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摩觸學處第五
緣在室羅伐城,世尊猶未制諸苾芻尼不住阿蘭若。如世尊說:「我今為利益悲愍諸聲聞故,所應作者皆已作訖。汝等亦應如是作意,可依蘭若、或於樹下空閑靜處、山間岩窟及草蘊中、或居敞露或住林野,靜慮而住,勿為放逸後為自悔。此即是我之所教誨。」諸苾芻尼,皆詣蘭若宴默靜心。時蓮花色尼不離欲染。未出家時,顏容端正、儀貌超絕、眾人愛樂,得五百金錢,方與男子共為歡會。時有婆羅門子,見蓮花色情極染著,告言:「情樂共作交歡。」蓮花色曰:「君若求歡,可持五百金錢。」報言:「我今無錢。」蓮花色曰:「可去求覓方宜來此。」彼往佣力。於時具壽大目乾連,令蓮花色尼斷諸惡法置涅槃路,超出三界離諸欲染,證解脫樂成阿羅漢,每往暗林宴默習定而住,受解脫樂。其婆羅門子,佣力經求得金錢五百,還來追訪蓮花色尼。聞已出家,持五百錢詣尼等中,問言:「蓮花色尼今在何處?」諸尼報曰:「彼在暗林。」婆羅門子尋至尼邊,見在樹下宴默而住,便即告言:「我今具持五百金錢,可見同歡。」蓮花色曰:「婆羅門子!斯之惡法我已捨棄。」又即問曰:「仁於我身有何樂見而生染欲?」婆羅門子言:「我甚愛樂聖者眉眼。」蓮花色尼以神通力,出己眼睛置於掌內,告曰:「仁今於此肉團有何所樂?」婆羅門子見情生忿恚,告言:「禿沙門女而作幻術。」卷打尼頭捨之而去。即以此緣白尼,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譬如肉團棄四衢路鳥獸皆集,女人亦爾。由是義故,諸苾芻尼不應住阿蘭若。」
世尊既制苾芻尼不許住阿蘭若,於時諸苾芻尼便入室羅伐城,於衢路中而為宴坐,為惡男子及竊盜者之所逼惱。以緣白佛,佛言:「應置尼寺。」
於此城中有長者毘舍佉,信心深厚,見尼問言:「聖者!有何所須?」諸苾芻尼具陳其事,毘舍佉聞,白言:「聖者!我有寬廣居住處所,至寺成時,哀愍我故,願見就住。」諸尼便詣而為居止,毘舍佉每日詣苾芻尼處以申敬禮。毘舍佉儀貌端正,珠髻難陀尼見時心便染著,身現患狀入房而臥。毘舍佉晨朝早起巡禮佛塔,便入寺中,見一尼守寺,餘皆乞食,便即頂禮,問言:「聖者!諸尼何去?」報曰:「皆出乞食。」毘舍佉即欲出寺,珠髻難陀尼便於房中大聲呻喚,毘舍佉聞情懷悲愍,便往守寺尼所,白言:「聖者!房中是誰大聲呻喚?」答曰:「房有病尼。」聞已入房,虔誠敬禮,問言:「聖者!有何所苦?」尼曰:「我之患苦,卒難申說。」報言:「何不醫療?」尼曰:「此不可治。」毘舍佉言:「聖者!其藥豈難得耶?」尼曰:「不難,然我之願求不可得。」毘舍佉言:「聖者!既為出家,如是盡形應從他求湯藥飲食衣服臥具。如世尊說:『應從淨人受。』聖者所須但令我辦,我自惠施。」尼曰:「誠如所言,知法之人亦須斟量。」毘舍佉聞已倍生敬重,嘆言:「奇哉!苾芻尼甚為少欲。」便禮尼足,而說伽他曰:
「我於聖者所, 今發淨信心;
縱使須身肉, 我亦能相惠。」
時毘舍佉說斯頌已,尼出鄙言:「請為惡法。」彼聞掩耳,白言:「聖者!勿於我所而說此言。」尼曰:「爾有意樂,但作強言。」毘舍佉即欲出去,尼復告曰:「若不隨順,且來扼頭及諸支體。」彼便扼頭,尼受樂想。餘尼入見,毘舍佉羞恥低頭而出,即以此緣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集苾芻尼眾,諸佛常法知而故問,告珠髻難陀苾芻尼曰:「汝實如此作斯不端嚴事耶?」白言:「實爾。」世尊訶責:「汝所為者,非沙門女法、非隨順行、非淨行法。」種種訶責已,告諸苾芻尼:「我觀十利,廣說乃至於聲聞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自有染心,共染心男子,從目已下、膝已上,作受樂心身相摩觸、若極摩觸。於如是事,此苾芻尼亦得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苾芻尼義廣如上說,乃至白四羯磨受近圓。
若復苾芻尼者,謂有染心尼情纏染欲。
共染心男子者,謂是丈夫亦有欲心。
從目已下膝已上者,謂指身份齊。
身相摩觸作受樂心者,謂受觸樂。若極摩觸者,謂於是事堅相摩觸,得根本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苾芻尼有染心,與染心男子。目已下、膝已上,身相摩觸,或極摩觸、堅相摩觸,得根本罪。若苾芻尼有染心,與無染心男子,身相摩觸,得窣吐羅底也。若苾芻尼無染心,男子或有染心或無染心,尼觸,防心者無犯。若尼有病,男為摩身,尼起染心,得惡作罪。無染心者無犯,及病惱所纏者無犯。
