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經卷第一(一名佛本行讚傳)
宋涼州沙門釋寶雲譯
因緣品第一
今粗頒宣法, 慈心專聽受;
佛眾經要義, 聖師之言辭。
傳佛之典籍, 最利益於世;
受者蒙大慶, 潤及一切生。
普一切諸佛, 仙聖明王智;
慈心稱名者, 獲福不可量。
今故演吉祥, 憂苦永滅亡;
所至之方域, 莫不得安隱。
撿情專守心, 各各靜意聽;
其有奉持者, 雪除諸垢穢。
以清淨法水, 勤加浣濯心;
入滅度深池, 受色甚鮮明。
五欲猶奔馬, 普世隨之迷;
迴旋無出要, 勞欲所欺誤。
或馳於盲冥, 獨周旋五道;
以智慧之勒, 善御迴愚心。
當以無常策, 捶制情慾馬;
挫折饕餮意, 令志捨諛諂。
六欲江河流, 趣惡甚速疾;
當以智慧力, 設牢厚堤塘。
樂生死勤苦, 未曾得休息;
以無厭足意, 迷醉於五欲。
八種之湯藥, 和合甚神良;
順服甘露味, 迷醉尋醒悟。
三界眾生類, 倒見手所指;
顛倒於五道, 猶如拍毱跳。
垂脫盡苦際, 還復墮生死;
今聞聖明教, 宜息迷惑心。
慈悲之光明, 普照耀於世;
愚覩熱時焰, 癡心自迷惑。
生死猶廣澤, 孤麑迷於中;
宜服飲法乳, 除久饑虛渴。
眾生從久來, 為老死所吸;
不喜見良藥, 逆罵謗醫師。
醫合三十七, 雜藥神良膏;
宜以方便求, 勤服以除患。
塵勞之長夜, 眾生甚安眠;
宜辦甘露鼓, 寤令莫睡眠。
佛日出於世, 照曜法豐秋;
宜以智慧眼, 勤心普遍觀。
眾生心如水, 躁擾濁不明;
以法渟使清, 猶如秋時水。
眾生善御心, 定意不躁濁;
速疾得歸趣, 入於泥洹海。
種種變形體, 於生死長遠;
天人三惡趣, 地獄鬼畜生。
今宜捨嶮欺, 諂偽[仁-二+豈][仁-二+磊]形;
入滅琉璃城, 合為一種色。
有王名阿育, 無憂厚國土;
能使怨憂恐, 歸附者喜敬。
普於此地立, 八萬四千塔;
天龍鬼神喜, 聲震於天下。
時金剛力士, 聞是震動聲;
佛法更盛明, 因是追念佛。
低頭拄頰悶, 惟佛在世時;
諸天有問曰: 「唯仁何為愁?」
諦視良久間, 然後乃長嘆;
懷悲聲戰悵, 發言報之曰:
「佛天中天師, 施善教天人;
追憶佛聖尊, 是以愁悶耳!」
是諸天人等, 後生不見佛;
佛去世之後, 乃生於天上。
始聞佛名號, 衣毛皆起竪,
因以慈敬心, 問於金剛神:
「唯仁佛是誰? 有何善妙德?
有何智慧力? 有何律禁法?
其形貌何類? 以何自嚴飾?
