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證嚴法師文章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樣,雲開見青天。 用寧靜的心態,觀大地...
學佛,就是學得我們的心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必定要有定力,並非今天立願,明天...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不由心起,心可以帶來社會的和...
富,就是要付出;貴,就是讚歎他人,成就好事。貧就是不肯佈施,賤就是遮蔽別人的善...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無法由煩惱中解脫出來。所以...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報。所謂...
修行即要時時保持這份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我們都要將心境靜下來。安定心念必須...
佛陀說,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無常,什麼時候會退出,誰也不知道;一生力爭得來的物...
有位中年婦人來看我,訴說家中的公婆讓她很煩惱。她說:公婆都很老了。婆婆又患了老...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無貪無求,才能輕安自在;人生什麼都是幻化無常,...
學佛,一定要學得心在寧靜中。能夠如此,則普天之下的一草一木,無不是如來的形相。...
信心 信能渡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岸。 救心 佛陀所說的教理...
人間最需要的就是愛,但是愛一有偏差,這個愛就會變成污染的愛,變成煩惱、無明、迷...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時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間是為了救世,但要怎麼救世呢?我想...
人性本善,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善良本性,但是在塵世中受到功利與是非的染著,而熏習...
佛經中有一則典故。佛世時有一位修行者,他覺得修行是為了離開亂世,除了自修也要教...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深山裡,有兩隻猛虎,一隻叫善牙,一隻叫善博,感情很好,每天都...
修行本來就要有隨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熱酷暑的環境,要修得心地清涼,也是一種考驗。...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
《大智度論》云:世間人心動,愛著福果報,而不好福田,求有不求滅。 所謂一切唯心...證嚴上人述說《賢愚經》故事叮嚀大眾,在凡夫地修行,境界複雜、誘惑繁多,要守護單純的初發心,堅定道心、言行謹...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個故事。持世菩薩有一天在靜坐時,有位天人來到他面前說:菩薩慇勤...
有位修羅陀比丘,初出家抱著堅定心志,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忍人所不能忍,非常精進...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對圍繞身邊的五百位弟子說:無數劫之前,有一位辟支佛,長得...
有一個愚癡的人,每天都悶悶不樂!鄰居看他這麼不快樂,就問他說:你每天都鬱鬱寡歡...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稱為悉達多太子)曾想過:為什麼人擁有權力後,就想要征服別人;...
世間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憶念佛陀的慈悲;口中有法:口中常將佛...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顧壽命,不懂得照顧慧命。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地與人鬥爭、計較,壽命...
在這世間,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自然觀念上也會有所差異。人生無法事事都很完...
我們要守住一念心,這念心最麻煩的莫過於貪慾。做人本來就要安分守己,約束好自己的...
人,生活在這堪忍的世間,常常互相對立、彼此怨恨,致成怨憎會苦。原本很祥和的群體...
大約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有一戶大宅,那是一座古色古香...
大陸有座龍山寺,是從唐代就有的古剎,聽說清朝時代有一時期,寺內的香火鼎盛。為何...
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來到佛陀講經說法的祇樹給孤獨園拜訪佛陀。佛陀為波斯匿王解說...
我們在分分秒秒間,要把心照顧好;一切的行動要謹慎、守規矩,如此,生活才能平安。...
人從無始以來,常因無明和習氣而使得自己意亂情迷、顛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
過去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深山裡的道場打坐用功。他的師父常常教誡弟子們說:「你...
一位家境貧困的小女孩,雖沒有華麗的衣服襯托,卻以最莊嚴、最美麗的表情微笑,活出...
在佛世時,舍衛國有一條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莊,村裡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眾修行...
佛世時代,舍衛國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樓閣上,波斯匿王問夫人:「世界上什麼...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間,有人卻丑化了社會、丑化了自己──這都源自人的心念...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了行為,一發脾氣就六親不認,...
在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觀念要正確,能夠如此,道路就不會有...
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多煩!其實,這都是因為「想不通」人生的道理,才會帶給自己煩...
人命在呼吸間,若沒有好好把握時光,寶貴的時間就很容易稍縱即逝。 苦修悟真理 莊...
我們平時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會影響健康情形外,有時「四大」不調和,也會百病叢生...
