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華經卷第五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三
佛告寂意菩薩:「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第十王子軟心言,乃至發心亦復如是。王子所願皆如阿閦菩薩所願,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令一切眾生悉得思惟諸佛境界,手中自然生栴檀香、優陀婆羅香,以此諸香供養諸佛。’
「爾時,寶藏如來讚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願者甚奇特。汝願眾生手中自然有栴檀香、優陀婆羅香,悉得思惟諸佛境界繫念清淨,以是故今改汝字號為香手。’佛告香手:‘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之中阿閦如來般涅槃後,正法滅盡過七日已,汝於是時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佛世界故名妙樂,佛名金華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香手菩薩復作是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今我禮佛,此閻浮園周匝當雨諸薝卜華。’善男子,爾時香手菩薩,於寶藏佛前頭面著地,是時閻浮園中如其所言,周匝遍雨諸薝卜華。
「爾時,寶藏如來為香手菩薩,而說偈言:
「‘尊妙功德, 善趣汝起! 如心所願, 雨薝卜華,度脫無量, 一切眾生, 示諸善道, 令至無畏。’
「善男子,爾時香手菩薩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第十一王子瞢伽奴言,乃至發心亦復如是。王子所願亦如香手菩薩所願,爾時師子王子以珍寶幢供養寶藏如來。時佛即讚師子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以此寶幢供養,是故號汝名為寶相。’佛告寶相:‘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之中妙樂世界金華如來般涅槃後,正法滅已過三中劫,妙樂世界轉名月勝,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龍自在尊音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世界所有莊嚴,如妙樂世界等無差別。’
「爾時,寶相菩薩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頭面禮於佛足,令一切眾生得如是念,猶如菩薩住無諂三昧,一切眾生得大利益生於大悲發菩提心。’善男子,爾時寶相菩薩在寶藏佛前頭面著地,一切眾生悉得如是無諂三昧,得大利益生於大悲發菩提心。
「爾時,寶藏如來為寶相菩薩,而說偈言:
「‘善意勤起, 已於我前, 為諸眾生, 善作大誓,能大利益, 無量眾生, 令心無垢, 是故來世,得成為佛, 天人之尊。’
「善男子,爾時寶相菩薩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爾時,摩闍婆王子等五百王子,作如是願:‘願得如是種種莊嚴功德佛土,皆如虛空印菩薩摩訶薩所修淨土。’爾時,寶藏如來皆為一一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同共一時各於餘國成無上道,如虛空印菩薩摩訶薩。
「復次,四百王子作是誓願,願取莊嚴淨妙佛土皆如金剛智慧光明菩薩摩訶薩。爾時,寶藏如來亦為一一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同共一時各於異國成無上道,如金剛智慧光明菩薩摩訶薩。
「復次八十九王子又作是願,願取如是莊嚴佛土,如普賢菩薩摩訶薩所修佛土等無差別。爾時,八萬四千小王各各別異作殊勝願,人人自取種種莊嚴上妙佛土。爾時,寶藏如來各各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當來之世各在餘國,同共一時成無上道。’
「爾時,九十二億眾生亦各發願,取種種莊嚴勝妙佛土。時,寶藏如來一切皆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汝等來世於餘國土,同共一時成無上道。’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有八十子,即是寶藏如來之兄弟也,其最長子名海地尊。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告其長子言:‘汝今可取微妙清淨莊嚴佛土。’其子答言:‘唯願尊者先師子吼。’其父告言:‘我之所願當最後說。’其子復言:‘我今所願,當取清淨、不清淨耶?’父復答言:‘若有菩薩成就大悲,爾乃取於不清淨世界。何以故?欲善調伏眾生垢故。如是之事,汝自知之。’
