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阿彌陀佛!各位蓮友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同修們大家好。
我們先還是依然如故,請大家合掌,端身正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好。南無阿彌陀佛!請大家放掌。
各位同修們今天又到了週三了,這也是我們放了寒假以後收假的第一個週三,所以從今天開始大致我們的法務又能夠比較有規律的,每次到週三的這個時間跟大家還是如約而至。在此之前因為放假的一些因緣搖擺,就是沒有及時的跟大家來分享,共修學淨土的課程,在此也耽擱了一些我們平常的步驟吧,所以在此向大家致歉。今天我們依然恢復了可謂說也是因緣殊勝難得。那麼還有一點就是,其實聞法也是隨著我們長期熏習的一個時間節奏,但是我們念佛的節奏不能因此而受影響。也就是包括聞法這樣殊勝的事,也是為了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而服務的。所以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一切的無常顯現,但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常說求福,求慧,求生淨土的這個心不要變,就可以了。這是我們群三一直以來弘揚的主旋律,也希望諸位聽法的時候往這個道上會,和這個法相應。這是我們接淨土法緣的初衷和一直要貫徹的精神吧,希望大家還是能把見解提攜起來。
這一開學一晃幾天就過去了,看時間的樣子正月馬上就要結束。我說這半個月前還覺得說過了十五,現在馬上就要到三十了,真的是快的很。你看十二個月的話一年十二分之一就沒了,那每天我們經歷諸多的因緣,每天面對這麼些的人事,就看我們把心力和視野用在哪裡。如果我們非常投入的在這一期的生命中任何的一個點,一個面上去斤斤計較的話,那麼雖然時間很快過去,我們留存的還是娑婆世界一些扯不斷因緣。
如果我們放眼整個的染淨國土,十方三世的這種宇宙觀中。那麼特別是鎖定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稍微算一下說短短也就幾十年吧,很快。我們時刻把他當做最後的一生,在娑婆世界最後的一生。可以說用凡夫的身份在娑婆世界就永別了,等再來的時候也是要乘願再來了。如果能夠這麼作意這麼觀想,說反正就這一輩子剩幾十年好歹我往生極樂世界,那好像這也是一種智慧,似乎其他所謂計較的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說我們既然說的明白,其實時間也快的很,把信願已經建立在之前的話,那麼就把念佛憶佛作為我們生活的主要內容,一世的勤苦後生無量壽佛國,自在。
那麼上一講的時候可能時間比較久,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否。就是講到《四十八願》的「光明遍照願」和「壽命無量願」。今天我們要開始講「聲聞廣多無量」,也就是說在極樂世界的淨土中,基本最小的聖者也都是阿羅漢和辟支佛以上的人物了。而且這樣的數字也是非常難記數的。這是彌陀願力裡邊設置進去的一個「攝眾生願」。今天開始我們講的前三個願力全部是攝極樂世界的眾生願,首先從攝聲聞眾生的願開始。下面我們把這幾條願力今天講的給大家貼出來。
大家來看第十四「聲聞無數願」。就是「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跟大家講一下,這一願如果白話講。就是假如我成佛的時候,極樂世界淨土中的聲聞,緣覺,這是兩種聖者我們一般把他叫做二乘人。「聖眾」,就是假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大家知道,就是一尊佛所化的國土。我們知道,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一個須彌山為核心,上至六欲天色界,下至無間地獄,這樣的一個叫做一個世界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一大千世界,那麼三個千重疊在一起叫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宇宙範疇是一尊佛所化的國土。那這裡為什麼用這個做為修飾呢?就是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化國土裡面所有的眾生。大家要知道不僅僅是人道,還有六道,還有天,還有地獄,餓鬼,畜生,都成為緣覺果位,用百千劫的時間來共同計算,極樂世界到底有多少聲聞聖者都算不出來。假如果能算出來,他就不成佛。
