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好,各位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們是《八大人覺經》這一個小課件的最後一講了,功德要圓滿了。內容自然而然也要上了大台階,今天我們講到第八大覺,大心普濟覺。普陀山有普濟寺,這個跟菩薩的心是脗合的。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什麼是如來真實義,就是慈悲心,沒有第二個,這就是佛、菩薩正等無異的大慈大悲。
那麼今天我們也是立足於我們這個娑婆苦海,然後再把目光投向眾生,這樣大家自他皆共成佛道的這種度生情懷中,來成就真正究竟圓滿的覺悟。所以大家來看,今天的經文是這樣的: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今天要講到「生死熾然」,就是很快,說俗了就是我們一輩子一晃眼,今天早上我還在外面天王殿發一個微信,那一天一晃眼就到黑了。實際上,我們這麼一睜眼一閉眼,就跟一次小生一樣,那麼晚上睡覺就跟一次小死一樣,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一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子的,生死熾然,就非常快非常快。如果在諸佛菩薩的眼中,真的就是電光火石,這種生命價值意義簡直就是無奈得很。
所以你看有智者也算過這麼一帳。我們差不多人身就算百年吧,百年幾乎我們五十年就是在床上,跟床作伴的是夢睡時分,不醒的,完全沒有知覺的,或者魂夢顛倒的。真正活著的,是另外五十年。
另外五十年,大家想一下,按一百歲算,後面的二十年,你說八十歲以上,這還要你壽長能活到一百歲,有什麼質量。人老了呀,一老就可憐,步步老態龍鐘,漸漸雞皮鶴髮。那麼往回瞅,從一歲生下來,到二十歲,是青少年時代,你自己基本上也做不了主。一般都是父母親做主,或者由你的這一世的家庭因緣來做主,也不受重視,說話也沒辦法算數,經濟也不能夠獨立,所以他如果從人的這種活的質量來講,似乎也是還沒有真正展開。
那麼大家算一下,兩頭一掐,就剩十年光陰。這十年,我們還要有一個病病災災的,還要有一個不痛快的傷風感冒的吧。就是點點滴滴這一些,大家再把它砍掉一部分,剩下真正我們好像是一種自我感覺上的好像自主的活著,也就這麼幾年。生命是一個多麼可悲的又很浪費的,又一直這樣的無意義重複的一個狀態。
那麼為什麼講到說「生死熾然」呢,就是因為我們從這個清淨本有的心性中,起了那麼一念,一有那個生,那麼一念起伏的,有起就有伏,就那個起伏的剎那,就是我們生命的原始狀態。雖然我們現在感覺到,好像還是在平穩的,每天這樣做主的,在人世間行走,實際上,剎那剎那,都是起伏,就那一念,我們所有的生命的感覺就在那一念。那一念起伏以後,我們就滑落到這個輪迴中了。
所以仔細體悟一下,你說一切都跟昨日一樣,稍微上了歲數的,更是如此。那麼特別是我們在六道裡邊去生死呀,大家知道嗎,那看過戲就知道,從這邊出,那有的演一齣戲,就是那些兵呀將呀,不是從這邊出,好像在那兒熱熱鬧鬧地、濃濃烈烈地演一場,就走個龍套。然後又從那邊下,下來又從這邊上,還是原班人馬,那一套演員再往出過,什麼出將入相,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不斷跑,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那麼生的時候,實際上,也不由自主的,是由業力牽引著來的。這一世怎麼樣,有什麼遭遇,要遭什麼果報,都已經鐵板釘釘的,就那麼走,除非你有大修行。