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我們看丙三、一念具足。

我們前面講到臨終的正念,是智慧的觀照跟一種皈依的信心的結合,當然,它的核心思想還是在智慧的觀照。也就是說,你必須先有智慧的觀照,要把娑婆世界的因緣業力要先處理好,再提起皈依。

很多人他不先處理業力,就直接提皈依,結果業力跟妄想啊,把自己纏繞得不得了,結果弄到最後,不是阿彌陀佛不救拔你,而是你沒有準備好。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已經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的受生,留下了很多的妄想,也留下很多的業力,這一塊你是要處理的,你總要做一個收尾。

所以,當我們在離開娑婆世界的時候,你怎麼處理娑婆世界就很關鍵了。你娑婆世界的業力沒有處理好,娑婆世界的因緣不會放過你的,不可能放過你,諸法因緣生嘛。所以,你必須要把它怎麼樣?帶業,當然這個地方也帶有妄想,你要把所有的妄想跟業力把它打包起來。

那麼,要能夠臨終的時候要讓你的業力跟妄想處在一種調伏狀態,你有兩種的方法:

第一個,就是善導大師的思維苦諦。觀想自己業障深重,求出無門,我們無量劫來在生生世世輪迴,留下來的都是業障而已,這件事情是沒辦法處理了,所以,我只好放棄主宰。從思維苦諦裡面而產生一心皈命,這個時候,有救!你知道怕,娑婆世界只要你知道怕,你就有救了。

那麼,第二種是正念真如。你把心調到真如的角度來看人生啊,人生本來就是如夢如幻的假相,你不可能有任何得到的東西。所以,你主宰,你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你本來就不可能主宰。所以,你就沒有必要主宰。從一種本來無一物裡面,你自然放下主宰,萬緣放下,一念提起來修皈依,也可以。

你願意從思維苦諦下手,你願意正念真如下手,反正這兩種下手所成就的皈依都有往生的力量,都可以。

那麼,不管你透過思維苦諦而放棄主宰,不管你是正念真如,你認為沒有必要主宰,都好,那麼,臨終的正念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看蕅益大師他講臨終的正念是什麼相貌,我們就可以把這個臨終的往生的相貌把它現出來,就是這個人放棄主宰、一心皈命以後,是什麼相貌呢?

我們來看看,丙三、一念具足。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

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如是。

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

好,那麼蕅益大師在講完臨終的正念以後,他出一個問答,他說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土,何得即生?問這個問題,如果你臨命終會問這個問題,那表示你在打妄想啊。你一打妄想的時候,那問題就很複雜了。極樂世界離我這麼遙遠,阿彌陀佛的檔次離我這麼高,他是佛,我是凡夫,我怎麼跟他感應道交呢?你要是一念妄動啊,那就烏雲遮了,那你跟阿彌陀佛之間、跟極樂世界的淨土之間,那就障礙重重了。

所以,這個地方心態有問題了。只要這個人臨命終的時候說十萬億佛土這麼遠,何得即生?提這個問題,那合理的推論,你墮入妄想當中。所以,蕅益大師的回答很簡單,蕅益大師就是簡單講,先調整心態,他不回答你,他認為這個就是戲論。

就是說,你只要把心帶回家,你就會出現兩件事情是事實:

第一個,十萬億佛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你只要能夠回歸到一念的清淨心,把心歸零,這個時候距離不是問題;你跟阿彌陀佛,你是凡夫法界,他是佛法界,這個法界也不是問題,因為,你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你的心力不可思議。

第二個,你這樣子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再提起佛號,又仰仗彌陀的本願攝受,這個時候心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兩種力量的結合,當然會往生嘛。

但是,蕅益大師這個地方很強調心力不可思議。就是,你心力要不可思議,才有資格談佛力不可思議。舉一個例子:

譬如一個鏡子,它能夠顯現數十層的山水樓閣,它顯現的時候,根本沒有距離的問題、沒有空間的問題,它是層數宛然,沒有遠近,一照俱了,沒有先後,沒有時間的問題,沒有空間的問題。

