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戒煙有何妙方?

好甘草(半斤) 川貝母(四兩) 杜仲(四兩)

用六斤水,將三味藥共煮。及至水熬去一半,去渣。用上好紅糖一斤,放藥水內再熬。少時收膏。

初三日,每一兩膏,放煙一錢。二三日,一兩膏,放煙八分。三三日六分。四三日四分。五三日二分。以後一兩膏,放煙一分。再吃十日八日。吃到一月後,無用加煙,永斷根本矣。

又戒煙之人,須具百折不回死不改變之心,方能得其藥之實效。若心中了無定戒之念,勿道世間藥味不能得益,即神仙親與仙丹,亦不得益矣。戒煙之士,祈各勵志服之,則幸甚。

又烏煙之害,不能盡言。去歲與陳錫周談及,彼遂言伊昔曾吃煙,其癮甚大。後得一方,隨即斷根。因不勝欽佩。今年又來山,因令將其方抄出,以餉同人。然光僻居海島,不與人交,雖有其方,亦難利人。前者有友人由哈爾濱來,言彼處大開煙禁,了無畏忌。然亦有欲戒無由者,每發憂思。因將此方寄去,祈彼輾轉傳播,俾有志戒煙者,同得利益。今思閣下有心世道,兼以行醫,其交遊甚廣,信向甚多。倘有此病,欲永斷根本而不得其方者,或可以此見贈也。故附寄之。

仙傳戒煙絕妙神方(即素稱國手之名醫,亦不可妄加一味藥,倘加一味藥,便不靈驗矣,至禱至禱。)

好甘草(半斤) 川貝母(四兩) 杜仲(四兩)

用六斤水,將三味藥共煮。及至水熬去一半,去渣。用上好紅糖一斤,放藥水內再熬。少時收膏。

初三日,每一兩膏,放煙一錢。二三日,一兩膏,放煙八分。三三日六分。四三日四分。五三日二分。以後一兩膏,放煙一分。再吃十日八日。吃到一月後,無用加煙,永斷根本矣。

若服膏期內,有別外毛病發作,可將煙多加一分。服一二日即止,仍照原方服膏,再勿多加。此方止病,比吃煙更勝一籌。縱日吃幾兩煙之大癮,依此方戒,無不斷根,且無別病。屢試屢驗,真神方也。

陳錫周先生日吃三四兩煙。後得此方,即熬一料服之,藥盡癮斷。不但無別毛病,而且身體強健,精神充足。從茲遍告相識,無不藥盡癮斷。因與談及煙之禍害,彼遂說自己戒煙來由,隨祈抄出,以醫同受此病者。又戒煙之人,須具百折不回死不改變之心,方能得其藥之實效。若心中了無定戒之念,勿道世間藥味不能得益,即神仙親與仙丹,亦不得益矣。戒煙之士,祈各勵志服之,則幸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90頁 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七)

近聞一戒煙妙方。用方:一尺紅洋布剪作廿四條。每吃煙前,先以煙籤子,插布一頭。下放一碗,燒此布條,灰落碗中,用開水沖服,然後吃煙。不待此布條吃完(祈試之),其癮即斷。果靈,則當大為傳佈以救煙禍。大麻瘋,為古今中外不能治好之病,現已有治好之方法矣,《初機先導》後附之,祈詳閱。又戒煙方後,治瘧疾方靈極。治無不愈有一二三年者,亦可一治即好。亦祈普為一切人說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49頁 復李德明居士書二)

401、念佛行人為什麼要力戒殺業?為什麼說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故念佛行人,當以戒殺吃素,以此功德,作往生助行。

惡業之中,唯殺最多,唯殺最慘。欲得世道太平,人民安樂,必須大家戒殺護生,吃素念佛,方為根本解決之論。(《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72頁復沈授人居士書)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278頁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飲食於人,關係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天。然天地既為人生種種穀、種種菜、種種果,養人之物,亦良多矣。而以口腹之故,取水陸空行諸物,殺而食之,以圖一時之悅口,絕不計及彼等與吾,同稟靈明之性,同賦血肉之軀,同知疼痛苦樂,同知貪生怕死,但以力弗能敵,被我殺而食之,能不懷怨結恨,以圖報於未來世乎?試一思之,能不惴惴。忍以一時悅口之故,於未來世,受彼殺戮乎哉?願雲禪師云:「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詳味斯言,可以悟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274頁味精能挽劫運說)

402、念佛之人如何吃素?為什麼切戒在家殺生?

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切戒家中殺生也。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不吉祥也。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遇月小,即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6頁一函遍復)

403、熟讀《南潯放生池疏》及《文鈔》中諸戒殺文字就能戒殺吃素嗎?

