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聞思講堂蓮池海會的蓮友們,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請大家放掌。

各位蓮友,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們再來殊勝的學修本尊大慈悲父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在上一講中我們末後的時候,給大家把願文的類別梳理了一下。在此也希望大家有時間一定要熟讀《四十八願》願文,然後還是要把這個判別的作一個梳理,心裡有數,這樣我們在學習每一條願文的時候就有針對性的、有領納性的、可以跟自己的現實心行相對照,以達到學習四十八願對我們的信願持名,有一個更大的增進和激盪。希望大家能如此學修。

今天開始我們用一半一半的時間。首先我們還是要講《四十八大願》,不得不從成佛的資糧,特別是大乘佛法的根本,也就是菩提心說起。那麼講到菩提心這三個字的時候呢,基本上是位佛弟子都知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利利他」。可是我們要知道執行這個菩提心,也就是住在這個菩提心的心境中,可以說是非常的要人命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我們的命根子就是「我執」嘛,而菩提心是「我執」的天敵,所以往往在「我執」的這種催情下,從來不願意向菩提心投降。那麼如果說我們講「上求佛道」,就意味著要捨棄凡夫的心行。如果要「下化眾生」呢,就意味著常要作意無我利他,要捨棄這種自私,人不為己的本倫常態。

所以大家想想,有時候我們學佛學得入不了道,甚至不想入道,乃至走的特別的艱辛,屢屢退卻就是因為這個菩提心,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相應不上去。所以你看諸聖從設教以來,就把菩提心,特別是我們有一篇佛門的絕唱,《勸發菩提心文》裡邊把真偽、大小、偏圓等等作為一個菩提心的考核標準。那麼我們今天要知道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一個圓滿到位,是這個菩提心稱性流露出來的完美的演繹。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上半堂要給大家做一個貫通。按照著天台宗智者大師那會兒的法語,他說上求下化的菩提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弘誓願具足了。我想各位在皈依的時候,或者在受五戒的時候,乃至迴向的時候,都會念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一切諸佛菩薩一個總的願力。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成佛之道的修行途中,它雖然總的精神一樣,但是對於四弘誓願它的引發點是不一樣的。它設置的巧妙度同樣也是大有文章和說法。那我們從引發點來看,基本上是有兩種。我們為什麼說「悲智雙運」,就是有智慧和慈悲的兩種志向心態,來引發增上菩提心的顯現。如果說有的根性他是從智慧來增上引發的話,那麼一般是由「佛道無上誓願成」來帶動其他的心行。比如說要成佛一定要斷煩惱呀、要學法門呀、那要度眾生呀,所以他是以智慧來成佛誓願來帶動另外的心行。這是「智慧增上」的根性。那麼從「慈悲增上」引發的菩提心,一般這樣的根性是「從眾生無邊誓願度」來下手。由「眾生無邊誓願度」那麼必然會帶動你得斷煩惱呀,你說你要是煩惱斷不了,你的煩惱比他還大,那怎麼度呢?法門無量他學的比你還多,那怎麼學呢?那只有說「佛道無上誓願成」了,至少成了無上佛道了,沒有再上的時候,才能叫做圓滿的講到也是真正的有這個能力,說「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我們從「四弘誓願」貫通一下菩提心的心行作一個理解。

然後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彌陀佛的這《四十八大願》,他是非常完美的結合。就是用成佛「佛道無上誓願成」來同步「眾生無邊誓願度」,用「眾生無邊誓願度」來綁定「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為什麼說讚歎他的願的巧妙、殊勝性,他就在這裡。你看我們如果讀願文的時候,從第一條開始,總是由結尾和開頭兩句話是不會落的,一個是「設我得佛」,一個是「不取正覺」。他永遠是這樣的一個設置綁定。

這個我們從幾點可以理解。第一個就是設身處地的功德。你看,每一個願文裡邊都有無漏的這種慈悲表達,想方設法的讓成就得度。「設我得佛」,總是說假如我得佛的時候,要怎樣怎樣我才取正覺。這是可以說把這種慈悲、平等的、普度的、沒有差別親疏的這種慈悲發揮出來,調動出來了。但是調動出來我們往往會空有一種虛願,那怎麼辦呢?你得有真正的實踐保障。所以第二個願力的功德內涵就是萬無一失,保本。你看他只要他成佛,每一條就是「設我得佛」「不取正覺」。那麼反過來倒裝理解就是說,只要他成佛就必然能兌現。而他現在已經成佛十劫,那就絕不存在不兌現了。所以你看「設我得佛」「不取正覺」,就鎖定了這樣的這種加持。這種巧妙的結合,反作用力必然要如此。

