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二千五百餘年前,釋迦牟尼佛‘為一大事因緣而降誕於世’,這個大事、這個因緣,就是我們現在通稱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覺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識學問不同。一般的知識學問,大多注重表面的詮釋,是名相表解;佛法則注重內涵的透視,是終極、究竟。這就好像我現在把手掌伸在各位面前,按照一般的知識學問來說,這是手掌;從醫學上看,它是許多骨骼、肌肉、神經及細胞組織的合成品;從文學上看,它表現許多風度、姿勢及語意;從哲學上看,它蘊含某些命相、情誼;從物理學上看,它的伸縮綣曲代表許多引力運動……;總之,它是個實體,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東西。而佛法則像X光一樣把它透視成一個空虛的影像,是一種必然腐爛灰滅的空假之相。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我伸手向空中一抓,從一般的知識學問來分析,我抓到了些空氣、微塵,有動作與表相;從佛法來說,卻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因緣和合現象而已。所以,人的觀念狹窄而且有限,往往阻礙了對事理最終極的大慧光明,世上的一切苦樂都沒有絕對的存在,只是我們的觀念與想法有分別而已。我們在接受佛法之時,要把一般的觀念改一改,由表面的名相而推極究竟到真如實相,開般若光,播菩提種,三昧法水才會流入我們的心田。

我先用佛經裡面的一個小譬喻來解說:

有一位老太太經常好哭,因為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雨傘的,小女兒嫁給賣面條的做媳婦。這位老太太每天一看到太陽出來,陽光普照,就憂慮得流下眼淚來,心裡想:糟了!太陽這麼大,天氣這麼好,我大女兒雨傘店裡的雨傘就沒有人買了,沒生意上門怎麼辦呢?她想啊想的,不知不覺就傷心的哭起來了。如果天氣不好,遇到下雨的時候,她還是哭,為她的小女兒哭──她想:小女兒嫁過去的面條店,店裡的面條沒有太陽曝曬,面條賣不出去,怎麼辦呢?像這樣每天憂心忡忡的哭,出太陽的日子為雨傘店的大女兒哭,下雨天為賣面條的小女兒哭,無論晴天雨天,她都在哭,左鄰右舍勸不過來,乾脆就稱這位老太太為‘哭婆’了。

有一天,她遇到一位出家人,問她為什麼天天哭?她原原本本說出原委,這位師父聽了藹然一笑,合十說: 「老太太,你不要難過,我告訴你一個解脫法門,你就不會天天哭了!」

這個‘哭婆’一聽,高興得不得了,立刻請問是什麼方法?師父就說: 「很簡單,你只要把想法改一改:太陽高掛的好天氣,不要去想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而去想小女兒的面條店──噢,太陽這麼好,小女兒的面條就曬得很多,生意一定興旺。遇到下雨天的時候,你就改想大女兒的雨傘店──噢,下雨了,大女兒店裡的雨傘就會多賣出幾把,生意一定好!」

這位老太太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就照著師父的話去做,日子一久,不但不再哭泣,反而天天心高興得笑逐顏開,從‘哭婆’一變而為‘笑婆’。

我們人人心裡有煩惱的事,有困苦的事,然而只要像哭婆一樣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將種種煩惱、困苦一變而為幸福、快樂。這並不需要什麼神通,只要稍微了悟一些佛陀微妙的佛法,當下體悟通達,在機鋒處一轉一破,就自然而然能夠破愚為明、轉癡為悟了。

稍微接觸過佛教的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初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覺。當流星燦然劃空而過的時候,佛陀到底覺悟了什麼?

他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佛陀覺悟的真理又是什麼?

