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餓鬼界

十界之一。即餓鬼之世界。乃遭受不得飲食,及受苦無盡之生存境地。[藥師本願經](參閱「十界」457) p63...

餔多外道

即指塗灰外道(梵 Bhasman)。為古代印度大自在天外道之一。以灰塗體,遍身艾白,形如寢灶之貓狸;受持牛...

驅鬼節

西藏佛教節日。每年傳小召時,於藏曆二月二十九日在拉薩魯布廣場舉行驅鬼之儀式。鬼名路恭(為一棒教徒,滅佛大臣...

驅龍

指持戒之阿羅漢依恃戒力,驅逐迦濕彌羅國之毒龍。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四(大二七·二三○上):「昔此迦濕彌羅國中有...

髏鬘外道

外道之一。此類外道取人之髏骨為鬘而懸於頸項。又彼等通常棲隱於枯木、石堆、冢側等處。[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四...

梵語 māra,巴利語同。全稱為魔羅。意譯為殺者、奪命、能奪、能奪命者、障礙。又稱惡魔。指奪取吾人生命,而...

魔天

指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為六欲天中最高位之第六天,因有天魔之住處,故亦稱魔天。[大智度論卷五十六] p68...

魔王

天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其名為波旬,常率眷屬阻礙修持佛道者。據楞嚴經卷六載,若不斷淫,必落...

魔佛

指天魔與佛陀,係對舉極惡與極善者。摩訶止觀卷八下(大四六·一一六中):「魔界即佛界,而眾生不知,迷於佛界,...

魔戒

謂為求名聞利養而持戒。若因畏懼外力而修忍辱行,稱為魔忍;若為求名聞利養而行精進,稱為魔精進;悖於正理之邪禪...

魔事

障礙之事。即障礙修行、偏離正道之思想行為。魔逆經(大一五·一一二中):「有所興業而有所作,則為魔事。若使志...

魔事境

十境之一。又作魔境。天台宗立十乘觀法,其對境亦有十種,魔事境為其中之第五。指修行人於觀察陰境、煩惱境、病患...

魔怨

指惡魔。因惡魔向人行惡,為人之怨敵,故稱魔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八(大八·九○○上):「安處不動,猶若...

魔界

(一)又作魔道。指惡魔之境界。首楞嚴三昧經卷下(大一五·六三九下):「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不...

魔軍

謂惡魔之軍兵。以軍譬喻魔眾之勢力,故稱魔軍。魔,乃梵語 māra(魔羅)之略稱,又作惡魔,意譯為殺者、障礙...

魔宮

即惡魔之住居。心地觀經卷五(大三·三一四中):「若能發心求出家,厭離世間修佛道,十方魔宮皆振動,是人速證法...

魔逆經

梵名 Maju?rī-vikurvāna-parivart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

魔教

宋代地主階級對明教之貶稱。明教為當時農民起義經常利用之秘密宗教組織,由摩尼教發展而成,不事鬼神,崇奉摩尼。...

魔梵

乃並指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魔與色界之梵天王。俱舍論記卷三(大四一·六一上):「魔,謂他化自在天魔;梵,謂...

魔鄉

相對於淨土而言,乃指六道輪回而污濁迷惑之娑婆世界。觀經疏定善義(大三七·二六三上):「歸去來,魔鄉不可停,...

魔道

又作魔羅道。指惡魔之行為,或惡魔之世界。楞嚴經卷六(大一九·一三一下):「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

魔境

魔障之境地。西方合論卷五(大四七·四○二下):「是故當知,心外見佛,即成魔境。何以故?以心外無一法可得故。...

魔網

指魔所造作之種種邪業。網,喻難以脫離。即眾生為煩惱魔、天魔等所迷惑,難以脫離,猶如魚、鳥陷於羅網,不能脫出...

魔障

魔,為梵語 māra(魔羅)之略稱,譯作殺者、障礙,即能障礙佛道及修善法之魔;為強調其障礙之意,故梵漢併舉...

魔嬈亂經

全一卷。譯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一冊。內容敘述魔王波旬化作微小身,入尊者目犍連腹中,而目連入定加以看破,魔王...

魔緣

指惡魔之眷屬,乃妨礙佛道修行者。一般又用以代稱魔王為惑亂人而作之種種妨害。 p6889...

