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寶香合成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三十二願。即誓願淨土中之萬物皆以無量雜寶與百千種香合成。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八...

寶座

指以寶玉莊飾之蓮花座。一般稱諸佛之座為蓮花座,又多以七寶裝飾,故稱寶蓮花座,或稱寶座。據文殊菩薩佛剎莊嚴經...

寶海

(一)謂珍寶之海,比喻功德無量無邊。形容阿彌陀佛誓願救度眾生,不舍棄、不分別、不厭離,悉皆引導攝受,如同大...

寶珠

梵語 mani。音譯摩尼、末尼。又作如意寶珠。即珠之總稱。寶珠端嚴殊妙,自然流露清淨光明,普遍照曜四方。為...

寶珠比丘尼

又稱寶光比丘尼。為佛陀弟子之一。據譔集百緣經卷八比丘尼品載,舍衛國有長者,生一女,端正殊妙,為世所希有,頂...

寶珠法

又稱馱都法(梵 dhātu)、如意寶珠法。以如意寶珠為本尊之修法。此法乃密教中最深秘之法,常秘此名而用合字...

寶唱

梁代僧。吳郡(江蘇吳縣)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詳。少投建初寺僧祐出家,遍學經律。後住莊嚴寺,博采群言,酌取精...

寶帶陀羅尼經

全一卷。北宋施護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敘述羅睺羅童子於夜分,為羅剎所怖,而於佛前涕泣,佛乃為童子佩寶帶...

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謂佛在摩伽陀國清淨園白蓮池側,為金剛手等諸大菩薩,說明佛舍利之功德...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全一卷。又稱寶授菩提行經。北宋法賢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記述寶授童子年始三歲,即以金蓮供佛,並與大目乾連...

寶淵

(466~526)南朝梁代僧。巴西閬中(四川)人,俗姓陳。年二十三於成都出家,住羅天宮寺。南齊明帝建武元年...

寶渚

謂珍寶之洲渚;比喻究竟之涅槃。語出涅槃經。與法華經之「寶所」為同類譬喻。[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五](參閱「寶所...

寶瓶

梵語 kala?a,音譯迦羅奢、羯攞賒;或 kundikā,音譯軍持。又作賢瓶、德瓶、如意瓶、吉祥瓶、閼伽...

寶瓶印

(一)以寶瓶為三昧耶形,稱寶瓶印。 (二)表顯寶瓶之手印。又作瓶印、尊勝寶瓶印。其印相見於尊勝陀羅尼經、尊...

寶疏

凡三十卷。又稱阿毗達磨俱舍論疏、俱舍論寶疏、俱舍論疏。唐代法寶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一冊。與神泰之俱舍論疏、...

寶處三昧

指釋迦如來所入之三昧。釋迦之種子為 (bhah),乃除遣三有之義;又 有不可得之義,故以歸於空為內證。以自...

寶處菩薩

寶處,梵名 Ratna-kalā, Ratnakara,音譯囉怛曇迦羅。又作寶光菩薩、寶生菩薩、寶作菩薩、...

寶部

為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又稱摩尼部。於佛之萬德圓滿中,福德無邊,如同摩尼寶藏,故稱寶部。金剛界曼荼羅五解脫輪...

寶頂山摩崖

位於四川大足縣東北約十五公里之寶頂山。山腰周壁鑿出摩崖造像十三處,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有巨型雕刻三十...

寶掌

(?~657)中印度人。世稱寶掌千歲和尚、千歲寶掌。因出生時,左手握拳,至七歲剃髮始展掌,故取名寶掌。據傳...

寶筏

比喻佛陀之教法。寶,為美稱;筏,為度人之工具。蓋佛法能度人出生死苦海而登涅槃彼岸,猶如筏能載人度河,故有此...

寶華

謂至寶之妙花。法華經譬喻品(大九·一一中):「若欲行時,寶華承足。」又寶華叢集無數,稱為寶華聚。法華經見寶...

寶華山誌

凡十五卷。清代劉名芳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寶華山位於江蘇句容,相傳為梁代寶誌禪師道場,因年代久遠...

寶華太子

即寶華佛。大智度論卷九(大二五·一二四下):「寶華佛生時,一切身邊有種種華色光明,故名寶華太子。」 p67...

