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提出這個瞋恚,我慢跟懈怠,它的出處是從《菩薩戒》的六增上戒來的,菩薩有十條戒,都是傷害菩提心,殺盜淫妄四根本重戒我們不談,我們談六增上戒:
第一個、沽酒戒。酒是無名藥,你經常賣酒給眾生吃,增長眾生的愚癡,這個也是不可以。
第二個、說四眾過。四眾——出家兩眾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兩眾是優婆塞、優婆夷。只要這個在家居士受了菩薩戒,你就不能夠公開的宣說他的過失。因為這個你自己就是一種瞋恚。另一方面破壞僧團的和合,魔王最喜歡僧寶跟僧寶之間互相的鬥爭,兩敗俱傷。
第三個、自讚毀他。你讚歎自己的團體優秀而譭謗別人的團體不好,這個不可以,高慢。在菩薩戒裡面說,你可以讚美自己,賣瓜的說瓜甜,你說淨土宗好!可以,可以自讚,不能毀他。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佛法的意思方便有多門,成佛不是一條路,諸位要知道,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互相尊重讚歎都是佛弟子,方便有多門,但是結果是一樣就好了,歸元無二路,學佛我們不要求過程一樣,只要結果一樣就好,歸元無二路,所以一定要知道尊重別人。
第四個、慳惜加毀戒。別人向你祈求錢財,祈求佛法,你不但不給予,又毀辱對方,這個完全是高慢。
第五個、瞋心不受悔。別人曾經得罪過你,不管是什麼事情,他曾經得罪過你,然後他很誠心向你懺悔,你卻不理不睬,完全不接受,傷害你的菩提心。他不管曾經做過什麼事,他只要很虔誠的向你懺悔,你一定要接受,你不能拒絕眾生,這是第五個,這個是跟嗔心有關。
第六個、謗三寶戒。對於甚深的大乘法門產生質疑,產生質疑可以哦,你可以有疑惑但是不能出口誹謗。我希望大家養成一種習慣,以後看到很多大乘經典,你看不懂的東西少說話,少發表評論,我沒有意見,這樣就好了。
因為你謗法,你自己障礙自己,謗法很嚴重。因為你遲早要成佛,你把所有的法門一定要修完嘛,等到你修這個法門的時候你就有障礙了。你要跟法師學的時候,你不是肚子痛,就是腰痛,就是哪裡痛,你因地的時候謗法唄。所以我們一定要怎麼樣?隨喜讚歎一切的功德。也就是說你今天,我們的菩提善根在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種幼苗,幼苗你必須在溫室中保護。
這個地方提出三種心態是保護的:第一個慢心的相反謙卑,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要謙卑,你用謙卑的心態,你的菩提心得以增長。第二個,包容,多包容眾生的過失。人成長是需要過程的,你給他一點成長時間。第三個是智慧,你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所以說你今天的菩提心要有謙卑、包容跟智慧,而這個智慧當然是破除自己的障礙,但是謙卑、包容,這個地方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謙卑、包容呢?因為你要廣結善緣,除非你要走小乘法,除非你解脫的時候是進入孤調解脫,你單獨的進入涅槃,只要是成就萬德莊嚴你一定離不開眾生,當你發菩提心到你成佛為止,你永遠離不開眾生。沒有一個菩薩離開眾生的,即便你到淨土去,你也是暫時的過渡,你遲早要回入娑婆,否則你沒有辦法成佛。
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句話,菩提屬於眾生。那麼你跟眾生一定要結善緣,否則你沒辦法跟他互動,你要假借眾生的因緣才能夠成就你的功德,莊嚴你的六波羅蜜。你今天刻薄寡恩,動不動就發脾氣,眾生有過失你也不能包容,處處顯得你很高慢,眾生也不敢靠近你,那你的菩提心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