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下)
諸大德是四波羅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一村中取非親尼食戒 佛在舍衛。世儉穀貴餓死無限。蓮華色尼著衣持缽入城乞食乃至三日。並與比丘遂餓在道。面掩泥臥。俗人譏嫌。比丘舉過白佛。訶制此戒。
若比丘入村中從非親裡 如上所說。
比丘尼若無病 亦如上。
自手取食 二種食亦如上。
食者是比丘應向餘比丘悔過言大德我犯可訶法所不應為今向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自手受咽咽犯。比丘尼突吉羅。不犯者。受親裡尼食。若有病若置地若使人授。若僧伽藍中與若村外與在尼寺中與。如是受取不犯。
二食尼指授食戒 佛在舍衛。眾多比丘與六群白衣家食。時六群尼索羹飯越次。與六群比丘言。與此羹與此飯。比丘舉過白佛。因訶制戒。
若比丘至白衣家內 有男有女者是。
食 如上說。
是中有比丘尼指示與某甲羹與某甲飯是比丘應語彼比丘尼如是言大姊且止須諸比丘食竟若無一比丘語彼比丘尼言大姊且止須諸比丘食竟者是比丘應向餘比丘悔過言大德我犯可訶法所不應為我今向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不訶而食咽咽犯。尼吉羅。不犯者。若語言大姊且止。須諸比丘食竟。若尼自為檀越。若檀越設食令尼處分。若不故作偏為彼此者不犯。
三受學家食戒 佛在羅閱城。居士夫婦俱得見諦。無所愛惜乃至身肉。供養既多衣食乏盡。居士譏嫌。比丘舉過。佛令白二制斷比丘。後富更解。便制此戒。
若先作學家羯磨 僧與白二羯磨。家者如上。
若比丘於如是學家先不請 若先請者聽往。
無病 聽病比丘取是家食。
自手受食 若置地與。若使人與者聽。
食者是比丘應向餘比丘悔過言大德我犯可訶法所不應為我今向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自手受咽咽犯。尼突吉羅。不犯者。若先請若病若置地取。若從人受。若白二解已受食。一切不犯。
四恐怖蘭若受食戒 佛在釋翅瘦尼拘律園城中。女人持食供養賊於道路觸嬈比丘。以事白佛。佛言。應語令知。便即制戒。
若比丘在阿蘭若 去村五百弓。遮摩羅國肘量法故也。
逈遠有疑恐怖處 疑有賊盜恐怖。
若比丘在如是阿蘭若處住先不語檀越 佛言。應語諸婦女。莫出道路。有賊恐怖也。
若僧伽藍外不受食 若已出城。應語言。莫至僧伽藍中。道路有賊恐怖故。
在僧伽藍內無病 若故持食來者聽病人受。
自手受食 若有施主以食置地。若教與人。
食者是比丘應向餘比丘悔過言大德我犯可訶法所不應為我今向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尼吉羅。不犯者。若來受教勅聽法。自食令授也。
諸大德我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眾式叉迦羅尼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一齊整著涅槃僧戒 佛在舍衛。六群著涅槃僧不齊整。故居士譏言。如節會戲笑俳說人亦如王大臣。比丘舉過。佛因訶責制戒。
當齊整 衣不齊相。言衣下者。繫帶在臍下。高者。褰齊膝。象鼻者。垂前一角。多羅樹葉者。垂前兩角。細襵者。繞腰襵皺也。
著涅槃僧 若不齊著者故作犯應懺突吉羅。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突吉羅。比丘尼等四眾並突吉羅。乃至下篇成犯相並准此。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臍中生瘡下著。若膝[跳-兆+專]有瘡高著。若僧伽藍內若村外若作時若行道者無犯。
二齊整著三衣戒 佛在舍衛。六群不齊整著衣。長者見譏。自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著衣不齊如俗無異。比丘以過白佛。因觀三世而制此戒。
當齊整著三衣式叉迦羅尼 不齊中下著者。下垂過肘露脇。高者。過腳[跳-兆+專]上。象鼻者。垂前一角。多羅葉者。垂前兩角後褰高也。細襵者。襵已安緣。不犯者。肩臂瘡下著。同前開相。
三反抄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反抄衣行入白衣捨。居士譏言。無有慚愧如王臣居士種。比丘舉過。佛訶制戒。
不得反抄衣 或左右反抄衣著肩上也。
行入白衣捨 村落。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若脇肋邊有瘡病。若僧伽藍內若在道行若作時者。
四不得反抄衣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五衣纏頸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以衣纏頸入白衣捨。居士嫌言如居士長者種。比丘舉過。佛訶制戒。
不得衣纏頸 總捉衣角著肩上也。
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肩臂有瘡。若僧寺中若村外若作時或在道行者。
六不得衣纏頸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七覆頭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以衣覆頭入白衣捨。居士譏言。何有正法覆頭如盜賊。比丘聞之舉過。佛訶制戒。
不得覆頭 若以樹葉若碎段物若以衣覆故也。
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患寒。或頭上瘡。或命梵二難覆頭而走者。
八不得覆頭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九跳行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跳行入白衣捨。居士譏言。不慚入室如似烏雀。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跳行 雙腳跳行。
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若為人打。若有賊若惡獸若有棘刺。度渠塹或度泥而跳過。