魔縛

即被心中之妄想、外在之事物所繫著,不得自由。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三中):「繫著者名為魔縛,若...

魔檀

「佛檀」之對稱。檀,謂佈施。謂行佈施而害正道者,即魔人之佈施行。心有煩惱,行憂惱之佈施,如為求三有之果報而...

魔禪

又作邪禪。如為役使鬼神而修禪定,是違逆正理之禪,能損害正道,稱為魔禪。摩訶止觀卷八下(大四六·一一六下):...

魑魅魍魎

魑魅、魍魎均為鬼神之名。如法華經譬喻品(大九·一四上):「其舍恐怖,變狀如是,處處皆有,魑魅魍魎。」大乘理...

鶴林

指世尊於印度拘尸那揭羅城跋提河畔入滅之娑羅樹林。又稱白鶴林、白林、鵠林。據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所載,世尊入涅...

鶴林寺

位於江蘇鎮江黃鶴山下。舊名竹林寺,晉大興四年(321)創建,劉宋武帝微時曾棲息其中,既踐祚,乃大事增飾,改...

鶴林寺志

凡四卷。明代明賢纂輯。明萬曆年間,許國誠、高一福修「京口三山全志」,以鶴林寺志一卷附之,時明賢亦撰本志,搜...

鶴勒那夜奢

梵名 Haklena-ya?a。又稱鶴勒那、鶴勒。為西天付法藏第二十二祖(一說二十三祖)。月支國人,婆羅門...

麝香

梵語 kastūrī。音譯迦薩吐羅。為香料名,乃麝腹部香腺之分泌物。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大辯才天女品載,麝...

鐶釧

印度流行之飾物。鐶,即指鐶,戴於手指,兼指一般環狀之飾物;釧,有臂釧、腕釧、腳釧等,以寶玉、金屬等為之。菩...

鐼子

缽中之小缽,即淺鐵缽。乃應量器(頭缽)內鍵[金*諮]、小缽、次缽等大小三器之總稱。其形狀與頭缽稍異,如普通...

悉曇字 (r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羅、洛、喇。據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載,為一切法離諸...

權三綱

指上座(梵 sthavira)、寺主(梵 vihāra-svāmin)、都維那(梵 karma-dāna,...

權大乘

指大乘教中權巧方便之教法。為「實大乘」之對稱。又作權教大乘、大乘權教。略稱權大。即為順機應情而方便宣說不了...

權化

(一)梵語 avatāra。化現、應現之意。謂佛菩薩為濟度眾生,以神通力權示化現種種之身或種種之物。如觀世...

權化實化

權化,權假方便之教化;實化,一乘真實之教化。謂佛之教化有權法與實法之區別。隋代吉藏之法華玄論卷一載,釋尊一...

權乘實果

為日本真言宗所說。真言宗立「十住心」之說,以前九住心為權乘,第十住心為實果。蓋真言宗以唯識、三論、華嚴、天...

權假

權謀暫用還廢之義。為「真實」之對稱。系佛為引導眾生入於真實法而暫用之方便法,成就後即還廢此方便法門。譬如假...

權現

(一)權,權宜、應機;現,化現。指佛菩薩為普度眾生而權巧化現各種形相。與權化、權跡、權者、應現、示現、化現...

權現造

又作石間造。為日本神社建築樣式之一。此類建築多取自佛寺建築之形式;以單純為其特色之社殿,於本殿與拜殿兩建築...

權設大勢

為臨濟宗八大勢之第七。即假設種種方便譬喻,以接化學人。五家宗旨纂要卷上(卍續一一四·二六○上):「權設大勢...

權實

權,權謀、權宜之義,指為一時之需所設之方便;實,真實不虛之義,係指永久不變之究極真實。權,又作善權、權方便...

權實二教

權教、實教之併稱。權教,又作方便教,意為權謀之教,即佛隨順眾生意,以方便權謀所施設之教門;實教,又作真實教...

權實二智

為「權智」與「實智」之併稱。又作權實二慧。權智,謂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又作方便智;實智,謂了知一乘真實之法,...

權實不二門

為天台宗「十不二門」之一。天台宗謂權實諸法相融、平等無二,稱為權實不二。「權實」指權假與真實。就人而言,九...