唯仁垂顧屈, 為吾等具說。」
以是光明言, 勸進金剛神;
發言猶花敷, 含笑和顏曰:
「所問深妙法, 難可倉卒說;
諸聖不能究, 獨我安能陳。
若能以手指, 舉拂世界地;
四海諸淵池, 一吸能令盡。
若能都渾吞, 鐵圍金剛山;
以蓮花根絲, 系懸須彌山。
若欲圍纏裹, 窮盡虛空表;
若復欲計知, 十方眾生數。
是事猶易致, 學之或可得;
欲嘆佛功德, 無能盡具者。
願承佛威神, 令意不謬誤;
能少少頒宣, 嘆佛之德善。
今我之所說, 猶如鸚鵡言;
以歡悅仁等, 可專意諦聽。」
佛本行經稱嘆如來品第二
今欲昇清虛, 翔佛無外法;
適欲稱發言, 心為之沉疑。
吾心之羽翮, 勢弱不能強;
佛之空無慧, 包愽虛空外。
假令有力士, 盡力射虛空;
箭行過劫數, 不能至空際。
若干賢聖明, 於佛大空慧;
以無量辯才, 不嘆盡佛德。
已度苦海岸, 枯竭愛慾河;
塞生老死淵, 開立大法海。
天人及異術, 不能盡意源;
是故佛慧海, 深邃無涯底。
須彌眾山王, 諸天游居上;
佛德喻須彌, 莫能見頂者。
魔王進三女, 來欲亂道意;
所至靡不惑, 唯佛慈能護。
魔王十八億, 變形來欲戰;
佛從衣出臂, 如日照雲赤。
以百福相手, 擬地勝魔王;
不敢當佛德, 猶冥眺日光。
諸天無能毀, 魔王貢高幢;
唯佛能碎壞, 佛竪大法幢。
其餘塵勞王, 強力含怒害;
愚癡及死魔, 軍率諸子孫。
愛生五蓋子, 先登纏覆世;
有餘懷害進, 變形若干種。
怒害疾慳妬, 熱惱慢貢高;
倒見貪慾界, 邪癡塵勞王。
其弊懷害強, 圍繞求對戰;
結布塵勞陣, 各現武備力。
各放剛勐弩, 以中凡愚夫;
其箭如毒蛇, 又有如熾火。
迦葉佛已來, 無與為對者;
佛德障其箭, 益甚放燋燃。
乘戒德之車, 被忍辱牢鎧;
駕以精進馬, 入滅塵勞陣。
以正見利鉾, 以正思為箭;
以正言為羽, 以正行為筈。
以正路為矢, 意筩中拔箭;
放慈弓駃發, 佛箭名四等。
一發滅塵勞, 震三千世界;
慧熾燒塵欲, 猶如軍被燒。
施戒忍進定, 慧信及堅固;
守志不移動, 猶眾川歸海。
世清空中明, 十方普蒙安;
心一定堅固, 思惟世起滅。
以得金剛心, 壞碎塵勞山;
以佛眼觀見, 三千界如鏡。
外學諸神仙, 久學無所覺;
一切智無師, 名諸師之師。
強慧金剛觜, 潰壞癡堅卵;
脫出愚冥獄, 陵無為清虛。
天上食甘露, 食隨蘭馬麥;
不甘著天味, 不患厭馬麥。
調達怒放石, 羅雲立其前;
俱以慈眼視, 見毒栴檀等。
外學所誹謗, 天人所稱嘆;
於二意不動, 猶口吹鬚彌。
名聞三千世, 佛是普世師;
好首所虛謗, 心等無喜慼。
愚利衰毀譽, 若稱譏苦樂;
八法不能染, 猶如水蓮花。
天上人間樂, 視皆為不實;
觀世如愚戲, 有形皆空無。
三惡趣眾生, 開其難開門;
空三惡趣獄, 導天人無為。
經趣度三世, 縛阿須倫憍;
勸導眾善本, 雨三寶於世。
往古轉輪王, 自在於四方;
於己不自從, 免死至無為。
佛修種種業, 治理法空城;
濟脫塵勞賊, 將至無為城。
日明照晝不及夜, 不曜天上三惡趣;
佛光晝夜三千世, 及至一切眾生心。
佛神妙暉常盛明, 千萬無數難可喻;
月之盛明十五日, 其暉曜夜無益晝。
天帝懷憂悴, 壽命臨終沒;
垂退失天福, 詣佛還見諦。
日月世眼目, 阿須倫所嬈;
佛慈濟世間, 救令不遭厄。
憂煙想如焰, 樂欲如服藥;
愛著喻盛火, 佛滅以法水。
懷恚甚怒害, 飲醉狂惑亂;
鴦崛魔醉象, 佛以慈制伏。
無量生死堅纏裹, 愚癡之賊蔽其目;