佛陀在世時也曾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有一件事讓佛陀永遠難忘,那就是:孫陀利譭謗佛陀...
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以...
學佛,就是要學得可以清楚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但是談何容易啊!不過,佛陀...
一位慈濟志工贈予珍貴的奇楠香木塊與奇楠念珠,希望能為證嚴上人添福、祈佑健康。上...
古時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稱。兩位比丘慕名前往求法,途中見一年老憔悴的比...
人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苦樂的感覺因人而異,它只是個...
佛陀廣開法門,希望弟子能通達佛知見、力行佛本懷之法。阿難尊者見這麼多佛弟子當中...
為善就好像掘井一樣,只要井掘開了將水汲出來同樣會再湧出泉水,最怕的是我們不懂得...
「無常」的道理大家雖然常聽,但卻很難體會這兩個字更深層的道理;就算能體會,也很...
我們平時面對外境時,常會加以分別,卻從沒有好好地觀察自己的內心。 安住聲色 不...
曾經有一則新聞,嘉義有一位喜好釣魚的父親,有一天帶四歲兒子一同去釣魚。那位父親...學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們一切的煩惱就是在五蘊的生滅中累積。天地萬物一切物質,包...
有一對父子,雖然家境很貧困但卻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樂融融。他們有一小塊土地,父...問: 人活著,只要把自己的家庭照顧好,不就可以了嗎? 證嚴法師答: 生活在天地宇宙間,不能只局限在個人生活...
學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們一切的煩惱就是在五蘊的生滅...
中國話很有意思,比如:「你怎麼看不起我?」我常想為什麼會被人「看不起」?就是因...
假使心沒有顧好,任它自讚毀他,就會墮三惡趣中。什麼叫三惡趣?趣就是趨向,所去的...
佛陀在世時同遊恆河兩岸,傳揚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末羅國的某個村莊,由於當地...
天地萬物無常,人也是一樣。在平靜的時候就是平安、美好的境界;境界一不調和,人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必須「用之有道」。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五家所共有,因此...
自古以來,天下父母都是愛護子女;但是卻也有少數人違反常情,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
每個人出生時,赤裸裸地離開母親身體,那種痛雖然徹骨,但只是剎那間的、很快就過去...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順應眾生根機而施教。 優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的增...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見佛,因為那時佛要度羅睺羅出家。國王得到消息,也趕去參加盛會。...
有一回,佛陀來到全是婆羅門種的一個國城。城主聽說佛的攝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
古時候有一位很有地位的人,他的事業開創得很好,累積了許多財富,而這些努力無非都...
《百緣經》中的故事──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位婆羅門長者,他的妻子產下一個男兒...
其實人生下來時,都有善良、無染、清淨的本性。只因後天環境的影響,很容易就被慾念...
「羼提波羅蜜」,羼提即忍辱,忍字心上一把刀,要做到忍而無忍確實不容易。忍有生忍...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過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貧窮的農夫。當時天下饑荒,農作...
惡念,就是從貪、瞋、癡所生出的。我們帶著貪、瞋、癡、慢、疑的習氣生活,看到周圍...
無論佛教、道教或是民間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齋有功德,常在遭遇困境時發願吃早齋,...
子女對父母的情,經常是薄如紙張,他們有需要時,認為父母給他們是理所當然的,而他...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惡」。 身造「三惡行」殺、盜、淫;口...
南非治安不佳,不少慈濟志工都曾遭遇搶劫。有一次,一位志工回台灣告訴我他被搶劫的...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壯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輕,就得等來生來世。所以,我們一...
美國有一位非常博學多聞的學者,在八十多歲時,慨嘆宇宙之間有無窮盡的道理,盡管他...
有一對夫妻新婚沒幾天就發生車禍,新郎傷得非常嚴重,腿都碎掉,將來必須裝義肢。有...
佛陀有一段時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他常向弟子們說:「大家要身心俱修,若...
英國萊斯特大學在2006年公佈「世界幸福地圖」,台灣在一百七十八個國家或地區中...
有人問 :我這輩子苦得要命,要如何才能消業呢? 證嚴上人開示:其實,歡喜去承受...
人與人之間,心門若無法打開,彼此防衛而無法以真誠的心來溝通,壓力自然很大,引起...
凡夫之心總是不斷生滅,只是自己不曾察覺,也不會去注意。一般人對生死大事平時也無...
人生煩惱的事真的很多,不過,我們學佛者,可以把煩惱減少一點。 有的人,煩惱就是...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頑固的牛脾氣,常常遇到不順的境界,...
在佛陀時代,一天,佛陀向弟子們說了一段本生故事──在無數劫以前,有一個小國家,...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斷地到處教化,有段時間到舍衛城的郊外,建了一座簡單的精舍。一...
佛陀率眾游化至毘耶離城,城中有一長者名維摩詰,雖身為在家居士,卻「奉持清淨沙門...
佛陀走到一處鄉村聚落,遠遠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態度散漫、毫無威儀,犯了僧團規矩。...
佛在世時,有一群比丘跟隨佛陀修行,比丘們都必須出外托缽。有一天,有位比丘在托缽...
佛陀在憍薩羅國給孤獨園說法時,有一天帶領弟子出去托缽。他們進城時,看到一群人圍...
佛陀時代,提婆達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陀出家修行,但是當阿闍世太子...阿那律尊者在過去生中為長者子,正值燃燈佛住世,聽聞燃燈佛說六神通之天眼通,心生歡喜,於是發一念心,希望將來...