魏梅蓀十年八月間見光,謂不能吃素,光令熟讀《南潯放生疏》,至十月則長齋矣。次年,南京開法雲放生道場,實梅蓀主持之力居多。

有人若一二次讀則不可,須讀了又讀,讀了又讀方可。或當由淺至深,由粗至細,漸次行之,即可做到戒殺吃素。

民國十年,往揚州,繞道到南京,望王幼農。彼留住一日,因會一未晤面之友劉圓照。圓照請其友魏蓀梅來,係翰林,又系富家,故其嗜好獨重。彼雲我也信佛法,也肯念佛,師《文鈔》也看過,就是不能吃素。光雲,富貴難學道,然欲吃素,我也有法子。彼雲有甚麼法子。光雲,請將光《南潯放生疏》熟讀,決定就能吃素矣。若一二次讀則不可,須讀了又讀,讀了又讀方可。此十年八月十二日話。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殺生,躲到金山過生日,回來即長齋矣。次年即發心開放生道場。彼不能吃素者一知其所以然,便即直下頓除嗜好。汝友若能熟讀此疏及光《文鈔》中諸戒殺文字,當亦有所不忍。不但不敢買活的殺,亦將並死者亦不忍下嚥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40頁復念佛居士書二)

世人不肯發心戒殺,每以力不能戒之事作難,此係阻人勝進之邪見。吾人依佛教行,當由淺至深,由粗至細,若最初即以充義至盡之事自擬,便為自賊。又閣下見地甚高,唯於吃素一事,今始清淨,而夫人佣婦,皆不能隨喜,則其平日開導之事,殆未之行,否則斷不能相感格也。魏梅蓀十年八月間見光,謂不能吃素,光令熟讀《南潯放生疏》,至十月則長齋矣。次年,南京開法雲放生道場,實梅蓀主持之力居多。鄧璞君一家並佣人皆吃素,日三時通到佛堂念佛,煙酒不入其門。方慧淵女士,由其兄寄光《文鈔》,遂發心念佛,家中小孩僕婢均吃素。其夫初不甚信,今亦日吃兩餐素,夜飯稍用點葷,然家中絕不殺生。彼略通文字之婦,尚有如此化導之力。閣下若志在利益眷屬,常與談說食肉之禍,當可漸漸順從,決不至長相背戾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45頁復許止淨書)

404、吃素之人可以吃雞蛋嗎?

明理之人,決不以食為是。好食者,巧為辯論,實則自彰其愚。

雞卵之食否,聚訟已久。然明理之人,決不以食為是。好食者,巧為辯論,實則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謂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無雄之卵,不會生雛可食。若如所說,則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種邪見,聰明人多會起,不知皆是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憐憫也。晉支道林博學善辯,與其師論雞卵之可食否。彼以善辯,其師不能屈。其師沒後,現形於前,手持雞卵,擲地雛出。道林慚謝,師與卵雛俱滅。此晉時所決斷者。(佛法初入中國,大小分弘。大乘一切肉均不食,小乘則食三淨肉,五淨肉。三淨者,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加自死,鳥殘。鳥殘者,鳥獸所食之餘也,為五淨也。至梁武帝時,悉依大乘,永廢小乘。道林乃高僧,乃依小乘為論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34頁復真淨居士書)

405、吃素之人可以喝牛奶嗎?為什麼說食肉即是用錢買禍?

牛乳取之於牛,雖不傷生害命,然亦有損於牛,故宜不食。食亦不涉犯戒之咎。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云買禍。)而求補益耶。吃葷之人,若肯吃素,定規會少病強健。以肉食有礙衛生,素食有益衛生故也。

凡學佛人,當依佛言教,何得自立章程?牛乳取之於牛,雖不傷生害命,然亦有損於牛,故宜不食。食亦不涉犯戒之咎。

芥辣椒姜,是辛非葷。何得雲俱各辛臭,有似蔥韭乎?豈非無事生事,亂說道理乎?芥辣椒姜,是辛非葷,椒、姜、芥,素食人均宜服。辣椒固宜少食,以食多則於人無益故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20頁復卓智立居士書七)

凡屬有知覺者,皆不宜食。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無礙,然亦系取彼脂膏,補我身體,亦宜勿食。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云買禍。)而求補益耶。吃葷之人,若肯吃素,定規會少病強健。以肉食有礙衛生,素食有益衛生故也。蝦醬最毒,萬不可吃。以做時,係於海邊掘一大坑,於五六月間,撈諸蝦子,及諸小魚,倒於坑中。烈日曬之,全坑發滾,臭聞數里。凡蠅、蟻、蛇等,好是味者,皆自投入悉死之。待其發透,用磨磨過,裝簍發賣。吃葷之人,當做寶貨,可憐可憐。此係一僧,見其做法,為光說之。汝既吃素,縱不能令全家吃素,當令少吃。不可買活物到家中殺,家中日日殺生,便成殺場,大不吉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八第150頁復鮑衡士居士書)

406、不能常吃素有何方便方法?動物油及肉湯能食嗎?

眾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則令其常素。否則,令持十齋、六齋,食肉邊菜耳。此乃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實義也。吃素,原為憫彼痛苦,養我仁慈,油(指動物油)與肉,有何分別?肉湯亦當不食。

所言吃素,原為憫彼痛苦,養我仁慈,油與肉,有何分別?肉湯亦當不食。眾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則令其常素。否則,令持十齋、六齋,食肉邊菜耳。此乃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實義也。汝既以病苦之故,愍念眾生之苦,當吃淨素,勿以口腹,為心性累。(《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八第149頁復鮑衡士居士書)

407、印祖為什麼提倡食素人宜多吃面食?吃素人如何保養?