這個鏡子,它為什麼會把這個山河大地給顯現出來?因為,它自己把自己擦得很乾淨啊,是這樣子的。如果,鏡子把自己弄得很髒的時候,那你就不能怪山河大地不顯現。所以,作為鏡子,你希望山河大地在你的鏡子上面顯現,你必須做一件事情:把你自己弄乾淨,就這樣子啊。

所以,當我們的心準備好的時候,你根本不要想說阿彌陀佛來了沒有,你也不要管極樂世界跟你有多少距離。我們來看看,當你的心安住真如,離相清淨的時候,離相清淨而生起皈依的時候是什麼相貌?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顯現,依報顯現;正報呢,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正報顯現;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往生顯現。

所以,極樂世界是感應來的,不是求來的。

一個臨命終的人看他會不會往生,你只要看他一件事,看他的心有沒有安住,這就知道了。如果這個人念佛念了半天說,哎呀,我怎麼念了半天,他眼睛到處看,誒,阿彌陀佛來了沒有,這個人不會往生的,不會往生。因為,這個佛號不是求來的。諸位,我剛剛講過,你作為鏡子,你不要管山河大地是不是來,你把你準備好,它自己會來。

我再講一次,極樂世界不是你求來的,是你準備好了自然感應道交,它不是求來的。你把你的心態準備好了,心力不可思議;只要你對阿彌陀佛生起皈依,佛力不可思議:兩種力量的結合,就像海印三昧,就像大圓鏡智。當大海準備好了,山河大地它自己會印在大海里面,大海你就不用操心了;當鏡子準備好了,山河大地也自然會印進去,鏡子你也不用操心了。作為一個鏡子、作為一個大海,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你自己準備好了就好了,你不要管山河大地來了沒有,這個就是臨終正念的相貌,就是你要安住。

臨命終人只要這個人仁者心動,那就完了,你平常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這個人不管是思維苦諦放棄主宰也好,安住。或者正念真如也好,一定是安住。當然,什麼叫安住?不是說,這個人他沒有妄想干擾他,那他是凡夫肯定有妄想。他能夠心常覺照,他能夠覺照真理,記住下面這句話:不隨妄轉。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臨命終不打妄想的,不可能,但是,他有本事不跟著妄想走,這個地方很重要啊!就是臨命終你怎麼處理你的妄想?你一定會打妄想,因為我們平常打妄想,臨命終的時候不可能突然間不打妄想,沒有這回事情,他一定有等流性嘛,但是,關鍵是你怎麼處理你的妄想?

記住,我覺得有一句話我願意跟所有淨土宗的人互相勉勵,臨命終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啊!真的是這樣啊!我研究淨土十幾年了,我覺得這句話太重要了。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我們小時候發生的事情、長大發生的事情,一定會現前。這件事情可能是我們人生的遺憾,也可能是人生的榮耀,就像一個水泡現前。很多人這個時候會想說,誒,我要走了,我再跳進去,去把它做得更好,但是,當你跳進去這個水泡以後,沒有一個人走出來,沒有一個人,知道吧。臨命終的所有因緣現前,不管這個因緣是遺憾的,是你得意的,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放下。

我再講一次啊!臨命終不能處理因緣,這樣懂嗎?你只要掌握這個道理,臨命終只能夠放下因緣,不能處理。因為你一處理它,就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了。你進去這個因緣,你說我再去看它一眼,再去怎麼樣,你就走不出來了。

也就是說,一個人臨命終,走在前面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可以回頭,你一旦回頭你就走不了。當然,過去的因緣會不斷地顯影像來誘惑你、來誤導你,但是你這個時候只能夠一路往前看,過去,就讓它過去了。只有臨命終的人不處理因緣是最好的處理,就是放下。我再講一次,因緣不能處理。如果你現在還想處理因緣,你今生就走不了,絕對走不了。你經常要去學習因緣是要放下,而不是去處理。所以,人生的修行只有一個觀念而已,這個觀念轉過來你就海闊天空了,你這個觀念轉不過來,那你人生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臨終的正念可以看得出來,所有的因緣向鏡子學習。鏡子不管它的灰塵怎麼樣,它永遠就是一個鏡子,不隨妄轉,山河大地它自己會顯現出來。那你看,為什麼石頭它不能顯現山河大地?因為它把灰塵咬得很緊,鏡子它能夠放下。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來,就是說一個人只有成功地把過去的因緣放下,那麼未來的阿彌陀佛才會顯現的,是這個意思。

