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宣講。雖然他對戒律深刻地探索,但修持上,全力以赴修行彌陀淨土法門,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歸宿。民國初年,弘一大師弘揚南山律,躬身踐行。戒律為三學之基,入道之本。不論修持何宗何派,皆以嚴持淨戒為前提。今對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作一初探。

一、弘一法師力弘淨土法門的時代意義

弘師教宗華嚴,兼學般若,對中國漢傳佛教各宗平等看待,主張「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他在講《佛法宗派大概》時總結:

「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別。而大乘之中復有種種不同。吾人於此,萬不可固執成見,而妄生分別。因佛法本來平等無二,無有可說。即佛法之名稱亦不可得。於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種種差別,乃是隨順世間眾生才方便建立。因眾生習染有淺深,覺悟有先後,佛法便適應之有種種差別,其價值亦低昂不等。不得僅尊貴價者,而廢廉價者。所謂藥無貴賤,愈病者良。佛法亦爾,無論大小權實,頓漸顯密,能契機者即是妙法也。故法門雖多,吾人宜各擇與自己根機相契合者研習之,斯為善矣!」

強調擇修法門須契理合機。法不契理,屬外道邪見;法不合機,則徒勞辛苦。關於契理合機,他強調說:

「但是佛所說的法門很多,深淺難易,種種不同。若修持的法門與根器不相契合,用力多而收效少,倘與根器相契合,用力少而功效多。」

弘師於各宗中,認為唯淨土宗「三根普被,甚為簡易,極契末法時機。明季時,此宗大盛。至於近代,尤為興盛,超出各宗之上。弘師曾依圭峰禪師所著《華嚴原人論》,判立如來一代聖教為五教:(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他認為「此五教從淺至深,我輩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義理高深,甚難了解。即能了解,亦難實行。故欲普及社會,又可補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應以「人天教」最為合宜也。」但若只修人天教,難以達到出世的解脫,因此他普勸行人兼修淨土,正如他雲「唯修人天教者,雖較易行,然報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諸大善知識盡力提倡淨土法門,今無論習何教者,如兼學淨土法門,能獲最大之利益。淨土法門應判為‘一乘圓教’,但深者見深,淺者見淺。所謂‘三根普被’也。」因為佛法的修持建立在「了生脫死」的基礎,務須即世間而出世間方可。

民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人人處水深火熱中,個個肩負救亡圖存的使命,佛教徒亦不例外。弘師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口號,的確是冥陽兩利的無上妙法。他曾作《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一文:

「近印光法師嘗云:飛機炸彈大炮常常有,當此時應精進念佛菩薩名號。不應死者,可消災免難。若定業不可轉,應被難命終者,即可因此生西方。以上法師之言,今略申說其意。念阿彌陀佛,常人惟知生西,但現生亦有利益,謂念佛有十大利益。念觀世音名號,常人皆知現生獲益,故念佛菩薩可避飛機炸彈大炮,決定無疑。常人見飛機來,惟知懼,空怕何益?入地洞上山亦無益。惟有誠心懇切地念佛菩薩。於十分危險時,容易獲感應。若欲免難,惟有勤念佛菩薩,危險時須念,平日亦須念。因平日勤念,危險時更得力。」

弘師認為在此危難之時,若依《心經》《金剛經》等所說,修空假中三觀,則至為困難,我人僅可解其義,難以下手真實修持。即勉強修之,遇逆境亦不得力。故印光大師勸人專修淨土法門也,淨土法門易解,人人皆可實行。他在結尾處云:

「故勸諸君須深信淨土法門。又須於印光法師前所說者,深信不疑,安心念佛菩薩名號,不必憂懼也。此次與日本抗戰,他處皆多少受損害,惟泉州安然。此是諸君念佛誦經之力,故能免一時之危險。但後患方長,不可安心,必須精進念佛菩薩,俾今生命終時,決定生西。乃是十分安全之道也。略說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至要至要。」

弘師稟承印老力修淨土的教導,普勸一切行人修淨土法門,他認為淨土法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上契諸佛之理,下亦隨順時機。其目的是即人天乘而修佛乘,即世間而得出世解脫,看似消極實則積極。

二、弘一法師的淨土思想及其內涵

雖然弘一大師畢生踐行淨土法門,但關於淨土方面的文字並不多見,只能略談一二。

1、修學淨土之人,應以「深信因果,發菩提心」為宗旨

弘一大師在講《佛教之簡易修持法》中謂:

「因果之法,雖為佛法入門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無論何人皆須深信」也。在講《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一文中,特舉印老「注重因果」曰:「大師一生最注重因果,嘗語人云: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必令人人皆知現在有如此因,將來即有如此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須於此入手。大師無論見何等人,皆以此理痛切言之。」

弘師還強調淨土法門亦以發菩提心為宗要,在《淨土法門大意》一文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其文:

「常人謂淨土宗惟是送死法門(臨終乃有用),豈知淨土宗以大菩提心為主。常應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眾生之宏願。修淨土宗者,應常常發代眾生受苦心。願以一肩負擔一切眾生,代其受苦。所謂一切眾生者,非限一縣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經說,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說不可說許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眾生,所造種種惡業應受種種之苦,我願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負擔。決不畏其多苦,請旁人分任。因最初發誓願,決定願以一人之力救護一切故。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眾生。今以一人之力,負擔一切眾生。」

為令修淨土者發起菩提心,弘師勸誡行人讀誦《普賢菩薩行願品》,廣作社會慈善事業等。

「勸大家應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將謂淨土法門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菩提心者,自無此譏評)。」

