的,你能保證你沒有嗎?他遇上的那些人在他遇之前,他也覺得他沒有。
那你看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情形,就得面臨死,一死很容易就退,像這種死法的話,會打保票會退,這比不退都保險。那怎麼辦呢?你臨終到底是好死還是壞死,這退的隱患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在劫難逃,誰都躲不過。縱然你遇不到這麼倒霉的事,那麼我們再來跟大家,這些都是真的是祖師們說的,尋常至理名言的話。就算咱們現在在座的諸位,我們都能弄個好死,對吧?不管你多年輕、多老,你都得死。可是大家知道死的時候,四大分解的時候,地、水、火、風不調了,那個痛苦要比那個生龜脫殼和螃蟹落湯要痛苦得多。那你要是南方人吃過海鮮的,你總知道生龜脫殼、螃蟹落湯,螃蟹不是活著就往那個裡邊煮嘛,這比那要痛苦。
再一個你想想,如果你的世緣還沒有了,世間的念頭你還沒有放下,沒有淨,那你又貪生怕死,又擾亂胸懷,這個問題想一下,那個問題解決一下,你怎麼念呀?你馬上要死了,你就念不起來。或者你是在俗家,妻兒老小,老婆哭,丈夫哭,小孩叫,這個時候亂得一塌糊塗,你平常的正念沒辦法,都要死之際你都是這樣的。少年的時候,你自己如果說得了一個病,求醫問藥,到處去痛苦、懺悔、祈禱,那突然間你的病惡化了,要走了,年輕,說走就走。老了以後,你衰相現前了,一會兒安排這個,一會兒安排那個,你根本這個狂心就歇不下來,東攀西緣,雜思亂想,業識茫茫,作不了主,為什麼?因為要死。你看始終就圍繞這個死。有的人比較福報好一點,清福大,清閑自在,好像有志修行,這種人更麻煩。為什麼呢?一輩子清閑的人,只要有一點點事相之中的一念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它這個就是他的主因,就牽著他走,其他的都過關了,就這麼一點兒不過關,那更麻煩,遇到一點點境界,一準兒就隨它顛倒去了。這都是實情實景。
那我們現在大家想想,世間的事業真的是如夢幻泡影,你想哪一件事情有效,能夠有效到從始至終到最後?哪件事情能夠替代抵得過生死嗎?能是不能,說白了,甚至我們現在講的說做好事、貪功德,如果你這個信願不具足,偷心不能死盡,有為之功將來都是你的受苦之根本,有苦有苦,有了就苦,你沒有捨盡嘛。所以說為什麼要厭離娑婆,發願往生呢?就是讓你捨盡,跟這兒徹底不搭界、不結緣了。但凡你在這兒結緣,那麼平生所有的這些功德將來下輩子、下下輩子,那就你,如果你跟扯通前生後世看,都是在鎖上加鎖,枷上添枷,就是那個銬人的那個枷子。都墮到地獄裡面,就是鑊湯下面你給自己添的柴炭,劍樹上面你給自己插的刀槍,你這輩子,只要你跟菩提心離開,你看看這些。
所以總歸這些情形大家想想,每天入耳、入眼、親聞、親見,街前巷子後,親戚朋友都是年輕的後生,黃泉路上沒有老少的。有幾個人真的能等到這個三寸氣斷?可是三寸氣斷了以後,一切皆休了呀。你看嘛,所以說總之說盡一個娑婆光陰苦短,就是因為生死可畏。一輩子卯足了勁兒,勤修苦練,就是為一個生死之間能突破,可是極樂世界徹底就沒有這個過患。大家想想,光這一條,你想想,壽命兆載永劫,直至成佛,一生補處。意味著什麼?所以他的一生補處是這麼一個方法,就是說反正你一生補處,你願意活多長活多長,就這一生。很可能他修得快,一念就是一生,你修得慢,你比娑婆世界還慢,三大阿僧祇劫都超出去了,那你還是一生。所以你看佛法是圓的,它是這麼一個一生補處,這麼一個光壽無量,這麼一個畢竟成佛,為什麼?就是因為壽命永劫,其實換一個方法,就是沒有生死,不存在輪迴。那我們這兒所有的目標就是針對我要出生死、了輪迴,人家那兒根本就沒有,你想出生死、了輪迴都是多餘的,你說這種解脫境界。所以最後一句說了說:經阿僧祇劫,不起煩惱,長時修道。怎麼會不得無生忍呢?此理是必然、決定的,大家放心好了。
今天我們講的這個第六疑,能聽明白嗎?就是讓我們放心,在這兒的一切情形,極樂世界全部不在此列,你不要以為說凡夫一往生到那兒,怎麼能夠得不退,三毒不起現行呢?它就是不起現行,絕對能生不退。
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