攝頌曰:
兩俱有染心, 目已下至膝,
若相摩觸者, 此獲根本罪。
若尼有染心, 男子無淫意,
尼共相摩觸, 此得吐羅愆。
二俱無染意, 或男有染心,
假使尼觸時, 防心故無犯。
苾芻尼病患, 男子為摩身,
尼若起染心, 當招惡作罪。
八事成犯學處第六
佛在室羅伐城。時此城中有一賣香男子,容儀端正聚妻未久。苾芻尼吐罹難陀,因行遇見便生染愛,問言:「男子!汝聚妻幾時?彼何形狀?夫婦兩人共相愛不?」答言:「聖者!道俗路殊,何勞問此?」尼曰:「汝與我娶,豈不樂哉!」頻言調弄令生染著,遂共期欵:「可向尼寺某門,某房是我住處,共我相見。」答曰:「勿令外人覺知私事。」尼曰:「汝豈搖鈴來入寺耶?」尼便歸寺,男子至暮遂赴彼期到尼房所,尼既見已喚入室中藏於床下。尼諸弟子來至房外,而為請白,教授既訖還入房中,見尼入來從床下起,尼妄謂賊遂便驚怖,答曰:「我非是賊是共期人。」染心內發遂抱其尼臥於床上,尼作是念:「我為眾首,率伏諸人並由戒德,我破尸羅更何所用?諸人知已並皆棄擲。」報言:「少年!且見相放。」隨言即放,尼蹋其胸倒地歐血,尼出大叫唱言:「仁等應知!我已降魔摧伏怨敵。」諸尼聞已起來共問:「大姊!證得阿羅漢果耶?」答曰:「不得。」又問:「汝證不還、一來、預流果耶?」答言:「不得。」又問:「廣設供養請世尊耶?」答言:「不請。」尼曰:「若爾,汝作何事?」即示彼男子:「此人入我房中,我以腳蹋令其歐血。」諸尼見已即答言:「汝若不自引入,此人豈能至此寺內?」諸苾芻尼眾皆譏嫌曰:「汝作惡業事,我不隨喜。」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集諸尼眾,觀知利益,問言:「苾芻尼!汝實作此非法事不?」白言:「是實。」佛即訶責:「汝作不淨行、非隨順事、非沙門女行,非出家人所應作事。」世尊種種訶責已,即告諸苾芻尼曰:「我觀十利,於聲聞尼毘奈耶,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自有染心,共染心男子,掉舉、戲、笑、指其處所、定時、現相、來去丈夫情相許可、在可行非處縱身而臥,如是八事共相領受。若苾芻尼作是事者,亦得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苾芻尼,或復餘尼。
共染心男子者,二俱有染起欲纏心。
一、掉舉者,謂相掉觸。二、戲者,謂相戲弄。三、笑者,謂共言笑。四、指處所者,謂向某園某神堂處。五、定時者,謂旦午等。六、現相者,汝若見我新剃髮時、披服赤衣手持油缽,知事成就。七、來去丈夫情相許可者,謂相愛樂。八、在可行非處者,謂處障蔽堪得行淫。縱身而臥者,謂以身授彼交通事。
如是八事共相領受者,謂作斯八事皆有染心,故言領受。
尼等義如上。此中犯相,若作前七事,一一皆得窣吐羅底也罪。作第八時,便得重罪。
攝頌曰:
掉舉及戲笑、 指處所定時、
現相來去人、 屏處縱身臥,
前七得麁罪, 第八不可治。
覆藏他罪學處第七
緣處同前。時善友苾芻尼謗具壽實力子,取其自言被眾驅擯,捨道歸俗。彼有尼妹名曰小友,於餘尼所見有徒眾共相教授,告諸尼曰:「向使我姊不歸俗者,亦當教授如是門徒。」諸尼告曰:「何須稱此破戒尼名?」報言:「聖者!我亦先知犯他勝罪,由是我親而不陳說。如有頌曰:
「『雖見怨家過, 仁者尚不言,
何況是我親, 能說其私事?』」
以事白佛,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先知他苾芻尼犯他勝罪而不曾說。彼身死後、若歸俗、若出去,方作是語:『尼眾應知!我先知此苾芻尼犯他勝罪。』於如是事,此苾芻尼亦得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尼謂小友,或復餘尼。
知者,或自知、或因他知。
犯他勝罪者,八他勝中隨一覆藏。
而不曾說者,謂不發舉。
彼身死後者,謂彼尼亡後。餘文易知,廣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如是事,覆藏不舉發者,皆犯他勝罪。