十不得跳行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十一蹲坐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居士請僧。就捨設食。六群蹲坐。比座手觸卻倒露形。居士嫌言。不慚露形似婆羅門。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白衣捨內坐蹲 若在地若床上尻不至地。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尻邊生瘡。若有所與。若禮若懺悔。若受教誡者。
十二叉腰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叉腰行入白衣捨。居士譏言。沙門自稱我知正法。以手叉腰如人新婚得志憍放。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叉腰 匡肘故也。
行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脇下生瘡若僧伽藍內若村外若作時若道路行者。
十三不得叉腰 以匡肘故妨比座比丘也。
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十四搖身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搖身入白衣捨。居士譏言。不慚搖身如王大臣。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搖身行 左右戾身趨行也。
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病或為人打戾身避杖。或惡獸觸。或逢擔刺戾身避。或度坑搖身過。或著衣看齊整者。
十五不得搖身行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十六掉臂行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掉臂入白衣捨。居士譏言。不慚掉臂如王長者。比丘舉過。佛訶而制。
不得掉臂行 垂臂前卻而行。
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為人打舉手遮。或惡獸擔刺人來舉手遮。或浮渡渠以手招喚伴。
十七不得掉臂行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十八露身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不好覆身入白衣捨。居士譏言。所著衣服不好覆身如婆羅門。比丘舉告。佛因訶制。
好覆身入白衣捨 若在村落身處處露。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被系。若風吹衣離體者。
十九好覆身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二十顧視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左右顧視入白衣捨。居士譏言。如盜竊人。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左右顧視 若在村落處處看也。
行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或仰瞻日時節。或命梵二難。左右處處伺求便道逃走者。
二十一不得左右顧視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二十二高聲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高聲大喚入白衣捨。居士譏言。如婆羅門不知慚愧無有正法。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靜默入白衣捨 是中不默者。高聲大喚。若囑授若高聲施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聾不聞。須高聲囑授若高聲施食。若命梵二難高聲而走者。
二十三靜默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二十四戲笑白衣捨戒 佛在舍衛。六群戲笑行入白衣捨。居士譏言。不慚戲笑如獼猴何有正法。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戲笑 露齒而笑。
行入白衣捨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或脣痛不覆齒。或念法歡喜而笑者。
二十五不得戲笑白衣捨坐式叉迦羅尼。
二十六不用意受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請僧設供。六群不用意受食捐棄羹飯。居士譏言。沙門無厭。貪心多受。如穀貴時。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用意受食 不用意者棄羹飯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或缽小故食時棄飯。或還墮桉上者。
二十七溢缽受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請僧。六群溢缽受食捐棄羹飯。居士譏言。無慚無厭如餓貪多。比丘舉過。因訶制戒。
當平缽 不平者溢缽也。
受食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或缽小或墮桉上。
二十八溢缽受羹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取飯過多不容受羹。居士譏言。如餓貪食人。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平缽受羹 溢出流污。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或缽小墮食桉上平等受者。
二十九不等受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手自斟酌自下飯已入內取羹還。食飯已盡。時與羹已復還取飯飯還羹盡。譏似餓人。比丘舉過因訶制戒。
當羹飯等食 彼不等者。飯至羹盡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正須羹不須飯。須飯亦爾。或日時欲過。或命梵二難疾食者。