所以這一念的內涵,就是淨土聖眾太多了。超凡入聖,因為聲聞是最初門,這就是跨入聖者的範疇了。所以你看從這條願文我們要吃透一個最基本的見解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講學淨土,不僅說《四十八願》也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了,就是整個淨土法門,淨土教理我們一定要釐清三個層面。第一個就是要了解我們娑婆世界最基本的設教,佛所設的教法修證次第,教理行果。什麼是凡什麼是聖,大概說到什麼地步,斷什麼煩惱,成什麼聖者,再往上修,修到什麼地步又達到什麼水平,什麼叫大小乘等等這些,這要了解一下。
其次要學會依著娑婆世界的凡聖次第,來對照更加優越殊勝的極樂世界的情形,往生後的這種資糧,功德,超絕殊勝極樂世界的一切。你說從教法的角度也罷,你說從染淨的角度也罷等等,都可以這樣去理解。就是怎麼講呢,不知道大家能理解否。就是要依著我們娑婆世界常規的從凡到聖修法次第,你明瞭了以後,下一步再往極樂世界上會的時候,就說極樂世界確實格外的殊勝。但是在這個層面上,第三個比較重要。怎麼說呢?就是盡管如此,但是我們還要學會來回的定位這個基礎,不能夠死執崖板去對照。因為什麼呢?有些娑婆世界的法可以說在極樂世界是行不通的,可是描述極樂世界的法,也不能完全不用我們娑婆世界的法來判別。所以就在這樣的來回滌蕩中我們要知道,有時候是不能依此方的教法,來推比彼方一定會怎樣,有時候又發現彼方的教法次第,這種在往生以後所享受的這種自在無為,跟此方的教法次第,一定要用來印證,才能知道說它原來如此這麼殊勝。
這幾個層面一步兩步三步大家釐清以後,再來聽方能夠說有一點點基石吧。那麼這裡我們講到既然我們修證佛法,往生淨土也罷無非是為了成就道業,證到最終的佛果大涅槃。那麼道業其實在修證的步驟中,在我們娑婆來看修成聲聞教法,而得了脫生死,這是第一個標誌。有時候我們把它叫做「位不退」。所以這裡開始攝眾生的時候,首先你看人家的起步起點就是攝的什麼,已經到了位不退了生脫死了。這跟不落三惡道不輪迴的內涵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首先你看,「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第一個我們就要搞清楚一下聲聞,今天借此再複習一下。聲聞一般我們叫作二乘,也就是聲聞乘和緣覺乘,這裡後面不是講到說「悉成緣覺」,緣覺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辟支佛。那麼他們兩個的區別在於哪裡呢?緣覺有時候又把它叫作中乘,菩薩叫大乘,聲聞叫小乘,那麼合起來叫二乘,統歸他們屬於小乘法。
像聲聞乘一般是修這個四諦真理,就是苦集滅道。知道苦的生起,知道苦怎麼積攢成業力而又召感苦。對於寂滅的嚮往而去修佛法的正道,然後成就出世的聖果,這就是聲聞乘。從超凡入聖來講聲聞是分水嶺,一旦入到阿羅漢乃至預流,我們說阿羅漢初果聖人的時候就等於超凡入聖指日可待了。緣覺一般是什麼呢?是修十二因緣。如果大家放過生都了解,我們說從無明過去從行,識,名色,最後生,老,死,就是我們人輪迴中的一條鏈,這條鏈順著它就是輪迴,反觀它就是解脫。
緣覺就是修十二因緣得解脫的。那麼特別跟大家講一下這裡是一個小知識。二乘都屬於聲聞乘,可是有聲聞聲聞,有緣覺聲聞,這是怎麼區別呢?就是說羅漢修四諦法。那麼他一定是從佛那聽聞佛所講所說的他悟道了,叫做聲聞。你看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然後完了受了牧羊女的供養,沐浴了以後在菩提樹下打坐,夜睹明星悟道以後,首先是去的鹿野苑,給那五比丘講的四諦法門,這就是標準的聲聞,就是這麼悟道的。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這就叫四諦。向五比丘憍陳如等等就是那個時候給講法的,這叫聲聞聲聞。
緣覺聲聞,緣覺分兩種。就是辟支佛而言,一種他出在無佛,他出現在沒有佛出世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是過去培植的根器比較好,他就觀花飛花落,春來秋往,他就觀無常,他就慢慢能夠悟道,這叫做「獨覺」。他出在非佛世,他聽不到佛講法的。那麼這裡講的緣覺聲聞叫作緣覺,是什麼呢?他還遇到佛了在佛世,在佛世聽法,聽佛講十二因緣法,能夠悟道的這就叫緣覺聲聞。所以這裡講到的「國中聲聞」,就所攝的是這兩種眾生,也就是說小聖,聖者。那我們就知道了在咱們國土裡邊,雖然說現實來講我們確確實實有時候連小乘都達不到,以大乘佛法自居,但是在這個國土我們修菩提心都發不起來,自己都度不了怎麼度別人呢?
