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陰的本質,到底是真還是妄呢

我們看丙二的迷真起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迷執故有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陰本妄想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那麼我們在破五陰魔境之前,要知道五陰的本質,它到底是真還是妄。

我們把真、妄做一個說明,這是更高的層次了。你學佛以後,要做兩種判斷:

第一個、判斷什麼是善、惡?這個是基本功。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什麼事情會讓你痛苦?什麼事會讓你快樂?比方說殺、盜、淫、妄,這是過失相,這個會讓你痛苦的,你越少做越好;佈施、持戒、忍辱這是功德相。所以你要學佛,第一件事情先判斷善、惡。什麼是善法?什麼是惡法?這是你學佛的第一個基本功。

第二個就更深了,你要了解什麼是真、妄。那麼真、妄的基本定義就是,真實的東西,它要永恆不變,它不能改變;虛妄的東西它是暫時的,它變來變去的。我問你,從這個道理,你的五陰身心是真是妄?當然是虛妄!你今生長這個樣子,你今生是一個人,你有人的感受;你作為一個女人,有女人的想法;那你來生變成一個男人,你就不是這個五陰了。五陰,它是因緣生暫時有的,所以叫虛妄。虛妄不是不存在,而是它是暫時存在,暫時存在這叫虛妄。

那真如本性就不一樣——你的清淨心,你今生是清淨心,來生還是清淨心,只是你不去依靠它,你不去認同它,我們喜歡跟著五陰的感受在一起。所以真如本性是不變的,那就是真實的,所以我們把真、妄做一個區別。

一、真本無陰

好。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說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是如此的真實,而充滿了光明。而且這當中又充滿圓滿清淨的功德,真如本性是清淨光明而充滿圓滿功德。所以從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來說,沒有生死輪迴,也沒有煩惱業力,乃至於整個外在的虛空,都是因為一念的妄想所變現出來。

那麼這樣子講,五陰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那是因為業力的變現。所以這個五陰身心,是我們一念精純光明的心性當中,由於一念的顛倒妄想,加上生死業力所變現出來的,就好像演若達多迷頭認影。演若達多是佛世時候的一個人,這個人早上起床的時候他照鏡子,照鏡子,他突然看到自己的頭不見了,只看到一個黑影,這整個頭的面目完全消失了。那他就很緊張,其實他頭還在,但是他不相信,他不相信他身上的頭,他寧可相信鏡子上的影像,就是迷頭認影。他不相信自己的頭還在,因為他看到鏡子上的頭不見了,所以他以為他頭消失了。

就是我們凡夫,本來面目是清淨光明的,但是輪迴以後,由業力變現一個暫時的果報體,我們寧可相信現在的身心世界,而不相信你原始的真如本性,這個就是真本無陰。就是真如本性本來就沒有五陰,那麼五陰是怎麼來的呢?

二、迷執故有

妄元無因,其實就是一念的妄想變現出來的,所以在妄想中立因緣性。凡夫是在一念的顛倒妄想當中,建立了各種因緣。說你今天富貴,富貴為什麼它是暫時的?佛陀的富貴為什麼能夠永恆的富貴?佛陀的富貴跟常、樂、我、淨相應,因為他的富貴是從真如本性開顯,他的本質是不生滅性。我們凡夫的富貴是打妄想打來的,是透過一種佈施的妄想,用透過一種想像的學習而來的,不是真如稱性而起的佈施。

所以我們凡夫的因緣都是從生滅的妄想建立的,所以我們的所有果報通通不牢固,因為因地就有問題,我們凡夫的因緣觀是從妄想而建立因緣。你打佈施的妄想,所以產生暫時的富貴;你打忍辱的妄想,產生暫時的莊嚴;你打瞋恚的妄想,使令你暫時的丑陋。所以外道迷因緣而建立了自然。

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其實因緣也好,自然也好,從佛陀的角度,這都是一種錯誤的分別。所以阿難,佛陀知妄所起,說妄因緣。佛陀為了恆順眾生的因緣,所以暫時說:諸法因緣生。

三、陰本妄想

眾生的因緣,其實就是一念的顛倒妄想變現出來的,所以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在《法華經》上說,佛陀說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隨他說,一種是隨智說。隨他說就是說,佛陀對於眾生根機沒有成熟的時候,佛陀不講他自己的知見,佛陀隨順眾生的知見。就是說佛陀隨順眾生先講諸法因緣生,各有各的因緣。你因為佈施的因緣成就富貴,你因為慳貪的因緣而產生貧窮。所以怎麼辦?很簡單,改變因緣。你把慳貪的心改成佈施的心,這個就是修行。其實這個不是佛陀真實義,因為因緣法是生滅的。

從佛陀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一切唯心造。每一個人都是從真如本性當中,一念的攀緣心,從真如裡面現出各種的影像出來。其實這些影像從成佛的角度,通通要消滅的。諸位,有一天,你要開始成佛的時候,我們現在所有的念頭通通不算,連善念都不算,因為通通是攀緣心,通通沒有用。

一旦一個人到內凡位,我們現在外凡位,到內凡加行位的時候,要入初地之前,他一定要經過破妄顯真,就是徹底的把妄想洗乾淨。為什麼禪宗講,修行不能有善念,不能有惡念,說的是對的。因為凡夫的善念是一種生滅的攀緣心,從成佛的角度是不能用的。當然,我們剛開始標準不要那麼高。

所以佛法剛開始先從安樂道先講起,安樂道就講因緣生嘛。那說,哎,雖然都是暫時的,我佈施是打妄想,那暫時的快樂好過沒有嘛,是吧。佛陀鼓勵你佈施享受幾劫的天界的果報,也好過你在三惡道嘛,是吧。

佛陀他的意思就是說,於妄想中立因緣性,這句話很重要!佛陀的因緣觀是從眾生的妄想安立的。反正你也改不了打妄想的習氣,叫你不打妄想也不可能,對不對?那你要打就打一個好的妄想,你懂嗎?你反正要打妄想,是吧?叫你無念也不可能嘛,你反正要打妄想就打極樂世界的妄想,你打佈施的妄想,打持戒的妄想,好過你亂打妄想,是吧?其實從真實義來說是,沒有妄想是最高境界。沒有妄想,真如本性顯現出來,那稱性的,那是不生不滅稱性的功德。

他的意思就說,五陰不是好東西,諸位,但是你沒有它也不行,這句話沒有矛盾吧!就是五陰是生死的根本。說,那我不要五陰,你也做不到,你初地之前做不到沒有五陰。所以我們先要怎麼辦呢?諸位,我們現在要講出結論了。我們的態度,對五陰就是借假修真,借而不住。就你不能投入,但是也不能排斥它。因為我們說過,你沒有一個美好的想像力,你也擺脫不了現在的五陰,就路還家嘛。我們現在已經搞成這個五陰身心了,你現在把五陰擺脫了,你就永遠離不開五陰了。五陰本來是沒有,但現在已經有了,所以你就正確的面對它,這就是我們講這個經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