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

一百七十八單提法之四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偷罹難陀比丘尼有親舊檀越欲為僧設食並施衣。偷罹難陀聞,即往問言:「我聞汝欲設食並施僧衣,實爾以不?」檀越報言:「爾。」偷罹難陀言:「眾僧大功德、大威神,多檀越佈施,汝供給處多。今但可施食,不須施衣。」檀越即言:「可爾。」不復作衣,即其夜辦具飲食。明日清旦往白時到,諸比丘尼著衣持缽,往詣其家就座而坐。時檀越觀諸比丘尼僧,威儀庠序法服齊整,見已自悔,不覺發言:「如是好眾,云何使我留難不作衣供養耶?」時諸比丘尼即問言:「以何因緣乃發是言?」時檀越即具白因緣。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偷罹難陀言:「云何與眾僧衣作留難?」時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偷罹難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與僧衣作留難?」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偷罹難陀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與眾僧衣作留難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眾僧者,如上。

衣者,十種如上。

彼比丘尼與眾僧衣作留難者,波逸提。除眾僧,與餘人作留難者,突吉羅。除衣,餘物作留難,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欲施少者勸使多與,欲施少人勸與多人,欲施麁勸施細者、或戲笑語、或屏處語、或疾疾語、或夢中語、或欲說此錯說彼,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五)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尼,著他僧伽梨,不語主入村乞食。時衣主不知,作失衣意,於後求覓,乃見彼比丘尼著行。即語:「汝犯偷。」彼言:「我不偷汝衣,以親厚意故,取汝衣著耳。」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此比丘尼言:「汝云何不語主盜著他衣,使他作失衣意求覓耶?」即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比丘尼,不語主盜著他衣,使衣主作失衣意求覓耶?」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不問主便著他衣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取他衣著,不語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問主、若是親厚、若親厚語言:「汝但著,我當為汝語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六)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陀釋子有二沙彌:一名耳、二名蜜,一人休道,一人著袈裟入外道眾中。時六群比丘尼以沙門衣,施與休道者及與彼入外道者。爾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汝云何持沙門衣,施與休道者及與彼入外道者?」諸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汝等以沙門衣與彼休道及入外道者?」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尼已,告諸比丘:「此諸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持沙門衣施與外道白衣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白衣者,在家人。

外道者,在佛法外出家人。

沙門衣者,染曬衣。

彼比丘尼以沙門衣施與彼受者,波逸提。此與彼不受,突吉羅。方便欲與而不與,期要當與而不與,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與父母,若與塔作人,與講堂屋舍作人計挍食直與,或為強力者所奪,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七)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比丘尼眾得如法施衣欲分,時偷罹難陀多諸弟子分散行不在。時偷罹難陀作是意:「遮眾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諸比丘尼知如是意。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偷罹難陀:「云何作是意:『遮眾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時諸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偷罹難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作是意:『遮眾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偷罹難陀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作如是意:『眾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眾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衣者,有十種如上。

彼比丘尼作如是意:「眾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非時分,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欲分時恐失、若壞遮令不分,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八)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尼眾僧如法出迦絺那衣,六群比丘尼作是念:「令眾僧今不出迦絺那衣,後當出。令五事久得放捨。」時諸比丘尼知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令眾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捨。」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作是意:『令眾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捨。』耶?」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作如是意:『令眾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捨。』」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令眾僧今不得出迦絺那衣,後當出欲令五事久得放捨。』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彼比丘尼作如是意:「停眾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捨。」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非時出,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出時恐失、壞遮令不出,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九)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比丘尼僧欲出迦絺那衣。時六群比丘尼作是意:「今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遮使不出,欲令久得五事放捨。」諸比丘尼知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捨。」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尼言:「云何作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捨。』」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比丘尼眾欲如法出迦絺那衣,云何遮令不出,欲令久得五事放捨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捨。』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彼比丘尼作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捨。」說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出迦絺那衣非時,非法別眾、非法和合眾、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眾、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出恐失壞,如是遮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尼共諍鬪,至偷罹難陀比丘尼所語言:「與我止此鬪諍!」偷罹難陀比丘尼聰明智慧,諍事起能滅,竟不為方便滅此諍事。時彼比丘尼以鬪諍事不得和合,愁憂遂便休道。時比丘尼眾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偷罹難陀言:「云何比丘尼語言:『為我滅諍事!』而竟不為方便滅此諍事,令彼比丘尼,以此諍事不和解,遂便休道耶?」即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偷罹難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竟不與彼和解鬪諍事,使彼休道耶?」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偷罹難陀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餘比丘尼語言:『為我滅此諍事!』而不作方便令滅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鬪諍,有四種,如上。

