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第十三卷第十四卷第十五卷第十六卷第十七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七卷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一卷第三十二卷第三十三卷第三十四卷第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地藏十輪經...雨寶陀羅尼...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 有通人...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整理並註音。...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隨念三寶經...佛說甚深大迴向經...拔陂菩薩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是: 佛在羅悅祇竹園多鳥樹下,與眾弟子五百比丘俱,皆是阿羅漢...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沙門 蕅益 編訂 戒殺生。得成十種離惱法。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大乘四法經...四教頌 七賢七位藏初機。通教位中一二齊。別信並圓五品位。見思初伏在凡居。果位須陀預聖流。與通三四地齊儔。並連別...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窮精舍,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一、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 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 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佛說慢法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貴;有人事佛以後衰喪不利者。」 阿難問佛:「云何俱事佛,...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佛說金光王童子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毘羅城儞也(二合...佛說大愛道般泥洹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墮舍利國,行在獼猴水拘羅曷講堂。是時,摩訶卑耶和題...為「自體相薰習」之對稱。指由諸佛菩薩之外緣薰力而增長眾生之善根。大乘起信論所說之無明、妄心、妄境界、淨法等四...凡二卷。鳩摩羅什等譯於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稱禪法要解經、禪要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旨在...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門中的觀呼吸是觀出入息,也就是梵語中的...一、臨終四事 唐善導大師:《臨終正念文》,指出臨終往生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不得怕死: 生必有死,往生淨土是永...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人裡面、在修淨業者裡面,是我們的榜樣啊。一個淨業行人對修出...人要學會放棄,放棄昨日的煩惱,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憶;...不論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有很多人對慈善有很多的誤解,以為慈善就是捐錢,在得與失之間...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鍵就在這個即字,當下就是的,沒有...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大安法師答: 首先得釐清概念,什麼叫能行?行什麼?一般講能行...
近現代,中國漢傳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說。他們是虛雲、圓瑛、太虛、印光、弘一大師。 虛雲禪師,以專宏禪宗著稱。印光法...
遇苦、受苦、知苦、覺苦,當下生什麼心?厭心還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以為都是別人惹的,或是自然界造成的。這...
世間上的人,常常將挫折災難歸咎於自己的命運不好,或運氣不佳,所以為了改變命運,便到處求神問卜,希望能夠獲得神...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法對生命的觀察,主要是根據因緣的理論。...
【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
上篇:【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 下篇:【註音版】隨念三寶經 |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亦得...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註音版】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註音版】隨念三寶經
【註音版】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拔陂菩薩經
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註音版】大乘四法經
天台四教儀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普賢菩薩聖誕祝聖儀
佛說慢法經
佛說長阿含經
佛說金光王童子經
佛說大愛道般泥洹經
【佛教詞典】用薰習
【佛教詞典】禪法要解
困境即是賜予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昌臻法師《淨宗祖師有關臨終的懇切開示》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人要學會放棄昨日的煩惱
見忍法師談慈善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圓瑛大師與他的四大高徒

這兩種人難入道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