佛以言箄智慧藥, 決除欝鞞迦葉賊。
是三人等塵甚厚, 假令聲聞如恆沙;
無有能動其毛者, 唯佛濟使覩道明。
容貌甚憍慢, 因寶黼黻服;
迸沙最矜高, 見佛屈修禮。
頭如戴火焰, 牙長眼正赤;
怒則擲火燒, 佛降阿臘鬼。
龍王懷毒怒, 雹害魔竭國;
佛動地崩山, 威勢滅龍毒。
佛猶大象王, 入生死華池;
踐蹈塵勞草, 竚立泥洹中。
佛導度生死, 如牛渡流河;
眾生渡至今, 如群牛隨導。
佛如八解池, 生法芙蓉花;
天人如蜂集, 服香則離苦。
諸天聞海水, 底有不死藥;
以海大龍王, 纏繞須彌山。
諸天阿須倫, 攬海至千歲;
設若干方便, 盡力甚勤苦。
引萬種藥精, 進令水上凝;
謂是不死藥, 接盛以金瓶。
服者不永壽, 不離老病死;
意謬持神藥, 轉輪無邊際。
佛以七覺意, 慧力攬大海;
圍繞以滅定, 引以精進力。
致出甘露藥, 永安滅老病;
最樂滅眾苦, 服者離生死。
佛明喻日不亂精, 盛喻月滿而不寒;
樂過六天而消欲, 燄如盛火無所燒。
法甚微妙德行具, 眾善伏藏稱福聚;
普集天人之善好, 嘆視佛德無厭足。
光耀如日明如月, 悅目如華聲雷震;
步如像王忍如地, 普勝世間佛獨最。
如是無量清妙嘆, 眾聖窮劫不能盡;
況吾愚淺欲究竟, 猶無舟船欲渡海。
諸天皆叉手, 懷悅謂金剛;
願佛下兜術, 即受許為說。
佛本行經降胎品第三
處兜術宮時, 以天眼普觀;
覩眾生苦惱, 追憶往古誓。
本願安眾生, 累劫勞求佛;
生生遭艱難, 不厭種德本。
第一上祠祀, 從發意以來;
以金遍佈施, 惠施手成德。
從初種種施, 聞者衣毛竪;
頭目身手足, 妻子所愛重。
嚴駕名象馬, 寶車垂真珠;
若當合聚此, 普地不容受。
勤施聲雷震, 如天降時雨;
累劫以慧水, 普潤飽眾生。
施酪池乳江, 福山酥如泉;
蜜壍石蜜積, 普嚴飾此地。
未曾違求者, 與與無所逆;
水灌受者手, 喻於四大海。
奉父母明師, 慈心具種事;
所施無涯限, 成施度無極。
所生守戒勝, 沒命不穢禁;
剃頭為沙門, 發積喻大山。
生愚夫五欲, 遭沒命危難;
不動毀淨禁, 具戒度無極。
生得尊自由, 未曾施人惡;
截頭目手足, 心定得忍辱。
情悟發求佛, 逮進超九劫;
彌勒等應先, 勇勐出其前。
貪慕深妙法, 因身受慧義;
入火投山岩, 支節鐵針釘。
十八法智慧, 奉行無發勞;
覺了一切原, 度智無極岸。
施戒忍進定, 智慧江海淵;
慈悲傷眾生, 成喜悅光耀。
毛孔雜色光, 明動兜術宮;
諸天懷疑集, 肅敬禮菩薩。
即時種種擊金鼓, 任資賦與七覺籌;
誰欲與吾降世間? 故相延請法賓會。
光從兜術照四方, 樂役力渚閻浮提;
即勅侍臣卿月勐: 「汝識世間大國王。
「何國可託生? 不違古典制;
應遭遇菩薩, 奉順佛言教。」
對曰:「唯聖聽, 有大豪尊王,
有王名善求, 典主王舍城。
婆羅奈城主, 王名曰善勐,
蠍國王百才, 欝禪王名巢,
光燄王留生, 又王名勇武,
王善臂之子, 又名白雪王。
「是八大王有名聞, 不審為可託生不?」
曰:「有是王穢不真, 遍更察觀真正者。」
思惟斯須曰:「更有, 轉輪王種壽興後,
王最盈後名師子, 其子白淨釋中尊。」
「善妙稱吾意, 應託生為子。
白淨男中上, 妙後女中英;
諸城邑之中, 迦夷羅越最。
今日吾當降, 施善於世間;
示眾生以正, 牢縛欲枷鏁。
破壞生死獄, 開示無為路;
示眾生方便, 令出生死獄。
卿等誰欲樂, 離苦滅度安;
欲自度苦者, 與吾俱降下。」
頒宣是法已, 便下兜術宮;
顯乘令普知, 白象如銀山。