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

保養之法,第一是寡慾,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蕩,則死期將至,仙丹亦不靈矣!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

又大磨麻油亦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總之,皆不如麥之力大,如不能吃,則兼帶著吃,久則自知,亦自好吃矣。吃雞卵之偈,乃妄人偽造,不可依從。

保養之法,第一是寡慾,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蕩,則死期將至,仙丹亦不靈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85頁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408、修淨業人為什麼要以念佛為主,念經為助行?

《金剛經》,發明淨土之處甚少,每日虔誦一遍已夠。汝於專精念佛外,可將《淨土五經》,川流不息讀之。《淨土五經》,其功德亦不亞於《金剛經》。

汝喜念《金剛經》,當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即為淨土助行。然《淨土五經》,其功德亦不亞於《金剛經》。所寄之經書,宜詳閱光所作之序,則其大義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讀之,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76頁復唐瑞岩居士書一)

《金剛經》,發明淨土之處甚少,每日虔誦一遍已夠。汝於專精念佛外,可將《淨土五經》,川流不息讀之。(文鈔箐華錄)

409、禮誦正課外,可否翻閱經論?

修持須活潑潑。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不可倒置。

修持非釘樁搖櫓之行,須活潑潑地。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帶,則成無所依倚之修持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35頁答念佛居士問)

410、研經與閱經以誰為主?諸佛諸祖為什麼主張以念佛為主,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

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以故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

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若能如上所說閱經,當必業消智朗,三種情見,當歸於無何有之鄉矣。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宿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然。

而猶以為大乘行人,一切無礙。遂援六祖「心平何勞持戒」之語,而諸戒俱以破而不破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所以諸佛諸祖,主張淨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之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苟且從事,致令不思議利益,由肆無忌憚,並分別妄情而失之。豈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8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411、正確閱經的方法和原則是什麼?

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令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

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岳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唯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讚歎,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

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麼還寫,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此老語錄,已入清藏。譚埽庵以名進士,皈依座下,為制道行碑,有一萬餘言。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5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412、看經有哪三種目的和三種方法?

開知見:易明瞭而契機。作功課:須專一而至誠。種善根:則三藏同而無分彼此。

又看經有為種善根,有為開知見,有為作功課之不同。為種善根,則三藏同,無分彼此。為開知見,則取其易於明瞭而復契機者。為作功課,則專心受持一種二種,至誠懇切,驀直看去,解也不分別,不解也不分別,看之久久,即當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53頁復周智茂居士書七)

413、念佛與閱經讀論是什麼關係?

念佛之人閱經讀論,必先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否則會正助倒置,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

念佛之人,先要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後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明淨土之義,與切修淨土之行。若不知淨土之所以然,則一經研窮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淨土之義理為淺近,而正助倒置,或將淨土置之腦後。則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念佛不昏即散,是以泛泛悠悠之心了事之現象。若能如墮水火、遇盜賊,以急求救援之心念,自無此種毛病。宜分做幾期,某時研究,某時持誦。研究不得逾限,否則研究覺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過度,因茲受傷。所謂翻嫌易簡卻求難,弄巧成拙深可憐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58頁復某居士書)

414、如何拜經?有何功德?

拜經需至誠恭敬。能觀則觀,否則竭誠致敬,驀直拜去,亦自功德無量。還可以供經佛前,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所立拜經規矩,理固無礙。若依事相論之,若籠統通拜,當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法華會上佛菩薩。拜下想禮經偈云:「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想全經放光,及經中所說佛菩薩,各各放光,照觸自身,及法界有情。若逐字禮拜,當念一心頂禮大乘妙法蓮華經某字法寶,拜某字則念某字。從如是我聞,至經盡,皆如此念。然觀想一法,大非易事。若理路不清,及心識紛亂,或致起諸魔事。但以至誠恭敬為主,能觀則觀,否則竭誠致敬,驀直拜去,亦自功德無量。若汝所立章程,對經禮拜,拜下想偈,及拜起念佛觀佛,固不若供經佛前,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68頁復高邵麟居士書二)

415、怎樣勸親屬念佛?勸時為什麼不可強制令行?

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一則可悅親心;二則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覺無有興趣,由多人念,則便覺有興。勸時不可強制令行,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

自己改惡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親故並有緣之人,亦當以此教之。其反對之人,當作憐憫想,不可強制令行,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諸事不理,不唯與世法有礙,亦不與佛法相合。素位而行,方為得之。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倘不能於家庭委曲方便,令吾親屬,同得不思議即生了脫之益,便為捨本逐末,利疏而不計利親。其可乎哉?勸人念佛之功,淨土書中說者甚多,恐費筆墨,故不詳書。(《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88頁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汝且莫心高,欲作大通家居士。但一心念佛,並在家於夜間,勸令母與眷屬同念。汝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何不念吾親已老,敢不多方勸誘,令其同我念佛,並諸眷屬皆令念佛。一則可悅親心;二則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覺無有興趣,由多人念,則便覺有興。暇時將《淨業指南》,及光《文鈔》之合於初機者,詳細為令母及各眷說之。倘能生信心以生西方,則其孝為何如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92頁復蔡契誠居士書四)