那麼死的時候又沒有預告,說要來就來,實際上我們一生伴隨的都是無常大鬼呀,我們說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就是無常大鬼一生都架著我們,在一刻也停不下來地往前走的,這就是人生。聽起來很悲催,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那大家想想,我們在六道裡面,實際上就是一種發配。古來不是說把你發配充軍到哪裡,我們在六道裡面實際上就是一種發配,在三途裡邊的話,苦楚相連。在天道享福,往往容易忘乎所以。那包括我們在人世中,比如像北俱蘆洲這樣的地方,聽起來很有福氣,實際上非常的可怕,因為他只能機械性地活著,機械性地活完了,福報享完了,依然生著死著就是這樣子。這就是一個命運等滑落到三界內的遭遇都是這樣的。
當然我們都要聽了以後覺得,我感覺很安穩呀,這一生至少還有這麼大幾十年對吧,小一百歲。那是因為我們現在被前面講到的覺悟裡邊五欲六塵給滋養著、麻醉著,大家有這個經驗的,或者設想一下就明白。什麼叫麻醉著,一上手術檯,給你麻醉一下,你以為就不痛不癢了,實際上那個手術刀,那個縫合針,紮啊,割啊,一刻都沒有停下來,我們一直是這樣。等到生死之際的時候,沒有麻醉了,那麼就該業力牽引著你該去哪兒去哪兒,依然去得受報,這就叫做「生死熾然」,苦惱自然而然就無量的。
大家一般就覺得說,佛門裡面講苦,老是說苦,老是訴苦。沒有辦法不訴苦,因為你要成就道業,第一個的步驟就是出離心。那麼你沒有意識到這個苦惱無量,那麼你就不能夠激盪你的出離心,往出走的意願,而且這個苦惱無量,真的不是說誇張的。
你看咱們粗線條地來講,我們這個世界,在經典裡面講到,佛說有三種苦。首先一個就是壞苦,就是在輪迴的世界裡面,你最後失去,任何東西,你最後一定會失去,這是必然的下場。那大家想想,就是我們一切的擁有,實際上毫無意義,它就是為失去做襯托的。
為什麼佛陀說了大乘佛法裡面先要捨,就是主動我們去面對失去,接受失去,以平常心去對待失去。所以真的佛教的法門,非常的微妙,無量的安排,都是恰到好處。敗壞。
以前的祖師爺,像我學的中觀宗裡面有個吉藏大師,他就是有這個前瞻的這種大師的這種智慧。他臨走的時候,寫了一部叫做《死不怖論》,就是死沒有什麼可怕。為什麼呢,說我們不應該怕死,而應該泣生,哭泣的泣,就是由於我們一念無明煩惱,牽引著我們,生到這個有為的娑婆世界,這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注定了生了,就是走向這個壞苦。
在壞苦的過程中,我們念念停留不住,這就叫行苦。到壞苦的那一剎那,還等於說一刀切了,給你來一個乾巴利落脆吧。實際上我們這種行苦,由於就是一生都是在受凌遲一樣,就是一刀一刀地凌刀剮,行苦就是這樣子的。諸位稍微心清淨一點的人,也能體悟得到。
你看我們早上,在佛門裡面我們每天做功課,早上起來都在時時刻刻體會這個行苦。早上起來起床、洗涮、上洗手間,就一切這樣,看上去是順理成章、不言而喻的一個事情。實際上就是大家設想一下,哪裡的一股力量,一直在推著走,為什麼?就是為什麼非要把我們每天生活的狀態演繹成這麼一個很陋劣的地步。行苦,剎那剎那,遷流變化。
當然最根本的,壞苦也罷,行苦也罷,整個我們這裡就是一個苦苦。就是本質上是苦的,沒有一樣的苦樂之處,大家看每個人的臉,去照鏡子,就是一個苦字,這是草字頭,這是古,下來一個口,就是一個苦字。所以來到這個世界,娑婆世界就是受苦的,就是逼迫的意思,苦就是逼迫,逼著你,迫使你。
你看我們生下來,生就是生老病死這些苦,生就是逼迫你來到這個世界,逼迫你投胎轉世的。當我們死的時侯,我們所有的東西都做不了主了,因為我們活著的時候,還有主觀的意識在。