從上可知,弘師要修淨土者深信因果,一方面俾其嚴持淨戒,另一方面說明淨土法門建立在「淨業三福」基礎上,從而念佛為因,往生西方為果。

2、以求生西方為究竟歸宿

修淨土者,須以現生念佛及種種功德,悉皆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究竟歸宿,萬不可求來生。或因貪戀塵境,口雖念佛而不肯發願往生,此為修淨土者之大忌。務必唯彌陀是念,唯極樂淨土是求。於十方佛土中,亦須只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因為他方諸佛淨土皆依自力修持方可往生,而彌陀淨土則兼仗佛力,於現生中無法斷盡惑業者亦可「帶業往生」也。弘師亦十分重視這點,常執般若慧劍斬除行人之不正確的見解,以俾其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也。他在《淨土問辨》一文中,有問有答地甄別云:

問:菩薩應常處娑婆,代諸眾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靈芝疏主初出家時,亦嘗堅持此見,輕謗淨業。後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識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頓覺前非,悲泣感傷,深自克責,以初心菩薩未得無生法忍。志雖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未證無生法忍者,要須常不離佛也。」

問:兜率近而易生,極樂遠過十萬億佛土,若欲往生不綦難歟?

答:《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靈芝《彌陀義疏》云:「十萬億佛土,凡情疑遠,彈指可到。十方淨穢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議故。由是觀之,無足慮也。」

問:聞密宗學者雲,若惟修淨土法門,念念求生西方,即漸漸減短壽命,終至夭亡。故修淨業者,必須兼學密宗長壽法,相輔而行,乃可無慮。其說確乎?

答:自古以來,專修淨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壽者。前說似難信也。又既已發心求生西方,即不須顧慮今生壽命長短,若顧慮者必難往生。人世長壽不過百年,西方則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智者權衡其間,當知所輕重矣。

問:有謂彌陀法門,專屬送死之教,若藥師法門,生能消災延壽,死則往生東方淨剎,豈不更善?

答:彌陀法門,於現生何嘗無有利益,具如經論廣明,今且述餘所親聞事實四則證之,以息其疑。一、瞽目重明;二、沈屙頓愈;三、冤鬼不侵;四、危難得免。

以上幾番問答中,可窺見弘師發揚善導高風,秉承印老叮囑,導一切行人以求生西方為究竟歸宿,除此勝異方便之淨土法門,欲於現生中了生脫死者,百千人中難得一二。

3,臨終關懷,助念往生

淨土法門的關鍵,在於確保臨終一念往生西方。平日念佛工夫,主要為臨終一念而施設。印老曾著《臨終三大要》,弘師亦作《人生之最後》,分「病重時」「臨終時」「命終後一日」「薦亡等事」「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等,略述梗概如下:

病重時,病人應早作遺囑,然後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癒不求往生。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癒,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此中,尤為強調病未重時,亦可邊服藥邊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若病重時,病苦甚劇者,切勿驚惶,痛苦乃宿世業障。或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以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恐被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其人即將臨終,其沐浴更衣,皆須隨宜而為,不可強行而為。無論亡者,或坐或臥等姿勢,毋須執著,亦應任其自然,不可勉強而為。盡量讓亡者舒坦些,以免因生瞋恨發怒而墮落惡道。因為人將臨終時,身體四大分散,痛苦非常,此時最易起瞋生怒。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淨,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命終之後,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八小時後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腕,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佈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於亡者。

薦亡等事,宜在「七七」日內舉行,其法事應以「念佛」為主。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迴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得利益,亦更因之增長。開吊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於亡人。出喪儀文,切勿鋪張!毋圖生者好看,應為亡者惜福也。「七七」以後,亦應常行孝道,以盡孝思。

如上是弘師關於「臨終關懷,助念往生」的大概內容,值得注意的是他將「儉以養德」、孝慈之道等內容,完全含攝於臨終關懷中,若對其父母做到臨終關懷,助念往生,則是隨順佛道,孝敬父母。

4、攝心念佛,唯貴耳聞

當年弘師掩關念佛時,印老曾訓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弘師秉此《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法》而執持名號,印老注重攝耳諦聽,為「都攝六根」的下手方便處,強調口裡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耳內佛聲聽得明明白白,裡應外合,以二重圓通工夫成就念佛三昧。弘師在《勸人聽鐘念佛文》中透露了「攝心念佛,唯貴耳聞」的氣息,屢經自己的親身勘驗而加以發揚。他的理論根據印光大師所謂「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他提倡聽鐘念佛者,鑒於「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沉,故聽鐘念之,最為有益也。」鐘聲堪破昏沉,似引磬之功能,有警覺作用,並且還能調試的當,緩慢適中。「初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難以確保「淨念相繼」。而聽鐘念佛,正好對治此病。這便是弘師極力傳播此法的真正原因。

5、總結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主要傳播了印光大師的宗旨與精神。弘一大師之所以極力弘揚淨土法門者,受印老影響,末法時至,唯淨土法門方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加上戰火連綿的環境,其「契理契機」莫如淨土法門。他對華嚴與般若的研究,亦是為了更為深信淨土,增強道念的一種權便,其種種文字與著作亦是發揮淨土法門的註腳而已。弘師盡其畢生精力與心血探索戒律學,嚴於律己,以「深信因果,發菩提心」為淨土法門宗旨的思想光芒,正是「悲欣交集」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