彼比丘尼,語餘比丘尼言:「為我滅此諍事!」而不與方便滅此諍事,波逸提。除鬪諍已,若更有餘小小事諍,不方便滅,突吉羅。若己身鬪諍事,不方便滅,突吉羅。除比丘比丘尼,餘人有鬪諍,不方便滅,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為滅、若與作方便、若病、若言不行、若彼破戒、破見、破威儀、若被舉、若滅擯、若應滅擯,若以此事有命難、梵行難,不方便滅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一)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陀釋子有二沙彌:一名耳、二名蜜,一人罷道、一人著袈裟入外道眾。時六群比丘尼,持食與白衣、入外道者。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持食與白衣、入外道者?」時諸比丘尼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汝等持食與白衣、入外道者?」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與白衣、入外道者可噉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彼疑不敢置地與,不敢使人與。佛言:「聽使人與、若置地與。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尼自手持食與白衣、入外道食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白衣者,未出家人。

外道者,在佛法外出家者是。

可食噉者,如上。

彼比丘尼自手持食與白衣、入外道,此與彼受者,波逸提。不受者,突吉羅。方便欲與而不與、若期當與悔不與,一切突吉羅。

比丘,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置地與、或使人與、若與父母、若與塔作人、若為強力者所奪,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尼,營理家事,舂磨、或炊飯、或炒麥、或煮食、或敷床臥具、或掃地、或取水、或受人使令。諸居士見已皆共嗤笑言:「如我婦營理家業,舂磨炊飯乃至受人使令,此六群比丘尼亦復如是。」時諸居士皆生慢心不復恭敬。爾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尼言:「云何營理家業,舂磨乃至受人使令,如俗人無異耶?」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營理家業,舂磨乃至受使,如俗人無異?」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為白衣作使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為白衣作使者,即上舂磨乃至受使者是。

彼比丘尼營理家業,舂磨乃至受人使令者,一切波逸提。

比丘,隨所犯;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父母病、若被系閉,為敷床臥具、掃地取水、供給所須受使;若有信心優婆塞病、若被系閉,為敷床臥具、掃地取水受使;若為強力者所執,如是一切,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三)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尼手自紡績。諸居士見已皆共嗤笑言:「如我婦紡績,此比丘尼亦如是。」諸居士即生慢心無有恭敬心。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尼:「汝云何手自紡績?」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自手紡績,與俗人無異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自手紡縷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縷者,有十種如上。

若比丘尼手自紡縷,一引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自索線合線,或強力所執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四)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偷罹難陀比丘尼,到時著衣持缽詣一居士家敷座而坐。時彼居士婦,脫身瓔珞衣服入後園洗浴。時偷罹難陀比丘尼,輒著他瓔珞衣服,在居士床上臥。時彼居士,先出行不在,後行還至家內,卒見偷罹難陀,意謂是己婦,即便就臥,手捉捫摸嗚口。彼捫摸時,覺其頭禿,方問言:「汝是何人?」報言:「我是偷罹難陀比丘尼。」居士語言:「汝何故著我婦瓔珞衣服?在我床上臥,令我見已謂是我婦。汝可速去!自今已去莫復更來入我家。」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偷罹難陀言:「汝云何著他婦瓔珞衣服在床上臥?」即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偷罹難陀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入居士家,著他婦瓔珞衣服在床上臥,使居士嫌怪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入白衣捨內,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臥,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白衣捨者,村。

小床者,坐床。

大床者,臥床。

彼比丘尼,入白衣捨內,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臥,隨脇著床,一轉一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若坐獨坐床,若為比丘尼僧敷眾多坐,若病倒地,若為強力者所執,若被系閉,若命難、梵行難,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五)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眾多比丘尼,向拘薩羅國在道行,至一無住處村,語其舍主,於捨內敷敷具而宿。至明日清旦,不辭主人而去,後村舍失火燒捨。時被燒居士謂捨內有人,便不往救火,火燒捨盡,即問:「比丘尼在何處?」答言:「已去。」諸居士皆共譏嫌言:「此比丘尼等不知慚愧,外自稱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語主人在捨內止宿,明日不辭主人而去?我等謂捨內有人,而不救火,使燒捨盡。」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汝云何語主人在他捨內宿,去時不語其主,令火燒他捨盡?」即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云何語主人在他捨內宿,去時不語,使火燒他捨盡?」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至白衣捨,語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辭主人而去,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白衣捨者,村。