一死的時候,意識就沒了,那個意識做不了主了,為什麼叫做不了主了,就全靠你這輩子的行為和思想,拽著你,看到哪裡去。你的行為思想趨向於三惡道、畜生、地獄,那就往那兒走。你的行為思想稍微有點高尚,那就往上走,但是上上下下,就出不了這個三界,就得不斷地重複投胎轉世,這就是一種逼迫。
那麼在肚子裡面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媽肚子裡面待過,設想一下,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多麼的高貴。我們在媽媽肚子裡面,這小孩是最苦最苦的了,吃的是母親的心血,然後稍微受點冷熱,比如說老媽喝點熱水,燙得你渾身都發抖,吃個冰棍,冷得你不斷地打顫,在肚子裡面,就一直十月懷胎就這麼過來。
生下來以後,現在生一次孩子,就母子母女都得玩命,還得挨一刀,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共業,大概是吃雞蛋吃多了,破卵。這個共業,就是每次兒女來了,都讓母親要挨一刀,就成這麼一個因緣。那不挨刀那個生的時候那種逼迫,生出來那也是很苦,夾山地獄嘛,母子倆受的苦都是一樣的痛苦,但是各受各的。
那剛才講到從小父母親給我們安排,養育,這種意願,反正你是自由不了,自主不了的,小孩都是這樣,所謂的教育不是就從這兒開始的。我記得我們那會兒小時候,生下來以後,西北人就綁在一個搖車上,就像船一樣,這麼一個木頭做的這麼一個小架子,把你渾身綁得死死的就躺在那上面。西北人的頭都是扁,這都是扁的,就是睡的,南方人是這樣扁的,西北人都是這樣扁的。躺在那搖車上,就天天來回搖你,就綁得死死的,不讓你動。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從小那開始讀書,小學、初中、高中,到了大學差不多才有點緩衝了,那麼開始馬上要準備步入社會,你就嘗盡了人情冷暖,人生百態,要經過多少。這幾天,我還看到一則,就是說「間歇性的躊躇滿志,然後是長期性的混吃等死」。
現在的人就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真的很苦很苦。成家了以後,要養家餬口,那種囊中羞澀的尷尬,那種鴻運當頭時候,控制不住的這種得意忘形,你說哪一件不是對人身心的摧殘,都是這樣子的。
慢慢慢慢,當你稍微上了歲數,好像功成名就、兒成女就了以後,你就該退出人生舞台了。養老養老是什麼,我常記得那會兒佛源老和尚,昨天是佛源老和尚的圓寂紀念日,非常想念他老人家。那會兒我記得頭一次去見他,他問我說:「你看我這麼大歲數了,幹什麼呀?」
老人家的眼神非常犀利,能看透心一樣,不知道如何對答。說:「等死啊!」就等死。所以就「水月光中又一場」,這就走了多少年了,就是這樣。
所以人生這就是苦惱無量。大家仔細去體悟一下,真的,呼吸、活著,如果一個道人,從他的正知見出離心上來講,就是最大的麻煩,就以這個色身,人的身份活著。因為我們現在把我就給依附在我們這個色身上,就這麼點兒。當然再往上,越是眾生的高級一點,可能他的心量越大。
可是諸位要知道,本來我們的心是周邊法界的覺性啊,第八覺知、第七覺知、第六覺知,就念念都是覺知,整個的覺性,覺性是所有整個一個面。給我們講這些,你要怎麼怎麼覺知,不僅僅這八段話,實際上每一句話都是一個覺點,覺點是無量無邊的,但是覺就是那一個面,那個面就是我們的本有的清淨佛性。
本有的清淨佛性跟這個佛性一合的話,心是量周沙界,但是我們現在就用到就這麼一塊地方,就這個身上。念念計較、斤斤計較,所以就造就了我們念念的無量諸苦,就是這麼來的,真的是苦不堪言。
當然從大乘佛法裡面來講,讓你知道這個苦,不是為了讓你叫苦連天就好了,然後任何法子都不想,要開始想法子。從身苦,從心苦,實際上,心苦我們現在來講,這一世,所有的人際關係,所有的六親眷屬,我們都是未知數,你不知道跟他宿世是什麼樣的因緣,千奇百怪、班班列列。