所以在此情況下,淨土法門就顯得猶為殊勝。你看我們在此土,說小乘的話就發心自度,他時間也短,羅漢修成的最快的三生時間,最慢的要六十劫。那麼緣覺修的最快的要四生時間,最慢的要一百劫。所以他時間也短,比佛修三大阿僧祇劫短多了。法門也小呀,四諦十二因緣,他就跟菩薩修的六度萬行來講,他就發心力量廣深度都比不上,那證的果也小,他只能夠證羅漢,辟支佛果,而不是證的佛果。所以說盡管我們連個聲聞乘說實話提鞋都沒資格。可是修成聲聞了,特別是羅漢一旦見到空性,他馬上就必然住到頑空裡邊取灰身滅智的涅槃,也就是取有餘涅槃。他馬上就覺得生死太苦了,馬上要涅槃,有生死有涅槃,他是不究竟的。
那麼在此情況下大家要知道說,菩提心對於一個想要成佛的人來講是決定性的。可是就是這樣的一種情形,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在設定願力的時候,他也是觀照他方世界。他見很多的聲聞種性的這些人修成功,住到聲聞裡面就不出來了。有的佛你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就呵斥說,稱之為焦芽敗種,焦芽是什麼呢?就是把麥種給燒焦了就根本種不出來了,菩提苗長不出來了。所以說讓一個聲聞種性的行者,再讓他發菩提心是非常難的,這簡直就是比我們信一個因果輪迴要難的多。因為他始終緣起法中他就只發心自利,只發心自了嘛,所以雖然他解脫掉空法,可是對於法執,他的我執遞換到法執上了,深深的陷進去這種空性的執著,涅槃的執著,他出不來。所以說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彌陀攝受這一類的眾生,念佛求生到極樂世界以後,那麼就聲聞乘的眾生而言,他就在彌陀願力的自然加持下,自然而然生起大悲菩提心來。所以這個的殊勝之處,可能我們現在凡夫還體悟不到,這是第二點。
那麼再一個就是從這一條願力上大家來看。極樂世界如果按照咱們剛才說了,我們的教法跟極樂世界,有的時候你要會來迴換算和比擬,但是也不能完全死執。為什麼呢?你看極樂世界,如果我們這兒的話既然他叫做聲聞,那他肯定不具足菩提心,如果他具足菩提心了,那他就是菩薩行者了不叫小乘了。可是在淨土裡邊他就有這麼一種情形,就是說由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受,雖然你是聲聞種性的人沒有菩提心,但是你念佛求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自然而然就具足了菩提心,也就把娑婆世界好像說兩種牴觸相違的東西,他在那兒同時能夠具足。這就是極樂世界的教法,在極樂世界人家就可以如此存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不可思議唯佛能究竟。
今天我們還討論一個問題,法師們也討論到說,雖然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可是觀音菩薩還要頂阿彌陀佛成佛,阿彌陀佛也會涅槃,那他怎麼能叫無量光無量壽呢?這就是說我們一定會覺得,涅槃就是死,就是一定要此死了彼才能上,就是這樣此退了彼才能出。可是真正的淨土裡面的話,人家阿彌陀佛可以永不涅槃,觀音菩薩依然按計劃成佛,這是不相妨礙的。在咱們這兒的教法就行不通,一定要釋迦牟尼佛涅槃了以後,彌勒佛在某某時間以後才能夠成佛。剛才給大家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極樂世界就可以如此存在,這是我們對於聲聞乘。
那麼再一個,還要從一個觀點來了解就是從斷煩惱而言。因為證到聲聞乘的話,可以說要把我們這兒的三界內的見思煩惱都給斷乾淨了,這叫做聲聞。那麼這裡講到為什麼呢?因為還有一點就是像在《往生論》裡邊就講過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就是說在極樂世界的淨土裡面,不會有女人相。也不會有六根不具的人,就是殘疾人。還有一個就是不會有二乘種性,就是沒有菩提心的,光顧著自己的這種頑空的行者都不會在極樂世界。就是不會出現這三種情況。有一些誤會就是以為說,那么女人就往生不了,不是的,是往生之後不會有女人。也不是說殘疾人往生不了,是往生以後不會殘疾。也不是說羅漢就往生不了,是往生以後你就直接趣入大乘種性了。是這樣的一個概念。
那為什麼這裡還把往生後的菩薩這裡稱之為說,「國中聲聞,有能計量」,還叫作聲聞呢?是從斷煩惱的角度而言的。你看這就說明,人家極樂世界最基本的已經把見思煩惱斷掉了,就是從聖者來講。所以你看我們在此之前不是在線下給大家講過《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中品上生內容中,就對於小乘根性。就是說在咱們世界修小乘的行者,那麼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一類,就是凡夫的話,那麼他到臨命終的時候,在娑婆世界他常聽佛講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這些法,那麼他一旦往生,蓮花化生出來以後,他聽到所有的這些微妙的法音,還是讚歎修四諦法門,當下就能夠證阿羅漢果。所以首先他是從斷煩惱上,他到了煩惱斷的這個地步,就可以叫聲聞了。是就斷煩惱的功德而言的。這裡就不會說極樂世界沒有二乘種性的人往生的,因為他是從大乘佛國淨土,是這樣來看待的。
