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序

太一山沙門釋道宣述

四分戒本者。蓋開萬行之通衢。引三乘之正軌也。自法王利見弘濟在緣。程上聖之悽惶。悼小凡之沉溺。故能闢不諱之門。示秘密之深術。張無問之說顯初學之津塗。遂靜處而興教源。集眾而宣玄范。前明由序。廣陳發致之功。後列大宗。盛羅機欲所被。約時敷演通行於是承遵合潔。等聞正法由茲久住。但以時來不競情變所流。經陣夢[疊*毛]之徵。律舒分杖之喻。致使教隨文結理任情移。雲飛二部五部之殊。山張十八五百之異。取其元始所被無非計情。窮其要會之心俱通正業。逮乎曹魏之末戒本創傳。終於隋運之初。芟改者眾。或依梵本。或寫隷文。或以義求。或以緣據。讎校諸說。成務蒙然。濫罔前修。翳昏後學。梵本則文旨乖互。方言未融。准律則得在宗歸。失於辨相義求雖有深會。未靜論端。緣據似是具周。止存別見。原夫正戒明禁。唯佛制開。賢聖緘默。但知祇奉。故律論所述。咸宗本經。自餘位班。曾未揣度。總敘諸見。師心者多。考定昔緣。良所未暇。今以戒本繁略。隱義局文。用則失儀。捨則非據。若不顯相。人難具依。餘少仰玄風。志隆清范。昔在帝京周流講肆。伏膺請業載紀相尋。何甞不執卷臨文。慨斯壅結。遂以貞觀四年庚寅之歲。薄游岳瀆廣評律宗。但見誦語紛綸未思弘遠。高譚有務事用無施。才羅七五之名。妄居一字之首。但述行藏之要。寧開決正之心。問以戒律廢興。妙憑疏解。約之情通本據。無文可依。自有博學生知行名雙顯。而神用莫准。情取天乖。餘意之所未安。義當依法為定則諍輪自弭。何俟繁辭。今試敢依律本具錄正經。仍從佛解即為注述。文唯一卷同昔所傳。持犯兩明今便異古。庶令初後兼學愚智齊遵。麁知則具三種持律。精練則是一師大化。以斯用求成濟為極。又以戒各緣起妄說非無。若不鏡曉終歸虛託。故隨戒類引刪要補之。俾夫顯相通班輕重昭現。足以潤身光德。足以護法匡時。臨文無取謬於文。思義則不資他義。豈直自貽無漏。亦將兼濟有緣。故輒筆記序之云爾。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上

四分戒本 出曇無德(唐言法護)部律。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毘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財  眾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
 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捨墮  眾集聽我說
 毘婆尸式棄  毘舍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
 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  為我說是事
 我今欲善說  諸賢咸共聽  譬如人毀足
 不堪有所涉  毀戒亦如是  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  若生人中者  常當護戒足
 勿令有毀損  如御入險道  失轄折軸憂
 毀戒亦如是  死時懷恐懼  如人自照鏡
 好丑生欣慼  說戒亦如是  全毀生憂喜
 如兩陣共戰  勇怯有進退  說戒亦如是
 淨穢生安畏  世間王為最  眾流海為最
 眾星月為最  眾聖佛為最  一切眾律中
 戒經為上最  如來立禁戒  半月半月說

已前偈文法護尊者所作。為廣略二教通序。前開持毀之言以成說聽之本也。和合已下二教大宗自分三分。序正流通。

和合 時有與同師知識。別部說戒法。當尊重承事恭敬。布薩一處住和合說戒。違者與罪。佛言。有三種和合。一應來者來。二應與欲者與欲。三現前得訶者不訶。反此別眾也。

僧集會 時有比丘。說戒日若在界內若有戒場不往說戒處。佛言。應求應喚。是我所教。若出界外若往而不坐者如法治之。自今已去隨所住處有一比丘。至說戒日當先至布薩堂中掃灑敷座具水然燈並捨羅等。若有客來。四人若過作自說戒。乃至一人心念清淨。若有非法別眾說戒者如法治之。

未受大戒者出 時有比丘。令餘人遮說戒事。佛並令至不見聞處餘人未受戒者。非人來者聽之。又不應在尼前作也。

不來諸比丘說欲及清淨 時說戒日有病比丘。若看病者及三寶事不來聽戒。佛言。應與欲及清淨。隨其廣略。若不現身相不口說者不成。若病重者昇至僧中。恐病增動。若出界作。以無方便可得別眾羯磨說戒故也。

比丘尼眾遣何人來耶 佛言。若有者即應起白言。比丘尼僧和合禮比丘僧足。廣如刪補羯磨中。若無來者。答雲無尼請教誡也。

今僧和合何所作為 彼應答言。

說戒羯磨 佛言。若說戒日不得在房。比座相撿來不來者。應先白已然後說戒。若癡比丘言先不誦或有忘者不成。說戒當依能誦戒者。比丘五夏當誦使利。若詣比近學誦戒序乃至餘法。還至本處次第說之不應重誦。若不得者但說法誦經從座而起。不者如法治也。

大德僧聽今僧十五日布薩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布薩說戒白如是 佛言。當隨王者。若十四日若十五日應作數法。若黑若白各有十五。隨月稱之。若得四人應作此白。三人以下當三語說戒也。

諸大德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 佛言。新受者未聞戒不知何學。聽集一處和合說之。波羅提木叉者戒也。自攝持威儀住處行根面首集眾善法三昧成就。當結當說當發起。演佈開現反覆分別故也。

諸比丘共集在一處 佛言。同羯磨者集在一處。乃至應訶者不訶。是名如法。若眾大聲小。敷妙高座立上而說。八難餘緣隨時略說。若客舊外集數有少多。說過此序。告淨便聽。餘廣如律。

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佛言。端意專心而聽法也。

若自知有犯者即應自懺悔 佛言。謂所犯事未懺悔也。有二種智人。有罪能見。見罪能如法懺悔。若欲悔者。當詣清淨比丘說犯名字。如法除已方得聞戒。乃至於罪有疑亦如是說。若僧並犯無人可懺。不問識疑。白懺後說。

不犯者默然默然者知諸大德清淨 佛言。無犯者有二種。若本不犯若犯已懺也。

若有他問者亦如是答 佛言。如二比丘相問答也。

如是比丘在眾中乃至三問憶念有罪不懺悔者得故妄語妄語者佛說障道法 佛言。僧說戒時默妄語故犯突吉羅。言障道者。障於四禪三空四果。告諸比丘。如彼大海不受死尸。設有漂出。我法亦爾。不受死尸。謂死尸者非沙門梵行自言沙門梵行。犯戒惡法不清淨穢污。邪見覆藏。內懷腐爛外現完淨。如空中樹。雖在眾坐。常遠離眾。眾亦遠彼。故知懺罪方成聞戒也。

若彼比丘憶念有罪欲求清淨者應懺悔懺悔得安樂 佛言。以清淨戒學故便得清淨定慧。名得禪果。為安樂也。

諸大德我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自此已前。廣教之別序也。後說之文。即廣教之正宗也。

