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聖念處經卷第四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大師賜紫沙門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樂聞深法,瞻仰踴躍。時,諸苾芻白世尊言:「若復有人愛樂諸天,受勝妙樂,不墮三塗,修何因行,獲此勝報?願佛演說,利益未來。」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若復有人恆修佈施、持戒、靜慮,作意堅固,修習增長,遠離繫縛、染欲諸纏,不起過非,令智增明,廣修眾善。命終之後,諸天化生,自在無礙,形相具足,富樂無比。多諸眷屬、善友、知識,互相和順,謙敬離慢,愛樂深法。恆值聖賢說法勸導,遠離三毒,諸不善業。恆樂正法,內心寂靜,離於睡眠,覺悟虛妄。趣求勝法,了達深信。猶如眾星處於虛空,種種光彩,嚴麗殊妙。若諸天身、宮殿、樓閣亦復如是,眾妙珍寶種種莊嚴,光明照耀,圓滿色相具足無比,言不能盡。」

爾時,世尊乃說頌曰:

「世及出世間,  一切由心造,
 猶如工畫師,  巧善皆成就。
 沉溺於三有,  出離亦由心,
 如蠶自纏縛,  迷執諸境界。」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苾芻:「一切有情,輪轉三有,迷染境界,散亂纏縛。於諸正道,而非覺悟。法及非法,真實、虛妄,勝慧、邪執,亦皆不了。於阿素囉眷屬妓樂,眾多圍繞,愛樂嬉戲,迷亂耽染,恣縱淫逸,恆不棄捨。

「比丘應知,觀察於彼,勿生迷執,應修施戒守護清淨,能得諸天宮殿、五欲、父母、親友、珍寶、財物,皆悉具足;及諸庫藏,受用無盡,眾所愛樂。

「比丘當知,有智之人,能護淨戒,能趣善道,及能稱讚最勝無比寂靜安樂,能離沉溺,所獲根形,勝妙具足,光明照耀,稱嘆無盡。護戒最勝,水、火、強賊不能侵毀;護戒最勝,能離卑賤,趣向圓寂;護戒最勝,福德增長,恭敬尊重;護戒最勝,美名流佈,聞皆歡喜;護戒最勝,貪忿遠離,煩惱輕微;護戒最勝,圓寂速證;護戒最勝,恆處人天;護戒最勝,成就三昧;護戒最勝,能息諸障;護戒最勝,身心安樂;護戒最勝,堅固福德;護戒最勝,傍生遠離;護戒最勝,裸形棄捨;護戒最勝,園苑自在;護戒最勝,眷屬圓滿;護戒最勝,潔淨三業;護戒最勝,諸天適悅;護戒最勝,所願皆成;護戒最勝,恆值善友;護戒最勝,遠離饑饉及諸怖畏;護戒最勝,三災、八難皆悉遠離;護戒最勝,譬如利器能斷不善;護戒最勝,寬廣自在離諸繫縛。比丘應知,護戒清淨,獲如是等無量功德。」

佛告比丘:「若復有人護戒清淨,諸天化生,恆處摩尼宮殿樓閣,園林浴池,愛樂遊戲,極妙境界,觀察無窮,自在無礙。」

爾時,世尊乃說頌曰:

「六根緣諸境,  惑業從此生,
 沉淪三惡道,  相續無間斷;
 猶如於野火,  能滅諸柴薪,
 根識緣於境,  善滅亦如是。」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比丘:「若復有人毀犯淨戒,趣求人天安樂勝報,終不能得;所有宮殿、珍寶、眷屬亦皆離散。

「比丘應知,若有智者護戒清淨,捨離三塗,恆處諸天,七寶階道,遊戲往來,自在快樂;珍寶無量,見者歡喜,最勝園林,歡娛自在;身光照耀,猶如燈燭,經行宮殿,種種殊妙勝報難窮,不可稱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慇勤護戒,潔淨澡浴,於一切處寬廣無礙。天鬘、瓔珞恆自莊嚴,天諸音樂相續不絕,受諸快樂於一切時。上妙之境思念即至,園苑種種花果茂盛。又於一切若人、若天,恭敬供養,清淨奉事。

「是故,比丘!守護淨戒,悲愍三惡,受苦有情濟拔出離。若復有人恆行惠施於諸有情困苦饑貧;復離殺生,廣修眾善,獲報天上。遠離邪欲,恆起正信,愛樂圓寂。不貪世間,所有利名及諸酒、色、虛幻不實,皆悉遠離。於諸有情,捨離毀犯及業煩惱。」

爾時,世尊乃說頌曰:

「果從業或有,  如樹依根生,
 或業互為緣,  相續無窮盡。
 善惡因心造,  如影不離身,
 蜜毒互相和,  衰損亦如是。」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比丘:「若復有人諸天福盡,衰相現前,所有眷屬,皆悉捨離。如燈將滅,光明必暗,諸天亦爾。當於此時,福命欲盡,眾苦所逼,憂惱纏縛恐怖無量,身心逼迫,起諸煩惱。由此非久,必當命終,隨於宿業,墮於三塗;或處人中輪轉不息,猶如枷鎖繫縛有情,沉溺諸有,不得解脫。迷惑正信,遠離寂靜,親近惡友及結宿冤。

「比丘應知,如是三界輪轉諸趣,皆由惑業不能伏除,亦非省悟。由此業惑,隨逐有情焚燒不息,猶如柴薪被火焚燒焰勐增盛,此三毒火能燒眾善,亦復如是。

「比丘應知,此貪、瞋、癡,猶如大河漂溺有情令不出離。又此貪等,猶如羂索繫縛眾生,不得解脫;又此貪等,亦如塵垢染污有情,不得清淨。是故智者應當除斷。若復有人護佛淨戒及行惠施,捨離諂誑,伏除貪癡,漸令輕微,了達諸法不起執著。

