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毀訾語學處第二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是時六眾苾芻每於諸苾芻處作毀訾語,云:「眇目、癵躄、背傴、侏儒、太長、太短、太麁、太細、聾盲、瘖瘂、枴行、腫腳、禿臂、大頭、哆脣、齵齒。」是時六眾苾芻作如是等毀訾語時,諸苾芻聞已慚赧憂愁不樂,讀誦思惟悉皆廢闕,懷憂而住。時有少欲苾芻見其事已咸生嫌賤,作輕毀言:「云何苾芻於苾芻處而作毀訾,雲眇目等?」如上所說。時諸苾芻以緣白佛。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二部眾,乃至問六眾曰:「汝等實作毀訾語惱諸苾芻,雲眇目等耶?」六眾答曰:「實爾。大德!」世尊即便種種呵責,廣說如上,乃至「此非沙門汝所應作事。所以者何?汝等當聽!往古世時,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歡愛同居,便生一女年漸長大。長者單身躬為耕墾。時有居士子,父母俱喪,常於林野販樵為業,持其樵擔來至耕處,田頭樹下棄簷息肩。見彼長者躬自耕作,就而問曰:『阿舅!何故衰年自營辛苦,應居村落翻在田疇?』報言:『善來外甥!我無兄弟復無子息,不自躬耕衣食寧濟?』彼便報曰:『阿舅!我且代耕,仁當暫息。』即便執犁代其耕作,遂至日午。家中食來,喚言:『外甥!可來共食。』既共食已,報言:『阿舅!宜可還家。然我未知舅之宅處,至日晡後當出村外,路首相迎。』長者聞已即便歸捨。時居士子耕至日晚,牛放青稊躬持草簷,並取柴束驅畜而歸。至彼村隅,長者迎見,遂即將歸到其宅所。時居士子掃除廠庘,布以乾土並設火煙,多與牛草。長者見已作如是念:『我由此兒今受安樂,我之小女當與為妻。』令其食已,報云:『外甥!當住於此勤修家業,此之小女授汝為妻。』報言:『甚善!』即依處分營作生業。

「時彼長者家有二牛,每令驅使,大者為性調善,小者稟識貪餮,雖復拘制犯暴是常。童子發憤放石遙打折其一角,因名禿角。後於他日尚犯田苗同前不止,便放鎌斫遂截其尾,因名禿尾禿角。後於異時居士子告長者言:『阿舅!先所許親,幸可為作。』爾時長者言:『好。』便告妻曰:『賢首!衣服瓔珞當可營辦,小女不久欲為婚匹。』妻便問曰:『曾未與人,如何辦具?』長者報曰:『吾已與人。』妻曰:『是誰?』報:『此居士子。』妻曰:『此人宗族本不委知,如白胡椒莫了生處,如何以女輒作婚姻?凡婚姻者,親屬還往飲噉追呼,氏族相應我方與女。』報其妻曰:『賢首!此居士子自至我家,由斯代勞得受安樂。此若無者,還嬰辛苦不免躬耕。』妻報夫曰:『我實不能將所愛女與客作人。』世間之人多用妻語,是時長者便作是念:『我若報云不與女者,作人今日便捨我去,我還不免自執耕犁。今且詭設方便勿令即去。』時彼作人復於異時告長者曰:『家長!宜應作婚姻事。』報曰:『外甥!我家親族其數寬廣,聚集之時多須飲食,宜待秋熟稻穀收成。』既收穀已復告成婚,報言:『外甥!事須沙糖,宜待甘蔗。』此既收已復告成婚,報言:『外甥!餅面是資,當待麥熟。』既收麥已復告成婚,報言:『外甥!陳稻將盡,可待新粳。』時居士子見作推延,遂生此念:『無容田實總一時成,看此事由便成誑我。我今宜可往告眾人,若不與者經官取定。』便對眾人告云:『阿舅!可作婚姻。』諸人聞已告長者曰:『許言已久,何不為婚?』是時長者怒而告曰:『諸君當知,此是我捨客作之人,我以何緣共為婚娶?』時居士子便作是念:『我不得錢復不得婦,虛淹歲序莫見成功;我今宜可損害其人,方隨意去。』便將二牛,半日驅使多與杖捶,係之枯樹曝以烈日,方欲言歸。近劫初時畜解人語,大牛便告居士子曰:『汝先於我共相愛念,恩同父母知我劬勞,何故今時多行杖楚,係之枯樹曝以烈日,棄我還家?我於汝處有何愆過?』居士子曰:『汝無有咎,然汝曹主於我有過。』牛曰:『彼有何過?』報曰:『先許與女,今者違信。』牛曰:『何不經官?』男子報曰:『為無證人。』牛曰:『我等為汝而作證人。』男子曰:『為作人語?為作牛音?』答曰:『不作人語,我當現相,汝當為盟引我為證,令人表知。牽我二牛繫於廠內莫與水草,滿七日已,可於地中多水草處放我令出,乃至傍人來覩信驗。我等噤口不噉水草,我現相貌令王大臣信汝言實,我當飲噉。』