諸大德是四波羅夷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初大淫戒 佛在毘舍離國。時須提那子持信出家後。還本村與其故二共行不淨。諸比丘察知已言。當於如來。清淨法中。於欲無慾。能斷渴愛破壞巢窟。除眾結縛愛盡涅槃。云何乃作如是惡事。以過白佛。即集眾僧知時義合。取自言已佛訶責雲。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告諸比丘。我無數方便說斷欲法越度愛結。又說此欲如火如炬乃至如刀如戟。如是訶已此為癡人。多種有漏最初犯戒。今當結戒。集十句義。一攝取於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樂。四未信者令信。五已信令增長。六難調者調順。七慚愧者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十正法久住。諸戒例爾。下並略之。欲說戒者當如是說。

若比丘 佛言。若比丘者。名字比丘。相似比丘。自稱比丘。乞求比丘。著割截衣比丘。破結使比丘。善來比丘。受大戒白四如法成就得處所比丘。是中比丘者。若受大戒白四如法成就。得處所住比丘法中。是比丘義也。

共比丘 佛言。若共餘比丘受大戒白四羯磨乃至住比丘法中者。是謂共比丘義也。

同戒 佛言。我為諸弟子結此戒已。寧死不犯。是中共餘比丘一戒同戒等戒。是名同戒義也。

若不還戒 佛言。若有比丘不樂梵行聽捨戒還家。復欲出家於佛法中修梵行者。應度出家得受大戒。云何不名捨戒。若自顛狂心亂痛惱瘂聾。又向如是人前及中邊人等互捨不成。若戲若眠若無知人若自不語若前人不解。並不成捨。若言我捨佛捨法捨僧和尚戒律我受家法等。是名捨戒也。

戒羸不自悔 佛言。云何戒羸不捨戒。若有比丘。常懷愁憂不樂梵行厭比丘法。意欲在家便言。我念父母婦兒親裡村落城邑園田家業。我欲捨佛乃至學事等。是也。若作是思我今捨戒。是戒羸而捨也。

犯不淨行 佛言。是淫欲法也。男則二道女則三道。若從道入道。從道入非道。從非道入道。若限齊若盡入。乃至入如毛頭者。皆波羅夷。

乃至共畜生 佛言。可得行淫處者是也。有三種行淫。人非人畜生趣。復有五種。婦童女二形黃門男子。比丘淫心向前境三處二處初入便犯。有隔亦犯。若向睡眠若死未壞若多未壞。於三處二處行淫。初入便犯。如是廣說。若比丘為怨家將至前所。強持令入三處二處。始入覺樂犯。不樂不犯。有隔無隔亦同上。若為怨家強捉比丘行不淨行。覺樂不樂有隔無隔亦如上也。

是比丘波羅夷 佛言。譬如斷人頭不可復起。比丘亦如是。犯此法者不復成比丘故名也。若方便欲行不淨。成者波羅夷。不成者偷蘭遮。若教比丘行。若作教者偷蘭遮。不作突吉羅。除比丘比丘尼餘眾相教。作不作盡突吉羅。若尸半壞若一切壞。若骨間若地孔泥孔。行不淨者並偷蘭。若道作道想。若疑若非道想。並波羅夷。若非道道想道疑並偷蘭遮。比丘尼波羅夷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滅擯。是謂為犯。不犯者。若睡眠無所覺知不受樂。一切無有淫意。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不共住 佛言。有二共住。同一羯磨同一說戒。不得於此二事中住。故名不共住也。

二大盜戒 佛在羅閱城。有檀尼迦。在閑靜處草屋坐禪。為人持去乃作全成瓦屋。佛令打破。便詐宣王教取彼要材。為王臣人民訶責。無使入村勿復安止。比丘以過白佛。因斯如上制戒。

若比丘 其義如上。

在村落 村有四種。一者四週牆。二者柵籬。三者籬牆不周。四者四週屋也。

若閑靜處 即村外靜地也。處者。若地中若地上處。若乘若擔。若空若架上。若村若阿蘭若。若田處若處所。若船若水。若私度關塞不輸稅。若取他寄信物。若取水。若楊枝若園果草木。若無足眾生若二足四足多足。若同財業。若共要若伺候。若守護若邏道。是名處也。

不與 他不捨也。若他物想他所護想有主想。非己物非暫用。非同意故也。

盜心取 賊心取也。有五種。黑闇心。邪心。曲戾心。恐怯心。常有盜他心。又五種取。決定取。恐怯取。寄物取。見便取。倚託取。或依親友強力。若以言辭辯說誑惑而取者是。

隨不與取法 以王立法。若取五錢若直五錢物。罪應至死。佛隨王法。盜滿制重也。

若為王 得自在不屬人。

王大臣 種種大臣輔佐王者。

所捉若殺若縛若驅出國汝是賊汝癡汝無所知是比丘波羅夷 比丘如上。諸處得物。盜直五錢若過五錢波羅夷。方便偷蘭遮。若取減五錢偷蘭遮。不得者突吉羅。教人盜取。彼若得物。俱波羅夷。若受教者自取異物。若異處取物。取者犯重。教者偷蘭。若為取物。使無盜心。教者波羅夷。受使者不犯。若教人取物。謂遣盜取。受教者犯重。教者無犯。有主想犯重。若疑偷蘭。無主物有主想疑偷蘭。比丘尼等四眾並如上戒。不犯者。與想。取己有想。糞掃想。暫取想。親厚意想者是也。

不共住 義如上解。

三大殺戒 佛在毘舍離。為諸比丘說不淨觀。彼習定已厭患身命。嘆死勸死。難提比丘受僱殺人。居士驚怖。佛知此事便說禪法。比丘修習並證上果。因訶上過而制此戒。

若比丘故自手斷 所謂行殺也。若自殺若教殺。若遣使殺。若往來使殺。若重使殺。若展轉使殺。若求男子殺。若教人求男子殺。若求持刀人殺。若教人求持刀人殺。若身現相。若口說。若身口現相。若教使嘆。若遣書。若教遣書。若坑陷。若倚撥。若與藥。若安殺具。及餘方便殺者是也。

人命 從初識至後識而斷其命。

持刀與人嘆譽死快勸死咄男子用此惡活為寧死不生作如是心思惟種種方便嘆譽死快勸死是比丘波羅夷 若作如上殺人方便不死偷蘭。若殺非人若畜生有智解於人語。若能變形。方便殺者。並偷蘭。不死者突吉羅。畜生不能變形若殺波逸提。實人人想波羅夷。非人想疑偷蘭。四眾犯相如上。不犯者。擲刀杖瓦石誤著而死。若營事作房誤墮木石而死。若扶將病人入房往反一切無害心而死者是。

不共住。

四大妄語戒 佛在毘舍離。時世穀貴。乞食難得。婆求河邊有安居者。便共稱嘆。得上人法信心居士減分施之。後往佛所。因問訶責而制此戒。

若比丘實無所知 謂實無知見法。

自稱言我得上人法 自稱說。有信戒施聞智慧辯才過人。人法者。人陰人界人入也。上人法者。諸法能出要成就也。

我已入聖智勝法 自言。有念在身。若正憶念。若堅持戒。若有欲。若不放逸。若精進。若得定。若正受。若有道。若有修。若有慧。若有見。若有得。若有果。

我知是我見是 若言。天龍鬼神來供養我。若得不淨觀四禪四空定等。

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欲自清淨故作是說我實不知不見言知言見 意欲以後悔前用實轉虛。由口造業言了結重。

