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曜經卷第五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異學三部品第十四

「於是菩薩游在山間,往至尼連水邊,樂於閑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

佛告諸比丘:「菩薩遙見欝頭藍弗,為諸弟子所見奉敬,達知圖讖算術天地災變,為眾最師。菩薩心念:『今者此等自以己身,計知算術星宿災異,為眾人師,所見奉事。吾往其所,問其所行能知殊勝,爾乃降伏講有無法,一心脫門三昧正定超其所學;以權方便觀其本末,自覩此等所當行者,世俗定意,然後為說深奧之定,無為三昧乃歸大道。』於時菩薩思惟是已,往詣其所。問言:『賢者!所事何師?誰為說法而學此業?』欝頭藍弗答言:『吾無有師,自然達之。』又問:『今所達者,為何所獲?』答曰:『獲有想無想定。』菩薩報曰:『寧可從人得學是定乎?』答曰:『善哉!從志所樂。』

「時菩薩起在於屏處結加趺坐。菩薩適坐,功福殊特聖慧無匹,宿世所行卓然有異,入諸定意一切正受;獨步無侶靡不通達,百千定意一切備矣,猶如照鏡而得自在,而無罣礙。於時菩薩從三昧起,重詣藍弗所,復問:『寧更有定踰無想乎?進至道耶?』答曰:『無也。』菩薩自念:『藍弗無信,獨吾有信;藍弗無精進、念、定意、智慧,獨吾有之。』

「思惟是已便捨之去,詣迦羅無提所,問之曰:『誰為師主?從何受法?』答曰:『無師,自然暢之。』又問:『暢之何所獲乎?』答曰:『獲無用虛空三昧。』於時菩薩三昧正受,最為殊特。即復說言:『此業善哉,我所歸趣仁亦趣此,俱共在斯,與是眾人而為眷屬。』菩薩答曰:『今此業者不至滅度,不離於欲,不達無為,不至寂然,無有沙門,不至正覺,非是泥洹。』

「於時菩薩與彼藍弗及此迦羅反覆相難,知之不及便捨之去。轉復前行見三梵志:一曰、憂為迦葉,次曰、那提迦葉,次曰、竭夷迦葉,兄弟三人有千弟子。菩薩過候,問:『何所事乎?』曰:『奉事水火及於日月,上至梵天。』菩薩答曰:『是不真正,水不常滿,火不久熱,日出則移,月滿則缺,梵天無常雖久必終,唯有無為無終無始能無窮極。』所論適竟,因捨之去,還歸本處。」

佛告比丘:「於時菩薩心自念言:『今吾處在五濁之世,值下劣眾外學熾盛,各墮異見九十六俓六十二疑,貪身愛命蔽塞愚冥,染慕情慾懷傷害心,不受訓誨不向清淨,志慕飲食愛戀土地,常行非義不志微妙,不樂慧施愛財貪嫉,志不存此道品之義,不在無礙馳騁情態,住於十惡不離自大,不救眾厄放逸不定,難可開化。殺害恣意飲酒無節,唯慕樂之;或事水火日月梵天;或事山神社神虛空天神,海水泉池樹木之神;或服果蓏,入山服食,或一日一食,二日三日或至七日一食;或日一揣,二日三日七日一揣;或十五日乃至一月一食,淨修梵行四禪四等,上仙梵天不逝生死;或有裸形,或服鹿皮;或事鬼神羅剎阿須倫神,不免惡趣,不能成道,謂之自達不可軌則,無以開化世俗眾邪異學。今我寧可示現清行,以用攝取外學之等,顯正真業使捨迷惑,所當應行,欲界色界不從彼教,來入佛道。』」

六年勤苦行品第十五

佛告比丘:「於時菩薩作是思惟,六年之中示大勤苦精進之行。以何等故名勤苦行?是事難及人所不逮,是故名曰勤苦行矣。眾生之中,若天世人不能修行、成辦此業,唯有究竟一生補處菩薩,乃能行之,故曰難辦。斯勤苦行,因是現行四禪之法,數出入息令解其意,無想不念無所悕望,在所至奉心無所猗,不貪是四,其像本末宿世所學,無學緣覺菩薩所行,是則名曰週遍虛空。無作非作靡所不作,彼則名曰普護一切,以等如空行禪定事,是亦名曰去無所至。

「於時菩薩欲現世間開化外學,若干品業訓誨諸天示其罪福。外學異術,計死斷絕神無所生;或言有常云何罪福。為分別說功德之報,現身口心當行清淨,日服一麻一米,六年之中,修立難及勤苦之行,宿命不債。菩薩六年之中結加趺坐,威儀禮節未曾進退,常存露精亦無覆蓋,不避風雨,不障頭首塵土之患,不起左右行大小便,亦無涕[涅-日+乖],不屈申俯仰,亦不傾側,身不倚臥,或興雲大雨電雷霹靂,春秋冬夏菩薩默坐,值此眾難未曾舉手以自障蔽,諸根不亂不生恐怖;丘聚村落男女大小,牧馬牛羊擔薪負草,過邊興塵不相念之,不以為患,無所污難。

「彼時菩薩,眾人怪之羨之所行,取其草木投著耳中,耳不痛癢,著之鼻中鼻亦不嚏,亦不棄去。諸天、龍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目自覩見菩薩功勳道德巍巍,來往其邊供養奉事,稽首菩薩。