「是時男子聞是計已,即便俱解放茂草中,自詣王所致敬白王:『大王!某村長者許女為婚,使役多年今乃翻悔。』王喚長者問其虛實,長者白云:『我實不許。』王問男子:『汝有證不?』白王言:『有。』王曰:『為人?為非人?』白言:『非人。』王曰:『是何?』白言:『是牛。』王曰:『為作人語?為餘語耶?』白言:『不作人語。』王曰:『如何成證?』白言:『彼有實信令人表知。其牛於七日中繫在廠內莫與水草,滿七日已可於地中多水草處放牛令出,我引為證必有奇相,乃至大王未信已來牛終不食。此若虛者我當死罪。』王命臣曰:『當依此言看其證驗。』大臣奉教,便取二牛系之廠內不與水草。時禿角禿尾報大牛曰:『豈斯顛倒,唯獨我等日出西方幽閉廠中不聞水草。』大牛報曰:『豈非我許居士子為作保證,於七日中自餓而住,乃至王未信來不食水草。』禿尾禿角報大牛曰:『若放我者逢石尚噉,況水草耶?』大牛報曰:『此居士子愛念我等事同父母,豈得違信誤彼人耶?』禿尾禿角曰:『雖實愛念恩同二親,然常喚我為禿尾禿角。我聞喚時即欲以角決破其腹。』大牛聞已默爾而住。彼居士子時復來看,問其牛曰:『得安隱不?』大牛報曰:『我且安隱,汝不安隱。』居士子曰:『何意如此?』大牛具說。居士子曰:『若如是者,我於今夜當急逃走,對王為誑命在須臾。』大牛報曰:『汝不須走,當與禿尾禿角穿鼻安繩,其紖促系我角。放出之日,若彼違信食水草時,我以雙角舉鼻令上。汝即報言:「今此二牛告第五護世。」世人共許有五種擁護者,謂地水火風日。』時居士子遂與穽鼻,禿尾禿角報大牛曰:『仁當觀此苦虐於我。』大牛曰:『與著瓔珞何苦之有?』便以拘紖系大者頭。

「至七日已,王及諸臣親共觀視,多水草田放牛令出,禿尾禿角既見水草即便欲食,是時大牛遂以雙角舉小牛鼻,向日而望。王問臣曰:『何意二牛向日而望?』時有智臣,白言:『大王!今此二牛意欲啟王說如是事,非直我二為證,亦兼告彼第五護世,明明白日助我證知。』王見是事極生希有,報諸臣曰:『畜生無知尚能為人而作保證,事既非虛,宜以彼女共為婚事。』便放二牛俱食水草。時居士子既得勝已,娶女為妻。」

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在傍生趣聞毀訾言尚懷害念,況復於人。是故苾芻!不應惡語毀訾他人。」此是緣起,猶未制戒。

佛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於一村中有長者住,以行車為業。彼有二牸牛:一名歡喜,二名美味,於春陽時各生一子,毛色斑駮。既漸長大,歡喜之子其角廣長,美味之兒頭禿無角。是時長者為其立字,一名歡喜長角,二名美味禿頭。及其壯盛,俱有氣力。後於異時諸行車人,各因飲牛共集池所,作如是言:『誰牛最勝?』各雲牛勝。長者答云:『我牛極勝。何以得知?可於峻阪令牽重車。共立明言,賭金錢五百。』作是要已,便將己牛於峻阪處牽其重車。時彼長者便喚牛曰:『歡喜長角宜可疾牽,美味禿頭亦當急挽。』時禿頭牛聞毀訾語,即便卻住不肯挽車。長者大怒,便以麁杖而拷楚之,餘人報曰:『汝今豈欲殺此牛耶?既其不如宜當放卻。』是時長者便輸五百金錢,極大忿怒多與牛杖系之枯樹。牛解人語已如上說,長者報曰:『今由汝故罰我金錢。』牛曰:『由曹主口過。』長者曰:『我何口過?』牛曰:『何故人前辱毀於我?若言好名不毀訾者,便於峻阪牽倍重載,共立明要,倍賭一千。』長者報曰:『汝今更欲倍罰我耶?』牛曰:『勿毀訾我,定當盡力。』後時共他要契,以牛牽車令上峻阪,便喚牛曰:『歡喜宜可急牽,美味當須疾挽。』二牛聞已便生歡悅,盡力牽車令至平地,亦既得勝,便獲金錢一千。時有天神,於虛空中說伽他曰:

「『雖有極重載,  居在峻阪下;
  二牛心若喜,  能牽出此車。
  若陳順意語,  二牛聞慶悅;
  牽車出不難,  主獲千金賞。
  是故常愛語,  勿作逆耳言;
  若出愛語時,  無罪常安樂。』」

佛告諸苾芻:「彼傍生類聞毀訾時,尚能為主作無利益,何況於人!是故汝苾芻等!不應於他作毀訾語。」種種訶責,廣說乃至「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毀訾語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

毀訾語者,謂於他人為毀辱事出言彰表。他領解時得波逸底迦罪,廣說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總攝頌曰:

 種族及工巧,  業形相病五,
 罪及煩惱類,  惡罵為後邊。

別攝頌曰:

 種姓織毛針,  鐵銅及皮作,
 陶師並剃髮,  木竹作並奴。

若苾芻尼若毀訾語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處作如是語:「聖者!汝是婆羅門種出家,今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時彼苾芻尼聞是語已,隨惱不惱,此尼得惡作。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剎帝利種尼處,同前作語,廣說乃至隨惱不惱,此尼亦得惡作。

若往薜捨種尼處,作如是語:「聖者!汝是薜捨種出家,今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聞語已,隨惱不惱。此苾芻尼得波逸底迦(已下諸文,皆有隨惱不惱,恐文多,不譯)。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戍達羅種苾芻尼處作如是語:「聖者!汝是戍達羅種出家,今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此尼得墮罪。此論種族訖。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處,作如上語,乃至「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及諸技術,謂婆羅門所有威儀法式洗淨執瓶,及取灰土,讀誦規矩,甕聲蓬聲,四薜陀論,作諸施會,施受方法。」彼尼聞已,此尼得惡作罪。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剎帝利種尼處,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及諸技術。若剎帝利所有威儀法式,謂乘馬車,執持弓箭,迴轉進趣,執鉤執索,排鑹之類,斬截斫刺,相扠相撲,射聲等術。」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若往薜捨種尼處,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若薜捨所有威儀法式,謂耕田牧牛,及興易等。」彼尼聞已,此得波逸底迦罪。

若往戍達羅種尼處,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應學自工巧。若戍達羅所有威儀法式,所謂簷運樵薪餧飤諸畜。」彼尼聞已,此得墮罪。

若尼往織師種尼處,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大疊小疊,及披蓋物緝麻紵衣等。」彼尼聞已得罪同前。

若往織毛種尼處,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大小氍毺,或厚或薄方圓座褥等。」彼尼聞已,此同前罪。

若尼往縫衣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頭帽衫襖大小褌袴。」彼尼聞已,得罪同前。

若往鐵師種尼所,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鐵針剃刀斧钁等物。」彼尼聞已,此得波逸底迦。

若往銅作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銅盤椀等物。」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若往皮作種尼所,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富羅鞋履鞍韉坐具等物。」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若往陶師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瓶瓨甌器等物。」時彼尼聞,同前得罪。

若往剃髮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剃髮剪爪料理卷舒等事。」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若尼往木作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床座窓屋舍等事。」彼尼聞已,餘如上說。

若尼往竹作種尼所,作如上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箱箕席扇傘蓋鼻筒等事。」彼尼聞已,餘如上說。

若尼往奴婢種尼所,作如上語,乃至「學自工巧,所謂與他濯足洗身驅馳作役等事。」彼尼聞已,餘如上說。此論工巧訖。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是婆羅門種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汝今宜應作其自業,謂婆羅門所有威儀法式,洗淨執瓶等業,如前廣說。」彼尼聞已,此得惡作罪。如是剎帝利令作自業,廣說如前,得惡作罪。若薜捨、戍達羅,及餘諸類奴婢所作之業,廣說如前,准事應說。如其器具,而此苾芻尼得波逸底迦罪。此論作業訖。