是因緣,是緣起。

如果我們也能懂得因緣緣起的真理而受用的話,我們也能像佛陀一般,捨棄這個有漏世間的一切煩惱困苦。經上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就是人與人間的相互關係,人與人之間相敬相愛、相爭相逐、相善相惡……的種種關係,就是‘因緣’。懂得因緣,就會了悟世間眾生的運命浮沉,懂得世間生命的緣起緣滅,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會洞然明白了。

世上生生滅不已的因緣有四種:

一、無因無緣──很多人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冥冥中完全注定,是偶然的、神意的、宿命的,不是因緣的關係。好像石頭本來榨不出油,如果石頭竟然能榨出油來,他們不去探索石油層的結構與形成原因,只認為是偶然如此;小孫子吃得太多太飽而噎死漲死了,他們不去追究飽食的禍因,只會一味的哭喊‘命呀!命呀!’;強盜因搶奪不遂而起意殺人,被害人家屬也只會歸之於宿命如此;可憐的是那種把一切歸之於上帝旨意的人,認為一切都是神吩咐的,否定了現世人生的自主價值,也否定了一切努力的自我意義,如此徹底抹煞了人生的努力而專講命運的,是邪命外道,不是正確的因緣論。

二、無因有緣──這種人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過去的因緣果報,都是現實上的機緣湊泊而成,是一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論調。例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有的肯爭氣而成功,有的不爭氣沒出息,就怪罪運氣不好,機會太少,而忽略了他們教育過程和心理境界的歧異;同一個老師教導出來的學生,成績好壞不同,就歸咎於他們的努力和程度不夠,而忽略了先天上的聰明才智不同,這就是一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見。

三、有因無緣──還有些人認為因和緣是兩回事,認為事出或者有因,卻不見得有緣,忽略了佛法裡因緣生滅的奧義,許多懷才不遇的例子就是這樣──年輕時去求職,那家公司要老成的,好不容易老成了,他們卻又要年輕的;今天到這家公司求職,他們要結過婚的,趕快訂婚結婚再去求職,他們卻要不結婚的。類似的情形常常發生,有些人就以為因和緣是兩回事,有因未必有緣,有緣未必有因,而忽略了因緣並非一成不變的東西,它隨時在時間和空間中生生滅滅,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這個意思。

上面所說的三種因緣都是一偏之見,不是佛教正確的因緣論。在佛法裡面,我們相信因緣果報是環環相銜的,是相生相成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有緣’。

四、有因有緣──在佛教裡面,一切法都由因緣貫穿連結,無論大小乘、性理事相、世出世間,一切有為法必依因緣和合而生,楞嚴經疏雲「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譬如建造一棟房子,一定要磚瓦、木料、水泥……等很多條件結合起來,才能建築完成;又如同我們現在要請客,也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彼此的交情夠不夠?對方有沒有困難?此時此地是否適合……必須各種因緣具足了,這場宴會才能圓滿舉行,因緣不具備,事情就無法成就。

有一位富翁請客,賓客來了一半,還有一半未到,廚師問要不要先上菜?富翁說等一等,結果等了半天,看看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還有很多重要的貴賓沒有來。這個富翁心裡很著急,忍不住焦灼萬分的埋怨道:「唉!好不容易請一次客,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都來了!」

那些圍桌而坐的客人一聽,頓時覺得臉上訕訕的有些掛不住,心想:原來主人並不是真心邀請自己的,既然主人已經表示了不歡迎,我還賴在這裡做什麼?這些人越坐越不自在,就一個個悄悄地離席而去。這個富翁一看客人又走了不少,順口就說:「唉!好容易請一次客,該走的不走,不該走的都走了!」

話一說完,那些原先還不好意思走的客人,都一個個滿臉怒氣的掉頭而去了!

