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自言無過學處第五

緣處同前。世尊既制,諸苾芻尼若有染心,於無染心男子,隨取何物,得窣吐羅罪。時吐罹難陀尼猶去受取,餘尼問曰:「仁向何處來?」答曰:「我去求物來。」諸尼答曰:「豈不世尊已制學處,尼有染心於無染心男子隨取何物得麁罪耶?」吐羅尼問曰:「汝無染心?」尼曰:「我無。」吐羅尼答曰:「隨汝無染心,於染心男子邊取物,我復何過?」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集諸尼眾,問吐罹難陀曰:「汝實作是語:『隨汝無染心,於染心男子邊取物,我復何過?』」答言:「實爾。」世尊同前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向苾芻尼作如是語:『隨汝無染心,受染心男子物,我復何過?』者,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釋相結罪事並同前。

獨向俗家宿學處第六

佛在王舍城。善友苾芻尼,以虛妄事謗實力子,對諸苾芻自言犯戒,即便歸俗遂嬰疾苦。有姊妹苾芻尼名知友,善友病重將欲命終,信命知友曰:「我今病困將欲命終,汝可疾來與我相見。」知友既至,即於其夜善友身亡。其夫暫出於夜到來,見婦身死椎胸大叫,作如是言:「我家男女誰當養活?」家親報曰:「此知友姨可將充替。」知友聞已便作是念:「我若言報,恐被嬰辱。」遂默而住。既至天曉知友欲去,其夫報曰:「姨今何去?可於此住養護男女。既是親族,豈不悲憐。」其夫即前欲執知友,其尼高聲叱而告曰:「隨汝自身及諸男女,一時俱死何干我事?」即走還寺。諸尼見問:「昨夜共誰於何處宿?」答言:「無伴。」尼曰:「若遇惡人豈不壞爾淨梵行耶?」答曰:「我若共語定招斯過。」尼問具答。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集諸尼眾,問知友曰:「汝實夜從尼寺向餘處宿耶?」答言:「實爾。」佛言:「此非出家女人之所應作。」世尊同前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從尼寺向餘處宿者,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是知友,或復餘人。

獨者,謂更無伴。

餘處宿者,謂離本寺向他家宿。釋相結罪事並同前。

獨向俗家學處第七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尼,於晝日中獨一無伴,往俗人捨為長者等說法。諸尼告言:「汝莫晝日獨往他家,恐有淨行難。」吐罹難陀報曰:「汝等不見,賣香男子我以腳蹋口中血出。」諸尼曰:「未必眾人同彼怯弱。」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從尼寺晝向俗家者,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或復餘人。

獨行無伴向他俗捨,乃至日沒,犯眾教罪。若與求寂女同去者,犯窣吐羅底也。與正學女同去者,得惡作罪。

獨在道行學處第八

緣處同前。時有商旅向王舍城,吐罹難陀尼獨隨而去,向餘六城悉皆獨去。後時歸來至本住處,諸尼即為按摩解勞令其歇息,問曰:「比在何處獨行而來?」答曰:「我唯單己遍往六城。」諸尼告曰:「獨行遊歷不將伴侶,若遇惡人來相陵逼,豈非淨行為大難耶?」聞已答曰:「汝等不聞,賣香男子欲來相逼,我即打令仰倒。腳踏口中便歐熱血。何有餘人輒相忓犯?」諸尼報曰:「未必諸人同彼怯弱。」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在道行者,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或復餘人。

獨在道行者,謂無伴侶獨在道行,犯眾教罪。若與求寂女同去者,犯麁罪。與正學女同去,得惡作罪。

獨渡河學處第九

緣處同前。時眾苾芻尼遊行人間,至阿市羅伐底河,舡在彼岸。時有苾芻尼名迦利迦,其夫先是舡師,尼曰:「我入河浮往取舡來。」便入河浮,至中疲睏。諸尼告曰:「迦利迦!勿怖!勿怖!當須努力。」其尼報言:「我今力盡,幾將欲死方得渡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浮渡河者,僧伽伐尸沙。」

