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面,我們看乙二的懺悔方法。

我們剛剛那一堂課講到佛教的因果思想,跟一般世間,我們認知的因果思想是不太一樣的。世間的因果思想它是很單純的,就今生論今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它完全約今生,佛教對因果思想它不這麼認為。

佛法的因果思想是三世兩重因果,三世是什麼呢?過去,過去生影響到你今生,你今生也會影響到來生,所以它建立了一種兩重因果,過去生造的因地,留下的業緣,會影響到你的今生,你今生的習氣又會去造新的業,又影響到來生,所以它形成了過去現在一重因果,今生跟來生又一重因果。

當然佛教雖然因果是講三世,但是當修行的本位,我們是站在今生來看事情。我們從今生叫做繼承過去,我們從今生叫做開創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繼承過去,開創未來。一個人你學了佛法,第一件事情當然先怎麼樣--認命,不管你喜不喜歡,你必須要無條件的接受,你前生留下來的業力跟思想,不管你喜不喜歡。因為阿賴耶識是沒有選擇性的。第八識沒有選擇性的,這個倉庫,你前生是怎麼做的,你羨慕別人沒有用。

所以當我們開始學佛以後,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繼承了我前生哪些的優點?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只有佛陀是十全十美。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落差,有些人福德力強,有些人智慧善根強,有些人佈施強,有些人持戒強,有些人他不會佈施也不會持戒,他們會忍辱,你打他罵他他就是不動,這是他的本事。那麼找到你的強項,你一定有一個優點,而這個優點一定不是今生形成的,就是你這個優點是別人沒有的,這個就是你修行的突破口,你的強項。

當然你也要找到你的缺點,你前生之所以沒有往生。你前生沒有往生在淨土宗這叫做修行失敗,你一定有一個盲點;這個盲點你不找出來,它前生怎麼禍害你,今生就照同樣的方式,臨終再障礙你一次。因為這個水流你沒有做出改變。什麼叫水流?水流就是它有一種可預測性。就這個水呀,有些人的水,他的習慣性是走什麼曲線的,它是一個固定的。

為什麼佛菩薩的神通力可以預言你來生會怎麼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確有一定的軌跡嘛,有自己的習慣性的造業的模式,有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因為多生多劫已經形成一定的模式了。所以佛陀為什麼說我們生命是一個水流,如果生命只是不斷的變化,你今生跟前生沒有關係,那佛陀講波浪就好了,每一個波浪都是一個個體。佛陀在唯識學上說,水流就是有相續的問題,有繼承的問題。

所以我們學過唯識學的,會務實的去繼承我們的過去,包括好的相續,包括不好的相續。那怎麼辦呢?就開始處理過去留下來的障礙,就開始懺悔方法,開始講懺悔了。

那麼懺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業果。就是佛教很特別,它的修行都是先調整心態--心為業主,它跟外道不一樣,外道修了半天,他不會改變心態的,佛法是先有心態才有修行。就是一個馬車的思想,一定先有馬才有車。就是為什麼六度裡面,一定先有智慧波羅蜜,才有前面的五度。因為所有的修行要構成乘,一定要有一個馬,就是建立一個深信業果的心態。這個有三點,我們把它念一遍:

乙二、懺悔方法(分三:丙一、思惟業果;丙二、生慚愧心;丙三、正修懺法)

丙一、思惟業果

一、業果決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業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三、增長廣大: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

佛法的修學強調心為業主,所以修行之前先導正心態。

第一個心態,思惟業果決定。就是一個人的業跟前世有關。所以你今生接受了前生的業力,那前生的業力再加上你今生的執取造作,又形成了一個新的業力,又影響到來生。所以因果是絲毫不爽,就是因果的相續性是絕對沒有差錯的。就是說,沒有一個業是從別人的身上跑到你身上的,沒有這回事情。簡單講就是認命。就是你有這個壞習慣,你有這個業力,你不要不服氣,就算你今生沒有做,也是你前生做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業力是別人給你的,說別人把業丟給你,不可能!所以第一個、業果決定。跟你自己一定有關係,可能今生、可能前生、或者是前幾生等等。

第二個、業果不失。如果你不處理,它永遠不會消失掉,這個就是因緣軌則,這就是水流思想,當水流從上游流下來,有乾淨的水,有肮髒的水,這一灘肮髒的水你不處理,它不會自己消失掉的,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你不處理它不會自己消失。它不但不會自己消失,還會怎麼樣?