權實止觀

指天台宗之三權止觀與一實止觀。三權止觀,即佛於法華時之前所說之四時三教之三藏觀、通觀、別觀等之偏止觀;一實...

權實四句

乃天台宗為闡明權實而立之四句分別。即:(一)一切法皆權,指一切法皆有言說,而其言說乃能詮之機關;以之對所詮...

權實同體異體

天台宗謂權教與實教平等無二,稱為權實同體;反之,權教與實教各別者,稱為權實異體。其中,「權實同體」系就佛意...

權機

即指權假之機根。為「實機」之對稱。當佛說法,正聽受其法之對機不現時,則對於非正所被之機根而說法。亦即佛於說...

為梵語 daksinā(音譯達嚫拏、馱器尼),巴利語 dakkhinā 之略譯。又作嚫、[扌*親]、襯。其...

歡喜

(一)梵語 pramudita,巴利語 pamudita。音譯波牟提陀。即接於順情之境而感身心喜悅;亦特指...

歡喜三昧

於諸法生歡喜之禪定,稱為歡喜三昧。即安住此三昧,能受諸三昧之喜悅。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大二五·四○○上):「...

歡喜天

梵名 Nandike?vara。歡喜自在之義。全名大聖歡喜自在天(梵 Mahārya-nandike?va...

歡喜天法

密教以歡喜天為本尊,為除障難、得富貴之修法。又作歡喜天供、聖天供。依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歸依念誦...

歡喜日

佛歡喜之日。又作佛歡喜日。僧眾於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之間結夏安居,七月十五日為圓滿日,其間有多人證果,佛...

歡喜地

梵語 pramuditā-bhūmi。音譯作波牟提陀步弭。十地之初地;即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之第四十一位。...

歡喜苑

梵名 Nandana-vana,巴利名同。音譯難檀槃那、難陀。乃忉利天中帝釋四園之一。位於須彌山頂善見城北...

歡喜團

梵語 mahotikā。音譯摩呼荼迦。又作歡喜丸。乃以酥、面、蜜、姜等調和製成之食物。印度自古以來即以之為...

餓鬼三障

指餓鬼於飲食上所受之三種障礙。據瑜伽師地論卷四所載,三障即:(一)外障,此種餓鬼常受飢渴,故皮肉血脈枯槁,...

餓鬼因

指墮於餓鬼趣之業因。可分為通、別等二因。通因,即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等惡業以外之其餘雜業,如欲得名聞...

餓鬼住處

指餓鬼之住所。諸經論多以閻魔王界(梵 Yama-loka)為餓鬼之本住所,或稱為薛荔多界(梵 Preta-...

餓鬼事

巴利名 Peta-vatthu 之意譯。略稱卑多。為巴利小部經(Khuddaka-nikāya)之一。內容...

餓鬼城

指餓鬼所居之處。據順正理論卷三十一載,於贍部洲之西,有五百渚,於中有二渚為鬼所居,每一渚各有二百五十城,一...

餓鬼

梵語 preta,巴利語 peta,音譯為薜荔多、閉戾多、俾禮多、卑利多、彌荔多、閉多;或梵語 pitr,...

餓鬼食子

乃餓鬼報之一。據百緣經卷五載,昔有一婦人,嫉妒其妾有妊,秘密下毒使之墮胎,並作咒詛(大四·二二六下):「若...

餓鬼報應經

全一卷。譯於東晉(317~420)。譯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記述尊者大目犍連對各類餓鬼曉喻彼等業...

餓鬼愛

為欲愛之異稱。二愛之一。以眾生愛念妻子,貪染五欲,無異餓鬼趣,故稱餓鬼愛。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五(大一二·三九...

餓鬼業

六業之一。為十惡業中之下品。十惡業指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慾、瞋恚、邪見,可分上、中...

餓鬼道

五道或六道之一。又作餓鬼趣。按鬼類中有夜叉、羅剎等具大威力者,故新譯單稱鬼,而不加「餓」字。然舊譯之經論則...

餘甘子

梵語 āmala。即阿摩勒樹。又作庵摩洛迦樹。果實初食味苦澀,後轉甘美。毗奈耶雜事卷一所載餘甘子之夾註謂(...

餘念

於所對之境、事未能專一而心念餘事。大寶積經卷六十八(大一一·三八六下):「此諸眾會無餘念,一心瞻仰大瞿曇,...

