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說諸法如幻

問: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復說諸法如幻?

答:了境是心,萬法奚有?以依心所起,無有定體,皆如幻化,畢竟寂滅。《寶積經》云:「爾時世尊告幻師言:‘一切眾生,及諸資具,皆是幻化,謂由於業之所幻故。諸比丘眾,亦是幻化,謂由於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眾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無非是幻,因緣和合之所幻故。’」又教中總明十喻,如幻、如化、如夢、如影等,此是諸佛密意,破眾生執世相為實,起於常見。世間共知幻夢等法是空,則不信人法心境等,如幻夢亦空,所以將所信之虛,破所信之實,令所信之實,同所信之虛。然後乃頓悟真宗,遍一切處,心內心外,決定無有實法建立。

《大莊嚴論》云:「我昔曾聞有一幻師,有信樂心,至耆闍山,為僧設會。供養已訖,幻尸陀羅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在大眾前,抱捉此女而鳴吮之,共為欲事。時諸比丘,見此事已,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無慚人,所為鄙褻,知其如是,不受其供。’時彼幻師,既行欲已,聞諸比丘,譏訶嫌責,即便以刀,斫刺是女。分解支節,挑目截鼻,種種苦毒,而殺此女,諸比丘等,又見此事,倍復嫌忿:‘我等若當知汝如是,寧飲毒藥,不受其供。’乃至爾時幻師,即捉尸陀羅木,用示眾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於彼木中,有何欲殺?欲安眾僧身故,設此飲食。欲令眾僧心安故,為此幻耳。願諸比丘,聽我所說。豈可不聞佛於修多羅中,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我今為欲成彼語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無壽無命。識之幻師,運轉機關,令其視眴俯仰顧盻,行步進止,或語或笑。以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實無我。’」

《華嚴經》頌云:「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諸業從心生,故說心如幻,若離此分別,普滅諸有趣。譬如工幻師,普現諸色像,徒令眾貪樂,畢竟無所得。世間亦如是,一切皆如幻,無性亦無生,示現有種種。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眾生不異幻,了幻無眾生。眾生及國土,三世所有法,如是悉無餘,一切皆如幻。幻作男女形,及象馬牛羊,屋宅池泉類,園林華果等。幻物無覺知,亦無有住處,畢竟寂滅相,但隨分別現。菩薩能如是,普見諸世間,有無一切法,了達悉如幻。眾生及國土,種種業所造,入於如幻際,於彼無依著。如是得善巧,寂滅無戲論,住於無礙地,普現大威力。」

又《入法界品》,時童子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我等證得菩薩解脫,名為幻住。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故;一切眾生皆幻住,業煩惱所起故;一切世間皆幻住,無明有愛等展轉緣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一切眾生生滅老死憂悲苦惱皆幻住,虛妄分別所生故;一切國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見倒無明所現故;一切聲聞辟支佛皆幻住,智斷分別所成故;一切菩薩皆幻住,能自調伏教化眾生諸行願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薩眾會變化調伏諸所施為皆幻住,願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議。」

是以凡夫盲無慧目,妄取前塵男女等相。如幻化法,但誑心眼都無實事。皆業識心動,起見現相,意識分別,強立我人自他差別。若能識幻,方悟前非,終不於空而興造作。又此幻法,人多錯解,執一切法如幻如化,便作空無之見。如方廣外道,立空無為宗,不知實義。

故《華嚴論》云:「了如幻法,是堅固義。」 言堅固者,即是常住義,豈可作空無之解?故知此幻即真,幻不可得。無幻之幻,名為幻法。絕見之見,方名見幻。

問:諸法不真,各無自性,剎那變異,故稱為幻。佛身常住,豈稱幻耶?

答:諸佛略有二身:一真實身,二方便身。以眾生有不見如來真實身故,示方便身,令入真實。若悟入時,即方便身是常住體,了幻不可得故。

所以《鴦崛魔羅經》偈云:「如來所變化,眾生悉不知。如來所作幻,眾幻中之王。大身方便身,是則為如來。

問:一切法如幻,云何有垢淨能所對治?

答:只為如幻,故垢淨不定,由心回轉,凡聖法生故。《思益經》云:「垢法說淨,見垢實性故。淨法說垢,貪著淨相故。」又《莊嚴經論》云:「問:‘若諸法同如幻,以何義故,一為能治,一為所治?’偈答云:‘譬如強幻王,令餘幻王退,如是清淨法,能令染法盡。’」

所以《圓覺經》云:「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諸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

釋曰:珠中無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無五趣之身,隨業而現,迷珠者執珠中實色,昧性者認性內虛身。法喻皎然,真偽可驗。

問:入此宗門,云何了一切法如化?

答:以萬法無體,名相本空,無而忽有,名之曰化。

《大智度論》問云:若一切法皆空如化,何以故,有種種說法別異?答曰:如佛所化,及餘人所化,雖不實,而有種種形像別異,夢中所見種種亦如是。人見夢中好惡事,有生喜者,有生怖者。如鏡中像,雖無實事,而隨本形,像有好丑,諸法亦如是,雖空而各各有因緣。

如佛經中說,於是化法中,有聲聞變化,有辟支佛變化,有菩薩變化,有佛變化,有煩惱變化,有業變化。又云:如化者,化主無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無有實。人身亦如是。本無所因,但從先世心,生今世身,皆無有實。以是故諸法如化。

故知一切法,皆從心生,悉如幻化。雖幻化不實,亦可作善惡之因緣,受升沉之報應。不可生於斷見。但了體虛,莫生取捨。

以眾生無性即空,故在凡不凡;以法身隨緣,故處聖非聖;又以眾生緣成似有,故聖不是凡;以法身常住不變,故凡不是聖;則真俗一際,染淨恆分,凡聖兩途,生佛無異。如是鎔融,方明一心佛性。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佛者是覺,人有靈知之覺。今第一義空,與之為性,故名佛性。非情無覺,但持自體,得稱為法。今真性與之為性,故名法性。故云假說能所,而實無差。云何無差?同一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