第三、增長廣大。最可怕就在這裡,你越晚處理越難處理,就是春天本來是種一個小種子,這個種子很小,像一個小粒黍一樣。等到這個種子吸收了陽光、水分、泥土的養分以後,它長出來是萬顆的果子。所以人生為善為惡,一開始都是很微小,但是因為你的輕忽放縱、輾轉相續,最後果報變成不可思議。

這三個當中最重要引發我們慚愧心的,當然是第三個,就是增長廣大。業力簡單一句話就講完了,越早處理越好,因為它不會消失掉;你拖得越久,你以後越難處理,就是這個概念。所以我們的慚愧心,來自於對業果的思惟,對真理的觀察。好,有了思惟業果,就可以生起慚愧心了,看第二段。

丙二、生慚愧心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今改前非,將修後是,從緣生滅,斯苦世法。於彼惡業,特生厭賤,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懺悔。—《業疏》—

那麼我們一開始是先探討業因,是前生的業力跟思想留下來的一個問題。對未來來說呢,如果我們不處理,能感後習:

第一個、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

業力,它的可怕就是,它會影響你的思想,你本來只是在造業,業力本來造了就沒了,比方說我今天去批評別人,這批評別人以後,你發覺沒有什麼,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它只是一個業種子,然後你就怎麼樣,你就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所有的思想它造一次,我們從種現相熏,你就很喜歡會造第二次,除非你踩剎車。你造第二次,你就更想造第三次,這個是唯識的輾轉的觀念。

然後慢慢慢慢的感種類相續而起。造善也是這樣,一個人會造善,所以為什麼好人會越來越好,壞人會越來越糟糕,就是這樣子。就是感種類相續而起,一個好的種子,它會帶動另外一個好種子,那個好種子又帶動另外一個好種子。所以一個人他受了戒,你看為什麼受了戒以後,他越來越好,因為他走上一個善的循環。

有些人他越來越墮落,越來越墮落,他控制不了自己。他本來是兩個惡種子,後來變成四個惡種子,變成八個惡種子,他沒辦法自拔,就是感種類相續而起,他剛開始也不想這樣子。所以一個人一旦造善、造惡下去以後,他的問題點不是善惡本身而已,他會去招感相類的善惡而一起同時生起。一直到業力成熟的時候,招苦報生後當受,就一次性臨終的時候算總賬,來生的時候一次到三惡道受果報。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怎麼辦?在業力沒有成熟之前。

今改前非,將修後是。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要事先發覺自己的問題點,你千萬不要變成果報現前了,你就來不及了。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在火燒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發覺,我的生命有某種不好的相續,應該要趕快懺悔,怎麼辦呢?

從緣生滅,斯苦世法。佛教裡面有很多的懺悔法門,大智慧的佛陀開了很多的藥,只要你正確的吃,在早期治病的時候是最好治的,在臨終之前一定可以把你所有病治好,所以叫法力不可思議。所以從佛法的修學,絕對可以消滅這種未來的痛苦,只要你方法正確。那在懺悔之前,很重要一個觀念:

於彼惡業,特生厭戝,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懺悔。

第一個、懺悔之前,對於自己所造的罪業,要產生厭惡、呵責。你要告訴你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好的,對自己是過失的,會增長痛苦的,這第一個。