所以我們來從四弘誓願配比阿彌陀佛的願力的話,他就是把四弘誓願的從他的分門到他的匯總,和他的深度廣度,他徹底給發掘出來,而且給他設置的屬於自己巧妙的這種品牌、特色,這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最出色之處。當然這種出色還是一般的出色,最為殊勝的出色,他把菩提心的極其高檔次的成佛心行,他通過他的願力,他整合配製成為什麼呢?只要我們生起一個願往生心,就具備了所有眾生所說的菩提心。也就是只要我們生起往生心,就有了菩提心。他把這個最難修的心行,他給很巧妙的設置成最簡單的起步,這才是《四十八願》的最精髓之處。

大家要看看比如說我們從「佛道無上誓願成」來講,往生極樂世界,從他的願文裡邊可以總結出來。一個是「必至正定聚,圓證三不退。一生補處,即身成佛」。所以就這點來講的話,一旦成功往生,就可以說等同於成佛。「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相比你看我們大家在娑婆世界而言的話,我們每個人可以說盡情的讚歎,盡力的隨喜,大家能夠信佛,能夠來皈依,乃至出家受戒,可是我們要知道盡管如此都不一定能成佛的。至少在這一生來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在我們這個世界。那麼阿彌陀佛的願力他都執持到,只要一旦往生就等同成佛,佛道無上不用誓願成,一定成。

再其次來講,你看「煩惱無盡誓願斷」,極樂這個大道場,我們一定要把心行跟上來要體悟。就是說怎麼樣的一種境界,居然會有這樣的一種境界是沒有煩惱現行的機會,沒有讓你煩惱發揮的餘地,就是永遠沒有這個機緣。因為縱然你有因,他沒有緣呀。不要說正報西方三聖清淨海眾,這都是聖人。包括依報七寶池、八功德水、樓閣、台階、一物一景、一來一往都是前往逍遙解脫的心行,受無為自在的法樂。所以你想根本就沒有生死,哪來的「三毒」,生死它是跟「三毒」是綁定的呀。那已經完全沒有生死這個現象了,哪裡來的「三毒」的發揮呢?這不就自然而然任運的把煩惱無盡一定斷。

再從「法門無量誓願學」來講的話。我們不要說一入淨土,從「八功德水」裡邊,大家跟著觀想。一旦蓮花化生,從「八功德水」裡,馬上就是「八功德水」自然灌頂。我們一旦入了四岸,登上台階,都是七寶而成的台階,即刻就能夠入彌陀講法的法會。你想彌陀親自講法呀,那就等於說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沒資格開口呀,都在旁邊當書記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只有佛的境界才講的是最甚深圓滿法門。從這點來講佛跟菩薩一定是有差別的,在顯現上哪怕佛性都是平等的。

那麼,這就從佛的境界,佛親口講法,這是最甚深圓滿的法門。這是從深度的法門來講。要從廣度上來講法門,大家想,不但是佛說、菩薩說、天人說、連畜生也說。你看有「奇妙雜色之鳥」其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等這些法門。當然這是《佛說阿彌陀經》裡邊給我們呈現的是,屬於我們此方國土裡邊此方眾生所領悟,能夠修學的法門。還有他方法門。一旦入了淨土法會的時候,就是正報說法,依報說法,而且用我們此方的法門可以會同他方的法門,以無量的法門,貫通到一個總持一個法門。這是從廣度上來講。所以不論深和廣,就完全面面俱到的可以提供給說法門無量自然學、必然學,不用誓願了,都可以去掉誓願。因為只有在娑婆世界不是學、不是斷、不是成的一個常態,才要誓願要發願,要立誓。極樂世界自然而然,這全部是大悲願力的成就。

再一個最後我們從「眾生無邊誓願度」上理解,這是最有人容易生疑情的地方。你看大家稍微了解一下淨土的教程史。多少一線的大德,開始都認為淨土不太得勁,太簡單了。要以「深妙」或者「禪法」或者「密法」入,而且往往會理解成去了極樂世界享福還不如在娑婆世界,乃至入到地獄裡邊度眾生,那太沒有意義了。結果最後生沒有度成,自己淪陷了,身體養病了,這樣才迴心轉意來弘揚淨土自利利他的。特別你看我們在第九願裡邊講到說:如果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天人,一念頃,一念頭之間就能夠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那你想我們說「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得給眾生結緣呀。我們這就卯足了勁,在娑婆世界能結多少法緣呀,而在極樂世界一頓飯的功夫,人家到他方國土即去,而且都是圍繞著佛的這些弟子,都結了緣了,結了法緣。

在十二願裡邊說光明無限量:「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那我們大家想,只要「光明無限量」才有可能攝無邊的眾生。這種光明我們可以把他理解成一種,「心的輻射度」,就是你的心能夠包容到哪裡,輻射到哪裡。

