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意思就是說此經所講的道理,就是究竟堅固。所謂究竟者,就是不同我們一般心,今天假如得一點好處了,自己認為滿足了,我們修行的人,首先第一個就是心要究竟,我們發的心: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究竟心發菩提心,要發這個究竟心。
人天福報
有些人他相信佛法說:「我今生苦啊,前生未修,今生培一點福嘛,下生就能好一點,怎麼好呢?吃的好、穿的好、生活的好一些。」這是人天福報,按我們現在是要求,能這樣子修還是好,比那個根本不信佛法的人,已經好了,比作壞事的人,總好一些嘛,但是我們希望他們將來不要停止在這一點上,為什麼呢?你要得人天安樂福報,一切善事都做,一切惡事都不做,善事做的最好的,感到人間,不光人間福報,還可以升天。但善事你做不到究竟,你不修佛法的話,世間的善事是做不完做不好的,為什麼做不好呢?就是因為有煩惱,無明冤家,一個貪煩惱,一個嗔煩惱,一個愚癡煩惱,這三個煩惱沒有斷,我們惡事容易做,善事就懶得做。
對一切的財富名利生活享受,希望越來越好越多越好,因為這個關係,就很容易做壞事。比方說盜戒就很難守,佔了一點小便宜,把人家的錢拿來變成自己的,這樣一個貪財的思想不容易去掉,弄不好還要做個竊賊。如果讓他做一點好事,比方說修寺廟或放生,比如幫助病人,遇到了孕婦生產但她家裡經濟困難,送醫院送不起,幫助她去醫院是我們可以做的善事。但是因為我們有貪利的心,不肯出錢給孕婦,於是就放棄了做善事的機會。還比如你從河邊走過,看到個小孩子快要掉下去了,你卻趕緊跑掉了沒有想著去救人。大概只有很少的人能把自己的命捨了,去救他人,這種人很少,為什麼呢?貪瞋癡煩惱沒有斷啊!
人家說了你的好話,說得越多你就越高興,人家說我一句壞話,你就受不了,他說你的壞話,你也說他的壞話,彼此鬥爭起來,就造成冤家。這樣子結冤,今生結冤,前生結冤,來生結冤,冤家做下去之後,怎麼能夠發菩提心呢?特別對於男女關係,很多男女關係不正當的容易使自己生死流轉,在輪迴中受苦。因為有貪瞋癡煩惱,我們世間上的一些善法就做不好。不過我們希望初一步一切善法都做,一切惡法不做,不殺生,不自己殺生,不讚嘆人家殺生,不使人家殺生。第二不偷盜,男女要不邪淫,出家就要絕對斷淫慾。不作殺盜淫嘴不妄語,既不講人家的壞事,隨便講別人的壞話,也不挑撥離間,在這個人前講那個人的壞事,在那個人前講這個人的壞事,不兩舌。這個事情如果你做錯了,我們承認錯了,不談不妄語,也不去講世間不相干的男女事情,傷害和氣的話我們不要講。口不亂講,心上要離貪瞋癡,真正發心清淨還容易,斷貪瞋癡就不容易了,要真正作到完全清淨也不容易,因為我們都知道,口業很容易犯,隨口就說出來了就不容易清淨。
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因地做菩薩的時候,他在一個三岔路口入定,有個國王在追一個老百姓,國王說要抓他到宮裡去,他想逃跑跑到三岔路口,釋迦菩薩正在那裡入定,這個人就同菩薩講:「我後面有人追我,我從當中這條路跑,後面人追來問你不要說啊,否則他們把我抓住,我就沒有命了啊。」菩薩嘛有求必應,菩薩就默然不語。當國王的部隊追上來就問,「剛才有人逃跑,他從哪條路走的?」這菩薩就不講,為什麼他不講呢?很難啊,假使說了實話,人家囑咐過的要救命啊。如果說從右邊的路走的,又打妄語了,這妄語絕對不能犯的。於是隨從來到國王前報告說「前面有個人他知道情況,他不講。」國王就讓釋迦菩薩說,他不開口。
最後這歌利王就說了:「你不說就斬你的手指。」一個手指斬了,又斬另一個手指,問「你說不說?」還是不講,又挖他的眼睛,還不講,最後因為他不肯講,口舌割掉了,也不講,最後要他命的時候,如來世尊說:「我將來成佛的時候,你們這些人我都要度你們。為什麼呢?你們都是煩惱,假使你們斷了煩惱,就不會這樣子了。」所以一個妄語戒,要持清淨是很不容易的。
今天講如來世尊這個經過,就是教給我們,真正要做到世間的善法,一切惡事不做要做一切善事,一切善事不做,也不能夠止惡修善,這是需要逐漸修行證悟的,所以初一步要求人天福報也不容易,真正要止惡修善,能夠真正做好了,我們也歡迎。但是我們不以這個為滿足,為什麼呢?你要做善事不做一切惡事,障礙你的還是貪瞋癡煩惱啊,這貪瞋癡煩惱你不斷掉它,你怎麼能夠止惡修善到究竟、到徹底呢?你縱使修行得到了人間福報、天上福報,但煩惱貪慾不斷,還是要墮落地獄的。
過去有個人走路時遇上個大石坑,人整個就掉下去了,在石坑底下發現有個死尸,挖開一看一把尖刀正插在死尸的心口上,這個人是什麼人呢?就是他前一輩子同人家鬥爭,被戳死的人,這就是冤冤相報啊!所以作為我們佛弟子,任何人罵我、打我,我也不回口、不迴手,為什麼呢?冤家宜解不宜結啊。別人可以做壞事,我們佛家弟子決不能這樣做,一定要忍耐。彌勒佛在過去給我們示現比丘出家時,人家罵他還吐口水在他臉上他不動,有人問:「人家口水吐你面上,你為什麼不揩它?」他說:「不好揩了,一揩人家不高興了。」這就叫唾面自乾。彌勒菩薩為什麼現在坐在寺院大門口,一天到晚都開嘴大笑啊,就是使一切眾生看見生歡喜心,眾生只要對菩薩一笑,生一念歡喜心,將來這彌勒菩薩下來時,我們就能夠相信佛法,就能夠出家,就能夠修道,就能夠授記。我們根本要緊的還要斷煩惱、證解脫,所以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