「比丘當知,若復有人貪等諸惑,苦種若現,不能伏除,而不出離三有諸苦,譬如渴人飲於鹽水,渴無由免。

「比丘應知,觀察無上解脫快樂,趣向圓寂。修習靜慮,滅除諸染,勿著繫縛,墮落泥梨,恆受眾苦違背正道。天、阿素囉悉皆捨離,諸龍瞋怒,非時風雨,四時不順,穀米不熟,人民饑饉。所有快樂皆悉遠離,可愛宮殿及諸園林,極妙境界,壞滅非有。庫藏財物,皆悉隳散。互相殘害,迷妄顛倒,而非省悟。最上利益,曾無修習。三乘正法,譭謗非有。迷於三界,妄執真實以為究竟。日月星辰,亦皆妄計。乃至一切有情所有罪福,妄撥非有。甘露正法,不能了達,恆生憎嫉,猶如冤毒厭棄捨離。

「比丘應知,愚迷有情,於諸世間苦中執樂,不淨計淨,歸依邪道,妄執最上極惡之處,愛樂修習。於無常等,不能了達,妄計邪法,以為最上。愛樂決定精勤修習,義利非有,不免輪迴,苦澁恆時。智者觀察不應迷執,了達虛妄,顯現是非,悟省醉迷,令心不亂。」

時,諸大眾圍遶世尊,聞法歡喜娛樂慶快,係縛捨離,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爾時,比丘乃說頌曰:

「譬如蘇彌盧,  莊嚴四寶成,
 七金周圍遶,  八海湛然清。
 世尊相無比,  理智離言詮,
 萬行因修滿,  三身果德圓。
 人、天瞻仰望,  願說宿因緣。」

時,諸比丘偈讚佛已,白世尊言:「欲色諸天,形量福德,差別有殊。願佛演說,利益未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應當諦聽,吾為汝說。若復有人奉持淨戒,善護諸根令無毀犯,三業清淨。於諸有情,悲愍饒益,勤修方便,捨離散亂,趣求靜慮。於所修因,勝劣不等,有上、中、下,果感亦殊;乃至外器,宮殿莊嚴,高下狀貌,隨宿因緣,皆悉有異。」

佛告比丘:「由護淨戒及行惠施,恆處諸天,捨離諸垢,所有纏縛伏除不起。於彼諸天,內身外器,愛樂趣求,不生譭謗,破壞厭離。命終之後,決定生彼,獲報勝劣,隨因有異。

「比丘應知,護佛淨戒,諸天宮殿恆自快樂;護佛淨戒,捨離諸苦解脫無染;護佛淨戒,天鬘、瓔珞恆自莊嚴;護佛淨戒,烏缽羅花妙香適意;護佛淨戒,極妙境界悅暢無盡;護佛淨戒,龍天八部恆時助祐;護佛淨戒,眾寶莊嚴,離諸垢故;護佛淨戒,種種天花色妙開敷,隨心自在;護佛淨戒,微妙香風悅意無盡;護佛淨戒,房室園林慶快隨意;護佛淨戒,獲於種種摩魯迦花、瞻波迦花、計多迦花,出妙香氣最上無比,恆現在前;護佛淨戒,遠離諸橫;護佛淨戒,善種增長;護佛淨戒,犯戒之緣,皆悉遠離;護佛淨戒,圓滿忍行;護佛淨戒,妙寶階道成就現前;護佛淨戒,工巧種種及可愛具,悉得成就。

「比丘應知,護佛淨戒,於當來世獲果如是。猶如畫師,世及出世種種形像,皆能成就;護戒亦爾,於當來世,所有一切隨意成就。

「若復有人毀犯淨戒,於當來世,沉淪惡道,受種種苦,捨離人天可愛之境。亦如彩畫,風雨、煙塵而能破壞。貪、瞋等垢能壞淨戒,亦能捨離世及出世可愛之果。

「復次,比丘!貪等諸惑,能壞有情。所有善業亦能增長。諸不善業,如世之火勐焰增長,能壞柴薪。

「比丘應知,有情根識,攀緣六塵,迷惑不了。虛妄執著境界纏縛,起於貪、瞋;諸業隨生,輪轉諸有,受苦無量,不能遠離。貪慾諸毒,愚迷不了。貪火盛勐,損壞眾善及諸可愛宮殿林池,眾妙果實悉皆散壞。攞娑囉迦,勝妙福報,珍寶無量庫藏盈滿,娛樂自在。父母眷屬福德最上,世所希有,快樂無礙。

「比丘應知,若復有人修習檀度,於當來世財物具足,離諸損壞。檀度最勝,快樂自在;檀行最勝,福報隨形如影不捨;檀行最勝,人天可愛,莊嚴歡喜;檀行最勝,能離貧乏;檀行最勝,慳悋不起;檀行最勝,能伏愚癡,出離三塗;檀行最勝,見者歡喜;檀行最勝,諸根無缺;檀行最勝,傍生樂見;檀行最勝,遠離愛憎;檀行最勝,邊地不生;檀行最勝,諸天快樂;檀行最勝,離苦纏縛;檀行最勝,超越輪迴;檀行最勝,娛樂自在;檀行最勝,能趣三乘,究竟解脫。

「復次,比丘!應當觀察,輪迴諸苦,眾多逼迫,應當厭離。審諦觀察彼非究竟,無常敗壞,如夢、如焰,芭蕉非實;乃至色界及無色界所有境界,虛幻不實而非究竟,應當厭離,不應封著,妄為最勝,令心愛樂。」

佛告比丘:「圓寂安樂遠離諸相,體非一異,亦非三世,彼此俱非,離諸繫縛,究竟圓滿。汝當趣求,勿應棄捨。自在無礙,寂靜無染,應當速證。」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四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五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大師賜紫沙門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天主帝釋而白眾言:「汝所作善,守護增長如意歡喜。」即說伽陀曰:

「三種善作已,  三種三因緣,
 三位次三地,  三德三大果;
 不殺施最上,  此法汝愛樂,
 得真實忍辱,  獲生一切天;
 隨身有宮殿,  快樂受無極。
 若人好不善,  生處無安樂,
 邪法被增纏,  云何而出離?
 作此人、天善,  熏修本識中,
 彼業感果時,  得生人、天界,
 於彼生愛樂,  心自住安樂。」

爾時,天主帝釋而復白言:「汝等具大福德,獲生天界受天快樂,隨其福果勝劣各異。若種種作福,薰識身中,後生天界得種種快樂。如是一切林木花果,悅適人意;入彼林中,彼天飛鳥演說言音,令人樂聞,為彼天子即說伽陀曰:

「『善來汝賢敏,  宿習於上善,
  堅持七律儀,  成就最勝果;
  生彼天界中,  受天快樂報。
  廣持於禁戒,  得離沉淪苦,
  猶戒清淨故,  感天勝妙池,
  隨意而洗浴;  復雨紫金花,
  散佈於身上;  及彼功德池,
  以彼戒種子,  念念為防非;
  天中上妙樂,  隨意而受用。
  若人意決定,  守護於禁戒,
  生彼天界時,  快樂無邊際。
  以此戒莊嚴,  得趣善逝果,
  而受解脫樂;  破戒罪惡深,
  如刀及火毒;  是故堅持戒,
  而修施法財,  遠離於毀禁。
  業有上、中、下,  感果亦復然,
  今成勝報身,  常戴光明鬘,
  受天種種樂,  皎潔身無垢。
  若人造惡業,  苦果自纏身,
  展轉受沉淪,  生死無窮盡。
  汝既來生此,  受天眾娛樂,
  出遊諸園苑,  勿著於放逸,
  逸蕩過失深,  如來常說此;
  是故放逸者,  三毒中最上。
  精進如甘露,  心頂自清涼,
  永超生死輪,  究竟菩提岸。
  彼時我如來,  演說微妙言,
  離我速修行,  莫著顛倒想;
  若有違背者,  貪等諸惑生,
  斷彼解脫緣,  漂沉諸苦海。』」

爾時,天主帝釋,速疾往彼善法堂中,諸天妓女及一切天眾,皆來善法堂中。到已,娛樂種種遊戲。於時,天帝觀察娛樂,而知天眾虛妄耽著增長煩惱,即說伽他曰:

「虛妄境界中,  貪愛而無足,
 有情迷執深,  增長諸煩惱;
 被境縛根識,  如毒藏在食,
 於後若消時,  迷悶無安樂。
 無前、後、中間,  非今世、後世,
 因緣會遇時,  業報誰能避?」

爾時,天主帝釋說此伽他已,而復告言:「假使少年強力,未必長生,四相推遷,速歸散滅。顯現快樂,無實自性,樂受盡時,逼迫身心,無暫安隱。汝等勿得信任癡迷、愚惑、諂誑,若於一切境界染著不足,後致大患。譬如熾火焚燒草葉,貪著境界增諸過失,亦復如是。被煩惱火燒煮身心,棄背正道,衰相現時,墮落天界。是故,我今教化汝等,割截煩惱,去除迷惑;一切天眾,自此恆作利益於最上行法,志固修習,後得寂靜最上安樂。汝今勿得慢易,速作良田。於噹噹世而得最上報應,適意無盡。若作惡業種種隨身,墜墮天宮,沉淪惡趣,一切宮殿樓閣,悉皆隱沒。」

爾時,天主帝釋見其天子,須臾命終,墮於惡趣,而說伽他曰:

「微妙香蓮花,  種種生峯頂,
 最上適意寶,  處處作莊嚴。
 流泉與浴池,  雜色花果樹,
 及紫金劫樹,  靈鳥群集上,
 常出微妙音,  悅樂諸天眾。
 無垢琉璃寶,  間雜金色光,
 最上妙樓台,  莊嚴恆適意。
 群生不遠離,  寧知是幻化,
 如泡、如水沫,  如電、如浮雲,
 亦如尋香城,  須臾即散滅。
 虛妄若生貪,  墜墮輪迴路,
 癡愛毒如火,  焚燒於善根,
 減損於天眾,  去一切菩提。」

又復告言:「若天愚癡,愛人誑惑,為天、阿素落、羅剎等之所降伏,後墮地獄;復為龍蛇,遠離諸天,長處三界,如繩繫縛而不自在。若離癡愛,明瞭通達,利益有情,歸依佛道,永出世間,斷有愛支,得一切智;平等無礙,得三解脫,證悟苦、空到真實際,遠離輪迴,不受後有,色、香、味、觸而不染著。」

時,彼天帝見多天眾,念念無常,增諸過失,深生悲愍,發誠實言,而說伽他曰:

「如是天道終,  沉淪百千劫,
 猶如旋火輪,  生死何窮盡?
 見他受無常,  不觀於自己,
 後自命終時,  違害亦如是。
 若捨垢穢心,  不著於境界,
 生死莫能侵,  常住真寂樂。
 戒行若違犯,  如醉飲藥毒,
 非天魔死軍,  纏縛誰救濟?
 微塵坌面上,  自心何知見,
 命謝臥林間,  誰悟從貪愛?
 若生於貪愛,  同住苦無常,
 永處於生死,  現離於安樂;
 大惡不斷除,  輪迴從此得,
 譬如暴惡風,  能吹山頂葉。
 自業得生天,  娛樂果自受,
 潔戒不愚迷,  安樂自充足。
 貪愚招墜墮,  如火而起煙,
 後自墮泥黎,  業報亦如是。」

爾時,有天名烏波襪踰,宿善業力,生忉利天。彼有苾芻為其天王,而說伽他曰:

「若作種種業,  處處妄攀緣,
 以心迷惑力,  一切業成就。
 前心最勝故,  後心相續生,
 無間引生彼,  三界因無盡;
 一切業報身,  離心不可得,
 是故降伏心,  當獲無盡果。
 汝速勤修進,  調伏離執迷,
 滿善得隨心,  究竟獲安樂。
 心若恆調伏,  永不增諸過,
 智者善伏心,  諸苦不能害。
 若心得彼苦,  苦苦後相續,
 一切境界中,  而得輕心報。
 天、人、阿素落,  龍、鬼、羅剎等,
 不離於一心;  心為三有主,
 三有自心生,  地獄與人、天,
 隨心生罪福,  流浪任漂沉。
 壞善因迷境,  愚癡貪愛生,
 住苦廣無邊,  沉溺而難出。
 難調心力大,  奔馳速若風,
 天眼勿緣形,  識相皆如是。
 智者善調伏,  遠離魔羅縛,
 超度生死河,  速到於彼岸。
 疑惑不正直,  無底惡難止,
 一多微細行,  不住剎那中。
 行相密難窮,  無身一切處,
 世間誰牽引?  往者復是誰?
 藏伏甚法中,  造作於身業,
 雖見行表差,  莫覩相應法。
 云何調伏難?  無色、無形相,
 陋惡損眾生,  取境明如眼;
 善惡作雖見,  譬如幻化士,
 本性狀難窮,  往覆誰能覩?
 牽引於群生,  諸趣恆流轉,
 利劍不能截,  勐火燒非斷;
 一切有情心,  業力相如是,
 業繩而堅固,  纏縛於群生。
 三性而不恆,  須臾善非善,
 亦復捨受俱,  攀附六根門。
 妄求於塵境,  染著世間故,
 不悟生滅法,  如鏡唯照前,
 而不鑒於後。」

爾時,天子聞彼苾芻說如是事——昔作純善今獲勝身——而說伽他曰:

「昔修靜妙心,  慎護於戒行,
 以此微妙因,  得住安樂道。
 善護持戒者,  防非發律儀,
 當得斷諸惑,  證圓寂滅樂。
 戒有大威德,  能超諸有苦,
 乃至命謝時,  無彼惡道畏;
 惡道無能救,  戒力救最上。
 若有持戒者,  萬善皆依怙,
 後果得生天,  永離諸嶮難;
 佛法聖眾師,  三界咸尊重。」

爾時,諸天子等,五體投地,歸命作禮生尊重心。彼時,天主帝釋倍生忻慶,嘆美至深,而說伽他曰:

「解脫貪、瞋毒,  群生親道友,
 能到於彼岸,  我今歸命禮。
 降伏愚癡失,  無為無比等,
 一切眾所尊,  我今歸命禮。」

時,彼天中有諸飛鳥,或在空中翱翔上下;或集寶池嬉戲水內。有諸天子樂逸縱蕩,與諸飛禽同共遊行,耽樂欲樂,不怖惡道。爾時,苾芻為彼天子,宣說伽他曰:

「傍生耽欲樂,  遊戲恣愚迷,
 天眾亦復然,  等彼飛禽類。
 正教師宣說,  汝等心顛倒,
 不怖於罪業,  耽樂著世間。
 若天有罪業,  墜墮於地獄,
 業力如是毒,  智者常遠離。
 薄德少慧人,  但觀前欲樂,
 不復返思惟,  成就諸苦果。
 若有智慧人,  照觀一切惡,
 求斷諸惡業,  利益於群生。
 罪業生諸苦,  勝因得離縛,
 善惡行不同,  報相亦復爾。
 迷苦妄為樂,  求安不可逢,
 具智勿為非,  不久至寂滅。
 善修諸業靜,  巧便集善根,
 三昧自現前,  速到無生位。
 勿復戀傍生,  游嬉於園苑,
 懈怠轉增多,  後墜飛禽類。
 若復無少智,  善惡業不分,
 餓鬼、阿素囉,  地獄亦如是。
 於業能分別,  於報亦通達,
 彼於諸業中,  深窮垢靜相,
 晝夜常精進,  思惟三脫門,
 永不墜泥黎,  究竟獲安樂。
 天子汝當知,  自樂自善成,
 自惑生自苦,  苦樂不離心。
 於過應遠離,  染著諸塵境,
 縱逸癡所盲,  不覺死王催,
 沉淪於地獄,  苦惱而無極。」

爾時彼天,有百千天女色相端嚴,隨意自在,於彼林間歌唱遊戲。彼有飛禽知天宿善,而說伽他曰:

「勤修宿善業,  今復得生天,
 若行非善因,  而復沉惡趣。
 業報既決定,  諸天皆平等,
 安樂非安樂,  汝等今當知。
 愛染為害本,  業繩隨繫縛,
 輪轉而不窮,  還因業繩力。
 上至非想處,  下及於三途,
 往返疾如風,  生數復如雨,
 諸趣而循環,  無始長如此。
 若人心寂靜,  如水湛然清,
 離礙如虛空,  而獲最上樂。
 五識緣塵境,  三惡業相牽,
 一法捨盡時,  不得生天界。
 殺、盜、淫、妄毒,  常為惡道友,
 燒煮如炎火,  智者應觀察;
 真實忍辱慈,  出世善良友,
 親近若修習,  當得三天果。
 制伏邪亂意,  慎護觸等貪,
 後有定生天,  成就白業果。
 若於生死業,  而不求解脫,
 焰魔殺鬼來,  云何得遠離?」

