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非親苾芻浣故衣學處之餘
爾時薄伽梵便作是念:「此諸釋子本為解脫而求出家,今捨少欲耽著財利。」世尊欲令絕利養故,即還室羅伐城在逝多林,如昔安住。時具壽鄔陀夷於日初分,執持衣缽入室羅伐城,次第乞食巡至故二笈多宅所門外而立。是時笈多遙見便識,即手槌胸告曰:「鄔陀夷!仁今何意棄我出家?」答言:「賢首!如我世尊為菩薩時,棄捨寶女耶輸陀羅(持稱)、瞿比迦(密護)、密栗迦闍(鹿子)等六萬婇女而為出家,誰能共汝塵垢之類而沉溺耶?」笈多報曰:「若如是者我亦出家。」答曰:「善哉!」笈多曰:「我今收斂家業尋當出家。」鄔陀夷曰:「宜疾勿遲。」遂捨而去。然鄔陀夷於時時中數來看問,告曰:「汝未出家。」答曰:「我之家業尚未收斂。」鄔陀夷曰:「要待憍薩羅國煨燼之後,汝之家業方可了耶?」笈多曰:「今即收斂,明當出家。」時鄔陀夷便作是念:「我於今時由昔俗累,尚被黑缽同梵行者之所輕賤,況復令彼出家更招譏議云:『六眾苾芻度苾芻尼。』」便生追悔。至天曉已,執持衣缽向王舍城,既至彼已安居坐夏。
是時笈多付家業已,便於他日詣逝多林,問諸苾芻曰:「彼向何處?」苾芻問曰:「彼者是誰?」報言:「聖者鄔陀夷!」諸苾芻報曰:「彼以遠趣王捨大城。」既聞告已即便啼泣,苾芻問言:「笈多!何意啼泣?」報言:「聖者鄔陀夷令我棄俗許與出家,我已付囑家產,彼便遠棄而去,我今非俗復非出家,寧不憂惱。」一人報曰:「為剃刀故彼向王城,欲取新刀剃汝新發。」於時苾芻尼眾,為請教授來逝多林,見彼笈多行啼憂悒,問言:「笈多!何意啼泣?」笈多具以前事告苾芻尼。諸尼報曰:「汝誠無識,豈有苾芻度苾芻尼耶?還令尼眾度汝出家。可隨我來,至大世主喬答彌所,度汝出家。」時諸尼眾便將笈多至大世主處,白言:「聖者!此笈多女情願出家。」時大世主即與出家。
時鄔陀夷在王舍城,作如是念:「我為護惜諸黑缽者故,不與笈多出家,我當喪失腰絛等物資身之具;若餘黑缽度笈多者,乃至暫欲見,我亦無由得。」雖復安居,心常不樂。時有摩訶羅苾芻,從室羅伐夏安居已來至王城。時鄔陀夷至竹林精舍外近大道邊,瞻望而住,遂遙見彼老苾芻來,發似荻花眉長下覆傴肩垂臂徐步而行。時鄔陀夷便作是念:「此之來者何上座耶?」既相近已,告言:「善來!善來!上座!」老苾芻云:「敬禮阿遮利耶!敬禮鄔波馱耶!」時鄔陀夷見無軌則不識二師,即知定是摩訶羅也,遂將入寺,問言:「爾從何來?」報言:「從室羅伐來。」時鄔陀夷念曰:「若我先問笈多消息,聞者譏丑,我應次第而問。汝摩訶羅既從彼來,得知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在室羅伐為夏安居?」彼便報言:「世尊無病安樂,在彼安居。」又問:「苾芻、苾芻尼,鄔波索伽、鄔波斯迦眾,並得無病安樂,如常所居,於時時中奉覲世尊聽正法不?」答言:「所問之人並得安隱,亦時時中來聞正法。」又問:「住位了教憍陳如、住位迦攝波、住位舍利子大目連等,諸餘尊宿,大世主喬答彌,及勝光王、長者仙授,故舊鹿母毘舍佉、善生夫人,悉得無病安樂住不?」答言:「並安樂住。」又問:「汝識長者婦笈多不?」答言:「我識,彼是大德鄔陀夷昔日之妻。」鄔陀夷曰:「彼豈今時尚為長者之婦?」答曰:「已出家訖。」鄔陀夷問曰:「誰與出家?」報言:「是大世主。」鄔陀夷便作斯念:「既是出家,或容再面。」即便喚言:「摩訶羅!且來濯足。」時鄔陀夷取彼衣缽,掛在極高象牙杙上,遂多與油令塗手足,報言:「今此房中有食有利,宜當安隱歡意而住。」彼言:「我不樂住。」時鄔陀夷便付鏁鑰告言:「如世尊說:『苾芻不應輒棄住處而去。』摩訶羅!此是鏁鑰,汝自當知。」說是語已涉路而去,漸至室羅伐城,逝多林內灑掃房宇牛糞塗已,掩戶一扇偃臥床上,作歌詠聲而誦正法。