甲四、結示法要

好,我們看甲四的結示法要。這個地方有兩段,先看理事差別、理觀跟事修的差別。

乙一、理事差別

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由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

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

—《阿彌陀經要解》—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講到執持名號,他把執持名號分成事持跟理持。

事持就是說,他的智慧來源,來自於對因緣的觀察,他把佛法的道理讀通以後,他覺悟到娑婆世界的因緣是痛苦的,即便是快樂,這種快樂也是夾雜痛苦的快樂,應該放棄,他從因緣的觀察而放棄。

那麼理觀呢?他不管痛苦快樂,反正他直接回歸到一念心性,本來就沒有痛苦、本來就沒有快樂,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而憶佛念佛,這個更高明。

好,那麼不管你從因緣上下手,或者從理觀上下手,它就兩種不同的差別,但這兩種都可以往生。就是說,同樣是一心皈命,我再講一次,極樂世界的一心皈命是由智慧啟動的,不是盲目啟動的。盲目的一心皈命,是沒辦法解決因緣的,要能夠解決生死的因緣只有兩種:

第一個,是從事相的因緣觀察,你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但是他不能夠會歸一念心性,不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是他能夠思維苦諦,知道業障深重、求出無門,而放棄主宰,決志求生,如子憶母,無時暫忘,這種一心皈命,可以。這種一心皈命是能夠了斷生死業緣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也不管娑婆世界是快樂、是痛苦,他直接契入一念心性,本來清淨,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有的因緣都是我一念心性具足,我一念心性創造出來的,就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來提起佛號,萬修萬人去。

所以說,總而言之,帶業往生有兩種情況,你的心必須是一種調伏的狀態,臨終的正念:第一個,他從苦諦切入,從心性切入,都可以。

好。我們看下一段,乙二、理事兼修

這個地方講因地了。我們前面講了很多的臨終的結果,那麼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怎麼做好準備呢?好,我們看經文。我們把它念一遍: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我們一般人、正常人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的佛號有兩種力量。要帶業往生嘛,表示業沒有消嘛,帶字嘛。所以,我們平常念佛的時候,一句佛號念起來,一個是生死的業力往下拉,一個是往生的願力往上帶——升。所以,我們沒有入聖位之前,我們所有的佛號都是生死業力跟往生的業力兩個之間的拉扯。

那麼,我們平常的修行要怎麼辦呢?盡量慢慢地消除生死業力,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盡量讓往生的願力拉到最上。就是你必須要在臨命終的時候,保證願力要強過業力,你就往生了。臨命終的時候,你往生的願力是強大的,生死業力是薄弱的,因為強者先牽嘛。那怎麼辦呢?

佛陀慈悲開出兩貼法門:一個叫都攝六根,一個叫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它會讓我們減少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攀緣,有助於放下娑婆世界的因緣,會有效地消除生死業力。

[淨念相繼],讓我們憶佛念佛,它能夠提升我們往生的願力。

但是,這個地方的成敗關鍵,其實很多人的失敗還在於都攝六根這一塊兒。很多人,你看他念佛他不都攝六根,他把念佛當功課而已。他時間到了就到佛堂念兩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該打妄想打妄想,該怎麼攀緣他照樣攀緣,就是這個人他感覺不出來他的人生有在收心,你知道嗎?