三十不次受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手自斟酌。六群不次取食。居士譏言。不厭足譬如豬狗牛驢駱駝烏鳥。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當以次食 彼不次第食者。缽中處處取食食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或患飯熱挑取冷處。若日時欲過。若命梵二難疾食也。
三十一挑缽中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手自下食。六群受食當挑缽中令視空相。居士譏言。不厭受食如牛驢馬駱駝豬狗。比丘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挑缽中 置四邊挑缽中央至缽底。
而食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患食熱開中令冷。若日時欲過。若命梵二難疾刳中食者。
三十二為己索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自為索食如飢餓時。居士譏言。何有正法受取無厭。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無病 有病開自為己索食。
不得自為己索羹飯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若病。若為他他為己。若不求而得者。
三十三飯覆羹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受羹居士識次取羹。比丘於後以飯覆羹。居士譏言。受取無厭如飢餓人何有正法。比丘舉過。佛因訶責制戒。
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請食。或正須羹有時正須飯者。
三十四嫌視比座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食。六群得少。比座分多。語居士言。汝今請僧自恣多少。居士有愛報言。我等與。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不得視比座缽中 是中視者誰多誰少。
食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比座病若眼闇為看得食不得食淨不淨受未受者。若自有病開。
三十五不系缽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食。六群受已左右顧視。不覺比座取缽藏之。比丘白佛。因訶制戒。
當系缽想食 謂非左右顧視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比座眼闇。如前方便或看日時。或命梵二難欲逃避左右看視者。
三十六大揣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大揣令口不受。居士譏言。不知厭足如豬狗駱駝驢牛烏鳥。比丘開舉佛因制戒。
不得大揣飯 口不容受。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日時欲過。命梵二難疾疾食。
三十七大張口待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比丘食未至先張口。居士譏言。不慚無厭如豬狗駱駝牛驢。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大張口待飯食 飯揣未至先大張口。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或日欲過命梵等難疾疾食者。
三十八含飯語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食。六群含飯語。居士譏以豬狗駱駝烏鳥為譬。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含飯語 飯在口中語不可了令人不解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或噎而索水。或命梵二難作聲食者。
三十九揣飯擲口中戒 佛在舍衛。居士請僧。手自斟酌。六群揣飯遙擲口中。居士譏言。不慚無厭如似幻師。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不得揣飯遙擲口中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若被繫縛擲口中而食者。
四十遺落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食。六群手把飯揣齧半食。居士譏言。受無厭足如豬狗駱駝驢牛烏鳥。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遺落飯食 半已入口半在手中。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噉薄餅焦飯若瓜甘蔗。噉菜梨果蒲桃蘂叶心者。
四十一頰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頰食。居士嫌言。沙門不知慚愧如獼猴食。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頰飯食 令兩頰鼓起如獼猴狀。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病日時欲過。或命梵難疾疾食者。
四十二嚼飯作聲戒 佛在舍衛。居士飯僧。六群嚼飯作聲。居士譏言。如豬狗駱駝牛驢烏鳥。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嚼飯作聲食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嚼乾餅及焦飯芉蔗瓜果葡桃胡桃椑桃梨風梨者。
四十三噏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大噏食。居士嫌言。無有慚愧食如豬狗駱駝牛驢烏鳥。比丘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大噏飯食 張口遙呼噏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病若口痛若食羹。若食乳酪漿酥毘羅漿若苦酒者。
四十四舐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吐舌舐食。居士嫌言。無慚愧如豬狗駱駝牛驢烏鳥。比丘舉過。佛因訶制戒。