苾芻尼者,謂迦利迦,或復餘人。

獨浮渡河者,謂無伴侶獨於河中浮水而過,犯眾教罪。若縛筏渡者,得惡作罪。若與求寂女同渡者,犯窣吐羅底也。與正學女同渡者,得惡作罪。

度他婦女學處第十

緣處同前。時勝光王有大軍將,名能執劍,常出征伐。其妻在室,為欲情所惱,遂與外人交通。夫後歸來,聞知此事遂加鞭杖,雖受苦楚而不懲息,軍將便念:「我為國王降伏他邑令使調順,如何己妻不能整肅?」作是念已,便往白王:「唯願大王!與女人立制,若有不修婦德污染憲章者,罪當極法。」王言:「善事。」次於後時有將軍女違斯國憲,夫與離別,白王依法,其女遂往告法官曰:「我之一過,幸願相容。」法官曰:「此無容恕。」女曰:「必不免死,請活七年。」官云:「不可。」「若不許者,如是乃至六、五、四、三、二、一年中願存活命。」官云:「不可。」「如是七月乃至一月放活。」官云:「不可。」「若爾幸留七日。」官云:「隨意。」既蒙許已作如是念:「我活七日當必斬形。」泣涕交流修諸福業。

時吐罹難陀尼,於小食時執持衣缽入城乞食,至彼女家見其啼泣,報言:「少女!因何心苦流淚而行施耶?」答曰:「我為自身死將不遠。」尼曰:「勿作如是不吉祥言。」女即行啼次第陳說,尼曰:「若爾,何不捨俗出家?」答曰:「誰復於我共相攜接?」尼曰:「我與出家。」女便禮足,報言:「聖者!施我性命。」吐罹難陀即與出家。執劍將軍聞彼惡女今已出家,遂作是語:「豈可彼入無畏城耶?待七日滿當斷其命。」尼聞是語,即將其女為求朋扇,即往十二眾尼處告言:「此是某官人女,已歸依佛、已歸依法,今歸汝等。」次第向說。十二眾曰:「斯為善事,我今攝受,誰復敢言?若有輒來吾當自解。」又將其女向大世主處,白言:「聖者!當知此是某官人女,身心歸依佛法僧寶,今來歸依大世主足。」彼問其故,即便具說。世主告言:「姊妹!此無行人何所用為?」吐罹難陀復將此女詣勝鬘夫人處,告言:「夫人!此是某官人女,已歸三寶,今歸夫人。」彼問其故,具說如前。夫人曰:「此無行女何因輒度?與其出家斯成非法。此事已過,我為白王。」既至王所具說其緣,王曰:「此實非法,然是事難裁。若依法殺戮便傷佛教,我招惡響。若今釋放復損刑科,進退兩途難為處斷。」即令使告執劍將軍具說其事。將軍覆奏:「所立嚴令眾並同知,如何此女王欲違制而釋放耶?」王曰:「此宜放捨因制餘人。」將軍聞已廣作譏嫌:「云何度此非法女人令出家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他婦女作非法事,眾人共嫌為夫所棄,並白王知,度令出家,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人。

知謂自知,廣說乃至如此之人不合出家,若有度者得眾教罪。

索亡人物學處第十一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一長者,其家巨富,忽嬰重疾,久為醫療竟不瘳損。長者自知命不久存,遂廣行檀施,供養沙門、婆羅門、貧窮、孤寡。時吐罹難陀苾芻尼,於小食時著衣持缽,因乞食入其舍,告長者曰:「願爾無病。比安隱不?」長者白言:「聖者!我於身命無希活心更無瘳損,所有家資行檀修福。」尼曰:「賢首!我深隨喜,此是合宜。然我女人利養寡薄,捨施之次分惠少多。」長者報言:「我所有財皆已捨施,聖者何故先不早來?」尼曰:「使我從捨空手而出,是為損害。」長者曰:「聖者!更無餘物,欲何所為?」尼曰:「賢首!必須多少共相濟給。」其時長者唯有他人負財契券,便即示尼:「聖者!我於家中唯有此契,若須可受。」尼曰:「賢首若與,我自將去。」即取其契,復告長者曰:

「由此施福故,  心獲妙莊嚴;
 常受諸資具,  得至無上樂。」

長者言:「聖者!彼負債人,家緣貧弊不能總還,辦得多少隨意而取,勿惱其人。」尼曰:「賢首!我是出家人,豈不商度惱亂於他,此不合理。」長者不久便即命終。尼聞死已,捉負債人於四衢路中共相牽拽。長者婆羅門見已譏嫌:「云何苾芻尼依他死契牽拽債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依他舊契,自為己索亡人物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依他舊契者,謂他人債契。