有的開始你以為麻醉地投入進去,這個非常的投入,男女感情如膠似漆也罷,或朋友、同事一下子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合作愉快也罷,可是你不曉得哪一天就反目成仇,就說翻就翻臉。這一些,都是會讓你造成情緒上,從以為是正當時的時候,突然間就轉得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所以這一些身心之苦惱,我們要把它轉成什麼呢,轉成道用,這是我們給大家講佛法的所有價值意義,覺悟呀,要轉成覺悟的力量。所以下面就開始說「發大乘心,普濟一切」,轉開始什麼呢,把這個苦,化為自利利他的動力了。「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大樂就是究竟解脫,就是了生脫死。這個時候,那麼我們就要支撐著我們,投向於從凡到聖、從小到大、從然到所以然,究竟圓滿的這種人生價值,這種體現。
所以為什麼佛法裡面講的發大乘心,大乘,乘是什麼意思,運載的意思。我們相對大乘說小乘就是只管自己。那麼大乘心來講,就是要發大願,要利益一切眾生,要發大願大心。修法要修大,這個法是怎麼變大的呢,就是但願眾生得離苦,無我利他。
今天初一,初一廟裡面還上供,我想想,每天護持師父們,但是自己做得很差。那麼我想想,有時候初一、十五上供,拈個香,祈請菩薩加被,說普陀山、白華庵,師父們常住和合,道業精進,早得正覺。今天想,算了吧,在韋馱菩薩面前上香,說人家都已經差不多了,關注一下自己吧。誒,我就這樣凝視著韋馱菩薩說,希望加持弟子能夠早成道業,早能夠入法界,能夠明心見性吧。
結果這可能是自己神叨叨吧,但是真的也是韋馱菩薩一種感應,馬上就回過來,就心裡起了一種什麼心念,這個就是正念。記得以前的祖師們講過,說我們在世間法裡邊有善惡分別,那麼在修行上也有善惡分別,這兩個不一樣。修行上的善惡分別,不是在世間的善惡那個層面論了,什麼叫做惡,只要為自己的一切善惡都屬於惡,只要為眾生的一切善惡都屬於善。
你看,這個大小發心就頓見分曉。當時我想想,這就是今天上午得的感應。韋馱菩薩給我,本來我還自私地說,哎呀,不管了,不顧人家了,自己就丟幫跌底地先自了。誒,韋馱菩薩就給我回了這麼一個自說自話的一個見解,我當時有一念相應,真的就是無我利他。就是真的,這個善知識啊,為什麼叫嬉笑怒罵皆成度化眾生的因緣。
那我們在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上,真的是這樣的。當然首先最圓滿的法,代眾生受無量苦,就是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已經把代眾生受苦的事,馬上就修圓滿了,這是最方便勝異的法。
其次,就我們個人來修為的話,確實為什麼前面講到「生死熾然,苦惱無量」。我們自己首先要經歷這樣的苦楚,這是一個道人一個善知識必備的資糧。
所以為什麼觀音菩薩累劫勤苦,妙難酬嘛,「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阿彌陀佛光受思想上設計極樂世界這個苦就受了五劫,這都屬於代眾生苦,他就想方設法,讓眾生到了那兒不受苦。所以這一點大家要知道,我們自己要有苦的經歷,真正的大乘行人,他就是要在這個苦海中這麼歷練。
你看前段時間看到一則網上,不知道是真事還是戲說,但是很有寓意。什麼意思,就是有一家,挖什麼牆還是什麼的,挖出來一個瓶子,放了一瓶子銀元。那這個瓶子是可能是窄口大肚子的,裡面都是袁大頭。一看這個銀元,然後這家人就慢慢取,那等不及了,想數銀元多少,倒也一下子倒不出來。最後「啪」一下子把這罐子給打碎,這銀元不就是全出來了,結果有專家一看這罐子,最後去拿去鑒定是青花瓷,價值上億。大家想一想,一罐子銀元,最貴能值多少錢。
