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十魔

佛學大辭典引華嚴疏鈔雲十魔:   一、蘊魔 色等五蘊,為眾惡之淵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二、煩惱魔 ...

五魔

罵意經言五魔:一、天,二、罪,三、行,四、惱,五、死。棱嚴則言五陰魔,但於五陰中,各開十種,共有五十:  ...

二類魔

賢首五教儀云:魔有八萬四千,乃至恆沙無盡,今總束之,分為二類:   一、界內魔 有十:    一、精靈  ...

二種卻魔法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明二種卻魔法:坐禪之人,正定未發,多有魔事,心生驚怖,破壞善根,若能端心正念,則邪不干正,...

六種治魔法

凡治魔障者,或念三皈五戒等,或誦般若經菩薩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經所說之治魔咒,又或以念佛治之,賢首五教儀開為...

心病

賢首五教儀雲病有二種:   一、粗 謂巧偽修行,於中又二:    一、內實破戒,而外現威儀,求名利故,狡猾...

身病

病有三種:   一、四大五藏得病 分二:一、四大增損病,二、五藏所生病。   二、鬼神所作得病。   三、...

治心病

治心病亦二:   一、粗 謂真實修行。亦二:    一、於諸過非,並不覆藏,深懷慚愧,懺悔往罪,不敢復作。...

治身病

治病方法有二:   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     一、修止治病  二、作觀治病  三...

五障修道有五障:   一、煩惱障 根本之煩惱,障蓋淨心,防害道機,而不使入於佛法。   二、業障 過去之重...

一斷

華嚴經隨疏演義云:一斷一切斷者,謂上根之人;斷惑無漸次也,中下之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斷惑有其漸次,...

二斷

地持經云二斷:   一、緣縛斷 謂但斷心中之惑,則於外塵境,不起貪嗔,於境雖緣,不生染著,故名緣縛斷。  ...

一解脫

涅槃經云一解脫,法數云:解脫者,無拘無礙自在之謂也。一切眾生,同有佛性,本來解脫。良由心生執著,妄自迷倒,...

二解脫(二)

寶性論雲二解脫:謂諸眾生,常為業繩所縛,不能脫離,若解其縛,即得自在,故名解脫。   一、性淨解脫 謂眾生...

得四忍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四忍: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經云:梵天菩薩,有四忍法,善出毀犯禁戒之罪。   一、得無...

十信位

三藏法數云:十信者,乃三賢之首,萬行之先。然欲從凡入聖,必以信為先導。始自信心,終至願心,總為十信,以作菩...

十住位

三藏法數雲十住者:謂菩薩約位進修,以妙覺為本,此覺由位而入,入則能住,故自發心住,至灌頂住,通為十種也: ...

十行位

三藏法數雲十行者:謂由前十住,進修功滿,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廣行饒益,隨順眾生,令其歡...

十回向

三藏法數云:回即回轉,向即趣向,謂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回轉十行之善,向於三處:    一、真如實際是所證...

四加行

正脈疏云:十信但滿其信心,三賢但極其解心,皆非真修也,今修解滿極,將入真修,故說加行矣。   一、暖地位 ...

十地位

三藏法數雲十地者: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也。然地位有淺深,故始自歡喜終於法雲,分為十也:  ...

等覺位

經云: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疏云:此位將明菩薩始覺,等於如來妙覺,故先舉如來,而...

大乘四果

大乘莊嚴經論雲大乘四果: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於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得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聲聞所...

成佛時期

成佛時期依教義各不相同:   一、依法相所論成菩提道,定滿三祇。   二、在緣起論,則為不定。   三、在...

七常住果

楞嚴經云七常住果:常住者,無生無滅,不遷不變之謂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證曰果。謂此七種,即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

三覺

翻譯名義雲三覺:覺有三義,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惟妙覺果佛,具足三覺。故華嚴經云: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

三菩提

三菩提,梵語菩提,華言道。   一、真性菩提 真名不偽,性名不改,不偽不改,名為真性,以此真性為道,故名真...

四智(三)

唯識論云:云何四智相應心品。   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

三涅槃

金光明經玄義雲三涅槃: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又云不生不滅。   一、性淨涅槃 謂諸法實相之理,不可染,不可淨...

三佛身

宗鏡錄雲三佛身:   一、自性身 謂諸如來,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

三身(二)

金光明經玄義雲三身:身即聚積之義,謂聚積諸法而成身也。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身。  ...

二身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隨機現生之應化身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   真應二身 ...

三身(三)

三身有四種:   一、法報應之三身。   二、法應化之三身。   三、法報化之三身。   法化等三身   ...

四身

四身有三種:   一、化身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   二、自性自受用他受用變化之四身。   三、法身報...

