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聖嚴法師文章(第2頁)

放下「自我」的幻覺

一般人認為,活著的時候,自己的生命就是我;死亡以後,雖然身體消逝了,但是靈魂還...

用觀念和方法來調整情緒

現代很流行講EQ,身為宗教師,我並不太懂什麼叫做EQ,只知道用佛法來調心,可以...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這是不變的真理。可是,有許多人只看到現實的、眼前的利益...

如何花錢花的有意義

在現今社會上,有一些人的生活過得非常奢華,出入坐的都是名車,甚至是加長的豪華轎...

如何化解當下的情緒

所謂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會有情緒,但是在平常生活裡可能還是會有情緒,不過這個...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應、要迴向願生西方淨土,...

【推薦】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的確,我國有些人士喜歡如此地批評佛教,因為他們見到佛教的...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諸位要參禪嗎?那你必須提起話頭,放下萬緣。唯有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同時也唯有放...

如何鍛煉我們的心

今天講的題目是「鍛煉心」,也就是討論怎麼來鍛煉我們的心。 一、鍛煉 首先解釋「...

【推薦】你在苦中作樂嗎

佛法告訴我們,如果能夠體會「色即是空」、「緣起性空」以及「無常」的道理,就能離...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

時間過得真快,記得我還在當小沙彌的時候,看到年紀上了五十、六十歲的人,心裡總會...

【推薦】貧不等於苦,富也不等於樂

如果我們缺乏生命的意志,並且對生命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那我們就會生活在煩惱中,...

【推薦】「怨憎會」與「愛別離」

現代社會的人際網絡愈來愈複雜,關係也愈來愈疏離淡泊,於是很多人都想遠離塵囂過隱...

消災和延生的原理是什麼

消災延生的原理,在於懺悔及發願。應該接受的果報,必須接受;但是在懺悔心生起之後...

【推薦】11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國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都在闡揚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

要如何化解情緒呢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他人對我們是何種態度,都...

不要老是生活在懷疑之中

我有一個信眾,他相信自己的命不好,非常迷信紫微斗數,每天出門前、回家後,一定會...

如何使人際關係不複雜

答案只有四個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說用慈悲、用智慧來處理我們的人際關係。 ...

在不生不滅處相見

雲岩曇晟生重病,道吾宗智問他:「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相見?」云岩答:「不生不滅...

只要改變觀念,前程就會跟著轉變

我們的身體經常在不斷地變化,其實我們的念頭也一樣,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川流不...

不拔眼中釘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釘子,所謂「眼中釘」,要不要恨上對方一輩子? 碰釘子是很正...

小不忍則亂大謀

有個父親因長期失業,家庭壓力過大,情緒失控,用滾燙的水,傷及還在念小學的兒子背...

【推薦】減少壓力的辦法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相信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智慧、優...

【推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聞慧, 從聽講開示、看佛經書而摒除邪見,...

【推薦】不眷戀,也不逃避

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但這並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遠離世間,或消極地逃避...

遇到任何難關,都不能損傷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為事煩心。無論遇到任何人生難關,都不能因而損傷到健康。...

不住於過去、未來、現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動-住於過去和未來 一般人總是常常想著過去、想著未來,能夠...

生死的體驗及觀察

生與死,是一個廣泛而深入的題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場。這個主題,...

想做就做,想丟就丟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時常覺得不安全,有次他請我去他家做客,我發現他家窗戶全都裝...

如何轉變負面的人生態度

問: 常有人自覺能力差、力量小,對社會、家庭沒有影響力,而力不從心或放棄自我,如何轉變此一負面的人生態度?...

不要老回頭看過去的痛苦

要談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適應力。以我為例,因為我的免...

樣樣與他人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比賽,由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是蘇聯、美國...

【推薦】佛教戒律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娛樂,以世間法來說,人之對於娛樂,是不能缺少的,人類自初民開始,便...

克服憂慮和疑慮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告訴我的弟子和學生們要有現在觀,觀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間。既然你處在現在...

【推薦】人生觀的四個層次

人生觀,本是哲學名詞,是指對於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個人對於處世的態度。可因各人...