除增上慢 比丘慢心自謂得道。後勤精進證增上果。生疑白佛。便言。增上慢人為不犯。

是比丘波羅夷 若作是虛而向人說。前人知者波羅夷。不知者偷蘭。若遣手印若遣使若書若作知相。若知者其犯亦爾。若於不能變形畜生向說得突吉羅。下四眾如前說。不犯者。增上慢人若業報得。若不言我得。或戲笑說。疾說屏說。欲說此錯說彼是也。

不共住。

諸大德我已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波羅夷法不得與諸比丘共住如前後亦如是是比丘得波羅夷不應共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初故出不淨戒 佛游舍衛城。迦留陀夷欲意熾盛身色瘦悴。獨處一房好床蓐被地施敷具。飯食豐足隨念弄失。諸根悅豫顏色光澤。諸比丘舉過白佛。佛無數訶責已而制此戒。

若比丘故弄陰失精 實心故作出不淨意。前境有六。若於內色外色內外色若水若風若空。隨作方便。若出即犯。

除夢中 佛言。亂意睡眠有五過失。一者惡夢。二者諸天不護。三者心不入法。四者不思惟明相。五者於夢中失精。善意睡眠有五功德。即反上句也。

僧伽婆尸沙 若方便弄不失偷蘭。比丘自相教若失犯偷蘭。不失突吉羅。尼波逸提下三眾吉羅。不犯者。一切不作出精意。

二觸女人戒 佛在舍衛國。迦留比丘以佛前制便在門外。伺諸婦女將至房中手捉捫摸。樂者便笑。有不樂瞋恚罵辱。諸比丘舉過白佛。便集僧制戒。

若比丘淫欲意 愛染污心。

與女人 謂境有四。覺睡新死及少分壞。

身 從發至足。

相觸 若捉摩重摩。或牽或推。逆摩順摩。或舉或下。或捉或捺。若餘觸方便。

若捉手若發若觸一一身份僧伽婆尸沙 若觸四女著便僧殘。女觸比丘動身同犯。若不動身但犯吉羅。先有染心偷蘭。互觸有衣偷蘭。俱有衣者吉羅。若與二形相觸偷蘭。若以欲心觸男子身或衣坐具。乃至自觸及以畜生一切突吉羅。尼波羅夷下三眾吉羅。不犯者。有所取與戲笑相觸是也。

三與人女麁語戒 佛在舍衛國。迦留陀夷聞佛已制前二戒。故便於女前欲心向彼說麁語。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淫欲意與女人 女人有智命根不斷。

麁惡淫欲語 麁惡者非梵行也。淫欲語者。稱二道好惡也。若求若教他求。若問若答。若解若說。若教若罵。所言求者。與我二道作如是事。若復作餘語。如是解者是也。

隨說麁惡淫欲語者僧伽婆尸沙 若一反麁語僧殘。隨語多少說而了了者一一僧殘。不了了偷蘭。若與書印遣使作相令彼女知僧殘。不知偷蘭。除大小道說餘處偷蘭。與非女人黃門二形麁語。知者偷蘭。畜生不能變形。若向男子麁語一切吉羅。尼偷蘭。下三眾吉羅。乃至下戒亦爾。不犯者。為說不淨觀。若說毘尼。受經問答無慾意故。

四嘆身向人女索欲供養戒 佛在舍衛國。因迦留陀夷聞佛已制前三戒故。伺諸婦女將入房中自讚嘆身。汝可持欲以供養我。諸女訶怪。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淫欲意於女人前 女人如上。

自嘆身 嘆身端正好顏色。我是剎帝利長者居士婆羅門大姓種。

言大姝我修梵行 勤修離穢濁也。

持戒精進 不缺不穿漏無染污。

修善法 樂閑靜處。時到乞食。著糞掃衣。作餘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揣食。塚間坐樹下坐。常坐隨坐。持三衣。唄匿多聞能說法。持毘尼坐禪是也。

可持是淫欲法供養我如是供養第一最僧伽婆尸沙 若作如上譽已供養我來。不說淫欲者偷蘭。餘境雜犯如前戒說。不犯者。若比丘語女人言。此處妙尊最上。此比丘精進持戒修善法。汝等應以身口意業等供養於彼。若女意謂。為我嘆身。若說毘尼。言次及此彼謂嘆身。若錯說者並不犯。

五媒人戒 佛在羅閱祇。迦羅比丘本是大臣善知俗法。城中嫁娶盡往[言*恣]問。時婚娶者逢對好惡。便願迦羅受於苦樂。居士譏訶。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往來彼此媒嫁 使所應可和合者是也。

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 女人有二十種。母護父護父母護。兄護姊護兄姊護。自護法護姓護。宗親護。自樂為婢與衣婢。與財婢同業婢。水所漂婢不輸稅婢。放去婢客作婢。他護婢邊方得婢。是也。男子亦有二十種。並同上列。

若為成婦事若為私通乃至須臾頃僧伽婆尸沙 若初受語吉羅。往說不報偷蘭。若還報者僧殘。若遣使若書指印現相。隨媒多少說而了了。隨其往反一一僧殘。若不了者偷蘭。除二道說餘身支節而媒嫁者偷蘭。若媒非人黃門二根者偷蘭。若媒畜生及人男者吉羅。若持他書往而不看。若為白衣作餘使者吉羅。比丘尼同犯。不犯者。若男女先通後離還合。若為父母疾患系閉看書持往。信心精進俗人亦爾。若為佛法比丘使亦同。

六無主不處分過量房戒 佛在羅閱祇。聽諸比丘作私房室。曠野比丘便作大房乞求煩多。惱亂居士乞既難得。遂斫神樹。神及比丘以事白佛。因往曠野訶責。引喻便制此戒。

若比丘自求 彼處處乞索也。

作屋 屋者房也。

無主 彼無有主。若一若二若眾多也。

自為己 不為他作。

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十二佛磔手內廣七磔手當將諸比丘指授處所 彼比丘看無難無妨處已。到僧中脫革屣。偏露右肩禮上座足。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屋。無主自為己。我今從眾僧乞。知無難處無妨處。如是再三也。

彼比丘當指示處所 爾時眾僧觀此比丘。若可信者即聽使作。若不可信者眾僧往看。若僧不去應遣僧中可信者看。若有妨難不應處分。無者應與。眾中應差堪能作羯磨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應作白言。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屋。無主自為己。今從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若僧時到僧忍聽。當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白如是。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己。從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作房者。應知初安石。及土塹泥團。乃至最後泥治訖者是也。

無難處 有虎狼師子諸獸者下至蟻子。若不為此諸蟲獸所惱。應治平地。若有石樹株杌荊棘。使人掘出。若有坑溝渠陂池。當使填滿。若畏水淹漬。當豫設堤防。若地為人所認。當共斷。當無使他有語。是謂難處也。