宿者,在中止宿處是。

敷敷者,或草敷或葉敷,下至自敷臥氈。

彼比丘尼,至白衣捨內,語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辭而去出門,波逸提。一腳在內、一腳在外,方便欲去而不去,若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辭主人而去,若先有人在捨內住、若捨先空、若先為福舍、若是親厚,親厚者語言:「汝但去,當為汝語主人。」若捨崩壞、若為火燒、若中有毒蛇惡獸、若有賊入、或為強力者所執、若被系閉、或命難、梵行難,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六)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六群比丘尼,誦種種雜咒術、或支節咒、或剎利咒、鬼咒、吉凶咒,或習轉鹿輪卜、或習解知音聲。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習誦如是種種支節咒,乃至解諸音聲咒?」呵責已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誦習種種咒術,乃至解知音聲耶?」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誦習世俗咒術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世俗咒術者,支節乃至解知音聲也。

比丘尼誦習世俗咒術乃至音聲,若口受、若執文誦,說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誦治腹內蟲病咒、若誦治宿食不消咒、若學書、若誦世俗降伏外道咒、若誦治毒咒以護身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七)

若比丘尼,教人誦習咒術者,波逸提。(十八)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比丘尼名婆羅,度他妊娠女人受具足戒已,後便生男兒,自抱入村乞食。時諸居士見已皆譏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慚愧犯不淨行,外自稱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新生兒。」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婆羅比丘尼言:「汝云何度他妊娠女人?」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婆羅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度他妊娠女人?」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度他妊娠女人授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妊娠不妊娠,後乃知妊娠,其中或作波逸提懺或疑。「不知者無犯。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尼,知女人妊娠,度與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若知女人妊娠,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羅。白已,一突吉羅。白未竟,突吉羅。未白前與剃頭著衣與受戒,若集眾眾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若信彼人言、若信可信人語、或信父母語,與受具足戒後生兒,不犯。

若生已,疑不敢捉抱。佛言:「若未能離母自活,聽一切如母法乳哺長養。」後有疑不敢與此男兒同室宿。佛言:「若未能離母宿,聽共一處宿。」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九)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尼,度他乳兒婦女,留兒在家,後家中送兒還之,此比丘尼抱兒入村乞食。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慚愧犯不淨行。外自稱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生兒抱行乞食。」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尼言:「汝云何乃度他乳兒婦女令諸居士譏嫌?」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度他乳兒婦女?」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度他乳兒婦女受具足戒,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產乳不產乳,後乃知產乳。「不知者無犯。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尼,知婦女乳兒,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他婦女有乳兒,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羅。白竟,一突吉羅。白未竟,突吉羅。未白前與剃髮、與出家、與著衣、與授戒,若集眾眾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信彼人言、信可信人言、或信父母語,而度與授具足戒已,後送兒來,不犯。