時有苾芻尼,為請教授而來至此,諸尼聞此諷誦之聲,識其響韻,共至鄔陀夷所,問言:「大德!往時走去,比何處來?」答言:「我前須向王舍城中。」尼問知已歸告笈多:「汝今喜滿,阿遮利耶現已來至。」笈多問曰:「是何阿遮利耶?」報言:「是鄔陀夷!」笈多曰:「因何彼是我阿遮利耶?我豈從彼而受學業!」諸尼報曰:「汝無所識作如是語,多有諸尼與大苾芻共相系屬,汝今宜往問其安不?」彼即具持屑香及油澡浴之物,往詣彼房扣門而喚。鄔陀夷問曰:「扣門者誰?」報曰:「我是笈多。」鄔陀夷曰:「善來!善來!長者之婦,隨意當進。」是時笈多入而告曰:「大德!我今豈是長者婦耶?我已出家。」問言:「誰與汝出家?」報言:「聖者!大世主。」鄔陀夷曰:「我有他事須向王城,汝復何緣急求離俗?」彼便報曰:「豈非大德前作斯語:『汝當收斂家業,我度汝出家。』我依斯教付囑家產,大德棄我遠向王城。若大世主不度我者,我誠非俗亦非出家。」鄔陀夷曰:「我豈當時自持重擔許言教汝,今且可坐為汝說法。」禮已便坐端心聽法,時鄔陀夷即為說法,追念昔時歡笑之事,問言:「汝憶往時在某園林天祠堂處,飡噉如是美妙飲食。」作是語時,欲心便起情生錯亂。凡智慧女人有不共事表,知男子有欲心無慾心。笈多覺知鄔陀夷欲心熾盛,告言:「聖者!我暫須出,事了即來。」鄔陀夷作如是念:「此為便利而欲出耶?」遂令暫出。笈多出已,褰衣急走。時鄔陀夷聞其走聲,遂出房外隨後而趁,喚言:「禿女走向何處?」復更急趁,生支觸髀其精遂泄,欲心既歇,徘徊而住。笈多知已亦復還來,報言:「聖者!我若住者,我非苾芻尼、仁非苾芻。」鄔陀夷曰:「姊妹!如世尊說:『若自護者即是護他,若護他者便成自護。』云何自護即是護他?自能修習多修習故有所證悟,由斯自護即是護他。云何護他便成自護?不惱不恚無怨害心,常起慈悲愍念於物,是名護他便成自護。」笈多報曰:「聖者!可脫裙來我當為浣。」時鄔陀夷即以衣付。是時笈多見衣精已便生悔心,即便自念:「我之身份未為聖者之所觸見,我不隨彼斯非善事。」作自念已倍發染心,如佛經中說伽他曰:
「諸有耽欲人, 不見於義利;
亦不觀善法, 常行黑闇中。」
時彼笈多欲心亂故,取精一渧置於口中,復取一渧著女根內。有情業力事不思議,時有中蘊是最後生而來依託。笈多至寺便為浣衣。諸尼見問,笈多具答其事。諸尼謂曰:「我意言汝為求勝法往大德處,寧知更有此惡事耶?」笈多報曰:「彼之大德是持戒者,自出家後我之身份曾不重觸。」諸尼報曰:「不觸身份尚有斯事,如其觸著汝欲如何?」諸苾芻尼知其事已,往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彼尼無犯波羅市迦。若有娠者,應安屏室與食供給無令闕事。後時生子當名童子迦攝波,於我法中而為出家,斷諸有漏成阿羅漢,我弟子中辯才巧妙善能宣說最為第一。」爾時世尊遂作是念:「若有苾芻尼,與非親族苾芻浣故衣者有斯過失。」世尊以此因緣,如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與非親苾芻浣染打故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苾芻尼者,謂是笈多,或復餘尼。
言親者,謂從七祖父母兩人已來皆是親族,過此便非。
苾芻者,謂是鄔陀夷。
故衣者,七種衣中隨是一數。云何為七?一者毛,二者苾摩迦(此方無),三者奢搦迦(此方無),四者羯播死迦(白疊),五獨孤洛迦(紵布),六高詀薄迦(是上毛緂,此方無),七者阿般蘭得迦(是北方地名,其處有此衣也。亦有釋雲即是絁絹之類)。
言浣者,謂以水浸。染者,下至一入色。打者,乃至以手一打。
泥薩祇波逸底迦者,廣說如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非親族苾芻,作非親族想,令浣故衣,犯捨墮;染打亦如是。於三事中或令三事俱作,或令作二或令作一;又於三中隨一為初,與非親苾芻,皆得本罪。若非親苾芻疑,亦捨墮。若是親,作非親想,得惡作。若是親而起疑心,得惡作罪。