被舉人學處第八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名曰根本,和合僧伽與作捨置羯磨,苾芻尼眾亦復與作不禮敬法,廣說乃至彼苾芻欲於僧伽處現恭敬相希求拔濟。吐罹難陀尼見已,白言:「聖者!我今申敬。欲何所去?」報曰:「我被捨置,今欲希求眾哀愍我。」吐羅尼曰:「聖者!是釋迦種而為出家,何苦從他希求愧謝?所須資具我當供給,善自安心讀誦作意。」乃至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尼:「可與吐罹難陀尼諫:『汝豈不知,眾與此人作捨置羯磨,苾芻尼與作不禮敬法,汝便供給衣缽等物令無乏少。汝今捨此隨被舉事。』」諸苾芻尼如是諫時,彼堅執不捨,以緣白佛。佛告諸尼:「應與吐罹難陀白四羯磨。」依教而作,如下應知。彼執不捨,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彼苾芻,和合僧伽與作捨置羯磨,苾芻尼眾亦復與作不禮敬法。彼苾芻於僧伽處現恭敬相希求拔濟,自於界內乞解捨置法。彼苾芻尼報苾芻言:『聖者!勿於眾處現恭敬相希求拔濟,自於界內乞解捨置法。我為聖者供給衣缽,及餘資具悉令無乏,當可安心讀誦作意。』時諸苾芻尼告此尼曰:『汝豈不知!眾與此人作捨置羯磨,苾芻尼與作不禮敬法。彼苾芻起謙下心,自於界內乞解捨置法。汝便供給衣缽等物令無乏少。汝今捨此隨從事。』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此苾芻尼亦得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知彼苾芻者,謂此法中苾芻。
彼和合僧伽者,謂佛弟子。
與作捨置羯磨者,謂作白四。如文可知,餘義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苾芻眾作捨置羯磨法,尼眾亦作不禮敬法。作如上語時,一一皆得惡作罪。若諫時捨者善,若不捨,得窣吐羅底也罪。初白時乃至羯磨第二、第三時亦得麁罪,第四羯磨未了時捨,亦得麁罪:若竟,便犯他勝罪。
「諸大德!我已說八他勝法。苾芻尼於此隨犯一一事,不得與諸苾芻尼共住。如前,後亦如是,得他勝罪不應共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諸大德!是二十僧伽伐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總攝頌曰:
媒嫁及二謗、 二染並四獨、
夫棄契作解、 二諍雜獨住、
破僧與隨伴、 污家並惡性、
眾教有二十、 八三諫應知。
媒嫁學處第一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自行媒嫁,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乃至男女私通亦為媾合。時外道等咸作譏嫌:「仁等應知!此沙門釋女作不應作,亦行媒嫁與我何殊?誰復能持朝中飲食施此禿頭沙門釋女?」時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告十二眾曰:「汝實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及以私通為媒嫁事耶?」白言:「是實。」爾時世尊訶責十二眾苾芻尼曰:「汝非沙門女、非隨順、非清淨行、非善威儀、非出家人之所應作。」是時世尊種種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媒嫁事,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若為成婦及私通事,乃至須臾頃,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十二眾,或復餘尼。
言媒嫁者,為使往還。
以男意語女、以女意語男者,謂持彼此男女之意,更相告知。
若為成婦及私通事者,有七種婦、十種私通。云何七種婦:一、水授。二、財娉。三、王旗。四、自樂。五、衣食。六、共活。七、須臾。
攝頌曰:
七婦謂水授、 財娉王旗得、
自樂衣食住、 共活及須臾。
水授婦者,謂不取財物,女之父母以水注彼女夫手中而告曰:「我今此女與汝為妻,汝當善自防護,勿令他人輒有欺犯。」是名水授婦。財娉者,謂得財物以女授之,如上廣說,是名財娉婦。王旗者,如剎帝利灌頂大王嚴整兵旗伐不臣國,既戰勝已而宣令曰:「隨所獲女任充妻室。」此由王旗力獲女以為妻妾。又若有人自為賊主,打破村城獲女為婦,是名王旗婦。自樂婦者,若女、童女自行詣彼得意男子處,告言:「我今樂與仁者為妻。」彼便攝受,是名自樂婦。衣食婦者,若女童女詣彼男子處,告曰:「汝當給我衣食,我當與汝為妻。」是名衣食婦。共活婦者,若女童女詣彼男處,告言:「我所有財及汝財物,併在一處共為活命。」是名共活婦。須臾婦者,謂是暫時而為婦事,是名須臾婦。