若尼作毀訾意,往跛躄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是跛躄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時彼苾芻尼聞是語已,此尼得波逸底迦罪。如是乃至眇目、盲瞎、曲嵴、侏儒、聾瘂、枴行可惡相貌,向彼說時。彼聞語已,此尼皆得波逸底迦罪。此論形相訖。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病癩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是病癩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同前得罪。如是身生疥癬、禿瘡、噎噦、變吐、乾消、熱瘧、風氣、癲狂、水腫、痔漏塊等所有諸病。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如是病尼所,作如上語,得罪同前。

云何為罪?若尼作毀訾意,往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犯波羅市迦,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同前得罪。如是,「汝犯僧伽伐尸沙、窣吐羅底也、波逸底迦、波羅底提舍尼、突色訖裡多,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此苾芻尼同前得罪。此論罪訖。

云何煩惱?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有瞋恚,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聞語已,隨惱不惱,同前得罪。如是,汝有恨覆惱嫉慳諂誑無羞恥惡行邪見,同前得罪,是謂煩惱。

云何惡罵?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苾芻尼所,作種種鄙媟語而為罵詈。彼聞語已,同前得罪。

無犯者,為一住處有多同名苾芻尼,若問他時,他不識者應報彼云:「如是、如是種類婆羅門等苾芻尼。」說皆無犯。

離間語學處第三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於諸苾芻離間語時,諸苾芻共相怨恨生大慚恥,各懷憂悒不能樂住,廢修正業讀誦思惟,久愛念心因斯斷絕。時諸少欲苾芻聞是事已,心生嫌賤作如是語:「云何苾芻,於諸苾芻作離間語?」即以此緣白佛。世尊集眾問實訶責,乃至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昔緣如大苾芻律)若復苾芻尼,離間語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或更有流類。

離間語者,若苾芻尼於他苾芻尼處,作離間意,所有言說得波逸底迦。義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總攝頌曰:

 種族及工巧,  業形相病五,
 罪及煩惱類,  惡罵為後邊。

別攝頌曰:

 種謂是四姓,  乃至於奴種,
 工巧事皆同,  作業亦如是。
 於中有雜類,  織師毛作針,
 鐵匠銅作人,  皮作陶師種。
 剃髮並木作,  及以竹作人,
 類有十一殊,  奴最居於後。

若苾芻尼作離間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所,作如是語:「聖者!有苾芻尼云:『汝是婆羅門種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問言:「是誰?」答云:「某甲。」彰其名者,得惡作罪;所說種族亦惡作罪。剎帝利種罪亦同前。若薜捨等乃至於奴,若彰其名及以種族,皆得波逸底迦罪。於中廣說,如毀訾語學處。

發舉學處第四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知和合眾如法斷諍已,更於羯磨而相發舉,乃至世尊訶責告曰:「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和合僧伽如法斷諍,事已除滅。後於羯磨處更發舉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

知者,謂自解了說向他人。

和合者,謂同一味。眾者,謂佛弟子。

如法斷者,謂如律、如大師教。

諍者四諍:謂評論諍、非言諍、犯罪諍、作事諍。

已除滅者,謂事消殄。

後於羯磨更發舉者,謂發舉其事令不止息。墮義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評論諍事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波逸底迦。事不除滅作除滅想疑,更發舉者,得突色訖裡多。

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非言諍事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波逸底迦。餘犯同前。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犯罪諍事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波逸底迦。餘犯同前。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非事諍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得罪同前。如以評論諍事為初,望餘三諍而為四句,餘諍為首,類此應知,廣說總有十六句。有五種別人。云何為五?謂主人、作羯磨人、與欲人、述自見人、客人。言主人者,謂於諍事了初中後。作羯磨人者,謂於此諍事為秉羯磨。與欲人者,謂於當時而與其欲。述自見人者,謂作羯磨時說其自見。客人者,謂於諍事不了初中後。於此五中,初之三人知和合眾於其諍事如法除殄,更發舉其事者,得波逸底迦。後之二人於和合斷事更發舉者,得突色訖裡多。境想句數如常應知。

