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缽,乞求佈施。佛陀製定托缽,令出家眾不得從事生計營業,亦不可蓄存財富物資,惟以延續色身、長養慧命之故,出家眾為資養色身及令眾生種福田而乞食,其意義有二:一是自利,為杜絕俗事,方便修道。二是利他,為福利世人,給予眾生種福田的機會。乞食為出家僧眾清淨之正命,乞食時以維持生命為限,心不貪著,故得食時不喜,不得亦不憂,唯以除舊疾,養氣力為要。
缽
佛教中,缽是出家僧人必備之物,為比丘十八物之一,僧人出門乞食時之食具。其材料、顏色、大小,均有定製,不得隨意改變。佛陀用石缽,大眾僧用瓦缽。缽的傳說,佛陀成道後,四大天王各獻一石缽,佛陀因四天王同時獻供,為視平等,同收四缽,運用神通,合四石缽為一缽,樣子大小等同。 石缽的份量很重,雖為一個,重量卻與四缽相同。這是佛制之乞食法門,日中一食,充飢之法,正意味佛法不離世間覺的寫照,修行不得脫離五欲六塵,而面對塵欲以煉心、修心、證心之功,以達心境自在為趣向。
行腳
又作遊方、遊方、遊行。謂僧侶無一定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游四方。遊方之僧,即稱為行腳僧。與禪宗參禪學道之「雲水」 同義。行腳僧於遊方時可隨身攜帶常用物件,然於物件類別及數量均有一定之限制。出家人為修行之目的而四處求訪名師,跋涉山川,參訪各地,謂之行腳,又稱遊行、遊方,此等出家人,稱為行腳僧或云水僧。
托缽源自於我們佛教教主釋迦牟尼在世時的制度,出家人必須要去托缽乞食,至今南傳佛教國家(包括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都遵循這一舊制。佛制托缽其本意深廣,令比丘、比丘尼們能破除我相我執。念念不忘修行是自力的功夫,處處不忘與眾生廣結善緣,修行在人間,成佛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