所以啊,淨土宗你要知道,你從娑婆世界要移民到極樂世界,你是要做一些準備的,要準備的。就是說,你的人生要有一個收尾階段。你看現在很多念佛人念了一輩子,你看老菩薩的身口意,沒有往生的跡象,沒有跡象,看不出他有往生的跡象,就是他人生沒有在收尾。其實,生命的收尾很重要。我們人生的開始你沒有決定權,因為你的投胎是業力嘛,對不對?但是,人生的收尾你是有決定權的。

那麼,為什麼人生要收尾呢?我講個道理,你聽聽看啊。

因為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我們今生所有的東西都跟因緣借來的,當然,你的善業強你借的都是好東西。你的身體是跟因緣借的,你借了一個好的身體;你的眷屬也是借來的,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你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借來的,借來的東西要怎麼樣?要還,對對對。

要還,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叫作分期付款慢慢還,這是第一種。我今天還一點,明天還一點,有一個過程。第二種人,是我一次付清,因為你平常不還嘛,到臨命終的時候,業力跟你討的時候,你心不甘情不願地一次性付清嘛。我告訴你,一般人沒有這個本事啊,能夠說斷就斷,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個人叫六祖大師啊,六祖大師可以說放下就放下。

我們現在想一個問題,我們平常丟掉一個心愛的東西,你會不會痛苦?你會痛苦,對不對?但是,臨命終是丟掉所有的東西,你會不會痛苦?你當然會痛苦嘛!所以為什麼有準備跟沒有準備差在哪裡?反正我們都要失去所有的東西,但是你有做好心理準備的人啊就不一樣。

其實,修行不是看誰本事高,就是他有在做準備。還有一點,福報越大的越要早準備,因為你借的東西比一般人多。福報越大的、地位越高的,你管的人事越複雜的,你要提前準備,因為你借的因緣比一般人多,所以你要還的時間比一般人長。

一般人六十歲就要做人生收尾了,就是在這個地方開始慢慢收了。你平常不收,你臨命終的時候一次放下、一次償還,你受不了的,你絕對受不了的。一般人六十歲,以人生七十歲來說,你要做十年的收尾。福報大的人五十五歲就要收尾了,真的要收尾了,提前收尾,因為你借得太多了唄。所以,你還得時間要比一般人長啊,是不是?

那麼也就是說呢,往生的跡像有兩種相貌:

第一個,你這個人從你的身,看到你這個人六根一直在收心。看得出來,你去年跟你今年看起來,哦,有收尾的跡象。第二個,你對阿彌陀佛的憶念強大。

所以,其實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判斷一個人會不會往生的兩大指標,這個叫作往生的曲線,我叫作往生的曲線。當一個人他已經成功的在都攝六根,而且淨念在增長,這個人往生曲線出現了。

我不相信你平常沒有往生的跡像你會往生,我不相信,你不是六祖大師啊,什麼東西都有一個曲線的了,都有一個徵兆的。所以,做好生命的收尾很重要,因為我們跟娑婆世界太熟悉了,你不是突然要離開就可以離開的,不是這樣子。娑婆世界你太熟悉,你生生世世跟娑婆世界打滾,你一顆石頭都可以泡得很熟了,不要說人了。你說你離開娑婆世界不需要做個準備、做個收尾嗎?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再提醒修行的人,你不要高估了你自己,不要高估你自己,你最好給自己一個過程,讓你慢慢適應死亡的到來。就是在這個水泡沒有破裂之前,你要提早做水泡破裂的準備。那麼,你慢慢收尾的時候,死亡對你的傷害、衝擊會降到最低。所以結論:臨終的正念是點點滴滴修來的。我不相信說,你平常都沒有在都攝六根,也沒有淨念相繼,突然間,誒,臨終正念現前,那麼你這個正念是怎麼來的?你這就違背諸法因緣生了。

這個地方所有往生的人,這兩個東西都要具足。他的六根開始在往內收攝,他的人生也看得出他今年比去年更放下了,明年又比今年更放下了,他的心已經在內收了。第一個,往生的跡象出來。第二個,他對極樂世界的好樂每一年在增加,淨念相續,這就是往生的跡象。

甲五、舉頌勸修

好,我們看最後的舉頌勸修。我們以兩個偈頌把這次的大乘教觀跟淨土念佛做一個總結,先看第一個:

(一)內觀真如——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體即法界。

我想,按照蕅益大師的規劃,淨土宗人他不是馬上念佛,是先生起智慧的觀照再念佛,你一定要先心力現前,才有資格談佛力現前。按照蕅益大師的思想,當你的鏡子是模糊的時候,佛號對你是沒有幫助的。所以,你要先調整心態,要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心帶回家,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你才有資格談故我念佛心,能夠契入佛法界。