你像我們現在在這裡,有時候想都想不到我們的本能的這種生活中,已經同步還有地獄的眾生,餓鬼的眾生,大家能想得到嗎?大概很可能我們自己的親屬過了亡靈了,覺得不錯了還能想起來給他迴向一下。你要知道每個人都將成為亡靈,都有可能到鬼道。最多的時候我們待一起最低等的比如說畜生吧,自己的寵物你能夠波及的到,流浪的這種流浪狗、流浪貓、我們都能波及的到嗎?而且縱然能波及到又是有心無力呀。這就叫「光明有限量」。只能度點邊邊角角的,不能夠無邊而度。為什麼?這「光明無限量」就表示眾生可以無邊度盡。所以種種的我們可以理解說,一顆求往生心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心,一定度心。

所以大家想阿彌陀佛他就把這個願力設置得只要我們發願往生,很簡單的一個凡夫心行,對每一個人來說很容易發起。但是它就具足了最難發起、最難保持的菩提心的所有心行。你光這一個內涵就可以叫做「彌陀大願之王」。特別是我們發願往生當然也不是為了去享福的,只不過是彌陀願力的設置,一旦成功往生,一切所有的生活內容不僅僅是發菩提心了,還是同步來行菩提行。就是不要號召了,當下就是住在菩提心的心行中了。

當然我們從這一點來講,還要告訴大家,這也是常途中的殊勝。最為巧妙的是什麼呢?發願往生的心就等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行,這個大家一定要聽明白。我說的是發願往生的心,就已經等同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行,而不是心喲。為什麼這麼理解呢?彌陀願力他是針對無邊的眾生的,那麼無邊的眾生中,任何一位眾生,只要發願往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無邊眾生的一員呀,所以每一個人只要他發願往生,也就等同於他擔當了無邊眾生,自己力所能及的掌控那個度化指標,完成了。也就等於說我們發願求往生的時候,就在非常實際的也就是說,能頂得上事的來幫阿彌陀佛展示「眾生無邊誓願度」正在進行時。所以叫做往生心就等於無邊眾生正在度之行。

我們再往直白的講一下。你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夠把自己作為首度的對像,每個人都聽聞到淨土法門了,都知道極樂世界了,都知道「信願行」往生了,那麼這樣每個人都管好自己去往生的時候,你說還用得著「眾生無邊誓願度」嗎?人人都得度了,當下就已經度完了。所以但凡還是不能夠人人鎖定淨土,如果十方所有國土中的眾生即聞名號,即刻信仰、即刻發願、已生、今生、當生,那整個法界至少我們娑婆國土,已經是「四弘誓願」,可以說圓滿結束。就是這樣的一種願力設置。所以再再的古來大德,拼了所有的勁來弘揚淨土法門,他不是說不知好歹呀,他是深知其厲害,化高為低,就繁為簡的這樣的一個往生心建立起來,就具足了這麼大的功能。

所以我們要曉得一顆願往生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方便的編排中,把凡夫的心行,極難的相應的菩提心行就調製得一樣了。也就是說對於我們來講最難發生的菩提心,可是當我們發起往生心的時候,跟菩提心的質量一點都沒有打折扣,這是彌陀願力的最偉大之處,也是「甚深諸佛法藏」的密意。我們只有仰信的份,你在裡邊就不要再討論了,不是我們的心行,你只管信、聽話、發願往生、以佛知見為已知見,在上面不要作任何的推比度量,只說不思議法當下承擔就可以了。

所以就著我們這個國土來講,你看我們現在一個項目能不能成功取決於他的創意。不管做什麼建築也罷,一個項目也罷,設計費最貴。殊不知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四十八願》,可以說是法界的最佳創意,極樂世界的「依正」可以說所有的國土中的最佳設計。所以我們學習四十八願,請大家生起如是的信願嚮往之心往這裡會。要知道《四十八願》它是我們淨土法門的根本,它的攝眾極其廣大。要心裡有數往生後的種種利益,要極其的明白往生的條件,不能夠少,也不能在上面多,佛說怎樣就是怎樣的,切不可在這上面多做文章,連個標點符號抑揚頓挫你都不能多此一舉。佛說怎樣的情況能往生,那我們就要確信可以往生。佛說這你還不夠,我們才可以說你還不夠。這是最核心的知見,不僅僅是淨土法門,是一代教法的知見。

再一個我們還要知道這就是「名號度生」。往這幾處去理解、領悟、體會。對於淨土的這種希望能夠生起深刻不疑,當然我們這裡叫蓮池海會,想必大家都是跟淨土法門有格外的因緣,但是也希望生起信心的能夠更加深刻,沒有生起的還是飄浮不定的借此機緣一發不可收拾,把通向極樂世界的大門給徹底打開。

