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跟佛道差在哪裡呢

阿難!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前面十種仙,大智慧的佛陀把它做一個總結。

他說是等,以上十種的仙道,他們的特點,第一個,仙道要從人中求,一個畜生你沒辦法修仙道,一定是人道才可以修仙道。那麼他是怎麼樣?煉心!當然其實還有煉身,他用運動、藥物來煉身,他也有用各式各樣的冥想來修心。他修煉身心,依止有所得的妄想來修煉身心,但是非常可惜,他怎麼樣?不修正覺!他沒有真正地看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現前一念心性這個本來面目,還是在生滅的因緣當中打轉,這叫別得生理,就是另外成就一種延生,延長生命的道理,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純想固形。

這個是講他的因地,他的因地是不修正覺,別得生理。那麼他的果地是什麼果報呢?壽千萬歲。

我們要知道,人不可能沒有死亡,不可能!所以他是把死亡延後,所以古人說不老、不病有可能,但是沒辦法不死。那麼他的壽是千萬歲,而且他的個性遠離人群,休止深山,他不喜歡跟人群往來,或者住在那種沒有人居住的大海島,整個都是大海,中間一個小島,他有神通,他也不要坐船,他直接飛過去。

總而言之,他是絕於人境,他遠離人群的吵雜環境。這樣的一個果報體呢,佛陀說,斯亦輪迴,他還是活在三界的生死輪迴當中。為什麼呢?因為依止妄想來修學他的身心,所以難免落入流轉,不能夠修學這種楞嚴三昧、正念真如,等到他死亡到來的時候,他還是要來到三界當中,隨順他過去的顛倒跟業力而散入諸趣當中。

我想,仙道跟佛道差在哪裡?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仙道是追求長生,佛法追求無生,這個思考不同。因為你長生,你只要是生,這表示什麼?生住異滅,那是一種生滅法嘛,你是在生滅法當中延長他的生命而已,他本質是生滅的。但是佛法是怎麼樣?佛法追求無生,正念真如,當我們的心正念真如,是直接趣入無生。

所以蕅益大師對仙道,他在註解當中有一段的批判,他說一個人的精神用在追求長生,他的果報只成千萬之歲,你的生命達到千萬歲;但是你把這個人的精神,用在修學佛法而正念真如,最後的果報是大般涅槃,萬德莊嚴。所以他說,修學仙道就好像你用那無價的摩尼寶珠,把它當作那個彈弓去打黃雀。說這個摩尼寶珠是無價的,結果你拿摩尼寶珠去打黃雀,打到一隻黃雀,這個黃雀也沒什麼值錢,但是你把摩尼寶珠給喪失掉了。

在古德的註解講出一個譬喻說,仙道有一個呂洞賓,這個八仙之一,他修成長生不老之法以後,又練成了一雙雌雄劍,對自己很有信心。有一天,黃龍禪師在說法的時候,他剛好騰雲駕霧從旁邊經過,他就降下來,到了法座當中去聽。聽法結束以後,黃龍禪師說,此中有盜法之人,有人盜法!這個時候呂洞賓就出來了,他說,我心中有不死之法,我何必盜法呢?我有長生不老的法術,何必盜法呢?黃龍禪師說,你這個人是守尸鬼!守住生老病死的色身,守尸鬼。呂洞賓就很生氣了,他就射出他的雌雄之劍。這個時候,黃龍禪師他入正念,就入真如三昧。我們前面講過,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他入真如三昧的時候火不能燒,水不能淹,刀子也不能割他。所以那個劍射到黃龍祖師的前面的時候,自然落地,就插在地上。這個時候呂洞賓要把這個劍,用法術把它收回來,收不回來。這個時候呂洞賓就心生慚愧,就拜黃龍祖師為師父。黃龍祖師就跟他開示,開示以後,他也開悟了,他說自從一見黃龍後,方悔從前錯用心。

我們的身心世界它是生滅的因緣,這個本質是不能改變的,你不管怎麼修,它一定要生老病死,這個軌則是不會變的。所以你一開始依止生滅心,你不可能得到不生滅的果。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你拿一盤沙不可能煮成飯的,不管這個沙是七彩色的,放出多大的光明,它的本質還是沙。沙永遠是沙,你不可能把沙變成飯,不可能!

所以《楞嚴經》它的觀念很好,就是說你一定要成佛,成佛有成佛的根本,你找不到這個根本,永遠不可能成佛,就是真如嘛,十方諸佛依真如為根本。所以我們找不到真如為現前一念心性的時候,根本就是不得其門而入,你不可能成佛的!

所以這個地方,後來,當然呂洞賓他的思想一改變,誒!心生則種種法生,他依止正念真如的心生起,所有的功德都改變。仙道的調身、調息、調心,其實佛法不排斥,諸位你看看天台的《小止觀》,它講調身之道,調呼吸之道,很多東西跟仙道幾乎是一樣,但是動機不同。它在理觀這一部分,事修是完全相同,理觀不同。

所以說,這個地方,不是說它的法門有什麼錯誤,而是心態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