第二個、生起慚愧心。

第三個、修行對治的方法;拜懺、念佛等等。

總之洗心懺悔,這個就是透過對業果的思惟;業果有三種思惟,業果決定、業果不失、增長廣大,然後生起慚愧心,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過失。因為你的生命還在,你還有希望。

就是說有些事情,在你人生還在的時候,你是有機會的;等到你哪一天躺在加護病房了,你的生命就不是你可以決定了。因為你躺在加護病房,那你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講完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那就由業力來審判了,你沒有講話餘地了,你該到哪裡就到哪裡去了。

我再講一次,你進入加護病房之前,你還有很大的機會,做生命的反轉。佛法多的是方法,在你身體健康的時候,你的心識還清楚的時候,你可以很快的去改變你,扭轉你的生命。如果你不做,等到你哪天躺在加護病房,你就完全放棄你的主導力了,就完全由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就等候業力來處理你了。

所以我們必須要把握現在,生命還在,因為六道裡面,人道是唯一一個能夠透過修行改變生命的唯一一道。因為他的頭腦清楚,他可以思維法義,他可以做種種的修學,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所以得到人身,是你人生裡面唯一的機會。

那麼有了慚愧心以後,這就好辦了,就是方法的問題了。我們看丙三的正修懺法,先看事懺:

一、責心懺:自責己心,令生厭離。

二、作法懺:向清淨大小乘僧,發露懺悔。

三、取相懺: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此須至誠懇切,外假壇儀,內資理觀,凡法華、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屬於取相懺攝。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亦能滅七逆罪,使重報輕受。

那麼大乘的懺法有三大塊,

下品罪

第一個、責心懺。這個針對有受戒的,受了戒以後,你犯的是下品罪,不管受五戒也好,菩薩戒也好,它屬於下品的。下品一般來說就是比較輕的。就是你可能造這個罪,沒有把它造圓滿,你去批評別人,批評到一半你馬上踩剎車。這個業沒有造圓滿,就屬於下品。然後你向佛菩薩懺悔,呵責自己,你永遠不再造作,重點在於呵責、斷相續。

中品罪

第二個、作法懺。作法懺就是中品,這個業你已經造了,但是它不是屬於根本重罪,不是殺、盜、淫、妄的根本重罪,比較屬於枝末的,但是這個業已經造圓滿了,一般來說是中品的。你向出家眾,或者同梵行的。什麼叫同梵行呢?你受五戒,你同參道友也是受五戒。比方說你這個是惡口,批評別人,那對方也是受五戒,就可以了,這條戒他是清淨的,他沒有批評別人,這條戒他就可以接受你懺悔。你受菩薩戒的,找受菩薩戒的也可以,只要接受懺悔這個人,你這條罪他沒有犯到就可以了,或者曾經犯到他懺悔了,就這條戒他是清淨的,他就可以接受你的懺悔,叫做同梵行。五戒找五戒,菩薩戒找菩薩戒,作法懺。或者找不到,向佛菩薩懺悔也可以。

上品罪

第三個、取相懺。這個是我們的重點,犯根本重罪,而這個會障礙往生。那麼你應該是要二七、三七乃至一年,重點是見好相為期。這種懺悔就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要在夢中見到花,見到光明,見到你在夢中洗澡等等,後面會說明,要夢中見好相。

那麼它的過程要至誠懇切。就是具足慚愧心,有一些拜懺的儀軌,有些要禮拜,有些要發露,有些要念佛、持咒等等。內資理觀,外假壇儀。或者是法華懺、方等懺、大悲懺、占察懺、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都屬於取相懺攝。它可以滅除我們四根本重罪,令戒體清淨,或者滅除七逆的重罪,使重報輕受。這個滅罪的力量非常的大,取相懺。那麼取相懺有五個條件。我們把它念一遍,取相懺具足五緣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定誓願。四、讀誦禮拜。五、如教明證。