其母疑不敢抱養。佛言:「若未能自活,聽如母法乳養至斷乳止。」後母與此兒同處宿有疑。佛言:「自今已去聽未斷乳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尼聞佛制戒得度人,輒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欲心、無慾心,後便與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語調戲。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聽度人,汝等云何乃度小年童女,與染污心人共立共語調戲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乃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染污心無染污心,後與染污心人共立共語調戲耶?」以無數方便呵責比丘尼已,告諸比丘尼言:「汝等諦聽!若欲在寺內剃髮者,當語一切尼僧令知,若作白已然後與剃髮。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欲從某甲求剃髮,若僧時到僧忍聽,為某甲剃髮。白如是。』作如是白已,然後與剃髮。若欲在寺內與出家者,當語一切尼僧。若作白已與出家,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出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出家。白如是。』作如是白已,然後與出家。當作如是出家。與剃髮著袈裟已,教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語:『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於如來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說。『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我於如來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說已。次應與授戒。『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盡形壽不盜,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盡形壽不淫,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妄語,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飲酒,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著華香瓔珞,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歌舞伎樂不得往看,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得高廣大床上坐,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非時食,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盡形壽不得捉金銀錢,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是為沙彌尼十戒,盡形壽能持不?』能者答言:『能。』自今已去聽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得受具足戒,白四羯磨當如是說戒。沙彌尼當詣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比丘尼僧足、右膝著地,合掌當作是語:『大姊僧聽!我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上,願僧與我二歲學戒,慈愍故。』第二、第三如是說已。沙彌尼應往離聞處著見處已,比丘尼眾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應作白:『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白如是。』『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從僧乞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今僧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誰諸大姊忍僧與彼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說。是初羯磨。』如是第二、第三說。『眾僧已忍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式叉摩那一切戒應學,除自手取食、授食與他。彼二歲學戒已,年滿二十當與授具足戒白四羯磨。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滿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已,滿二十與授具足戒。若比丘尼年減二十受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滿二十不滿二十,後方知不滿二十或作波逸提懺、或有疑者。「不知者不犯。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尼,知年不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年不滿二十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白一羯磨,二突吉羅。白已,一突吉羅。白未竟,一突吉羅。若未白前集眾眾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滿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若不知、若自言滿二十,若信可信人語,若信父母語。若受戒後疑,當數胎中月,當數閏月,數十四日說戒日,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一)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彼非是十八、不二歲學戒,年滿二十與授具足戒。闕二歲學戒,彼受具足戒已,不知當學何戒?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汝云何非是年十八,不二歲學戒,年二十便與授具足戒,闕二歲學戒而不知當學何戒耶?」時諸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世尊制戒年十八與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汝云何非是年十八,不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闕二歲學戒,受具足戒已,不知當學何戒耶?」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諸比丘尼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與二歲學戒,年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若年十八童女,不二歲學戒,便與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白一羯磨,二突吉羅。白已,一突吉羅。白未竟,突吉羅。未白前集眾及眾滿者,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二)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彼不與六法,便與授具足戒。彼學戒時,作不淨行、盜取五錢、斷人命、自稱得上人法、過中食、飲酒。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汝云何不教六法事授具足戒,犯梵行、盜五錢乃至飲酒?」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汝等比丘尼應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而云何不與六法,令犯淫乃至飲酒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義如上。

若式叉摩那犯淫,應滅擯。若有染污心與染污心男子身相觸,缺戒,應更與戒。若偷五錢過五錢,應滅擯。若減五錢,缺戒,應更與戒。若斷人命,應滅擯。若斷畜生命,缺戒,應更與戒。若自言得上人法者,應滅擯。若在眾中故妄語者,缺戒,應更與戒。若非時食,缺戒,應更與戒。若飲酒,缺戒,應更與戒。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白一羯磨,二突吉羅。白已,一突吉羅。白未竟,一突吉羅。未白前集眾及眾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與六法已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三)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滿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時諸比丘尼,便度盲瞎癃躄、跛聾瘖瘂及餘種種病者,毀辱眾僧。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盲瞎及諸病者,毀辱眾僧?」時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比丘尼應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盲瞎及諸病人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與比丘尼竪立具足戒白四羯磨。當作如是與。安受戒人離聞處著見處已,是中戒師,應作白差教授師。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彼人當往受戒人所語言:『妹!此是安陀會、此是欝多羅僧、此是僧伽梨、此是僧祇支、此是覆肩衣、此是缽。此衣缽是汝有不?妹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未?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夫主聽汝不?汝不負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諸病,癩、癰疽、白癩、乾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若言:『無。』當復語言:『如我向問汝事,在眾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眾僧中亦當如是答。』時教授師問已,如常威儀還來入眾中,舒手相及處立,作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已教授竟聽使來。白如是。』彼即應語言:『汝來!』來已。教授師應為捉衣缽,教禮尼僧足已,在戒師前,右膝著地合掌。教授師教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我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眾僧慈愍故,拔濟我。』如是第二、第三說。戒師應作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彼當語言:『妹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不?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夫主聽汝不?汝不負債耶?汝非婢耶?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諸病:癩、癰疽、白癩、乾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是病不?』若言:『無。』當作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白如是。』『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今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誰諸大姊忍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者默然,若不忍者說。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眾僧已忍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