菩薩乘象王, 如日照白雲;
諸天鼓樂舞, 普雨雜色花。
日精之明珠, 光照耀王宮;
降神下生時, 現瑞甚微妙。
菩薩降入胎, 如鴈處清淵;
如秋盛月照, 如像處花池。
日以光照好, 月以盛明珠;
菩薩無可喻, 唯與善福俱。
處妙後胎已, 地六反震動;
猶如水中船, 空中崩雷聲。
海池肅肅動, 眾流淨澄清;
諸天於空中, 布華如帳縵。
稱慶踴躍喜, 地神欣然笑;
諸華盡敷鮮, 遍地無空缺。
樹神見眾花, 開張如目視;
魔王愛樂樹, 即萎憔悴愁。
妙後寐寤尋憶夢, 諸根寂然喜踴躍;
舉目四向遍察視, 王顏怡悅蓮華色。
即啟王曰:「唯願聽, 夢中所見甚吉祥;
大白象王有六牙, 忽然來至在我前。」
王聞後所夢, 懷疑喜踴躍;
即召梵志佔, 為說夢所見。
明達善占夢, 思惟乃發言;
按典籍占夢, 唯聽今諦說:
「女夢日光明入腹, 因此懷妊生吉子;
如日赫照普地界, 其子德尊主十方。
夢見月滿眾生俱, 光照女腹因懷胎;
生子聖達轉金輪, 典主四方正法治。
「此女夢白象, 趣入其右脅;
此子無瑕穢, 天人稽首禮;
一切無不知, 所生必為佛。
此典古聖讖, 王后夢白象;
當生寶聖子, 神仙獨象步。
安卦以佔之, 必生天人師;
其唯有二趣, 樂家為聖王;
捨家除鬚髮, 成佛眾聖師。」
喜其占夢諦, 賜金恣其意;
王后聞甚喜, 以善事啟王:
「自夢此以來, 甜如服甘露;
體性眾惡除, 唯願樂眾善。
不樂名寶衣, 唯善潔素服;
不好寶名扇, 樂露清涼風。
厭穢於五欲, 樂受正真法;
六情不復著, 色聲香味觸;
不復樂宮室, 意思遊園觀。」
啟王如是已, 王即答之曰:
「恣卿意所樂, 王從將俱出;
乃至於流民, 清涼花樹園。」
後自內觀身, 如淨水月影,
處胎無垢穢, 金花琉璃輿;
月滿諸根具, 覩如寶明珠。
後覺生期至, 游詣花香園;
其園肅肅清, 諸妙神來集。
佛本行經如來生品第四
於時佛星, 適與月合; 吉瑞應期,
從右脇生。 猶如雲除, 千日霍現;
譬如久冥, 炬光卒耀。 東方為首,
樹為頭髮, 華草為毛, 蓮花為面,
青蓮為眼, 丹樹為口, 須彌為乳,
四海為腹, 中土為腰, 南方為髖,
私為垂珠, 恆為香瓔, 西方為足,
眾寶為飾。 諸轉輪王, 歷代典主;
如江河數, 佛所履踐。 千輻相輪,
常行印車; 過去諸佛, 所修德義。
生育萬物, 猶如慈母; 難動即時,
肅然震聲。 懷喜庠序, 和悅而瞻;
即時右脇, 顯大輝耀。 遏絕日光,
日如螢火; 令日失明, 無復精光。
光如華髻, 現若干色; 側塞四方,
滿虛空中。 譬如雲除, 日照忽現;
爾時諸天, 見晃昱光。 悚然怪異,
而相謂言: 「日天下耶? 金樹出乎?」
有神對曰: 「佛日出現。」 日天子疑,
「是何異日? 將無奪我。」 日成宮殿,
懷嫉霍然; 彼千光明; 佛耀輝地,
日焰照空。 太子懷光, 千倍踰日;
日光還折, 退不敢當。 天地普然,
如劫盡焰; 天地明闢, 如始旦曉。
諸神普喜, 地祇鼓舞; 光明雨灑,
甘露良藥。 充飽一切, 滅憂惱患;
海震如笑, 樹木跛[跳-兆+我]。 淵池青蓮,
如開目視; 眾樹散花, 以敬太子。
眾鳥翔鳴, 如雅頌音; 諸天慕善,
如花遇日。 都照十方, 晃如金色;
神祇懷喜, 花非時敷。 金銀栴檀,
細末如塵; 天意作花, 晴無雲雨。
光明普照, 遍滿十方; 明珠火焰,
奄然不現。 日所不照, 幽隱冥處;
霍然大明, 耀三惡趣。 聖智明達,
教世光相; 梵天神等, 華中化生;