所以修道也是,當我們迫不及待地覺得,馬上就要,實際上為什麼大菩薩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他就是要吃盡苦頭,才能夠知道眾生之苦,叫代眾生受苦。
那我記得有一次,那會兒在文殊院碰到一個老和尚常厚長老,剛好我們去親近他那次,他也快要圓寂了。後來他往生了以後,還給他徒弟託夢,說他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那麼正好那次,我從來沒體驗過什麼叫做地震,那次去趟成都文殊院住了一會兒,住了一兩天吧,體驗了一次地震。待著待著,那個樓就開始動,這沒經過的就害怕呀,這可怎麼辦呀,趕緊跑出陽台上去看,跳吧,這二樓跳下去摔死了怎麼辦。再往裡邊再去樓道裡面,說趕緊往下跑。
結果看到所有的人家寮房裡面的那些義工菩薩或者師父來往,就毫不動聲色。就我一個人沒經過地震,害怕。最後見人家不動聲色,我也只能忍著,就這麼搖了半天也就好了,司空見慣。為什麼,有了經歷了,心裡就篤定了。
所以等這個事情發生了,我們上去,到樓上再去看長老的時候,這樓又開始動了,那自然而然一種加持就跟著不害怕,常厚長老就開始開示說:地震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共業,苦難眾生所感的共業。那會兒剛剛汶川地震也過去不久嘛,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什麼呀,我們要發心代眾生受苦,這個開示就來了。只有在那個此情此景中,那麼才能聽得進去這種話,因為好多時候道理給我們講,我們聽不會,只有事來了,能教會。
所以真正你經歷過事了,才能夠教會你怎麼去普濟一切。當然大家也不要搞錯了,因為我們有時候願代眾生受無量苦,我們往往會以世俗心誤以為說,那眾生的不舒服都讓師父去拿走。不一定,也許師父也還讓你更不舒服,為什麼,因為他是這麼修過來的,他知道眾生在什麼上面會生苦惱,執著什麼,放不下的時候,也是苦惱。
也許他有時候在呵護你,加持你,有時候他給你雪上加霜,傷口上撒鹽。為什麼,因為有時候有的善知識觀機逗教,看到這個地步,正在你跟你的我執做鬥爭的時候,他再往上狠狠地推一把,就讓你苦,看你能不能苦出來。屋漏偏逢連陰雨,才能徹底從這個屋子裡面跑出來,放下這個屋子。
所以這也是一種代眾生受苦,他知道我們苦在哪裡,為什麼苦,有執念,為什麼有執念,因為貪著。他就從那個層面裡面走過來以後,他知道這個苦有什麼好作用,他又讓你受這個苦,這也叫代眾生受苦。佛法是圓的,究竟的,無懈可擊的。
所以這樣的話才能令諸眾生,畢竟得大樂,這才能得大樂。當然,苦呀,在和尚來講也要經歷這樣,我住的白華庵有一個祖師爺很有名,叫真歇清了禪師,他就有一個著名的一首偈子,就講到出家人之苦。我給大家念一下,「講道論懷實可傷,終朝身臥涅槃堂」,天天說經講法講開示,說「論懷」,修行呀,大家一起努力呀,「實可傷」。這會兒呢,「終朝」,已經身體不好了,就躺在涅槃堂,涅槃堂就是,就像我們普陀山楊枝庵頤養堂,就是等著自在往生。
那麼「門無過客窗無紙」,門前一個人都沒有,窗戶上紙破了都沒人去幫忙貼。「爐有寒灰席有霜」,大冬天爐子都滅了,沒人幫忙去點燒,只有寒灰。這個破蓆子上,鋪在炕上或者床上的蓆子上面,冷得都結霜了。
但是,「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時多為他人忙」,這也是個出家法師的寫照。色力康健的時候,天天是為別人付出服務,忙著去住持弘揚。那麼「有病方知身是苦」,但是不用害怕,為什麼,因為他有了大乘心,普濟一切,已經入到聖境了。