那麼我們今天還要進入到具體的願文的學習。我們今天學習的第一段是要把他的四十八條願文劃成幾個板塊。那麼第一大板塊基本上是從第一願到第十一願。我先把願文給大家貼出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希望大家哪怕快速的也要用眼來過一遍。因為下面要做一個梳理的理解,給大家做一個條理上讓大家清晰一下。

我們來看一下,這是前十一條願文。這十一願中,共同分為兩大部分。前兩條也就是:「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這兩條作為第一段叫做「願往生者離苦的願」。那麼後面九條從:「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乃至第十一條:「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這叫什麼呢?「願往生者得樂的願」,一個離苦,一個得樂,是十一條願從第二條作為分水嶺,前兩條叫離苦,後九條叫得樂,這我們了解一下。

那麼後九條裡邊,也就是說前兩條除去以外,後九條願裡邊前兩願,也就是:「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這兩條願叫做「願身得樂」。我們已經邁入到「往生得樂」這個範疇了。那麼「往生得樂」得什麼樂呢?無非就是身和心。那麼前兩條屬於「願身得樂」。後七條從:「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到第十一條剛才我們讀的:「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這是叫作「願心得樂」。在這「願心得樂」的七條中呢,再進一步分一下就是等於說,這七願裡邊前五條願可以說「六通」,我們說「神通」,前五條是「五通」。你看說:「不得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那麼後兩條願是屬於「漏盡通」,也就是:「若起想念貪計身者」和「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這屬於「漏盡通」的範疇。所以這是前十一願的大概的一個劃分。我們先從這個上面學習一下。

因為《四十八願》畢竟它四十八條內容還是比較多,希望我們從條理上大家一定要跟進上來,下面我們就開始從第一條願文講起。

先講是第一願。你看這裡講到:「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開始說第一:「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這是第一條。

那願文的大意非常直白,假如果我成佛的話,那國中如果有地獄、有餓鬼、有畜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惡道」的話,就不取正覺,不成佛。如果不滿我這個願,那我就不取。你看這是他對國土的設計效果,讓它體現出沒有「三惡道」。因為咱們也在娑婆世界嘛,為什麼說有這一條願力呢?你看我們修行人,一旦真正的明信了因果和知道輪迴以後,那麼確實是最可怕的就是入「三途」。而且法藏比丘也觀察到了,他方的世界有不信「因果輪迴」事實的人,去放縱無明的「貪瞋癡」的心念,導致了在最不堪的世界中度日。而且我們也都知道,一旦入了「三途」的這種苦楚相連境地,特別是地獄。你看,諸佛都是以最極苦處去最大的去救助,彌陀他因地發的時候他在設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地獄,本來「三途」已經夠苦了,那麼他還把地獄列在第一,其次才是餓鬼、畜生。因為一旦入到「三途」,特別是地獄的話就根本無暇去反觀我們生命的價值。

你看我們在人道裡面,我們可以說我是誰,我從哪來,如果善根福德具足的話一語夢醒,驚醒了,他就會反思而邁入佛法。可是在「三惡道」裡面,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去積累突破的這個資糧。地獄裡邊受苦呀,餓鬼天天被動的飢渴,畜生就是個愚癡,所以你只能被動任他這個業力發揮受苦。大家想想,真的太被動了,比人道要被動的多。直至業力暫停的時候也許還得再度重來。所以入到「三途」裡邊,對於法身的傷害,對於我們心地的障蔽呀,他是一個令人毫無辦法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娑婆世界在設教的時候,會有「五乘教法」。把「人天乘」也作為佛法的一乘來起步,那就是針對「三途」的苦楚而設立的。因為有了「三途」的苦楚相連,所以才有人天的緩衝地帶。所以你看這裡就阿彌陀佛的第一個出發點,就把免除「三途」的後顧之憂,把生命中存在的最為暗無天日的部分,他給屏蔽掉了。也就是在他的國土中,常態裡邊就沒有這種可能,落到「三途」的可能。確實太苦了。

最近也在講《地藏菩薩本願經》,想必如果有在聽的話大家都也學習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過地獄。其實在地獄的世界中,比我們人的生存的世界要複雜的多的多。你看一般在咱們南瞻部洲娑婆世界裡面,人道基本上有四大部洲就劃分的類別就差不多了。在地獄裡邊的話,他有「孤獨地獄、近邊地獄、根本地獄」,在「根本地獄」裡邊又有「八熱八寒」,每一個根本的大地獄裡邊都有十六個地獄圍繞,叫做「游增地獄」。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最根本的地獄裡邊受苦受的主要的惡業發揮完了,還有那些零碎的就足夠你在這十六個裡邊挨個的去受,最根本的就是無間苦楚相連呀。你看為什麼說地獄世界裡面反而這麼的幅員遼闊呢?《地藏經》裡面大家也都知道:「若遇惡緣,念念增長,縱發善心,須臾即退」。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它是一個「五濁惡世」。