不得舌舐食 以舌舐飯揣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被縛。或手有泥及垢膩污舌舐而取。
四十五振手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手自斟酌。六群振手而食。居士譏言。無有正法如王大臣。比丘舉過。佛訶制戒。
不得振手食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食中有草有蟲。或手有不淨振去之。或有未受食手觸而污手振去之。
四十六手把散食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手把散飯食。居士嫌言。食如雞鳥。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手把散飯食 散棄飯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食中有草有或有不淨污或有未受食捨棄之。
四十七膩手捉飲器戒 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以不淨膩手捉器。居士嫌言。無法如王大臣。比丘舉過。佛因訶制戒。
不得污手捉飲器 有膩飯著手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草上受葉上受洗手受者。
四十八棄洗缽水白衣家戒 佛在舍衛。六群在食家棄洗缽水飯食狼藉。居士譏言。多受如餓人。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不得洗缽水 雜飯水也。
棄白衣捨內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時合器若澡盤承取水持棄外者。
四十九大小便生草上戒 佛在舍衛。六群大小便涕唾生草葉上。居士見譏無慚愧如豬狗駱駝牛驢。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生草上大小便涕唾除病 以病故不堪避佛言不犯。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流墮生草葉上。若鳥銜而墮者。
五十水中大小便涕唾戒 佛在舍衛。六群水中大小便涕唾。居士譏言。如豬狗牛驢駱駝。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不得淨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於岸上大小便流墮水中。或風吹鳥銜墮者。
五十一立大小便戒 佛在舍衛。六群起過。居士見嫌言。此沙門無有正法立大小便如牛馬豬羊駱駝。比丘舉過。佛因訶制戒。
不得立大小便除病 以病故不堪蹲也。
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被系。或腳[跳-兆+專]有垢膩若污泥者。
五十二與不恭敬人說法戒 佛在舍衛。六群與不恭敬反抄衣人說法。時比丘聞之少欲知慚者舉過。佛因訶制戒。
不得與反抄衣不恭敬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若為王王大臣者。
五十三不得為衣纏頸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五十四不得為覆頭者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五十五不得為裹頭者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五十六不得為叉腰者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五十七不得為著革屣者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五十八不得為著木屐者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五十九不得為騎乘者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六十佛塔中宿戒 佛在舍衛。六群宿佛塔中。有慚愧比丘舉過白佛。因而訶制。
不得佛塔中止宿除為守護故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為守護故止宿。或為強力者所執。或命梵難故止宿者。
六十一藏財物佛塔中戒 佛在舍衛。六群藏物置佛塔中。少欲比丘以過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藏財物置佛塔中除為堅牢故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為堅牢故藏著佛塔中。或強者所執命梵二難者。
六十二著革屣入佛塔中戒 佛在舍衛。六群著革屣入佛塔中。有慚比丘以過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著革屣入佛塔中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如是病。或為強者所執喚入佛塔中。
六十三不得手捉革屣入塔中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六十四不得著革屣繞塔行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六十五不得著富羅入佛塔中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六十六不得手捉富羅入佛塔中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六十七塔下食污地戒 佛在舍衛。六群塔下坐食已留食。及草污地而去。以過白佛。因制不得坐食。又作塔作房若施池井施食。眾僧集坐迮聽塔下坐食不應污地也。
不得塔下坐食留草及食污地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一坐食及不作餘食法比丘病比丘聽或時著腳邊一處出時持棄者。
六十八擔尸佛塔下過戒 佛在舍衛。六群擔尸從塔下過。護塔神瞋樂學戒者。以過白佛。因訶而制。
不得擔死尸從塔下過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或須此道行。或為強力者所呼而去。