有因有緣,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壞了因緣,自己不能把握因緣,萬事萬物就很難圓滿了。我現在把佛教對於因緣的看法分成四點來說明,和大家結個好因緣。

一.因緣與人我的關係

我們現在流行講‘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好,做事就順利,人際關係不好,麻煩就很多,‘力強為因,力弱為緣’,這個‘人際關係’就是一種因緣。

做生意,要先籌集資本、調查市場潛力、安排投資環境及條件……,種種條件規劃安排得好,生意就能順利開展,否則就會失敗。這種種企劃安排,就是做生意的‘因緣’。

對於人我的因緣關係,要懂得感恩因緣,不要斬殺因緣。像梁武帝見達摩的一段史話,就是因緣不投的例子:

禪宗初祖達摩,是在梁武帝大通元年從印度航海到廣州,由梁武帝派人護送迎請入京的。初見達摩,梁武帝便有邀功倨傲之心,開頭即問:

「我曾經建造許多寺廟,抄寫了許多佛經,供養了許僧尼,大師看我的功德如何?」

達摩一盆冷水澆下來:「無有功德!」

梁武帝有些不高興,便追問:「明明功德巍巍,怎麼說沒有功德?」

達摩回答說:「陛下這些功德,不過是人天小果,是有漏之因,如同影隨身顯,卻無實體,只是一種空相。」

「那麼,如何才算是有功德呢?」

「不可著功德之想。」達摩微笑開示:「自淨其意,自空其體,不著貪相,不以世求。」

梁武帝不能了悟妙義,還存著貢高我慢的私心,亟於表現一國之君的智慧,就繼續氣焰萬丈的問道:「天上地下,何謂至聖?」

達摩識出了梁武帝的私心,更不寬貸:「天上地下,無聖無凡!」

梁武帝聲音大了:「你知道我是誰嗎?」

達摩淡淡一笑,搖頭:「不知道。」

梁武帝一向自認為是佛教的大功德主,自以為盛名遠播,既懷炫耀之心,又缺乏見道之誠,那裡受得了這番奚落?當下襬出聖明天子的威勢,退朝而去。這一去,從此失去了達摩印心的因緣,失去了中國佛教蛻化的契機;後來雖然悔悟改過再度迎請,卻再也追不回來了。

由於梁武帝我執太重,名心熾烈,先著了功德相,又偏離了中道,不能了悟佛法‘非真非假,非善非惡’的第一義諦,前因既不善,現緣亦不佳,自難免有話不投機的後果了。

《華嚴經》上說:‘大海之水可飲盡,剎塵心念可數知,虛空有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境界’。我現在再舉六祖慧能的一椿因緣給大家參考:

「你從那裡來,來尋求什麼?」

「弟子遠自嶺南來,但求成佛作祖!」

五祖聽了這回答,不覺心中一凜,為測試此子夙緣,更不假辭色:「你不過是小小一個嶺南蠻子,如何敢企求諸佛諸祖的境界?」

慧能侃侃而談:「人有東西南北的畛隔,佛性沒有東西南北的分限;因緣和合,人人都能成佛,我為何不能作祖?」

五祖當下深覺契合,想想,吩咐說:「很好,你就留下來跟大家一起做事,到槽房去工作吧!」

從此一連八個月,慧能天天拿著柴刀砍柴,一捆捆的砍下去……天天在腰上綁了石塊,踏著石碓舂米,一步步的踏下去……五祖不聞不問,不傳一句佛法;六祖不言不語,絕無一絲怨咎──一直到後來五祖連夜將衣缽都傳與六祖之時,才用一首偈語道破了這一段公案: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意思是說:當初你遠自嶺南來向我求道的時候,你的因雖已成熟,情也懇切,環境的機緣卻還不夠圓滿,所以我必須讓你先自我打磨一段時間,等一切因緣具備了,才好傳法給你。

由此可知:因緣與人我之間,往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相當圓滿的因緣和合,人際關係就會有欠缺、遺憾,任何事都要依因緣成熟的快慢而衍變承受。這就好像有的花春天播種,秋天就開得燦爛了;有的花今年下種,卻要等到明年才能開花;有的花更久,種是種了,卻要生長幾年才開花結果。唐代有名的文學家韓愈,被貶到潮州當刺史,潮州地處偏遠,人文未開,沒有談心論道的對像,聽說大顛禪師在當地弘化,立刻整裝前去參訪,恰巧禪師在打坐。韓愈站在旁邊鵠候良久,禪師還是不出定,韓愈久候多時,心生厭煩,正要舉步離去,守護在禪師身旁的侍者忽然開腔:‘先以定動,後以智拔。’這一聲如春雷震耳,鏗鏘有力,韓愈因為適時適機,終於在侍者處得到得度的緣分。

