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也好、美也好,都是假的

「如鏡中見其面像,菩薩觀眾生為若此」,鏡中見其面像,就是照鏡子,鏡子裡面就現出一個面像來。當然我們平常看這個像的時候,看我這個面上有什麼污點,把它洗一洗,或者是這樣子,都沒有去思惟鏡子裡面那個像是假的,沒有這樣思惟。現在這裡說這句話,是要這樣思惟,思惟鏡子裡面那個面像不是真像,是假的。鏡子裡面那個像是假的,鏡子外面這個像也是假的,你要這樣思惟,思惟我這個面像是假的。

我們人的面像,當然(我剛才說過)就是發了一點好心腸、做一些利益人的事情,我們就做人了,就由這樣的因緣,使令我們有這樣的面像。但是人的面像,人與人都不一樣,不是一樣的。可是從佛法上看,譬如說我們若是買了花去供佛,買花供佛將來會得什麼樣的功德呢?就是得相貌莊嚴!或者生到天上去,那是比人間還要美了!這是一種。其次,我們不要發脾氣,常常發歡喜心,面貌也會莊嚴。我們不發脾氣,常能夠修忍辱的功德,我們將來再做人的時候,面貌也是莊嚴。說是我用花供佛是莊嚴,常修忍辱也會莊嚴的,那麼就可以知道,面像的莊嚴是由因緣來的。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就會得到這種智慧。我們看見別人相貌莊嚴,心裡歡喜;我自己丑陋,心裡不歡喜。但是有辦法,我們按照佛法所開示的道理去做,我們將來還可以莊嚴,還可以得到一個美的面貌的,這是真實不虛的事情。如果我們不相信佛法,那就不行,就不知道,說我去相信上帝,相信人是上帝造的,那你沒有辦法,因為那個權力在上帝那裡,他給你造一個丑陋的面貌,你只有受之,你沒有辦法反抗。若是佛法,我們修習種種功德使令自己的面貌端正,我們有辦法!所以和其他的非佛教徒完全不同了,所以可以有這種事情。

但是現在這裡說「如鏡中見其面像」,就是要觀察自己的相貌,丑陋也好、美也好,都是假的,都是不真實的,這樣觀察。這樣觀察,會使令自己沒有貪心、也沒有瞋心,就會變成一個聖人的面貌,而不是凡夫了。只是買花供佛得一個相貌莊嚴,你不修般若波羅蜜,還是個凡夫!凡夫相貌莊嚴,雖然也是好,但是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