慈謙敬心, 散適意花。 掌蓮華色,
兩手接擎; 懷愛敬心, 慈目熟視。
以梵清音, 嘆其功德; 躬自傾屈,
頭面禮足。 戴之頂上, 日處須彌;
號名百祠, 手執金剛。 以千慈眼,
熟視無厭; 天華白蓋, 雜妙寶花。
其明如月, 上於太子; 嘆其功曰:
「勞苦彌劫, 以大方便, 發求佛道。
願垂慈心, 眾生可傷; 唯為普世,
不請之師。」 北斗七星, 亦如稱嘆:
「現七覺意, 消七勞垢。 故行七步,
如師子起; 足跡印現, 喻如七星。
其步太然, 不懷疑慢; 地神傾屈,
低仰接足。 以普明日, 照於四方;
現四諦法, 如師子吼。 吾齊以此,
末後受形; 不復處在, 胞胎之獄。」
今當得佛, 最難得道; 將導一切,
服甘露滅。 安靡軟草, 雜色眾花;
如天綩綖, 週遍布地。 譬如天王,
處清池淵; 如金樹花, 視甚微妙。
諸五趣類, 受苦惱者; 皆得休息,
身安快樂。 眾結縛著, 甚急牢獄;
爾時眾結, 悉得解脫。 爾時洪音,
遍聞佛界; 諸天鬼神, 懷喜踴躍。
速昇虛空, 進見聖寶; 諸天側塞,
充滿無間。 大龍王子, 如須彌山;
目猶日月, 動海出水。 頭戴雲蓋,
速疾尋至; 細雨香水, 敬浴太子。
安祥天子, 受天世人; 大敬祠祀,
能與其願。 自化己身, 現有四頭;
乘牛執蓋, 敬護菩薩。 童男天子,
首戴羽冠; 威力巍巍, 號孔雀幢。
貫冑帶甲, 執持武備; 為大軍師,
將從大眾。 擁護菩薩, 一由延內;
天王大力, 名毘沙門。 珍寶充盈,
德有志界; 天二十八, 神將軍俱,
各與營從, 器鉀嚴整; 與億鬼神,
來護菩薩。 又有天王, 名尊自在;
與無央數, 巨億諸天, 執持幢旛,
而來雲集; 以恭肅敬, 禮菩薩足。
閻王惡害, 無能勝者; 駈逐眾生,
以一種法。 擲棄所執, 太山獄杖;
以慈愍心, 來禮菩薩。 無數諸天,
龍鬼神王, 淨居天上, 諸清淨天,
叉手合掌, 如未敷藕; 齎敬曲躬,
永嘆菩薩。 金色天華, 明真珠台;
青芙蓉花, 紺琉璃莖。 興成意花,
若干妙色; 末栴檀香, 散下如雨。
天女空中, 眷屬俱來; 鼓天伎樂,
歌嘆功勳。 往古修行, 眾億善本;
果報成熟, 潤及群生。 慶雲震樂,
諸天散華; 身放光明, 晃晃昱昱。
諸天吒嘆, 眾生歡喜; 蒙佛神德,
普嚴世界。 金鳥諸龍, 俱懷和協;
天阿須倫, 棄捨怨嫌。 從白淨月,
出清涼光; 普為世間, 滅愛憎火。
佛本行經梵志佔相品第五
當爾之時, 眾善普會; 殃患消滅,
快樂無極。 王因是喜, 赦降天下;
欣慶來集, 如眾川流。 如天帝釋,
生子瞿或; 如安祥天, 生子童男;
如毘沙門, 生子寶瓶; 菩薩誕育,
王亦歡喜。 菩薩體軟, 如天初生;
乳母收養, 如育嬰孩。 請諸舊德,
曉事母人; 圍衛擁護, 不離左右。
光相明照, 如梵中尊; 諸母速疾,
將詣天祀。 欲令拜謁, 諸天形像;
天像皆起, 屈申低仰。 諸有金石,
水泥天像; 叉手稽首, 禮敬菩薩。
諸母驚怖, 心皆愕然; 緣是瑞應,
號天中天。 未諦審知, 太子神德;
因此恐怖, 速還歸宮。 白淨王聞,
驚怪怖戰; 因召梵志, 明佔相者。
應令尋至, 王即問曰: 「唯諸明師,
佔相吾子。 懼因此子, 犯觸天像;
唯拔吾心, 諸深狐疑。」 梵志喜顏,
對曰:「天王! 今應稱慶, 不宜懷慼。
王族更新, 當從今始; 轉輪聖帝,
應臨四方。 按卦占察, 右脇生者;
必為尊貴, 聖達普智。 臨眾王上,
顯如須彌; 為眾山王, 無能及者。
眾寶之中, 如意為最; 眾流之中,