汝既知淨土法門,尚宜與一切人說其利益,令彼修持,況生我之父母乎?為父母迴向,固為至理。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迴向,消除宿業。久而久之,自會生信修持。誠之所至,金石為開,況父子天性相關,而有不能轉移之理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62頁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416、為什麼說教人念佛功德無量?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無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

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通州王鐵珊,前清曾作廣西藩台。其地土匪甚多,彼設計剿滅,所殺無算。前年得病,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鬼甚眾,皆來逼惱,隨即驚醒。如是三晝夜,一合眼即見此象。人已困極,奄奄一息。其夫人勸令念佛,隨念數十聲即睡著,因睡一大覺,而精神漸健,病遂痊癒,即長齋念佛。使此時無人以念佛告之,恐萬不能至今日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無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76頁復包右武居士書二)

編者註:

《龍舒淨土文》云:能勸一人修淨土,以此善緣,消釋罪惡可也,增崇福壽可也,莊嚴往生功德亦可也,追薦亡者亦可也。然必至誠發心,無不獲其功果。況勸一人以上,至五人十人乎。又況使其受勸者,轉以相勸,遞相繼續而不已乎。如是則西方之說,可遍天下,苦海眾生,可盡生淨土矣。勸人善道,名為法施。此淨土法門,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輪迴,非其他法施之比。故其福報不可窮盡。故大慈菩薩勸修西方偈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觀此則知西方之說者,豈可不廣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積無量福報乎?

417、什麼人方便於教人念佛?

吾常謂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二是行醫者。汝行醫肯發心利人,實為便利。人當病苦臨身,一聞有得安樂法,無不生信心者。大危險症,令彼念佛,並念觀音,必可有效。即命盡當死,亦有效。

汝行醫肯發心利人,實為便利。人當病苦臨身,一聞有得安樂法,無不生信心者。大危險症,令彼念佛,並念觀音,必可有效。即命盡當死,亦有效。乃轉危為安,始命終也。吾常謂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醫生尚須人請,方好說。看相者,無論何人,一見面,都好說。惜看相者無真本事,只知求利,弄到一生,總是無所成就。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77頁復唐瑞岩居士書二)

418、凡夫隨機利生行菩薩道需要怎樣條件?

凡夫隨機利生行菩薩道,須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可隨分隨力行之。

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餘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巨集淨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

419、如何正確處理利人與利己的關係?

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

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蹟上做,當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僕,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一燈傳百千萬億燈,於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須二法相輔而行,但專主於自利一邊。二林之語,亦不可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專主自利,非並隨分隨力教人修習淨土法門全廢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蹟上做。

其於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餘門也?一門深入盡廢餘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儕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於一處,不妄賓士者,甚難甚難。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僕,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一燈傳百千萬億燈,於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400頁復周群錚居士書三)

420、禮佛如何用心?

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

禮佛儀式,極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50頁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421、念佛人以世間法為己任有何重要意義?

佛法不離世間法,念佛人以世間法為己任,則基址堅正。又果具真信切願,當必往生上品。

須知佛法,原不離世間法。凡諸社友,必須各各恪盡己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僕忠等。又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不餐葷酒,閑邪存誠,克己復禮,自利利他,以為己任。如是則基址堅正,堪受法潤,果具真信切願,當必往生上品。

422、何為自利利人與己立立人?做功德以何種方式為好?

世出世間,無一事不以身為本者。若能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即為自利利人與己立立人也。

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

即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為志事。於虛名浮利,略不縈心,於倫理清規,決不違犯,俾凡見者聞者,悉生景仰之心。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出世間,無一事不以身為本者。本若不立,縱有作為,悉是場面上事。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見人據此以謗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22頁南通金沙區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汝以教員兼弘佛法,宜隨分隨力,何可強求各界人士之信仰。以身率物,是為根本,若於其中或有侵蝕,人便不生信心矣。外學縱高,真行無有,汝欲兼通,亦徒然耳。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此自利利人己立立人之鐵章程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73頁復林讚華居士書十)

汝母發願寄款交光隨意作功德,及助印蕪鈔。依光鄙見,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擬以此款任印《觀音頌》,普遍施送於遠近,俾一切人同知觀音大士,為法界眾生之恃怙,隨類現身,尋聲救苦,兼以輔弼彌陀,接引眾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0頁復周孟昆弟書)

423、為什麼說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

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若只口說而不力行,或於倫常,或於朋伍,居心作事有不合宜,則便難感格矣。世出世皆以身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此言,乃千古不易之聖訓。

一超直入如來地,當念圓彰寂照心。

彌陀誓願宏深,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讚,淨土法門廣大,故得千經俱聞萬論均宣,此二聯與歸宗二字及序悉有相應處。所言念佛之課,光不能立,此須汝自己按各人及大家之身份而立。如欲取法,淨土諸書,印光《文鈔》,皆可參考。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若只口說而不力行,或於倫常,或於朋伍,居心作事有不合宜,則便難感格矣。世出世皆以身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此言,乃千古不易之聖訓。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此拯邦之根本法輪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42頁復王拯邦君書)

424、最危險之時世為什麼要以念佛為主?做功德要改念《地藏經》嗎?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為事,不必改念《地藏經》。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蘇州楊鑒庭因於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聖號,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家,今以破頭皮了之。)及至頭,則成平的。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彼矜奇競異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難,注重在顯己之智識高超耳。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受普賢菩薩教,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況我輩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固宜婉勸慧甲,仍照舊規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36頁復陳慧恭居士書)

425、何為居士?怎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居士?