五種法身

如如智等五法身:   一、如如智法身 證如如之理之實智也。   二、功德法身 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也。 ...

六身

理等六身:   一、理法身 本有之理也。   二、智法身 性德之智也。   三、自受用身 修德之四智圓明,...

佛具十身

佛具十身者:   一、菩提身 或云正覺佛,示現八相成道正覺之佛身也。又云無著佛,安住於世間故,不著於涅槃,...

融三世間十身

融三世間之十身:   一、眾生身 六道之眾生也。   二、國土身 六道眾生之依處也。   三、業報身 生上...

十個等量身

佛之法身,其量等於一切有為無為之諸法,今統收之為十三,但存大數,以顯無應,故云十也。   一、一切眾生量等...

佛土

佛所住之國土,佛所化之領土也。有淨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之別。...

三佛土

華嚴經疏雲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來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謂以本識如來藏身,為所依持,恆...

四土(二)

台宗所立四土:   一、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者,人天凡夫,及聲聞緣覺等聖者,同居之國土。有穢有淨,謂如此...

三十二相

三藏法數云:   一、足安平相 謂足下安立,皆悉平滿,猶如奩底也。   二、千輻輪相 輻即車輪中之輻,謂足...

八十種好

法界次第云:   一、無見頂相。         四十一、隨眾生意和悅與語。   二、鼻高孔不現。    ...

八音

法界次第云:   一、極好音 謂一切諸天二乘菩薩,雖各有好音,未足為極。唯佛音聲,聞者無厭,得入妙道,好中...

三念處

法界次第云:   一、不一心聽法不以為憂 佛智了達,不一心聽法之人,平等法界中減退相,畢竟不可得,故無憂相...

二德

觀音玄義雲二德:二德者,在眾生因心所具,則名緣了二因。在諸佛果上所顯,則成智斷二德。蓋了因顯則成智德,緣因...

三德(三)

金光明經玄義雲三德: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常、樂、我、淨,是為德(常即不遷不變,樂即安隱寂滅,我即自在...

三明

三藏法數云:   一、宿命明    謂但知過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復知宿世從一生至百千萬生,如...

六通

三藏法數云:   一、天眼通 謂能見九界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是名天眼通...

十力

三藏法數云: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 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名知是處。若...

四無所畏

三藏法數云:   一、一切智無所畏 一切智者,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盡知盡見也。無所畏者,佛作誠言,我是一...

十八不共法

三藏法數云:   一、身無失 謂佛從無量劫來,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諸功德滿足故,一切煩惱俱盡,是名...

宗綱

三句密教宗綱不外三句:   一、菩提心為因 依菩提起大悲,故菩提心為因。   二、大慈悲為根本 依大悲起妙...

信己(三)

信即身成佛。...

明義

十住心十住心者,真言宗之教相判釋也。其名目雖本於大日經十心品,並大日經疏,亦本於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至其...

三大(三)

三大者:   一、體大 謂地、水、火、風、空、識六大也,為一切法之實體,而週遍於法界,故曰體大。   二、...

六大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法體性廣大,週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蓋非情為...

十識

密教依釋摩訶衍論而立者。前之八識,與唯識所立不異。第九識之一切一心識,又曰多一識,是真如隨緣,而為有情非情...

無量識

真言宗雖由釋論一往立十識,其實立無量之心識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則以佛有無量,故心識亦無量也。因...

四曼

六大緣起所成一切法,散居於宇宙之現象為三、大、法、羯之四種曼荼羅,曷謂大、三、法、羯、曼荼羅。   一、大...

三密

三密者,身語意三密也。   一、身密 如手結印契是也。   二、語密 如密誦真言是也。   三、意密 如住...

事理法界

法界有事法界理法界:   一、事法界 現象界之萬有諸法,曰事法界。   二、理法界 事法界中,事事物物諸法...

一多法界

法界有一法界多法界。   一、一法界 六大不改其性,自然緣起而成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六大,六大即一切法也。...

十法界

密教之十法界,與顯教相異,以五凡五聖為十法界。   一、五凡 五凡者,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天也。  ...

三妄執

由有無明,生五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也。此五根本之惑,開之成一百六十心,於其一百六十心中。    最粗...

兩部曼荼羅

凡密教之法門,以分金胎之兩部,故自建立二樣之曼荼羅也。而此兩部,雖各自獨立,為得成佛悉地之法門。然密教為由...

二重曼荼羅

二重曼荼羅者,胎金兩部之曼荼羅,各有淺略秘密之兩重。   一、在胎藏界者:    一、大日經具緣品所說,大...

十三大院

胎藏院曼荼羅,為胎藏界之諸尊。如其位安置於壇場者,壇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輪圓具足者,是...