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為什麼那裡說聲聞眾數不清楚。如此了解以後,我們就要知道說,你看緣覺的道行要略上於聲聞的。那麼這麼多的聲聞眾多到什麼程度呢?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都證到緣覺果位,就是比聲聞的道行還高,那麼在以百千劫這樣的時間裡面,去計算極樂世界的聲聞聖眾,那麼都算不到。如果說沒有這麼多,阿彌陀佛就不成佛了。
所以大家稍微作意一下,想想極樂世界淨土就光這一條,在我們這到處都是惡友,違緣,煩惱境界。那你在極樂世界你顧盼左右之間都是阿羅漢,大家知道阿羅漢聲聞這樣的,這是從斷惑的上面來講。如果真正從人家種性來講全是大乘菩薩聲聞,所以你看這個同行善知識你數都數不清,也就是說你在那想找個惡友沒有,你想結伴去造個惡業沒有機會,沒人陪你玩這個。所以大家想這些都要仔細去作意,去觀照。這一願也就是繼前面說光明無量,壽命無量。
緊接說什麼呢?極樂世界成就的聖眾,聖人,大眾眷屬無量。首先從聲聞說起,也就是說從最下面的講起都這麼多。像我們在《佛說阿彌陀經》裡面講到的說。「諸上善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那就更多著呢。這是從以下下讓大家設想上上,可想而知,同修善友,所以這是第十四願。也就是「聲聞聖眾無量願」。
那好我們再看第十五願。第十五願叫做「壽命修短隨意願」。大家跟著願文的內容,裡面講到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的內容就是如果成佛的時候,在我的這個佛國剎土中天人的壽命,就是往生者所有的壽命是不可限量的,就是沒有邊際的,活得一直到成佛不死的。除其往生的天人意樂本願,除非他自己願意捨極樂世界現前的光壽無量,跟佛同步的境界,那麼到他方國土去度化眾生的這樣的,那就不在此列了。那麼除了這種人,反正只要待在極樂世界的眾生,光壽是無有限量的,就壽命是無有限量的。如果不這樣就不取正覺。
所以大家要看到這裡,我們讀這一條願力要有一個關鍵詞叫作「除其本願,修短自在」。什麼叫做自在隨意呢?大家通過我們對極樂世界的學習,描繪,觀照,大家都已經有一些了解了,極樂世界的這種國土中的依正莊嚴的殊勝,都是一個自在的表達。應念即至,隨也是隨著念頭,一會想怎樣就怎樣,吃的東西也是應念就來,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也是隨念而去,一念就回了。這等等都是叫做自在。那麼我們要怎麼理解自在呀,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說娑婆世界怎樣怎樣嘛,那麼我們一定會尋著這個國土的一些夠不著,所以才嚮往極樂世界的一些都能夠。
但是大家還有一種,就是從悟性上來講,什麼叫作真正的自在?就是人家極樂世界天人的這種自在,他是既可以做到都能夠,同樣還可以示現夠不著。所以這裡講到的壽命無有限量,但是如果有本願就是說他願意修短,你看這裡用的是修短自在,不是說被迫,在那活不長,而是他自願的,隨願本願又回到染土來度化眾生的時候,這一類的就另當別論了。但是不要忘了這種還是屬於自在的範疇,也可以說是倒駕慈航的一種了。因為我們在此前講到無量光無量壽的時候也講到,在修行道業上生死的阻隔是最大的障礙。
所以才說阿彌陀佛建立極樂的淨土他最根本的項目,不但自己的壽命無量外,一定要攝受眷屬也要同步不二,佛和眾生無差別。但是,也要無礙的自在的成就一些,有往生者他自己的願力意願而隨心所成的,也應該靈活機變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自在了。所以像真正的情況也是有差別相的,因為面對著極樂世界有的一些願往生者,他發願說娑婆世界太苦了,上上下下不斷的進進退退,受不了了,所以他發願一定要證到無生法忍,到了不退位才回入娑婆,或者入到生死苦海里度眾生。那麼還有一些眾生的話,他就不但說悟無生忍證不退了,他一定要圓滿的成就佛果以後,萬無一失覺行圓滿的來度化眾生,這也是有的發願是如此的。