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居士發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盡倫學儒,盡性學佛。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是名副其實的之居士。

金沙居士林,已經成立,當於居士之名實事業,一肩擔荷。則世返唐虞,人希聖賢,當不久可親見矣。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實者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普願自他,同了生死。能如是者,方可不負居士之名。若是入林林友,各發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盡倫學儒,盡性學佛。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則居士之名實事業,可以光輝即世,垂裕後昆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22頁南通金沙區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426、欲為佛弟子,怎樣行持才可不愧佛心之名?

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於家庭必須盡孝、盡悌,對朋友必須勸善規過,居心必以誠敬為主,作事必以慎重當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惡,必須洗滌淨盡,非謂行之於事,方為惡也。凡屬主敬存誠,希聖希賢之念頭,即是善,必須擴充令其由中達外,圓滿無餒。世之大惡莫過於殺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斷葷,否則心生憐憫勿貪多食。世間大善莫過於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種種方便勸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鄉黨鄰里,親戚朋友及一切有緣者,同念佛求生西方。汝宜量力而行,庶可不愧佛心之名矣。

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轉來汝書,知年當志學,便慕佛道,不勝欣慰。即令商務館任心白君寄汝《文鈔》一包,以便自看,餘送有善根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以迷而不知,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起貪瞋癡,造殺盜淫,以茲沉淪於三途六道,永不能出。如來愍之,令修戒定慧以斷妄起之貪瞋癡。貪瞋癡盡,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此自力法門,欲於現生了脫者,萬不得一。以故令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果能信願真切,即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較彼仗自力者,其艱易天地懸隔也。汝既欲皈依佛法,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方可名實相副。於家庭必須盡孝、盡悌,對朋友必須勸善規過,居心必以誠敬為主,作事必以慎重當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惡,必須洗滌淨盡。非謂行之於事,方為惡也。凡屬主敬存誠,希聖希賢之念頭,即是善。必須擴充令其由中達外,圓滿無餒。世之大惡莫過於殺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斷葷,否則心生憐憫勿貪多食。世間大善莫過於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種種方便勸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鄉黨鄰里,親戚朋友及一切有緣者,同念佛求生西方。汝宜量力而行,庶可不愧佛心之名矣。尋常皈依必起法名,即以汝名為法名。汝其顧名思義,勉力而為則可不負此一番誠心矣。詳看《文鈔》,修持之法,悉可了知。不必常常來信,致令彼此煩心。(《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39頁復佛心居士書)

427、做善事對念佛有沒有妨礙?

若能令伴助主,則無妨礙之可雲。

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須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則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礙之可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5頁答俞大錫居士問)

428、如何處理持咒與念佛的關係?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此意不可不知。

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37頁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29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第四章 念佛功課與儀軌、方法

429、念佛一定要有章程嗎?念佛為什麼不可有急欲見佛之心?

專一念佛,本無定章,可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即可。然心中總將一句佛號,持念不令間斷。行住坐臥,著衣吃飯,大小便利,均於心中默憶佛號。於七日中,不令起一切雜念,如子憶母,無時或忘。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應,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但求佛號外,無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汝姊欲專一念佛,本無定章。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則五更起禮佛(多少拜,隨己立)畢,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畢,即念《讚佛偈》,繞念若干聲,然後靜坐半點鐘,再出聲念若干聲,即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若欲禮拜,先拜佛若干拜,九稱菩薩,即作九拜。)念《發願文》,三皈依,此為早時功課。吃早飯畢,靜坐一刻,再念佛時,即禮佛三拜,或多拜畢,即念《讚佛偈》,念畢,繞坐皆照前。唯念佛畢,不念發願長文,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即已,禮拜而退。早或二時。午飯後二時。晚課與早課同。夜間再念一次佛,仍照早飯後章程。

念畢發願,當念蓮池新訂發願文,畢,念三皈依。此雖有起有落,然心中總將一句佛號,持念不令間斷。行住坐臥,著衣吃飯,大小便利,均於心中默憶佛號。於七日中,不令起一切雜念,如子憶母,無時或忘。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應。(即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無有一切雜念,故名相應。)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但求佛號外,無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亦不可太勞,勞過,則次日便難清爽如法矣。或者每次念佛,皆念《彌陀經》,《往生咒》,但早起發願,念長髮願文,晚亦如之,餘皆念四句即已。或者早起第一次念《彌陀經》,《往生咒》,以後但接續念佛不斷,至晚念《發願文》,三皈依。(《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39頁復朱仲華居士書二)

430、印光大師每日的功課是怎樣的?

光則早晚必按朝暮課誦直念。先則日禮數百拜,近數年來事多,只二時功課。冬則日過百拜,夏則只數十拜。亦只拜釋迦,彌陀,淨土三經,及諸大乘經,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

功課各隨己意,亦無定章。光則早晚必按朝暮課誦直念。凡起腔唱者,亦作直念,但稍緩點,光絕未學唱念。然在叢林中,只可小聲,不得聲聞於外,以致驚動別人。先則日禮數百拜,近數年來事多,只二時功課。冬則日過百拜,夏則只數十拜。亦只拜釋迦,彌陀,淨土三經,及諸大乘經,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14頁復許止淨居士書)

431、為什麼念佛一定要有定課?