「善男子,爾時海地尊至寶藏如來所,在於佛前白佛言:‘世尊,我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有壽八萬歲時,如今佛世,爾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又願令我國土所有眾生,薄淫恚癡,厭離身心,怖畏生死見其過患,來至我所出家學道。我於爾時為諸眾生說三乘法。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唯願世尊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寶藏如來告海地尊言:‘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是時有劫名曰遍敷優缽羅華,此佛世界當名願愛,是時人民壽八萬歲,汝於是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寶山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海地尊復作是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此閻浮園周匝當雨赤色真珠,一切樹木自然皆出微妙伎樂。’善男子,時海地尊在寶藏佛前頭面作禮,當爾之時,其園周匝雨赤真珠,一切樹木皆出種種微妙伎樂。
「爾時,寶藏如來即為摩納,而說偈言:
「‘大力汝起, 無量智藏, 慈悲眾生, 作大利益。
所願清淨, 今得成就, 當為眾生, 作天人師。’
「善男子,爾時海地尊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梵志第二子名曰三婆婆,白佛言:‘世尊,我今所願,如海地尊之所願也。’爾時,寶藏如來便告三婆婆言:‘未來之世,優缽羅華劫中願愛世界,人壽轉多八十億歲,汝當於中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日華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第三子所得世界亦復如是,人壽二千歲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火音王如來乃至天人師、佛世尊。第四成佛號須曼那,第五成佛號持戒王,第六成佛號善持目,第七成佛號梵增益,第八成佛號閻浮影,第九成佛號富樓那,第十成佛號曰勝妙,十一成佛號曰寶山,十二成佛號曰海藏,十三成佛號那羅延,十四成佛號曰尸棄,十五成佛號南無尼,十六成佛號曰覺尊,十七成佛號憍陳如,十八成佛號師子力,十九成佛號曰智幢,二十成佛號音聲,二十一成佛號尊勝佛,二十二成佛號離世尊佛,二十三號利益佛,二十四號智光明佛,二十五號師子尊佛,二十六號寂靜智佛,二十七號難陀佛,二十八號尼拘羅王佛,二十九號金色目佛,三十號得自在佛,三十一號曰樂佛,三十二號寶勝佛,三十三號善目佛,三十四號梵善樂佛,三十五號梵仙佛,三十六號梵音佛,三十七號法月佛,三十八號示現義佛,三十九號稱樂佛,四十號增益佛,四十一號端嚴佛,四十二號善香佛,四十三號眼勝佛,四十四號善觀佛,四十五號攝取義佛,四十六號善意願佛,四十七號勝慧佛,四十八號金幢佛,四十九號善目佛,五十號天明佛,五十一號淨飯佛,五十二號善見佛,五十三號毗琉璃幢佛,五十四號毗樓博叉佛,五十五號梵音佛,五十六號功德成就佛,五十七號有功德淨佛,五十八號寶光明佛,五十九號摩尼珠佛,六十號釋迦文尼佛,六十一號音尊王佛,六十二號智和合佛,六十三號勝尊佛,六十四號成華佛,六十五號善華佛,六十六號無怒佛,六十七號日藏佛,六十八號尊樂佛,六十九號日明佛,七十號龍得佛,七十一號金剛光明佛,七十二號稱王佛,七十三號常光明佛,七十四號相光明佛,七十五號刪尼輸佛,七十六號智成就佛,七十七號音王佛,七十八號娑羅王那羅延藏佛,七十九號火藏佛。’
「善男子,爾時梵志其最小子名離怖惱,在佛前住,白佛言:‘世尊,是七十九人,佛今已為現前授記,於遍敷優缽羅華劫願愛世界人壽轉多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佛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優缽羅華劫後分之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如七十九佛所得壽命,願我壽命亦復如是;如七十九佛所度眾生,我所度眾生亦復如是;如七十九佛三乘說法,我亦如是說三乘法;如七十九佛聲聞弟子眾數多少,我之所得眾數多少亦復如是。是七十九佛於優缽羅華劫,所可教化無量眾生,使受人身未得度者,我於末劫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悉當教化令住三乘。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唯願世尊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男子,爾時寶藏佛即讚離怖惱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為無量眾生生大悲心。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是中有劫名優缽羅華,後分之中,汝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無垢燈出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七十九佛所得壽命都合半劫,汝之壽命亦得半劫,如前所願悉得成就。’