寶貴

隋代僧。北周道安之弟子。博通群典,尤精律學。住大興善寺。生卒年與本籍均不詳。晉代僧支敏度曾編纂「合維摩經」...

寶階

謂以珍寶做成之階梯,即指釋尊從忉利天降世時所用者。據大唐西域記卷四劫比他國條載,該國都城以西二十餘里處有大...

寶雲

(一)(376~449)東晉時西行求法譯經僧。涼州人(一說河北人)。弱年出家,精勤而有學行。立志欲躬睹靈跡...

寶雲寺

位於浙江鄞縣。原為漕使顧承徽之故宅,宋開寶五年(972),天台宗十六祖義通改建為佛寺,初名傳教院。 太平興...

寶雲經

梵名 Ratna-megha-sūtra。凡七卷。梁代曼陀羅仙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梵本不傳,然梵本菩薩...

寶塔

系對佛塔之美稱,亦指以珍寶嚴飾之塔。據法華經見寶塔品載,有七寶塔在佛陀之前由地下湧出,住於空中,有五千欄楯...

寶號

為佛菩薩名號之敬稱。後世亦用以稱祖師之名號。 p6758...

寶鈴

(一)五種鈴之一。又稱寶珠鈴。為密教所用之法器。其柄為寶珠杵,把手上刻有鬼目,鈴身則無花紋裝飾。鈴,表顯說...

寶像

謂以珍寶所造之佛像。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九上):「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中略)...

寶網

謂珍寶結成之羅網。帝釋宮之羅網,稱為帝網,亦稱因陀羅網。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珍妙寶網,羅覆...

寶聚

有二義:(一)謂無數珍寶積聚一處。大寶積經卷八十一(大一一·四六六上):「一一寶聚高一由旬,出大光明照彼世...

寶聚三昧

百八三昧之一。入此三昧,見一切境土悉如七寶所聚。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大二五·四○○下):「寶聚三昧者,得是三...

寶台

謂以珍寶嚴飾之台。如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載,觀世音菩薩與得大勢菩薩為率八十億眷屬往詣佛所,乃以神通力各化現四十...

寶蓋

系傘之美稱,即指七寶嚴飾之天蓋。懸於佛菩薩或戒師等之高座上,作為莊嚴具。據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所載,毗耶離城...

寶誌

(418~514)南朝僧。又作寶誌、保志、保志。世稱寶公、志公和尚。金城(陝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俗姓朱...

寶幢

(一)又稱法幢。即莊嚴佛菩薩之旗幟,常以諸寶嚴飾。據大日經疏卷五載,幢上置如意珠,故稱寶幢。觀無量壽經(大...

寶幢如來

寶幢,梵名 Ratna-ketu,音譯囉怛曩計睹。又稱寶幢佛、寶星佛。位於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中台八葉院東方...

寶慶寺

位於陝西西安府咸寧縣。寺中有寶塔一座,塔中藏有唐朝之浮雕石像三十四尊。其石像融合我國與印度最精湛之迼像技法...

寶樓閣經

凡三卷。全稱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唐代不空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內容讚歎樓閣之功德,計分序、根本...

寶樓閣經法

謂以釋迦如來為本尊,為滅罪及為令亡者得解脫而修之法。又作大寶樓閣法、寶樓閣法。即以菩提流志所譯之廣大寶樓閣...

寶樓觀

又作總想、總想觀。為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法中之第六。即觀想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

寶蓮寺

位於香港大嶼山昂平。周圍有鳳凰、彌勒、蓮花、木魚、獅子頭等山。夙有「香港第一禪林」之稱。清末宣統年間(19...

寶賢

(401~477)劉宋比丘尼。陳郡(河南)人,俗姓陳。十六歲喪母,三年服喪中即不食米谷,僅以葛、芋等野蔬果...

寶篋印陀羅尼

全稱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即積聚一切如來全身舍利功德之陀羅尼,凡四十句,出自一切如來心秘密全...

寶篋印塔

安置寶篋印陀羅尼之塔。依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所說,一切如來全身舍利積聚之七寶塔中,藏有寶篋...

寶曇

(1129~1197)宋代臨濟宗僧。又稱少曇。嘉定府(四川)龍遊人,俗姓許。號少雲。世稱橘洲老人。為大慧宗...

寶樹

(一)謂珍寶所成之樹林,指極樂淨土之草木。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下):「四方自然風起,普吹寶樹,出五...