交朋友時應注意什麼事情和原則

問: 有人因為被朋友傷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則? 聖...

良師益友如何尋覓

問: 芸芸眾生中,良師益友如何尋覓?結交「益友」的標準為何?有了這些朋友,我們就會不斷的進步嗎? 聖嚴法師...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問我說,把佛法用在工作場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讓忍耐、不與人爭;而且...

【推薦】謙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謙恭不是一種表面姿態,而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 聖嚴法師 佛陀說:...

發願與發誓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願都...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會裡才需要,在古代的社會也同樣需要。未來的世界究竟...

從禪修立場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難消融的,這是最可愛、最堅固、也是最討厭的東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

想賺錢要靠努力與福報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地位的陪襯。古人說:有錢能使...

命可以算嗎

站在佛教的立場,並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風水的原則,這些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聖嚴法師的三個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是由每...

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體...

淨化我們的語言,減少口舌是非

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不得體,常常會傷人又傷己,引起很多麻煩。佛教有所謂的妄語,不論是一般人喜歡聽的虛偽奉...

從小我到無我

一、禪是什麼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禪不即是知識,知識並不離開禪;禪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從禪而獲得;禪...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1)戒:...

錢要放在哪裡才保險

很多人都知道,把錢放在自己家裡並不保險,因為可能會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燒...

爭奪的心總是讓人痛苦

人類的欲求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自私自利的貪求,這種貪求會讓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

智慧與福報

一、福慧雙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報,但是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

透過聲音使心靈穩定下來

觀世音菩薩由於修習《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證入諸佛智慧、妙覺本體。我們又該如何修習、契入這個法門呢? 耳...

在家居士應具足的五個條件

在《雜阿含經》卷三三第九二七經等的規定,在家居士,應該具足五個條件,稱為五法具...

聖嚴法師關於自殺的問答

問: 日本有年輕人透過自殺網站相約自殺,而台灣也有自殺網站,既然人生是苦海,為...

對網絡交友應抱持什麼看法

問: 網絡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例如上網查資料、購物已成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近來網絡交友也大為流行,...

三種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當我們要來寺院念佛的那一天,應該從早上就開始作好身心的準備。這一...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一、建立婚姻的共識 我們講建立佛化家庭,是希望從你們兩個結婚開始,就是一個佛教...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原則上說,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所以,殺人是重罪,殺其它動物是輕罪。眾生固然...

禪的方法和求生的願力兩者並重

禪宗所說的悟,是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亦無可捨。一念能夠擺下萬緣,此一...

婚姻的暴力

婚姻暴力不是現在才有,在中國歷史上,古小說中,都有描述類似的問題。 發生婚姻暴...

簡單的禪修方法

許多慢性病,都是由於生活壓力和精神緊張所引起,透過禪修,能令身心放鬆、平衡和促...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手在做什麼,腳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

禪修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次的信仰心,因為信仰本身是屬於感性,而禪修的人,多重視自...

轉苦為樂

人世間有很多人都能夠忍苦耐勞,即使在非常艱苦的生活狀態下,還是過得很快樂。孔子的學生顏回住在窮困的陋巷里,...

願消三障諸煩惱

我們現在每一個念頭都與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經開悟無煩惱了,而我們卻仍被煩惱所遮蓋。念頭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糾正不好的習氣

有位女士的說話音量驚人,即使只對一、兩個人談話,也是非常大聲,尤其是在群眾中,只要她講話,別人的聲音都聽不...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此句節自傅大士的禪詩。 傅大士本名傅翕,是梁武帝時代的...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永嘉玄覺禪師往曹溪參訪六祖惠能,振錫揚瓶,繞祖三匝,六祖說:「沙門應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是來自何方,...

對子女們偏心,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問: 有句玩笑話:心臟本來就是偏一邊,所以偏心是正常的。但是子女對父母來說,就像自己的手,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

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父母該怎麼培育孩子? 聖嚴法師答: 對孩子而言,有個懂得他們...

該如何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問: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慧,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聖嚴法師答: 當孩子小的時...