六十九不得塔下埋死尸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不得在塔下燒死尸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一不得向塔燒死尸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二不得佛塔四邊燒死尸使臭氣來入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三持死人衣床塔下過戒 佛在舍衛。六群持死人衣及床從塔下過。住處神瞋。行頭陀者以過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持死人衣及床從塔下過除浣染香熏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若糞掃衣比丘浣染香熏已持入者。
七十四不得佛塔下大小便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五不得向佛塔大小便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六不得繞佛塔四邊大小便使臭氣來入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七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處式叉迦羅尼 如上有三事。不犯或時有如是病。或時道由中過。若為強力者所持去。並無犯。
七十八不得在佛塔下嚼楊枝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七十九不得向佛塔嚼楊枝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不得在佛塔四邊嚼楊枝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一不得在佛塔下涕唾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二不得向佛塔涕唾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三涕唾佛塔邊戒 佛在舍衛。六群佛塔四邊涕唾。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佛塔四邊涕唾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有病或烏銜。或為風吹去者。
八十四向塔舒腳戒 佛在舍衛。六群向塔舒腳坐。樂學戒者舉過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向塔舒腳坐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若中間有隔。或為強力所持者。
八十五安佛下房戒 佛在拘羅國。六群安佛在下房己在上房住。行頭陀比丘舉過白佛。因訶制戒。
不得安佛像在下房己在上房住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如是病。持佛像在下房己在上房住。或命梵二難者。
八十六人坐己立不得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七人臥己坐不得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八人在座己在非座不得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八十九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得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九十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九十一人在高經行處己在下經行處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九十二人在道己在非道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九十三攜手道行戒 佛在舍衛。六群攜手在道或遮他男女。居士譏言。無有正法如王大臣豪貴長者。比丘舉過。佛因制戒。
不得攜手在道行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或比丘患眼闇須扶接者。
九十四上樹過人戒 佛在舍衛。比丘在大樹上受夏安居。於樹上大小便。神瞋伺便欲斷命根。比丘以過白佛。因制不得樹上安居及繞樹大小便。若先有大小便處聽。
不得上樹過人除時因緣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有病。或命梵難上過人者。
九十五擔杖絡囊戒 佛在舍衛。跋難陀絡囊中盛缽貫杖頭肩上擔。居士謂是官人皆下道避。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不得絡囊盛缽貫杖頭著肩上而行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病或為強力者所逼。若被縛若命梵二難者。
九十六為執杖不恭敬者說法戒 佛在舍衛。六群為不恭敬者說法。諸比丘舉過。佛因訶制。
人持杖不恭敬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不犯者。或時有病。或為王及大臣者。
九十七人持劍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九十八人持矛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九十九人持刀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一百人持蓋不應為說法除病式叉迦羅尼 如上。
諸大德我已說眾式叉迦羅尼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若比丘有諍事起即應除滅 佛言。諍有四經。言諍覓諍犯諍事諍。言諍者。以現前毘尼多人語二種滅滅也。覓諍。以現前憶念不癡罪處所四滅滅也。犯諍。以現前自言治草覆地三滅滅也。事諍者。以一切滅滅。其三種諍各分上中下三品合明九種。事諍一種歷上三諍隨分九品。應隨現前中三種五種滅。上中下品對病說藥。應善觀解也。