「爾時,離怖惱菩薩復作是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頭面敬禮於佛,令此世界周匝遍雨優缽羅華微妙之香。若有眾生聞此香者,身諸四大清淨無穢調適和順,一切病苦悉得除愈。’善男子,爾時離怖惱菩薩說是言已,尋以頭面敬禮佛足。爾時,此佛世界尋時遍雨優缽羅華微妙之香,眾生聞者,身諸四大清淨無穢,調適和順,一切病苦悉得除愈。
「寶藏如來為是菩薩,而說偈言:
「‘善心慈悲, 導師可起, 諸佛世尊, 咸稱讚汝,能斷堅牢, 諸煩惱結, 當來成善, 淨智慧藏。’
「善男子,爾時離怖惱菩薩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有三億弟子,在園門外一處而坐,教餘眾生受三歸依,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善男子,爾時梵志勸諸弟子作如是言:‘汝等今者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取佛世界。今於佛前,如心所求,便可說之。’是三億人中有一人名曰樹提,作如是言:‘尊者,云何菩提?云何助菩提法?云何菩薩修行菩提?云何繫念得於菩提?’爾時,其師報言:‘摩納,如汝所問菩提者,即是菩薩之所修集四無盡藏。何等為四?所謂無盡福德藏、無盡智藏、無盡慧藏、無盡佛法和合藏。善男子,是名菩提。摩納,如佛所說助菩提法,所謂攝取助清淨度生死法門。善男子,捨財即是助菩提法,以調伏眾生故;持戒即是助菩提法,隨其所願得成就故;忍辱即是助菩提法,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具足故;精進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一切諸事故;禪定即是助菩提法,其心當得善調伏故;智慧即是助菩提法,以知一切諸煩惱故;多聞即是助菩提法,得無礙辯故;福德即是助菩提法,一切眾生之所須故;智即是助菩提法,成就無礙智故;寂滅即是助菩提法,柔軟善心得成就故;思惟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斷疑故;慈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無礙心故;悲心即是助菩提法,教化眾生無厭足故;喜心即是助菩提法,於正法中生愛樂故;捨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斷於愛憎法故;聽法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滅五蓋故;出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捨除一切世間故;阿蘭若是助菩提法,所作不善滅使不生,所有善根多增長故;念是助菩提法,成就護持故;意是助菩提法,成就分別諸法故;持是助菩提法,成就思議寤醒故;念處即是助菩提法,分別身受心法成就故;正勤即是助菩提法,以離一切不善法,修行一切善法增廣故;如意足是助菩提法,成就身心輕利故;諸根即是助菩提法,攝取諸根成就故;諸力即是助菩提法,摧滅一切煩惱故;覺是助菩提法,覺知實法故;六和即是助菩提法,調伏眾生令清淨故。摩納,是名攝取助清淨度生死法門。’樹提復言:‘尊者,如佛所說,佈施果報即是大富、得大眷屬,護持禁戒得生天上,廣博多聞得大智慧。又如佛說,思惟之法得度生死。’師復報言:‘摩納,若樂生死故行佈施,是故大富。摩納,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向菩提,為心調伏故行佈施,為心寂靜故持禁戒,為心清淨無有愛濁故求多聞,為大悲故思惟修道,其餘諸法智慧方便成就助求。摩納,是名助菩提法,如是修行即是繫念得菩提也。摩納,如是菩提今應生欲,是道清淨,應專心作願;是道無濁,心清淨故;是道正直,無有諂曲斷煩惱故;是道安隱,乃至能到涅槃城故。汝等今應作大善願,取莊嚴佛土隨意所求淨及不淨。’
「善男子,爾時樹提摩納,在寶藏佛前,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不淨世界所有眾生,少於貪淫、瞋恚、愚癡,不犯非法;心無愛濁、無怨賊想,捨離慳吝嫉妒之心;離邪見心,安住正見;離不善心,求諸善法;離三恶心,求三善道;於三福處成就善根,於三乘法精勤修集,爾時我當成無上道。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令我兩手自然而出白色龍象。’作是言已,佛神力故,其兩手中即出龍象,其色純白七處到地。見是事已,告言:‘龍象,汝等今者可至虛空去此不遠,遍雨此界八德香水,覺悟此界一切眾生。若有眾生得遇一渧,聞其香氣悉斷五蓋,所謂淫慾、瞋恚、眠睡、掉悔、疑蓋。’作是語已,爾時龍像在虛空中,周旋速疾猶如力士善射放箭。是二龍象所作諸事悉成就已,復還來至摩納前住。爾時,樹提見是事已,心大歡喜。