大海為最。 眾光之中, 日月為最;
今是太子, 眾聖中最。 按佔古典,
有威儀王; 因手而生, 律王掌生。
情思力王, 從父腋出; 王名往古,
因父髀生。 抆陀竭王, 頂上生出;
是等德強, 皆轉輪王。 今佔光瑞,
相應聖王; 攝度天人, 以聖慧力。
名號普聞, 週遍十方; 如大聖王,
號抆陀竭。 金輪白象, 玉女紺馬,
明珠聖臣, 主兵七寶。 游天世間,
從兵四品; 當為天人, 開無為路。
當有千子, 才力勇勐; 當以正法,
治世太平。 若捨家出, 進求道術;
必當為佛, 以慧勝世。 抑按世間,
眾聖明師; 按卦所佔, 唯此二趣。」
王欣解顏, 謂梵志曰: 「自宗祖來,
聖王斷絕。 父王亦無, 轉輪王位;
子何由能, 自致聖王?」 王雖如是,
梵志愕然; 皆共同聲, 舉手稱嘆。
猶如大龍, 雷震之聲, 於王殿上,
大稱善慶: 「唯王莫疑, 謂其不然;
父子德異, 宿行不同。 唯在宿世,
修立德行; 請呈籍卦, 王當照之。
往古仙聖, 賢才明達; 次比四句,
若醫藥方。 往醫婁他, 不能敏達;
其子仙賢, 明達踰父。 往古聖王,
後亦不繼; 百轉之孫, 乃復還紹。
近聖亦復, 限齊江海; 其光莫能,
如其子者。 如是異術, 乃餘無數;
往古先人, 所不達及。 其後苗裔,
秀出踰前; 事任宿德, 非由於人。
前世所修, 與今德合; 雖今時非,
德人居吉。 瞻按籍卦, 與瑞附合;
必得於世, 為轉輪王。」 王告諸大,
眾梵志曰: 「今當為子, 因德立字。」
梵志默然, 心思斯須; 謙遜卑聲,
啟白天王: 「察今時運, 太清和順;
吉鳥翔鳴, 瑞應至聲。 地動庠序,
節氣調適; 風雨順時, 世應太平。
眾火炎現, 清徹無煙; 諸天塞空,
現形叉手。 雨眾雜花, 天樂並作;
王教平均, 國應豐熟。 大王國境,
祥瑞普臻; 當名太子, 號曰吉財。」
王意大悅, 重賜梵志; 金角乳牛,
數百千頭。 王還喜悅, 摩太子頭;
以妙寶瓔, 系太子頸。 慈心叉手,
嘆其德曰: 「先臨聖王, 然後出家。」
佛本行經阿夷決疑品第六
高山花果池, 快樂如天觀;
眾山少及者, 故名阿夷岳。
曩久居此山, 年耆結簇發;
長暴露形體, 壽高百有餘。
體猶如黑雲, 發如白銀數;
眼睛微赤理, 形如雜色山。
智慧如梵天, 明如日月火;
四火日第五, 自暴名阿夷。
卒聞響響聲, 鳥獸鳴如語;
其解鳥獸音, 懷疑出廬窟。
見天交錯飛, 於空中歡喜;
因仰問天人: 「諸天何為喜?」
有天名法樂, 尋答阿夷曰:
「師為未聞耶? 世有奇吉祥。
白淨王生子, 當度世眾生;
卒必成佛道, 為天世人師。」
聞佛之名號, 踴躍衣毛竪;
即上昇虛空, 欲見釋童子。
因所見瑞應, 神通意審諦;
彈指頃之間, 便到王宮門。
是上聖通士, 明達禁戒備;
王以愛敬意, 速迎請入宮。
讓之以上座, 謙恭辭慰勞:
「垂愍回接顧, 屈來入鄙國。」
阿夷覺王意, 愛敬盡禮義;
以慈目視王, 執謙以敬謝。
「王宜應如是, 愛賓以上禮;
大王承法治, 垂恩於國民。
自先過諸王, 種種大施與;
於財寶貧使, 戒智慧豐富。
吾所由至此, 宜懷歡喜聽;
聞空中天語, 王生子作佛。
我忻所聞事, 覺吉祥故來;
法幢甚可愛, 觀釋種族旗。」
王聞說是言, 喜愕情惶灼;
速呼太子來, 與阿夷相見。
在乳母抱上, 光相照然明;
見太子德相, 如天後抱子。
阿夷不能忍, 便前取太子;
兩手抱愛視, 如黑雲裹日。
在阿夷抱上, 菩薩明益輝;