寶樹觀

又作樹觀。為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中之第四。即觀想極樂淨土有七重行樹,一一樹皆高八千由旬,諸樹具足七寶花葉,...

寶積三昧

入此三昧者,於無量佛土明瞭徹見諸佛住於此三昧說法,猶如摩尼寶珠之能映現一切珍寶,故稱寶積三昧。入法界體性經...

寶積寺

位於江西宜黃縣北之曹山(舊名梅山,亦稱荷玉山)側。唐代乾寧(894~897)年間,曹山本寂禪師所創。本名荷...

寶積佛

此佛以無漏聖道之法寶積集莊嚴,成就佛道,故稱寶積佛。大智度論卷九(大二五·一二四中):「以無漏根力覺道等法...

寶積長者子

據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載,毗耶離城有一長者,長者之子名為寶積,曾與五百位長者之子皆持七寶蓋獻供佛陀,佛以神力...

寶積部

大乘經五大部之第二。系集大寶積經四十九會一二○卷,及其別出異譯大方廣三戒經以下三十三部四十九卷,合計八十二...

寶輻辟支佛

梵名 Ratna-nimi。音譯羅怛那(寶)你弭。印度耆那教現在下劫第二十一之阿羅漢,名你弭,或為此尊之由...

寶靜

(1899~1940)浙江上虞人,俗姓王。早年因讀高僧傳而有出塵之志,大學畢業後,即出家受具足戒。其後親近...

寶螺

即螺貝。法具之一,乃如來說法音聲之標幟。為尊重法螺,故稱寶螺。千手經(大二○·一一一上):「若為召呼一切諸...

寶藏

謂貯藏珍寶之庫藏。有二喻:(一)比喻能濟度眾生苦厄之妙法。又稱法藏。無量壽經(大一二·二六九下):「無量寶...

寶藏天

又稱寶藏天女。主福德之神,故被視同吉祥天、辯才天等。梵名音譯作吒羅佉,然非譯自「寶藏」之梵語,係由寶藏天女...

寶藏如來

又稱寶藏佛。寶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後,號寶藏如來。阿彌陀佛過去世為無諍念王時,即依此佛發心成道。[增一阿含...

寶藏神

梵名 Jambhala。為司無盡財寶之大夜叉王。據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卷上載,釋尊於過去劫修菩薩行時,曾...

寶藏論

(一)全一卷。後秦僧肇(374~414)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闡說法性真如之體用等,分為廣照空有品...

寶瓊

(504~584)南北朝梁代僧。又稱寶璚。東莞(山東沂水)人,俗姓徐。後避難居於毗陵曲阿(江蘇丹陽)。少年...

寶鏡

謂至寶之明鏡,乃鏡之美稱。於密教中常作為供養物或莊嚴道場之用。陀羅尼集經卷三所列二十一種供物中,第十八物即...

寶鏡三昧歌

全一卷。又作洞山良价禪師寶鏡三昧、寶鏡三昧。唐代曹洞宗祖洞山良价(807~869)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寶鏡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迎日郡松羅面。相傳創建於新羅聖德王(702~736 在位)時代,由我國洛陽白馬寺日照大師主...

寶覺祖心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黃龍晦堂心和尚語錄、黃龍庵主語錄、晦堂和尚語錄。宋代晦堂祖心(1025~1100)撰,子和錄,...

寶覺禪師語錄

全一卷。全稱三聖開山慧日第二世寶覺禪師語錄。又作東山湛照禪師語錄。日本臨濟宗僧東山湛照(1231~1291...

寶鬘喻經

梵名 Ratnamālāvadāna,意謂以寶妝飾之譬喻。亦有題作 Ratnāvadānamālā, Ra...

懸衣翁

與「奪衣婆」同為冥府十王中初江王之部屬。據淨土見聞集載,人死後二七日(第二個七日)時,至冥府初江王廳,即有...

懸空寺

北魏時建。位於山西渾源縣南恆山下之瓷窯峽。寺在峭壁巉岩間,依山面崖,懸空架屋,下承長柱,上建閣樓,崇峙數層...

懸香

又作掛香。即懸掛於僧房一隅以除臭氣之香囊。四分律卷五十二(大二二·九五八中):「諸比丘患屋內臭。佛言:『應...

懸記

即預言。特指佛預言未來之事。又作讖記、未來記。如雜阿含經卷二十三、阿育王經卷一等記佛陀入滅後百年阿育王出世...