從非親苾芻取衣學處第五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未遮苾芻尼住阿蘭若。時有諸尼往靜林中修習靜慮受勝定樂。時蓮花色苾芻尼,與其徒眾五百人,俱往闇林中,在一樹下半加而坐,入滅盡定。是時餘尼至日晡後,各欲還向室羅伐城,有作是言:「聖者蓮花色我喚令起。」復有說言:「聖者具大威神,或容在前入寺。」便不喚起,各自歸還。時蓮花色至日暮時,出定遍觀諸尼盡去,便作是念:「我為入城?為當住此?」即便入定?時有五百群賊行劫盜已,至此林邊,諸賊議曰:「半人分物,半為防守。」遂於林內見入定尼,有云:「是木。」有云:「是人。」有云:「苾芻。」時彼賊中有還俗人,報言:「是苾芻尼,非苾芻也。」餘人問曰:「爾何得知?」報言:「苾芻全跏,尼則半跏。此既半跏,明知是尼。」時諸賊徒生希有念:「君等當知!如斯可畏大闇林中,一苾芻尼能宿於此。」即便往詣賊將軍所,將軍問曰:「仁於林內頗見希奇事不?」答言:「見有,如斯可畏大闇林中,一苾芻尼能宿於此。」將軍聞已告防守人曰:「我試往看。」便見苾芻尼,顏容端正人所樂觀,寂定威儀覩而深敬,嘆曰:「今此林中有二可愛,所謂朗月光明,及苾芻尼希奇容彩。」將軍曰:「宜應喚起,我奉其食。」彼還俗人報曰:「此不非時食。」將軍曰:「林中苾芻尼有二可愛,所謂容儀端正、不非時食。」將軍曰:「令其飲酒。」彼還報曰:「此不飲酒。」將軍曰:「於此林中復有二種可愛,所謂苾芻尼顏容端正、不飲諸酒。」將軍曰:「今我幸會遇上福田,而竟不果施一飡食。」便以貴價疊衣裹上妙食掛於樹枝,作如是說:「即如聖者容儀寂定無所不覺無所不知,我今留此衣食,幸願慈悲當為受用。」作是語已捨之而去。
時蓮華色尼至天明已,從定而起,便見大眾行跡之處,便入定觀,見彼五百賊徒至此而去。復觀於我無丑惡事不?知無有過。復見裹衣掛在樹枝,便作是念:「此由淨心敬信所致。」復作是念:「若更待餘授食之者,恐禽獸來壞其淨施,我今宜可持此上食奉施僧伽。然佛有教:『若尼曾觸苾芻是淨,苾芻曾觸尼亦是淨。』」遂即自手持去詣逝多林。六眾常法每一二人鎮居門首。時鄔波難陀在寺門前經行而住,遙見苾芻尼來,問言:「大妹!豈天未曉城門已開?」尼言:「大德!我非城宿,從闇林來。」報言:「大妹!我曾晝日入彼林中,起怖畏心身毛皆竪,大妹如何獨住於彼?手所持者是何物耶?」時苾芻尼具以緣告:「此是賊徒淨心留與。」鄔波難陀曰:「大妹!見汝威儀,賊生敬愛獲得此物。彼若見我,必當與杖令負物去。」鄔波難陀告言:「大妹!若有得此新好白疊,刺作兩重僧伽胝衣,少欲而住,修諸善品誠亦佳矣!」尼言:「聖者!須此衣耶?」答曰:「必若有餘隨情處分。」答言:「且住!我持初食奉施僧伽,迴來至此以衣相施。」鄔波難陀作如是念:「若更有餘黑缽見者,必乞此衣,我無由得。」報言:「大妹!可住於此,我當為喚受初食人。」尼便許可。時鄔波難陀即入寺中,見受食人無事而住,報言:「具壽!施主在門簷食辛苦,汝今無事閑住房中,宜可急行受其施食。」彼便持器往詣寺門,就苾芻尼受取初食。尼與食已,持白疊衣施與鄔波難陀。既得衣已喜而咒願曰:「汝所施物是心瓔珞為心資助,定慧莊嚴得人天道。隨情受用勝妙衣服,終至無上安隱涅槃。」即便捨去。時蓮花色苾芻尼,便作是念:「我今為向本處?為禮世尊?我今已來,當禮佛足。」便詣佛所禮世尊已在一面坐。
時苾芻尼五衣破碎,世尊見已告阿難陀曰:「苾芻尼眾於安居時足利養不?」阿難陀白佛言:「足。」佛言:「何意蓮花色尼五衣破碎?」阿難陀曰:「大德!此苾芻尼深信堅固意樂淳善,其所得物於三寶中咸皆喜捨,來從乞者不逆其意,今於住處得好大疊,施與尊者鄔波難陀。」佛告阿難陀:「苾芻於非親族尼處受取衣耶?」答言:「受。」佛告阿難陀:「然非親苾芻不生是念:『此苾芻尼具五衣不?』隨所與時悉皆受取,若親苾芻則不如是,見其闕乏不肯受衣。」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於大房中貯衣之處,應取五衣與蓮花色苾芻尼。」時阿難陀奉佛教已,便取五衣授與蓮花色尼。