無妨處 謂通草車迴轉往來者。

若比丘有難處妨處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己不將諸比丘指示處所若過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若彼作房於妨難二處者二突吉羅。不處分過量二僧殘。互相有無者隨其所犯。若使他作成犯亦爾。為他作成者二偷蘭二吉羅。若以繩絣地。作受教者過量作者犯殘。不還報又不問彼。並犯吉羅。比丘尼偷蘭。不犯者。如量作。減量作。僧處分無難處無妨處如法絣作。若為僧為佛圖講堂。草庵葉庵小容身屋。若作多人住屋如法者是。

七有主為已不處分造房戒 佛在拘睒彌國。時憂填王為闡陀造屋。便斫路中神樹。路人訶已。比丘舉過佛訶責已。若斫神樹吉羅。便制此戒。

若比丘欲作大房 大房者多用財物也。

有主 反上無主是也。

為己作當將餘比丘往指授處所 彼比丘如上知已。應至僧中禮上座足。等從僧三乞。文同於上。以有主為異。

彼比丘應指授處所 僧應觀察。若有信者有智慧。即信彼而與白二。若不信者如上進止。

無難處 謂師子羆熊等獸也。若不為彼而所嬈者。應如上平治。乃至畏識認。應先斷了。

無妨處 中間容草車迴轉者。

若比丘有難處有妨處作大房有主為己作不將餘比丘往指授處所者僧伽婆尸沙 辨相開通如前房戒。唯無過量為異也。

八無根波羅夷謗戒 佛在羅閱祇。尊者沓婆得羅漢已。手出火光為僧知事。佛讚第一。慈地眾中次得惡房又得惡食。便令姝尼對僧重謗。問取自言。比丘舉過。因制此戒。

若比丘瞋恚所覆故 有十惡法因緣故瞋。隨十事中以二事而生瞋也。

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謂根有三。見聞疑也。見根者。見犯梵行。見偷五錢。見斷人命。若他見從彼聞。是謂見根。聞犯梵行。聞偷五錢。聞斷人命。聞自言得上人法。若彼說從彼聞。是謂聞根。疑根二種。從見生者。見與婦女入林出林。無衣裸形。不淨污身。捉刀血污。惡人為伴是也。從聞生者。若在闇地聞動床聲。聞轉側聲若身動聲若共語聲。若聞我犯非梵行聲。乃至若聞我得上人法聲。除此三根更以餘法謗者是無根也。

欲壞彼清淨行 謂言眾僧滅擯此人我得安樂住。

若於異時若問若不問 佛勅比丘問能謗者。此事實不。若以無根謗他。獲大重罪也。

知此事無根說 彼比丘言。沓婆清淨人無如是事。

我瞋恚故作是說 由前次得惡房惡食。懷瞋恨故便謗彼耳。

若比丘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若以無根四事加謗說而了了僧殘。不了偷蘭。若指印書使知相了與不了其犯亦爾。十三難事謗者同犯。除此非比丘法更以餘無根法謗。隨前所犯。若謗比丘尼亦同前犯。謗下眾者突吉羅。尼犯僧殘。不犯者。三根說實。戲笑說。若疾說獨說。靜處及錯說等。

九假根波羅夷謗戒 佛在羅閱祇。慈地比丘見羊行淫。便言此羝羊者沓婆也。其母羊者即慈地尼。便語比丘。我今親見。非前無根。比丘詰問。便自臣伏。舉過白佛而制此戒。

若比丘以瞋恚故 如上所說。

於異分事中取片 異分者。若假異罪異趣異人。若本在家若假響。

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是異分事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瞋恚故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辨相開通並同前戒。

十破僧違諫戒 佛在彌尼樓國度八釋子。詣瞻波國並證增上地。唯提婆達得神足證。佛還羅閱祇。提婆教人害佛。事發惡名流佈利養斷絕。便別眾食為佛訶責。因即破僧。舉過設諫而制此戒。

若比丘欲壞 言破壞者有十八事。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輕若重。有殘無殘。麁惡非麁惡。常所行非常所行。制非制。說非說。是也。

和合 一羯磨同說戒。

僧 四比丘若五若十乃至無數也。

方便受壞和合法堅持不捨 謂住十八法而破僧也。

彼比丘應諫是比丘言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捨大德應與僧和合歡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應語彼言。可捨此事。莫令僧作訶諫而犯重罪。若用語者善。若不用語。復令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王若大臣。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求。若餘方比丘聞知其人信用語者。應求諫之。是屏諫也。

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 拒屏諫也。

彼比丘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 彼比丘應集僧羯磨。如諫作白已應更求。乃至一羯磨二羯磨亦爾。

不捨者 拒僧諫也後戒例爾。

僧伽婆尸沙 若僧諫時白二竟捨犯三偷蘭。乃至白竟捨者犯一偷蘭。白未竟捨但一吉羅。若未白前受破僧法堅持不捨並犯吉羅。尼同僧殘。不犯者。初諫便捨。若立非羯磨作訶諫者。若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破惡友知識。若欲破僧者。若作非法者。若為僧塔和尚闍梨知識作損減破者。不犯。

十一助破僧違諫戒 佛在羅閱祇。時提婆達故執五法。盡形乞食著糞掃衣。常受露坐不食穌鹽魚及肉。以教比丘。眾僧諫時。伴黨比丘助破諫僧比丘舉過。佛訶責已因制此戒。

若比丘有餘伴黨若一二三乃至無數 言其伴者。四人若過。有二順從。法順從者。以法教授。增戒增心增慧諷誦承受也。衣食順從者。給與衣被食飲床臥具醫藥。

彼比丘語是比丘大德莫諫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此謂助伴黨惡諫僧言。調達者具明法律。我今喜樂。云何設諫為此過本也。

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大德莫欲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此謂諸善比丘以法屏諫。調達所說人法俱非勿妄受也。

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應三諫捨是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辨相如上。

十二污家擯謗違諫戒 佛在舍衛國。阿濕婆等羈連聚落行惡污家。比丘舉過。令舍利弗等往彼擯舉。當作法時謗僧不受。以過白佛。訶諫制戒。

若比丘依聚落 村有四種。如上。

若城邑住 言屬王也。

污他家 家者有男有女。污家者有四種。一者依家污家。一家得物又與一家。所得物處聞之不喜。所與物處思當報恩。即作是言。有與我者。我當報之。若不與我。我何故與。二者依利養污家。如法得利。及缽中餘或與一居士。得者生念。當報其恩。若不與我。我何故與。三者依親友污家。若比丘依王大臣或為一居士。或不為一居士。便生念言。其為我者我當供養。不為我者我不供養。四者依僧伽藍污家。若比丘取僧華果與一居士。不與一居士。彼有得者思當供養。若不與者我不供養也。

行惡行 彼比丘作如是等非法行也。自種華樹。自溉灌。自摘華。自作華鬘。以線貫系。自持與人。若復教人作如上事。村有婦女。同床坐。同器飲食。言語戲笑。或自歌舞倡伎。或他作己唱和。或作俳說。或彈鼓簧吹唄作眾鳥鳴。或走或揚跛行。或嘯或自作弄身。或受僱戲笑是也。