「爾時菩薩定坐六年,現勤苦行,教授開化十二載天人,立之三乘,以是之故,坐六年耳。於是頌曰:

「菩薩前出家,  其功勳真正;
 厥心常寂然,  顯是愍眾生。
 在五濁之世,  由下劣俗故;
 生此閻浮提,  於世現罪福。
 邪學業熾盛,  諸見六十二;
 故立此精進,  逼困身畢罪。
 浴池諸泉源,  日月眾光明;
 樹木岩石山,  厭鬼地神禮。
 自然行精進,  建立難及行;
 修成勤苦業,  為眾示現此。
 身力如金剛,  禪思不可動;
 用若干義故,  亦復現緣覺。
 若諸天人民,  異學亂見喜;
 亦化此等故,  示勤苦之行。
 而結加趺坐,  在地無坐具;
 日進一麻米,  示現而服此。
 示出息不出,  亦無還報息;
 六年甚堅強,  禪思不缺漏。
 無念無不念,  不念所可行;
 心猶如虛空,  禪思不傾動。
 不覆蓋身上,  亦無所障蔽;
 不移動如山,  禪思不增減。
 不避其風雨,  亦不障頭首;
 不失威儀節,  禪思無進退。
 村落諸男女,  牧牛馬豬羊;
 擔薪及負草,  行邊興塵土。
 不淨坋其身,  若干品諸難;
 無念不迷惑,  禪思無進退。
 身肉為消盡,  唯有皮骨存;
 腹背表裡現,  猶如箜篌形。
 諸所造天行,  須倫龍沓和;
 目覩總功勳,  皆其咸供養。
 五體禮受教,  令疾得成就;
 使我得致是,  如心懷愍哀。
 欲降外異學,  闇蔽眾邪業;
 因是現罪福,  其身坐口言:
『是佛道難得,  髡頭何有道?』
 行無央數劫,  六年畢其罪。
 以是化天人,  其數十二載;
 是故人中尊,  坐禪不進退。」

佛告諸比丘:「菩薩修勤苦行竟六年已,心自念言:『雖有神通聖明慧力,今吾以是羸瘦之體,往詣佛樹,將無後世邊地諸國有譏者乎?謂餓得道。吾身寧可服柔軟食,平復其體使有勢力,然後乃往至其樹下,能成佛道。』時有丘聚名曰修捨慢加,有長者女,日日飲食八百梵志,見知菩薩造勤修行,常願奉供。大聖菩薩,即夜往樹下坐。時長者女,始出嫁時,有願生男子者,必當與作甘美餚饍,祠山樹神。時長者女,生得一男心中歡喜,[((土/口)*殳)/牛]千頭牛展轉相飲,取其淳乳用作乳糜,欲祠樹神;即便遣婢先往掃除。婢見佛坐,不識何神,還啟大家掃除已竟,樹下有神端正殊好,非世所見。

「時女聞喜欲取糜往,糜跳出釜高一丈餘不可得取,女甚怪之。時八百梵志中師見之謂女:『今此乳糜非凡夫所應服者,唯臨成佛,服食此飯乃消化耳。』天於虛空而出聲曰:『今日女欲興立大祠,有大菩薩在於精思勤修苦行,已從坐起,汝本有願當先飯之。食之充滿,爾乃逮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便說此意勿違本願。』時長者女聞天神言,即取乳糜盛滿金鉢,手執賓乾與八百梵志,俱往尼連水邊。」

佛言比丘:「菩薩知之,即以神通慧力,還江水邊,忽然而度,隨其習俗示現入水而自洗浴。時八萬天子各按樹枝供養菩薩,菩薩牽枝出在岸邊,其身輕便清淨無垢。菩薩適住,時兜術天子號離垢光,尋取天衣袈裟僧迦梨,化沙門形奉上菩薩,於時菩薩即取著之,靜然而住。時尼連江水中龍妻從地化出,以微妙床貢進菩薩,菩薩即坐。時修捨慢加村落長者女與諸梵志,奉美乳糜詣菩薩所,稽首足下右遶三匝,以賓乾水灌菩薩手,以美乳糜進奉上之。菩薩愍哀女故輙受食之,氣力得充心無所戀,持金鉢投之江水,具足千龍即攝取之而供養鉢,於時奉床龍妻得之,用立神寺勤心供養。諸天百千億載,悉取香水和泥起寺,其欲供養菩薩鉢者,各現宮殿咸共奉事。於時村落長者女等,佛與髮爪得之起塔供養。」佛言比丘:「菩薩適服此乳糜以成福願,身遂充滿容色光光,踰於日月。於是頌曰:

「『時世尊精思,  勤心自念言:
 「身神通慧力,  往詣樹王下;
  成一切智慧,  以逮諸通慧。
  便行普愍哀,  最後救眾生;
  我寧可服食,  令身得充滿。
  往到樹王下,  成聖一切智;
  不以少薄福,  得致天人安。
  不得成明眼,  還身力甘露;
  至說宿功德,  決斯安隱祠。」
  其心思如是,  天聞告村落:
 「金鉢盛乳糜,  往詣江水邊;
  奉上心踴躍,  逮得道甘露。」
  所行百千劫,  諸根悉寂定;
  諸天龍神往,  大聖至水岸。
  適施度無極,  入水自洗浴;
  以洗除心垢,  愍傷於世俗。
  億千天歡喜,  各齎華[打-丁+鳥]香;
  世寂適入水,  人中上洗浴。
  念知是菩薩,  建立行無垢;
  仁賢適洗浴,  百千天奉事。
  其身無垢穢,  天子奉袈裟;
  身即著衣服,  著衣服已竟。
  龍妻尋歡喜,  奉之好床座;
  寂定意便坐,  為世之道眼。
  修捨女奉食,  金鉢盛乳糜;
  稽首禮足下,  大通即服之。
  服此得充滿,  投鉢著水中;
  諸天奉真誠,  來供養於佛。
  如來適飯竟,  乳糜極甘美;
  其身氣力充,  行詣佛樹下。
  適到佛樹下,  行身不動搖;
  強如帝釋步,  建立菩薩行。』

「於是菩薩飯食已充,愍念十方救濟危厄,欲坐樹下現成佛道度脫眾生。十方諸佛,咸示威變,顯其瑞應,五百化鳥自然來現,往詣其所遶菩薩身,暢悲哀音,歎其宿世所行無量積累功德,為一切故,欲化五趣故現五百,令去五陰,消除五蓋,拔五道行,逮五神通,化去五五二十五事,所處甚難,存處道場,住無所住,本無定慧。於是頌曰:

「『從無數劫來,  積德行六度;
  四等心四恩,  護三界之將。
  大慈無蓋哀,  欲脫癡聾盲;
  今當成大道,  具三十二相。
  隨俗而現身,  說苦空非常;
  使了悉本無,  入佛三寶藏。
  俗人罪所蓋,  十二因緣障;
  不達無上真,  生死沉沒亡。
  若解一切空,  不犯五陰行;
  陰衰已消滅,  心淨如法王。
  至真無上慧,  莫能限度量;
  光明踰日月,  所濟無有疆。
  須彌尚可稱,  虛空可度量;
  不及大智慧,  大聖無極行。』

「歎此頌時,無數天神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也。」

佛告諸比丘:「菩薩江水邊洗已飯食乳糜,知氣力充,往詣佛樹;佛樹王下修如法行,皆無所動堅住如山,不諂蔽行,不逼短氣造立清淨,不動搖行而不相掁,以不強項性不卒暴,所行高下自然平等;演光明王晃晃灼灼,至真善行消垢下意;法過去佛清淨正行,至師子床不壞性行;斷眾惡趣思念永安,棄魔力勢令不堪任;度眾邪行受正法業,滅冥樹塵生死之本;使無部黨,釋梵四王行無所處;一心勇勐恐伏怨難,所游獨步達一切智,心意無雙斷終始滋,捨欲諸貪使滅四難,無為無畏度於彼岸;如是行者,菩薩德行功勳皆成。詣江水邊至佛樹下,欲行天人化其道路,弘廣無際,又斯道路左右七寶欄楯,悉令嚴正,高四丈二,上有交露行諸台閣,亦眾寶成天蓋幢幡,處處珓飾,七寶樹木高大妙好,諸寶樹間琦珍為繩;交絡諸樹兩兩樹間,有一浴池,池底金沙中生青蓮芙蓉莖華。其樹四邊寶為欄楯,明月瑠璃雜廁其間,鳧鴈鴛鴦遊戲其中,八千玉女香汁灑地掃道令淨,二萬玉女垂諸寶瓔,散諸天華。其樹間地七寶合成,八萬玉女各持供養,名香木蜜諸雜琦異,執金香瓶著寶垛上;一一垛上有五千玉女,鼓天之樂。」

佛言:「如是,比丘!菩薩欲詣佛樹下時,嚴治道路巍巍如是。至江水邊,諸志大乘亦入此路。其夜菩薩當成佛時,千梵天王告梵天眾:『其福功德顯燿清淨,皆修道跡,慈悲喜護禪定神通,從千劫來奉行大道,今詣佛樹,吾等當共往供養之,所修令吉以能歸命,無有恐懼,終無所畏,無八難患,生天上人間十方佛前。』在梵天宮,梵天聞之,六年苦行今詣佛樹,皆共善心當懷悅豫,供養菩薩大千世界之法主也。天帝釋梵、日月天王,詣江水邊皆往奉迎;在億載佛國,皆心念之,今詣佛樹下,當降伏魔,無能見頂,上至梵天,亦無能覩。今尊身相甚妙,莊嚴其身三十有二,言辭柔和清淨無垢,音聲雅妙過踰梵天,今坐樹下當共供養。其忍辱力,釋梵知之忽然安隱,悉斷一切塵勞結縛,若有聞者,致甘露跡成緣覺業;若逮佛道,普世界眾生皆來供養。」