所以,按照《彌陀要解》的規劃,諸位,遇到事情不是馬上提佛號,先調整心態,你要觀察,你要先提一個觀照:哦,娑婆世界是苦的,所以這個因緣要放棄;娑婆世界是本來就沒有的,所以我要放棄。然後,再提佛號。

要先有智慧讓你的心力現前,然後才有資格談第二個,外順彌陀。

我們看第二個偈頌:

(二)外順彌陀——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意廣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釋《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竟

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是你要把你的心力安住了,才有資格談佛力。如果你的心是顛倒的,佛力對你來說意義不大。所以結論:淨土宗是二力的結合,叫作自他不二。所以,蕅益大師把淨土宗,他講一句話說,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我們現在淨土宗很多人啊,完全不談心力不可思議,直接談佛力,戲論!講難聽一點,你這樣講,你想說只有佛力,不談心力啊,你已經是外道了。所有的佛法都有由內而外的,沒有人說,你不調整心態你就可以去修淨土法門。你看,大乘佛法它一定安住菩提心,菩薩安住菩薩種性才有資格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六度,然後,你所修的六度才有資格叫波羅蜜。

菩薩道就是這樣啊,先調整自己,發菩提心,才有資格談六度嘛。你淨土法門難道不需要這樣嗎?哪有人說修行是靠外力來的?那你這個跟外道思想、上帝的皈依不是完全一樣嗎?

心力不可思議,所以才佛力不可思議!你不可以說因為佛力不可思議,所以心力不可思議,你這種說法已經是外道思想了,他生。

所以,淨土宗你要把因緣果報分清楚啊。不要說淨土宗,所有的佛教的修學,小乘法因為出離心,所以他所修的四念處才會趨向涅槃;大乘佛法因為你有菩提心,所以你所修的六度才變成波羅蜜;淨土宗也是因為你能夠安住一念心性放下主宰,看破放下,提起佛號,才能夠往生啊。

所有的法門都是心力帶動法力、帶動佛力,沒有例外。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清楚,就是淨土法門沒有離開大乘的教觀。因為你不調整心態,阿彌陀佛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還有十分鐘,大家對於我們這次的主題有問題的可以提出來,針對這個主題。

師父:請說。

學員:阿彌陀佛!今天法師有說到臨命終的時候,就是惡業的部分,我們的惡業不要讓它現前,但是有提到說善業的部分也不要讓它現前。那弟子就疑惑到說,我們在臨終去幫人家開導助念的時候,通常會盡量讓他憶起他今生所造的善業的部分。那因為弟子今天聽到法師說,善念跟惡念都不要讓它現前,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去做臨終的開示?阿彌陀佛。

師父:我想,我們讓他憶念善業那是一個方便而已了。就是說,讓他覺得不要恐懼,讓他身心更安穩而已了,但是,這個不是真正的目的了。就是讓他憶念善業,讓他覺得身心安穩,但是更重要的是讓他憶念淨土,讓他憶念娑婆世界的過失。

反正,你不管怎麼開示,你要讓他做兩件事情:

第一個,你讓他怎麼面對過去的娑婆世界?你讓他怎麼觀察?你讓他用苦諦去觀也可以,用空觀也可以,本來就沒有。總而言之,你要讓他把娑婆世界放下,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他執著惡法不對,執著善法也不對,就這樣子了。

當然,你如果說這個人水平不夠,不能講第一義諦,那就先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可以。你這個是個好人啊,但這個是個過渡了,但是你這個方便門講完要講真實相了。淨土宗的真實相就是要讓他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個真實相了。當然,過程你要怎麼帶動都可以,但是這個不是主流了,這個只是方便了。

師父:好,請說。

學員:阿彌陀佛。法師,弟子想請問,就是我們一般都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那也有說諸根在敗壞的時候,耳根還是會有聽得到的這樣的功用。那是,如果有的老人家他可能八九十歲以上,他有那種耳背重聽方面的困難、障礙度。弟子想請問對於耳背重聽的人,他如果在往生前他已經耳背重聽,那他往生後八小時,乃至於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這段時間臨終開示對他有沒有障礙?或者是說他的捨身報體後,他就可以恢復他的原來的狀況?還是說,我們可能需要拿麥克風?