應該該如何看待「情」

問: 中國人常常會用血濃於水來表示親情的重要性,親情的本質是什麼呢?此外,眾生皆有情,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情...

享福是沒有福的人

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嗎?很多人希望享福,實際上享福的人卻是沒有福的人。我們現在提倡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

六和敬的意義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樂相處的觀念,基本原則一共有六個項目,分別是︰身和同住、...

最好的領導者

團體的領導者有兩種型態:一種是權威型,在他的領導下,部屬多半敢怒不敢言,不敢不接受領導,因為不服從的話,也...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尋求合適的人才是一門大學問。剛開始時,誰都不知道人才在哪裡,我們可以針對工作的性質與內容需求開出條件,...

辦公室的兩舌與中傷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對人對己都有傷害,應該加以避免,辦公室裡卻仍然常常發生言語暴力。...

爭取時間,活在當下

在競爭激烈、分秒必爭的壓力下,時間對現代人的重要性相對提升。但在不穩定的環境中,突發情況日益增多,受到內在...

工作與休閑

近年來有些提倡重視休閑生活的人士認為,不要因過度認真、全神貫注於工作,就像用生命去換取金錢,因此而失掉了身...

人該懶散還是精進

很多人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心裡不安,是因為生活太緊張,同時物質慾望太高,以致於每天忙碌追求、身心勞頓。長期生活...

工作要趕不要急

我常說:「工作要趕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雖然速度要快、進度要趕,但是工作的態度及心情不能著急。有人看...

跟工作壓力說再見

我們做事情要有效率,但並不是急著追求效率,面對工作的態度是「要趕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時間之內,衡量自己的能...

忙得好快樂,累得很歡喜

我常勉勵人︰「忙、忙、忙,忙得好快樂;累、累、累,累得很歡喜。」然而,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是為什麼而忙,...

委曲求全算不算無我

我有一個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責,他為了顧全家庭裡的和諧,內心裡雖然波濤洶湧,可是表面上仍然非常平靜地...

如何面對中年失業

最近幾年來,失業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說與經濟不景氣有關。其實,人力需求減少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因為公司經營...

談年輕人的創業

受到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觀念的影響,很多年輕人剛出社會就躍躍欲試,想一圓老闆夢。其實年輕人畢業後馬...

修行與工作互不牴觸的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想像,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經、拜佛、閉關、打禪七等行門的修持,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佛法...

有利於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講「正命」,所謂正命是指正當的工作、正當的職業。正當的職業必須符合幾項基本條件: 第一,不可對人、對眾...

把工作當成磨練

青年朋友乍入職場,年紀輕沒有經過磨煉,比較缺乏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想要逃避,有這種反應...

隨順因緣的求職觀

有句話說:「畢業即失業」,就業問題經常是社會新鮮人最大的困擾。在美國,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會向政府貸款...

陞遷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賞識、陞遷,本來是件好事,卻惹得同事眼紅、流言不斷。該如何化解,改變人心? 人事陞遷可由三方面來談。...

有誰綁著你

道信禪師十四歲就出家了,他一見到三祖僧璨禪師便說:但願大師慈悲,能教我解脫的法門。 三祖就問他:是誰把你綁...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一)前言 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張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結婚,這好像是說,信了佛教的人都應該出家,這...

生和死的四個層次

曹山本寂禪師的《語錄》記載:一次,有僧問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請您老人家替我醫病。曹山禪師回答說:我不醫。僧...

並沒有任何真實不變的東西

以佛的智慧來看世間,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環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質、自然等一切現象,全都是因緣所生。...

開悟不一定要打坐

隨著佛法的興盛,學禪打坐的風氣也越來越流行,可是,禪宗有一句口頭禪「開悟不靠腿,說法不在嘴」,可見得開悟不...

聖嚴法師對付生氣有一套

聖嚴法師教人對付生氣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腳底、數呼吸、念佛號都是,但要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 這個世間...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無私無我...

安太歲、點光明燈在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問: 您怎麼看安太歲、點光明燈這類民俗?在這個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聖嚴法師答: 凡是宗教信仰和民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