所以這點我就可以相對來講,極樂世界它的可貴性的本質就是說,它沒有地獄。如果沒有地獄往回推,就可以說它這種極樂天人心行裡邊他沒有說「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而是必然會遇到善緣,也不會說發了惡緣「念念增長」,他沒有機緣讓惡念增長,反而是讓善緣「任運增長」,大家要會算這個賬呀。我們現在的人都很精明。你比如說到一個單位去應聘的話他會算待遇、算勞保、算五險一金什麼的,特別的能夠推比度量好了才決定去不去。那我們聽到沒有「三惡道」的時候,就要推算這個世界這樣的待遇意味著,它的生活常態有多殊勝。跟我們這兒完全相反,不會說有惡緣,而且發了善心就是「任運增長」,大家要體悟什麼叫「任運增長」,自然而然這樣的一種。

所以你看他第一個首當其衝的,就把最苦的地獄給它屏蔽了。餓鬼也是,鬼就是「畏」的意思,多畏,就是怖畏的畏。也就是怎麼想呢?真的鬼特別可憐。鬼道的眾生這種天然的心性啊,我們說不恰當的話,就跟後媽生的子女一樣。他走哪兒都放不開可憐兮兮的,為什麼呢?這就是他的果報所使的。常為飢渴所逼惱,咽喉就跟火一樣喝不到一點水,餓的要命吃不著東西。可能有時候見到地上有水了,他走到跟前馬上就變成膿血或者乾涸了。可能有的人覺得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也沒見過鬼,也不知道,怎麼可能說一樣東西到了鬼道就變得成那樣了。我們可以推比一下,在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如此。你看我們這個世界如果有福報大的人他吃東西他能享用呀,高檔的大餐、甜品。那如果他吃不完或者怎麼樣,他很可能吃剩下的,那這一收拾扔到垃圾桶了。那撿垃圾的要飯的他拿到手的時候不是發霉就是變質了,為什麼?這就叫無福消受呀。因為「宿世」的這種慳貪不捨而成障。所以說他走哪兒都放不開可憐兮兮的,這就叫果報嘛。因為過去他走哪都設障捨不得。

所以餓鬼生活的這種狀態就是這樣,到處都是障礙。從外障來講,生存的環境中沒有絲毫的滿意的受用,甚至連吃一口「痰」的受用都沒有。他們到處去尋覓飲食,就像我們人一生去追求名利一樣,他們的世界裡,他去追求飲食就像咱們這追求名利。可是我們這兒有時候還有點收穫,或者說有點起伏,他們那是一直都沒有收穫。這種沒有收穫倒也罷了,而且還有收穫到了是一個騙局一樣,這就叫「內障」。縱然得到了一點飲食了,一旦受用就變成火炭了,咽到肚子裡邊還會燒自己的器官。還有一個叫「食障」,就是在吃的時候,他不是像我們這樣餓了就趕緊去吃,是一種享用的感受。而是難受的這種逼迫的進行,飲食的時候不是享用是受罪。大家設身處地的去設想,就是這樣的苦。

那從畜生來講也是很苦的,一種毫無前途意義的生命。為什麼?就是離不開個「殺」,離不開個「還」,苦一點的自相殘殺。你看在那個野生動物圈裡面的食物鏈,真是這樣的。大家常看什麼電視節目那上面不是都有嘛。到了那沒有人的地段裡邊,那不就這些野生圈裡面的食物鏈,見了大的吃小的,小的吃蝦米。天然的天敵都是生生世世的冤冤相報,老虎、獅子、豹子、牛、馬、鱷魚、蛇。上次我在微信上真正看到一個特別這個是真實不虛的。看到一張照在八大處應該是二處,不是在靈光寺,就是新收回來的一個寺院吧,那有法師們可能常舉辦法會,他們那就專修《大悲咒》。我看到他拍了張照片上面就是一個大花蛇,一個黃色的花蛇,把一個蛤蟆給吃在口裡了,那個凶相、殘相已經給露出來了,咬在口裡大半了。結果法師在旁邊就持《大悲咒》,不斷的持《大悲咒》,結果居然最後慢吞吞的那個蛇把那個青蛙給吐出來了,所以你看這就是一種加持,《大悲咒》的加持。