師父:我們今天開示是臨終嘛,所以這個人還沒有死亡,他必須是保持在一個人的果報,也就是說他還不能進入中陰身。他進入中陰身就是死亡,就是他就不是臨命終了,對不對?我們開導、安慰是臨終嘛,所以他還是一個人嘛,對不對?當然他要去接觸外在的信息,他肯定要用到六根的工具嘛。所以,他耳根破壞了的話,其實對他是一個很不利的狀態。除非你畫圖給他看呢,透過眼根來傳遞你的信息。但是我不覺得說他死亡以後他耳根突然打開了,應該不會吧?應該不可能的。所以,你想辦法不能讓耳根破壞唉。其實,耳根對臨終很重要,耳根啊,其實這個六根裡面,耳根,當然我們平常眼根也重要,但臨命終人耳根是最關鍵的,耳根很重要。那如果說他真的聽不到,那你就可能畫圖給他看,只能這樣子了。

師父:請說。

學員:弟子這題是代替別的法師問的。別的法師想請問法師,請問中陰身能救度嗎?

師父:中陰身的救度在藏傳佛教的確是言之鑿鑿啊,他講的有那麼一回事,講的什麼次第,但是在顯教這塊似乎不強調。你看過歷代的祖師,從慧遠大師、善導大師,你看過他們的開示以後有談到中陰身超度嗎?沒有,沒有。甚至有人問印光大師,印光他還是覺得說,他覺得說中陰身,覺得你這個人都不好超度了,何況是中陰身呢?

所以,在顯教的傳承,我們偏重在臨命終的開導,但是你去看藏傳佛教,的確是有中陰身的超度法。

那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中陰身的超度,你那個能超度的人標準就要比較高了,因為他已經不是個人了,他不是人他就不是那麼理性了,知道吧。就是說,如果你要落入中陰身超度,就是這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我沒辦法救拔他,先讓他死掉,到了中陰身我再來處理,那麼這樣子呢,你超度的人就要有一點本事了、有一點功力了,否則他不聽你的了。

但是,臨命終開導不是啊。我是一個生死凡夫,只要我講的話是對的,我能夠打動他的心,就可以了。就是說,臨終的開示,他不太需要考慮開示人的資糧力的問題,只要我這句話能夠打動他的心、契他的機,剛好能夠因病與藥,他就馬上得到效果了,對不對?

但是,中陰身可不是啊。中陰身他是跑來跑去、飛來飛去啊,你沒有一點戒定慧的波羅蜜的功德,可能不是那麼容易超度的。所以,中陰身的超度困難度高了,因為他不是人了,他已經不是人的果報體了。他剛好是,當然他也不是六道輪迴,他是這個果報結束,下一個果報還沒有開始的一個過渡。

按照唯識的說法,中陰身超度要成功,因為中陰身他不能重新學習,他沒有思考能力,他只能夠回憶過去。所以,中陰身要成功要有兩種條件:第一個,被超度人他要有善根。如果他沒有接觸佛法他很難被超度了,他有善根,只時臨終一時忘失而已,這第一個。第二個,能超度的人,超度那個人要有點資糧力,心力要很強,福德力也要夠。

但是臨命終都不需要。臨命終只要這個人還能夠聽得懂我的話,我講的話能夠引導他,他聽得進去,那這個時候我不一定要有什麼大修行者,我只要講的話是對的,對他有引導性,就夠了。

所以,我們顯教偏重臨終的開導,因為這是最好時光。但是臨終,諸位,你們認為臨終是什麼時候?不是說躺在床上已經在喘氣叫作臨終,不是這個意思了。其實臨終的開示,這個人死亡到來前面三個月就進入臨終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給他做心理建設了,因為,你到他臨命終的時候在喘大氣,已經沒什麼用了,你開示他太晚了。