「善男子,爾時寶藏如來即告摩納:‘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阿僧祇劫,是時有劫名音光明,此佛世界轉名和合音光明,汝於是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寶蓋增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爾時樹提頭面著地,禮於佛足。
「寶藏如來即為樹提,而說偈言:
「‘其心離垢, 清淨且起, 今已授記, 能令無量,億數眾生, 淨第一道, 於當來世, 調御天人。’
「善男子,爾時樹提聞是偈已生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三億弟子除一千人,其餘咸共同聲發願,於此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寶藏如來皆為一一授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乃至毗婆尸、尸棄、毗尸沙婆,最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餘千人悉皆讀誦毗陀外典,其中最大所宗仰者,名婆由比紐,白佛言:‘世尊,我今所願,當於五濁惡世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此厚重貪慾、瞋恚、愚癡多惱眾生,說於正法。’時千人中復有一人,字曰火鬘,作如是言:‘尊者婆由比紐,向見何義,願於五濁惡世之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師報言:‘是菩薩大悲成就故,於五濁世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眾生無有救護,無諸善念,其心常為煩惱所亂、諸見所侵,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能大益無量眾生,善能為作擁護、依止、舍宅、燈明,兼復度脫於生死大海,教令安住於正見中,使處涅槃服甘露水。是菩薩摩訶薩欲示現大悲故,願取如是五濁惡世。’
「善男子,爾時寶藏如來告婆由比紐言:‘善男子,當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之中東方去此一佛世界微塵數等佛土,有世界名袈裟幢,汝於是中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金山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婆由比紐復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頭面敬禮佛足,唯願如來以百福莊嚴佛之兩足置我頂上。’善男子,爾時婆由比紐說是語已,尋時敬禮寶藏佛足。即時,如來百福之足在其頭上,復以此偈而讚歎言:
「‘大悲心者, 今可還起, 智慧明利, 行菩薩道,為菩提故, 斷除堅牢, 諸煩惱縛, 當來成佛,能大利益, 無量眾生。’
「善男子,爾時婆由比紐聞是偈已,心大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善男子,爾時火鬘摩納在寶藏佛前,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前白佛言:‘我今所願,於此世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有眾生三毒等分,不能專心住於善法,其心不善壽四萬歲,爾時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寶藏如來告火鬘言:‘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之中此佛世界當名娑婆。何因緣故名曰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是故彼界名曰忍土。時有大劫,名曰善賢。何因緣故劫名善賢?是大劫中多有貪慾、瞋恚、愚癡、憍慢眾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善男子,賢劫之初,人壽四萬歲,於千佛中最初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拘留孫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諸眾生說三乘法,令無量眾生在生死者,悉得解脫住於涅槃。’善男子,爾時火鬘摩納前禮佛足,卻在一面,復坐聽法。