自為己索亡人物者,謂他死後將契從索欲求入己。

若有索者,得眾教罪。無犯者,為僧伽故以理追索。

輒作解舉學處第十二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名曰亂意,性懷瞋恚,常以惡言共相罵辱,時諸尼眾悉皆嫌賤。彼出乞食,諸尼見無即便共集說其惡行。彼尼有女名曰寂靜,既見諸人說母過惡,乞食來至悉皆向說。彼聞語已更發瞋心,於諸尼眾麁語期刻。眾皆尋問:「誰作如是鬪亂兩邊?」知是寂靜向母陳說,大眾即與寂靜作捨置羯磨。其女啼泣詣於母所,禮足言曰:「諸尼與我作捨置羯磨。」亂意聞已忿怒倍增,作如是語:「願汝總與國人作捨置羯磨。」即將其女出向界外,為作解法。諸尼告言:「眾為汝女作捨置羯磨,汝復何因界外為解?」答曰:「眾強作法,我解何過?」問曰:「汝於何處共誰作法?」答曰:「是我界外共人為解。」尼曰:「豈合如此作解法耶?」答曰:「從合不合我已作訖,何忓汝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事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苾芻尼被苾芻尼眾為作捨置羯磨,便出界外為作解法者,僧伽伐尸沙。」

尼為亂意,或復餘尼。

知苾芻尼者,謂是寂靜。

被尼眾者,謂是如來聲聞尼眾。

作捨置羯磨者,謂白四羯磨。

便出界外為作解法者,謂解羯磨法。得眾教罪,此謂初犯。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輒作如是出界外作解舉者,得眾教罪。

不捨惡見學處第十三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苾芻尼名曰黑色,曾作外道,每恆共諸苾芻尼鬪諍紛擾,常言:「捨佛法僧。非但此沙門釋女持戒德行,情懷質直純善梵行,餘處亦有如斯善人,我當就彼而修梵行。」諸尼以緣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應可屏諫此黑色尼,若復餘尼。作如是諫:『汝黑色尼!鬪諍之時,勿言:「我捨佛法僧。非但此沙門釋女有持戒德行,情懷質直純善梵行,餘處亦有如斯善人,我當就彼而修梵行。」黑色尼!汝今可捨如是惡見。』」諸尼依教作屏諫時,彼尼於事堅執不捨,作如是語:「唯此是實,餘皆虛妄。」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汝等應與作白四羯磨諫黑色尼,鳴犍稚乃至尼眾盡集,一尼作白,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黑色苾芻尼自起惡見,鬪諍時作如是語:「我今捨佛法僧。非但此沙門釋女有持戒德行,情懷質直純善梵行者,餘處亦有如斯善人,我當就彼而修梵行。」諸苾芻尼而往屏諫,屏諫之時惡見不捨,云:「此是實餘皆虛妄。」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此黑色苾芻尼作不捨惡見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黑色苾芻尼自起惡見,鬪諍時作如是語:「我今捨佛法僧。非但此沙門釋女有持戒德行,情懷質直純善梵行者,餘處亦有如斯善人,我當就彼而修梵行。」諸苾芻尼而往屏諫,屏諫之時惡見不捨,云:「此是實,餘皆虛妄。」苾芻尼僧伽今與此黑色苾芻尼作不捨惡見羯磨。若諸具壽聽與黑色苾芻尼作不捨惡見羯磨者默然,若不許者說。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作。『苾芻尼僧伽已與黑色苾芻尼作不捨惡見羯磨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時諸尼眾依教與作白四羯磨諫彼尼時,於事堅執惡見不捨,云:「此是實,餘皆虛妄,我何所執令我捨耶?」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事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共諸苾芻尼鬪諍紛擾,作如是語:『我捨佛法僧。非但此沙門釋女具戒具德有勝善法,於餘沙門亦具戒具德有勝善法,我當詣彼修習梵行。』時諸苾芻尼語言:『汝可捨此罪惡之見。』作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苾芻尼者,謂黑色尼,或復餘尼。廣釋同前。

如是諫時捨者善。不捨者應可再三諫,白四羯磨乃至僧伽伐尸沙,廣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別諫時,事不捨者皆得惡作。若作白時捨者善,不捨者得麁罪。初羯磨時捨者善,不捨得罪同前。第二番了時,亦得麁罪。若第三番羯磨結了之時而不捨者,得僧伽伐尸沙。若作非法而眾和合、若作如法而眾不和合、若作似法而眾和合、若作似法而眾不和合、若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秉法者,作法不成,彼皆無犯。彼苾芻尼,若於座上告大眾言:「大德!我苾芻尼某甲,犯僧伽伐尸沙罪。」者善。若不說者,乃至其罪未如法說悔已來,若共餘苾芻尼作白羯磨乃至白四法,一一皆得惡作罪。