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時有比丘。於彼止宿。著衣持缽入村乞食。法服齊整行步庠序。低目直前不左右顧視。以次行乞。居士見已自相謂言。此是何人。低目而行。既不顧視亦不言笑。不相周接善言問訊。我等不應與其飲食。不如阿濕婆等與人周接及上所言。應與供養。時彼乞食困乃得之。往至佛所問言。住止樂不。僧和合不。不以飲食為苦耶。彼具白佛。便遙訶責令往設擯。

諸比丘當語是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大德汝污他家行惡行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 時舍利弗為諸居士說法令得信樂。食訖集僧為彼比丘作舉。作憶念便與罪。如上作羯磨已驅出聚落。當作法時便起謗言。餘同犯者不驅而獨驅我。便作是言。

是比丘語彼比丘作如是語大德諸比丘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 時舍利弗還白世尊具陳謗事。佛便遙訶令作訶諫。

諸比丘諫言大德莫作是語有愛有怖有恚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而諸比丘不愛不恚不怖不癡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應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若未白前言僧有愛恚怖癡。若不看書持往。及為白衣信使。一切突吉羅。尼同僧犯。不犯者。初語時捨非法訶諫。若得衣食與父母與病人。與小兒與妊身人。與牢獄系人。與寺中客作者。若種華果自取華。乃至教人貫華持供養佛法僧者。一切不犯。若人欲打被賊虎狼恐怖難處。若擔刺來於中走避者。不犯。若渡河溝渠坑跳躑者不犯。若同伴在後還顧不見。而嘯喚者不犯。若為父母若為病人。若系閉牢獄。若篤信優婆塞有病。若在獄。看書持往。若為塔僧病比丘事持書往反。如是不犯。

十三惡性拒僧違諫戒 佛在拘睒彌國。尊者闡陀惡性拒諫反言。我應教諸大德。何以故。我聖主得正覺故。比丘舉過白佛。便訶責已而制此戒。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 不忍受人教誨也。

於戒法中 以戒律如法教授者有七犯聚。波羅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吉羅惡說。

諸比丘如法諫已 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自身不受諫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且止莫數諫我 此正諫戒所為事也。下二諫中條而誨喻。

彼比丘諫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諫語大德自身當受諫語大德如法諫諸比丘諸比丘亦當如法諫大德如是佛弟子眾得增益展轉相諫展轉相教展轉懺悔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應三諫捨是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若未白前惡性不受人語。一切吉羅。尼同僧犯。不犯者。若初諫便捨非法訶諫。非法非律非佛所說者。若為無知人訶諫。時應語彼言。汝和尚阿闍梨所行亦爾。汝當更學問誦經。若其事如是若錯說者皆不犯。

諸大德。我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戒初犯四至三諫。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應強與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增上與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已。應與出罪。應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滿二十眾。出是比丘罪不得除。諸比丘亦可訶。此是時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屏處不定戒 佛在舍衛國。迦留陀夷先俗友婦齋優婆私形並端正。各有系意。時到詣彼共屏覆坐。說非法語。毘舍佉母闚見起過。疾往白佛。因訶制戒。

若比丘共女人 人女有智未命終也。

獨 一比丘一女人。

在屏處 屏有二種。一者見屏。若塵若霧若黑闇中不相見也。聞屏者。乃至常語不聞聲處。

覆處 上有物作蓋也。

障處 若樹若牆若籬若衣及餘物障。

可作淫處坐 得容行淫處也。

說非法語 說淫欲法。

有住信憂婆私 謂信佛法僧。歸佛歸法歸僧。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善憶持事不錯。所說實而不妄。

於三法中以一一法說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於三法中應一一治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憂婆私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是中自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臥若作。若不自言。並如憂婆私所說治也。

露處不定戒 佛在舍衛國。迦留陀夷初犯此戒。緣如前戒。但以露處二罪為異。

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現處 謂無牆壁及餘物障。

不可作淫處坐 不容行淫處也。

作麁惡語 說淫欲不淨行。讚歎二道好惡也。

有住信憂婆私於二法中以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事於二法中應一一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憂婆私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是中若自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臥。或不自言。並如憂婆私所說治。是中無定法故言不定也。

諸大德我已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初畜長衣過限戒 佛在舍衛國。聽持三衣。不得有長。六群比丘畜多長衣。或旦起衣或中時衣或晡時衣。彼常經營莊嚴衣服積而藏舉。比丘舉過。佛便訶已因開重制。

若比丘衣已竟 三衣是也。

迦絺那衣已出 謂出功德衣外持也。

畜長衣 衣有十種。長衣者。長如來八指若廣四指是。

不淨施得畜若過十日 初制畜長。因阿難得一貴糞掃衣。欲奉迦葉恐犯故。以迦葉十日當還。因聽畜長齊十日。

尼薩耆波逸提 不犯有八。若不得衣。若淨施。若遣與人。若失衣。若故壞。若作非衣。若親友意。若忘去。反上並是尼薩耆。若捨墮衣不捨更貿餘衣。一尼薩耆波逸提一突吉羅。此捨墮衣應捨與僧。乃至一人不得別眾。捨不成捨突吉羅。比丘尼同犯。下三眾乃至下戒並犯吉羅。不犯者。十日內若轉淨施。若遣與人。若賊奪想。若失想。若燒想漂想。若奪衣失衣取著。若他與作被。若付衣者遠行水陸道斷。如是不淨施。不與人皆不犯。

二離衣宿戒 佛在舍衛國。六群持衣囑親友往人間行。彼為出衣曬之。比丘問言。佛聽畜三衣。不得有長。此是誰衣。具答被訶。白佛竟因制此戒。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 並是上解。

三衣中 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會衣者有十種也。

離一一衣異處宿 不失衣者。僧伽藍裡有一界。失衣者。僧伽藍裡有若干界。如是樹場車船村舍堂庫倉界別亦爾。此僧伽藍四種如上。樹者與人等量足蔭加坐。場者洽五穀處。車者若迴轉處。船界亦爾。村者四種。堂者相多敞露。庫者積藏諸物。倉者儲積米穀。阿蘭若者無界。八樹中間間別七弓。弓長中肘四肘量也。伽藍界者。此伽藍界非彼伽藍界。非彼樹界乃至庫藏倉界。餘者作句亦如是。僧伽藍界者。在伽藍邊中人用石若磚擲所及處。是名衣界。乃至庫藏界亦爾。比丘置衣在伽藍中。乃至在樹下宿。明相未出。若捨衣若手捉衣。若至擲石所及處。若不捨衣若不手捉衣。若不至擲石所及處。明相出隨所離衣。尼薩耆波逸提也。

除僧羯磨 時比丘得乾痟病。糞掃僧伽梨極重。有因緣事人間遊行不堪持行。以事白佛。佛令三乞已白二離。

尼薩耆波逸提 除三衣已若離餘衣吉羅。尼同僧犯。不犯者。僧作羯磨明相未出。若手捉衣若捨衣。若至擲石所及處。若奪想。若水陸道斷急難。若賊惡獸強者所執。或命梵難若不捨衣。及不至擲石及處。不犯也。