取相懺是我們一般來說,淨土宗必修的,你一輩子至少要修一次取相懺。我們建議,一個人要臨終無障礙,你在臨終之前,要修一個百日懺悔法。一百天。找一個懺法,方等懺、法華懺或者八十八佛。在拜懺之前有五個重點:

第一個、請聖明證。你要找一個本尊,八十八佛的本尊就是普賢菩薩,大悲懺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薩,它有一個佛菩薩做證明,來證明你的懺悔,證明你的慚愧,證明你的清淨,最後證明你的清淨。一定要有一個聖人,佛菩薩來做你的懺悔主。

第二個、說己罪名。沒有人拜懺不知道你犯了什麼罪?佛陀說的應病與藥嘛,你不能拜一個糊塗懺,拜了半天你要拜什麼?懺什麼?我也不知道。你一定要經過你的審查,知道你的身口意,哦!我可能哪一方面有問題,我今生才會流轉,那麼要找到自己的過失,把它發露出來,然後呵責自己。

第三個、立定誓願。發露是針對過去,發願是針對未來,你希望未來怎麼樣,我希望我未來寧捨得生命不再犯罪。先不管做得到做不到,懺悔是理想化的。諸位,懺悔跟受戒是一個道理,說我誓斷一切惡,你做得到嗎,未必!但是你當時必須發這樣的願。你才會得戒體。懺悔也是一樣,你可能以後遇境逢緣又會再犯,有可能。但是你現在不要管這些,你要觀想你,你現在是百分之百的決心,寧捨生命絕對不再犯。你要有一種清淨的願力,這個罪才會滅。

第四個、讀誦禮拜。要有一些懺悔的儀軌,身業的禮拜,口業的讀誦等等。一般來說,你選一個懺法,它都會有一些,它都會指導你。

第五個、如教明證。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夢中見好相,這五個重點。

這個事修,至少要一百天才有效果。就是你每一天都要拜一部,八十八佛也好,或者是方等懺也好,每天拜一部連續拜一百天。如果見好相,就恭喜你。沒有見好相,休息一下,過一段時間再拜,百日。你拜三個百日,就達到藕益大師說的一年,就可以了。不管你有沒有見好相,你拜三個百日,這個業就算沒有全部乾淨,它也產生不了太大力量。

所以蕅益大師他認為,拜懺以一年;二七、三七乃至一年,這是個很好的一個時間點。一年有些人他很難堅持那麼久,因為你慚愧心很難相續,所以我們把一年切成三塊:百日、百日、百日。百日以後休息一段時間,再衝個百日,再百日。那你如果在某一個百日當中見好相了,那就可以了,就清靜了。

好,我們看事修以後還有理懺:

二、理懺:言理懺者,既在智人,則多方便,隨所施為,恆觀「無性」。─ 糅合《業疏》、《菩薩戒懺悔行法》─

這個是很重要的理觀的智慧,配合我們在拜懺的過程。理觀的拜懺是要學習過大乘經論的人,所以他不管什麼方便,他可能是八十八佛、方等懺等等。隨所施為,恆觀無性。

什麼叫無性,簡單講就是業性本空,「業性本空」你們聽得懂嗎?聽得懂,那最好,對,就是沒有真正的罪業,罪業之所以產生果報,是來自於它相續。就是一條念珠,最可怕是中間那根繩子,你只要把繩子切斷了,這個念珠就撒滿地,念珠就沒有什麼功能了,對不對?罪業也是這樣,它的可怕來自於輾轉相續。

所以業性本空就是說,你可以簡單的觀察,我的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清淨只是一時的糊塗而造罪,這很重要!我再講一次,我們的生命,你要懺悔清淨,你要達到最快的效果,你要把生命,就是你本來的樣子跟後來的樣子,要把它區隔出來,你千萬不要認為說,你本來就不清淨,那你就很難懺悔了,這樣懂嗎?