訂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不訂念佛功課,信願未夠堅定。

印祖皈依弟子趙茂林至蘇州報國寺叩關求見大師。大師詢問皈依一兩年中「信願堅定如何」,「念佛功課定否」。並隨即開示說:「訂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不訂念佛功課,信願未夠堅定,還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印光法師年譜》278頁——天地出版社)

432、極閑、極忙和半閑半忙三種功課怎麼安排?默念功德一樣嗎?

各隨自己身份而立,不可定執一法。極閑、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

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份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

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即念《讚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淨土文》,發願迴向往生。念《淨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淨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念佛歸位之時,則禮若干拜佛外,九稱菩薩,即作九禮。禮畢即發願迴向。或在功課念畢禮拜。隨己之便,皆無不可。但須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蒲團不可過高,高則便不恭敬。

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間暇。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極閑、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94頁 復陳錫周居士書)

433、既不用擺脫資生事業,又能死心塌地信願念佛,該如何安排?

念佛一法,極易修持,並不用擺脫資生事業。朝暮隨各人工夫,立一功課。此外則一切時一切處,均可常念。或聲或默,各取其便。又須攝耳諦聽,久而久之,心自為一。

觀來書知宿有慧根。然只期做大通家,未能死心塌地,實行了生死之要事也。信真願真,何以念佛不肯常念乎?念佛一法,極易修持,並不用擺脫資生事業。朝暮隨各人工夫,立一功課。此外則一切時一切處,均可常念。或聲或默,各取其便。又須攝耳諦聽(此法妙極。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聽則心歸一處,名為淨念),久而久之,心自為一。今只以少時之念而欲無妄念,何可得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86頁復杜蔭南書)

434、在公門(軍隊)裡如何修行?公職人員如何念佛?

公門人修行當須盡己職分,以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為志。再加以誦持經咒,信願念佛,則必蒙佛天護佑。無事則軍威遠鎮,有事則承佛天力,克制敵軍,則是護國將軍,救世菩薩矣。

完全不必在形跡上論。心地裡,豈不能常憶念佛耶?如汝憶母,誰不許汝心中常憶母耶?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為志,則地方受福,而主將士卒同於冥冥中消除業障,增長福壽矣。若不以此事,以懇切至誠心誡勖士卒,則兵所到處,地方受淫掠之慘,殆有不堪言者,況甚至又有毀燒屋廬,殺人示威者乎。居士果能如此,以至誠心令士卒將地方人民作自己家人想,不使彼受無謂之逼抑苦惱,則其功德大矣。能如是,再加以誦持經咒,信願念佛,則必蒙佛天護佑。無事則軍威遠鎮,有事則承佛天力,克制敵軍,則是護國將軍,救世菩薩矣。

汝既在公辦事,形跡上,不必示現修持,心地裡,豈不能常憶念耶?如汝憶母,誰不許汝心中常憶母耶?汝作此等各妨礙說,完全是在形跡上論,非在心地上論也。現今時局如此危岌,若再不肯心中默念佛,將來之事,究不知其如何解決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78頁復王心禪居士書)

435、平時修持功課應該怎樣確定?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賓。

修持功課,隨機而立,愈簡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禪門日誦》而念。若初心者多,則無論朝暮,均可以念《彌陀經》,《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間如是亦可,不念經咒,即以《讚佛偈》起亦可。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賓。知此義,再按林員之身份而定,庶可適宜。(《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5頁復陳慧新居士書)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迴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23頁復周智茂居士書)

436、共修與自修念佛的儀軌有什麼不同?

共修,當依日誦中念佛起止儀,庶可通途無礙,彼此適宜。自修,雖可隨人自立,然其念誦次第,不可錯亂。

所云念佛儀軌,須分同眾、獨修兩種。若同眾修,當依日誦中念佛起止儀,庶可通途無礙,彼此適宜。至於獨修,雖可隨人自立,然其念誦次第,不可錯亂。所云放下身心,閉目凝神,念淨法界、護身咒,及默想《讚佛偈》,禮佛及三菩薩畢。若誦經,則誦《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然後朗念《讚佛偈》畢,即接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即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宜圍繞念,或數百聲或一千聲。末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三菩薩,然後念《發願文》,文畢念三自歸。是為一期起止。若欲多誦經,多持咒者,當另立一誦經時。若一時並行,當先誦經,次誦咒,次讚佛念佛,次發願三歸,此決定不易之次序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10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四)

437、什麼時候宜默念?什麼時候宜出聲念?