幾年前有一個大學畢業的女生,興致沖沖地飛越半個地球到美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可是她在美國過了兩年以後,深深感到生活空虛、精神彷徨,覺得人生實在沒有什麼意思,就又千里迢迢的從美國回到台灣,從台北坐了二小時車程到新竹出家了。這件事被大眾傳播界一報導,立刻吸引不少人注意,有名的梁實秋教授曾經慨嘆說:「當初如果要出家,從台北到新竹坐車二小時就到了,何必辛辛苦苦跑到美國,花那麼多時間掙扎奮鬥才回來新竹出家呢?」

人世間的因緣,就像這個女子出家一樣,忽然邂逅,忽然離散,總有個理則在,‘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很多事總要事先有因有緣,才會結緣結果的。這就好像石頭希遷禪師初見他的老師青原行思禪師的時候,青原問他是否出自曹溪(六祖慧能)門下,拜師之前心裡有些什麼障礙沒有:

「你去曹溪之前,帶了什麼去?」

「本性俱足。」石頭笑道:「我去曹溪求師之前,並不缺少什麼。」

「既已圓滿,何必更去曹溪參學?」

石頭希遷禪師斷然放下身心:「要是不去曹溪,怎麼知道我什麼都不缺,又如何能照見身心自在!」

這就是說:一切因緣,都要在本來面目上求,向無所不在的生活境遇中證悟。時時清涼水,是因緣;處處般若花,是因緣;父母生養我們,是親情因緣;師長教育我們,是學問因緣;農工商賈供應我們的生活物品,是社會因緣;各位要坐車到這裡來,就得有司機先生開車,這是行路的因緣;各位在家扭開電視機,就有許多歌舞娛樂節目,這是視聽的因緣……,靠了這麼多因緣的巧妙組合,我們才能過著快樂自由的生活。

對於人我之間的因緣關係,我現在用寺廟裡彌勒菩薩左右的一首對聯來做個透視: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二.怎樣知道因緣的存在

我們怎麼樣能確定因緣的存在,如實地去發現它、把握它呢?這就好像工廠的機器正在運轉的時候,忽然停止不動,壞了,沒有辦法發動,技師拆開來一檢查,原來是一根小小的螺絲釘斷了,這根小螺絲釘就是因,因緣不具備,機器就動不起來。蓋房子要灌水泥,如果少了一根承梁,支撐的力量不夠,整個的混凝土屋頂都會塌下來。因緣少一點,境遇的順遂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用佛教的說法來說,我們人是地、水、火、風四大因緣聚合而成的,四大是因;人如果生病了,覺得不舒服,就是四大不調造成的血氣不順。花為什麼開不出美麗芬芳的花朵呢?果樹為什麼長不出碩大甜冽的水果呢?一定是少了水份,少了肥料這些助緣。美國發射太空梭作太空探測,有時會因為某種故障而延遲升空,是因為電腦出了毛病,因而停擺。因緣差一點,事物的境相都會層層衍變。

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不順利,有困難,我們要好好反省檢討,看看是什麼地方缺少了因緣,千萬不要怨天尤人,自取其咎。這就好像現在很多青年男女相親相愛,明明門當戶對,可是父母就是反對他們結婚,什麼人品不好、家境太清寒……缺了這些因緣的輔助,婚姻就不順遂,這是無緣;還有的青年男女一見鐘情,閃電式的結婚了,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所以然,男的說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女的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這就是緣份。