獨與男子說法過五六語學處第五

緣處同前。時鄔陀夷善解身相,於日初分時執持衣缽,入室羅伐城次行乞食,至婆羅門居士捨,為說隱密暴惡之相,乃至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廣緣如大苾芻律說)

「若復苾芻尼,為男子說法過五六語,除有智女人,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

男子者,謂解善惡語。

不得過五六語者,若說五句法時,故心至六;若說六句法時,故心至七。法者,若佛說、若聲聞說。說者,謂口宣陳。

有智女人者,謂知解女。

波逸底迦,義亦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以五六句為男子說法,故心至六至七,各得墮罪。

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學處第六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便於住處作大囂聲,如婆羅門誦諸外論,又如俗眾在學堂中高聲習讀,乃至「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及教授法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

未近圓人者,有兩種圓具:謂苾芻、苾芻尼,餘併名為未圓具者。

言句者,有同句、前句。云何同句?謂圓具者雲「諸惡莫作」時,其未圓具者便共一時雲「諸惡莫作」,是名同句。云何前句?謂圓具者雲「諸惡莫作」聲未絕時,其未具者同聲道此句,遂在先雲「諸善奉行」,是名前句。云何同字?謂圓具者雲「惡」字時,未具者遂同時雲「惡」,是名同字。云何前字?謂圓具者雲「惡」字聲未絕時,其未具者同聲道「惡」字,遂在先雲「善」,是名前字。言讀誦者,謂言領受。

言法者,謂佛及聲聞所說之法。

波逸底迦者,義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未圓具人,作同句前句讀誦法者,得根本罪。前字、同字,亦同前得罪。無犯者,若口吃者、若性急者、若捷語者,並無犯。若教誦時、若教問時,亦無犯(近圓、圓具二義俱通)。

向未圓具說麁罪學處第七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由未離欲遂犯眾教,求悔除罪行遍住法。六眾告諸俗人,令生不信,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他苾芻尼有麁惡罪,向未近圓人說者,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尼制學處已。室羅伐城有苾芻名曰廣額,有苾芻尼名曰松幹,時此二人於諸俗捨,作污家事現不善相,遂使諸人不生敬信。時諸尼眾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應差一尼,於諸俗家告語諸人云:『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作非法。』若苾芻尼不具五法,即不應差,設差不應遣去。云何為五?有愛、恚、怖、癡、不知說與未說。若具五法應差應去,謂翻前五。應敷座席、鳴健稚,眾既集已以言告知,先當問能:『汝某甲能往諸俗家說彼二人所行非法不?』彼答言:『能。』次一苾芻尼為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尼僧伽聽!此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諸非法,遂令諸人不生敬信。此苾芻尼某甲,能往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若尼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尼某甲,於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諸非法,遂令諸人不生敬信。此苾芻尼某甲,能往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若諸具壽許此苾芻尼某甲於諸俗家為說過人,於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今已許差此苾芻尼某甲,於諸俗家為說過者,向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汝等苾芻尼!我今為彼於諸俗家說過苾芻尼制其行法。彼苾芻尼應至俗家,作如是語:『諸仁當聽!有污俗家者、有污出家者,譬如田畦,稻穀滋茂便遭霜雹,遂令苗稼盡見摧殘。又如甘蔗,莖幹敷榮遭赤節病,遂令損壞無有遺餘。仁等當知!彼二罪惡之人亦復如是。仁等莫與共為雜住虧損聖教。當知此人自身損壞,猶如焦種不復生芽,今於聖教法律之中不能增長。汝等當觀如來、應供、正遍知,及觀上座:尊者解了憍陳如、尊者婆澁波、尊者無勝、尊者賢善、尊者大名、尊者名稱、尊者圓滿、尊者無垢、尊者牛王、尊者善臂、尊者身子、尊者大目乾連、尊者俱恥羅、尊者大准陀、尊者大迦多演那、尊者頻蠡迦攝、尊者那他迦攝、尊者伽耶迦攝、尊者大迦攝、尊者難提。如是等諸大苾芻,汝當觀察。又復觀大苾芻尼:准陀尼、民陀尼、波吒婆尼、波吒折羅尼、阿吒毘迦尼、佉閃摩尼、明月尼、瘦喬答彌尼、蓮花色尼、大世主尼,如是等諸大尼眾,汝當觀察。』時彼告令苾芻尼應於俗家如是告已即出其舍。」