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朗念費力,默持易昏,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淨念,何啻天淵。

念佛聲默,須視其地其境何如耳。若朗念無礙者,宜於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然只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過為大聲,或致傷氣受病。倘所處之境地不宜朗念,則只可小聲念,及金剛持。其功德唯在專心致志,音聲猶屬小焉者耳。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朗念費力,默持易昏,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淨念,何啻天淵。(《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12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四)

438、閉關專修淨業的功課如何做?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晚課仍照叢林規矩。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臥常念。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懺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臥常念。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干拜,再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念佛或一千聲,或多或少,念畢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課。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干聲,拜若干拜,發願迴向,三皈依後,心中默念佛號養息。臥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則傷氣,久則成病。雖是睡覺,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

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興寺廟。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入關儀式,亦無定章,總以至誠恭敬為主。要在先日禮佛,陳己志願。當日大殿禮佛,至關房令護關人鎖門。門上只貼「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淨業,普為自他,懺除宿咎,增長善根。」作兩行寫於一紙上,貼於門正中上節。不必學不洞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俗鄙之極。日期自擇,亦不可請人封關。此種都是擺空架子,光極不以為然。(《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23頁復明心師書)

439、怎樣繞佛?

繞佛乃表示隨順佛意。繞佛不能圍佛繞,但在佛前圍繞,亦與圍佛繞同。又繞佛當如日月之由東,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以順繞有功德,逆繞有罪過。

繞佛,當如日月之由東,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以順繞有功德,逆繞有罪過。圍繞之法,西域最重,與禮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隨順於佛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92頁復寧德晉居士書)

繞佛不能圍佛繞,但在佛前圍繞,亦與圍佛繞同。(《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1頁 復寧德晉居士書五)

念佛之法,當先立念偈後念名號,第二聲即行圍繞。或地方寬則作圓繞,地方窄作直繞。圓繞則從東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繞則壁直走向前,又壁直回頭。然亦須依由東至南至西至北之規矩以回身,切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6頁復寧德晉居士書六)

440、念佛方法為什麼不可執定一法?

在家人念佛,須稱量自己之精神氣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剛、或默,坐立繞跪,皆無不可。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繞念,或立念。昏沉去,當復坐念。宜按鐘,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

念佛之法,何可執定。古人立法,如藥肆中俱備藥品。吾人用法,須稱量自己之精神氣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剛、或默,俱無不可。昏沉,則不妨大聲以退昏。散亂,亦然。若常大聲,必至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極強健人,亦不可常如此。一日之中,熱則去衣,冷則加衣,何得於念佛了生死一法,死執一定,不取適宜,是尚得謂之知法乎?又有提倡掐珠記數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則一句一掐,不輕放過,則心易歸一。弊,則靜坐時掐,必致心難安定,久則成病。又人之精神,有種種不一,何可執一法,而不知調停從事乎?凡同眾修持,須按大家之精神另定。個人修持,亦須按自己之精神為定。何有死法令人遵守乎?精神用極之後,不是退惰,便是生病。量己力為,則有益無損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1頁復念西大師書)

在家人不隨眾,各人念佛,坐立繞跪,皆無不可。但不可執定一法,若執定,則人易勞而心或難得相應。當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則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繞念,或立念。昏沉去,當復坐念。宜按鐘,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82頁復陳慧超居士書)

441、叢林念佛堂的功課是怎麼做的?

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讚佛偈》。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

念佛時各隨所宜。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讚佛偈》。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則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即坐默念,約一刻,又出聲念。念畢跪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恐室小難繞,則立跪坐念,皆須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89頁復馬契西居士書五)

442、念佛功課的基本次序是什麼?

在家人功課可按叢林做功課次序,也可隨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又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隨其便。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

早起洗漱已,至佛前焚香一炷,或三炷,念《香讚》一遍,香雲蓋菩薩三稱。一心頂禮常住十方三寶,(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阿彌陀佛,一心頂禮觀世音菩薩,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一心頂禮准提菩薩,一心頂禮摩利攴天菩薩,一心頂禮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拜,或一拜)畢,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即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如加准提、摩利等亦可。即接念《讚佛偈》。偈念完,即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數百聲,或一千聲,宜旋繞念,或繞念半,坐念一半。佛號將完,即歸位。佛號完,即跪念觀音、勢至、準提、清淨大海眾各三稱。念畢即念《發願文》。文畢即念三皈依。畢即視佛而退。

或可早念大悲、準提、往生、白衣、摩利攴天、六字等咒,各一遍。念完,念《心經》,如課誦中之次序儀式。晚念《彌陀經》,《大懺悔》,念佛等如前。早晚《香讚》不念亦可。叢林中朔望做功課,則先念《香讚》,餘日均不念《香讚》。此法乃居士中多有好張羅者所立也。叢林做功課,大家到齊,視佛三拜,即念(早念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念《楞嚴咒》。晚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念《彌陀經》。)在家人雖可隨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74頁復寧德晉居士書九)

念佛宜量自己之房屋,地步寬窄。如其能繞(繞行),固宜先繞。或於屋外繞,亦可。繞時亦可舒暢氣息。(繞佛乃表示隨順佛意。)不徒表示隨順而已。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隨其便。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至念佛時,則先繞。繞念一半,則坐念。坐念將畢,則跪念十聲。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十聲,或各三聲。庶身心調適,不過勞,不過逸,氣暢身適,有益無損。(《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53頁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443、行住坐臥念佛有哪些注意事項?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行住坐臥都可念。行時聲默隨意,臥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臥時亦然。念時必須心口耳字字句句,歷歷明明,心自不散,常存正念。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睡時念,宜心中默念。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默念,亦是一樣有功德。

又念時必須心口耳字字句句,歷歷明明。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心自不散。又須心常存正念,不使一切貪瞋癡種種不正之念稍生。若偶生起,即以佛念制令消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45頁復朱智貞居士書二)