那麼還有一些願力極切的眾生,他的度眾生心非常強,很可能他在染土修行的時候他這個心就發了非常足,所以他一經往生見到佛以後他就心滿意足了。因為畢竟往生之前的話雖然力量足,還是覺得仰仗彌陀的大願力加持往生到極樂世界保本嘛。可是我們這個也可以設想,如果一輩子他的這種為人度生心切的這種心非常濃,那麼盡管濃可能他自己的道業還沒有了,他發願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可是一旦往生了見佛以後,就突然間這種原來如此,當下明瞭。就跟我們常願裡面講到的說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然後廣度眾生,滿菩提願。那個強勁的心又生起來了,這時候他就會生起這種無畏,這種當下在佛的願力的加持下,他就有這種佛的無畏感。那麼一旦見到佛了,他說好了我往生的大業已經成就了,那麼再回到苦海眾生中。雖然我現在可能還沒成佛或者還沒有到不退,但是他已經有了堅固的信心不退的力量,就是自始至終,已在佛的攝受之中了。這個心往那兒一靠,立馬寬了,立馬發大了以後,很可能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再回去。我們像虛雲老和尚說的。「水月光中又一場」。所以他即刻一經往生見佛以後,就回到生死海中度化眾生,所以這個才叫做「除其本願,修短自在」。
所以這些可以說是每一個發願求生者的初心願力,會決定著往生者在極樂世界的壽命有長有短。也就是他到極樂世界以後待多久壽命就是多久,那麼他「除其本願」就是自在顯現的回到生死苦海中,這樣的話就等於說壽命是有限量的。從極樂世界的視野中,因為他在極樂世界,出現了這麼一段時間,馬上又回到苦海度化。是就這一類的人發願的。所以你看阿彌陀佛這四十八願,願願都真是圓滿無缺的。
大家看,這就是說給一些因為確實有的眾生,他覺得在娑婆苦海里面修,不是說這修一天一夜勝在極樂世界修百年嘛。那他後面還有一願叫「被弘誓鎧」馬上就回入娑婆來度化,積累菩提資糧。那這樣種性的人,阿彌陀佛也會給機會,就是不出極樂世界一旦往生以後,你就生生世世等於說也就入了不退位了。但是你就愛還在苦海中玩,繼續積累,那麼也可以給你機會,是這樣的。就是只要你在我極樂世界的話能夠保證壽命無有限量,那麼如果你自己發願修短自在,我也不阻攔也隨喜讚歎,是非常機動靈活的。而且這種可以說一個是發願帶眾生修行,成就無量功德。另一個還有隨喜讚歎這個發勇猛心,修短自在的菩薩。好,這是第十五願。好各位同修我們再往下看,今天應該有四條願文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十六願叫做「國中無不善名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這一願就是如果成佛的話,國中的天人,就是說不要有不善這個事實了,乃至聽到一個不善的概念,一個名堂,他都不取正覺,就不成佛。
所以為什麼我們說叫極樂極樂,叫淨土淨土,淨極則光通,徹底的清淨無染。大家有時候想想,為什麼這麼對比,為什麼這麼號召呢?因為我們娑婆的染土就是一個不善的異名,有時候說娑婆世界真的就是一個不善的又一個稱謂而已。所有的內心,外境,因緣,果報,分別對待,整個就是一個不善的循環體系。所以你看以至於說我們在提倡善法的時候,還要立足於不善的本質,來教化在這個染土上,如此的來設教。大家想想我們這兒是這麼一個國土。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確實如此,首先我們這兒大家環顧一下四週。第一個不善就是名都是不善的,你看娑婆世界的名字,叫作堪忍,就是忍著這種惡的果報,這種煩惱他不肯出離。又叫五濁惡世,每一個的名詞概念幾乎都有不善的內涵,老,病,死,煩惱,殺害,戰爭,犯罪等等這些。你看,哪怕就算有高尚的,有和平的,有讚美的,但是他還有一個詞叫作反義詞。就是我們這所有的一切的概念,必然會分什麼呢?褒和貶的不同。乃至於一個名詞一個字都會成為形容不同的,可以說是具足善惡的標準了。你看人都會說好人,壞人。媽媽的媽會說,親媽,後媽。就是有好的,就會有不好的。就是大至都會不善的名詞概念,來冠名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中發生的事情和人物關係。這就是第一個名不善。
那為什麼名不善呢?當然就取決於我們所有人的發心,念頭。第二個就是念不善。所有我們的念頭,啟動的時候幾乎都是與不善法相應而居多的。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了解有一個小論典叫《百法明門論》,裡面把我們所有的身心世界分析成一百種法,也是一百種狀態。那麼其中就有煩惱心所,有六根本煩惱和隨煩惱,就很多。那我們其中的六大煩惱,貪,嗔,癡,慢,疑,邪見都在其中,這就是由內心的不善啟動了,才有這樣的煩惱的心法和心所。
那麼由於我們的心念始終不善居多,那一定會就由這個內心的不善,召感外境的顛倒誘惑,也就是第三個就是外境不善。我們每天的見聞都可以說是煩惱的雜染法。每天的生活幾乎是充滿了不好的影響面和報道,殺人,搶劫,欺騙等等,大家想這都跟我們的念頭有關,共業有關,招感的外境。雖然我們老是提倡正能量正能量,但是好像在提倡正能量的時候,正能量也都會最後被演繹成負能量,這就是境界不善。