我再舉一個故事給大家印證因緣的存在。

有一次,彌蘭陀王問那先比丘:「眼睛是你嗎?」

那先比丘笑笑:「不是!」

彌蘭陀王乘勝追擊:「耳朵是你嗎?」

「不是!」

「舌頭是你嗎?」

「不是!」

「那麼,真正的你就是身體了?」

「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

「意,是你真正的體?」

「也不是!」

彌蘭陀王揚起臉了:「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不能代表你真實自在的本體,那麼,你在哪裡?」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問:

「窗子是房子嗎?」

彌蘭陀王一愕,勉強回答:「不是!」

「門是房子嗎?」

「不是!」

「磚、瓦是房子嗎?」

「不是!」

「那麼床椅、樑柱才是房子了?」

「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既然窗門磚瓦樑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不能代表這個房子,那麼,房子在哪裡?」

彌蘭陀王恍然而悟,這才知道因緣果報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邊見、成見執取的。房子要靠各種因緣的具備才能完成一棟房子,人也是諸般因緣和合而成為人;只要懂得因緣法,認識因緣的存在,處處種好因,時時結好緣,人生必能無往不利、所到亨通,現在我舉一句詩給大家參考: ‘若人識得因緣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三.因緣的層次與疑解

因緣,有那幾種呢?我們大家略從四個方向來看:

(一)有因緣與無因緣──因緣,不是知識上的問題,不是靠研究討論就能知道的,這個因緣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證悟才能體會出來的。這種經由真實的修行、了悟而體會的因緣,是‘有因緣’,在這種因緣法裡,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這就是懂得因緣。而如果只是滯留在表解的理論上,表現在空洞的言語中,那就是‘無因緣’,是緣木求魚了。

(二)白因緣與黑因緣──因緣,有善有惡,白因緣就是善的因緣,黑因緣是惡的因緣。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能去明白生滅的終極究竟道理,對因緣只有膚淺的認知,就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變遷而隨波逐流,陷溺在黑暗的、惡性的因緣裡無法自拔;反過來說,如果道心堅定,信念不變,那麼,所成就的因緣就會是光明、善良的因緣。

(三)內因緣與外因緣──因緣,有外在與內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緣是一般因緣,內在的因緣是價值因緣。這就好像同樣的一田地,外在的因緣是一樣的,可是不同的種子播種下去,收成就不一樣,這個種子就是價值因緣。再舉個例子來說:一樣的父母、老師雖然相同,可是內在的價值因緣如資質、心力卻各有千秋。所以說:因緣有內外,外緣雖然具足,如果內在因不好,果報就產生種種差異。

(四)正因緣與邪因緣──因緣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調,就接受對症下藥的醫療,病就好了,這是‘正因緣’;有的人生病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為是神明的懲罰,就到處求神明拜廟,畫符、念咒、吃香灰,結果病情反而加重,這就是‘邪因緣’。很多事或順利或不順利,障礙困難或多或少,有時導因於對緣的認識不夠正確,我們要懂得趨正避邪!

其次說到因緣的層次,因緣有四種層次:就是正見、因緣、空、般若。

(一)正見──凡夫的程度所能了解的因緣,就是正見。一般人經由各種學識、經驗,容易了解世間許多癡妄的因緣,例如:病痛、煩惱、破財……等等,能知因離苦,得到解脫,這是入世法的因緣。

(二)因緣──到了阿羅漢的程度,他了解出世法,能夠勘破五陰皆空,離所知障,就把心靈提升到更高一層的境界,知道萬事萬物無對待,知道六道眾生相互而生,他就懂得‘因緣’的真境了。

(三)空──空,是菩薩的階段,這時候不但證悟了世間法,證悟出世間法,而且能進一步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緣,‘一色一香無非道,或語或默終是禪’,以空為因為緣,自然能知成萬事了。

(四)般若──這是佛陀的層次,是證悟了自性般若之後,本體與現象不二的境界。在這個境界裡,沒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跡,因緣自來自去,白雲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圓滿。

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來了解這四種層次:

一切樂器演奏,如笛、簫、提琴、鋼琴之類,在起初下手學習的時候,都要從認譜和按鍵按弦開始,一音一調的練習、摸索,依照樂譜上的記號一個音一個音的彈,直到練熟為止,這是第一階段。這種必須看譜才能彈的情形,對於外境仍有認識作用,就是第一層次的正見。

等到完全練得熟極流利的時候,樂譜已經銘刻在心版上,不需要看譜照彈了,這時候不看譜而心中有譜,閉上眼睛,音符自然而然從心中譜出。外表上雖然可以不看譜演奏了,可是心裡畢竟還是有個譜本的囿限在,還是要依樣畫葫蘆的照譜演奏,不能肆意揮灑,這種內外合一的第二階段,就是第二層次的因緣。

繼續用心練下去,可以進入內外相忘的境界,不看譜,心中亦無譜,一闕樂章可以渾然忘我的一氣呵成,完全流轉無痕,這就是第三層次的‘空’。心內心外都沒有譜,卻總還有個譜的因,要照存在的譜彈,不能隨手自成樂章。

等到對音韻、樂理兩皆圓融無礙了,就可以與大化共流行,隨心之所游、神之所馳而揮灑成曲,一遊心即是般若,一揮手盡成妙諦,這種無內無外、無忘無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層次的‘般若因緣’。

我們現在連‘正見’都還未具備,常常對世間持顛倒的看法;明明是煩惱的名利富貴,卻當成快樂的享受;明明是平等一如的真如自性,偏要依階級成就劃分出高下界限;明明本來是互相關心,互相和合的因緣,卻硬要互不信任、互不和愛的弄出是是非非,這真是何苦呢?只有正確地認識因緣,體證般若定慧,不拘泥於世相,不執滯於人我,才能和諸佛一鼻孔出氣,遊心法界,逍遙自在!

四.怎樣廣結善緣

有人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佛經上也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謂結緣,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關係和良好的溝通。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麼,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樑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我現在大略舉出幾種結緣方法:

(一)經濟結緣──有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塊錢跟別人結善緣,不但帶給別人親切感,甚至也許因此救了他人一條命。比如說公路上出了車禍,有人想打電話報案求援,偏偏只有鈔票沒有銅板,根本無法換錢,這時候你借他一元,馬上救護車也來了,醫生也來了,許多流血垂危的傷者都得到了及時救護,你這一塊錢的善緣就廣大無比了!

(二)語言結緣──別人灰心的時候,你鼓勵他一句話,對方就有絕處逢生的感覺;別人失望的時候,你讚美他一句話,他就會覺得人生可愛多了。所謂‘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一句好話有時真可以使人我快樂、天地清平!

(三)功德結緣──一件小小的善事,一個小小的善心,都可以蔚成大功德。荷蘭曾經有一個小孩子,傍晚從海邊堤防走回家的時候,偶然發現堤防上有一個小洞,海水正慢慢的從洞口流出來,他一想:哎啊,這不得了!要是不趕快把它堵塞起來,明天這堤防就會潰決,海水會淹沒整個城市的。這個子孩子一發善心,找不到東西堵塞,就用手指頭去堵,他站在風雨中,從天黑等到天亮,整個晚上都等不到人,天亮以後才有人發現他僵冷的暈倒在堤防邊,手指頭還緊緊塞在洞裡,大家才萬分感動的知道他一根指頭挽救了全城居民的生命財產。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小小的善心,能夠拯救無比的生命,成就無限的功德。

(四)教育結緣──我們也可以用知識或技術做法佈施,來和人結緣。每天,無論在台北或澎湖,全國有十八萬教師在諄諄傳授知識學問,提高了國民的知識水準,也促進了國家的繁榮進步。你今天教別人一點知識或技術,明天就會成為他立身處世的本領;常常一句睿智的語言,可能影響對方一生,成為他生活的指南和處世的依據。