三月望衣過限戒 佛在舍衛國。但三衣比丘有僧伽梨。故爛十日中間便不能辦。聽畜長衣。為滿足故。六群比丘取同衣不足者浣染點淨寄人遊行。比丘舉過。佛訶制戒。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若比丘得非時衣 時者。無迦絺那衣自恣後一月。有迦絺那衣自恣後五月。非時者。謂過此限。

欲須便受受已疾成若足者善 若十日中同衣足者。裁割如上。不者至十一日。隨衣多少並犯捨墮。

若不足者得畜一月為滿足故 若同衣不足者至十一日同衣足者。即十一日應如上作。違者至十二日隨衣並犯。乃至二十九日亦爾。至三十日若足不足同衣不同即日並如上法。

若過畜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若十日內同衣足作。乃至三十日即日作衣。餘有緣同長衣戒。

四取非親尼衣戒 佛在羅閱祇。蓮華色尼持食往山與諸上座。彼有比丘著弊故納。尼脫所著貴價換之。後著弊衣。為佛怪問。訶彼比丘因制此戒。

若比丘從非親裡比丘尼 非親裡者。非父母親及非七世。反上是親。若非親裡亦不籌量可不。若是親裡則便籌量。知有無可取不可取若好若惡若新若故等也。

取衣 衣有十種。尼著弊衣具白世尊。佛言。不應如是。聽畜五衣完堅者。餘衣隨意淨施若與人。何以故。婦人著上衣服。猶尚不好。何況弊故也。

除貿易 時二部僧得衣共分。二部錯得。佛言。聽互貿衣。言貿易者。以衣貿衣若非衣。或以非衣貿衣若鍼若筒若刀若線若小段物。乃至一丸藥貿衣者是。

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羅。不犯者。從親尼邊取衣。若貿易得。若為僧為佛圖取者不犯。

五使非親尼浣故衣戒 佛在舍衛國。迦留陀夷及偷蘭難陀尼貌各端正。俱有系意。坐失不淨污安陀會。令尼浣之。比丘以過白佛。因訶而制。

若比丘令非親裡 如上說。

比丘尼 若非親式叉尼沙彌尼浣染打故衣突吉羅。

浣故衣 故衣者。下至一經身著。新衣浣染打者突吉羅。

若染若打是尼薩耆波逸提 若語使浣染打。若俱為者三尼薩耆波逸提。互不為者隨有吉羅。不犯者。若病時使浣染打。若為僧佛圖若借他衣浣染打者不犯。

六從非親俗人乞衣戒 佛在舍衛國。時跋難陀為人說法。從索所著衣。俛仰與已單衣入城。便雲。祇桓中被賊。諸俗譏嫌。比丘舉過。佛便制戒。

若比丘從非親裡居士若居士婦乞衣 解文如上。

除餘時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

餘時者若奪衣 時比丘被賊剝衣。裸形而行。佛言。不爾。得突吉羅。若有此者。當以軟草樹葉覆形。應往寺邊若取長。若知友邊取。若無者僧中問取可分衣。若無者問取僧衣臥具。若不與者自開庫看。若褥敷氈被摘解取裁作衣。出外乞衣。若得衣已還浣染縫治安著本處。若不還本處如法治。

失衣燒衣漂衣 緣同上也。

是謂餘時 不犯者。若奪失等緣從非親乞。若從親乞。若從出家人乞。或為他乞。他為己乞。或不求而得。並不名犯。

七過分取衣戒 佛在舍衛國。多比丘遇賊失衣。來到祇桓。有信聞之多送衣與。比丘言。止便為供養。已有三衣。故不須也。六群令取持以與我。遂更受之。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失衣奪衣燒衣漂衣 若失一衣不應取。若失二衣。餘二衣二重三重四重者。應摘作僧伽梨若欝多羅僧若安多會。

若非親裡居士居士婦 並如上解。

自恣請多與衣 若自恣多與衣者。若細若薄若不牢。應取作二重三重四重。當安緣作。當肩上揲垢膩處。應安鉤紐。若有餘殘。語居上言。此餘殘衣裁作何等。若檀越言。我不以失衣故與。我曹自與大德耳。若欲受者便應受之。

是比丘當知足受衣 若三衣都失。彼應知足受衣。知足有二種。在家人知足者。隨白衣所與衣受之。出家人知足者。三衣也。

若過者 謂失一受一。都失受三之例。

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若知足取衣。若減知足取。若多與衣。若細薄不牢若二三重作。有餘如上語知。不犯。

八勸居士增衣價戒 佛在舍衛國。居士夫婦共議雲。跋難陀是我知舊。持是衣價買衣與之。乞食比丘聞已告知。後往彼家勸令當須廣大新好堅緻。俗人譏嫌。比丘舉過。佛便制戒。

若比丘居士居士婦 如上說。

為比丘辦衣價 謂以若錢若金銀真珠琉璃。若玉石若瓔珞生像乃至十種衣。

具如是衣價與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請 若自恣問須何等衣。佛聽比丘少欲知足索不如者。

到居士家作如是說善哉居士為我買如是衣與我為好故 求有二種。言求價者。檀越與作大價衣。乃至求增一錢十六分之一分。言求衣者。語居士言作廣長衣。乃至增一線者。

若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先受自恣請而往求索知足。於求中減少作。從親裡求。從出家人求。或為他求。他為己求。若不求自得者。

九勸二家增衣價戒 佛在舍衛國。有二居士。夫婦共議欲與跋難陀買衣。乞食比丘聞已具告。彼到二家語令共作。居士譏嫌。比丘舉過。佛因訶制戒。

若比丘二居士居士婦與比丘辦衣價買如是衣與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自恣請到二居士家作如是言善哉居士辦如是衣價與我共作一衣為好故若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戒相成犯開通並如前戒。

十過限急索衣戒 佛在舍衛羅閱城。大臣與跋難陀親厚往來。遣送衣價。彼將衣價付淨主已。因事急索致令被罰。諸俗譏嫌。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若王 得自在無所屬。

若大臣 在王左右。

若婆羅門 有生婆羅門。

若居士 除王大臣婆羅門諸在家者是。

居士婦 在家婦人。

遣使為比丘送衣價 如上說。

持如是衣價與某甲比丘彼使至比丘所語比丘言。大德。今為汝故送是衣價受取。是比丘語彼使如是言。我不應受此衣價。我若須衣合時清淨當受。彼使語比丘言。大德。有執事人不。比丘應語言。有若僧伽藍民若優婆塞。此是比丘執事人。常為諸比丘執事。時彼使往執事人所與衣價已。還到比丘所。如是言。大德。所示某甲執事人我已與衣價。大德知時往彼當得衣須衣比丘當往執事人所。若二反三反為作憶念應語言我須衣 憶念者。若執事人若在家若在市肆若在作處。應至彼處一反二反三反語言。我今須衣與我作者是也。