很簡單的說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常態吧。我們覺得在人世間有這麼多的動物很可愛,有的還養為寵物,有的又毫不客氣的把它殺的吃掉。反正就各種對待法。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這個世界居然能夠見到畜生。三惡道地獄,餓鬼我們就暫且不說,不提了,暫且作罷。就光說我們這個世界居然能夠親眼共業召感,能夠招感的親眼見到,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能夠變現,眼根能夠見色身,就是能夠見到畜生。我不知道你們想過沒有,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是一個絕不值得留戀的國土。我們在見解上一定要這樣認為,好像你抱在懷裡的寵物,或者美餐上餐盤的你覺得習以為常,這是人之常情。你反觀過沒有,能夠見到畜生的國土,是多麼可怕呀。
而且這種畜生不是像極樂世界,水鳥都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他不是罪報所生。我們這裡的畜生它是罪報所生的。如果說從共業上來講很可怕,那就我們向它們靠近嘛,要不然怎麼會見到呢?那如果從表法上來講,那更加就是要遠離呀。因為你看從極樂世界的一切這種顯現,哪怕說畜生他都是佛的性德中,也就是佛性中變現這樣一切具足的這種相德,就是一切的情景都是表達佛性真善美的功德。就是說在極樂世界我們認知到的也有染法畜生,他是當體感受到佛性的顯現,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外境。
可是在我們娑婆世界見到的眾生,可能由人道墮到畜生,宿世的什麼貪愛因緣,這輩子留戀還貪,執著的不行。要麼就是冤冤相報來了。所以這就境界不善,就時刻提醒著我們。再一個就是什麼呢?因果不善。由外境不善法,和內心的不善念,相互成就造不善業。那麼因果當然是以不善的形式週而復始。你想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會要成住壞空呢?循環不已的這種不是就是有不善的顛倒法而來的嘛。人類的這種自我以為的享受,實際上是自我果報苦楚相連的嘛,這叫因果不善。
當然說了這麼多,名不善,念不善,境界不善,因果不善,究其源頭,為什麼呢?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這是有分別不善,有分別心,是這樣的一個二元對待的世界。是有說善與不善的世界,那麼就是不善的。為什麼說極樂極樂,極樂之極,淨土淨土,淨土之淨,就是究竟之處它沒有善與不善的差別相,它是一種清白絕待的世界,一切都是阿彌陀佛大願力流淌的法界。眾生在這個其中自然就修不二法門,念念趨向無為的一真法界,沒有一個善惡的對待標準。所以大家要理解這一句話,「乃至聞有不善名者」的根本的究竟之處,就是善不善都不可得。
大家想不善名是怎麼聞到的,一定是有善相對有不善。所以淨土它就善與不善都不可得,他不分別這個是真正究竟的一元清淨的大善,真善,這叫做善。一旦往生了以後,還天天計較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的時候,已經就落入到不善名中了。所以人家那的水鳥樹林才佛性稱性顯現的變化所作,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一真法界,都是佛性常寂光的這種顯現。你想想。所以說「乃至聞有不善名者」這是國中天人,這可以說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巨大的福利,也是一個究竟的福利。我們理解一下,其實就光這一願,已經具足了《四十八願》所有的機製所有的功德。所以大家學習《四十八願》,也要懂得願願互攝,願願互融的具足的。也可以說佛以一音而說願,眾生隨類各個解。所以說由於這個名也是善的,念也是善的,境界也是善的,因果也是善的,極樂世界淨土就是一切都是趨向於無為解脫的真善大善。這是這一條願。第十六條。下面我們再看一條,這是今天講的最後一願,這一願也是極其的殊勝。
第十七願「諸佛稱名讚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大家來看,這一願白話一下就是。我們下面講的時候就盡量每一願白話一下,因為我看了一下。你說讀的都比較通俗能讀懂,貫的時候他不一定能夠正確的貫過來。前幾天跟別人來往互動的時候,就看到有的就是把願力就給說的,東說成西了搞混了,所以貫一下。這就是說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微塵的剎土一切諸佛都會稱我的名字,讚歎名號的功德。如果這個願不兌現,我就不取正覺。所有十方諸佛,都得「諮嗟稱我名者」,就是讚歎他,弘揚他,宣傳他。
這一願,這是第十七願大家記住,可以說是讓我們最能夠切身感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正在法界正在真實的貫徹的一條願文。就是說最能夠有力的證明阿彌陀佛的願力沒有虛發,確是如此,現在已經變成現實了。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名號度人的宣傳工作,你看從因地啟建淨土的時候,就是做了最出色的,第十七願就把它先發進去了。必須所有的都宣傳我,都知道我。