猶如黑山間, 銷金爐熾火。
以慈心久視, 眼中即雨淚;
太子體晃昱, 如黑雲雨雹。
王見阿夷泣, 心懷甚怖懅;
恐子將不祥, 懷疑語阿夷:
「唯聖時見示, 吾氣垂欲絕;
今見仁悲泣, 是故心驚戰。
得無是吾命, 一旦忽然滅;
先為我致慶, 後將無遺慼。
劣乃得此子, 久渴得升水;
將無為吾怨, 幡不令吾當。
吾始生意念, 得子至眼眠;
子目遺後視, 則吾不憂世。
是吾族珍樹, 生於寶宮池;
將護誠告我, 以愛己子情。」
面如盛滿月, 阿夷熟視之;
眼翫青紺光, 舌如蓮花葉。
頭髮紺青色, 覆其高廣額;
頰車如師子, 諸頷充平滿。
師子肩長臂, 掌輪千輻理;
次視其相已, 從頂至足相。
師盡愛敬意, 稽首禮太子;
淚墮如雨下, 懷慘惘啟王:
「其有充滿足, 三十二妙好;
必當成為佛, 以善勝普世。」
諸天聞是語, 於空中散華;
同聲稱善善。 王謂阿夷言:
「前師按卦佔, 定成轉輪王;
今聖師視相, 定之使成佛。」
王言猶投蘇, 火炎盛熾勐;
益增阿夷口, 更說決定言。
「如我觀察相, 恣媚滅欲意;
示眾生滅度, 當以佛容貌。
假令空中雨, 金剛之大山;
不動太子毛, 何況餘艱難。
普世眾力士, 諸弊害鬼神;
及阿須輪王, 軍官屬營從,
各執金剛杵, 大如須彌山;
來欲擊太子, 山杵破散盡,
太子不動移, 當作是覺知。
吾不以是慼, 當以懷歡慶;
我自傷流泣, 遇佛而空過。
頒宣慧照曜, 奮千辭義光;
佛因當顯明, 我獨不見感。
立在無為空, 滅如月清冷;
世蒙涼除熱, 我獨當燋然。
佛諦執金剛, 慧杵碎塵勞;
當有甘露藥, 我獨不得甞。
佛如海馬王, 濟渡海流人;
我獨退在後, 淫鬼所裂噉。
一切智池水, 善意諸蟲貝;
通放慧江流, 一切飲除渴。
眾善為根株, 忍枝意止葉;
覺意以為花, 成泥洹甘果。
解脫眾生禪, 戒香遍世間;
佛樹當生長, 我薄德不覩。
愚癡門甚牢, 恩愛門甚固;
當以法籥開, 生死牢獄門。
普世相燒然, 以淫怒癡炎;
當以法水滅, 如雲雨野火。
以悲心之角, 定餬十方鋒;
當施善法乳, 天人飲無厭。
普世之嬰羅, 塵勞之重疾;
以最勝法藥, 當療眾生病。
佛之大海淵, 諸佛之寶渚;
度生死賈客, 以寶充其饒。
芥子比須彌, 牛跡水況海;
螢火喻日光, 轉輪王方佛。
勝通達梵天, 喻覺慧帝釋;
超淨相梵志, 世典古王傳。
古仙聖大師, 學深厭祠祀;
若聞佛聖化, 疾捨本術盧。
澡瓶杖簇結, 棄本諸威儀;
尋捨貢高意, 厭本所習禮。
咄此老害懅, 令人無所及;
吾已得五通, 今事禮不偶。
今雨欲然耀, 慧定照世間;
吾今垂垂滅, 如何不悲乎?」
即呼弟子來: 「汝莫如吾誤。」
以徒託太子, 阿夷辭還退。
佛本行經入譽論品第七
是時釋王, 德日夜增; 寶倉國境,
名稱智慧。 金寶積聚, 種種瓔珞;
眾善來歸, 如秋海淵。 象馬車乘,
猶天嚴駕; 賢善調良, 自然詣廐。
甘蔗石蜜, 酥乳水漿, 粳糧穀米,
氣味力增。 殃患普除, 怨敵屈附;
舊親增敬, 疫饉消亡。 涼風和調,
時雨細潤; 空中晃昱, 甚好嚴備。
盡王境土, 長益豐茂; 眾善普集,
不祥枯竭。 以太子德, 合成諧偶;
以諧偶故, 名稱普聞。 諸根成就,
相好可觀; 猶月初生, 十五日滿。
諸王長者, 普進貢獻; 栴檀羊車,
駕御金鹿。 象牙金銀, 雜寶合成;
粟珍寶廁, 象子馬駒。 童子曳弄,
戲笑娛樂; 白銀鴈子, 珊瑚口觜。
隨其年長, 致獻貢御; 金寶愽奕,
以供太子。 年在幼少, 為事尊長,