若二反三反為作憶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立 彼執事人若在家在市作處。到彼前默然立。執事人問。何緣此立。比丘報言。汝自知之。若彼人言今我不知。餘人知者比丘當語。彼人知之。是默然相也。

若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得衣者善 若作一反語破二反默然。乃至三反語破六反默然也。

若不得衣過是求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僧犯。

若不得衣從所得衣價處若自往若遣使往語言汝先遣使持衣價與某甲比丘是比丘竟不得衣汝還取莫使失此是時 不犯者。若遣使告知。若彼言我今不須即相佈施。是比丘以時軟語方便索衣。若為作波利迦羅故。與以時軟語索。若方便索得者。

十一綿作臥具戒 佛在曠野國。六群比丘至養蠶家。索未成綿及已成綿並雜野蠶綿以作臥具。又看暴繭。居士譏嫌言害生命無有正法。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雜 若毳若劫貝若衣及餘縷雜也。

野蠶綿作新臥具尼薩耆 是中捨者。若斧若斤剉斬。和泥以塗壁也。

波逸提 自作教他成者俱犯。不成者吉羅。為他作成者吉羅。尼突吉羅。不犯者。若得已成者斧斬和泥以塗埵也。

十二黑毛臥具戒 佛在毘舍離。諸梨車子多行邪行。作黑毛氈披體夜行。使人不見。六群比丘見便故作之。梨車譏嫌。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以新純黑 若生黑或染黑。

羺羊毛作新臥具者尼薩耆波逸提 自作教他為他犯相並如前戒。尼突吉羅。不犯者。若得已成者。若割裁壞。若細薄疊作兩重。若小坐具。若作褥若作帽作袾作攝熱巾。或作裹革屣巾。一切不犯。

十三白毛臥具戒 佛在舍衛國。六群比丘純以白毛作新臥具。居士譏嫌如王大臣。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若比丘作新臥具應用二分純黑羊毛三分白或生白或染白。

四分尨 頭上毛耳上毛。若腳上毛若餘尨色毛也。欲作四十缽羅臥具者。二十缽羅黑。十缽羅白。十缽羅尨。乃至作二十缽羅臥具准上可知也。

若比丘不用二分黑三分白四分尨作新臥具者尼薩耆波逸提 自作教他若為他作並同上也。尼突吉羅。不犯者。若應量作。若得已成者。餘同前戒。

十四減六年臥具戒 佛在舍衛國。六群比丘嫌故臥具或重或輕或厚或薄。不捨故者而更作新。常營求藏積眾多。比丘舉過。佛訶制戒。

若比丘作新臥具持至六年若減六年不捨故而更作新 若自作教他為他並同前戒。

除僧羯磨 有比丘得乾痟病。糞掃臥具重不堪持行。佛言。從僧三乞更作新者。當白二與之也。

尼薩耆波逸提 尼犯吉羅。不犯者。僧聽及滿六年減六年捨故更作新。若得已成者若無若他與作俱不犯。

十五不揲坐具戒 佛在舍衛。遣人請食。常法請後遍行諸房見。故坐具處處狼藉無人收攝。由諸比丘嫌其厚薄輕重更作新者。乃制故者揲新。六群違制。比丘舉過。佛制此戒。

若比丘作新坐具當取故者縱廣一磔手揲新者上以壞色故 彼作新坐具時。若故者未壞未有穿孔。當取浣染治之。牽挽令舒裁。取方一磔手揲著新者上。若揲邊中央。以壞色故也。

若作新坐具不取故者縱廣一磔手揲新者上用壞色者尼薩耆波逸提 自作教他為他成犯如上。尼犯吉羅。不犯者。裁取故者揲新者上。若彼自無更作新者。若他為作。若得成者。若純故者。並不犯。

十六持羊毛過限戒 佛在舍衛國。時跋難陀得羊毛貫杖頭而行。居士譏言販賣羊毛。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道路行得羊毛若無人持得自持乃至三由旬 若道行若住處得羊毛。若須應取。無人持自持至三由旬。若有人者語言。我有此物助我持乃至彼處。比丘於此中間不得佐持者吉羅。若令尼四眾持過三由旬吉羅。除羊毛若持餘衣若麻等吉羅。若擔餘物杖頭者吉羅。

若無人持自持過三由旬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羅。不犯者。若持至三由旬若減三由旬。有人語持中間不助。使尼四眾齊三由旬。若擔毳莊毳繩若擔頭上毛作帽巾者得。

十七使非親尼浣羊毛戒 佛在迦維羅衛。六群比丘取羊毛使尼浣染擗之。時姨母尼為染毛故污色在手。住佛所禮足而立。佛知故問訶而制戒。

若比丘使非親裡比丘尼浣染擗羊毛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羅。成犯開通如浣故衣戒也。

十八畜錢寶戒 佛在羅閱城。有一大臣。為跋難陀留其食分。兒以五錢取食。跋難陀來取錢寄市肆上。居士共嫌。比丘訶責。王共臣論。佛廣說喻因訶制戒。

若比丘自手捉錢 上有文像。

若金銀若教人捉若置地受尼薩耆 是中捨者。彼有信樂守園人若優婆塞當語言。此是我所不應。汝當知之。若彼取還與比丘者。當為彼人物故受勅淨人使掌之。若得淨衣缽。應持貿易受持之。若彼優婆塞取已與比丘淨衣缽者。應取持之。

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若不語彼人知是看是突吉羅。不犯者。若語言知是看是如上捨法。若彼人不肯與衣者。餘比丘當語言。佛有教。為淨故與汝。應還他物。若又不與。自往語言。佛教比丘作淨與汝。汝應與僧塔和尚知識及本施主。不欲令失彼信施故也。

十九貿錢寶戒 佛在羅閱祇。時跋難陀往市肆上以錢易錢。居士譏嫌言善能賣買。比丘聞告。佛訶制戒。

若比丘種種賣買者 若已成金未成金已成未成金。銀亦三種。錢唯一種。交互相易。錢者八種。金銀銅鐵白鑞鈆錫木錢胡膠八種錢也。

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餘捨法開通索寶方便並如前戒。不犯者。若以錢寶貿瓔珞具。以錢易錢。為佛法僧者是。

二十販賣戒 佛在舍衛國。時跋難陀往無住處村。以生薑易食。食已持去。舍利弗後至乞食。檀越以跋難陀事徵之。慚愧無言。又共外道博衣悔而不得。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種種 以時藥易時非時七日盡形波利迦羅。如是互易乃至以衣易衣。

販賣 謂價直一錢數數上下。增賣者價直一錢言直三錢。重增賣者價直一錢言直五錢。買亦如是犯也。

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聽五眾出家人共易。應自審定。不相高下如市道法。不得與餘人貿易。令淨人貿。若悔聽還。若酥油相易者不犯。

二十一畜缽過限戒 佛在舍衛。六群畜缽。惡者置之常覓好缽。畜之遂多。居士遊觀便譏。似陶師瓦肆無異。比丘舉過。佛便訶責而制此戒。

若比丘畜長缽 有六種。鐵缽。黑缽。赤缽。蘇摩國缽。鳥伽羅國缽。憂伽賒國缽。大要有二。鐵缽泥缽。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此是缽量。如是應持應淨施。