(五)服務結緣──在某些事情上給別人一點方便,有時會成為大家欽佩敬愛的對像。譬如警察先生在十字路口攙扶老婆婆過街,為人民褓姆樹立了美好的形象;售貨小姐親切地引導客人買東西,讓顧客享受到購買的樂趣;小朋友在公共汽車上很有禮貌地讓位子給老人,使我們對國家的未來有了信心。從這些日常生活上給人的服務結緣,可以窺測我們的社會是不是進步開發的社會。

(六)身體結緣──一個微笑,一個舉手,有時候會帶給大家意想不到的善緣。曾經有一個失業的青年徘徊在台北火車站前,望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色發楞,想找一個有錢人的座車撞上去自殺,以便讓貧窮的老母親得到一筆撫恤金過日子。正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有一個高貴美麗的小姐經過他面前,對他微微一笑的點了個頭,這個青年一高興,倒忘了尋死了;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養家,更不想死了!一個笑容的因緣多麼大。

學佛法、做功德,有時候不一定是要入山修行或施拾錢財,有時候一句好話、一件善事、一個微笑、一點知識,都能給我們的人生廣結善緣,成就大好的功德。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各有一個菩薩應世傳法,就是我們通常所稱念的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四位大菩薩各有殊勝的因緣:

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為緣,普渡眾生,在他的慈心悲願裡,一切眾生承受了慈悲的法孔,成就了慈悲的心懷。

地藏菩薩以願力為緣:‘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千百年來,地藏菩薩的這四句無量願偈,為世人指出了成佛路,為佛法點出了長明燈!

文殊菩薩以智慧為緣,發廣長舌,說無上法,為盲者現光明,為闇者演法音,以他的睿智大慧為中國佛教開創了至深至妙的大般若境界。

普賢菩薩以實踐為緣,舉手投足皆是道,揚眉瞬目無非法,為中國佛學樹立了崇朴務實的道范與高風。

除了四大菩薩之外,佛教裡面的歷代高僧大德,個個都有獨到的結緣法門。例如:

弘一大師以書法與人結緣,以持戒與人結緣。只要是嚮慕佛法的人,他從不吝惜以筆墨寫經句結法緣;他自己更是嚴謹修行,堅守戒律,絕無一言謗法,無一行犯戒,為佛法樹立了‘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崇高典範。

虛雲老和尚以禪定與人結緣,如如不動,一心不亂,不說法而法音宣流,接萬機而不隨境轉。

大虛大師則以說法為緣,或以文字演繹般若,或以講經啟迪迷津,奔走各方,為中國佛教的起死回生打下一劑清涼藥方。

善導大師以光明和大眾結緣,使眼盲者心不盲,使心盲者重現智光,為黑暗污濁的人間帶來一片光明。

印光大師以念佛結緣,從念念觀佛相續不斷,日日持誦佛號不絕的修持中,引導信眾對彌陀淨土產生堅定的信心,和彌陀世尊結下妙善的因緣。

其他如印度須達長者以佈施結緣,建造了祇園精舍,成為佛陀在印度北方弘化的場所,而受到舉國的敬仰。又如永明延壽禪師以放生結緣,救渡了無數水族走獸免受刀俎油鍋的災難。龍褲國師以奉茶結緣,讓飢渴的旅人遊子得到甘露的滋潤、清涼的蔭,有力氣跋涉更遙遠的路途!

社會要靠群體的結合營運才能發揮功能效用,就是個人的生命也要依靠六根的配合聚會,才能生活愉快。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要仰仗士農工商的合作無間,搬有運無,才能衣食無缺,免於匱乏,因此我們要感謝因緣,感謝眾多的人成就我們。如果我們想要事業亨通、生活幸福,就要和一切眾生結現世好因好緣,甚至結未來善因善緣,乃至和諸佛菩薩結法緣。能夠把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必能成佛有份,菩提證成!

最後,祝福各位成為人人欽佩而最有人緣的人,具足好因緣,成就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