就是: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我在沒有犯罪之前,其實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所以我的罪業只是一時的妄想,一時興起,一時的顛倒而已。而這個罪業不會影響到,不會染污到,我的清淨心,我的心本來是清靜的。而這個清淨心就是你生命反轉最重要的根本,就是理觀的智慧。

簡單的說就是,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這樣懂嗎?就是說我們心本來清淨,一個鏡子本來是乾淨的,它後來卡很多灰塵。但是鏡子還是鏡子,灰塵還是灰塵,你這個時候不能只看到灰塵,你要看到灰塵後面的鏡子是乾淨的。所以你要站在鏡子的角度來面對灰塵,這樣懂嗎?

站在鏡子的角度面對灰塵,你這個灰塵才去得掉,你千萬不要認為說,我這個人的本質就是有業障,你的本質有業障,你怎麼懺的乾淨呢?所以這個理觀會影響到你拜懺的效果,非常明顯。你不能站在業障的角度來面對業障。所以這個理觀很重要。站在本來清淨的角度來懺悔業障。

那麼在事修有三個重點:懺悔、皈依、發願。

第一個、你要有個發露的懺悔。

第二個、你一定有一個佛菩薩來做你的懺悔主,有個皈依境。

第三個、你對未來要有期許。

懺悔是針對過去,發願針對未來,你未來一定要有一個目標方向。那麼你透過安住一念的清淨心,再修懺法;懺悔、皈依、發願,不管你用方等懺、法華懺,什麼懺都沒關係,拜滿一百天,師父給你保證,就會出現下面的徵兆了,好我們看論文:

乙三、罪滅之相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 。─ 《 了凡四訓 》 ─

好,我們透過正確的,觀察自己的身口意罪業的相續,開始發起慚愧心,懺悔、皈依、發願;配合理觀,安住真如。那麼就會有以下的徵兆出現,第一個、或覺心神恬曠。一個人罪業懺悔以後啊,他突然間心情開朗,本來以前覺得,有事沒事就覺得悶悶不樂,突然間心情開朗,看到什麼都很歡喜了,喝一杯開水也很高興,就是你這個人業障消了,突然間從業力裡面,把你包住的突然打開了。

「或覺智慧頓開」。噢,你現在學習佛法,突然間一聽就懂。什麼無常觀、無我觀,一看就懂,就你那個善根,過去的善根開起來,智慧頓開。

「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本來你遇到了人事的干擾,在過去的情況,你會煩躁不安的,但是業障懺悔乾淨的人,你遇到複雜的人事,內心不會焦躁不安,反而覺得通達無礙,你非常有自信。

「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這個就更難了,你的惡因緣轉成善因緣,這個人本來過去生是跟你結冤家的,但是你通過懺悔的關係,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氣,反而生起歡喜。那麼到這裡就很不簡單了,你這個人業轉了,這以下就更不簡單了。

「或夢吐黑物」。在夢中排出,不管從嘴巴,不管從各式地方排除黑色的物品,或者洗澡,都可以。

最後,「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一個人懺悔到見佛菩薩,那就不是完全懺悔了。這個要配合念佛功課了,這種能夠懺悔到見佛菩薩,那這種人就不是一般的修行人了,善根都很深厚,懺悔只是一個助緣。

佛法的修學,它往往是會互相幫助,你本來修懺,結果修懺成功以後幫助你念佛,你看,你能夠在夢中見到佛菩薩,其實佛菩薩很想見我們,佛菩薩能夠進入到你的夢境,表示你們兩個心的磁場,已經感應道交了,所以這個是非常好的。夢到聖人,夢到祖師,在夢中給你開導加持等等。

