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守護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護就是不叫它放逸。

先講五根不要讓它染五塵。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塵就是色聲香味觸。眼根不要染色塵,辨別它好看不好看,耳根不要染聲塵,辨別它好聽不好聽,……身根不要染觸塵,辨別它舒適不舒適。

五根沒有罪過,本來是不染的。因五識裡有一分意識,所以才起染著心。五根正對五塵的時候,第一念一點都沒有罪過,清清淨淨的。例如眼見紅的、黃的,它就是紅的、黃的,沒有絲毫貪著心,可是第二念虛妄起來的時候,就起了貪著、染著。

第一念沒有染的時候,叫介爾初心,是清清淨淨的第一個念頭。我們要用這個心去念佛。所謂「西方極樂土,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我們凡夫都具有這個介爾心,所以我們以介爾心去念,一定能往生。

這個介爾初心,原來是眾生的本覺(本來的覺性),由於第二念虛妄興起,才生出不覺,不覺就迷惑了,迷惑了所以墮入六道生死。

我們現在聽聞淨土法門,一心念佛,那就是開始覺悟,叫始覺。在介爾初心的本覺時,由於一念迷惑起不覺,在不覺中,一念迴心念阿彌陀佛,那就是本覺性。阿彌陀佛是覺悟的人,阿彌陀佛就是本覺。我們一念阿彌陀佛就是始覺。

念佛就是要使「始覺」合於自己的「本覺」。所以念佛法門最圓、最究竟。只要以介爾初心念一句佛號,就是「始覺」合於「本覺」。

怎麼樣念佛是不用介爾心呢?念佛時想其他的事,那就不是介爾初心。因此,要求大家在念佛時,心裡雜念一概不要,僅僅單提一句阿彌陀佛佛號,那是介爾心,就是「始覺」合於「本覺」。

各位可以想一想,平時整天拿念珠,可曾念出這樣一句佛號來沒有?要知道,真正以始覺心,念合於本覺的一句佛號來,那是真念佛。否則,只用平常雜亂心,根本沒有這麼念,那實在是冒充的念佛人。

我們講五識染五塵。那是怎麼一回事呢?那是由於意識染法塵才起的。意識染法塵,有的是「因緣」起,有的是「獨頭」起。眼看見好看的,意識起貪著心,這是因緣起。那個起貪著的是意識。眼貪好看,就是眼識染色塵。

獨頭意識是它自己打妄想起來的。其實,也不能完全說它是打妄想自己起來的,那是根據過去五根接觸五塵所產生的影像而把它記住了。譬如說,看見紅色時,是眼根對色塵,當不見紅色時,心裡還可憶想紅色,那是意根對法塵。

五根對五塵產生五識,是現在有,不是過去有,也不是未來有。現在跟睛看見色塵,耳朵聽見聲塵是現在產生眼識耳識,是意識對法塵,不對現在,而是對過去與未來。怎麼知道呢?瞎眼的人看不見現在的一切。假使意識可對現在的話,瞎眼的人還有意識,應該還可以見,意識若可對現在,聾子應該可以聽。

所以意識對法塵起染,五識即染五塵。怎樣稱為意識不染法塵呢?意識不怕它起,只要在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中,不可有四相三毒。四相是我、人、眾、壽相,三毒是貪、嗔、癡。意識對法塵不起四相、三毒,那就是不染於六塵。

大家回家以後,要記住,不管遇到任何境界,意識不可染著。假使不起四相、三毒,那清清淨淨的心就是西方七寶池。這時念阿彌陀佛,那七寶池中就蓮開九品。不起四相、三毒,那時六識出於六根門頭,在六塵中就可來去自如。

不起我、人、眾、壽相,不生三毒心,修其他法門也可做到,但難度很大,唯有修念佛法門最容易。例如參禪,閉上眼一參,就有我、人、眾、壽相。參禪不離貪,嗔,癡,即如樂著禪味,就是著了一個「貪」字。

現在看一看淨土法門方便不方便。且跟我念阿彌陀佛,念的時候要聽得清楚,宇字分明。這四字只要聽得清楚明白,一定沒有我、人、眾、壽相,一定沒有貪、嗔、癡。雖念阿彌陀佛也不貪阿彌陀佛,多直捷了當的法門啊!

