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佛性。念自性佛,問題是我們雖然有自性天真佛,但當下我們顯現的現象都是無明,都是貪瞋癡,都是分別執著,所以佛性就像被烏雲遮蓋一樣不能現前。於是我們就通過念阿彌陀佛名號來消除業障,消除無明,消除分別執著,來開顯我們的自性天真佛,這叫「托彼名號,顯我自性」。阿彌陀佛是果地上的佛性,來開發我們的因地當中的佛性,這叫「因心果覺」,這種相互互動。
在這過程當中淨土法門自力、他力的分別,你可以做這分別,但最終也沒有分別。淨土法門就像蕅益大師說的,「全在了他即自」。了他——了知他力就是自性之力 ,這個他力、自力,可能這種解釋還要借助天台的「六即佛」的觀念才能理解一點。
天台「六即佛」首先講「理即佛」,就是一切眾生在理上都具有這個佛性。但是雖然理上有佛,剛才講,有無明分別執著,他顯現不出來,所以第二步就是「名字即佛」,通過善知識、佛經開導之後,知道自己有佛性,這是「名字即佛」。
你要開始修行,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然後到達最高就是「究竟即佛」,就是究竟圓滿的佛,福德智慧圓滿的佛,破除了一切煩惱無明的佛,這就是佛果。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究竟即佛」的代表,我們還是「理即佛」的狀態。為什麼要念佛?就是要通過究竟即佛的這種加持力把我們理即佛的佛性顯發出來。這個過程就具有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這樣一個修德的過程和修行的次第,這裡都貫穿著信願行在裡面的。
他力是什麼?他力也就是我們自性之力,阿彌陀佛名號的無量光壽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這個願力怎麼靠得上?就是靠信願持名,是這麼一個道理。我們很多時候在自力他力,一定要在自力、他力之間劃一個界限,這是自力,這是他力。沒有什麼界限,心佛眾生本無差別,所以就不需要在這裡過多地去執著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