那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就直接可以讓我們為什麼到了那沒有「三途」的顯現呢?就是說我們「三途」在顯現的時候,是我們心性「阿賴耶識」裡邊,最為陰暗沒有光明的部分,漏劣的部分。那彌陀的願力就可以加持的把這段讓它沒有機會顯現,始終在光明自在、無為慈悲的這種加持中,所以自然而然就沒有「三途」。這是「三途」的常態。而且更麻煩的是什麼呢?如果我們一旦入到「三途」中呢,我們的「法身」隱沒得最深了,毫沒有顯現的機緣,就是徹底是一個低級的輪迴。所以你看,這裡阿彌陀佛發願說以救苦,最深層的業障,最苦的眾生為根本,兩種解脫嘛。一個是:「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就是不會墮到「三惡道」去。再一個就是一旦往生,一經往生,永不再進惡趣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第二大願補足了。他不但清晰的說,在極樂世界的國土裡面眾生不再涉「三途」,更輻射到什麼呢?他方國土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哪怕說再回到他方世界以後,決不會再墮惡趣。你看這就等於說經過極樂世界的洗禮,阿彌陀佛的願力加被,就能讓我們的最染污的種子凝固在那就不起現行。也就是說用佛的願力這種正能量引領著不間斷的,讓這個負能量在任何時間都沒有顯現的機會。我們現在你看我們這兒的生活,如果把輪迴中的「三途」當作最重的病症,那在我們人的一生中,最重的病症比如說癌症吧。有時候癌症最可怕了,縱然手術完了也有復發的可能。那麼這個「三途」就等於我們生命中的惡性腫瘤的時代,它總是讓我們輪迴,不能夠徹底治癒,還可能不斷的復發。但是往生淨土就沒有這個,就沒有了。

特別是第二願補了一下是什麼呢?你看:「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一勞永逸。這兩願裡面就是惡道的眾生也能往生淨土,一經往生再永不入惡道,就這樣理解。那麼為什麼說有第二條願可以說是一個彌補,是第一願進一步的說明。本來前一願已經把第二願攝進去了其實,可是因為我們娑婆世界在理解佛說法的時候,害怕他有障礙,所以這裡佛又進一步又作了一個說明。也就是說有一些帶業往生的凡夫,可能他曾經有發過願力,那麼他有度眾生的,就像下面的應該在三十幾願裡邊有被弘誓鎧的、還復再來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即刻就要回來,回來救度這些有緣的眾生。那麼這一類的往生者哪怕他回到他方世界,在他方世界哪怕壽命終結了,也就是度了眾生的緣份盡了以後,還是該回到極樂世界了。這個時候阿彌陀佛的願力就設置了一個保障,就是不會讓他再落到輪迴之中,特別是墮到「三惡道」。

好比就是說有一些往生者,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跟那個塗了那個不死藥的種子一樣。它在水裡邊它也不會爛了,在火裡邊它也不會焦了。按照正常的在水裡面絕對會泡爛了,在火裡邊一定會燒焦。可是他一經極樂世界的加持,他就絕不會再卑劣到那種程度了,就是再差再差也不會差到那地步。所以在這樣的兩條願的相結合中,就把我們特別是修行人信受佛法以後,最可怕的後顧之憂,給一筆勾銷。這就是把我們,你看,因為《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這四十八條是針對娑婆世界講的。所以這個願力他的針對性是極強的,對著娑婆世界講的,他就對著娑婆世界裡邊的最艱難,最搞不定的版塊上他來進行福利教育。是這樣的一個,我們也作「如是」的理解和「如是」的信受。這是第一條國無三惡道願,和第二條不落惡道願,這是這兩條的願力。

那我們進一步再往下講,講第三條和第四條願。第三是:「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這一願力就聯繫到極樂世界天人的身形容貌。首先我們要學習這願一定要對照,大家每一願都要對照我們這個世界他所給予的功德殊勝。你看如果大家觀察我們自身所在的這個世界,我們的相貌為什麼不同呢?他都跟業力有關呀。有福者是福德相,沒有福者就是福薄相。那麼相貌莊嚴,當然也是一種福德的體現吧。因為在因果投胎轉世的進行中,很有意思,佛在經典裡面說過。就是福報從相貌上面體現的時候,他是跟時代共同的審美價值完全關聯的。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吧。比如說唐朝流行胖的好看,那麼在唐朝投生的人呢,他就生得胖的說明他福報大,生得瘦的說明他福報小,但是這個審美價值一轉,眾生的執著不一樣了,取著相角度不一樣了。宋朝的時候他喜歡瘦,那麼那時候如果過去你善業多的人,他就生成苗條的,福報大。善業不多的人,惡業多的人他就生得肥胖了福報小。這不是定性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緣法。所以說你生的這個身形相貌,如果跟當時的審美是一致的,受歡迎的,那麼這就是體現了你的福報所在。