所以大家想,你看我們現在學習佛法,不管是從縱還是從橫的角度。從縱的角度而言的話,我們了解一下,每一部經典,特別是淨土專屬的經典。其他的不要說了,都會有彌勒菩薩來聽法這是必然的。《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包括《佛說阿彌陀經》更是如此,彌勒菩薩是主要的當機者。那我們就想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每一次專講淨土的時候,必須讓彌勒菩薩來。這就是從縱度的時間上,在我們這個國土裡邊,每一尊佛出世,一定會傳承宣講淨土法門,彌陀願力。這個至少從釋迦佛到彌勒佛的傳承現在已經到位了,因為彌勒菩薩他每一場必來聽淨土的專屬經典,那將來他在龍華三會的時候每場必要講。這是毫無疑問的,佛佛道同的。
那麼從橫的角度而言,每次淨土經典的宣講,你看至少有文殊師利法王子,這是必然的。舍利弗,阿難,這些上首弟子們來承擔。那我們私底下大家想想我們聽法也是這樣,私底下大家一塊分享的時候都說,這兒聽的什麼那兒聽的什麼,聽的怎樣怎樣相應不相應。那麼大家要知道,這些法王子們他也都是橫向聯繫的。有些經典描繪的時候說,某一尊佛的法王子,上首兩位菩薩到釋迦牟尼佛這兒來聽法,或者說釋迦牟尼佛這兒的文殊菩薩,到他方國土誰的佛座下去問法,這都是橫向聯繫的。那麼在這個橫向聯繫的過程中,必然要引申弘揚到淨土法門,彌陀願力。
所以說這就是彌陀一開始,他就在此土他方造就的願力效應。你看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前提條件是所有世界中的無量諸佛。大家想為什麼這裡講到無量諸佛,他也是無量壽,無量光的一個內涵。為什麼我們在《彌陀經》中,大家還記得以六方佛作為法界,可以說是華嚴法界,事事無礙的國土中的這些佛,所有無量佛的代表,現出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廣長舌相,無量劫都不打妄語的廣長舌相,來為釋迦牟尼佛宣說執持名號的《彌陀經》來印證讚歎。所以說我們就要知道,阿彌陀佛在修行的時候,首先他把所有的修行功德都含藏在六字洪名中,他的願力設置就是,我所有的修行功德積攢在名號上,然後以名號來啟動我的度生機製。
所以你看為什麼他對名號的宣傳上納入這麼大的動作,為什麼?因為第一個就是以名號來度人的,聞者就結緣,聽者就得度。「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乘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這是第一名號度人。第二個,名號的功德就是往生法門的正行。你看執持名號就是所有淨土行業裡面的正業,也是有名號。再一個就是名號體現了他這種他力橫超的殊勝,剛才講到了稱一聲阿彌陀佛,就把他因地修行的全部的勤苦,都已經就複製了一遍了。我們常說的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是第三個。名號就體現他力橫超的殊勝,就用名號來體現的。再一個也就是同常法上來講名號就是一真法界,一句彌陀就是實相。
這個理是非常難悟的,可是這個理我們稍微用一下功就行起來了。你只管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想我們平常的境界中都是妄想都是煩惱,都是過去現在未來心,本來不可得我們就粘在上面了。只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起來,當下就跟一真法界相應呀。念的時候哪裡有煩惱,哪裡有妄想。妄想到哪裡去找嘛等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平常都覺得我在打妄想,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剛才的妄想在哪裡呢?等我們找的時候,又到妄想中了。你看,這就是名號一真法界。所以說種種跡象表明為什麼阿彌陀佛值得說,用名號作為度眾生的一個載體。而且還用這麼多的佛,來給他用願力設置進去,給他作弘揚宣傳,平等普度,就為了平等普度。
所以大家看,阿彌陀佛一句名號響徹在整個法界,迴繞在我們娑婆國土。大家有時候最簡單的問題,其實我們是沒有能力思考的。不信大家試試,本身我們人生就很缺乏反思考問的能力,大家因為隨這個業而輪轉,也不起疑情,不當下提問為什麼?我們有沒有想過說,阿彌陀佛就這麼有名的一個名詞概念,怎麼有這麼一個名號會這麼流傳呢?這其中肯定有他的原因的,特別是我們學佛的行人更應當反征了,說釋迦牟尼佛都很多人不知道的,這其他的佛就更不用說了。唯獨阿彌陀佛的名號這般流行通用,甚至成為學佛標誌,問候語,感恩詞,都用阿彌陀佛。那一切法的出現它是有因緣的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一定要因緣生的。為什麼因緣導致這個法會生成這樣,怎麼會大家都知道,怎麼都曉得,怎麼還都愛念,怎麼就能脫口而出,這都有因緣。願力使然,現在成功兌現了。