爾時,天主帝釋而復白言:「若有眾生不怖諸惡,於一切處心所染著;以染著故,隱沒智慧。妄言、綺語、虛誑、邪諂,惱亂有情,棄背正教,親近邪師,不孝父母,乃至善根間斷,業繩繫縛。如箭速疾,死入地獄,種種治罰,受諸極苦無有休息。汝等從今於生死罪緣,速須棄捨,莫復貪著。於自身命,分限短長,審諦觀察。有為諸行,剎那生滅,何得久住?如水浮漚,如鏡影像,如電剎那,如雲散滅。若天福盡,樂受捨位,一切衰相不覺現前,逼迫身心,如何當忍?是故,我今宣示言爾:『汝今當須勤行精進,忍辱柔和,慈愍有情,守護六根,修行四諦,不取怨親而修平等,智慧增長深入義味,背妄照真,導引禪定。』業惑盡時,後有不生,得俱解脫。」

爾時,天主帝釋欲重宣此義,復說伽他曰:

「如是十二處,  六境及六根,
 識等生滅時,  相應成妄想。
 智者善修心,  不住色等法,
 而入寂靜門,  湛然無一相。
 勤求寂靜故,  不墮魔羅界,
 以此靜妙心,  恆時而憶念。
 若行如是慧,  惑苦云何生?
 於其三世中,  自在無驚怖,
 煩惱縛自解,  罪垢不可染;
 慧眼得圓明,  常住真寂行。
 天身大快樂,  尚被罪垢摧,
 云何人愚迷,  廣造十惡業?
 若人修智慧,  了達罪福因,
 怖業若死侵,  永出苦根本。」

爾時,帝釋昔聞世尊所說惡趣之事,即為天眾宣說:「佛言:『若人得脫生死罪根,常值善友,植諸善本。若生天界受妙快樂,宮殿莊嚴報應無量;若不怖惡道貪著娛樂,福善盡時必當墮落,譬如燈燭須假膏油,膏油既盡燈焰即滅。如是墮已,而被業風急速吹轉,往返世間輪迴不止。若諸智者正定相應,無明業繩不能牽動,譬如藕絲牽妙高山而不能動。』」

爾時,彼天聞於天帝說是法已,即說伽他讚天帝曰:

「汝今說此法,  息除一切障,
 我依天帝語,  安住無怖畏。
 與彼諸群生,  而作慈悲父,
 宣示涅槃城,  令彼得利樂。
 法本無分別,  天帝善能宣,
 今遇正教師,  得至無上道。」

爾時,天帝又復白言:「世間財物勿生貪著。若人捨離智慧出生,若復愛著,破壞善根;七種聖財漸漸隱沒,經百千生沉淪惡道。又復世財而不堅久,水、火、盜賊、王等勢力皆可侵奪;若彼法財,水、火等災終不能壞。汝諸天眾,雖有勢力,諸根具足,身帶光明;衰相現時生其愁惱,墮下虛空過百千踰繕那,入其惡趣。」

爾時,帝釋即說伽他曰:

「如汝大快樂,  富貴不可量,
 衰相若現前,  決定沉惡趣。
 如現所作業,  隨業果復生,
 業相善殊勝,  異熟果亦然。
 業有上、中、下,  善惡品類同,
 成彼有報時,  勝劣亦如是。
 汝等審思惟,  色力身最上,
 生滅未能逃,  云何而不墮?
 譬如麥等種,  而被大火燒,
 隨燒即破壞,  云何芽得生?
 浮虛假偽身,  四相遷流速,
 如燈而生焰,  不住剎那中。
 心相亦復爾,  虛幻無真實,
 恆被漏隨增,  云何得安樂?
 棄捨於妄境,  勿自愛其身,
 決定脫輪迴,  速至於彼岸。」

爾時,彼天有其飛鳥而復說言:「我等今者居烏缽羅林,於其林間有大浴池,多生紅蓮長時芬馥,鳥身翅翼諸色間雜,狀如七寶;眼有光明,言音妙好,於彼林中長時戲樂。」觀察天子耽著迷醉,即說伽他曰:

「我恆耽憙樂,  天人愛亦然,
 天雖與禽別,  愛染而無二,
 不能守行法,  云何得解脫?
 天等若如是,  飛禽何所別?
 今復告汝等,  勿著五慾樂,
 而修勝法行,  當得大解脫。
 生、老、病、死苦,  永不害其身,
 天與禽類身,  平等獲善利。」

爾時,天帝又復白言:「若有智者離垢清淨,世間罪染普遍此天,亦不能著。

「何以故?為彼智者,於生、苦因緣而能解了;又於彼天朋友知識、恩愛眷屬無所戀著。汝等諸天癡愚、貪染不離輪迴,與彼飛禽等無有異。復有眾生耽著飲酒,得罪甚多。所以者何?為彼有情,心識迷亂,破犯恆多;酒力雖消,業報不滅,於五趣中輪迴不絕,於一切罪中最為增上,乃至於俱胝劫,流浪不絕沉淪惡趣,煩惱纏縛——佛所言說。」

爾時,彼天帝釋園中有妙法堂,種種珍寶殊妙莊嚴。時,諸天眾詣彼堂中。彼時,帝釋觀察天眾,而說伽他曰:

「汝等諸天眾,  過去修微善,
 獲生天界中;  若天報應盡,
 定墮於輪迴。  業力難思議,
 牽引於眾生,  三界、五趣中,
 處處而出生。  汝等勤精進,
 審諦細思惟,  生滅須臾間,
 云何不省覺?  怖畏邪嶮路,
 而依眾律儀,  堅固七覺支,
 勤行八聖道,  善住於五根,
 增長於五力,  四念與正勤,
 及彼四神足;  如是而不退,
 必至涅槃城,  恆受寂滅樂。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五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六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大師賜紫沙門臣法天奉 詔譯