說他有愛恚學處第十四

緣在室羅伐城,時吐罹難陀苾芻尼,常共諸尼鬪諍紛擾懷恨而住。諸苾芻尼言:「聖者!莫為鬪諍懷恨而住。」答言:「汝等有愛、恚、怖、癡,於鬪諍人有遮、不遮。」尼以此事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應屏諫吐罹難陀尼,言:『勿作是語:「汝等有愛、恚、怖、癡,於鬪諍人有遮、不遮。」姊妹!可止此語,應捨此見。』」諸苾芻尼依佛依教諫時仍不改悔,云:「此法實,餘皆虛妄。」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應與吐罹難陀尼白四羯磨,當如是作:鳴揵稚、敷座褥,僧伽悉集,一尼作白:

「『大德尼僧伽聽!此吐罹難陀苾芻尼,常共諸尼鬪諍紛擾懷恨而住。諸尼諫言:「聖者!勿鬪諍紛擾。」答言:「汝等有愛、恚、怖、癡,於鬪諍人有遮、不遮。」堅執不捨「唯此法實,餘皆虛妄。」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此吐罹難陀苾芻尼作不捨有愛恚怖癡白四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吐罹難陀苾芻尼,常共諸尼鬪諍紛擾懷恨而住。諸尼諫言:「聖者!勿鬪諍紛擾。」答言:「汝等有愛、恚、怖、癡,於鬪諍人有遮、不遮。」堅執不捨「唯此法實,餘皆虛妄。」苾芻尼僧伽今與此吐罹難陀苾芻尼作不捨有愛恚怖癡白四羯磨。若諸具壽聽與此吐罹難陀苾芻尼作不捨有愛恚怖癡羯磨者默然,若不許者說。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苾芻尼僧伽已與吐羅尼作不捨愛恚怖癡白四羯磨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如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諸苾芻尼聞佛教已,與吐羅尼再三白四羯磨,彼懷堅執而不悔捨。復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學,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共諸苾芻尼鬪諍紛擾。諸苾芻尼語是苾芻尼言:『姊妹!莫鬪諍紛擾。』此苾芻尼作如是語:『汝有愛、恚、怖、癡,於鬪諍人有遮、不遮。』諸苾芻尼語言:『大德!他諫誨時莫作是語:「汝有愛、恚、怖、癡,於鬪諍人有遮、不遮。」姊妹!可止此語。』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諸苾芻尼語者,此法中尼,謂諫令止鬪諍紛擾。若言有愛恚怖癡,可作屏諫,捨者善。若不改悔,同前再三白四羯磨,慇勤正諫隨教應詰。捨者善,不捨者得眾教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屏諫之時捨者善,若不捨得惡作罪。作白之時捨者善,不捨者窣吐羅底也。初羯磨時捨者善,不捨亦得麁罪。第二羯磨時亦然。第三羯磨未竟時捨者善,不捨者得眾教罪。無犯者,若作非法而眾和合、若作如法而眾不和合、若作似法而眾和合、若作似法而眾不和合、若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秉法,並皆無犯。時彼苾芻尼,若於座上告大眾言:「大德!我苾芻尼某甲,犯僧伽伐尸沙罪。」者善。若不說者,乃至其罪未如法說悔已來,若復共餘苾芻尼作白羯磨乃至白四法,一一皆得惡作罪。又無犯者,初造過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雜亂住學處第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有二苾芻尼:一名可愛、二名隨愛,雜亂而住,掉舉戲笑更相打拍。諸苾芻尼語言:「姊妹!莫雜亂住,掉舉戲笑更相打拍。若雜亂住時令善法衰損不得增益,應可別住,別住之時令善法增益不復衰損。」諸尼如是教語竟不從諫。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應可屏諫。」廣如上說。諸尼雖諫亦不悔捨,復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汝等應與可愛、隨愛作白四羯磨對眾勸諫,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同前集眾,一尼作白:

「『大德尼僧伽聽!此可愛、隨愛二苾芻尼雜亂而住,掉舉戲笑更相打拍。諸尼屏諫:「莫雜亂住掉舉戲笑,若雜亂住時令善法衰損不得增益,應可別住;別住之時,善法增益不復衰損。」彼二堅執不捨,云:「此法實,餘皆虛妄。」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此可愛、隨愛二苾芻尼作不捨雜住白四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應為。」