胎藏三部

胎藏有二義:一隱覆義,如人在母胎,而隱覆其胎也。理體隱於煩惱中而不顯現,故云胎藏。二含藏義,如母胎內含藏子...

九會曼荼羅

是金剛界現圖曼荼羅也。東方為正面,第一會置中央,自東面右旋,而置八會,合為九會。   第一會乃說大日如來以...

金剛五部

金剛界開示大日如來智德之部門也。如來內證之智德,其體堅固,有摧破一切煩惱之勝用,故譬以金剛。大日經疏曰:金...

種子

真言之阿等一字,生無量之義,譬如草本之種子,故名種子。諸尊各有種子,幖所具之眾德。仁王經軌曰:言種子者,引...

三密(二)

三密相應,速得成佛,密教之獨義也。   一、身密 手結印契也。   二、語密 口誦真言也。   三、意密 ...

三句

大日經住心品云: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此三句大日經之大宗也。    依菩提心起大悲,...

三種菩提心

三種菩提心者,勝義菩提心,行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也。   一、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者,真言行人經三劫十...

月輪觀之五種三昧

月輪觀五種三昧者:一、剎那心,二、流注心,三、甜美心,四、摧散心,五、明鏡心。   一、剎那心 謂初心見道...

五相成身觀

五相成身觀者,通達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剛心,證金剛身,佛身圓滿也。   一、通達菩提心 觀察而通達身中本...

五字嚴身觀

以阿縛羅賀佉五字莊嚴行者之身,而修顯本有之法身,此之觀門,名曰五字嚴身。   一、觀阿字 色黃金,形四方正...

秘密三昧耶戒

秘密三昧耶戒,略曰三昧耶戒,又曰佛戒、一道戒、三世無障礙戒。密教戒律之名也。三昧耶為平等之義,以身語意之三...

十波羅夷即十重戒

無畏三藏禪要曰(但依大日經,略有不同):   一、菩提心不可退。   二、不可舍三寶而歸依外道。   三、...

灌頂

灌頂分金剛界為五部,胎藏為三部。五部者事業灌頂、秘印灌頂、心授灌頂、光明灌頂、甘露灌頂也。三部者,事業灌頂...

四種檀法五種檀法

息災、增益、降伏、敬愛,雲四種法,加鉤召,雲五種法。   一、息災 梵雲扇底迦,為自身及他人之病難等消除種...

三劫

劫者梵語,具雲劫跛,密教與顯教立說不同,顯教三劫,即三阿僧祇劫,即三乘教菩薩所經歷之因位修行之時間也。是就...

十地

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有本有無垢之十地、...

十六菩薩

大日經宗,於地前建三劫,地上立十地,以示階級。金剛頂宗,直修直證,不立位次,但於地上立十六大菩薩,以為行位...

五智

五智者,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一、大圓鏡智 第八阿賴耶識,在於因位,含...

法界定

兩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為自證三昧,故名法界定,金剛界之大日印,金剛頂謂之智拳印,通言則曰法界定印。...

四身(二)

四身者,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也。   一、自性身 十法界萬有諸法自然體性之身,雲自性身,即理法身...

法界宮

胎藏大日如來之宮殿也。依處在摩醯首羅天,是古佛成菩提之處,具雲廣大金剛法界宮。金剛喻實相智,法界為智性(即...

法界宮

胎藏大日如來之宮殿也。依處在摩醯首羅天,是古佛成菩提之處,具雲廣大金剛法界宮。金剛喻實相智,法界為智性(即...

三輪

佛之身口意三業,謂之三輪。佛以三業,碾推眾生之惑業,故云三輪,非下地之所測,故云三密。   一、神通輪 又...

二種輪

理趣釋曰:毗盧遮那佛轉法輪,輪有四種:所謂金剛輪、寶輪、法輪、羯磨輪。其四輪皆攝在二輪中,所謂正法輪、教令...

三種輪身

凡一一之佛有三種之輪身。   本地之佛體,為自性輪身。   現菩薩之身,為正法輪身。   現明王忿怒之相,...

信分(三)

信善惡因果業報。   一、信善惡 信善惡二途,善應為惡不應為。   二、信因果 信因果之理,真實不虛。  ...

解分(三)

業必有報,報必由業,業者因而報者果。因善果善,因惡果惡,善是樂而惡是苦。是故業善則獲報樂,業惡則獲報苦也。...

善惡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本業纓絡經云:順理起心者謂之善,違理起心者謂之惡。...

因果

楞嚴經曰: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泥犁經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

悔過

四十二章經,謂人有過不悔,罪來趣身,如水歸海,悔過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   大集經,喻悔如百年垢衣,...

四恩

心地觀經云:世間凡夫無慧眼,迷於恩處失妙果,五濁惡世諸眾生,不悟深恩恆背德,我故開示於四恩,令入正見菩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