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禪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為禪就在我們平凡的日用生活之中。千萬不要去求玄尋妙,要死去偷心,認真在日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管理好我們的念頭,一點一點地來做功夫。否則修禪將會轉修轉遠,事與願違,背離了我們隨順世緣的目的。
因為禪是離開揀擇、分別、是非等等二元對立的。禪的玄妙之處,就在於平常日用生活之中遠離了二元的思維分別。祖師們講的「擬思量,何劫悟」,就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警告。不但不能有任何的思維分別,甚至是有一點點思維分別的苗頭,就已經與禪背道而馳了。
所以,三祖《信心銘》一上來就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因為我們的思維分別就是障礙我們修道的主要原因,所以祖師們單刀直入,要切斷我們的思維分別之心。所以,三祖一上來就說,離開了思維分別之心,就與道相應了,就能夠明白了。
可見祖師很早就知道了我們參禪的問題所在,知道我們總是在「揀擇」,在「憎愛」,在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分別的圈子裡面繞來繞去。所以就沒有精力去體究,去叩問我們的生死大事,這樣與禪如何會相應呢?我們的禪眼就這樣被得失是非障礙了。
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的問題,在祖師們的語錄裡面可以說是被提來拽去的,從沒有間斷過。所有的結論也都是一樣——要遠離,而且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如果不遠離得失是非等二元對立,參禪悟道實際上是一句空話。只有遠離了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才能與道有些相應。
我們再來看看三祖在《信心銘》裡說的吧:「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眼若不眠,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這就更加明確地告訴我們放下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自然而然就能與道相應,參禪自然就能上路。
其他祖師有關要我們放下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的開示還有很多。遠離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是我們參禪問道的前提。下面我們還是看看圓悟佛果禪師怎麼說的。
上堂,云:「不滅不生,亙古亙今。圓融無際,應用無差。佛祖由茲圓成,人天因其發現。至於千聖萬聖出來,移易一絲毫不得。要識文殊、普賢、釋迦、彌勒、觀音、勢至,盡在這裡。不起纖毫凡聖情念,不拘得失是非境界,直下全真,更非他物。且薦嚴一句,作麼生道,還委悉麼。彌陀非外得,遍界是西方。」
上堂,僧問:「崔趙公問國一祖師雲‘弟子欲出家得否’,國一雲‘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意旨如何?」師云:「來機深辨。」進云:「若無舉鼎拔山力,千里烏錐不易騎。」師云:「好個衲僧。」進云:「石門聰和尚舉似李都尉,都尉於此悟去時如何。」師云: 「爾且道,他悟得個什麼。」進云:「學道須是鐵漢,斫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得失是非莫管。」師云:「不因上座舉,幾乎忘卻。」師乃云:「諸佛說不到處,祖師提不起時,一段光彩,盡在蔣山指甲縫裡。放行則三頭六臂,把住則水泄不通。且道,不放行不把住時如何?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從祖師們的對話裡面我們看到,只有遠離了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才能與道相應。否則,要想參禪能夠入門,用功能夠上路,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我們多翻翻看看佛佛祖祖們給我們留下的語錄經典,我們就會看到,不光是祖師們這樣說,佛陀也是這樣說,連開悟的俗人也是這樣說——一切得失是非莫管,直下就是。所以,不要讓我們的禪眼被得失是非障礙了。
而且不但禪堂裡面做功夫是這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要遠離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對立。這樣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才能做得更好,平時的煩惱才能減少,日常生活也會更加輕鬆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