因此,念佛要以一句佛號,在「五根」貪「五塵」,「意根」貪「法塵」的時候,把它掃得於乾淨淨,如同周利槃陀伽掃地一般。大家回家念佛,要天天這樣用勸,不要像過去那樣悠悠蕩蕩,埋頭過日,待臘月三十,小鬼來抓時,毫無辦法。

現在雖然六根染六塵,若是天天用功,慢慢染著心就會逐漸減輕。染著輕時叫「六根清淨方為道’。到那時往生才有點把握。

「六根清淨」在其他法門講起來很為深妙,不是凡夫所能修。但是淨土法門仗信願行就能辦到,連道道地地的愚癡凡夫,用介爾心念佛,一句當下就是六根清淨位。假使用其他法門修行,要多生多劫才能得到哩。大勢至菩薩講,「憶佛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這種修法。以一句佛號都鑷六根,淨念相繼,到了淨念相繼的時候就是六根清淨位了。

平時大家念佛要起觀照力,不要迷迷糊糊。首先要觀察自己不可起心礙境,也就是不可起心染著,妨礙環境。心起妨礙環境,是意識心先染,然後染於六塵。當你念佛的時候應默默觀照,意識心是不是染於六塵。若有,趕緊提起佛號把它清除,念到意識心一點不染六塵,那叫做「赤裸裸一絲不掛」,這時的心叫自性清淨心。

同時,進一步觀察,不可引境礙心。就是說,不可對五塵起憎愛之感,再染著於心。把外頭的環境引回來妨礙自己的心。

起心礙境的時候,是意識先染,引境礙心,是五識先染,再染意識。五識一染,再把意識染著,這叫六塵緣影心。這時意識裡含藏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會跟著出來。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兩個人沒有吵架時是好朋友,一吵架是五識染五塵。那時互相都沒有好話: 「你那天到我家吃了一頓飯。……」 「你那天向我要了不少東西。……」意識裡的舊帳、新帳一起勾上心頭。

回家修的時候,要使意識心好比虛空一樣,雁過不留痕,又好比明鏡一樣,影去不留像。

若被五識染五塵,再染意識,就會產生不自在。初時產生憂愁心,再重一點轉成悲傷心,悲傷心再轉成擾亂心。這擾亂心一起,念佛就念不下去了。擾亂心以後就產生大苦惱聚,所受的六道苦就從這裡來了。

意識心能夠不染著,這就是古德所說的「一絲不掛,一塵不染」的境界。這時的心清清淨淨、橫遭豎窮。無量壽,佛壽命無量叫豎窮,光照十方叫橫遍。念到這清清淨淨,橫遭豎窮,叫法界心,一句阿彌陀佛橫遍豎窮,叫法界身。阿彌陀佛的法界身,和我念佛的法界心,同是一真法界。佛不過是我心中的佛,我的心也是佛的心,一念佛,就是自己的佛心念我自己的心佛,那叫一真法界。各位悠蕩念佛,怎能念到這種地步,徒然荒廢大好歲月了。

談到此地,就可知道,淨土法門是以法界圓融為體。心是佛的心,佛是心的佛,將來見阿彌陀佛,是見心中的阿彌陀佛,往生是往生心中的極樂世界。所謂「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法界圓融無礙的體,就是我的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當下一句阿彌陀佛已經具足,佛念一起,佛已圓成,凡夫不知,實在可憐。

念佛法門,是以法界圓融為體,以真信、切願、持名念佛為宗要(宗要就是修行的要領),以放下、無礙、往生為用。

第一天和大家講放下,今天講無礙。淨土法門的大用,就是放下無礙往生西方。

由此可知,以介爾心念佛,心念剛一起,早已成就了心佛,不假方便,沒有漸次,不須三大阿僧祗劫,今生就了生死。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最為圓頓究竟,「此法甚深微妙,非淺智所能知」。

現在大家既知念佛法門的可貴,希望能至誠懇切地念,以介爾心念佛。我愚癡冥頑,自知業障深重,七天來借大家的功德,一同念佛,唯願一同往生西方,永遠作蓮池中的菩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