佛告比丘:「有一梵天名曰三千建立,覩此三千大千佛國,平等如掌悉令照明,化於此地生軟青草,在其左右猶如天衣,如是草比遍大千佛國,而於眾生無所妨害,莊嚴此國。東方釋梵及四天王,諸菩薩眾不可稱計,諸佛國土諸菩薩眾,皆來供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國土無央數眾,釋梵四王莊嚴供具,皆來貢上。一一佛土若干莊嚴,鐵圍、大鐵圍一切諸山,是諸佛國忽然不現,悉不知處,唯覩一切諸菩薩身普周佛土,諸天子等又有十六人侍從菩薩。其名曰:轉進菩薩,無進菩薩,施與菩薩,愛敬菩薩,勇力菩薩,髮勐菩薩,善住菩薩,總持菩薩,照曜菩薩,華鬘菩薩,法英菩薩,吉恐菩薩,不害眼菩薩,大淨菩薩,淨嚴菩薩,戒淨菩薩,眷屬圍遶,是諸天子等,悉不退轉逮得法忍,供養菩薩莊嚴道場,平治其地三千二百里,周匝圍遶有好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七重交露縵縵,七重寶樓,皆悉紫金諸雜挍飾。若干種品諸寶蓮華自然化生,燒眾名香;上虛空中立一寶蓋,覆於十方諸佛國土,生諸寶樹,諸天人民,其樹華果悉現道場;其十方界水陸眾華,悉現道場。十方佛國菩薩道場,所可莊嚴不可限量。功德聖慧清淨之業,亦現道場。佛樹如是,諸天子等眷屬圍遶,莊嚴佛樹極令清淨。一切諸天龍鬼神乾沓和,所可莊嚴宮殿室宅,若干品妙悉遙目覩,咸共歎曰:『善哉,善哉!功德福報應不可思議。』

「彼佛樹神有四天俱嚴治道樹,一、名足跡,二、名邊豆,三、名善意,四、名布精,莊嚴佛樹供養菩薩。其樹根莖枝節諸葉華實,皆悉茂盛圍遶佛樹,廣長極妙高八十里,巍巍無量欄楯樹木,交露眾帳亦各七重,七寶合成周匝圍繞,猶如忉利晝度之樹,若有見者而無厭極。三千國土,國土堅彊猶如金剛不可毀壞,自然現彼菩薩坐樹當成佛道。」

佛言比丘:「是菩薩身演大光明,普塞惡趣,滅除八難,病者得愈,恐怖得安,繫縛得解,聾盲瘖痾皆悉解脫,貧者大富,塵勞熱者悉彼療治,飢渴飽滿,懷姙得產,老耄強健;當爾之時,悉無慾縛,無淫怒癡,不想患厭,無有諍訟。當爾之時,一切眾生相視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皆懷慈心。於是頌曰:

「『其至無擇界,  現於地獄中;
  諸有苦惱者,  咸得入安隱。
  畜生自然和,  各各相愛念;
  皆共懷慈心,  逮得無所畏。
  至於餓鬼處,  諸飢渴窮厄;
  皆獲得食飲,  因菩薩威神。
  八難皆閉塞,  消滅諸惡趣;
  眾生悉安隱,  快樂如天上。
  諸有聾盲者,  眾根不具足;
  應時悉視聽,  其身皆備悉。
  淫怒癡塵勞,  眾生被熱惱;
  諸塵得休息,  皆悉念正真。
  貧者得財富,  皆得生天上;
  病者悉除愈,  繫縛得解脫。
  無厭及瞋恚,  無有諍訟者;
  爾時咸相敬,  皆共起慈心。
  如父母一子,  展轉相愛念;
  眾生等如是,  相愛如父子。
  時菩薩光明,  普照曜佛土;
  猶如江河沙,  普遍四方界。
  不礙諸鐵圍,  通過諸黑山;
  一切諸佛國,  悉現如一土。
  見羅列諸寶,  平正如手掌;
  莊嚴諸佛土,  以供養菩薩。
  十六諸天子,  圍遶佛道樹;
  莊嚴其道場,  三千二百里。
  諸所可莊嚴,  不思議億國;
  菩薩威神故,  皆現彼佛樹。
  諸天龍鬼神,  真陀摩休勒;
  各各起宮殿,  遙望悉見之。
  以見此清淨,  諸天人欣喜;
  善哉福之報,  所作今悉見。
  眾口意所行,  所可修平等;
  諸利義悉吉,  心所願輙得。
  如宿世所行,  所願悉具足;
  諸所罪福報,  所獲亦如是。
  莊嚴殊道場,  四天子交飾;
  猶如晝度樹,  佛昇忉利天。
  因緣不自在,  悉說諸功勳;
  菩薩清淨業,  如本所作行。』」

迦林龍品第十六

佛告比丘:「菩薩身光照迦林龍王宮,龍蒙佛光身心悅豫,消諸塵勞,普獲安隱,面目欣怡。爾時龍王見斯光明,目即得開,與眷屬前而讚歎曰:『我已曾見拘留秦佛,從來久遠,亦見拘那含牟尼佛並及迦葉,光明所照。覩諸法王光明無垢,必當有佛,相好愍哀慧明興世,故照我宮,金色光光不妄晃昱,明踰日月火焰明珠所不能逮,天帝梵光自然遠邊,阿須倫明亦不能及;宮殿常冥今忽大明,覺了離垢身得安隱,心懷踴躍體無眾患,無熱清涼,無數億劫精進不疑。詣道樹下,善哉!共取華香衣服寶瓔珞琦珍,名香搗香箜篌樂器,當往供養,執有功勳。』

