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我們心中的妄想;一個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們真實的心性。如果我們還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那就永遠不可能成就真實的功德,頂多就在生命當中,積聚一些善業而已。
智者大師說這叫「緣修」——跟三寶結個緣,「雖修善業心不安穩」。你永遠活在這個階段,你的生命就永遠存在不確定;因為我們的心住在外境,外境是變化的——諸行無常;更可怕的是「諸法無我」,它要怎麼變化,你作不了主,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
我們今天想要突破過去的業力,只有一個方式:「把心帶回家」——「不迷、不取、不動」,如此修持!
在本經的止觀當中,有四個重點,諸位一定要記住,所謂的「內外、真妄」,這是實修的二個主題。
一,內、外。本經觀察人生分成「外在的環境」和「內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外在的環境不是你能決定的,外在的環境只能認命,不要在外在的環境花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身為一個佛陀,他來到人世間,當他的家族被滅亡時,佛陀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根本沒有辦法!因果業力不是佛陀創造的,是佛陀發現的,我們花太多時間想去改變外境,只有浪費時間,它是一個不可能改變的東西。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人生要注意的是你的「未來」;活在「未來」,不要活在「過去」!
首先,你要把還在外境活動的心,趕快拉回來;將向外攀緣、住在外境的心,先把它拉回來。人世間會有痛苦出現、會有快樂出現,這一部分都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一個人不能夠學會認命,你就很難安定下來,因為你老是心隨外境轉,當善業起現行,你就很快樂;逆境現前,你就很痛苦。那你什麼時候得到安定呢?
我覺得一個人要改變命運,首先第一件事情:對於過去的業力所顯現今生的果報要認命;對於今生的因緣所要創造的未來,就不能認命,而是要主動積極,所以佛教徒是「有所放下,有所追求」!
有人說:「佛教徒很消極。」這句話只講對一半。佛教徒對於今生的果報認命;但是對於未來,比誰都主動,必須要設定目標、發願,然後去實踐理想。對於來生,我們非常主動積極,而不是被動消極。
我們不要把心力放錯地方,不要去改變一個你不能改變的東西。如果連佛陀都不能改變,你可以改變嗎?今生業力成熟所呈現的果報:身體健不健康、貧窮還是富有、眷屬是不是美滿……這一部分完全要認命放下,因為當業力在釋放的時候,誰都作不了主,所以你要看透人生,首先把在外境活動的心,拉回到你的內心世界,這是第一個,你要處理內、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