當然這些都是世間法了輪迴法了,可是輪迴中我們不是還要有福德嘛。當然特別說一下,就是現在我們也生小寶寶,大家一定要注重胎教。因為就是在這十月懷胎中,他能改的可能性特別大。比如說有一些先天的重業惡業的,六根不全的,如果常能夠胎教,聽經聞法,持咒念佛的話,他就能增福,增福在胎還沒生出來之前,他的很多定業都可以改。比如說六根不具足,他可能讓你圓滿。生下來就再很難改了,所以希望特別是我們現在有時候大家喜歡去醫院檢查,一檢查也不知道檢查的准不准,就說這也不好那樣不好,就害怕了趕緊打掉。千萬不要幹這樣的傻事。任何在懷孕期間都是可以改的,可以增福呀。因為這個時候,我們不要以為說死人才可以超度。什麼叫做超度?超就是讓超越,度就是要他度脫解脫呀,脫離原來的那個定業,生的也可以給他超度。大家不要理解錯了覺得不吉利,怎麼叫生也可以超度呢?他過去的福報不夠了,在懷胎之中大家可以給他增福,特別父母親跟他緣份最深,你去放生、誦經、持咒、念佛等等,特別是念觀音菩薩絕對沒問題。我們也遭遇太多了,一定不要輕易造「殺生業」。

這就是我們講到說輪迴轉世中的好丑,是跟他的福報有關。最近我聽到太原有一個小師父,來我們佛學院,非常莊嚴。最後他的師叔跟我們說:說他出家開始給我看他的照片,真不一樣了,那是大大的不一樣了。他說他發了一個什麼願呢?就是出家了以後天天去請花供佛,這是他的一個長期法門。那真的是莊嚴,人見人恭敬,人見人歡喜。所以你看這就是修法。

那我們常說的相好莊嚴,佛是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相,我們常說「三祇修六度百福種相好」,每一個相都得用一百個「福」的功德來成就。這一百個「福」怎麼算呢?這個福德要有多大呢?他能把一四天下所有眼睛瞎的人能治好,讓他重見光明,這樣才能夠攢夠一「福」的,積累夠一「福」的質量。要用這麼一百個「福」,才能成就佛的一個相好。所以佛的相跟我們是不一樣的,我們這是世界的眾生相,他是千差萬別的,有漏的相,是無常的相,是分別不定的相,是虛幻的相。因為你看這第三條是從「真金色」,就是他的身形相貌上而言。這就我們確確實實咱們在這個世界大家要看,我們感覺還挺良好,覺得英俊瀟灑,貌美如花。縱然出家了還說「法相莊嚴」,可是我們不要忘了這都是從「人相」上而言。我們常說「人相」具足,就是到了人道裡面才就算你比較莊嚴,跟其他道比三途道好多了,可是跟天道都沒法比。

天道不要說容貌了,氣味呀,人的這種臭味天人四十里外就臭的不想聞,何況他的丑態呢?我們有時候想像的特別是這種高檔的天人,看見人長的簡直就是趕緊眼睛閉上看都不想看,太丑了呀。大家想想胳膊、腿、眼睛、耳朵竟是窟窿,肚子裡全是腸子、肚子、屎尿。你看咱們在人家眼裡,人家一目瞭然。我們還以為皮膚一包,好像多麼的有魅力,沒法比的。可是天人尚且如此,何況極樂世界的天人呢。在《無量壽經》裡面「六欲天」的這個天子跟極樂世界的天人比起來,就跟乞丐跟皇帝在一塊一樣。所以說極樂世界的相貌殊勝就來源於這一願,「真金色」之相,極樂世界的天人。什麼叫真呢?一定不是虛偽的假的因所感的果。既然是真因,真實功德的因,感得真實功德的果,這裡用了一個比喻叫「真金色」。金色是什麼意思呀?黃金的本質是不會壞不會變的,就是常住不壞的相呀。「真金色」是表法的呀,說明極樂世界的天人,他的正報之身,表的就是極樂世界是真常之法,是真常世界,是真實的不壞的世界。沒有我們這「正報」會生老病死,「依報」會成住壞空呀。所以這一願就是說「不悉真金色者」,就是指的相貌圓滿沒有差別。

那我們再往下看,由於是有為的世界,有漏的眾生,他相貌有差別,一旦有差別會怎樣呢?必然會感來「是非之語」,由「是非之心」而起「是非之口業」。說好、說壞、說丑、說美,他有分別相異的心。那麼有的人,覺得羨慕別人長得好生了貪心,有的人嫉妒他人長得好生了瞋心。縱然現在我們流行整個容危險很大,後遺症難免,不是瑞相天然呀。所以你看,緊接著第四願是什麼呢?「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這又是對第三願的彌補,進一步說明。徹底搞定什麼呢?由容貌不同而生的虛榮心和自卑感。說白了就是極樂世界天人都長得一樣,完全一樣沒有彼此的差別,也沒有高下。這樣的話既不會也羨慕,也不會有嫉妒,也不會有諷刺,也不會有挖苦,一切都沒有了。你看這就免除了我們娑婆世界多少自然而然的煩惱。大家想我們一天,對於我們這個色身,要花多少心思。飢渴就不要說了,光在外在的上面要花多少心思。你說穿是不是為了他呢?化妝品是不是為了他呢?保養是不是為了他呢?鍛煉,理髮,買衣服,洗,乾洗,濕洗,皮鞋,擦皮鞋油等等這些,都是為了相貌。他要帶動我們多少的煩惱呀。