所以說「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總不妨」,已經得自在了,已經得自在了。這就叫做「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就是大家都要得自在,就這麼樂,八苦交煎,無妨,已經徹底從苦海中抽身出來,一任因緣,已經隨緣自在,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那好,這是這樣的,我們今天是把後面的一段,也給大家結完,大概說一下。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這八段,我們剛才講了,是從八個點這樣進行側重闡述,實際上,這八段裡面的每一句話,只要我們能夠時時刻刻銘記在心,提起正念,這樣如法的思惟,那麼都是可以把我們的覺,覺悟的因緣把它能夠給布得起來的。就像排兵佈陣一樣,時時刻刻,一切時處,都能夠提起正念,這就是一個覺道的一個修行之路。
那麼精進行道,就時時刻刻要憶念它,莫忘了。因為大家設想一下,就是我們很多時候,有佛法在的時候,那麼你好像智慧、正見,同步有存在,並不是離開生活。可是一旦沒有佛法在的時候,沒有提醒的時候,沒有聖言智慧語開示的時候,那你就投入到生活,一直在生活中。但是是用智慧去觀照呢,還是用煩惱分別去合作,首肯生活,這是兩個境界。所以在這方面,「精進行道,慈悲修慧。」我們剛才講到了,如來真實義就是慈悲,慈悲到頂了就出智慧。所以說智慧是什麼,般若波羅蜜,是三世諸佛之母,這個慈悲是三世諸佛之祖母。
那麼,「乘法身船,至涅槃岸。」你看清淨法身實際上一直在,一直週遍的,但是你能不能乘得起來,能不能觀照得到。觀照的時候就是無處不在,就是乘船順水颺帆一樣,面面俱到的。你觀照不到了,那麼就不能到涅槃岸,這是這一部分。「精進修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這是屬於我們自利的部分,就是自己得佛法的利益,究竟解脫。
那麼「復還生死,度脫眾生」,就是真正成就了以後,不是當佛就當得沒完沒了了。入了佛的境界,真正圓滿成佛要幹什麼,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度眾生。因為凡夫有兩件事:成佛,度眾生。佛成了以後,就剩度眾生了。就在生死苦海里邊,一刻都不停歇,這樣去度眾生,到處去遍佈覺悟之因緣。所以這裡講的「復還生死」,像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還會乘願再來,這個就叫倒駕慈航,那麼這是屬於覺他了。
「以前八事,開導一切」,還用前面講的這些覺悟之道,開導一切有緣眾生。所以你看我們前面不是講過了,一個具足了大乘發心行門的一個行者,他能夠把一切因緣中,始終調製到我要度化眾生脫離苦海的這個發心和行持上來,而且像入三昧一般的,時時刻刻,念念不忘,這就是菩薩,已經入菩薩位了。
「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這是自他同出苦海。
那後面這是結語了,說竭誠念誦的功德。因為每部佛說的聖言量、每部經典,它都有它的殊勝功德在。我們不斷去念誦聞思法義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聽佛現前給講開示。我們依著去念誦思惟的時候,就是跟佛一樣的這麼去看待世間,看待眾生了。所以就稱之為,以佛知見換我們凡夫知見。
這裡講到的,「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