爾時世尊以此因緣告諸苾芻尼:「亦不應從苾芻取衣,乃至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當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從非親苾芻取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世尊如是制學處已,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受用豐足,所有家產如毘沙門王,便於望族娶女為妻。雖久共居竟無男女,情懷憂悒作如是念:「我今捨內多有珍財無一紹繼,我死之後所有資產,以無子故沒入王家,來世路糧又未修集。」以手支頰長嘆而住。其妻問曰:「何故情懷憂悒支頰住耶?」報言:「賢首!我今寧得不憂?」具述其事。妻曰:「云何修習來世資糧?」報言:「賢首!若能以好飲食供佛及僧,食已人人各奉一雙上好白[疊*毛],是謂修集來世路糧。」妻言:「何故不為?」是時長者往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座;佛說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是時長者從坐而起,整衣一肩,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哀愍,並苾芻僧,明當就宅受我微供。」世尊默然而受。長者知佛哀受,禮足而去,於其夜中具辦種種上妙飲食,安置坐席並淨水器,令使白佛。世尊於日初分著衣持缽,與苾芻眾至長者家,就座而坐。長者既覩佛僧如法坐已,便以上妙飲食手自供養,次第充足澡漱既訖。佛及眾僧各奉一雙上妙白[疊*毛],便取卑座,於世尊前聽受妙法;佛隨根性示教利喜為說法要,如常咒願已從座而去。是時長者隨世尊出,旋遶三匝禮足而退,於高樓上修捨施念,告其妻曰:「賢首!應生極喜,我今已作來世資糧。」妻便報曰:「仁今雖作,我尚未修。」長者報曰:「今所修福,豈非共有。」妻曰:「雖知共有,然我情願請大世主及苾芻尼眾,就宅食已各施一雙上妙白[疊*毛],此即是我來世資糧。」長者告曰:「善哉!善哉!隨汝意作。」
時長者婦,即便往詣大世主苾芻尼所,隨禮雙足在一面坐。聽妙法已從座而起,白言:「聖者及苾芻尼眾,唯願哀愍明就我家。」廣如前說,乃至淨澡漱已,時長者婦便以大箱盛妙白[疊*毛],在上座前開張而住。時大世主作如是念:「世尊制戒,不許苾芻尼受上妙衣服。我今若受便違學處;若不受者障施主福,諸苾芻尼失其利養。」尼眾各念:「若大世主受此衣者誠亦善哉。」時大世主知眾心已,作如是念:「世尊亦應緣此事故聽受好衣。」時大世主總為受衣,為長者婦說咒願伽他已,從座而去詣世尊所,如常威儀具以前事而白世尊。佛告大世主:「善哉!善哉!我未許者汝已知時。從今已去聽苾芻尼受貴價衣,於苾芻邊共為換易。」時大世主奉佛教已禮足而去,至尼住處報言:「世尊有教,聽苾芻尼受貴價衣,於苾芻邊易取麁者隨意受用。」
時苾芻尼受得衣已,往逝多林共諸苾芻欲為換易。時十二眾苾芻尼便持貴衣,至六眾所報言:「聖者!世尊有教:『聽苾芻尼受貴價衣,於苾芻邊共為換易。』今者宜可取此好衣與我麁者。」六眾報曰:「姊妹!直爾持施我尚不受,況復共爾愚昧無識不自由者為換易耶?」諸餘尼眾各隨自意持所得衣詣老苾芻所,述如上事以衣共易。老苾芻言:「姊妹且住!我當問佛。」時彼苾芻往詣佛所,而白佛言:「大德!有苾芻尼,持好衣財來至我所求換麁者,不知如何?」佛言:「我聽苾芻從尼受衣,除換易。換衣之時令苾芻尼歡喜無恨。」爾時世尊讚歎持戒少欲知足,告諸苾芻尼曰:「前是創製、此是隨開,當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從非親苾芻取衣者,除貿易,泥薩祇波逸底迦。」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
親非親義衣有七種,廣如上說。
除貿易者,易得無罪。
泥薩祇義捨悔之法,並如上說。
