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壽命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

我們看《阿彌陀經》說,他的壽命是「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就是,反正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而阿彌陀佛給我們凡夫的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也就是說成佛綽綽有餘!當然,我們不能在極樂世界成佛,一個世界不能兩尊佛,但起碼修到等覺菩薩。

這個壽命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凡夫問題就在哪裡呢?就是這個死亡的問題非常嚴重。我記得大概二十幾年前參加齋戒會,我講完課的時候跟懺公師父告假。他老人家跟我開示,突然間講一句話,我那個時候沒有聽懂。他說,我們學佛要體會一件事情:薑是老的辣!他的意思我大概也聽懂一些,就是說,你們這年輕法師不要以為讀了幾本經就怎麼樣了,佛法要時間去體會的。其實,我那個時候沒有完全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是二十年後,我現在好像懂了。我覺得我對於無常、無我的道理體驗更深刻了,對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也體驗更深刻了。壽命對我們太重要!

就是說,你必須要有一段的時間去消化、歷練。因為,你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但是,人生的風風雨雨,如果你不明白道理,對你毫無意義。你一天到晚要麼就是貪,要麼就是瞋。但是你明白道理以後再面對人生的順逆,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消化。也就是說,事實上壽命對我們是很重要的,但不幸的是,我們的壽命實在太短了。你只要問超過六十歲的修行人,我相信,他真的有個感慨啊: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真的是這樣。就是我們現在這種年齡,我們算老一代的,我們覺得對佛法的體驗、人生體驗深刻了,但是精神體力真的不行了,稍微看一點書就很累、耗神。

所以,我們從三十歲出家,算三十歲開始修行,到將近六十歲,三十年走過來,好不容易有點心得了,結果呢?結果死掉了。死掉以後,假設沒到極樂世界去,又在娑婆世界投胎,我們又沒有像藏傳會把你找過來,增上生,找過來培訓你,所以你就順其自然。等到你來生的時候,三十幾歲的時候又開始學佛,善根發現,又開始修行,到六十歲,又死掉了!所以,我們的善根沒辦法相續,就是被死亡切成小塊、小塊、小塊、小塊。就像水,你煮一煮,快滾的時候把它關了,關了以後,下次再重新煮一次。所以我們的修行幾乎每一次都從頭開始,這個是在娑婆世界分段生死的最大的悲哀啊!

就是說,一加一不等於二,我們沒辦法把前生的善根跟今生加起來,因為它中間有一個死亡隔在那裡。其實我覺得,這個死亡對我們的傷害真的太嚴重。因為,你換了一個環境,可能就換一個思想,你很難把過去的善根跟今生重新串聯起來。所以你看蕅益大師有一個感嘆。他晚年著了《彌陀要解》,五十六歲著《彌陀要解》,五十七歲就走了。他著完《彌陀要解》,講了一個偈頌,他說:「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宗乘教義兩融通」,這個我們就不談了。

就是說,這個陶瓷捏好了,但是你沒有燒之前,沒有得到不退轉之前,下一場雨,這個泥坯就全部化成泥土,下次再捏一次。這道盡了分段生死的問題。阿彌陀佛知道我們這個死亡的問題,所以他提供了一個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這個地方跟退轉有關係了,就是讓我們能夠在那個地方很安穩地修行。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需要一個相對穩定而相續的環境來修行,但娑婆世界不能提供你一個穩定的環境。你這個環境換來換去的,你不管在哪裡,慢慢已經習慣了,但習慣以後,每一次又要重新適應。這個問題嚴重啊,它耗損了太多的生命改變的適應期。所以這個壽命久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