罪是怎麼來的,是凡夫的心造來的。那麼,我們以佛的心地覺海,來覺我的凡夫之心,那自然就念念中滅無量罪。本來要造無量罪的這個凡夫心,現在跟佛心相吻相對接,那麼就是可以說,念念中造無量功德。造無量功德,自然就滅罪,因為我們的心就這一個心,看你用在正還是用在反。
「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當然這個快樂,不是我們說的五欲之樂、舒服之樂、幸福感之樂,是究竟解脫,像極樂世界之極樂,極樂,涅槃寂靜。如是八事到常住快樂,這一段是結成整個經文。
那我們不管怎麼樣,就是算把《八大人覺經》給大家貫了一遍,也就講到到此為止。當然這九講來講,這次也是應這個因緣,剛好有這樣的一個疫情。那麼,大家在家裡面隔離閉關,那我們想想閉關之餘,大家能夠聞思正法。那麼在剩下的日子中能夠如理作意,去修心修觀,這是一件很好的就緣的事情,就著這個因緣。因為畢竟佛弟子在一切的時節因緣中都要把它利用起來。
我們的人身是很難得的,得了這個人身就不要太過於浪費,現在我們很多時候是太過於浪費這個人身。所以對於佛法也沒什麼大的興趣,或者是剛剛開始激情一下,完了就拋之腦後,這一些都是因為福德因緣不具足。那在這方面可以現補,比如說能夠如理地常來聽法,就是一個快速的補給。
所以《八大人覺經》講完,那麼明天開始我們要講一下《佛說阿彌陀經》,叫直心解吧。這也是另外一個新的課程,這是借這次的因緣,分這麼三段,一個是先講善法,再一個先講空法,再一個再講往生法。當時釋迦牟尼佛講法也是這麼一個次序,明天我們再細給大家講。
今天還有幾個問題稍做一個回答。
這裡因為我們昨天講到,「發心長期受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儀軌每天都需要誦一遍嗎?」
你如果去發心受八關齋戒,現在來講可能你沒機會到廟裡邊,因為都在隔離,那麼建議你在網上搜一下,有弘一大師製定的一個簡明的自誓受八關齋戒的一個儀軌,可以依之而行,就可以了。那麼儀軌誦不誦,誦嘛固然也好,但是八關齋戒這個戒條你要誦一下,不要犯糊塗,有時候犯了都不知道。
特別是誦的加深印象提升正念,至少比如說過午不食,有的人吃著吃著就忘了,拿起來就往口裡塞。這個時候如果說你的念裡邊,戒條的這個戒法有法體形相,這個你能夠在心地上種得比較鞏固,那就一般會有戒體的力量,不會讓你去毀犯,是這樣的。
另外,「念念親人間的溫馨,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就念到親情去了,請問怎麼辦?」
這個好辦,你就是化小情為大情嘛。你想你自己的親人溫馨,覺得這麼溫馨,那麼這個是在娑婆世界的一個小小的家庭組合。告訴諸位,在極樂世界清淨海眾人人皆如此,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法情。所以希望發願,既然你真的愛他們,那麼你不要再讓他們繼續輪迴作伴,而是要發心讓他們同生西方,盡量讓他知道淨土,相信淨土,發願往生,這才是真正對他們的關愛,才是叫做大親情。
現在你只不過是自私自利的滿足一下自己的自我的滿足感,你為我所有,你是我的女兒,你是我的丈夫,你是我的妻子而已啦。那我們盡量發願在火宅中是六親伴侶,在極樂是法城的大親,這樣轉心就可以了。其他的,念佛照念,信心不退,然後主要是要把這個願力再多發起來,以願力的正念助成對於世俗情見的一個淡化。
大概問題就這些,那再沒有了。
好,隨喜諸位能夠這些天聽《八大人覺經》,又一個環節就是算是圓滿了。那我們再稱念十聲名號,以期同生西方。
南無阿彌陀佛(十稱)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隨喜大家,我們明天再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