「或夢飛步太虛」。你發覺你在夢中游步於太空中,感到身體很輕盈。

「或夢幢幡寶蓋」。前面的佛菩薩是正報,這是你夢到了佛菩薩的依報,你沒有夢到佛菩薩,但是佛菩薩旁邊那些寶蓋勝相,這些都是功德相。

所以我們可能目的只是懺悔業障,但是如果你透過一些正確的方法,發願、誦經。你可能不但是懺悔業障,還成就廣大的功德。我們前面說過,心能造業,心能轉業,這個就是佛法殊勝的地方,因為你不但是只有心力懺悔而已,你還加上法力的攝受,而且你懺悔過程當中又念佛,念佛菩薩的聖號,又加上佛力的攝受,所以你就能夠有這麼多殊勝的因緣出現。

簡單的講就是,心能造業,心能轉業。但是所有的佛法的修學,都要你自己要覺悟。最怕就是你不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然後一天過一天,等到你知道來不及了,最怕就是在這裡。所以懺悔這一科,我們講到它先捨心再捨罪,先有心態的改變,先有慚愧心。透過法門的拜懺,事懺、理懺,最後正式的捨罪,先捨心再捨罪。

好,我們今天先把懺悔這塊,業障先講完,明天開始講魔障。好,有沒有問題?沒問題我們就下課了。

我過去在佛學院做教務主任的時候,有個學生非常優秀,很年輕才二十八歲,那麼那個時候我是教務主任,我帶他們。帶了學前教育三個月以後,就準備要出家了。出家之前都要審查他過去,結果這個年輕人,他在讀佛學院之前,有一個女朋友,結果犯到淫戒的根本。犯到淫戒的根本以後,在戒律裡面就不能出家了,就障礙出家了,當然是可以拜懺,我就輔導他說沒關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當初的一念的造罪的心,既然你心態反轉了,當然就可以,心能造業,心能轉業。

結果輔導他三個月,都沒見到好相。我就很奇怪,我就把他叫過來,我說你拜了多久了,我拜了三個月。我說你沒見到夢境裡面,一些各式各樣的見花、見光、洗澡,他說沒有,我說那你是怎麼拜懺的?他說,我就是,主任你叫我什麼時候上殿,我就什麼時候去拜,拜完以後,下課我就下課。

我說你這樣不可以,你心態不具足,把它當做一般的功課,你沒有一種要懺悔的決心。我就把佛菩薩的這三條:思惟業果決定,業果不失,增長廣大。結果他透過思惟,他的慚愧心生起了。我說你繼續拜,你一定要有慚愧心去推動這個法門,這個生命才會反轉,你不是說只是上去,把它拜完就應付了事了。

結果他心態一改變了,一個禮拜,他就跑來跟我講,說主任,我見好相了,一個禮拜就見好相,見好相不用拜了。我們就安排他受戒。後來,這個人目前在佛教界也是相當有成就的一個法師。

我要講什麼意思,就是說,業障並不是大家想像那麼困難,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虛妄相嘛,只是因為我們一時的疏忽,讓它展轉相續,但是關鍵是你面對這個時候,你的心態非常重要。好,我們回答幾個問題。請問如果家中長輩是修,哎,你們這簡體字我看不太懂,找一個人念一下好了,找一個看懂簡體字的。

所以佛教的修學,諸位,它一定是由內而外的,你不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這樣效果就不好了。

【學員提問】:師父您好,請問如果家中長輩是專修觀世音菩薩的,也有觀念認為,阿彌陀佛是死人或有往生者才拜的,因為他們對彌陀及淨土不了解,因此對阿彌陀佛沒有什麼緣,那麼請問師父,如果他們往生前後,要如何念佛及怎樣才能往生淨土呢?謝謝,弟子上。

【師父回答】:就是說他是主修觀世音菩薩,但是你希望他求生淨土,是吧,那你的長輩有沒有求生淨土的意願,他本身有沒有求生淨土的意願,這很重要。如果他有意願,那念觀世音菩薩是可以往生的,可以透過至心迴向,其實他本身的願力很重要。如果他完全沒有願力,那你就是乾著急了。他本身都不想往生,你不可能…,對不對?你要想辦法。