時松幹苾芻尼聞斯事已,告言:「汝於俗家說我過失耶?」彼便報曰:「我得僧伽如法教令。」答曰:「我於是事隨合不合,當破汝腹決取中腸掛於樹上。」彼聞是語即大驚怖,具告諸尼:「我今不能更於俗捨陳說其事。」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彼之癡人能欺別人不能欺眾,由是僧伽應作單白詳說其過。敷座席、鳴健稚,眾既集已,應言告知。令一苾芻尼應如是作:『大德尼僧伽聽!此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非法事,遂令多人不生敬信。今無別人能於俗捨說其過惡。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若見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非法處,即應於彼說其過失。白如是。』」

如佛所教令,諸尼眾於彼行處普告俗家,隨知不知悉皆告語,遂令眾人不生敬信,使乞食者飲食難求。即以此緣白佛,佛言:「於諸俗家知彼苾芻尼行惡行處,當說其過,勿於不知處。由此當知,除僧羯磨。」爾時世尊讚歎持戒,隨時宣說少欲法已,告諸尼曰:「前是創製、此是隨開,乃至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知他苾芻尼有麁惡罪,向未近圓人說,除眾羯磨,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

言近圓者,有其二種:謂苾芻、苾芻尼,餘名未具。

言麁惡者有二種:謂波羅市迦因起、及僧伽伐尸沙因起。此麁惡者有二種相:一、自性麁惡,二、因起麁惡。

說者,謂是彰露其事。

除僧羯磨者,謂除大眾為其作法。

波逸底迦,義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他麁惡罪者,得墮罪。若苾芻尼,於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者,得惡作罪。無犯者,於不知俗家作先知想,若大眾詳說其事、或時人眾普悉知聞、猶如壁畫人所共觀、非我獨知,說皆無過。

實得上人法向未圓具人說學處第八

緣處同前。時眾多苾芻,精勤練行繫念修習,廣說乃至得阿羅漢果,皆向眷屬說其果利顯己威德,乃至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說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

實得者,謂其事實。

上人法等者,此並如前大苾芻第四他勝廣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無虛妄心作實有想,對未圓具人說,得惡作罪。於中別者,前他勝罪,此雲墮落;前雲麁罪,此雲惡作。

謗迴眾利物學處第九

緣起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先同心許,後作是說:『諸具壽以僧利物隨親厚處迴與別人。』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人。

先同心許者,先許其事。

後作是說者,謂於後時作如是語。

隨親厚者,謂親厚二師與弟子同師等,並餘親友知識,彼此相望並為親厚。

僧者,謂佛弟子。物利者有二種:一、衣物利,二、飲食利。此中利者,謂是衣利。已至眾中迴與者,謂以僧物轉與別人。

波逸底迦者,義並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隨有多少眾僧利物,先同心許,後作是說者,皆得墮罪。若僧實不與,輒自迴與者,說時無犯。

輕訶戒學處第十

緣在室羅伐城,佛告諸苾芻:「汝等半月半月應說波羅底木叉經。」時諸苾芻隨佛所教,半月說戒經。時六眾苾芻聞說,作如是語:「何故於我所有瘡疣數更傷損?此小隨小戒半月半月數宣說時,令諸苾芻聞心生憂惱發起追悔。」少欲苾芻皆生嫌恥,乃至世尊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諸具壽!何用說此小隨小學處為?說是戒時,令諸苾芻尼心生惡作惱悔懷憂。』若作如是輕訶戒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

言半月者,謂一月分兩。

戒者,謂從八他勝終至七滅諍。

經者,是次第相應。

略說者,謂宣說時。

具壽等者,謂敘述其情彰憂惱狀。

輕訶戒者,謂出毀語以告前人。墮義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每於半月說八他勝時,乃至說七滅諍時,作如是語:「具壽!何須說此小隨小戒,令諸苾芻尼心生惡作?」者,得波逸底迦。或生惱悔憂熱、或云:「思憶俗事。」或云:「不樂出家。」或云:「歸俗。」作斯等語皆得墮罪。如是應知,於餘十六事處、及雜事處、尼陀那處、目得迦等處,及於律教相應經處,及在餘處說此等時,若苾芻尼作如是語:「何用說此小隨小戒,說此之時令生惡作?」者,咸皆墮罪。若餘經處宣說之時,作語令人惱悔等者,得惡作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