「善男子,爾時第二摩納,字虛空,在佛前坐,白佛言:‘世尊,我於來世次拘留孫如來之處,人壽三萬歲,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告虛空摩納言:‘善男子,當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入賢劫中娑婆世界,次拘留孫佛後,人壽三萬歲,汝當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伽那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有大名稱遍聞世間。’
「爾時,虛空聞授記已,頭面禮佛,右繞三匝,在佛前住,以種種華散佛身上,叉手恭敬禮,以偈讚佛:
「‘攝護身心, 善入禪定, 以微妙音, 善能教誡。
其心清淨, 無有濁亂, 雖化眾生, 不壞世法。
名稱光明, 及念總持, 百福功德, 無不增廣。
為諸眾生, 示現善道, 豎仙勝幡, 積功德山。
持以利益, 無量眾生, 悉令一切, 功德滿足。
又與眾生, 善寂滅道, 所燒煩惱, 如須彌山。
於三有中, 生大悲心, 而與無量, 眾生授記。’
「善男子,爾時第三摩納,字毘舍掬多,在於佛前,以七寶床,床上所敷綩綖茵蓐價直千萬兩金,於其床上置真金器盛滿七寶,純金澡灌七寶妙杖,供養世尊及比丘僧。作是施已,白佛言:‘世尊,我未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入賢劫中,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人民壽命損減,初入五濁,所有眾生厚重貪淫、瞋恚、愚癡、慳吝、嫉妒,行於邪見,隨惡知識,諸不善根以覆其心,於諸善根心沒退失,遠離正見,邪命自活。伽那迦牟尼般涅槃後,正法滅已,一切眾生盲無慧眼,無所師宗,人壽二萬歲,爾時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爾時寶藏如來讚毘舍掬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成就無上智慧。汝當初入五濁惡世,時人壽命滿二萬歲,盲無慧眼,無所師宗,汝於是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當號汝為大悲智慧。’佛告大悲智慧菩薩:‘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入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汝於爾時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迦葉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男子,爾時大悲智慧菩薩,尋以頭面禮於佛足,卻住一面,以種種華香、末香、塗香供養世尊,以偈讚佛:
「‘人中之尊, 利益眾生, 悉能令彼, 生愛樂心。
念定法門, 心得專一, 我聞妙音, 心大歡喜。
智慧方便, 無不具足, 是故能行, 世間教化。
又與無量, 無邊眾生, 授於無上, 菩提道記。
緣是得見, 十方諸佛, 智慧神足, 皆悉平等。
諸佛所有, 微妙功德, 並及示現, 修菩薩道,授諸眾生, 無上道記。
若欲稱讚, 不可得盡, 是故我今, 稽首敬禮。’
「爾時,寶海梵志復告第四摩納,毘舍耶無垢,言:‘善男子,汝今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爾時毘舍耶無垢在佛前住,白佛言:‘世尊,我願於此世界賢劫中,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於五濁惡世之中如迦葉佛所有國土。迦葉如來般涅槃後正法滅已,人壽轉少至十千歲,所有佈施、調伏、持戒悉皆滅盡。是諸眾生善心轉滅,遠離七財,於惡知識起世尊想,於三福事永無學心,離三善行,勤行三惡,以諸煩惱覆智慧心令無所見,於三乘法不欲修學。是眾生中,若我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無有人能作遮礙,何況人壽一千歲也!乃至人壽百歲,是時眾生乃至無有善法名字,何況有行善根之者?五濁惡世,人民壽命稍稍減少,乃至十歲刀劫復起,我於爾時當從天來擁護眾生,為現善法,令離不善法,乃至安住十善法中,離於十惡煩惱諸結,悉令清淨滅五濁世,眾生乃至人壽八萬歲,爾時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眾生少於貪淫、瞋恚、愚癡、無明、慳吝、嫉妒,我於爾時為諸眾生說三乘法令得安住。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唯願如來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世尊,若我不得如是授記,我於今者當求聲聞,或求緣覺,如其乘力疾得解脫度於生死。’