此中罪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非親苾芻作非親想,或復生疑,從彼取衣,得捨墮罪。若苾芻尼,於親族苾芻作非親想,或復生疑,得惡作罪。又無犯者,若苾芻將衣施僧、或為說法故施、或為近圓時施、或見被賊故施、或時買得、或換易得,此皆無犯。若苾芻,眾人共識多獲利養,便持衣物到苾芻尼前,以衣置地作如是語:「姊妹!我今多有如是財物,當願慈悲為我受取。」作是語已棄之而去,取亦無犯。
從非親居士乞衣學處第六
緣在室羅伐城。時鄔波難陀從長者乞衣等,緣具如大苾芻律,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泥薩祇波逸底迦。」
爾時世尊為諸聲聞弟子初制學處,時有眾多苾芻遊行人間,被賊劫剝無有衣服。時諸苾芻共作是議:「如世尊制:『不許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我於此處無有親族,宜可還向室羅伐城,於同梵行者邊從覓衣服。我等如何露形而去?」乃至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由此緣故應除餘時,若苾芻被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此是時。前是創製、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除餘時,泥薩祇波逸底迦。餘時者,若苾芻尼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此是時。」
尼者,謂此法中人,乃至衣義並如上說。
乞者,謂從彼乞求。
言奪衣者,被賊奪。失衣者,自失衣。燒衣者,被火燒。吹衣者,被風吹去。漂衣者,被水漂,有此難緣乞便無犯。若異此,得者犯捨墮。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事有三種:謂價、色、量。價者,若苾芻尼,不為難緣,從非親乞一迦利沙波拏直衣(迦利沙波拏義已如上不與取戒中具說),若還得一迦利沙波拏直衣者,乞時惡作,得便捨墮。如是增數,乃至五十迦利沙波拏等,隨乞隨得,罪之輕重准上應知。若苾芻尼,從非親乞一迦利沙波拏直衣,得二迦利沙波拏直衣,乞時惡作,得時無犯。如是乃至五十迦利沙波拏等,乞少得多,有犯無犯亦准應知。色者,若苾芻尼,從他乞青色衣,還得青色衣,乞時惡作,得時犯捨墮。如青既爾,黃赤白色及以厚薄,應知亦然。若苾芻尼,乞青色衣得黃色者,乞時惡作,得時無犯。如是餘色厚薄,更互相望,應知亦爾。量者,若苾芻尼,從他乞五肘衣,還得五肘,乞時惡作,得時捨墮。或乞五得十,乃至五十等,准上應知。是名三事。若乞縷繢便得小片,若乞小片他與寬衣,皆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
過量乞衣學處第七
緣處同前。時眾多苾芻被賊劫奪,鄔波難陀語彼諸苾芻:「何故著此破碎衣服,不從他乞?世尊聽許有遭賊者乞求無犯。」報曰:「我等不能從他乞衣。」鄔波難陀曰:「若不能求,我當為乞。」答言:「隨意。」時鄔波難陀由是事故詣諸婆羅門居士、長者家,說法教化多獲衣服。其上妙者皆將入己,故破之物與諸苾芻。時諸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彼多施衣,苾芻尼若須,應受上下二衣。若過受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人。
言奪衣等並如上說。
應受上下二衣者,有二種上、下衣:一、苾芻尼上下衣,二、俗人上下衣。苾芻尼上下者,若是新衣,兩重作僧伽胝,竪三、橫五。若泥婆珊,竪二、橫五。俗人上下者,上衣長十一肘、闊三肘。下衣者,長七肘、闊二肘。
應受者,謂作心領受。
