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攀緣心來造善業,譬如美食夾雜毒藥

追求來生的感受。這種人一般來說,是今生福報比較差——可能身體有病痛,可能今生比較貧窮,或者是眷屬也不如意,他把所有的希望放到來生。他今生努力地積集資糧,懺悔業障,廣修善業,幹什麼呢?他對來生有一種期待跟夢想。

這種情況也有過失。因為你今生在修果報時,就帶著一種攀緣的有所得心,你不是真的為菩提道,為了菩提心而修,為了往生淨土而修,這個發心有問題。所以你來生果報現前時,一定會放逸,因為你前生在修果報時,因地的這個種子就種下了。

所以,你看現實生活,有些人福報很大,他不攀緣他的福報,還是照樣自在地學佛,因為他以前在修福報時,就不帶業力。

怎麼知道你這個福報帶業呢?你看這個人福報很大,但是非常忙碌,這個福報在因地時就有問題了,是帶業的福報。你看,你福報很大,他福報也很大,但是你的福報是白天做到晚上,他是輕輕鬆鬆,因為你們兩個在修福報善業時,一個有所得,一個無所得。所以諸位,你今天用攀緣心來造善業時,你是「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善業裡面夾雜毒藥,你來生快樂時,根本沒辦法清閑,因為是夾雜了堅定的生死業力的福報。

所以你今天把快樂的感受放到來生,雖然會享受快樂的果報,但是你第三生一定要付出代價了,因為你的放逸會造罪,所以第三生會墮落。

所以結論:觀受是苦,你一直追求感官的快樂是不對的。這個事情你要這樣想,我們凡夫追求快樂是可以理解,因為我們就是想要離苦得樂,才有一種修行的動力,但是快樂有兩種:一種透過感官從六根的攀緣得到了,這是佛陀要對治的。就是說,你追求快樂這件事沒有錯,但是錯在你的快樂不能向外面去求得,你要從內心產生的「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其實,我們是可以追求一種沒有過失的快樂,更加精緻、更加美妙,而沒有老病死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