「時,寶藏佛告毘舍耶無垢言:‘善男子,菩薩有四懈怠。若菩薩成就如是四法者,貪著生死,於生死獄受諸苦惱,不能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四?下行、下伴、下施、下願。云何菩薩下行?或有菩薩破身口戒不能善護,是名下行。菩薩下伴,親近聲聞及辟支佛與共從事,是名菩薩下伴。云何下施?不能一切捨諸所有,於受者中心生分別,為得天上受快樂故而行佈施,是名菩薩下施。云何下願?不能一心願取諸佛淨妙世界,所作誓願不為調伏一切眾生,是名菩薩之下願也。菩薩成是四懈怠法,久處生死受諸苦惱,不能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復有四法,菩薩成就則能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四?一、能持禁戒,淨身口意,護持法行;二、親近修學大乘之人,與法同事;三、所有之物能一切捨,以大悲心施於一切;四、一心願取種種莊嚴諸佛世界,亦為調伏一切眾生。是名四法,菩薩成就則能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四法,菩薩成就能持無上菩提之道。何等四?精勤行於諸波羅蜜,攝取一切無量眾生,心常不離四無量行,遊戲諸通。是名四法,菩薩成就能持無上菩提之道。復有四法,令心無厭。何等為四?一者、行施,二、聽法,三、修行,四、攝取眾生。如是四法令心無厭,菩薩應學。復有四無盡藏,是諸菩薩所應成就。何等四?一者、信根,二者、說法,三、善根願,四者、攝取貧窮眾生。是為菩薩四無盡藏,具足修滿。復有四清淨法,菩薩成就。何等四?持戒清淨,以無我故;三昧清淨,無眾生故;智慧清淨,無壽命故;解脫知見清淨,以無人故。是為四清淨法,菩薩成就,以是故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虛空法 輪,轉不可思議法 輪,轉不可量法 輪,轉無我法 輪,轉無言說法 輪,轉出世法 輪,轉通達法 輪,轉諸天人所不能轉微妙之輪。善男子,未來之世,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初入賢劫五濁滅已,壽命增益至八萬歲,汝於是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彌勒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毘舍耶摩納在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以種種華香、末香、塗香,供養於佛及比丘僧,以偈讚佛:
「‘世尊無垢, 如真金山, 眉間毫相, 白如珂雪,應時為我, 說微妙法, 記我來世, 作天人師。
誰有見聞, 而當不取, 仙聖大覺, 世燈功德?’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一千摩納,唯除一人,悉共讀誦比陀外典,皆已勸化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拘留孫、迦那伽牟尼、迦葉、彌勒。其第五者,名師子光明,亦如是。其千人中,唯除一人,其餘皆願於賢劫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眾中最下小者,名持力捷疾,寶海梵志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汝今莫觀久遠,當離心覺,為諸眾生起大悲心。’
「爾時,梵志即為持力捷疾,而說偈言:
「‘陰界諸入, 所攝眾生, 畏老病死, 墮於愛海;閉在三有, 可畏獄中; 飲煩惱毒, 互相侵害;長夜墮在, 苦惱海中; 癡盲無目, 失於正道;久處生死, 機關所覆。
三有眾生, 諸苦熾然, 以離正見, 安住邪見;週回生死, 五道之中, 不得休息, 譬如車輪。
有諸眾生, 失於法眼, 盲無所睹, 又無救護;汝應修集, 無量智慧, 令離癡惑, 使發菩提。
應與眾生, 作善知識, 為燒愛結, 解煩惱縛,應為是等, 發菩提心。
失法眼者, 為癡所覆, 為離癡故, 應與勝道。
生死有獄, 大火熾然, 與法甘露, 令其充足。
汝今速往, 至於佛所, 頭頂禮足, 作大利益。
當於佛所, 發妙勝願, 所願勝妙, 善持念之。
汝當來世, 調御天人, 亦當願施, 眾生無畏,拔濟一切, 悉令解脫; 亦令具足, 根力覺道,雨大法雨, 施智慧水, 滅諸眾生, 苦惱之火。’
「善男子,爾時持力捷疾作如是言:‘尊者,我今所願,不求生死果報,不求聲聞、辟支佛乘,我今唯求無上大乘,待時待處,待調伏眾生,待發善願,我今思惟如是等事。尊者,且待須臾,聽我師子吼時。’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漸漸卻行,有侍者五人,一名手龍,二名陸龍,三名水龍,四名虛空龍,五名妙音龍,而告之曰:‘汝等今者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人報曰:‘尊者,我等空無所有,無以供養佛及眾僧,未種善根,云何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爾時梵志,以左耳中所著寶環持與手龍,右耳寶環持與陸龍,所坐寶床持與水龍,所用寶杖與虛空龍,純金澡罐與妙音龍,如是與已,復作是言:‘童子,汝今可持此物供養佛及眾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