「龍後聞之,歡喜悅豫出觀四方,遙見菩薩如須彌山,威光莊嚴,百千億天而圍繞之,釋梵奉敬心中踴躍,見其塗路。時龍後喜詣度世所,投身作禮叉手前住。於是大悅,供養華香眾雜名香鼓樂,而嗟歎曰:『功勳真正,見尊善哉,如月盛滿,化眾度世,覩前至聖所見瑞應,今見亦然等無差別。今必降魔逮得滅度,猶賈脫難,宿曾佈施如所願得,逮致忍辱,所求精進,樂於禪思,然智慧燈,本所行願今悉具足,必成最勝。猶如有樹華實茂盛,致佛滅度,如千泉源汲水無盡。』其心歡悅,普悉興雲而雨遍至虛空:『今必成道,體紫金色光週遍佛土,一切惡趣悉致弘要。其三千國諸豪尊位,令三世醫必當詣佛,燿於天下猶安明山不可傾動,如明智人覩四大海尚可枯竭,詣樹王下無能蔽障不成佛道。』」

佛告比丘:「於是菩薩心自念言:『諸過去佛,為在何坐得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正覺乎?』復更念言:『過去諸佛坐於草蓐成最正覺。』虛空之中無數百千天,覩菩薩心即時報言:『如大聖意,過去如是,皆坐草蓐成最正覺。』」

佛語比丘:「於時菩薩見路右邊,有一人名曰吉祥,刈生青草柔軟滑澤,整齊不亂好若天衣。時菩薩見,即便越道詣吉祥所,以慈和心與共談語,而謂之言:『敷演善教而勸助之,言辭溫雅無有麁獷,其心安和而無惡意,除淫怒癡演哀鸞音,釋梵八聲甚深難及,如師子吼猶若雷震。十方佛國眾生蒙化,皆得安隱。有所講說,百千法音無能制止,以一法音普入諸聲,皆相安和至於解脫。普悅眾會,一切諸佛所說應時與慈仁語。吾欲得草,吉祥與我!今日欲得,當伏邪力成無上覺。無數劫來所施調意,棄捨諸想奉行禁戒,今應獲之。忍辱精進智慧功力,聲名智力禪定神通,脫門道力今當獲之。』於是吉祥,聞導師說清和之辭,歡喜踴躍,身和意悅奉柔軟草,興大功祚度於無極:『吾成甘露,吉祥施座當得佛道。用施草故,吾無數億劫修勤苦行,奉若干業,智慧功德善權方便,心意堅強然後得佛,必成正覺如我今也。若至道場當教餘人,果得所願,知吾得佛分別甘露,當來聽法逮最賢聖。』適施草座地則大動。天在虛空皆共叉手合掌歎曰:『今日降魔及官屬力,乃逮甘露無上正真。』」

佛語比丘:「往詣樹時,諸天化作八萬佛樹師子之座,心自念言:『當令菩薩坐此嚴淨成最正覺。』又諸佛樹華果茂盛,或淳香樹高四十里,或有佛樹七寶珓成高八千里,或四千里,或高百千由旬,一切佛樹具足八萬;若干天衣而布其上,或布蓮華若干種品,以為床座。菩薩座上,有三昧名曰淨燿定意正受,適以是定三昧正受,一切佛樹皆菩薩坐,相好嚴身;一一天子,念知菩薩坐我座上不在餘座。淨燿定意威神之故,地獄、餓鬼、畜生皆得休息,諸天人民、五道所生眾生之類,皆自目覩菩薩大士坐我佛樹下,不見在餘也。其下劣眾大薄福者,見於菩薩身坐草蓐,詣菩薩所右遶七匝。

「爾時菩薩則坐自然師子之座,力勢堅固勐過龍象,豪尊自在無能及者。名稱普聞,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福祚妙達,能降魔怨故,現坐於草蓐。其身直坐心意正定。有德之人,時見菩薩坐師子床,如月盛滿照於十方。菩薩自誓:『使吾身壞肌骨枯腐其身碎盡,不成佛道終不起也。從無央數億姟載劫,勤為苦行今乃得之,終不迴還。』」

佛語比丘:「爾時菩薩坐佛樹下,有大光明號班宣道場,放斯光明普照十方無限佛界,遍虛空際照諸佛土。爾時東方離垢世界,無垢光如來佛國,有一菩薩名燿嚴光,光往勸照,與無央數菩薩眷屬往詣道場,適詣佛樹。南西北方四隅上下十方佛國,盡虛空界所有佛土,皆見菩薩坐一道場樹下,咸悉覩焉如近相見。五道眾生展轉相視,皆見菩薩如觀手指。云何大聖微妙如是?彼諸菩薩見其面像,說是偈曰:

「『無塵勞瑕疵,  拔除眾垢濁;
  身光照十方,  超越諸威曜。
  其福慧定意,  積累無數劫;
  彼最勝能仁,  普遍一切方。』

「於時南方寶焰如來佛國,最淨世界,菩薩名現寶積蓋,光往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眷屬圍遶,往詣佛樹供養菩薩;執一寶蓋皆覆道場,釋梵四王展轉相謂:『獲嚴淨蓋為供養誰?』時寶蓋中出是偈言:

「『百千那術載,  以施無等倫;
  常懷弘慈心,  此有殊特相。
  鈎璅演光明,  今至佛道場;
  力勢難可及,  故來供養此。』

「於時西方思夷像佛土,華嚴神通如來世界,菩薩名無著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往詣道場,寶交露帳;十方天、龍、鬼神、健沓和,展轉相謂:『此嚴淨光為從何來?』寶交露帳,說此偈曰:

「『寶車及寶衣,  高上至三界;
  寶稱樂寶眼,  被鎧而精進。
  今當得佛道,  眾菩薩皆至;
  致此寶交露,  供養彼最勝。』

「於時北方日轉世界,蔽日月光如來佛土,菩薩名淨王,光往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往詣道場;十方世界所有德淨,皆現高座,時菩薩眾皆說此言:『誰今致此若茲嚴淨?』其普嚴淨,演是偈言:

「『其身清淨者,  無數功德慧;
  所行口清淨,  彼宣斯法目。
  斯心常清淨,  久發慈悲心;
  今至樹王下,  供養釋尊人。』

「於時東南方德王世界,德明王如來佛土,菩薩名德音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往詣道場供養菩薩;持交露台中有高座。其交露台,演此偈言:

「『其功勳德普,  須倫鬼休勒;
  彼德王福稱,  以奉上道場。』

「於時西南方樂成世界,寶林如來佛土,菩薩名寶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來詣道場供養菩薩;致無量寶交露之台,中有高座。其交露台,演此偈言:

「『彼善意恭敬,  施無數珍寶;
  講堂及軒窓,  捨身及車乘。
  嚴交露華蓋,  微妙好園觀;
  惠頭及手足,  由是坐道場。』

「於時西北方雨氏世界,雨香王如來佛土,菩薩名積雷雨音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來詣道場供養菩薩;致眾香交露台,中有高座,雨眾名香散高座上。其雨香音,演此偈言:

「『雨法遍三界,  具解脫光明;
  雨離欲甘露,  至滅度無為。
  消一切眾塵,  悉斷結縛毒;
  禪思神足力,  造三品華香。』

「於時東北方樂帛交露世界,寶蓋起光如來佛土,菩薩名嚴帛帳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來詣道場供養菩薩;其交露帳以寶為地,化作菩薩相好嚴淨,是諸菩薩各各執持天華香,卑身低頭說此偈言:

「『瞻大眾恭敬,  嗟歎億載佛;
  所說如梵天,  稽首詣道場。』

「於是下方普明世界,普現如來佛土,菩薩名寶藏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來詣道場供養菩薩;焰光高座紫金蓮華自然現矣,彼蓮華上化有天像,則以右手執寶瓔珞垂繒幡綵,卑身低頭說此偈言:

「『其身恆恭敬,  常禮佛弟子;
  禮佛捨自大,  吾禮德功勳。』

「於是上方虛空世界,無限眼王如來佛土,菩薩名虛空藏光明,其光勸照,與無央數諸菩薩俱,來詣道場供養菩薩;十方佛土如虛空界,合集諸華名香搗香,衣服華蓋幢幡,金銀眾寶,象馬車乘,樹葉花實,男女大小,揵沓和、真陀羅、天、龍、鬼神、釋梵四王時放大雨,使諸眾生想歡喜悅,其有恐懼令無畏難。於是頌曰:

「『好談如菩薩,  奉愍傷得道;
  莊嚴淨應度,  德踰大威神。
  或上雨虛空,  垂百千寶瓔;
  或上香寶鬘,  現垂軒華香。
  或地師子吼,  演空無相願;
  或空揚大聲,  古未見此華。
  或在空上界,  現己千億寶;
  遍空故吉祥,  歎菩薩福祐。
  應時放光明,  覆蔽魔宮殿;
  或現寶幢英,  最福詣佛樹。
  明珠停虛空,  光曜月善月;
  或心化須曼,  雨道場佛樹。
  或頭面稽首,  天子念造敬;
  或可如須彌,  虛空手散華。
  或至四方澤,  燒諸好名香;
  手執持寶杖,  遙覩見菩薩。
  或現寂梵像,  澹泊寂然住;
  毛出柔軟香,  等慈悲喜護。
  或如天帝釋,  億載天圍繞;
  往詣佛道場,  叉手散明珠。
  或至四方域,  揵沓鬼真陀;
  雨光果須曼,  此諸神歎勇。
  或受持華香,  樹葉華香散;
  佛子現半身,  卑已散華香。
  或受分陀利,  青蓮若干華;
  住相三十二,  歎尊無所著。
  身大如須彌,  在虛空自投;
  幢幡及華香,  見三千佛國。
  目覩天地燒,  悉見諸合散;
  念入法門行,  聞天不與欲。
  或暢真陀音,  顏色妙具足;
  莊嚴如玉女,  觀天人無厭。
  身如剛無壞,  心行棄自大;
  或來口說義,  浴身光去垢。
  或寶場寶掌,  辦百千幢蓋;
  雨寶華名香,  眾生苦立安。
  出地大寶藏,  毛說億載經;
  辯才令意覺,  解眾生迷惑。
  持無畏如山,  化亂第一安;
  十方億載國,  今日覺甘露。』」

佛告比丘:「菩薩嚴淨如是比像,國土自然,去來今佛諸佛國土,菩薩道場所作嚴淨,皆以普現交露台閣。菩薩如是坐此高座,其斯欲界諸天之中,計魔波旬最為豪尊,今吾應義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當感致魔令到於斯,緣斯降伏。因斯攝化諸欲界天子,具足得本,及魔界天,見師子吼降伏一切,成最正覺,爾乃發起三界眾生。」