云何十種私通?謂十人所護:父護、母護、兄弟護、姊妹護、大公護、大家護、親護、種護、族護王、法護。
攝頌曰:
十種謂父母、 兄弟及姊妹、
大公與大家、 親種族王法。
云何父護?謂在室女父常養護,若女已嫁,其夫身死、或被禁縛、或時逃叛,其父防護,是名父護。母護亦爾。云何兄弟護?若女人,父母及夫並皆亡歿、或時散失,在兄弟家而為住止,兄弟衛護,是名兄弟護。姊妹亦然。云何大公護?若女人,父母宗親並皆亡歿,其夫疾患、或復癲狂,流移散失,依大公住。大公告曰:「新婦!汝可歡懷於我邊住,我憐念汝如觀己子。」大公即便如法守護,是名大公護。大家護亦然。云何親護?從高祖已來所有眷屬,併名為親,過此非親。若女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並皆亡歿、或癲狂等、或流離他土,便於餘親依止而住,是名親護。云何種護?謂婆羅門、剎帝利、薜捨、戍達羅女,依種而住,名為種護。云何族護?謂於婆羅門等中,有別氏族,如頗羅墮、社高妾、婆蹉等女,由此護名為族護。云何王法護?若女人,親族並無,唯有一身,由王法故無人敢欺,是名王法護。又有法護者,若有女人,孀居守節潔行貞心,人不欺犯,是名法護。
僧伽者,若犯此罪,應依僧伽而行其法,及依僧伽而得出罪,不依別人。伐尸沙者,是餘殘義。若苾芻尼於八波羅市迦法中,隨犯其一無有餘殘,不得共住。此二十法,苾芻尼雖犯而有餘殘,是可治故,名曰僧殘。又因眾教示而罪得除,亦名眾教。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如前諸婦離別之狀,有其七種:
攝頌曰:
正鬪及已鬪、 折草投三瓦、
依法非我妻、 普告多人證。
云何為七?一、正鬪即離;二、鬪後方離;三、折草三段離;四、三方擲瓦離;五、依法對親離;六、言非我婦離;七、普對眾人離。若苾芻尼,見他俗人於初三婦因鬪諍等作離別時、若作初離和之令合,得一惡作。若作第二離和之,得二惡作。若作第三離和之,得三惡作。若作第四、第五、第六離和之,如次得一、二、三麁罪。若作第七離和,得僧殘。若餘之四婦及十私通,於七種離中隨一離別,若苾芻尼更重和合者,皆得僧殘罪。
攝頌曰:
自受從使受、 二尼有四儀、
前後相隨行、 尊卑緣及事。
若苾芻尼,自受語、自往語、自還報,得僧伽伐尸沙。若苾芻尼,自受語、自往語、遣使還報,僧伽伐尸沙。若苾芻尼,自受語、遣使往語、自還報,僧伽伐尸沙。若苾芻尼,自受語、遣使往語、使還報,僧伽伐尸沙。若苾芻尼,於使邊受語、自往語、自還報,或於使邊受語、自往語、遣使報,或於使邊受語、遣使語、自還報,或於使邊受語、遣使語、遣使報,並得僧殘。若苾芻尼,於使使邊受語、自往語、自還報,或於使使邊受語、自往語、遣使報,或於使使邊受語、遣使語、自還報,或於使使邊受語、遣使語、遣使報,並得僧殘。若二苾芻尼,自受語、二俱往語、皆不還報,二俱二麁罪。若二苾芻尼,自受語、俱不往語、俱不還報,二俱一麁罪。若二苾芻尼自受語,一云:「汝傳我意往語還報。」依言作者,二俱僧殘。若二苾芻尼自受語,一云:「我但往語不還報。」一便還報,其往語還報者得僧殘。其不還報者,得二麁罪。若二苾芻尼自受語,一云:「我不往語,亦不還報。」其往語、還報者得僧殘罪,其不往語、不還報者得一麁罪。若一苾芻尼,共一男子一女人同路而去。若彼男子語苾芻尼言:「聖者!頗能語此女人,作如是語:『汝能與此男子為婦,或暫時共住不?』」或復女人語苾芻尼言:「聖者!頗能語此男子,作如是語:『汝能與此女人為夫,或暫時共住不?』」若此苾芻尼受此言已,即便為說、還報,得僧殘。如行既爾,立及坐臥准此應知。如是若二苾芻尼、二男子二女,若三苾芻尼、三男三女等,乃至廣說,得僧殘罪。若二苾芻尼,一前行、一隨行,前行者自受語、往語、還報,前行者得僧殘,隨行者無犯。若前行苾芻尼自受語,遣隨行苾芻尼往語得實已,前行苾芻尼自還報,前行苾芻尼得二麁罪,隨行苾芻尼得一麁罪。若前行苾芻尼,自受語、自往語,遣隨行苾芻尼還報,前行苾芻尼得二麁罪,隨行苾芻尼得一麁罪。若前行苾芻尼自受語已,遣隨行苾芻尼往語、還報,隨行苾芻尼得二麁罪,前行苾芻尼得一麁罪。如前行苾芻尼所作事業,得罪多少如是應知;隨行苾芻尼遣前行者所作事業,得罪多少准說應知。