臨終,可以往前拉到三個月,就是這個人已經宣佈死亡了。那麼這個時候,他怎麼把娑婆世界做一個收尾、把未來的極樂世界規劃出來,這個時候他的心態很關鍵啊,成敗就在一念之間而已啊。

因為,極樂世界不是你修來的,它是感應而來的,那跟你的資糧就沒有很大的差別,就是你一念之心。你那一念心能不能夠把它拉到一種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一心皈命的意境,你怎麼把那個心態調整到這種心態而提起佛號,那麼這個時候,你可能往生前三個月你就要開始慢慢、慢慢引導他,往這個目標走了。

所以臨終,我們也不一定要把它想成說一定是躺在床上快死亡了,不一定要這樣,大概前三個月就可以算臨終了。

師父:還有沒有問題?好,請說。

學員:法師,弟子想請問一個問題。就是最近有一個助念團,他們有一個理論。這個助念團已經送很多人往生成功,然後他們有一個理論就是弟子不明白的地方,就是說,以前我們的一個觀念就是說大善大惡他馬上上升或下墮,然後這個助念團有個理念就是說,那個體溫要完全降低,完全低於某種程度,他才真的離開。那真的離開,如果說他念佛有功夫或者說是大家助念的很好,他是不是應該馬上就離開?還是他一定要等到體溫低到某種程度才會離開?那這樣子的話,如果這兩個有那麼大的差距的話,那每個人都要助念很久很久?

師父:現在助念團很亂了,尤其是大陸,那是五花八門啊。我覺得這樣子啊,諸位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大陸的助念團非常亂你知道嗎,一團亂啊。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古德比較聰明,還是現在人比較聰明?

學員:古德。

師父:古德比較聰明,對。你覺得印光大師比較聰明,還是我們比較聰明?

學員:印光大師。

師父:印光大師,對對。那麼,印光大師沒有做的,我們現在會做,如果說你是成功了,那你應該得佛教界的諾貝爾獎了,是吧?就是祖師沒有做,結果你做了;結果祖師沒想到,你想到了,你覺得呢?

我個人是覺得這樣啊,古人沒有比我們傻了,該做的他們都做了。就是說,古德講臨終斷氣後開示八小時,這印光大師講的嘛。當然,現在有些人就一弄就弄了二十一天,往生的人沒有念好,讓他念到現場的人給倒下去了,對不對?

所以,我的想法是這樣了,就是說祖師到底怎麼做,你就照著做就好了。因為,你沒有比祖師聰明啊,這樣懂嗎?我什麼都沒有講哦,要怎麼做你們看著辦。

那現在佛教界是很亂啊,我現在也知道,現在每一個人,淨土宗每一個人都想要做祖師了,簡單講就是這樣了。他會想出一套方法出來,但是你從祖師那兒來看這個方法是很奇怪的,很奇怪的,都是在事項上的分別,他不重視心地的開導,只能這樣講了。但這個方法誰創出來的,也沒有人知道。

那我就在想,淨土宗也不是傳了一代兩代啊,它是從唐朝傳了兩千年,傳了十三代祖師,這麼長的傳承,他這個法已經很成熟了,有需要開創創新嗎?有需要創新嗎?對不對?所以,應該怎麼做,你們應該知道了,這個問題就這樣過去了。

反正,我不管你用什麼方便,方便有多門,你關鍵是,你要讓他提起正念。那你就看今天他這個過程這樣子弄,對他提起正念有沒有幫助啊?但是我不相信你不開導他,你整天這樣念佛他會提起正念,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呢。他提起了正念再帶動佛號,這個佛號才有意義哦,諸位,這個佛號才有往生的力量啊。如果他起顛倒,你念一百句佛號,這個佛號對他來說沒有往生的力量。

我還是那一句話,因為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佛力不可思議,這句話你們聽懂嗎?如果說,這個人是因為佛力不可思議,而心力不可思議,外道!你可以跟他講,外道!哦,佛陀能夠進入到你的內心的顛倒世界,把你顛倒的心換成正念的心,是嗎?那如果佛陀要這樣子做的話,你連念佛都不需要念佛了,那乾脆佛陀直接把你帶到極樂世界得了,是吧?你幹嘛要多此一舉呢?因為佛陀做不到,佛陀能夠做到的已經到了極限了。