◎召魔品第十七

佛告比丘:「於時菩薩有光明,名消魔宮場,演斯光明普照三千佛國,靡不週遍,曜魔宮殿皆使覆蔽。從其光明使魔波旬聞此像教,大清淨士從無數劫,積功累德棄國捐王,愍哀正真欲成甘露。在佛樹下,己身已度當度餘人,己越三界當脫他人,己身已安當安一切,己身寂滅滅度他人,處在閑居護諸惡趣令無有餘,為天世人一切師父。神通已達,永離諸惡趣令無有餘,為天世人一切師父。神通已達永獲大安,以甘露安安於一切。當空汝界加縛卿頸使無勢力,失眾眷屬,心中隔塞不知何計。當興法雨,潤澤一切。」

佛語比丘:「時魔波旬聞是頌教,臥寐夢中見三十二變:一、見宮殿闇冥不明;二、見宮殿污泥不淨;三、見宮殿毀壞破散而生荊棘;四、見恐怖衣毛為竪馳逸散走;五、見迷惑失道入於邪徑荊棘瓦石;六、見其後園所生樹木無有華實;七、見池水枯竭無諸蓮華;八、見鳧鴈鴛鴦孔雀哀鸞百鳥禽獸皆無羽翼;九、見其大鼓箜篌樂器破壞斷絕棄捐在地;十、見捨所愛敬妻子眷屬別異處寐;十一、自見己身床上墮地破傷頭面;十二、見諸魔子威神力強,皆來稽首歸命菩薩;十三、見魔四女迷失時節化為老母;十四、自觀己身衣體污泥垢塵;十五、自見牆壁軒窓台閣門戶傾危;十六、自見軍眾鬼神、閱叉、厭鬼、揵沓和、天龍眷屬,一切手腳,其身及頭皆墮在地;十七、見欲界諸天、天帝釋、焰天、兜術天、無憍樂、化自在天,各自捨去不從其教;十八、見魔宮殿所居止眾裹覆頭首;十九、見大自在今不由已;二十、自見眷屬不為歸伏;二十一、見頭冠幘珠璣瓔珞火自然燒;二十二、見魔宮殿自然震動;二十三、見諸樹木而截墮地;二十四、見諸可意業都不復現;二十五、見其水決沒壞宮殿;二十六、見河水崩頹灌民居捨;二十七、見一切天王皆來歸命菩薩瞻其顏色;二十八、見身床臥自然出外;二十九、見其餘眷屬而捨遠去歸於菩薩;三十、見吉祥釜灶皆悉毀壞;三十一、見諸梵王諸魔官屬宣傳不吉;三十二、覩見十方一切眾生歸命菩薩而從受教。」

佛告比丘:「魔於夢中見是諸變,時從夢起心中恐怖,衣毛為竪,召會大臣及諸兵眾,為告說此夢中所見。魔有智臣,名師子安,王問此大臣及諸會者:『我於夢中,聞於空中自然出聲,釋家生子身相眾好,六年之中修勤苦行,詣佛樹下當成正覺。從夢覺已心自念言:「今此菩薩度無央數億載人民,必空我界令無有餘,當禁製之。有德如是,輙成佛道,名曰法王普往歸之。以何方便斷其徑路令不成就?」以大兵眾而往伏之。』於是頌曰:

「『以將大兵眾,  共行害除之;
  便就其樹下,  危殺此沙門。
  將四部之兵,  其欲愛敬我;
  與我共戰鬪,  急速往遣之。
  緣覺及羅漢,  遍滿於天下;
  滅除我眾兵,  使無有力勢。
  如是當成佛,  天地之法王;
  部黨甚熾盛,  為佛無斷絕。』

「於是魔子導師,為魔波旬說此偈言:

「『大人面何變,  顏色不如常;
  如忉利天人,  其身不和調。
  今何所見聞,  疾告今欲知;
  常觀正本末,  療治其疾患。
  聞天人所言,  臥寐見惡夢;
  若皆眾中說,  聞者自投身。』

「魔子導師自詣啟父:『我會大眾雖宣音聲,令無所勝,使無非惡,眾庶心生,或有所生,或無所生,如是服響自於樹下,今現瑞應則為吉祥,不見輕慢也。我察必安具眾吉祥,善與少事令罪不生。我見寂然所可導御,不起幻術,不以吾我,行成吉祥正真導師。』導師復言:『若有威力而不成力,自然羸弱有生勇士慈行得勝。假使螢火滿三千界,有一毫明,必能普照十方天下,其心懷穢妄道習惑,輕於明智彼病難治,無能動移億佛不療。』」

佛告比丘:「於是波旬不用導師之言,即召千子——其五百子導師之等,信樂道德歸於菩薩,住菩薩右;其五百子隨魔教者住菩薩左——時魔波旬告諸子言:『汝等一心共立建謀,以何力勢勝菩薩乎?』其右面子名導師者,答父波旬而說偈言:

「『令諸子諍豈為好,  自任訟理欲斷根;
  小蟲欲與師子戰,  勇如是行豈勝佛。』

「其左面子,名曰惡目,以偈報答:

「『適覩我身力便傷,  如樹墮地拔根枝;
  於今沙門察我住,  以得視息復欲喘。』

「其右面子,名曰軟音,以偈報曰:

「『欲興恐懼消大海,  所行顛倒求安和;
  斯觀菩薩之面像,  吾不謂父為奇訝。』

「其左面子,名曰不淨,以偈答曰:

「『自見一己欲得勝,  卿作沙門默然退;
  見我兵眾無數千,  皆共勐勇害汝形。』

「其右面子,名曰善意,而說偈言:

「『象大鉤鎖所有力,  勇執金剛密健人;
  建得忍力藏柔軟,  使諸剛強永無力。』

「其左面子,名曰強威,重說偈言:

「『雖菩薩身光消病,  我入於彼悉破壞;
  受持善根如劫燒,  我身當害於菩薩。』

「其右面魔子,名曰善因,以偈報曰:

「『山尚可動空可墮,  其大海水尚可盡;
  虛空盡可行在地,  不得甘露不捨樹。』

「其左面魔子,名曰所入變,復以偈答曰:

「『日月光明猶可蔽,  魔宮殿住能隱水;
  豈取一渧盡江海,  將兵迴還勿雷吼。』

「其右面魔子,名曰德悅,復以偈報曰:

「『日月可滅明,  鐵圍可不淨;
  菩薩之清淨,  己一無能當。』

「其左面魔子,名曰求便,即時頌偈答曰:

「『無兵無黨名純淑,  其面妙好無鎧仗;
  未見無兵欲戰鬪,  如我今日必相害。』

「其右面子,名曰德嚴,以偈報曰:

「『不可從己而獨言,  心懷忍力精進強;
  行三脫門智慧財,  德力為兵相降伏。』

「其左面魔子,名曰不還,以偈答曰:

「『當還害之如燒草,  正使吉呪不免箭;
  呪以成者破山還,  不令太子住不馳。』

「其右面子,名曰法樂,以偈報曰:

「『虛空可盡令有形,  其眾生界可一同;
  柔軟風冷尚可獲,  菩薩樹下不可移。』

「其左面子,名曰澹怕,以偈答曰:

「『我父境界供自然,  眾人所欲皆有之;
  皆當破壞害其命,  就樹下危乃捨去。』

「其右面子,名曰一切吉,以偈報曰:

「『假使三千滿中物,  皆成為毒不能傷;
  淫怒癡毒大恐難,  皆欲加聖終不能。』

「其左面魔子,名曰樂貪,以偈答曰:

「『百千玉女自莊嚴,  鼓於無數伎樂音;
  受喜數受樂欲好,  從是致安諸所慕。』

「右面魔子,名曰法行,以偈報曰:

「『以法所樂而自娛,  慕敬禪定好甘露;
  度脫眾生受以慈,  誰復有心樂於欲。』

「左面魔子,名曰好跂,以偈答曰:

「『月行虛空有所至,  除去闇冥故清明;
  我等今日得沙門,  毀滅所行諸覺業。』

「其右面子,名曰師子吼,以偈報曰:

「『無數野狐而鳴呼,  不如一勇師子吼;
  百獸聞音懷恐懼,  戰慄驚怛奔四方。
  今者卿等亦如是,  不聞人尊頒宣法,
  自強廣遠妄所說,  聞聖師子吼降伏。』

「其左面子,名曰念惡,以偈答曰:

「『今來眾會無數變,  云何觀此諸頭首?
  愚人覩是不捨走,  言降伏之乃訛言。』

「取要言之,一切魔子,清白部,又黑冥部,各各說偈。於時有一將軍,名曰賢天,為魔波旬說此偈言:

「『是君之所知,  釋四王真陀;
  阿須倫迦留,  叉十稽首禮。
  何況所不惑,  梵天及光音;
  淨居諸天子,  普亦自歸命。
  今所生諸子,  從尊受教令;
  斯等敬菩薩,  至此皆稽首。
  今斯魔軍眾,  三千二百里;
  恭恪悅意觀,  心中懷踴躍。
  覩之面和悅,  百千天雨華;
  無數神供養,  諸天下賓王。
  諸魔眾所作,  憒亂鼓不鳴;
  能還者為智,  必不得其勝。
  佛樹為吉祥,  鳧鴈呰孔雀;
  不畏而悲鳴,  不勝不如還。
  魔眾所住處,  雨墨及塵土;
  道場雨眾華,  唯聽願迴還。
  魔眾所住處,  溝坑布[金*疾]鏫;
  道場於香熏,  智覩當還逝。
  前所夢見瑞,  目覩何不還;
  為欲奈之何,  處所已破壞。
  其濫衍化人,  瞋於凡大仙;
  精進極歎頌,  雨雷不生草。
  精進仙人還,  應儀能合偶;
  不害眾生故,  頭首得自在。
  天王不聞乎,  身相光遠照;
  出國無所異,  成佛降塵勞。
  其身如是淨,  仙人奉敬之;
  當往詣至尊,  莫不啟受教。
  眉間白毫毛,  若演其光明;
  覆蔽億國土,  蓋魔宮不現。
  無能見其頂,  極察不能覩;
  無能堪任觀,  成就正真覺。
  猶須彌鐵圍,  日月天帝梵;
  土地諸道場,  樹木山稽首。
  福力有智力,  聖力精進力;
  忍力禪思力,  魔力消無力。
  猶如壞為器,  必當疾毀壞;
  師子比禽獸,  螢火比日月。
  求比無等倫,  師子虺同耶;
  比察於菩薩,  不見有等類。』

普曜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