有二家長者,一、自在,二、非自在。言自在者,是為主義,於自男女取與隨情。若往官司,或眾人集處,雖說虛事人亦信受,是名自在。不自在者,是卑下義,於自男女取與無力。若往官司,或眾人集處,雖說實事人不信受,是名不自在。尼於自在人邊受語,往語自在,還報自在,得僧殘。苾芻尼於自在邊受語,往語自在,還報不自在,得二麁罪一惡作。苾芻尼於自在邊受語,往語不自在,還報自在,得二麁罪一惡作。苾芻尼自在邊受語,往語不自在、還報不自在,得一麁罪二惡作。苾芻尼不自在邊受語,往語不自在、還報自在,得二惡作一麁罪。苾芻尼不自在邊受語,往語自在、還報不自在,得二惡作一麁罪。苾芻尼不自在邊受語,往語自在、還報自在,得二麁罪一惡作。不自在邊受語,往語不自在、還報不自在,得三惡作。
苾芻尼復有三緣為媒嫁事,雖受得三,不以言報亦成媒事。云何為三?一、期處,二、定時,三、現相。何謂期處?告彼人云:「若見我在某園中、或某天祠、或眾人集處,汝則當知其事成就。」是名期處。云何定時?「若於小食時、或於中時、或於晡時見我,汝則當知其事成就。」是名定時。云何現相?「若見我新剃髮、或著新大衣、或執錫杖、或時持缽盛滿蘇油,汝則當知其事成就。」是名現相。是為三緣,雖受得言,不以言報亦成媒事。復有三事,為使之時亦成媒事。云何為三?一、言,二、書,三、手印。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言往語、以言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言往語、以書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書往語、以言還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書往語、以書還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書往語,若以期處、或以定時、或以現相而還報者,俱得僧殘。是謂言使兼書有五差別。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言往語、以言還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言往語、以手印還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手印往語、以言還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手印往語、手印還報者,得僧殘。若苾芻尼自受言使,以手印往語,若以期處、或以定時、或以現相而還報者,得僧殘。是謂言使兼手印有五差別。如於言兼書印有二五不同,如是於書兼言手印,於手印兼言書,及言書手印更互相兼,廣為廣說。若門師苾芻尼至施主家,作如是語:「此女長成何不出適?此男既大何不娶妻?」者,皆惡作罪。若言:「此女何不往夫家?」若云:「此男何不向婦捨?」亦皆惡作。門師苾芻尼至施主家,作違逆言,皆得惡作。若無犯者,謂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無根謗學處第二
緣處同前。吐罹難陀尼由鬪諍紛紜令眾生惱,即以無根他勝法謗,苾芻尼不得安樂住,廢修善業及以習定,悉懷憂惱。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集諸尼眾,問實訶責,乃至我今為諸尼眾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懷瞋不捨,故於清淨苾芻尼,以無根波羅市迦法謗,欲壞彼淨行。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此事無根謗彼苾芻尼,由瞋恚故作是語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類。
懷瞋者,謂情生忿怒。
言不捨者,謂瞋恚不息。
清淨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無犯者,不犯其事。
以無根者,謂無三根:見、聞、疑根。
波羅市迦法者,於八事中隨說其一。法者,非法說法。
謗者,說不實事。
欲壞彼淨行者,欲損彼人清淨學處。
彼於異時者,謂是別時。
若問、若不問者,謂說謗已情生悔恨,不由他問知此事無根謗謗因諍起。諍有四種諍:謂鬪諍、非言諍、犯諍、事諍。