就是說,感應道交是雙方面的準備,你只要把道理,因緣道理弄清楚,你看那些很奇怪的助念方法,一看就知道這個人問題出在哪裡?但是你道理不懂,你就會被他五花八門的這些所迷惑啊。其實,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是在幹什麼?如果你道理懂的話,有些東西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一般的凡夫他沒有判斷的能力了,說實在的。

我這個問題先回答到這裡。再回答可能就…

師父:最後一個問題。誒,請說。

學員:法師慈悲。弟子一個問題就是說,剛剛法師您說那個開示就是,那個臨終的開導就是他還沒有往生以前就開導,那現在就是說,有人也說人已經往生了,然後對他的開示也是非常的重要。

師父:你說往生,他已經死亡了變成中陰身了,再給他開示嗎?

學員:還沒有、還沒有走,他……

師父:還沒有走,怎麼叫往生呢?那你往生的定義是什麼意思?

學員:他是往生了,就是說他氣已經斷了。

師父:哦,氣已經斷了啊。

學員:他的第八識還沒有離開身體,就是說他的身體體溫還在,那一般佛教界在判斷就是說,他的第八識還沒有離開身體,那這個時候他的耳根都已經敗壞了,已經……師父:耳根會比較不容易敗壞的。一般來說五根的敗壞,耳根會最後,會留在最後。一般眼根會容易敗壞,身根也容易敗壞,但是耳根不容易敗壞,耳根是所有六根裡面功能最強大的。

學員:那就是說他剛往生的時候,他的耳根還在啊,他一定可以聽到別的……師父:我想,你不要說他往生了,你應該說臨命終啊。因為我們一般說往生,應該是神識離開叫往生,是吧?就是他臨命終的時候啊,當然他斷氣不表示他死亡,對不對?他還沒有往生嘛。他神識自然在,他耳根就有可能會在,有可能不在,那當然因緣變化很多了。

但是我意思就是說,你不能等到斷氣以後再給他開示了,你要提前做了。因為斷氣以後,有些人會走得很快,有些人會走得很慢,這個就很難講了。所以,斷氣以後八個小時只是一個原則而已,其實有些人一斷氣就走了,也是有啊,是吧?

那八個小時他可能抓一個平均值了,但是,一個人一到斷氣的時候,如果這個人還沒有保持正念,就有點不太吉祥了。就是一個人到了斷氣還顛顛倒倒的,還需要你去開導他,那這個人成功機率就不高了。因為你到這個節骨眼,你還在貪戀娑婆,那你再怎麼開導,我是覺得有點太晚了,最好頭腦清楚你就要開示他了。

學員:可是他如果平常很認真在念佛,比如一天念八個小時,可是他很少在聽經聞法,可是他一心都想要到極樂世界去,因為他的人生都很苦。

師父:那他沒有看教理他的智慧是怎麼來的,請你告訴我?

學員:他就是……

師父:靠人生經驗?他自己的人生過程他吃了很多的痛苦,對不對?

學員:對。

師父:但是這個痛苦不全面啊。就是說你臨終要厭離的是整個三界的痛苦,而你今生的經驗只是三界裡面的一小部分啊。

學員:可是有人跟他開導說極樂世界是個美妙地方。

師父:除非有兩種條件。除非,煩惱輕薄,善根深厚,這種人可以。他是一種少數的法,就能夠激發他過去的善根。就是這個人要兩個都要具足,就是這個人生性本來就淡薄,他本來就沒什麼執著,他沒有那麼嚴重的病,所以他不需要太大的藥。

兩個都要具足哦。第一個,他的善根深厚,而且他的執著又比一般人輕。這個人只要臨終稍微開導一下,因為他的病很輕,所以他少許的法藥就夠了。但是,一般人我認為不太可能,一般人不太可能。好,我們今天就上到這兒。

諸位出家師父都繼承淨土宗的傳承,我希望你們不要把淨土法門弄成外道法門。要永遠記住,由內心的正念而帶動佛力的不可思議,這個很關鍵啊!由內而外,絕對不能由外而內,這個是外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