懸腳坐

為密教降伏鬼神之法。即以左右二手急作拳,按左右二腿上,又急以上唇嚙下唇,怒目而視,是為阿吒婆拘降伏大魔鬼神...

懸鼓

又作懸鼓。打擊樂器之一。即懸離地面而敲擊之鼓。於佛教行持中,以之修日想觀,即觀日之將沒,狀如懸鼓。觀無量壽...

懸談

懸,先之意。又作玄談、懸譚。指講經論者於講說經論文句之前,先述題號、譔者及全書大意等。如普寧之起信論懸談、...

懸曠

謂佛道之幽遠難行,非具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之氣魄,則難以成就。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大九·三五下):「云何能得無...

懸鏡

懸掛於佛堂之鏡。又作掛鏡、壇鏡。明鏡表示清淨法身,相當於五智中之大圓鏡智,故佛經中多藉以顯示佛德之圓滿。可...

懺主

敬稱杭州天竺靈山寺僧遵式。師住持靈山寺時,嘗建金光明懺堂,修金光明懺,撰金光明三昧儀等,有關懺儀之著作甚多...

懺法

指依諸經之說而懺悔罪過之儀則。又作懺儀。依準此類儀則而修之,稱為修懺。蓋懺悔原是將自己生活上所犯之過失,於...

懺悔

謂悔謝罪過以請求諒解。懺,為梵語 ksama(懺摩)之略譯,乃「忍」之義,即請求他人忍罪;悔,為追悔、悔過...

懺悔文

指懺悔滅罪時所誦唱之文。有長短多種,其中,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卷四十中之(大一○·八四七上):「我昔所造諸惡...

懺摩

(一)梵語 ksama。意譯悔、忍恕。謂乞請他人忍恕自己之罪過。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八(大二三·六六五下...

攘那跋陀羅

梵名 Jānabhadra。意譯智賢。又作闍若那跋達囉。波頭摩國人,善達經、律、論三藏,尤精於律部。北周明...

爐頭

禪林中負責僧堂爐火之職稱。據禪苑清規卷四載,爐頭雖應維那之請,亦系與炭頭和會所選出,每年於十月一日開爐,至...

獻身

謂皈依、歸命,或獻身信奉之意。源自梵語 namas(巴 namo,音譯南無);namas原謂屈身禮敬,其後...

獻珠偈

指法華經所載龍女獻珠前所頌之偈。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載龍女獻珠予佛之事,龍女先頌偈曰(大九·三五中):「深達罪...

獻蓮華座印

又作華座印。為密教十八契印之一。兩手合掌中虛,左右無名指、中指、食指舒開而屈,如微開敷蓮華形。真言為「唵迦...

獻閼伽香水印

密教十八契印之一。即兩手捧閼伽器,觀想洗浴聖眾之足。真言為「曩莫三滿多沒馱南誐誐曩娑莽娑莽娑嚩訶」,意即「...

癢和子

即如意。又稱和癢子、和癢子。為輔助搔癢之物。柄長約三尺,柄頭作雲狀或手狀。叢林中,法師說法及法會時持之,或...

梵語 ?alākā,巴利語 salākā。音譯舍羅。以竹、木、銅、鐵、牙、角、骨等作成之細棒,約有一肘長,...

籌室

籌,即以竹、木、銅、鐵等物作成之細棒;佛教教團於滅諍或布薩時用以計算僧數。有關籌室,據景德傳燈錄卷一載,付...

禪林中記錄姓名之簿冊。如安居名簿,即於長一尺二寸之竹牒上記載姓名、出生年月。將姓名登記入叢林之安居簿,稱為...

辮髮

梵語 ?ikhā-jatā。又作屍迦發。即編結之發。密教不動明王左肩垂一辮髮,表示奴僕賤相;於深秘則表示第...

繼成

宋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江西宜春人,俗姓劉。字蹣庵。崇寧年間(1102~1106)參禮仰山普得度,不久,...

繼忠

(1012~1082)北宋天台宗山家派僧。浙江永嘉人,俗姓丘。字法臣,號扶宗。八歲於開元寺剃髮。稍長,習經...

繼業

北宋入竺僧。陝西耀縣人,俗姓王。居洛陽天壽院。乾德二年(964),宋太祖詔沙門三百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貝多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