餘流

指自宗以外之宗派,或指自宗之末流、法孫。此外,又有以自宗為本位而稱其他各宗為餘宗者。[正法眼藏坐禪箴] p...

餘乘

自宗之教稱為宗乘,他宗之教稱為餘乘。乘,謂從此迷岸渡至彼悟岸之載乘物具,即教法。如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即以法...

餘習

(一)謂雖斷除煩惱,然猶存殘餘之習氣。又作殘習、餘氣、習氣。二乘不能斷除餘習,僅佛能斷之。維摩詰所說經卷上...

餘結

謂殘留之結使,即指尚未斷除之煩惱。大乘義章卷十六(大四四·七八三中):「若說除貪,餘結隨亡;若說除憂,餘受...

餘趣

除人界以外之世界。指地獄、餓鬼、阿修羅、畜生等四趣及天界。[正法眼藏出家功德] p6370...

餘蘊

蘊,積聚、類別之意,指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餘蘊,謂雖已脫離分段生死之五蘊身,而還殘餘變易五蘊之菩薩身...

塵尾

即用獸毛、麻等紮成一束,另配上象牙或木板製成之長柄,而於說法或講解經義時所用之物。麈,為外形似鹿而較大之麋...

瞥地

禪林用語。速急之意。猶言一瞥、瞥然。瞥,倏忽、疾視、暫見之意;地,為助詞。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十五(大四七...

蘘麌哩童女

蘘麌哩,梵名 Jāvgulī,又作常求利、常瞿梨、穰麌梨、蘘俱梨。消除蛇毒之神女。為觀自在菩薩之化身,住...

襯衣

即內衣。又作襯身衣、襯體衣。於寒時或其他因緣而著之。據十誦律卷三十九載,有比丘未著襯身衣而倚新畫壁,致彩畫...

趯倒淨瓶

禪宗公案名。百丈懷海為擇大溈山住持,試驗典座靈祐、首座華林二人見解之公案。景德傳燈錄卷九溈山靈祐條(大五一...

優曇跋羅華

優曇跋羅,梵語 udumbara 或 udumbara,巴利語 udumbara。又作烏曇缽羅花、憂曇波...

鸚鵡禪

禪林用語。猶言口頭禪。形容徒有言說,而無實際行持。即所言非自己所親證,僅為拾取古人言詞,如鸚鵡學語。 p6...

鐵塔

指南印度之鐵塔,收藏金剛頂經等。據金剛頂經義訣載,佛陀入滅後數百年間,無人能開此塔,後有大德(龍猛菩薩)誦...

鐵窟地獄

在鐵窟中懲處罪人之地獄。凡慳貪縛著,不佈施父母、妻子、奴婢、親友,視師長如糞穢者所墮之處。此獄系一大鐵山,...

鐵鉀地獄

鉀,即甲、鎧。即鐵鉀著身,不能動彈而受苦痛之地獄。 p6879...

鐵網地獄

在鐵網間懲處罪人之地獄。為邪心諂曲、妖媚惑人之虛妄眾生所墮之處。此獄有八十九重諸鐵羅網,一一網間有百億鐵針...

鐵蒺藜

禪林用語。(一)蒺藜為一種藥草,蔓生,果實有銳刺五對。鐵蒺藜,即以鐵作蒺藜果之形,用為防敵之武器,轉用以比...

鐵嘴蟲

阿鼻地獄中之毒蟲。據大智度論卷十六載,阿鼻地獄有鐵嘴毒蟲,從罪人之鼻中入、腳底出,或從足下入、口中出。[六...

鐵壁銀山

禪林用語。又作銀山鐵壁。其意有二:(一)形容本具之靈性孤峻獨絕,猶如銀山鐵壁之難以攀爬。(二)比喻行者修禪...

鐵壁機禪師語錄

凡二十卷。全稱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明末臨濟宗僧鐵壁慧機(1603~1668)撰,幻敏重編。清代浙江嘉興府楞...

鐵樹

禪林用語。以鐵樹無花無果,比喻無心、無作之妙用,絕了思慮分別。禪宗以「鐵樹華開世界香」之語,比喻盡法界一切...

鐵機地獄

以鐵機懲處罪人之地獄。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順善教、殺害眾生者所墮之處。此獄有一大鐵床,縱廣四百由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