所以真正說如果我們對佛的這種智慧,慈悲願力能夠篤定的相信的話,大家一錘就可以定音。怎麼一錘定音呢?你想我們學佛知道了有十方三世,有我們現前,我們在三界之中,有六道輪迴,我們現在具足了人身。那麼在我們生活中出現了這一個現象,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南無阿彌陀佛,也尤為而知道有極樂世界,也說可以往生。這個就直接可以確定,只要阿彌陀佛現在這麼流行已經成了事實了,其他的一切事實都可以確定。極樂世界是真的,阿彌陀佛就在,釋迦牟尼佛就是為了說這個秘密,一代教法就是,以淨土為歸的。所以說我們就可以通過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一發,出現在我們人世界中的時候,整個淨土法門的全局就已經是這樣了。就這麼信。
所以一個名號的流淌響徹,就足以證明極樂世界的全盤建立真實不虛。大家要想呀,這些問題有時候要琢磨的,否則你乾巴巴的覺得,熱情在的時候就信,仔細一旦就不信了。很多時候煩惱一顯現。我自己太有心得了,真的修行很難。說的時候平常怎麼樣,一旦煩惱顯現馬上就把佛法想丟一邊了,不願意承認佛法了。為什麼?因為你想隨順煩惱不願意隨順解脫嘛。魔王控制著嘛。
所以才製造了名號就可以擺脫魔王控制,就這麼簡單,你只要會操作就行。所以你看這一願,真的可以說是法藏比丘阿彌陀佛,在因地就是把這願都給發盡了。為什麼?我們在世間,你想大家要出個名有這個名聞的因緣,那除非你去比如說你去鑄一口鐘,出資建一口鼓,乃至你結緣一些念佛機等等,可能會你的名聲比較大,會響徹。特別是鑄鐘很有這個效果,還有印經出資等等,都能讓你的聲名遠播。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他等於說有種有收,一個輪迴就完了,他是靠的因果,靠的福德,發揮完了就消散了。
他可不是像靠著法藏比丘,阿彌陀佛是靠願力的。為什麼願力之王呢。阿彌陀佛發的這個願力他讓他的名號的流傳是成立次方的發揮,是永不會消散,而且不斷的發揮越長越大。讓十方佛教化弟子弘宣佛法,必然要弘揚阿彌陀佛的願力和他的名號。那麼十方諸佛他也有聽法弟子,這些聽法弟子終將還要成佛,再依然宣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力功德。所以大家由此而看,我們種的這點小福田因是經不起發揮,一發揮就完了。而阿彌陀佛的這個願力是越發揮越無盡。大家要仔細悟這些,這才體現的也叫做無量的內涵,名號無量,稱揚無量。正因為十方盡未來際,一直宣傳阿彌陀佛願力名號,所以淨土法門恰恰就依附在這個上面,來更加完美的體現了它無量的內涵。一切法界無盡緣起,不可思議。
所以大家想想,我輩的凡夫真的是只有依教奉行的份了。就我們凡夫的這點羸劣的這點鼠目寸光,只能夠仰信諸佛的可以說真情告白,稱念阿彌陀佛,成就往生大業,其他的沒的選擇了。為什麼?甚深願法,真是諸佛所行境界。所以為什麼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都得向極樂世界俯首稱臣,就是任何願都出不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範疇,一定被他涵蓋。我們現在叫做什麼,不能說吞併至少叫吸收了。他就是這樣的,這就是法藏菩薩因地差別願力的功德,佛佛道同但是人家的因地啟建超群絕待。
這就是我們今天給大家講的四條願力。當然我們在講的這個上面確實是,理上乾貨跟大家講的比較多,希望同修們,能夠依著這個乾貨的理,那麼慢慢融我們修行的事。現實中你念佛,你的感應,多看看祖師爺們的這些念佛的感應,《淨土聖賢錄》啟建信心,然後念佛不輟。
因為下一堂開始的內容就更重要了,這個都是講的攝眾生。下一堂第十八願就是《四十八願》的核心眼目,就是怎麼保證我們成功往生,怎麼最簡單的往生,真的往生,就在《四十八願》的這個願力上體現的。所以下一次我們再繼續進行學習。
那麼特別是要跟各位同修講的是,咱們聞思講堂還是五百大群的人,那麼這是線上的聞法,線下因為開學了以後新的弘法任務又開展了,那麼還算有一點法緣吧,佛菩薩不棄加被,能讓我做積累資糧往生資糧的功德,也做一個法供養,所以又會在咱們聞思講堂,也就是王府井的福慧慈緣會館從六號開始下午三點,也就是兩點半到場,三點正式開講,淨土的最根本大經《佛說無量壽經》,六號開始講第一講開篇。希望大家願意的話發心親臨現場,共結淨土因緣。
那麼另外就是從六號開始北京佛教居士林上午九點準時開始,繼續《大佛頂首楞嚴經》也是以楞嚴法義,匯歸淨土法門。希望大家願樂欲聞的欣然前往,我在微信上也是希望奔走相告結伴而來,同生西方淨土中。好,那麼今天就到這裡隨喜大家的聞法功德。下面我們一起來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願以此聞法功德講法功德迴向,已故者離苦得樂,現在者福慧增長,好,阿彌陀佛 !