我覺得往生的關鍵在願力,在願力,他有沒有這個意樂,我們的生命只有兩種情況,一個業力,一個願力,只有兩種而已,你要麼就隨業流轉,要麼就隨願往生。而業力也好,願力也好,都跟你的心態有關係,這樣懂嗎?跟你修什麼法門是其次。反正你臨命終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個隨業流轉,第二個隨願往生。往生不會是靠業力的,極樂世界的功德,你就修廣大的佈施,都趕不上極樂世界一塊石頭。極樂世界往生是彌陀攝受你才會往生的,不是你修成的。所以跟你修為沒有關係,你是創造感應道交,是因為你的至誠懇切感應了彌陀第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佛陀臨終接引,把你帶走。

所以,一個人會往生不是靠你的本事,也不是靠你的資量力,也不是靠你的業力,你的業力只能把它帶走--帶業往生,都要打包起來。你的往生是靠願力,懂嗎?發願的願,你的願力跟彌陀的本願力感應道交才往生的。

所以,你要做的是什麼?你要想辦法,透過你對淨土宗的了解,讓你的長輩知道他為什麼要往生?因為他別無選擇,他不往生他就繼續流轉。我們不要講太複雜,你就說某某人,長輩,父親、母親,你就把今生的因緣再過一次,你願意嗎?就今生。諸位,我就問你簡單一個問題,你把從小到大的因緣,人生再過一次,你願意的舉手,今生就好,再過一次。哎,你今生不算太壞哦,你知道嗎,你今生都不願再走一回。

人就是這樣子,好了傷口就忘了痛。所以你必須要知道輪迴的痛苦,對不對?而且這個輪迴,從末法時代來說,你現在不往生,越來越難往生,因為它整個佛法是末法,末法的勢力是越來越大,你來生遇到法師的檔次,絕對不是今生法師的檔次了,就是來生啟發你善根的法師,水平降低了。第二個、你本身業障又重,而攝受你的法師的水平又低。就是你的病越重,結果這個醫生的水平又差,這就是你的來生。說,我今生遇到了師父也不怎麼樣。是不怎麼樣,你來生更不怎麼樣!你來生更不怎麼樣!

所以你想一想,你今生不把握,來生更難。你知道嗎?叫機會。所以你有時候要把很多事情看清楚。就是說,你今生悠悠泛泛,來生繼續輪迴,你來生更難往生了。而這個生死問題不解決,你遲早是到三惡道去。

所以你必須要把很多觀念跟長輩講清楚。就是,拖對你沒有好處,要把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依報、正報講清楚。讓他的心,要能夠怎麼樣--念想西方。善導大師說的,一棵樹,它已經往西方傾倒了,你把它砍斷,它很自然就倒到西方去,對不對?如果他平常想的都是,他念想娑婆,怎麼會往生呢?他心心念念都在想娑婆世界的事情,那念什麼都沒有用了。因為心為業主,它這棵樹往東邊生長,你把它砍斷了,它只會往東邊倒下去。

所以,改變他的觀念,改變他心中憶念的方向很重要,這個是重點。至於念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這個倒不是重點。不過最好,他如果念觀世音菩薩,最好,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最後用十句佛號收尾,就是叫他念十句佛號就好,念了一千聲觀世音菩薩,最後念十句佛號來做一個收尾。下一個問題。

【學員提問】:師父你好!我家裡想供奉阿彌陀佛像,還有一張小小張的十方佛像,請問師父我是否還可以供奉一張綠度母的佛像呢?謝謝!佛弟子上。

【師父回答】:你要供養什麼我沒有意見,說實在,師父是一個佛教的法師,你供養佛菩薩的像是你自己的選擇,我沒有意見,沒有意見。你們怎麼問了半天都沒有問到今天的課程,那表示你們都聽懂了。

好,迴向。向下文長,付再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