人與人之間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壞是由分別智來判斷,若能融會心、佛、眾生三無差...

點燃我們的心燈

高僧斬斷最後貪念逃過一劫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貧賤富貴二法,富含深刻的道理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米老大的故事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推薦】您是選擇令人敬愛或是引人厭惡呢

知足的人是最快樂的

待人要退一步,愛人要寬一寸

信自己與不執著

心的罪源來自無明愛慾

【推薦】每天投五毛錢作救人基金

【推薦】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

【推薦】晝執火炬的人

人若不慎思,往往會被小人利用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煩惱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貪著福果報
一句惡言墮糞池中蟲

以心燈來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淪為屠夫的修羅陀比丘

【推薦】有什麼值得生起欲愛之念

迷信咒語的人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無形的三千億財產

國王與龍

發明家的際遇

金鵝的啟示

以耐心勇敢地走到底

以愛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一念誠心的出發

幸與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白毯與駱駝皮

去除無明的習氣

分分秒秒觀照當下一念心

微笑的人生最美

五百綵女聞法記

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美丑一念間

羅睺羅的眼淚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不安分的牛兒

好機會往往錯失於一念間

生活要合理化

佛陀與風塵女子的因果

舍利弗不成菩薩的緣由

俱絺羅尊者問生死

真正的吉祥物不須遠求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佛陀僧團論苦的根源

憑一隻死鼠致富的乞兒

供養佛陀的發霉玉米糰

看花開花謝--善用身體過秒關

找小鳥當證人

人為什麼不能將愛放大一點
微細的「五蘊」作用

五隻烏龜換一頭牛
把自己的家庭顧好,不就可以了嗎

一切煩惱都在五蘊中累積

畢業證書不代表一切

學佛就是把心顧好

塞住井水的婆羅門

小主人尋寶記

佛陀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

丑臉人與丑臉比丘

人生如夢,但可以選擇自己的路

黑豆白豆

羅睺羅出家記

一念虔誠 因小果大

長者智教敗家子

吃沙而亡的比丘

茹素三天的省思

生忍與法忍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緣

嫉妒造業,隨喜有功德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齋

真正的大孝報恩

十惡莫作、十善奉行

付出,不是發給東西就好

把握時間付出良能,發揮生命價值

來生的三個願望

病患的意外收穫

守戒就是為了護好我們的心

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富足

命苦如何才能消業

心為何會生病

體會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學佛者,可以把煩惱減少一點

舍利弗的牛脾氣

梵行王的寶馬

刁難佛陀的年輕人

維摩詰患病示苦

不怕犯錯,怕不改過

情迷癡愛惱人心

人生無常,我們一定要有慈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