「於罪不怖畏,  彼人無智慧,
 後至命終時,  苦惱恆燒燃,
 週遍天界中,  墮落誰能見。
 彼恆貪淫樂,  於此莫能知,
 淫慾生虛誑,  迷惑於有情,
 牽引落三途,  如繩而繫縛。
 生滅恆如是,  有情須自利,
 調柔身口意,  煩惱勿令生,
 法境等須息。  一切著淫者,
 增癡墮無常,  不覺慾火燒,
 遠離於親眷,  朋友善知識,
 骨肉並眷屬,  大苦死來時,
 波吒何能說?  初至無常位,
 如山忽倒摧,  須臾不可停,
 剎那而滅謝。  若處一切智,
 無罪無輪迴,  究竟出苦源;
 諸天恆愛樂,  慾海深無底,
 何能有足期?  增長愛貪心,
 如酥油灑火,  種種莊嚴貌,
 破壞出世因,  流轉四趣中。
 人傍地獄鬼,  生死恆無間,
 往覆如陶輪,  群品大愚癡,
 不了煩惱性。  若彼諸有情,
 永離於貪愛,  當獲最上因,
 解脫無繫絆。  智者除煩惱,
 諸苦病不侵,  降伏於貪瞋,
 長獲安樂道。  生苦不能染,
 羂索不能縛,  智慧漸圓明,
 照知一切事。  若於圓寂理,
 而起無相心,  離垢絕囂塵,
 究竟到彼岸。  於彼苦樂境,
 洞然無所得,  而入大解脫。
 常住空寂捨,  復起慈悲心,
 愍念有情故,  示苦智真如。
 遠離於羂索,  令意斷疑慮,
 永除於貪愛,  解脫苦惱怖,
 獲得最上慧,  悟彼集散空。
 設壽八萬劫,  亦復墮無常,
 此可恆安住,  天界永無失。
 見惡而生慢,  於罪不思惟,
 愚迷無方便,  恆求於快樂。
 喻如砂聚中,  求油終不得,
 若作罪業行,  恆常而逼迫。
 苦樹罪根深,  一切惡生長,
 我說此真如,  定為法非法。
 彼意恥作罪,  後復無煩惱,
 利益廣無邊,  獲至真如際。

「若復愚迷,於佛言教而不信受,後至無常,自得苦惱,經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阿沒那等,破壞人天,無常罪火決定焚燒,此不盡劫。瞿曇告言:『天復云何而得久住?』喻如水沫、芭蕉,無有纖毫真實,幻化非久。若恆愛此快樂,無有是處。」

爾時,彼佛問彼天眾:「知此義不?」天,意歡喜,如聞五樂,多獲快樂,得五功德。而復說言:「彼有飛禽名曰嬉戲,能善說法。為彼天眾,即說伽他曰:

「『有欲愛不足,  無因人意足,
  發起不足心,  如是無知死。
  一切眾生界,  形類有多般,
  長遠時分中,  不能修方便。
  永不受安樂,  決定墮輪迴,
  恆處於地獄,  生生亦如是。』

「若實宣說,帝釋境界,富貴殊勝異於諸天。於此輪迴亦不能免。決定無常乃普遍天上,未有微妙之處,可避無常,而皆墮落。

「是時天帝善解法相,名憍尸迦,為彼天父,種種精進,說多因行,而諸天眾猶不省悟,誰能樂修靜行,遠離罪垢?唯縱愚迷,心著放逸,於斯教誨而不受持,久遠無邊。云何不覺?彼諸愚人,樂作惡因;於彼後身,而被罪惡種種破壞,寧知惡業隨眠纏縛。」

爾時,苾芻而說頌曰:

「若行善利,  以其臥具,  飲食衣等,
 供給供養,  尊卑之眾,  不為自身,
 而求福利;  或觀自身,  誰作主宰?
 乃遇惡境,  作罪怨家,  固來欺陵,
 而起真實。  離相忍辱,  智者審觀,
 都無病痛,  苦惱之難。  唯有現在,
 不靜之物,  作如是身;  而復此身,
 剎那不住,  盛壯亦然,  破壞何身?
 眾生迷醉,  於自財物,  不作利益,
 增長罪業,  不受教命,  亦不行施,
 於一切處,  心不受用,  賊等窺壞。
 云何護持?  若心迴向,  佈施師等,
 彼財殊妙,  而復棄捨,  如棄草木,
 心不愛著;  貧劣有情,  恆行救度,
 離垢無著,  今世後世,  獲七眾戒。
 救度最上,  戒護於人,  當生天上,
 智慧廣大。  彼能截斷,  一切煩惱,
 病等枷鎖,  過大嶮惡,  輪迴之橋,
 到彼堅牢,  涅槃彼岸。  心淨離垢,
 得無生忍,  喻如擔負,  其物輕少,
 遠出長途,  而不疲乏;  若人擔負,
 惡業輕少,  遐歷世間,  而不沉沒。
 又如飛禽,  兩翼壯健,  高往虛空,
 遠疾可到。  若人持戒,  守護堅牢,
 欲往生天,  亦復如是。」

復有飛禽,名現真如,住彼白山,而能觀察,即說頌曰:

「喻我形色,  不住剎那,  快樂亦然,
 愚迷不覺。  若一切類,  善相多般,
 輪迴生時,  定隨破壞。  彼福破壞,
 一生亦然,  死王得便,  罪意何免?
 恆行快樂,  無財黑繩,  摧壞有情,
 無病強力,  安樂遠離。  死王近來,
 近則心迷,  群生命壞,  罪破長時。
 天人輪轉,  不覺根迷,  遠離安樂,
 墮閻羅界,  方知業果。  快樂剎那,
 而身衰朽,  悅諸塵境,  不覺貪著;
 快樂受盡,  老死王侵,  諸根對境,
 戀著不足。  彼後無常,  自生煩惱,
 若無慧燈,  照見塵境,  受行境界,
 執我分別,  樂著虛妄,  慾火恆生。
 境力如風,  吹慾火盛,  智覺真如,
 思惟成妄。  一切愚迷,  嬉戲不覺,
 恆行境界,  吹於慾火。  天人行欲,
 墮彼天界,  彼具天德,  實得天樂;
 衰相現前,  不壞何往?  剎那不住,
 念念生滅,  暫住非久,  彼命如是。
 此境屬他,  一心不覺,  五德天樂,
 壞苦速離。  帝釋天王,  抖擻煩惱,
 三障垢靜,  歸依三寶,  三業廓然,
 悟得最上,  三佛菩提;  雖生罪地,
 罪垢不染,  留心作善。」