重踰須彌, 忍辱過地。 淵深於海,
意愽包空; 時過孩童, 初入在美。
世人所習, 眾諸技術; 太子學能,
不加日勞。 年滿十六, 體力精健;
文武兼備, 藝過諸釋。 王覩太子,
德日殊異; 兄弟中勐, 如勇師子。
王忽寤憶, 阿夷所言; 如何當令,
捨是洪德。 涉苦入山, 精勤學道;
心即懷疑, 召諸臣議。 思計令子,
不入山學; 執謙尊教, 如天帝臣。
承帝詔命, 思計設理; 沉思斯須,
執敬啟言: 「尋承命旨, 子難卒留;
海可過濟, 日可失明, 月可捨涼,
子願難違。 唯然天王, 宜設方便;
若設方便, 為事必剋。 假令不剋,
無遺恨情; 事離方便, 則難施立。
聽承古仙, 服水氣者; 長勞睏形,
皮骨相連。 重如太山, 遭欲風吹;
愛恚戰動, 如風吹樹。 嚴妙堂捨,
色聲香味; 華香嚴飾, 狀如天女。
第一上樂, 迷醉女樂; 五欲猶能,
迷惑仙士。 夫色聲香, 味細滑觸;
諸心所喜, 五情所貪。 以欲堅牢,
力強大網; 以系子心, 乃可無憂。」
王然此義, 即召美女; 十五以上,
容色妙者。 六十四種, 姿媚具備;
尋致諸女, 充太子宮。 久學調靜,
執慚愧戈; 於婇女中, 如月眾星。
攝藏輝光, 不甘五欲; 口終不發,
不遜之言。
眼不起視色, 猶餓夫於樂;
諸伎女懷慚, 如冥逃光走。
父王聞是已, 不安寢於床;
因更令境內, 有相好樂者。
其誰有妙女? 必盡來應會;
若有違限者, 加之以重讁。
設此嚴限已, 益出眾瓔珞;
恣之取瓔珞, 入宮為婇女。
種種嚴修飾, 諸遊觀園池;
無數眾女集, 皆受賦瓔珞。
太子德如日, 目無能當者;
自執意挍計, 終無能染污。
執杖釋種女, 姿貌如天女;
心忍辱如地, 面暉如月滿。
古聖王苗裔, 相應玉女寶;
德廣覆天下, 除憂如天樂。
持重有智慧, 相好容貌光;
名稱最第一, 是故號除稱。
手執波曇花, 眼如紺蓮葉;
兩手奉好花, 歡喜詣其母。
唯母見嚴飾, 意欲入宮觀;
欲見釋太子, 心自然戀慕。
母即告女曰: 「寧今受御讁;
終不聽汝往。」 「願母必見聽。」
重啟父母已, 即聽隨其願;
愛敬執謙恭, 報慈父母已。
將從顯然往, 如水恆趣海;
至於王宮中, 到遙觀太子。
過去五百世, 曾為太子妻;
其所生之處, 女中最第一。
前世緣牽故, 故熟視太子;
顏容怡開敷, 如日水蓮華。
厥行步庠序, 寂然無聲嚮;
猶如眾江流, 入海則寂定。
眾中有一女, 造二首歌頌;
音韻甚合好, 應時順事理。
有女來甚妙, 執持紺蓮花;
憶往世善行, 故以相發寤。
過世上名華, 供養定光佛;
執花甚姝好, 猶如吉利天。
菩薩忽然聞, 定光佛之名;
心中即驚動, 徐舉目遍視。
即發聲謂曰: 「進手中花來。」
以言眾所僥, 如服甘露藥。
應聲尋花進, 以奉上菩薩;
侍在菩薩左, 如明星在月。
太子視瓔珞, 不宜其所服;
即解明珠瓔, 擲以掛女頸。
於是明珠瓔, 嚴飾女形容;
姝好無雙比, 益發明珠光。
猶如天帝釋, 處於紫紺壁;
亦如十五日, 月與眾星俱。
合宮盡歡喜, 皆共同舉聲;
稱曰真得妃, 莫不同甚歡。
如是歌稱聲, 斯須流聞王;
王聞甚歡悅, 重賜名寶珍。
王即令求, 女父母來; 賜與珍寶,
不可稱計。 召明梵志, 卜擇良辰;
塗香坦地, 飾以眾花。 以神呪酥,
充飽火神; 灌太子手, 父母授女。
為太子妃, 女中第一; 在太子側,
如日月星。
佛本行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