由瞋故作是語者,正出謗詞。
僧伽伐尸沙者,已如前說。
假根謗學處第三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尼,取相似法謗苾芻尼,廣說如上,乃至悉懷憂惱,為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懷瞋不捨,故於清淨苾芻尼,以異非分波羅市迦法謗,欲壞彼淨行。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此是異非分事,以少相似法而為譭謗彼苾芻尼,由瞋恚故作是語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類。
異非分事者,異謂涅槃,乖生死故,八波羅市迦法非是其分。
波羅市伽者,於此八中隨以一事而謗於彼,謗者誣枉其人。
壞彼淨行者,意欲令其虧失淨行。廣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謗清淨苾芻尼,十事成犯、五事無犯。云何為十?謂不見其事、不聞、不疑,便作如是虛誑想。實無見等,妄言我有見聞疑,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聞而忘、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云:「我聞疑不忘。」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聞而信、或聞不信,而言:「我見。」或聞而疑、或聞不疑、或但自疑,而云:「我見。」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是謂十事成犯。云何五事無犯?謂彼不見不聞不疑,有見等解,有見等想,作如是語:「我見聞疑。」者無犯。或聞而忘、或疑而忘,有聞疑想而言聞等,亦無有犯。如謗清淨人時十事成犯、五事無犯,若謗清淨似不清淨人,亦復如是。
若謗不清淨人,十一事成犯、六事無犯。云何十一?謂不見不聞不疑,作如是解、作如是想,實無見等,妄言:「我有見聞疑。」作如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見而忘、或聞而忘、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而云:「見聞疑不忘。」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聞而信、或聞而不信,而言:「我見。」或聞而疑、或聞不疑、或但自疑,而云:「我見。」作如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是謂十一事成犯。云何六事無犯?謂彼不見不聞不疑,有見等解,有見聞等想,作如是說:「我見聞疑。」者無犯。或見而忘、或聞而忘、或疑而忘,有見等解,有見等想,而言見聞等,亦皆無犯。是謂六事無犯(自餘實力子廣說過去因緣,如大苾芻緣中具說也。)。
共染心男子交易學處第四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賣香男子,顏貌端正。時珠髻難陀苾芻尼,就彼男子買諸雜物,尼於男子遂起欲心,男子於尼亦懷染意。是時男子少取價直多與貨物。若有餘尼有所須者,皆憑此尼以為交易,咸起染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集諸苾芻尼,知而故問珠髻難陀苾芻尼曰:「汝實如是與染心男子共相領受為交易耶?」白言:「實爾。」世尊同前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有染心,從染心男子共相領受,隨取何物,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珠髻難陀,或復餘尼。
染心者,謂彼二人各懷染愛。
隨取何物者,隨其所取種種諸物,便犯眾教,乃至餘罪廣說如前。若俱有染心,隨取何物犯眾教罪。若尼有染心、男子無染者,得吐羅罪。若尼無染心、男子有染心,得惡作罪。若俱無染心,亦惡作罪(以不合共如此人作交易故也)。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