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雖然知道自己的生命並不長久,卻沉迷於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為自己帶來煩惱,還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受苦。我們應該自我反省自問,倒數時光,我們活在人世的時間還剩下多少?我們應該如何奉獻自己的生命,使它更具價值。
時光流水,時間絕不會為我們而停留,我們的生命逐分逐秒地減少。為了讓大家能警覺地生活,有位法師曾詳細地就這件事作了解釋,現在與大家分享。
法師經常提醒來寺院修功德的居士們:
「每個人都是厭苦喜樂,人的生命卻無法拒絕痛苦,所以生命則有樂與苦。我們隨時都要準備以正念去面對痛苦。」
「每個人一生就有苦相隨,這是無法避免的。苦有三種,即是老病死。這些苦每天都正在等著我們,只是輕或重罷了。」
「說實在的,我們都能清楚地看到隨身之苦,我們被其他的事情覆蓋了自己的苦,甚至還去尋找更多的苦。我們希望能從愛人、丈夫、妻子、孩子等身上得到快樂,其實他們本身,也跟我們一樣有隨身之苦。」
「照理我們得到他們時可以如願地得到快樂。但我們卻要分擔他們的隨身之苦,同時還要加上離別之苦。」
「誰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應該了解這些苦,工作、生活與照顧父母親,幾乎把我們的時間用完了。一旦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後,還必須擔當夫妻的角色,以及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完成。因此家庭生活令我們擔心與執著。」
「如果懂得正確地過家庭生活,也會有快樂的時光,但是最後誰都無法脫離痛苦,因為生離死別不停地在世間上演著,雖然非常相愛、非常關心、非常執著,總有一天必定要分離的。雖然我們都不想去面對,但這是生命的事實,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遇上它。因此人活在世上,若要快快樂樂地過生活,必要懂得忍耐,接受痛苦,千萬不要癡傻地去尋找新痛苦。」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教導方式是悲觀的。但要先了解這個世間人事物的本質,我們才能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它。」
「佛陀是離苦得樂的偉大勝利者,他告訴我們,坦然面對意外之苦的人,隨時準備身心面對老病死的威脅,還需不斷地提醒自己三件事,即是:
(一)懂得生命的真正目標:即是明瞭我們生而為人,不是為了嬉戲享樂,在輪迴中徘徊輪轉,而是累積功德,跟隨正等正覺佛陀的腳步,邁向涅槃。
(二)懂得提醒自己:即是要經常意念死亡,死亡是必然的,我們是無法逃脫與避免死亡的,也無法知道自己將在何時死亡,同時更無法確定自己所喜愛的人事物,會在何時離開我們。
經常意念死亡的人有兩種:
第一種會想:認為自己反正不久就會死,而不想做任何事情,得過且過,不願行善,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
第二種會想:認為人既然無論如何一定會死。所以在死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我們的人身,致力於行善,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讓善業跟隨著自己到未來世去。」
行善會死,造惡也會死;懶惰會死,用功也會死;聰明會死,愚笨也會死;富翁會死,乞丐也會死,每個人都會死!但是死亡不是生命的最後目標。每個生命的目標,都是為了修功德波羅蜜,以便自己能斷除一切煩惱,往向涅槃。當我們還有煩惱時,就應該修更多的善業,直到命終。能如此想、如此做是最好的。
我們要時常「念死」、「念分離」,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就會讓我們警惕,靜坐時心情就能保持平和,容易入靜。我們千萬不可放逸,要隨時接受死亡的到來,不受任何人與事物的束縛,認真行善,不起退心。其實,我們誕生,死亡就在等待著我們,這是自然的規律。我們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間,隨時隨地都要面對死亡的威脅。
(三)懂得勤修與累積功德:生命的價值,在於我們能好好地把握時間,精進修行,累積功德,讓這些善業跟隨我們到未來世去。相反地,如果我們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對己對人都沒有利益。
正等正覺佛陀告訴我們,這世間「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世尊開示說: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我們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則得惡果,誰也無法代替我們承受這些果報。」
行善會死,造惡也會死;懶惰會死,用功也會死;聰明會死,愚笨也會死;富翁會死,乞丐也會死,每個人都會死!但是死亡不是生命的最後目標。每個生命的目標,都是為了修功德波羅蜜,以便自己能斷除一切煩惱,往向涅槃。
佛陀為了教導我們能好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提出了三項生活原則:
(一)諸惡莫作:如果曾經造過惡,就必須改過自新,今後切不可再重蹈覆轍,更不可去造作新的惡業,因為這會加重業力,甚至可能因此而墮落地獄,無法往生天界,往向涅槃。
(二)眾善奉行:如果有功德還未修,就要加以勤修。修過了的功德,應該再修、多修,精進地修。這樣,我們才不會墮地獄,而能往生天界,往向涅槃。
(三)自淨其意:即是淨化心靈,讓心在呼與吸之間,都能保持清淨。如果我們只吸氣而不呼氣;或只呼氣而不吸氣都會死亡。死亡是不會預先通知我們的,因此,我們必須經常保持一顆清淨的心,隨時接受死亡。
心的清淨與混濁,是往生天界或墮落地獄的關鍵。
如果在臨終時心混濁不清,只能想到自己曾經造過的惡業,那麼,心識就會向下墮落地獄,遭受自己在世時,所造作的惡業報。相反地,如果臨終時,心很清淨,一直憶念自己曾經修過的善業,那麼,心識就會往上,轉世到天界去,享受自己在世時所修過的善果報。
正等正覺佛陀教導我們十種捨惡行善,使心清淨純潔的方法,稱之為「十善業如下:
(一) 佈施:將物品給予他人,與他人分享。
(二) 持戒:保持身口意清淨,不可傷害他人。
(三) 靜坐:通過靜坐來訓練心志,使心清淨。
(四) 尊敬服從:對有品德者要尊敬服從。
(五) 熱心公益:積極行善,不做有違法律的事、應從事促進文化與道德的善事。
(六) 迴向;將功德迴向,與他人分享。
(七) 隨喜功德:隨喜他人的功德。
(八) 聞法:聽聞佛法。
(九) 講法:講佛法。
(十) 正念:守護自己的意念,使之正向,善良。
「十善業可以總括為:三善業,即是佈施、持戒、靜坐。
能了解生命目標的人,會經常想到死亡,會積極行善。他認清事實,勇敢的面對世界,任何痛苦都無法使他的心動搖,快樂一定會在今生來世跟隨著他的步履前進。」
上述所說都是師父的教誨。他時刻提醒我們,生活不可放逸。每天都要認真地捨惡行善,使心保持清淨純潔,這樣生命才會有價值。筆者希望與大家分享師父之教誨,讓大家懂得如何面對與解決痛苦。因為生命真正的價值,是利用在世的時間勤修功德波羅蜜,關閉地獄之門,而邁向涅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