不淨施 淨施不淨施相對八門。如長衣戒不異也。

齊十日 時阿難得貴價缽欲奉迦葉。以常用故十日當還。恐犯捨墮以事白佛。便開制至於十日。

過者尼薩耆波逸提 尼同犯。辨相開通如長衣戒。

二十二非分乞缽戒 佛在舍衛國。跋難陀缽破。求多缽畜。居士計會乃知多受便譏嫌言。受取無厭。比丘以過白佛。因訶制戒。

若比丘畜缽減五綴不漏 相去兩指間一綴也。

更求新缽為好故 若滿五綴不漏更求新者吉羅。

尼薩耆 是中捨者。於此住處僧中捨缽。已單白受懺便說罪名種相。責心生厭離。缽若好者應奪留置取最下不如者與之。便作單白以缽次第向上座易之。持上座缽與次座。若與彼比丘。如是展轉乃至下座也。

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

彼比丘應往僧中捨展轉取最下缽與之令持乃至破應持此是時 僧以下缽白二與彼。應守護。不得著瓦石落處倚杖刀下。著懸物下道中石上果樹下及不平地。不得著戶牖內戶扉下若床下床角。除暫著。不得著兩床間。及立蕩缽。乃至足令破。彼不應故壞故失。非缽用者吉羅。不犯者。若五綴漏若減漏求新者。若從親索。若從出家人索。若為他他為己不求而得。若施次得。若自有價買畜者皆不犯。

二十三乞縷使非親織師戒 佛在舍衛國。跋難陀縫僧伽梨。乞線。遂多持線使織。自作繀看織。居士譏嫌。比丘舉過。訶制此戒。

若比丘自乞縷線 彼在處處乞縷線者。十種衣縷。

使非親裡織師織作衣 若織師與線者俱親裡不犯。與線者非親吉羅。看織自織作繀吉羅也。

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二俱親裡若自織作缽囊革屣囊針氈禪帶腰帶帽襪攝熱巾裹革屣巾者得也。

二十四勸織師增縷戒 佛在舍衛國。居士出線與織師。為跋難陀作衣。彼後至家擇取好線與織師織。又許與價。居士譏嫌。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若比丘居士居士婦使織師為比丘織作衣彼比丘先不受自恣請 若居士與比丘貴價衣。聽少欲知足索不如者隨意也。

便往織師所語言此衣為我作與我極好織令廣大堅緻我當多少與汝價是比丘與價乃至一食直若得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求衣不得突吉羅。尼同犯。不犯者。減少求。從親裡索。出家人索。他為己者是也。

二十五奪比丘衣戒 佛在舍衛國。難陀弟子善能勸化。跋難陀意欲共遊行。便先與衣。餘比丘言。彼癡不知誦戒說戒布薩羯磨。後去不隨。彼即奪衣。比丘訶舉。佛因制戒。

若比丘先與比丘衣後瞋恚若自奪若教人奪還我衣來不與汝 若瞋自奪及教人奪而藏者犯。奪未藏者吉羅。若著樹上架上床上及餘著處離處犯墮。取不離處者吉羅。

彼若還衣若取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尼同僧犯。不犯者。不瞋恚言。我悔不與汝。還我衣來。彼知心悔可即還衣。若餘人言。此比丘欲悔還他衣。若借他衣著。無道理還奪不犯。恐失恐壞。若彼人破戒破見破威儀。若被舉滅擯應擯。若為此事命梵難。一切奪取不藏舉者皆不犯。

二十六畜七日藥過限戒 佛在舍衛。比丘秋月風病動形枯生瘡。佛言。有酥油生酥蜜脂。聽有病緣時非時服。佛在羅閱祇。畢陵伽徒眾大畜流漫。道俗譏責。白佛訶制。

若比丘有病 謂醫教服爾所種藥。

殘藥酥油生酥蜜石蜜齊七日得服 八門句義如前衣戒。

若過七日服者尼薩耆 此應捨樂與僧已。白治罪竟還彼藥。法至第七日捨與比丘。彼應取食。若過七日酥油塗戶嚮。蜜石蜜與守園人。減七日者白二還之。比丘當取塗腳然燈用。

波逸提 比丘尼同犯。不犯者。如上捨用等差別也。

二十七過前求雨衣過前用戒 佛在舍衛。毘舍佉母請佛及僧。婢白時到。見諸比丘裸浴。因發八願。為佛所讚。六群常求。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春殘一月在當求雨浴衣 雨衣者。比丘用雨中浴衣有十種。彼應三月十六日求也。

半月應用浴 四月一日應用。

若比丘過一月前求雨浴衣 三月十六日前求雨衣。

過半月前用浴 謂四月一日前用也。

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尼吉羅。不犯者。若捨作餘用。若著而浴。若浣若舉者是不犯。

二十八過前受急施衣過後畜戒 佛在毘蘭若。聽受夏衣。六群常乞衣常受衣。跋難陀異處安居異處受衣。佛在舍衛。安居中大臣為安居施。佛因開而制戒。

若比丘十日未竟夏三月 謂七月六日已後十五日已前是也。

諸比丘得急施衣 若受便得不受便失。故名急也。衣者有十種。

比丘知是急施衣當受受已乃至衣時應畜 衣時者。自恣竟不受迦絺那衣。一月受衣五月。若自恣十日在。得急施衣。受已至一月五月畜。乃至明日自恣應受。一月五月外更增九日也。

若過畜者尼薩耆波逸提 謂急施衣若過前若過後並犯墮。比丘尼同犯。不犯者。不過前不過後不犯。若奪衣失衣過前取不犯。若寄衣比丘遠行。水陸道斷過後不犯。

二十九蘭若有疑離衣過限戒 佛在舍衛。比丘蘭若處為賊所打。並奪什物。佛令留一一衣置村舍內。六群寄衣遊行。同徒舉過。佛困制戒。

若比丘夏三月竟後迦提一月滿 謂八月半後。

在阿蘭若 去村五百弓。遮摩羅國弓長四肘。用中肘量也。

若有疑 疑有賊盜。

恐懼處 中有恐怖賊盜。

比丘在如是處住三衣中欲留一一衣置村舍內 村者聚也。

諸比丘有因緣離衣宿乃至六夜 若彼有緣離衣宿第七夜。明相未出前。若捨若捉衣。若至擲石所及處。反上成犯。

若過者尼薩耆波逸提 開緣如前離衣戒。

三十迴僧物戒 佛在舍衛。居士飯僧施衣。跋難陀聞語言。施僧者多。今可施我。居士後見長老比丘威儀具足便即悔嘆。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若比丘知 不知非犯。

是僧物 有三種。僧物者。已許僧。為僧者。為僧故作未許僧。已與僧者。已許僧已捨與。僧物者。下至飲水器也。

自求入己者 若許僧轉與塔。若許四方僧轉與現在僧。若僧尼若異處。若反上交互若疑想。並突吉羅。

尼薩耆波逸提 不犯者。若不知若作不許想。若許少勸令多。許少人勸與多人勸與好物。若言戲若錯說者並不犯。

諸大德我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