諸苾芻尼既奉教已,即以白四羯磨諫彼二尼,時彼堅執不捨云:「此是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尼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共餘苾芻尼雜亂而住,掉舉戲笑。諸苾芻尼語是苾芻尼言:『姊妹!莫雜亂住掉舉戲笑。汝雜亂住時,令善法衰損不得增益,應可別住;別住之時,令善法增益不復衰損。』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可愛、隨愛,或復餘尼。

雜亂而住者,謂不別住。

掉舉戲笑者,縱逸身心高聲談笑。

諸苾芻尼語者,謂此法中尼,謂是別諫如教廣說。

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三諫白四羯磨,乃至廣說僧伽伐尸沙者,事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別諫之時,事不捨者,皆得惡作。若作白四羯磨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諫誨之時,捨者善。若不捨者白了之時,得窣吐羅底也罪;作初番了時,得罪同前;若第二番了時,亦得前罪;若第三番羯磨結了之時而不捨者,得僧伽伐尸沙。若作非法而眾和合、若作如法而眾不和合、若作似法而眾和合、若作似法而眾不和合、若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秉法者,並皆無犯。時彼苾芻尼,若於座上告大眾言:「大德!我苾芻尼某甲,犯僧伽伐尸沙罪。」者善。若不說者,乃至其罪未如法說悔以來,若復共餘苾芻尼作白羯磨乃至白四法,一一皆得惡作罪。又無犯者,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勸莫獨住學處第十六

緣處同前。時可愛、隨愛苾芻尼雜亂而住,僧與白四羯磨,後各別而住。時吐罹難陀尼詣二尼所,作如是語:「姊妹!何故不共同居,別別而住?姊妹!若共雜亂而住,得善法增長。」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汝等應可屏諫吐罹難陀尼,應如是諫:『姊妹!勿作是語:「莫為別住。若別住時令善法衰損不得增長,應可共住令善法增益不復衰損。」姊妹!可捨此別住惡見。』」諸苾芻尼聞佛教已,即往屏諫,其吐羅尼堅執不捨,答言:「唯此法實,餘皆虛妄。」復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汝等應與吐羅尼白四羯磨對眾諫之。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同前集眾。一尼作白:『大德尼僧伽聽!可愛、隨愛二苾芻尼雜亂而住,僧與白四羯磨,後各別住。此吐罹難陀苾芻尼詣二尼所,告言:「姊妹!可共同住善法增長,若別住時善法衰損。」僧已屏諫,堅執不捨,云:「此法實,餘皆虛妄。」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此吐罹難陀苾芻尼作不捨別住惡見白四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應為。」

諸苾芻尼既奉教已,即以白四羯磨諫吐羅尼。時彼亦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尼,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學,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餘苾芻尼樂為獨住。諸苾芻尼語是苾芻尼言:『大德!莫為獨住,汝獨住時令善法衰損不得增益。姊妹!應可共住,令善法增益不復衰損。』諸苾芻尼亦應告言:『大德!勿樂獨住令善法衰損。大德!應可捨此獨住惡見。』作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雜亂而住者,謂不別住,廣釋同前。如教廣說,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三諫白四羯磨,乃至廣說僧伽伐尸沙。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別諫時事不捨者,皆得惡作;若作白時捨者善,不捨者得麁罪;初羯磨時捨者善,不捨得罪同前;第二番了時,亦得麁罪;若第三番羯磨結了之時而不捨者,得僧伽伐尸沙。若作非法而眾和合、乃至若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秉法者,並皆無犯。時彼苾芻尼,若於座上告大眾言:「大德!我苾芻尼某甲,犯僧伽伐尸沙罪。」者善。若不說者,乃至其罪未如法說悔已來,若復共餘苾芻尼作白羯磨乃至白四法,一一皆得惡作罪。

破僧伽學處第十七

緣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於時大聲聞眾苾芻尼,而於此處夏三月安居,所謂准陀尼、印陀尼、摩囉婆尼、缽吒折囉尼、阿吒毘迦尼、佉史摩尼、蘇摩尼、瘦喬答彌尼、蓮花色尼、大世主尼,復有如是眾多諸尼,皆於此處夏三月安居。時世饑饉乞求難得,時吐罹難陀尼,常與諸尼鬪諍紛擾而住,告歡喜近、歡喜珠髻、歡喜尼言:「汝等可來共破和合苾芻尼僧伽及和合法輪。」時彼諸尼報言:「佛聲聞尼眾中有大威德,天眼明淨觀知他心,凡所進趣無不知覺。我等何能輒破和合?」時吐羅尼曰:「我有方便。」問言:「有何方便?」答曰:「我等可以衣缽、飲食、醫藥、臥具攝諸尊宿苾芻尼;少苾芻尼隨身親近,或與腰絛絡囊衣缽,教授誦持令其作意。」歡喜尼曰:「吐罹難陀!我等籌量實有斯理。」才興方便諸尼覺察,即以此緣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汝等應可屏諫吐羅尼。應如是諫:『姊妹!勿興方便破和合僧伽,於破僧伽事勿堅執住。與諸僧伽和合共住歡喜無諍,一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可捨破僧伽事。』」諸苾芻尼聞佛教已即往屏諫,其吐羅尼堅執不捨,答言:「唯此法實,餘皆虛妄。」復以此緣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尼:「汝等應與吐羅尼白四羯磨對大眾諫,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同前集眾,一尼作白:

「『大德尼僧伽聽!此吐罹難陀苾芻尼,興方便欲破和合苾芻尼僧伽。僧伽已屏諫,彼尼堅執不捨,云:「此法實,餘皆虛妄。」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此吐罹難陀尼作不捨破僧伽方便惡見白四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應為。」

諸苾芻尼既奉教已,即以白四羯磨諫吐罹難陀尼,時彼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吐羅伴尼復作是語:「大德!莫共彼尼有所論說若好、若惡。」廣說乃至白四羯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興方便欲破和合僧伽,於破僧伽事堅執不捨。諸苾芻尼應語彼苾芻尼言:『姊妹!莫欲破和合僧伽堅執而住。姊妹!應與僧伽和合共住歡喜無諍,一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姊妹!汝可捨破僧伽事。』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言和合者,謂是一味。

僧伽者,謂是如來聲聞之眾。

欲破者,謂欲為二分。

方便者,欲為進趣勸作諍事。

堅執而住者,謂吐罹難陀尼助伴四人為鬪諍事攝受而住。

諸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語彼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

言者,謂是別諫。如教廣說,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三諫,乃至廣說。

僧伽伐尸沙者,事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別諫時事,捨者善;不捨者皆得惡作罪。作白四羯磨,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諫誨之時,捨者善;不捨白了之時,得窣吐羅底也。羯磨了時而不捨者,得僧伽伐尸沙。若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秉法者,並皆無犯。時彼苾芻尼,若於座上告大眾言:「大德!我苾芻尼某甲,犯僧伽伐尸沙罪。」者善。若不說者,乃至其罪未如法說悔已來,若復共餘苾芻尼作白羯磨乃至白四法,一一皆得惡作。

助伴破僧伽學處第十八

爾時世尊即於本座,為諸聲聞尼弟子,欲制破僧伽隨伴學處,告諸苾芻尼曰:「汝諸苾芻尼且未須起,僧伽有少事業。」

世尊知而故問,廣說如前。世尊即便問吐罹難陀助伴尼曰:「汝等實知吐罹難陀欲破和合僧伽,作破僧伽方便,勸作諍事堅執而住,汝共為伴順邪違正,告諸苾芻尼曰:『姊妹!莫共彼苾芻尼有所論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尼是法律語,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方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汝等實作如是語不?」答言:「實爾。」世尊告曰:「汝非沙門女,非出家女之所應作,非隨順行,是不清淨。」世尊種種訶責已,告諸苾芻尼,廣說如前,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聲聞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若一、若二、若多,與彼苾芻尼共為伴黨,同邪違正隨順而住。時此苾芻尼,語諸苾芻尼言:『大德!莫共彼苾芻尼有所論說若好、若惡。何以故?彼苾芻尼是順法律,依法律語言無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諸苾芻尼應語此苾芻尼言:『具壽!莫作是說:「彼苾芻尼是順法律依法律語言無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彼苾芻尼非順法律、不依法律,語言皆虛妄。汝莫樂破僧;當樂和合僧,應與僧和合歡喜無諍,一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具壽!可捨破僧惡見順邪違正勸作諍事堅執而住。』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一、二、多者,謂吐羅尼伴,歡喜近、歡喜珠髻、難陀等。三人已去名多。

順邪違正者,共彼為伴,順其邪見違失正理。

諸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

若好若惡者,勿復共論行善止惡。何以故?彼是知法律人有所言說,皆是隨順大師教法,廣說乃至堅執而住,皆是別諫之辭。

若不捨者,僧伽應三諫,廣如上作羯磨法。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諸助伴苾芻尼,知彼苾芻尼欲破和合僧伽,廣說如前,作惡方便共彼為伴順邪違正,得惡作;餘有犯相,如前已說。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