應與現前毘尼當與現前毘尼 佛在舍衛國。時迦留陀夷與六群在河浴。迦留陀夷誤著彼衣而去。六群比丘後謂彼盜。便不現前與滅擯羯磨。迦留陀夷以緣白佛。便訶責已因制此法。有三種現前。法毘尼人也。有五種現前。法毘尼人僧界也。云何法現前。所持法滅諍者是。云何毘尼現前。所持毘尼滅諍者是。云何人現前。言議往反者是。云何僧現前。應來者來。應與欲者與。欲得訶人不訶者是。云何界現前。唱羯磨作制限者是。此現前法通一切羯磨。若別人對首心念三種現前即得。若四人五人已上僧法若作羯磨。必須五法現前。以羯磨所起必在作法界故。唯除結界自然界中也。
應與憶念毘尼當與憶念毘尼 佛在王舍城。時沓婆摩羅子為僧知事。六群中得惡房臥具惡請處。起瞋謗言。有愛恚怖癡。遂以淫事誣謗親於眾中。佛問虛實。彼言。我從生來乃至夢中不淫。況於覺寤。比丘以事詰問六群。便言。沓婆清淨無如是事。佛言。沓婆無著人。不故犯戒。應白四羯磨與憶念法也。
應與不癡毘尼當與不癡毘尼 佛在王舍城時。難提比丘得顛狂病。行來出入不順威儀。多犯眾罪。比丘詰問。便言。癡時造罪。病差不作。以事白佛。佛言。三種狂癡。一者常憶說戒常來。二者不憶說戒不來。三者或憶或來或不來。此人應白四與不癡羯磨。證知病時造過差後不造。應僧清淨。得足數故制。
應與自言治當與自言治 佛在瞻波國。白月十五日僧說戒時佛在眾坐。默不說戒。初夜已過。阿難請說。佛言。欲令如來於不淨眾中說戒者無此理也。中夜後夜請。答亦爾。時大目連即以天眼觀犯戒者。去佛不遠。內懷腐爛外現完淨。即手牽出來白佛言。眾已清淨。應得說戒。佛言。自今已後不應為取自言治。因制此戒。
應與多人語當與多人語 佛在舍衛國。時諸比丘於十八事諍不息。遂至僧中斷不了。以事白佛。佛言。應與多覓罪相法。非法語同一處。應差比丘令行捨羅。行有三種。一者顯露二者覆藏三者耳語。若上座標首智人和尚闍梨。住如法地。應顯露行捨羅。若住非法地者。作下二法行之。若非法語人多。彼應作亂起去故。此律本雲求覓罪相意亦同之。
應與罪處所當與罪處所 佛在釋翅瘦國。時象力釋子善能論議。得外道切問前後相違。僧中亦爾。比丘以事白佛。佛言。僧應白四與彼羯磨。治取本罪奪三十五事。若伏首本罪者。應白四羯磨如法為解。故立此法。有本為覓罪相者意同如上。而次第六滅覓諍上品藥故。
應與如草布地當與如草布地 佛在舍衛國。比丘共諍經年難滅。以事白佛。聽彼此二眾相對共滅。應一眾中上座作白言。我等行來出入多犯諸罪。除遮不至白衣家。餘罪共長老作草覆地滅。彼一眾中上座亦如上作白。已彼此和合。罪諍俱滅。更不相問如草覆地。
諸大德我已說七滅諍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始從四重終此七滅諍八篇之文廣教正宗也。皆謂犯略制廣補其行教。有當機益。
諸大德我已說戒經序已說四波羅夷法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已說二不定法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已說九十波逸提法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已說眾學式叉迦羅尼法已說七滅諍法此是佛所說戒經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此即廣教流通文也。恐情疎教故總結以示之。
若更有餘佛法是中皆共和合應當學 此謂略教之別序也。創佛利機未勞。麁顯直舉綱要。聞皆會道。
忍辱第一道 佛說無為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為沙門
此是毘婆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此賢劫前九十一劫出興於世。一百年中常說此偈。後方廣說。
譬如明眼人 能避險惡道 世有聰明人
能遠離諸惡
此是尸棄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此賢劫前三十四劫出興於世。八十年中常說此偈。後方廣說。
不謗亦不嫉 當奉行於戒 飲食知止足
常樂在空閑 心定樂精進 是名諸佛教
此是毘葉羅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此佛出世與前同。劫人壽七萬歲。七十年前說此略偈。後方廣說。
譬如蜂採華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出聚然 不違戾他事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拘樓孫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此佛賢劫初佛。人壽六萬歲時。六十年常說此偈。後方廣說。
心莫作放逸 聖法當勤學 如是無憂愁
心定入涅槃
此是拘那含牟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此賢劫中為第二佛。人壽四萬歲。二十年前常說此偈。後方廣說。
一切惡莫作 當奉行諸善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此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此賢劫第三佛。人壽二萬歲。二十年前說此偈。後方廣說。
善護於口言 自淨其志意 身莫作諸惡
此三業道淨 能得如是行 是大仙人道
此是釋迦牟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十二年中為無事僧說是戒經從此已後廣分別說 此佛略教即是略之正宗也。時接利根無再犯者。後因重過佛止不說。即以廣略二教付弟子說也。
諸比丘自有樂法樂沙門者有慚有愧樂學戒者當於中學 此謂略教之流通分。
明人能護戒 能得三種樂 名譽及利養
死得生天上 當觀如是處 有智應護戒
戒淨有智慧 便得第一道 如過去諸佛
及以未來者 現在諸世尊 能勝一切憂
皆共尊敬戒 此是諸佛法 若有自為身
欲求於佛道 當尊重正法 此是諸佛教
七佛為世尊 滅除諸結使 說是七戒經
諸縛得解脫 已入於涅槃 諸戲永滅盡
尊行大仙說 聖賢稱譽戒 弟子之所行
入寂滅涅槃 世尊涅槃時 興起於大悲
集諸比丘眾 與如是教戒 莫謂我涅槃
淨行者無護 我今說戒經 亦善說毘尼
我雖般涅槃 當視如世尊 此經久住世
佛法得熾盛 以是熾盛故 得入於涅槃
若不持此戒 如所應布薩 喻如日沒時
世界皆闇冥 當護持此戒 如犛牛愛尾
和合一處坐 如佛之所說 我已說戒經
眾僧布薩竟 我今說戒經 所說諸功德
施一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斯文即法護
尊者所譔。為廣略二教。總流通也。今餘所注述而不作。將用塵露山海昭揚遠代。同舟所存固其爾矣。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