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必須調停適中。大聲念,不可過於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靜坐時,切不可掐,掐則指動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26頁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都可念。行時聲默隨意,臥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臥時亦然。(《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2頁復孫藝民居士書)

此外一任行住坐臥,並做一切事,除作文算帳之用心事外,餘做一切事,均好念。睡時念,宜心中默念。若衣冠整齊,手口洗漱了,出聲念也好,默念、小聲念均好。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默念,亦是一樣有功德。若出聲念,於儀式不合。譬如小兒念母,一日之中,無時不想念其母也。縱睡眠洗澡抽解之時,豈能令心中完全忘卻念佛之事?既記得無礙,則心中默念亦無礙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5頁復寧德晉居士書六)

444、念佛過於高聲或過急過慢有什麼害處?

念佛過於高聲易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也不可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致震動。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致傷氣。

念佛須音聲高低適中,緩急合宜。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默念,亦須常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固明明瞭了也。勿起壞念頭,又何有心熱如火之惡感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1頁復吳思謙居士書)

平常念佛,決不可過為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致震動。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致傷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52頁復楊慎予居士書)

445、怎樣一邊做事一邊念佛?

念佛一事,行住坐臥均可念。若用心事,則不便念。不用心事,一路做事,一路念佛,兩不相礙。

念佛一事,行住坐臥均可念。若用心事,則不便念。不用心事,一路做事,一路念佛,兩不相礙。豈照應兒女,便不能念佛乎?唯佛前長念,為不便耳。但取心中長念,固不必定在佛前念。早晚宜禮佛念十念。此外則隨分隨力,皆能念。小兒亦當令常念,以小人無事,終日頑耍,若令念佛,則不知不覺消除惡業,增長善根,是為最有益於身心性命之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26頁復謝慧霖居士書六)

446、不忙的人也可以用晨朝十念嗎?

亦可。古人多有畢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後再作正課者,何妨礙之可雲。

晨朝十念,忙人決定須用。即閑人能作正課,於正課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課,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畢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後再作正課者,何妨礙之可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26頁復陳士牧居士書四)

447、在家念佛人如何閉關專修?

在家閉關專修淨業,實為最善。但須至誠恭敬,不得懈怠漫無章程。日間四時或六時念經念佛念《往生咒》,都要心口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不使有一切念頭。猶如就要死了,任事通置之度外。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超凡入聖,當竭力供養,至誠頂禮。何可止一香爐,而燈燭時花,一概不用乎?且汝於起首一日禮拜,以後何可不以禮拜為事乎?當於每早禮佛三拜,或多拜。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念《讚佛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繞念)南無阿彌陀佛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然後坐念半點鐘。欲拜即在坐畢時拜佛,或二十四拜,或四十八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拜。念《發願文》,或先蓮池文,後《發願偈》。或先偈後文,均可。畢,念三皈依。禮佛三拜退。朝暮各如是。日間定四時,或六時。

但念《讚佛偈》起,念佛與前一樣。若一七隻一起落,也不以禮拜為事,久則懈怠漫無章程,便難精進。禮拜不須出聲,但心裡念。繞念當出聲,不可音聲太大,以免傷氣。坐念不昏沉,則默念。昏沉,則朗念。無論念經、念佛、念《往生咒》,都要心口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不使有一切念頭。猶如就要死了,任事通置之度外。每頓吃飯,須先供佛,供過再吃。不可吃過飽,飽則昏沉。所言一心,並非專念一句佛號,就會一心。心若肯一,即念經、念咒、禮拜,也是一心。且汝在此七日內,吃飯喝水起坐時,不礙一心。何念經咒禮拜,便礙一心乎?未入關前七日,須與女人另宿。須吃淨素。

夜臥不可脫衣,或止脫外衣。靠身衫褲,切不可脫。凡大小便後,須先洗手,務取精潔。凡小孩婦女,概勿令來。便桶當另放一屋,切不可在本屋中放。七日之中,概不會人。即護關之人,亦只說交代事之一二句話,不得隨便談心。既是汝兄護關,彼在外邊,亦當念佛。但不宜音聲太大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92頁復郁智朗居士書)

448、閉關修淨業,為什麼不宜於見淨境、見佛處著力?

閉關修淨業,當於信願一心處著力。若欲速見淨境,則必至宿生怨家為現淨境。待其見已,生大歡喜,則魔便入竅,不可救藥矣。

閉關修淨業,實為最善。但宜於信願一心處著力,但不宜於見淨境見佛處著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見淨境,只此妄念固結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則必至宿生怨家為現淨境。待其見已,生大歡喜,則魔便入竅,不可救藥矣。當以此勖而告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33頁復傳度和尚書)

449、念佛記數的作用是什麼?怎麼記數?

記數為防懈惰,無懈惰之心不記亦可。印祖記數念佛之法,最能攝心。

念佛記數,是防懈惰。如無懈惰之心,不記亦可。記數也可不用掐珠子。最初當用珠子念一點鐘。以後快慢,照此一樣,念一刻、半點、一點,均可知其佛數。又《文鈔》中記數念佛之法,最能攝心。閱之自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17頁答善熏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