若過受者,謂過前數。乞得衣時,便犯捨墮。餘義廣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從他乞俗人上下衣時,依量而得。若更乞時,得惡作罪,得便捨墮。若乞苾芻尼上下衣時,事亦同此。若從他乞俗人上下衣時,縱減俗量,不應更乞。若有長不卻還主。若從他乞苾芻尼上下衣時,若少不充苾芻尼衣量,應更從乞。若有長,應卻還主。若俗衣,少,更乞。若苾芻尼衣,有長不還,得罪輕重准事應識。若元心擬過乞者,乞時得惡作,得物犯捨墮。若犯罪已更得餘物,悉皆同犯,廣說如前。
知俗人共許與衣就乞學處第八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一長者,棄捨自妻外為邪行,其妻告曰:「仁者,不應作此邪行。」其妻屢諫夫不隨語,婦起瞋嫌共餘男子亦為私合,其夫每以家物贈彼私婦,其妻亦以家物遺彼邪夫。夫婦兩人破散財物,幾將略盡。長者稟性暴惡,打其婢使常與弊衣惡食,告言:「由汝散我家資。」婢曰:「我實久知破散所以。然為二俱曹主,不敢斥言。」時彼夫婦知婢譏刺,俱懷慚愧,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世尊訶責廣說「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共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尼,及時應用。此苾芻尼先不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為我所辦衣價,可買如是清淨衣,及時與我,為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尼者,謂此法中人。
親非親等,義如上說。
言衣價者,謂金銀、貝齒等。
辦者,求覓也。
如是衣者,謂七種,如上。
買者,謂從他買。
言清淨者,謂得如是堪受用衣。
與者,謂施衣時。
某甲者,謂鄔波難陀。
不受請者,先未言許。
因他告知者,見他陳說,往彼求衣強索其價,為好故,若得衣時便犯捨墮。釋罪相等義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事有三種:謂價、色、量。云何為價?若苾芻尼,從非親人得五迦利沙波拏直衣,受時無犯。不受此衣,更過索者,索時犯惡作,得時犯捨墮。如是乃至五十迦利沙波拏等,隨覓隨得,輕重准上應知,是謂為價。
云何為色?苾芻尼得青色衣,受時無犯。不受此衣,更過索者,索時得惡作,得時犯捨墮。如青既爾,乃至餘色准此應知,是謂為色。
云何為量?若苾芻尼,得五肘衣時,受取無犯。不受此衣,更過索者,同前得罪。如是乃至多肘,罪之輕重事並同前,是謂為量。此泥薩祇衣捨衣方法,事亦同前。無犯者,若乞縷繢便得小片,若乞小片他與大衣,此皆無犯。又無犯者,謂最初人。
知俗人別許與衣就乞學處第九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及婦,各與外人私通。鄔波難陀因為說法,捨惡修善,事並同前。但以二人各辦衣價為異,令彼二價共為一衣,致使長者受大辛苦,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各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尼。』此苾芻尼先不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為我所辦衣價,可共買如是清淨衣,及時與我,為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此中犯相三種不同,並如前說。
過限索衣學處第十