了生死
第二步了生死,我們想自己了生死就就好了嘛,不管他人。佛在世時有這樣根基的人,給他說了苦集滅道四諦法,世間是苦、苦苦、苦空、苦無常、苦無我,集生、集因、集集、集緣,滅、解脫、離生,道、道成辦、道決定獲。把苦集滅道四諦給他們說了,一說了之後啊,他們自己修行證果證道了,自己的生死了脫了,但是人家的生死流轉他們不管了,這就叫小乘,小乘根基是這樣,把無量劫留在這個宇宙當中,自己寂滅它了,十方諸佛成佛,他不能成佛。所以真正發菩提心要有兩種怖畏,一種是生死怖畏,另一種是涅槃怖畏。所謂生死怖畏,就是我們眾生流轉生死,無量劫來天上、人間、地獄、餓鬼、畜生,來來去去,像我們樣的這些人,我們今生能夠得個人身,又能夠聞到佛法,能夠遇到善知識給我們講道理,很不容易的。如來世尊說過的,得人身的人很不容易,失人身很容易,我們臨死的時候,失人身的人如大地之土,保住人身的猶如爪上之土,很不容易。因此我們今天得個人身很不容易啊,不能虛虛空過,我們不光是要止惡修善,得人天福報,不光是要斷惡證真,證小乘阿羅漢果,還要發大乘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
最上乘
有人說,我不做聲聞緣覺可以,就當個初地菩薩好了,我是個菩薩嘛,自己有覺悟了,不退轉了還不究竟嗎!乃至權乘諸位菩薩,一天沒有到等覺妙覺都不算數。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最上乘就是說,我們第一個是人天乘,第二個是解脫乘,第三個菩提乘,第四是無上乘。人天乘為成就一切人天福報;解脫乘,自我解脫,不管別人;菩提乘,權乘諸位菩薩;無上乘,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我今發心,我們大家發的心,要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釋迦牟尼佛,不光是發無上正等正覺心,而且知道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我們這個世界的苦,別的世界沒有這樣感知過,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叫堪忍的眾生,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能夠忍苦,苦的不得了。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就觀到我們這個苦的世間,所以發願將來成佛時,要在最苦的世間,就在這個五濁的世間成佛,所以因地上這樣發願,果地上示現成佛。那麼我們發心,要能發這種無上心,這個心就叫究竟心,真正的究竟心。
還有就是堅固心,有些菩薩們,過去發過很多菩提心,念了很多的經,按照經上所說的發願,有時他的願心很積極,但當遇到些困難就動搖了。有些菩薩們,初發心修行時很用功,過一段時間之後用功用不上路了,信心就跟著動搖了,所以堅固心很要緊啊。首先要曉得我們的覺心、宇宙的本體是不動不搖的,從來沒有變化過的,不動不搖,這個道理要曉得,你不動的道理要曉得。所謂清淨法身就叫遍一切處,不動不搖,毗盧遮那佛,就是表法身。文殊師利菩薩已經成了佛了,他成佛的佛號就是不動如來,要懂得法身不動,一切諸佛成佛之後,一個共同的法身——清淨法身不動不搖,遍十方、遍虛空、遍法界,無始無終,不動不搖,究竟堅固。
所以我們現在發的菩提心,一定要究竟堅固,我們今天聽楞嚴經,講楞嚴經,都要發這個心,要堅固不動不搖。一直到了等覺位子,剛剛見道時初覺叫妙慧地,要經過十信、十行、十迴向等覺,等覺以後成就的是金剛妙慧,金剛妙慧而後是金剛喻定,最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們沒有到妙覺的位子,沒有到無上正等正覺情況,一點也不能離開菩提心。以後講到本經,到最後五陰魔障時再詳細講。到最後到等覺位都還有岔路,所以在我們修行過程當中,一點也不能馬虎,一點也不能動搖,一定要堅固究竟,這樣以後才能修得好,所以這個經叫首楞嚴。
那麼怎麼能夠做到這樣呢,就要修這個定,這個定叫首楞嚴定,這個定叫不動定、大定、圓定、正定、首楞嚴定。所以隨時隨地我們吃飯、睡覺、走路,時刻要想到自己的佛性——十方圓明,我們自己的佛性十方圓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十方圓明,不動不搖。圓明兩個字,自己要時常記住,這個境界要常常觀察,觀久了觀久了,時間到了因緣條件成熟了,就能真實證到十方圓明,見到自己的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