可是極樂世界完全一樣,那就免除了這些煩惱,大家要悟,一定要悟極樂世界的殊勝,自然和真實性。那我們想想,那天人都相貌一樣了,他不會搞混嗎?大家想想如果搞混了怎麼辦呀?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他是由於「我執」,而引起絕對不會搞混。可是極樂世界的天人是由於什麼呢?利他而生起絕不會搞混。也就是說,他不是由於說我長得殊勝而生起的「我執」沒有了,但是他怎麼知道有我的存在和他人的殊勝呢?他是由讚歎、隨喜別人而生起不會弄混,這種無分別的分別心。你看人家的心行是這樣的,才有你、我、他的分別。是由讚歎別人,不是由唯我獨尊而引發的。

特別是我們學習《四十八願》要往淺了領悟,也要往深了探幽吧。因為你看,這裡講到的眾生皆是「真金色」的話,就等於說形色沒有好丑,這部經願文裡面寫的。那這是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可以給大家說是最難體悟,而又卻最殊勝的差別。何以故呢?你看咱們打通了,就不要就容貌而言了吧,在我們世界上,所有的信解行證的法中呢,你說為什麼《金剛經》裡講到的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說從差別要入無差別極難極難。那麼從差別入無差別還這麼難,從無差別而起方便差別那就更難了。可是不管我們先有無差別,還是起差別,源頭是什麼呢?一切法都有差別。在這個有差別的世界裡面不得已而為之,才講無差別法。那說白了的話,差別和無差別還不是差別嗎。所以從這點來講,在我們這個世界從差別證到無差別,是我們最艱難的修行步履。可是極樂世界就不這樣了,極樂世界是什麼呢?無差別中自然無差別,他不用去迎刃而上的力度去修證、去修得、證得無差別,更不用在無差別和運用差別相去表法。為什麼呢?你看我們說從差別入無差別叫做「根本智」,從無差別再起方便的差別叫做「後得智」。我們娑婆世界大家學佛了都不再細講了,都有了解,不懂的去查一下。

那怎麼講呢?等於說這只是娑婆世界的一個常態。極樂世界人家形色不同不存在,有好丑不存在,以點概面的講就是差別相不存在。那說明什麼呢?就是人家那兒不管是「根本智」,或是「後得智」,都是跟無差別同步。「根本智」和「後得智」在理上是統一的,這是其一。更進一步難得在什麼?在事上還是統一的。大家要認真體悟。什麼叫做在理上跟無差別是統一的,在事相上跟無差別還是統一的。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話,理上跟無差別是統一的,事相上跟無差別不是統一的,還是有所謂的方便差別相的。這是我們第四願就是:「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所給大家透露出極樂世界平等妙用,願力加持的一個法訊。請大家認真體悟,這是一個法訊呀。看大家的悟性在第幾層。

好,今天的時間關係,正好一個小時我們就不多給大家講了。特別是希望大家回去認真消化一下今天的前四願。前兩願基本我們是從事相上講的比較多。後兩願從理上又強調得比較深,希望我們大家能夠事理圓融吧。因為確實《四十八願》還不太好講。你說從淺淺的講,本來經文已經很直白了。從深度的挖掘,佛學素養的要求又很高,那如果要求高了正好希望大家能夠拔高吧。反正總之是很歡喜,很快我一場法會又圓滿了。希望大家能夠勤於複習,多多對照自己的信願,然後盡量去念佛。

那麼特別說明一下今天就到這裡。從下週開始,因為我們佛學院法源寺也放假了。那麼很可能按計劃是上五台山去住一段時間,換個環境,再換個修法。因為五台山天氣也比較冷了,不能像夏天一樣隨時出來找有信號的地方,我住的那個地方沒有信號,所以下一週開始就不能夠定性的在週三,只能說不定性的來從法訊上請大家關注。不能夠肯定在每週三如約而至。但是我還是會盡量的在適當的時候不一定在晚上,也可以在中午或者上午,那麼我們當時有時間的可以線上聽,不方便的請大家關注到後期的錄音回放。希望大家不要斷掉聽法的相續,特別是這四十八願。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一起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