緣處同前。時鄔波難陀苾芻在王舍城而作安居,晨朝著衣持缽為行乞食,入行雨大臣婆羅門家,為說三種福業事經(謂施戒修)。行雨大臣聞法歡喜,發淨信心作如是語:「聖者!我當奉施六十金錢。」廣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等,遣使為苾芻尼送衣價。彼使持衣價至苾芻尼所,白言:『聖者!此物是某甲王、大臣、婆羅門、居士等,遣我送來。聖者!哀愍為受。』是苾芻尼語彼使言:『仁此衣價我不應受,若得順時淨衣應受。』彼使白言:『聖者!有執事人不?』須衣苾芻尼言:『有!若僧淨人、若鄔波斯迦,此是苾芻尼執事人。』彼使往執事人所,與衣價已,語言:『汝可以此衣價買順時清淨衣,與某甲苾芻尼令其披服。』彼使善教執事人已,還至苾芻尼所,白言:『聖者!所示執事人,我已與衣價,得清淨衣應受。』苾芻尼須衣,應往執事人所,若二、若三令彼憶念,告言:『我須衣。』若得者善。若不得者,乃至四、五、六返往彼默然隨處而住。若四、五、六返得衣者善;若不得衣,過是求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若竟不得衣,是苾芻尼應隨彼送衣價處,若自往、若遣可信人往,報言:『仁為某甲苾芻尼送衣價,彼苾芻尼竟不得衣。仁應知,勿令失,此是時。』」
尼者,謂此法中人。
王者,若男、若女,或復餘人,以王法灌頂者悉名為王。
大臣者,執王政事相依而立。
婆羅門者,貴種多聞。
居士者,謂在家富贍等諸餘雜類。
遣使者,謂女男黃門。
送衣價者,謂金銀錢等。
彼持衣價等者,謂持衣價到苾芻尼所,白言聖者,謂命前人;此物是某甲等者,謂送衣來處,願為納受。
是苾芻尼等者,報不應受。
順時清淨者,謂稱理而得。
彼使語苾芻尼等,謂問執事人。
苾芻尼言有者,指告其人。
若僧淨人者,謂大眾淨人。
若鄔波斯迦者,謂歸依三寶受五學處。
彼使等者,明使意也。
買者,或買或織。
與某甲苾芻尼者,指所與人。
言清淨者,謂堪受用。
善教己者,謂善教示具報苾芻尼。
若二、若三等者,出往返數。
令彼憶念得者善者,謂稱求心。
若不得者乃至四、五、六返默然隨處而住者,出默住數。言隨處者,有四處:一、敞處,二、捨處,三、田處,四、店處。敞謂作瓦器等,或剃髮處;捨謂居宅;田謂稻蔗等田;店謂賣貨物處。有六詰問,見彼六言隨事應詰。云何為六?若彼問云:「仁今何緣得至?」苾芻尼答云:「為彼事來。」若云:「仁極善來,此處應坐。」答云:「為彼事來。」若云:「食飯。」答云:「為彼事來。」若云:「噉飯。」答云:「為彼事來。」若云:「飲水。」答云:「為彼事來。」若於此六種隨一事中見他語時,尋聲即報不徐緩答,令彼前人不暇作餘言者,是則不名圓滿善好六種詰問。若隨一事中見他語時,尋聲未道徐徐緩答,令彼前人得有容暇作餘語者,是則名為圓滿善好六種詰問。
若作如是求時得衣者善。若不得衣,過是求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過謂三語六默而更往求得衣。
若竟不得衣,從衣來處,或自去,或遣可信人去。言可信者,謂弟子門人,是可委信報彼令知,遣其收取勿使虛失,此是還報法式。若苾芻尼遣使報已,彼執事人來至苾芻尼所,作如是語:「聖者!可受此衣價。」苾芻尼應報彼曰:「此之衣價我已捨訖,汝當還彼送衣來處。」如是報善,若取衣者犯捨墮。若執事人作如是語:「聖者!仁可受此衣價,彼之施主我共評章令其心喜。」若如是者取衣無犯。苾芻尼若不作如是,次第受衣者,皆犯捨墮。既犯罪已,捨悔之法廣說如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人為施主、人為使者、人為給事,如法得衣者無犯,異斯捨墮。若人為施主、人為使者、非人為給事,如法得衣者無犯,異斯惡作。若人為施主、非人為使者、非人為給事,同前惡作。若人為施主、非人為使者、人為給事,同前捨墮。若非人為施主、非人為使者、非人為給事,同前惡作。若非人為施主、非人為使者、人為給事,同前捨墮。若非人為施主、人為使者、人為給事,同前捨墮。若非人為施主、人為使者、非人為給事,同前惡作。若苾芻尼,從非人乞衣價時得惡作罪,得便捨墮。從龍乞衣價時得惡作罪,得便捨墮。若苾芻尼,遣使法式,以書印乞時惡作,得便捨墮。又無犯者,廣說如前。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