彼有焰魔獄卒,為彼眾生而說頌曰:

「意懷貪慾,  嫌棄善緣,  不離輪迴,
 得此苦果,  不依天行,  而作罪因。
 彼後無常,  反恨作惡,  利刀割體,
 勐火燒身,  猶未為傷。  五根得罪,
 苦不可忍,  眼觀美色,  如實得樂,
 寧知恆苦;  聞聲耽味,  其過亦然,
 作罪冤家。  是故捨離,  彼三冤家;
 纏縛罪人,  破人安樂,  貪癡和合,
 遠離戒品,  因墮地獄。  若行戒律,
 後得福善;  若違戒律,  後得煩惱。
 飲酒殺命,  離他婦女,  邪見兩舌,
 不守威儀,  縱情放逸,  破壞有情,
 因沉惡道。  貪著邪行,  而復惡口,
 今世後世,  無彼安樂。  遠離惡人,
 親近善友,  滅此罪根。  不信此業,
 無得業果,  無眾安樂。  惡果根本,
 煩惱後燒。  若作妄語,  本非法師,
 我解深法,  彼後無常,  得魔業果;
 轉此人身,  而生惡趣。  是故如來,
 說此無明,  一切貪慾,  何得快樂?
 知足無貪,  身離煩惱。  欲生快樂,
 是名快樂。  解脫相應,  得最上樂。
 若貪快樂,  如毒和水;  解脫快樂,
 如乳和水,  慾火燒害,  愚盲不覺。
 又復貪愛,  度量財利,  酤賣酒肉,
 得財無數,  心猶未足;  無常殺鬼,
 速來牽引。  若耽欲樂,  樂住境界,
 得不快樂;  如來說此,  夢覺法喻,
 如乾闥城,  如空無實;  如水上沫;
 如芭蕉堅;  如彼火毒,  欲境亦然。
 若味因果,  知欲過罪,  不迷真如,
 成就智慧,  獲靜思惟;  去其貪愛,
 苦惱不生。  壞欲亦然,  欲為罪主,
 如世毒藥,  彼意不足,  墮落天界,
 復墮地獄。  欲賺愚迷,  喻彼懸河,
 亦如電閃。  世間毒力,  莫勝女色,
 思想欲增,  如火熾盛。  是故智者,
 離欲寂靜,  無前無後,  亦無中間,
 如如而行。  增長亦爾,  彼得欲苦,
 等觸大焰。  知如是過,  智者遠離,
 速離欲故,  定得安樂。  無數百千,
 那由他天,  以欲行故,  墮火毒獄,
 器杖治罰,  其毒如火,  遠離快樂。
 不行欲因,  如上地獄,  不見不聞。
 若貪慾人,  斷其欲貪,  亦無苦惱。
 是故無垢,  得意清淨,  於一切處,
 滅慾火焰,  入彼種種,  最上善業,
 彼行無染。」

爾時,帝釋觀察飛禽住莊嚴樹,色喻檀金;彼法因果,正見善業,而說頌曰:

「正見善業,  如彼大樹,  欝茂金色,
 種種莊嚴。  智者所說,  如善果報,
 處處出生。  不善若善,  得彼人身,
 復行善業,  得生天上;  不善亦然,
 下沉地獄,  慾迷善意,  而復不得,
 最上良藥。  若知果報,  意不愛慾。
 眾生境界,  迷醉味著,  若恆行貪,
 惡定同生。  女生煩惱,  如世間火,
 若此火生,  煩惱如是。  女人煩惱,
 生眾生心,  破壞世間,  一切法滅,
 為地獄因。  大仙所說,  女人姦媚,
 口甜心毒,  情愛不恆,  愛戀須臾,
 棄背亦爾。  彼性浮囂,  可喻掣電,
 誑詀有情,  詐行恩愛;  天人龍鬼,
 羅剎眷屬,  境界亦爾。  女人鄙惡,
 譬彼黑毒,  種姓不擇,  勢力不顧,
 愛恚不恆,  姓如風火,  唯募財物,
 殊無終始,  如有嶮難,  嫌棄遠離。
 如是富人,  彼即愛樂,  若住貧賤,
 急急離別;  譬如遊蜂,  花卉芬芳,
 競來採食,  若樹乾朽,  一切遠離。
 無財亦然,  女人遠離。  女人黑暗,
 心縱顛狂,  破壞勝因,  罔知良善。
 如女人縛,  天縛亦爾,  若值女縛,
 定墮地獄,  若貪女色,  貪中第一。
 若有眾生,  雖曉慾業,  而猶耽著,
 是故無知,  迷人不覺。  又復女人,
 詐吐心誠,  惑他信己,  身雖同處,
 心則差殊,  損壞有情;  毒如蛇蠍,
 方便多求,  一切養育。  女人行德,
 而不能為。  如是自性,  殊無測度,
 智者不著,  心恆決定。」

忉利天宮有善法堂。爾時,諸天會善法堂。有如是散亂者,飛禽為彼而說頌曰:

「譬如飛禽,  隨其自性,  樂厭不同,
 而有二種:  一見蓮華,  而復樂著,
 若見林野,  而自厭離;  一見林野,
 意欲樂住,  如見蓮華,  卻思遠離。
 眾生亦爾,  林如靜善,  華喻欲貪,
 智者樂林,  而深適意;  天人顛倒,
 反募蓮華。  如出暖日,  能去大寒,
 解脫之樂,  亦復如是。  貪中生苦,
 樂謝何安?  智者不迷,  而求解脫,
 於一切處,  為最上樂;  住牟尼林,
 能善觀察,  住意無貪。  天人最上,
 住此欲貪,  而不久遠。  若行無貪,
 樂中最上,  居林寂靜,  行中第一。
 一切苦斷,  受甜惡行,  誑賺有情。
 適意林巒,  宜善觀察,  心善觀察,
 恆處安樂,  心行無貪,  樂處林野。
 彼人樂林,  心恆純善,  離欲無貪,
 得寂靜樂。  若人煩惱,  怖見林間,
 貪愛倍增,  而自燒煮。  棄背貪愛,
 無垢清淨,  心定生生,  常獲安樂。
 如具富貴,  福盡成空。  盛處少年,
 老侵頓易,  一切恩愛,  定有別離。
 一切有為,  和合暫爾,  此世間法,
 正覺正說。  若覺愚迷,  捨愛知足,
 入寂靜林,  獲最上樂。  衒己俊利,
 思愛多方,  遠離善林,  永失利樂。
 林間默觀,  寂靜相應,  適意無貪,
 善心成滿。  是故聚落,  散亂恆生;
 若處山林,  離諸貪愛。  汝意速疾,
 厭離愚迷,  最上靜林,  相應住處。
 心行若靜,  永離煩惱,  行若相應,
 善根增盛。  假使有人,  得千帝釋,
 報壽若終,  亦歸生滅。  恆行貪慾,
 一切不見,  被欲降伏,  而生眾苦。
 欲愛之樂,  須臾暫住,  不久即滅。
 心如怨家,  能離彼樂,  彼欲無得。
 煩惱苦果,  皆從欲生,  解脫生樂,
 彼樂真實。  於善逝行,  縱任相應,
 離欲無貪,  獲樂無盡。  五欲之樂,
 先甜後苦,  樂相壞時,  而沉地獄。
 無貪之善,  初後中間,  離垢清淨,
 受樂無窮,  是真善母。  愚迷欲樂,
 云何離彼?  過失恆生,  中後深苦。
 罪行云何,  不見快樂?  喻如世間,
 有其毒花,  其色鮮艶,  其體有毒,
 人若觸花,  毒害於身;  罪行欲樂,
 其毒亦然。  又如當風,  執彼火炬;
 亦如飛蛾,  投其燈焰;  欲樂之火,
 燒害亦然。  是故欲毒,  恆須遠離。
 天著欲故,  積惡虛生,  人募愛貪,
 愚盈罪行。  是故慾火,  焚燒善根,
 賺失天人,  沉斯惡趣。  若未命謝,
 速迴心意,  於一切善,  修令增長。
 貪等惑亂,  三過生塵,  三毒作一,
 罪網猶大。  若起三惑,  相續不盡,
 歌舞唱妓,  耳目順情,  天意如石,
 而被牽動。  一切欲境,  蓋覆靜心,
 沉溺愛河,  無時超度。  天何愚迷,
 欲賺不覺?  譬如毒樹,  開其毒花,
 蜂蛾採食,  毒殞其命。  貪慾之毒,
 損害亦爾,  而墮三途,  如火燒木。
 天人不覺,  生此罪地,  受苦終盡,
 方離泥黎。  天人愚迷,  不思作善,
 罪惡境界,  彼無一信。  智者審觀,
 真如幻夢,  愚人非夢,  為地獄因。
 是故離欲,  得解脫善,  棄背惡行,
 利益善因。  彼利若行,  永離諸惡,
 天無黑行。  彼有智者,  正見決定,
 不樂散亂,  獲種種福。」

爾時,世尊教受天子,行不散亂行,而說頌曰:

「天人宮殿,  散亂之根,  迷醉樂著,
 而墮輪迴。  若離散亂,  輪迴亦脫。
 彼散亂根,  即是無明,  自性黑暗,
 如人無眼。  我觀彼過,  迷火不別,
 愚癡深廣,  散亂亦然。  眾生愚迷,
 積聚財寶,  而自育養,  復更散亂,
 墜墮惡趣。  天亦愚癡,  愛著女色,
 本望離苦,  悅意快樂,  寧知命殞,
 得大苦惱,  集欲之樂,  不久即散。
 一切眾生,  業壽有限,  少壯剎那,
 即當衰老,  善惡業縛,  誰得自在?
 譬如樂主,  捻弄木人,  須假線絲,
 方成作用;  有情亦爾,  須假惑業,
 方處輪迴。  若離愛貪,  則無作用。
 非久業行,  智者不信;  遠離一切,
 散亂方便,  若離散亂,  不生三界。
 譬如有人,  墜墮深崖,  其中猶有,
 不失命者。  若人散亂,  墮三界崖,
 其中未有,  得出離者。  一切惑業,
 散亂最上,  於晝夜中,  恆不安樂。
 若世間人,  纖毫散亂,  破壞有情,
 出世之意,  是故遠離。」

彼世尊座如實說已。天主帝釋發尊重心,敷其座具,頭面禮足,起立合掌,見伽他書,心生怖畏,頌曰:

「若不散亂,  如彼甘露;  若行散亂,
 而墮無常。  不散亂人,  天中最上。
 散亂之行,  輪迴之根,  清淨之行,
 安樂之本。  是故正定,  於一切處,
 獲最上樂。  若於欲樂,  如怖極苦,
 散亂大毒,  同壞眾善,  迷毒散亂。
 人行惡作,  不從散亂,  能得安樂。
 若彼智者,  平等宣說,  德與無德,
 一切執我,  為苦樂根;  如我世尊,
 伽他書典,  離欲清淨,  獲益安樂。」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